《江南春》教案设计

时间:2022-07-22 16:41:41 教案 我要投稿

《江南春》教案设计(通用11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江南春》教案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江南春》教案设计(通用11篇)

  《江南春》教案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诗中1个生字“旗”,认识2个生字“莺、郭”。理解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感受古诗语言和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感受古诗语言和意境美。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慨叹南朝的覆灭,流露兴亡之感,寄把讽喻之意。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歌曲《春天在哪里》,音乐《水调歌头》屏幕出示相关古诗。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听、唱《春天在哪里》。

  2、说春天。

  3、背春天的诗。

  你们关于春天的诗知道得可真多,这个月诵读之星该评给谁呢?这可难位老师了,不过没关系,接着往下比。

  4、池州“千载诗人持”有哪些诗人在此留下了不朽的诗篇呢?(其中重要的有2人:大诗人李白写下了秋浦歌十七首。杜牧在我们池州做过刺史,关心人民疾苦,贡献最大的算他的《清明》诗,因为有了《清明》我们池州的杏村才名扬千古,名扬四海,感谢杜牧。)

  5、今天学习杜牧的江南春

  板书:江南春,唐,杜牧,七绝

  二、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反复读(对照拼音读准生字音、并想办法记住字形,尤其是生字“旗”字,还可以给诗标上平仄,吟诵吟诵)。

  2、指名读生字,说字意,组词。(给二类字说意思,组词,一类字记字形,组词)。记字形,书空写。

  3、指名读古诗。

  4、根据平古诗仄反复吟诵。

  指名说感受,再读,评价。

  三、体会古诗意境美

  (一)学习1—2句

  1、(古诗穿越千年,还那么有魅力,是因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反复吟诵1、2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哪些词语向你传递着这样的信息呢?

  2、生汇报。

  “千里”,写出了范围之广,是虚指,指整个江南广袤的大地。

  “莺啼”

  1、想象一下,你听到了什么?黄莺在鸣叫,在哪里,怎样地鸣叫),指导完整地说,我听到了黄鸢在__________________里_____________地鸣叫。

  2、谁来模仿一下,(一个一个地鸣/集体鸣)根据声音说诗句或词语。(师评:这是“几处早莺争爱树”,这是“两个黄鹂鸣翠柳”,这是“上有黄鹂深树鸣……)

  3、我走到哪都能听到清脆婉转的莺啼,给我带来了美好的听觉享受,这就是“千里莺啼”。

  “绿映红”

  1、想象一下那是怎样的画面?

  2、“千里绿映红”呢?(到处是绿树簇拥着红花)

  3、指导看图,小结(鲜艳的红与明亮的新绿互相映衬,色彩明丽,给人强烈地视觉冲击,带来了美好的视觉享受)。

  4、你想用哪些诗句来表达你看到的美景呢?

  (百般红紫斗芳菲 日出江花红胜火 桃红复含宿雨 水上桃花红欲燃)

  “水村山郭”

  1、想象一下,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你看到的画面?

  2、也可以用诗句来表达你看到的画面。(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过渡:美好环境中,人们的生活一定也很美吧?从哪儿看出来呢?)

  “酒旗风”

  1、酒旗迎风招展,表示这儿是酒店。

  2、迎风招展的酒旗仿佛在告诉我们这儿怎样?(这儿谈笑风生,人声鼎沸,这儿歌舞升平,这儿美酒飘香,这儿人来人往……)

  3、把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放入诗中,用你的声音告诉大家!指名轮读1、2句。

  (又听到了,又看到了,这还是画吗?分明是来到了唐朝的江南呀!)

  4、读1、2句,看插图,引导说诗意,指名说、齐说。

  (广袤的江南大地上,到处是莺歌燕舞,到处是花红柳绿,到处是依山傍水的山村和城市!到处是酒旗招展、招揽着南来北往的客人)

  5、看到这巨幅江南春画卷展现在你的眼前,想送给他一个字一个词或一句话好吗?(春深似海、世外桃源、生机勃勃、春意盎然、春光无限、春色无边、莺歌燕舞、诗情画意、春光明媚……)

  6、你体会到诗人的什么心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景有多美,爱就有多深)

  过渡语:是呀,这样一位有政治才华的爱国诗人,生不逢时,生活在江河日下的晚唐,生活在一个迷信佛教寺宇奢丽的晚唐,社会沉闷压抑,有识之士受到排挤。杜牧熟读史书,看透时局而又无法力挽狂澜。他的内心受着怎样的煎熬呀,当一切美景笼罩在迷蒙的烟雨中时,诗人远眺掩在苍茫烟雨中的楼台踪影,感慨万千。

  (二)学习3、4句

  1、反复吟诵3、4句。

  2、你看到了哪些景物?(寺 楼台 烟雨)

  3、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两句的意思。

  (放眼望去南朝留下的四百八十寺,又有多少楼台掩映在苍茫的烟雨中呢?)

  4、前2句写的是眼前春景,后两句就与古代历史联系起来了,我们可以用两个字来说明——写今,怀古。

  5、诗人为什么要怀古呢?

  6、作者生活的晚唐,统治者当时也太迷信佛教寺宇奢丽。南朝统治者因迷信佛教,广建佛寺,企求神灵保佑江山稳固。结果这些林立的寺庙不仅没有改变他们必然灭亡的命运,还加速了统治者的灭亡。这真是对南朝统治者的极大讽刺,三百多年过去了,作者重提此事,仅仅是讽刺南朝统治者吗?言外之意,警告当朝的统治者不要再重蹈覆辙,否则必将加速灭亡。这种写法叫借古讽今。

  7、烟雨中的楼台,仿佛在说:南朝统治者呀,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朝统治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烟雨”想象一下,用一个词来形容你想象到春雨的样子,古诗句也行?(轮说)(小雨润如酥,画船听雨眠,润物细无声)。

  9、师小结“烟雨”如梦如烟,如烟如雾让我想起了“无边丝雨细如愁”既写雨,也是写愁,那种愁呀,无边无际,无处不在,无孔不入,笼罩着千里江南、笼罩在作者的心头。

  前两句景色有多美,诗人爱就有多深,爱有多深,忧国忧民情感就有多浓。

  他在《登池州九峰楼寄张祜》中写到“百感中来不自由,角声孤起夕阳楼,碧山终日思无尽,芳草何年恨即休”。

  同时这样美好景色中也感受到作者对国家命运和前途充满着幻想,虽愁却不消沉,体现了作者诗歌俊爽的风格。

  10、让我们再次走进诗中,走进诗人的心灵深处,齐诵全诗。

  11、古诗还可以配乐唱,根据诗的情感选用合适的音乐播放《水调歌头》伴奏。

  四、品艺术美

  这首诗有动静的映衬,色彩的映衬、山水的映衬、城郭的映衬,“千里”是空间上的拓展,“南朝”是时间上的追溯,前两句写今、后两句怀古,借古讽今。

  诗人以极具概括性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形象而又气势恢宏的江南春画卷,给人立体的艺术享受。

  五、课外延伸

  杜牧七绝咏史诗,成就最高,创作了许多“二十八字史论”这誉的优秀作品。希望同学们课后更多地走进杜牧其人,其诗。

  《江南春》教案设计 篇2

  一、教学目标:

  1.感受作者笔下典型的“江南”春景。

  2.品味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两句虚实结合的写法,和诗作中流露出的历史沧桑感。

  三、教学过程:

  1.解读“江南”春:

  回顾课内外涉及“江南”春景的诗词作品,在意象上大都逃不开“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影子。加上江南的“小桥流水人家”。这一切构成了这首《江南春》的意象群。

  “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加上风中飘动的“酒旗”,一连串最具代表性的“江南”春景如画卷一般展开。千里江南,风光无限。

  2.解读“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有别于前两首写“春”的诗歌,这首《江南春》的最后两句,对学生而言,理解起来颇有难度。教师应在讲解时,简单铺垫相关历史信息:南朝时期,社会动乱,统治者和普通民众笃信佛教的不在少数,南朝梁武帝为其中代表。

  六下的学生接触到的诗歌多为写景状物类,对于诗歌中“抚今追昔”的情感尚无接触。因此,诗歌后两句,教师应加以细解: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里有过渡到江南风光的重要组成部分——寺庙,揉进了沧桑之感,南朝遗留下来的许许多多佛教建筑物在春风春雨中若隐若现,更增添扑朔迷离之美。仿佛时光倒转,历史的画面逐渐清晰,楼台寺庙隐隐而来,又在烟雨中隐隐而逝,令人遐思无尽。

  将“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发挥到极致。

  3.补充拓展:

  明代杨慎对“千里”二字颇有微词,认为其所涵括的江南春景太大,有夸张之嫌。而何文焕《历代诗话考索》中曾有问曰:“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

  请学生谈谈对“千里”二字的看法。

  教师点拨:

  1.明确诗词作品中“虚”的表现手法,诗词不是写“实”,需要艺术加工。

  2.明确诗作后两句所承载的历史沧桑感,唯“千里”二字,方有与后两句相配的分量。

  《江南春》教案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默写《江南春》。

  2.小组合作,借助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分析诗歌中景物的特点,思考作者是如何将景物的特点展现出来的。

  4.读中感悟,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通过诵读,感知诗歌中所描写景物的特点。

  3.体会诗人借景所传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背诵古诗,分享诗词积累。

  过渡: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刘禹锡的《浪淘沙》,同学们都会背了吗?(指名背诵。)上节课,我还给大家布置了一些课外积累的作业,大家能分享一下你们的积累吗?可以是描写黄河的诗词,也可以是刘禹锡的其他诗作。大家在分享的时候要注意朗读,读出诗的味道、诗的情感。(学生分享积累的诗词。)

  2.自然导入新课。

  过渡:上节课我们欣赏了黄河的磅礴气势,那首诗的整体感情基调是豪迈的。这节课,我们将学习的两首诗风格则迥然不同,我们来看看这首《江南春》。

  二、学习古诗,掌握方法

  1.揭示诗题,简介作者。

  (1)教师板书诗题:江南春,学生讨论题意。(江南的春天。)

  (2)简介作者。

  杜牧(803—853)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以七绝最为出色。杜牧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2.出示江南春天的美景图,让学生用学过的词语描绘看到的图片。

  (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词语。)

  过渡:春天是美好的,是生机勃勃的,如果让大家只用几个词语来描绘春天,大家肯定会觉得不够全面、不够客观。那么,诗人杜牧是怎样用几句诗就给我们描绘出了生动形象的江南春景呢?请大家自由诵读全诗,感受诗中的春景。

  3.初读感知,读出诗味。

  (1)教师出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学生自由诵读研讨,教师巡视,并相机指导。

  过渡:谁来给大家读一读这首诗?看看能不能做到读准字音,且读出感情。

  (3)检查学习效果。

  ①指名分行朗读,相机正音,直到读正确为止。

  ②指名读全诗,进行比较评价。在读中体会如何把诗读出节奏来。(语调的轻重、语音的延长以及停顿等。)

  4.再读古诗,明意悟情。

  过渡:这首诗如果要读得更有意味,我们还必须了解诗歌的意思。大家平时在读懂诗歌意思方面有什么高招吗?(学生讨论:抓住重点字词、查工具书、了解相关背景等。)同学们的方法都很棒,请大家借助工具书读通读懂全诗。实在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做上标注。

  (1)学生自由朗读全诗,勾画诗中描写的景物,标注难点。

  (2)四人一组,交流学习。

  学习前两句诗——晴景,写今。

  ①交流对词语的理解,集体订正。

  [千里]这里的“千里”并不是真的有千里,而是虚指,指的是辽阔的江南地区。

  [绿映红]绿叶映着红花,这里用颜色指代景物,给人丰富的联想。如绿叶衬红花,桃红映柳绿。

  [水村山郭]傍水而居的小村,依山而建的城。

  [酒旗风]酒旗迎风招展。

  ②说说这两句诗是从哪些感官来写景物的。

  明确:听觉——莺啼视觉——绿,红,水村,山郭,酒旗触觉——风

  ③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描写的景色。

  (辽阔的江南,到处是黄莺婉转啼鸣,到处是绿叶红花相互映衬;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

  ④这两句诗描绘的春景有什么特点?

  (明媚、有声有色、充满生机。)

  学习后两句诗——雨景,怀古。

  ①体会情感基调:这两句诗中诗人的心情还是愉悦的吗?

  教师及时补充背景知识:

  南朝公元420年至589年,是东晋灭亡之后隋朝统一之前存在于我国南方以建康(今南京)为都城的四个朝代(宋、齐、梁、陈)的总称。这一时期,当权者曾大兴建设寺庙,祈求神明保佑。由于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让百姓的生活雪上加霜。

  杜牧生活的时代诗人所处的晚唐时期,国家渐渐衰落,战乱不断,民不聊生。而当朝的统治者却仿效南朝,大建佛寺,想祈求神灵保佑,永保江山稳固。

  交流后明确:这两句诗的情感基调不是愉悦的,而是伤感的、担忧的。诗人在赞美风景秀丽的江南时,暗含着对国家命运深深的忧虑。借景抒情的写法是古诗中常用的表现手法之一。

  ②理解背景知识后,再读这两句诗,感悟诗人的担忧。

  示例:诗人可能在想:希望通过建造寺院保佑江山的稳固是不可能的,南朝修了那么多寺庙都灭亡了,物是人非,我们的国家竟然还在仿效这种做法,这不仅不会巩固国家的统治,相反,会加速国家的灭亡啊!

  ③引导学生带着感情重读全诗。

  过渡:同学们,你们能尝试读出作者的赞叹之中隐含的哀愁吗?自己先试试。(再指名读。)

  5.熟读成诵,吟出诗韵。

  过渡:在诗人杜牧的笔下展开的是千里江南春天的美丽画卷,寄托的是对江南春景浓浓的爱和淡淡的愁。学到这里,你们是否已经感受到了作者那份独特的情感了呢?就让我们再一次带上对江南春天的喜爱之情去欣赏江南春景吧!

  (1)播放视频。(欣赏谱曲的《江南春》。)

  提示:古代的许多诗歌都可以用来谱成曲,这样也方便了传播。吟吟唱唱也是学习古诗的一种好方法,大家可以跟着一起哼一哼,唱一唱。

  (2)再读诗歌,背诵诗歌,读出江南春日的美好和作者的忧伤。

  《江南春》教案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古诗所描绘的春天的美景。

  2、用自己的话说说我们学校春天的美景,(小花园、植物园、苗苗常青园)从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

  教学重难点:

  用自己的话描述校园的美景。

  教学准备:

  自由游览、观赏各园的景色。

  一、让学生回忆学过的关于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春晓》、《咏柳》等。

  二、学习古诗《江南春》

  1、板书课题《江南春》

  2、解题:江南:指长江以南的地区。这是一首描写江南春光的绝句。

  3、学习生字词

  (1)自己读

  (2)注意字的写法:(莺、旗)

  (3)需要理解的词语

  酒旗:挂在酒店门前做招牌的一面小旗

  4、朗读诗句

  根据注释说上面讲的词语的意思,试着讲讲诗的大意。

  (1)请三四位同学读诗后,再各自朗读。闭上眼睛,想象诗句描述的景色,让头脑中产生画面。

  (2)根据诗句,说说看到的景物。

  在江南一带,到处可以听到莺的啼叫。百花开放、山青水绿,在邻近水边的村镇酒家的酒幔子在风中飘扬。

  南朝的各代皇帝所建许多寺庙。

  佛寺中的这亭台楼阁在蒙蒙的春雨中留着。

  5、体会诗句描写的意境

  (1)那些景物写江南的春天?

  黄莺啼叫,百花争艳,青山绿水,依山靠水的小镇,迎风飘扬的酒旗。

  (2)写出了什么特点?

  江南景色的秀丽。

  6、指导朗读(标出句逗的停顿)见书本

  7、巩固练习

  (1)同桌互相朗读试背,并说说诗意。

  (2)请一两位同学说说诗意后,让大家补充。

  (3)抄写两遍古诗。

  《江南春》教案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的一个生字,并能理解运用

  3 、在朗读中感受江南美丽春景的同时感受作者借古讽今,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和兴亡之感

  教学重难点:

  1 、带着想象诵读诗歌,体会江南春景

  2 、领会诗人借古讽今的艺术手法

  教材分析:

  本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描绘了江南明媚可爱的春光的同时,也感叹南朝的覆灭,流露兴亡之感,寄托讽喻之意。

  教学用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 1 ) PPT 出示几张春天的图片。说到雪,说到冰想到的都是塞北,说到春,想到的更多的自然是“江南”。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江南的春。

  ( 2 )解题《江南春》,顾名思义就是江南的春天。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 1 )春天给你什么样的感受?(美)你觉得江南的春天,会给人什么样的感受?(美!)

  ( 2 )带着自己的.感受吟诵诗歌。

  ( 3 )指导朗读。七言绝句应该怎样断句?(千里——莺啼——绿映——红)

  三、精读课文、合作探究

  ( 1 )一看:朗读诗歌,你看到了什么?(绿叶衬着红花,绿水环绕的村庄,背靠青山,酒家的旗子在春风中微微摆动。放眼望去,南朝建立的寺庙,在烟雨迷蒙之中若隐若现。)

  千里:与“十里”作比较。

  四百八十:概数,说明很多。

  ( 2 )二听:莺啼、人声

  ( 3 )三闻:花香、酒香

  ( 4 )四想:江南的春天真美。

  总结: 在诗人的笔下,江南的春天是如此的美妙。可看、可听、可闻、可想。那我们就一边读一边看,一边读一边听,一边读一边闻,一边读一边想吧。

  过渡:在如此美妙的江南美景面前,我们感到的仅仅是美,仅仅是无限的遐想。但是我们的是诗人想到的远远不止这些。

  四、拓展延伸、

  ( 1 )介绍写作背景

  ( 2 )学习借古讽今的艺术手法

  五、课堂总结

  《江南春》教案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江南春》;

  2.理解诗句,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3.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像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1.惠崇是北宋有名的和尚,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出示《春江晓景》图,这是惠崇画的一幅画。

  3.简介诗人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二十六岁中进土,曾做过幕僚,很不得志。他关心民生疾苦,在任地方官期间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杜牧,字牧之,今陕西省西安市人。

  二、自读诗句

  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三、深入探究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字音、停顿、语调、语速等)。

  2.边读边想象诗的意境。

  (1)认识蒌蒿、芦芽、河豚,减缓想象难度。

  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2)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内容。

  3.诗人从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

  (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芽从土里钻出。)

  4.诗的最后一句是画面上的景物吗?

  (不是,是作者依据画面景物展开的想象。)

  (这是作者通过观察岸上、水面之物所进行的联想,它在告诉人们:桃花开放、春江水暖、蒌蒿满地、芦苇冒尖,也就是河豚上游产卵繁殖的季节。)

  四、指导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指名背诵这一首诗。

  2.描述诗意。

  诗人苏轼笔下描绘画中的江南春景是那么美,现实中的江南春天又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

  3《江南春》写出了江南春天的哪些特点?(到处是黄莺宛转啼鸣,到处是绿叶红花相互映衬。依山临水的城乡,迎风招展的酒旗。)

  4.诗的前两句抓住了黄莺、红花、绿叶、水乡、山城、酒旗、春风等七种景物来描写,共同构成了一幅春天江南的画面。

  5.后两句还是描写江南春天的吗?

  读后两句诗,体会一下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之情)

  6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7.背诵古诗

  五、小结:

  两首古诗同是诗人笔下描绘的江南春景,可表达的思想感情却不相同,想一想,自己是怎样体会出来的。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默写《江南春》。

  3.抄写生字词两遍。

  4.依据《江南春》这首诗歌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配一幅画。

  《江南春》教案设计 篇7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两首古诗。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语言与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二、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边读边想,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语言与意境的美。

  难点: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2分钟)

  2、自主学习(7分钟):学生完成导学案“自主学习”部分。教师关注学困生的理解情况。

  3、合作探究(11分钟):学生完成导学案合作探究部分,教师巡视指导,关注学生的参与度。

  4、展示交流(20分钟):

  ①学生说出诗的题目意思及对作者的了解,其他学生补充。

  ②让学生说说对这首古诗意思的理解。其他学生补充,教师出示ppt并点拨。

  5、巩固提升(18分钟)

  ①巩固:学生6分钟内自主完成个别字词的理解,学生点评,教师针对问题指导。

  ②检测:学生6分钟完成《练习册》10页4、5题,组长检查点评。③拓展:学生搜集描写春天的诗句,课间交流,教师点拨。

  6、总结评价(2分钟)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获得的知识。

  四、布置作业

  默写古诗,理解诗句意思

  五、板书设计

  忧国写今:黄莺、水乡、山城、酒旗

  忧民怀古:南朝覆灭的感叹

  六、教学反思:

  古诗对于孩子来说,理解不太容易,教师需加强引导,让学生感知古诗的画面美,并能把我作者的思想感情。

  《江南春》教案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通过个别读、范读、配乐读等形式能正确、有节奏的朗读古诗,读出诗的韵味。

  2.抓字词理解及想象画面理解诗意,领会诗的意境。

  3.借助资料领悟诗情,体会诗人的忧国忧民。通过本堂课的学诗方法拓展学习《题临安邸》,感受不一样的抒情方式。

  教学过程:

  一、谈“春”导诗

  1.师:同学们,在你的头脑中有哪些描写“春天”的诗句?

  2.师:这节课,咱们再来学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杜牧写的《江南春》(板书课题);

  3.读题

  师: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吗?

  生:江南的春天

  师:那我们就可以断定诗的主要内容就是写

  小结学法:理解诗题,能帮助我们知道诗的主要内容(板书:解诗题)

  二、初读感知

  师:自古美景出江南,那一山一水,一楼一桥,都似巧夺天工、独具匠心。就让我们跟着诗人的脚步,去感受杜牧笔下的江南春景。

  自由朗读这首诗。

  (出示自读要求)

  1.读准字音

  2.读出节奏

  读好了自己借助注释去理解诗句的大致意思

  3.交流反馈

  ①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描情画景,字字千斤,咱们可得读准了。你来试试(抽生1),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完了有意见请举手。

  抽生2抽生3

  ②同学们你们知道么?在古代,很多诗的出现不仅仅是为了抒发诗人的感情而作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诗可以用来谱成曲,吟唱出来的。因此,诗歌往往读起来都是很有节奏的,怎样才能体现出节奏感呢?

  (抽生交流节奏并出示标有节奏的幻灯片)

  ③大家再来试试,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试着把诗歌的节奏韵律读出來。

  抽生读

  师范读

  (配乐)读

  三、想象画面,体会景美:

  (师)白居易说:“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江南正美!那么,杜牧的眼中又是怎样的江南呢?

  1.默读古诗圈出景物(圈在古诗中)

  2.交流(拿学生的课文纸反馈)

  预设1.学生没有圈出“绿”和“红”,引导学生看“注释”,注释是我们学习古诗的好老师哦

  预设2.你为什么要圈出“绿”和“红”?

  3.抓关键字词想象画面

  (师)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着读着,这些景物在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

  ①比如:(出示课件)千里莺啼绿映红

  引导“莺”想画面:

  可从听觉、视觉、其他动物用四字词语来概括

  ②分四人小组合作想象画面

  要求:

  1.根据景物想象画面

  2.交流讨论完成学习单,学习单上的画面机动增减

  3商量出最满意的画面让组里写字高手写在卡片上,完成了贴到黑板上。

  温馨提示:如果你想贴的画面已被其他组贴了,那你就不能贴了,只能另想其他画面,时间规定3分钟。

  4.看黑板上贴的画面,同桌互说诗的意思

  5.采访小诗人,诗人来到你这,看到了什么?

  生答;来到你这,又看到了什么?

  为什么看到的都是美景?

  理解“千里”。这“千里”是指“一千里”吗?虚指

  6.播放视频画面

  感受江南美景

  7.学生看画面读古诗

  整个江南,到处莺歌燕舞,到处绿树红花;那傍水的村庄,那依山的城郭,尤其是那迎风招展的酒旗,多么令人心驰神往!看着这样的春景,你的内心是?用你的声音读出你的感受

  见到如此美景,诗人也是忍不住想要赞美一番(板书:赞美)

  配乐齐读

  8.小结学法:

  1.想象画面是理解诗意的好方法(板书:想画面)

  四、品读感悟诗情

  2.由小结“画面”引入

  这么多的画面,怎么三四句(大组)的画面这么少呢?

  请生交流,形成两大问题:

  一是为什么景物写得这么少?写法怎么变了?

  二是晴天怎么变成雨天了呢?

  三是为什么不说是“江南四百八十寺”呢?

  我们要先来了解诗人。

  3.(出示简介:杜牧,字牧之,因生活在渐渐没落的晚唐时期,所以从青年起他就关心国事,抱有挽救国家的理想。由于他在诗歌方面成就较高,后人把他与杜甫相提,被称为“小杜”。)

  4.这样一位忧国忧民的文人,在他眼中,江南除了那些秀丽的山山水水之外,还有这些规模宏大的寺庙,那么为什么不说是“江南四百八十寺”呢?

  让我们来了解一段历史。

  5.(出示: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统称,均设故都于江南,是我国历史上朝代时间存在较短的时期。由于佛教迎合了当时统治阶级,方便他们统治人心,巩固江山。于是当权者大兴建设寺庙,仅集中在建康一地的南朝寺院就有四百八十座,是当时人民的一项极为沉重的负担。它不仅占用了大量的民田、民宅和名胜之地,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建寺造塔和雕铸佛像,还要养活十几万的和尚和尼姑,使得当时的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6.借助这些资料(板书:借助资料)

  所以我们从后两句诗中,不仅读到了江南春雨的美,也读到了诗人--(板书:慨叹南朝的灭亡,借古喻今的思想感情)。

  7.你们能尝试读出作者的这种赞叹之中的的点点哀愁吗?自己先试试。(指名读)

  8.当回小诗人,到前面来吟一吟怎样?

  9.(师)是呀,诗人在在赞美风景秀丽的江南时,暗含着对祖国命运深深地忧虑,他是借景抒情(板书:借景抒情),这是古诗常用的表现手法。他的情隐含在烟雨中,这请抒发的非常含蓄、间接

  五、总结背诵:

  1、杜牧的笔下,盛开的是春天千里江南的美丽画卷,寄托的却是对江南春景浓浓的爱和淡淡的愁。就让我们再一次带上对江南春天那份浪漫的希冀,与作者再一次徜徉于千里江南万般情思中吧。

  《江南春》教案设计 篇9

  【学习目标】

  1、了解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从中感受自然美。

  2、入情入境,读中感悟,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诵读古诗,体会作者从听觉、视觉、触觉等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一年四季中,你们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奇妙的大自然,正因为有了季节的更替,自然的变换,才给我们带来了五彩缤纷的世界,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古代许多诗人看到这样美妙的世界,为我们留下了赞美四季美景的诗。大家能背几首吗?今天我们再学习杜牧的一首诗。)

  2、板书课题:江南春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知经验入手,在生活和新知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唤起学生对江南春景的遐想)

  二、看图入境 ,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随杜牧一起走进江南,去看看江南春天的绮丽景色。

  2、看江南美景。(课件演示图文并茂并伴有美妙音乐的江南美景图。)

  3、交流观后感。(江南美吗?我们来看看杜牧是怎样来表达自己对江南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图画中初步感知江南的美景,为学习古诗做好感情铺垫。)

  三、品词析句,体会景美。

  1、(师)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听范读,边听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古诗,并范读。)

  2、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对照注释,理解诗意。(根据需要可进行合作式学习)

  3、(师)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呢?把诗中描写描写景物的词画出来。

  啼莺 绿树 红花 水村 山墎 酒旗风 寺庙 楼台 烟雨

  4、(师)根据自己的理解,对上述景物加以描绘,说说词语所表达的意象。

  辽阔的千里江南 黄莺在欢快地歌唱 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 傍水的村庄 依山的城郭 迎风招展的酒旗 数不清的寺庙 迷蒙的烟雨

  5、(师)想象这是一幅什么样的江南春景图?(江南地域辽阔,春景繁富。 “千里” 之内,处处杂花生树、 红绿相映、黄莺歌唱;“千里”之内,水村山,处处酒旗飘扬;“千里”之内,“南朝四百八十寺”点缀于山水佳胜之处,金碧庄严,楼台隐现。霏霏细雨,淡淡轻烟,使无边春色在烟雨空蒙中更显出迷人的风韵,这正是“江南春”的典型特色。突出这一特色,就把“江南春”写活了。)

  6、请大家用自己最喜欢或是最擅长的方式来展示这首诗所表达的意境,想用自己的话描绘诗句景象的,可以试着说一说,喜欢朗读的可以有感情地读一读,爱画画的可以画一画。

  7、学生分组练习、展示并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文本已提供了古诗的注释,让学生自主研读解诗句的意思,通过反复诵读、或自己喜欢的方式、合作交流获得对诗的整体感受。)

  四 、理解诗意,感悟情美。

  1、你了解杜牧吗?整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有关杜牧的资料进行交流。)

  2、面对同一情境,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因为每个人的认识和经历都是不同的,根据你对杜牧的认识,你猜测杜牧当时是怀着

  怎样的心情写下这首诗的呢?这种心情在诗中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呢?

  2、可能学生有的认为杜牧是愉悦的,有的认为他当时是有些伤感的,结合课文及当时的社会背景让学生展开辩论。

  3、(师)诗人在在赞美风景秀丽的江南时,暗含着对祖国命运深深地忧虑,他是借景抒情,这是古诗常用的表现手法。(列举《夜泊秦淮》等诗进一步说明)

  (设计意图:猜测是发挥学生想象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新课程提出的一种重要的语文学习的方法。只有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学生的思维才会不断地丰富,学生对古诗意境的体悟才能由表及里。)

  五、 拓展诵读,体会韵美。

  1、自由朗读,体会诗人的情感和韵律美。

  2、播放抒情的轻音乐,老师充满深情地诵读这首诗。

  3、配乐,男女生分别诵读

  4、配乐,师生共同诵读

  5、学生诵读有关描写江南的诗词和描写春天的诗词。如《忆江南》、《泊船瓜洲》、《游园不值》、《惠崇春江晚景》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吟诵中享受古诗,一遍比一遍读来入调,一遍比一遍体会亲切,全身心地读,有滋有味的读,慢慢达到背诵的程度。真正地体会到诗歌的韵律之美。)

  六、课堂延伸,表现春美。

  1、江南的春天很美,我们身边的春天怎样呢?请欣赏歌曲《嘀哩哩》。(课件播放歌曲)

  2、欣赏我们身边的春天。(课件播放春景图)

  3、请你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学生可以用吟诗、唱歌、作画、写话等方式来表达。)

  (设计意图:给学生自主表达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七、课外作业,积累运用。(搜集描写春天的古诗词,试着背诵并运用。)

  【板书设计】

  江南春

  写今 怀古

  赞美{ } 感慨 晴天 雨天

  《江南春》教案设计 篇10

  【课前预习】

  1.学生在课外认真正确地朗读诗词。

  2.有条件的从网上查阅有关作者生活和创作的资料。

  3.体会每首诗词的情感。

  【相关课程标准】

  1.诵读古代诗词,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2.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诗歌,直至背诵;

  2.体味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

  3.在比较中体会作者所蕴含的不同情感。

  【评价任务】

  1.通过各种形式的读,熟读成诵。

  2.通过重点词语和语句分析作品的情感。

  3.通过比较阅读,体会不同体裁、不同诗词的情感。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引入春景

  导语:同学们,在这个斑斓春色单元的语文课堂里,我们一同徜徉在春的世界中感受它无穷的魅力。春的美是多样的,北国的春天与江南的春天风格迥异,那么在诗人的作品中又是怎样一番美景呢?带给我们的又是一种怎样的心灵体验呢?

  今天我们来学习《诗词八首》,共同来感受一下。首先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江南春绝句》和《玉楼春》两首诗词。

  活动二:诗词赏析探寻春景

  一、读“江南春”绝句,领悟诗的多方位审美

  (一)赏“江南春”千里美景

  1.朗读诗歌,把握节奏;学生先自由朗读,然后指名读,其他学生纠正。

  2.学生齐读诗歌,思考:诗歌描绘的是哪里的春景,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具体描绘了哪些景物?

  明确:描绘的是江南的春景。从题目及描写的景色中可以看出。诗中描绘了莺歌燕语、绿柳桃红、水村山郭、酒旗飘展,描绘了江南明媚的春光。

  (二)品“江南春”千古佳句

  3.诗中“千里莺啼绿映红”一句,明朝学者杨慎认为应该为“十里莺啼绿荫红”,后又有人认为改为“一里”更为恰当,你认为呢?

  学生讨论后明确:

  “千里”改作“十里”,似乎更切合实际,但诗境全失。其实十里也听不到,一里也怕看不明。因为“千里”,正极言江南地广,是就整个江南春色说的,而不是实指某处景色。诗人描写的景物把眼前的实景和想象中的虚景结合起来写,给读者描绘了一幅地域广袤、气象万千的江南春景图。如果不用“千里”二字,这两句就要减色了。

  (三)探“江南春”千古幽思

  4.学生带着自己的感情再读诗歌,边读边在脑海浮现出诗中描绘的画面。思考一下: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学生回答:最后两句在写景中又蕴含着诗人对历史和生活的无限感叹:江山依旧,南朝却早已成为历史陈迹,统治者迷信的神佛并没能保佑他们。这里是写景,更是对现实的讽喻,这是借古讽今的手法。

  总结过渡:春天的美景引发的并不都是美好的体验,我们也不由在杜牧这一感叹中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那么,宋代词人宋祁面对美好的春景又引发了他怎样的情感呢?

  二、读“玉楼春”佳词,探析词的通感化手法

  (一)赏“玉楼春”东城美景

  1.学生初读诗歌,注意停顿和把握节奏。学生先自由朗读,然后指名读,其他学生纠正。

  注意读准加点字的读音:縠()棹()

  作者宋祁,字子京,宋代史学家、文学家。

  2.学生齐读诗歌,思考诗歌描绘了哪些景色?请用笔标出来。

  明确:縠皱波纹、绿杨烟外、红杏闹枝头带来的盎然生机。

  (二)扣“玉楼春”惜春情思

  3.学生自读诗歌,思考:词的上下两片分别写了什么?

  明确:上片写景,表现城市游乐生活。下片抒情,表达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问题预设1:学生经过品读和思考,基本能说出:上片描写景色,下片抒发感情。教师应给予肯定和鼓励。并追问:描写的是怎样的景色,抒发了怎样的感情?若第一个问题仍回答不到位,教师可提示:这里描写的景色与之前的诗词中的景色有何不同?

  问题预设2:作者笔下的游乐生活是怎样的呢?为什么要这样写?

  学生对这种概括性的问题可能感到为难,可提示:词人对这种生活的感受是什么?喜爱还是厌恶?从哪里看出?

  明确:作者笔下的这种生活是美好的。晓寒还在,绿杨已笼烟。在上片中极力渲染了春景的美好,正是为了下片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问题预设3:怎样看待词人在下片所抒发的“及时行乐”的情感态度?

  此题可鼓励学生自由发言。讨论,明确:

  春景的如诗如画让人心醉,但美好的春天终会逝去。作者由此想到了人生苦短,青春易逝。然而珍惜春天、珍惜青春?却有不同的回答。作者由此认为要珍惜春光,及时行乐。不过,作者提醒珍惜大好时光,还是有意义的。同学们该怎样“惜时”呢?相信大家会做出正确的回答。

  (三)探“通感化”描写手法

  4.学生带着自己的感情再读诗歌,讨论探究:“红杏枝头春意闹”是流传千古的名句,其中用得最妙的是“闹”,而清代的李渔认为“闹”字不好,可用“吵”“斗”字代替,请你谈谈“闹”的妙处。

  学生讨论明确:

  “闹”有争吵、热闹之意。“闹”字不仅形容出红杏的众多和纷繁,也把生机勃勃地大好春光都点染了出来。“闹”字不仅有色,而且似乎有声,运用通感手法,化视觉形象为听觉,把红杏在枝头盛开的情况点染得十分生动,让读者仿佛看到了莺歌燕舞、繁花争艳的大好春光,写出了一派春意盎然蓬蓬勃勃的生机。因此王国维认为“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小结:春天从来是美的,然而这种美需要我们去发现去感悟。诗人表现美的形式也是多样的:可以客观地描述也可以融入诗人的情感。即使是相同的美景,不同的人,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境遇下也会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

  活动三:比较阅读领悟春景

  三、比探杜诗、宋词“春诗”之异同

  过渡:方法交流寻捷径。

  怎样做比较阅读?你有哪些好的方法?

  师生交流。

  指导语:两首诗词虽然都是描写春天美景的,因为作者生活年代不同,人生境遇不同,所处地位不同,因而风格也迥然不同,你能结合具体语句,说说自己的看法吗?

  齐读这两首诗词,来品味两首诗词的异同之处。

  学生讨论探究后,明确:

  (一)“春诗”之异

  1.《江南春》:全诗四句,写景开阔,处处柳绿桃红,莺歌燕舞,有山有水。在这怡红快绿之中,水秀山明之处,还有前朝留下来的壮丽的佛寺,若隐若现在朦胧烟雨之中,更增添了无限风光。这二十八个字中,诗人描绘的景物,既有当时的特色,又不拘泥于一地,而是形象地概括了整个江南地区。

  《玉楼春》着笔细节:词的上片写景,开头首句总写春光明媚;二句转为实写“縠皱波纹”,拟人化的手法将水波写得生动亲切;四句从远处绿杨烟外,近处红杏闹春,特别“闹”字将大好春光描绘得淋漓尽致。

  2.《江南春》情感奔放:本诗立意高远,文字明白如画,诗中景物都和“江南春”这个特定情境相适应,表现了江南春天掩映相衬的美丽景色。诗人所抒发的情感自然就奔放自然。

  《玉楼春》:本词章法井然,立意小巧,情感细腻。言情缠绵但不轻薄,措辞华美但不浮艳,将珍惜时光、留连春光的情怀书写得淋漓尽致。

  (二)“春诗”之同

  1.景物:杜牧大手笔展开大图景,表现了江南春天的明丽之美、朦胧之美;宋祁的词也描写春天的明丽美景,其中“闹”字历来倍受称赞,运用拟人的手法突出了春意勃发,百花争春斗艳的情景。

  2.笔法:两首诗词都从不同的角度来刻画景物,作者充分调动各种感官,细致的观察景物,逼真有立体感;动静结合使画面更加生动,红绿相衬,色彩十分鲜明。

  四、开展“春诗”朗诵会

  指导语:通过以上分析,同学们已经理解了描写的春景、写景的手法及作者的情感,那么应该如何朗诵这两首诗呢?

  (学生议论回答后,教师略加点拔)

  1.学生练习:在把握诗情的基础上完成以下活动。

  ⑴配乐范读。

  ⑵指名学生配乐朗读,其他学生评价,师加以指导。

  ⑶生配乐诵读。

  2.熟读成诵,背诵这两首诗词。

  板书设计

  莺啼绿红

  晴景

  村郭酒旗赞美

  南朝数寺感叹

  雨景

  楼台烟雨

  春光无限好(写景)

  赞美春天

  珍惜青春

  (感叹)

  热爱生活

  教学反思

  亮点:

  1.本教案设计注重引导学生学会比较阅读,在比较中,让学生明白即使是相同的美景,不同的人,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境遇下也会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

  2.在学习中,要让学生对诗句的语言加以揣摩,明确词语的妙处。引导学生要学会感悟到诗人蕴藏在诗中的情感,而把握了诗人的情感,能更深入地理解诗歌。旨在激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不足:课堂上要留有足够时间让孩子们读书,品味、成诵。

  《江南春》教案设计 篇11

  教学目标

  1.掌握要求会写的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展开想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教学准备

  挂图或投影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话导入《竹枝词》

  同学们见过“太阳雨”吗?一边下雨,另一边却阳光灿烂。有一句诗说得好——(试探学生是否预习),嗯,就是我们本课要学的诗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二、指导学习诗句

  1.学生交流了解到的有关刘禹锡的资料。

  2.简介竹枝词。

  “竹枝词”是流行于古三峡地域的一种民歌,含思宛转,清韵悠远,音调和谐,明朗欢快。人们在劳作之余,成群结队在江边、堤畔吹笛、击鼓,边唱边舞,抒发内心的感情,驱散一天的疲劳,是三峡人民最喜爱的娱乐方式。刘禹锡在夔州,经常见到这种场面,极为欣赏,因而填写了许多“竹枝词”,今天要学的就是其中广为流传的一首。

  3.理解诗意。

  (1)指名朗读,齐读。

  (2)借助注释,自读并思考诗句的意思。

  (3)同桌互说,再全班交流。

  “杨柳青青江水平”:江边的杨柳青青,垂着绿色枝条,大江水面平静。

  “闻郎江上唱歌声”:只听到江面上传来情郎唱歌的声音。

  “东边日出西边雨”:东边出太阳,西边却下着雨。

  “道是无晴还是晴”:说不是晴天吧,却还是有晴的地方。

  (4)朗读全诗,再指名把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4.读中想象。

  (1)读了这首诗的前两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一场太阳雨中,一位少女立在江边,看到江边的杨柳被沐浴得更加翠绿,江水平静,耳畔忽然传来一阵熟悉的歌声,原来是自己的情郎在唱。)

  (2)想象一下,这首词的后两句写出了少女什么样的心理?

  三、指导朗读、背诵

  背诵《竹枝词》。

  四、作业

  1.默写这两首古诗。

  2.课外搜集刘禹锡的其他《竹枝词》读一读。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了解学生积累的描写江南春景的古诗:《忆江南》(白居易)、《江南》(汉乐府)等。

  2.引入《江南春》。

  3.介绍作者。

  二、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1.教师示范读、同学练读,读准字音,读出停顿和节奏。

  2.结合注释了解诗意,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千里莺啼绿映红”:千里江南,黄莺歌唱,绿树映红花。

  “水村山郭酒旗风”:依山傍水的山村、城镇,酒旗迎风飘扬。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南北朝建的成百上千的寺庙,正沐浴在如烟细雨中!

  4.体会诗人对江南的自然与人文景观的赞美感慨之情。

  5.再练读诗句,读出节奏与情感。

  三、朗读并背诵古诗

《《江南春》教案设计(通用11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江南春》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江南春教案设计01-14

《江南春绝句》教案设计09-05

《江南春》教案11-08

江南春雨的美文07-18

江南春的散文02-06

《江南春》说课稿11-27

《江南春》说课稿03-19

江南春天的诗歌11-03

江南春的诗意10-10

《江南春》教案设计(通用11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江南春》教案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江南春》教案设计(通用11篇)

  《江南春》教案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诗中1个生字“旗”,认识2个生字“莺、郭”。理解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感受古诗语言和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感受古诗语言和意境美。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慨叹南朝的覆灭,流露兴亡之感,寄把讽喻之意。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歌曲《春天在哪里》,音乐《水调歌头》屏幕出示相关古诗。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听、唱《春天在哪里》。

  2、说春天。

  3、背春天的诗。

  你们关于春天的诗知道得可真多,这个月诵读之星该评给谁呢?这可难位老师了,不过没关系,接着往下比。

  4、池州“千载诗人持”有哪些诗人在此留下了不朽的诗篇呢?(其中重要的有2人:大诗人李白写下了秋浦歌十七首。杜牧在我们池州做过刺史,关心人民疾苦,贡献最大的算他的《清明》诗,因为有了《清明》我们池州的杏村才名扬千古,名扬四海,感谢杜牧。)

  5、今天学习杜牧的江南春

  板书:江南春,唐,杜牧,七绝

  二、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反复读(对照拼音读准生字音、并想办法记住字形,尤其是生字“旗”字,还可以给诗标上平仄,吟诵吟诵)。

  2、指名读生字,说字意,组词。(给二类字说意思,组词,一类字记字形,组词)。记字形,书空写。

  3、指名读古诗。

  4、根据平古诗仄反复吟诵。

  指名说感受,再读,评价。

  三、体会古诗意境美

  (一)学习1—2句

  1、(古诗穿越千年,还那么有魅力,是因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反复吟诵1、2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哪些词语向你传递着这样的信息呢?

  2、生汇报。

  “千里”,写出了范围之广,是虚指,指整个江南广袤的大地。

  “莺啼”

  1、想象一下,你听到了什么?黄莺在鸣叫,在哪里,怎样地鸣叫),指导完整地说,我听到了黄鸢在__________________里_____________地鸣叫。

  2、谁来模仿一下,(一个一个地鸣/集体鸣)根据声音说诗句或词语。(师评:这是“几处早莺争爱树”,这是“两个黄鹂鸣翠柳”,这是“上有黄鹂深树鸣……)

  3、我走到哪都能听到清脆婉转的莺啼,给我带来了美好的听觉享受,这就是“千里莺啼”。

  “绿映红”

  1、想象一下那是怎样的画面?

  2、“千里绿映红”呢?(到处是绿树簇拥着红花)

  3、指导看图,小结(鲜艳的红与明亮的新绿互相映衬,色彩明丽,给人强烈地视觉冲击,带来了美好的视觉享受)。

  4、你想用哪些诗句来表达你看到的美景呢?

  (百般红紫斗芳菲 日出江花红胜火 桃红复含宿雨 水上桃花红欲燃)

  “水村山郭”

  1、想象一下,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你看到的画面?

  2、也可以用诗句来表达你看到的画面。(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过渡:美好环境中,人们的生活一定也很美吧?从哪儿看出来呢?)

  “酒旗风”

  1、酒旗迎风招展,表示这儿是酒店。

  2、迎风招展的酒旗仿佛在告诉我们这儿怎样?(这儿谈笑风生,人声鼎沸,这儿歌舞升平,这儿美酒飘香,这儿人来人往……)

  3、把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放入诗中,用你的声音告诉大家!指名轮读1、2句。

  (又听到了,又看到了,这还是画吗?分明是来到了唐朝的江南呀!)

  4、读1、2句,看插图,引导说诗意,指名说、齐说。

  (广袤的江南大地上,到处是莺歌燕舞,到处是花红柳绿,到处是依山傍水的山村和城市!到处是酒旗招展、招揽着南来北往的客人)

  5、看到这巨幅江南春画卷展现在你的眼前,想送给他一个字一个词或一句话好吗?(春深似海、世外桃源、生机勃勃、春意盎然、春光无限、春色无边、莺歌燕舞、诗情画意、春光明媚……)

  6、你体会到诗人的什么心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景有多美,爱就有多深)

  过渡语:是呀,这样一位有政治才华的爱国诗人,生不逢时,生活在江河日下的晚唐,生活在一个迷信佛教寺宇奢丽的晚唐,社会沉闷压抑,有识之士受到排挤。杜牧熟读史书,看透时局而又无法力挽狂澜。他的内心受着怎样的煎熬呀,当一切美景笼罩在迷蒙的烟雨中时,诗人远眺掩在苍茫烟雨中的楼台踪影,感慨万千。

  (二)学习3、4句

  1、反复吟诵3、4句。

  2、你看到了哪些景物?(寺 楼台 烟雨)

  3、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两句的意思。

  (放眼望去南朝留下的四百八十寺,又有多少楼台掩映在苍茫的烟雨中呢?)

  4、前2句写的是眼前春景,后两句就与古代历史联系起来了,我们可以用两个字来说明——写今,怀古。

  5、诗人为什么要怀古呢?

  6、作者生活的晚唐,统治者当时也太迷信佛教寺宇奢丽。南朝统治者因迷信佛教,广建佛寺,企求神灵保佑江山稳固。结果这些林立的寺庙不仅没有改变他们必然灭亡的命运,还加速了统治者的灭亡。这真是对南朝统治者的极大讽刺,三百多年过去了,作者重提此事,仅仅是讽刺南朝统治者吗?言外之意,警告当朝的统治者不要再重蹈覆辙,否则必将加速灭亡。这种写法叫借古讽今。

  7、烟雨中的楼台,仿佛在说:南朝统治者呀,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朝统治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烟雨”想象一下,用一个词来形容你想象到春雨的样子,古诗句也行?(轮说)(小雨润如酥,画船听雨眠,润物细无声)。

  9、师小结“烟雨”如梦如烟,如烟如雾让我想起了“无边丝雨细如愁”既写雨,也是写愁,那种愁呀,无边无际,无处不在,无孔不入,笼罩着千里江南、笼罩在作者的心头。

  前两句景色有多美,诗人爱就有多深,爱有多深,忧国忧民情感就有多浓。

  他在《登池州九峰楼寄张祜》中写到“百感中来不自由,角声孤起夕阳楼,碧山终日思无尽,芳草何年恨即休”。

  同时这样美好景色中也感受到作者对国家命运和前途充满着幻想,虽愁却不消沉,体现了作者诗歌俊爽的风格。

  10、让我们再次走进诗中,走进诗人的心灵深处,齐诵全诗。

  11、古诗还可以配乐唱,根据诗的情感选用合适的音乐播放《水调歌头》伴奏。

  四、品艺术美

  这首诗有动静的映衬,色彩的映衬、山水的映衬、城郭的映衬,“千里”是空间上的拓展,“南朝”是时间上的追溯,前两句写今、后两句怀古,借古讽今。

  诗人以极具概括性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形象而又气势恢宏的江南春画卷,给人立体的艺术享受。

  五、课外延伸

  杜牧七绝咏史诗,成就最高,创作了许多“二十八字史论”这誉的优秀作品。希望同学们课后更多地走进杜牧其人,其诗。

  《江南春》教案设计 篇2

  一、教学目标:

  1.感受作者笔下典型的“江南”春景。

  2.品味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两句虚实结合的写法,和诗作中流露出的历史沧桑感。

  三、教学过程:

  1.解读“江南”春:

  回顾课内外涉及“江南”春景的诗词作品,在意象上大都逃不开“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影子。加上江南的“小桥流水人家”。这一切构成了这首《江南春》的意象群。

  “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加上风中飘动的“酒旗”,一连串最具代表性的“江南”春景如画卷一般展开。千里江南,风光无限。

  2.解读“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有别于前两首写“春”的诗歌,这首《江南春》的最后两句,对学生而言,理解起来颇有难度。教师应在讲解时,简单铺垫相关历史信息:南朝时期,社会动乱,统治者和普通民众笃信佛教的不在少数,南朝梁武帝为其中代表。

  六下的学生接触到的诗歌多为写景状物类,对于诗歌中“抚今追昔”的情感尚无接触。因此,诗歌后两句,教师应加以细解: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里有过渡到江南风光的重要组成部分——寺庙,揉进了沧桑之感,南朝遗留下来的许许多多佛教建筑物在春风春雨中若隐若现,更增添扑朔迷离之美。仿佛时光倒转,历史的画面逐渐清晰,楼台寺庙隐隐而来,又在烟雨中隐隐而逝,令人遐思无尽。

  将“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发挥到极致。

  3.补充拓展:

  明代杨慎对“千里”二字颇有微词,认为其所涵括的江南春景太大,有夸张之嫌。而何文焕《历代诗话考索》中曾有问曰:“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

  请学生谈谈对“千里”二字的看法。

  教师点拨:

  1.明确诗词作品中“虚”的表现手法,诗词不是写“实”,需要艺术加工。

  2.明确诗作后两句所承载的历史沧桑感,唯“千里”二字,方有与后两句相配的分量。

  《江南春》教案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默写《江南春》。

  2.小组合作,借助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分析诗歌中景物的特点,思考作者是如何将景物的特点展现出来的。

  4.读中感悟,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通过诵读,感知诗歌中所描写景物的特点。

  3.体会诗人借景所传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背诵古诗,分享诗词积累。

  过渡: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刘禹锡的《浪淘沙》,同学们都会背了吗?(指名背诵。)上节课,我还给大家布置了一些课外积累的作业,大家能分享一下你们的积累吗?可以是描写黄河的诗词,也可以是刘禹锡的其他诗作。大家在分享的时候要注意朗读,读出诗的味道、诗的情感。(学生分享积累的诗词。)

  2.自然导入新课。

  过渡:上节课我们欣赏了黄河的磅礴气势,那首诗的整体感情基调是豪迈的。这节课,我们将学习的两首诗风格则迥然不同,我们来看看这首《江南春》。

  二、学习古诗,掌握方法

  1.揭示诗题,简介作者。

  (1)教师板书诗题:江南春,学生讨论题意。(江南的春天。)

  (2)简介作者。

  杜牧(803—853)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以七绝最为出色。杜牧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2.出示江南春天的美景图,让学生用学过的词语描绘看到的图片。

  (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词语。)

  过渡:春天是美好的,是生机勃勃的,如果让大家只用几个词语来描绘春天,大家肯定会觉得不够全面、不够客观。那么,诗人杜牧是怎样用几句诗就给我们描绘出了生动形象的江南春景呢?请大家自由诵读全诗,感受诗中的春景。

  3.初读感知,读出诗味。

  (1)教师出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学生自由诵读研讨,教师巡视,并相机指导。

  过渡:谁来给大家读一读这首诗?看看能不能做到读准字音,且读出感情。

  (3)检查学习效果。

  ①指名分行朗读,相机正音,直到读正确为止。

  ②指名读全诗,进行比较评价。在读中体会如何把诗读出节奏来。(语调的轻重、语音的延长以及停顿等。)

  4.再读古诗,明意悟情。

  过渡:这首诗如果要读得更有意味,我们还必须了解诗歌的意思。大家平时在读懂诗歌意思方面有什么高招吗?(学生讨论:抓住重点字词、查工具书、了解相关背景等。)同学们的方法都很棒,请大家借助工具书读通读懂全诗。实在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做上标注。

  (1)学生自由朗读全诗,勾画诗中描写的景物,标注难点。

  (2)四人一组,交流学习。

  学习前两句诗——晴景,写今。

  ①交流对词语的理解,集体订正。

  [千里]这里的“千里”并不是真的有千里,而是虚指,指的是辽阔的江南地区。

  [绿映红]绿叶映着红花,这里用颜色指代景物,给人丰富的联想。如绿叶衬红花,桃红映柳绿。

  [水村山郭]傍水而居的小村,依山而建的城。

  [酒旗风]酒旗迎风招展。

  ②说说这两句诗是从哪些感官来写景物的。

  明确:听觉——莺啼视觉——绿,红,水村,山郭,酒旗触觉——风

  ③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描写的景色。

  (辽阔的江南,到处是黄莺婉转啼鸣,到处是绿叶红花相互映衬;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

  ④这两句诗描绘的春景有什么特点?

  (明媚、有声有色、充满生机。)

  学习后两句诗——雨景,怀古。

  ①体会情感基调:这两句诗中诗人的心情还是愉悦的吗?

  教师及时补充背景知识:

  南朝公元420年至589年,是东晋灭亡之后隋朝统一之前存在于我国南方以建康(今南京)为都城的四个朝代(宋、齐、梁、陈)的总称。这一时期,当权者曾大兴建设寺庙,祈求神明保佑。由于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让百姓的生活雪上加霜。

  杜牧生活的时代诗人所处的晚唐时期,国家渐渐衰落,战乱不断,民不聊生。而当朝的统治者却仿效南朝,大建佛寺,想祈求神灵保佑,永保江山稳固。

  交流后明确:这两句诗的情感基调不是愉悦的,而是伤感的、担忧的。诗人在赞美风景秀丽的江南时,暗含着对国家命运深深的忧虑。借景抒情的写法是古诗中常用的表现手法之一。

  ②理解背景知识后,再读这两句诗,感悟诗人的担忧。

  示例:诗人可能在想:希望通过建造寺院保佑江山的稳固是不可能的,南朝修了那么多寺庙都灭亡了,物是人非,我们的国家竟然还在仿效这种做法,这不仅不会巩固国家的统治,相反,会加速国家的灭亡啊!

  ③引导学生带着感情重读全诗。

  过渡:同学们,你们能尝试读出作者的赞叹之中隐含的哀愁吗?自己先试试。(再指名读。)

  5.熟读成诵,吟出诗韵。

  过渡:在诗人杜牧的笔下展开的是千里江南春天的美丽画卷,寄托的是对江南春景浓浓的爱和淡淡的愁。学到这里,你们是否已经感受到了作者那份独特的情感了呢?就让我们再一次带上对江南春天的喜爱之情去欣赏江南春景吧!

  (1)播放视频。(欣赏谱曲的《江南春》。)

  提示:古代的许多诗歌都可以用来谱成曲,这样也方便了传播。吟吟唱唱也是学习古诗的一种好方法,大家可以跟着一起哼一哼,唱一唱。

  (2)再读诗歌,背诵诗歌,读出江南春日的美好和作者的忧伤。

  《江南春》教案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古诗所描绘的春天的美景。

  2、用自己的话说说我们学校春天的美景,(小花园、植物园、苗苗常青园)从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

  教学重难点:

  用自己的话描述校园的美景。

  教学准备:

  自由游览、观赏各园的景色。

  一、让学生回忆学过的关于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春晓》、《咏柳》等。

  二、学习古诗《江南春》

  1、板书课题《江南春》

  2、解题:江南:指长江以南的地区。这是一首描写江南春光的绝句。

  3、学习生字词

  (1)自己读

  (2)注意字的写法:(莺、旗)

  (3)需要理解的词语

  酒旗:挂在酒店门前做招牌的一面小旗

  4、朗读诗句

  根据注释说上面讲的词语的意思,试着讲讲诗的大意。

  (1)请三四位同学读诗后,再各自朗读。闭上眼睛,想象诗句描述的景色,让头脑中产生画面。

  (2)根据诗句,说说看到的景物。

  在江南一带,到处可以听到莺的啼叫。百花开放、山青水绿,在邻近水边的村镇酒家的酒幔子在风中飘扬。

  南朝的各代皇帝所建许多寺庙。

  佛寺中的这亭台楼阁在蒙蒙的春雨中留着。

  5、体会诗句描写的意境

  (1)那些景物写江南的春天?

  黄莺啼叫,百花争艳,青山绿水,依山靠水的小镇,迎风飘扬的酒旗。

  (2)写出了什么特点?

  江南景色的秀丽。

  6、指导朗读(标出句逗的停顿)见书本

  7、巩固练习

  (1)同桌互相朗读试背,并说说诗意。

  (2)请一两位同学说说诗意后,让大家补充。

  (3)抄写两遍古诗。

  《江南春》教案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的一个生字,并能理解运用

  3 、在朗读中感受江南美丽春景的同时感受作者借古讽今,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和兴亡之感

  教学重难点:

  1 、带着想象诵读诗歌,体会江南春景

  2 、领会诗人借古讽今的艺术手法

  教材分析:

  本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描绘了江南明媚可爱的春光的同时,也感叹南朝的覆灭,流露兴亡之感,寄托讽喻之意。

  教学用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 1 ) PPT 出示几张春天的图片。说到雪,说到冰想到的都是塞北,说到春,想到的更多的自然是“江南”。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江南的春。

  ( 2 )解题《江南春》,顾名思义就是江南的春天。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 1 )春天给你什么样的感受?(美)你觉得江南的春天,会给人什么样的感受?(美!)

  ( 2 )带着自己的.感受吟诵诗歌。

  ( 3 )指导朗读。七言绝句应该怎样断句?(千里——莺啼——绿映——红)

  三、精读课文、合作探究

  ( 1 )一看:朗读诗歌,你看到了什么?(绿叶衬着红花,绿水环绕的村庄,背靠青山,酒家的旗子在春风中微微摆动。放眼望去,南朝建立的寺庙,在烟雨迷蒙之中若隐若现。)

  千里:与“十里”作比较。

  四百八十:概数,说明很多。

  ( 2 )二听:莺啼、人声

  ( 3 )三闻:花香、酒香

  ( 4 )四想:江南的春天真美。

  总结: 在诗人的笔下,江南的春天是如此的美妙。可看、可听、可闻、可想。那我们就一边读一边看,一边读一边听,一边读一边闻,一边读一边想吧。

  过渡:在如此美妙的江南美景面前,我们感到的仅仅是美,仅仅是无限的遐想。但是我们的是诗人想到的远远不止这些。

  四、拓展延伸、

  ( 1 )介绍写作背景

  ( 2 )学习借古讽今的艺术手法

  五、课堂总结

  《江南春》教案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江南春》;

  2.理解诗句,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3.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像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1.惠崇是北宋有名的和尚,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出示《春江晓景》图,这是惠崇画的一幅画。

  3.简介诗人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二十六岁中进土,曾做过幕僚,很不得志。他关心民生疾苦,在任地方官期间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杜牧,字牧之,今陕西省西安市人。

  二、自读诗句

  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三、深入探究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字音、停顿、语调、语速等)。

  2.边读边想象诗的意境。

  (1)认识蒌蒿、芦芽、河豚,减缓想象难度。

  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2)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内容。

  3.诗人从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

  (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芽从土里钻出。)

  4.诗的最后一句是画面上的景物吗?

  (不是,是作者依据画面景物展开的想象。)

  (这是作者通过观察岸上、水面之物所进行的联想,它在告诉人们:桃花开放、春江水暖、蒌蒿满地、芦苇冒尖,也就是河豚上游产卵繁殖的季节。)

  四、指导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指名背诵这一首诗。

  2.描述诗意。

  诗人苏轼笔下描绘画中的江南春景是那么美,现实中的江南春天又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

  3《江南春》写出了江南春天的哪些特点?(到处是黄莺宛转啼鸣,到处是绿叶红花相互映衬。依山临水的城乡,迎风招展的酒旗。)

  4.诗的前两句抓住了黄莺、红花、绿叶、水乡、山城、酒旗、春风等七种景物来描写,共同构成了一幅春天江南的画面。

  5.后两句还是描写江南春天的吗?

  读后两句诗,体会一下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之情)

  6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7.背诵古诗

  五、小结:

  两首古诗同是诗人笔下描绘的江南春景,可表达的思想感情却不相同,想一想,自己是怎样体会出来的。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默写《江南春》。

  3.抄写生字词两遍。

  4.依据《江南春》这首诗歌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配一幅画。

  《江南春》教案设计 篇7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两首古诗。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语言与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二、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边读边想,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语言与意境的美。

  难点: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2分钟)

  2、自主学习(7分钟):学生完成导学案“自主学习”部分。教师关注学困生的理解情况。

  3、合作探究(11分钟):学生完成导学案合作探究部分,教师巡视指导,关注学生的参与度。

  4、展示交流(20分钟):

  ①学生说出诗的题目意思及对作者的了解,其他学生补充。

  ②让学生说说对这首古诗意思的理解。其他学生补充,教师出示ppt并点拨。

  5、巩固提升(18分钟)

  ①巩固:学生6分钟内自主完成个别字词的理解,学生点评,教师针对问题指导。

  ②检测:学生6分钟完成《练习册》10页4、5题,组长检查点评。③拓展:学生搜集描写春天的诗句,课间交流,教师点拨。

  6、总结评价(2分钟)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获得的知识。

  四、布置作业

  默写古诗,理解诗句意思

  五、板书设计

  忧国写今:黄莺、水乡、山城、酒旗

  忧民怀古:南朝覆灭的感叹

  六、教学反思:

  古诗对于孩子来说,理解不太容易,教师需加强引导,让学生感知古诗的画面美,并能把我作者的思想感情。

  《江南春》教案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通过个别读、范读、配乐读等形式能正确、有节奏的朗读古诗,读出诗的韵味。

  2.抓字词理解及想象画面理解诗意,领会诗的意境。

  3.借助资料领悟诗情,体会诗人的忧国忧民。通过本堂课的学诗方法拓展学习《题临安邸》,感受不一样的抒情方式。

  教学过程:

  一、谈“春”导诗

  1.师:同学们,在你的头脑中有哪些描写“春天”的诗句?

  2.师:这节课,咱们再来学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杜牧写的《江南春》(板书课题);

  3.读题

  师: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吗?

  生:江南的春天

  师:那我们就可以断定诗的主要内容就是写

  小结学法:理解诗题,能帮助我们知道诗的主要内容(板书:解诗题)

  二、初读感知

  师:自古美景出江南,那一山一水,一楼一桥,都似巧夺天工、独具匠心。就让我们跟着诗人的脚步,去感受杜牧笔下的江南春景。

  自由朗读这首诗。

  (出示自读要求)

  1.读准字音

  2.读出节奏

  读好了自己借助注释去理解诗句的大致意思

  3.交流反馈

  ①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描情画景,字字千斤,咱们可得读准了。你来试试(抽生1),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完了有意见请举手。

  抽生2抽生3

  ②同学们你们知道么?在古代,很多诗的出现不仅仅是为了抒发诗人的感情而作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诗可以用来谱成曲,吟唱出来的。因此,诗歌往往读起来都是很有节奏的,怎样才能体现出节奏感呢?

  (抽生交流节奏并出示标有节奏的幻灯片)

  ③大家再来试试,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试着把诗歌的节奏韵律读出來。

  抽生读

  师范读

  (配乐)读

  三、想象画面,体会景美:

  (师)白居易说:“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江南正美!那么,杜牧的眼中又是怎样的江南呢?

  1.默读古诗圈出景物(圈在古诗中)

  2.交流(拿学生的课文纸反馈)

  预设1.学生没有圈出“绿”和“红”,引导学生看“注释”,注释是我们学习古诗的好老师哦

  预设2.你为什么要圈出“绿”和“红”?

  3.抓关键字词想象画面

  (师)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着读着,这些景物在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

  ①比如:(出示课件)千里莺啼绿映红

  引导“莺”想画面:

  可从听觉、视觉、其他动物用四字词语来概括

  ②分四人小组合作想象画面

  要求:

  1.根据景物想象画面

  2.交流讨论完成学习单,学习单上的画面机动增减

  3商量出最满意的画面让组里写字高手写在卡片上,完成了贴到黑板上。

  温馨提示:如果你想贴的画面已被其他组贴了,那你就不能贴了,只能另想其他画面,时间规定3分钟。

  4.看黑板上贴的画面,同桌互说诗的意思

  5.采访小诗人,诗人来到你这,看到了什么?

  生答;来到你这,又看到了什么?

  为什么看到的都是美景?

  理解“千里”。这“千里”是指“一千里”吗?虚指

  6.播放视频画面

  感受江南美景

  7.学生看画面读古诗

  整个江南,到处莺歌燕舞,到处绿树红花;那傍水的村庄,那依山的城郭,尤其是那迎风招展的酒旗,多么令人心驰神往!看着这样的春景,你的内心是?用你的声音读出你的感受

  见到如此美景,诗人也是忍不住想要赞美一番(板书:赞美)

  配乐齐读

  8.小结学法:

  1.想象画面是理解诗意的好方法(板书:想画面)

  四、品读感悟诗情

  2.由小结“画面”引入

  这么多的画面,怎么三四句(大组)的画面这么少呢?

  请生交流,形成两大问题:

  一是为什么景物写得这么少?写法怎么变了?

  二是晴天怎么变成雨天了呢?

  三是为什么不说是“江南四百八十寺”呢?

  我们要先来了解诗人。

  3.(出示简介:杜牧,字牧之,因生活在渐渐没落的晚唐时期,所以从青年起他就关心国事,抱有挽救国家的理想。由于他在诗歌方面成就较高,后人把他与杜甫相提,被称为“小杜”。)

  4.这样一位忧国忧民的文人,在他眼中,江南除了那些秀丽的山山水水之外,还有这些规模宏大的寺庙,那么为什么不说是“江南四百八十寺”呢?

  让我们来了解一段历史。

  5.(出示: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统称,均设故都于江南,是我国历史上朝代时间存在较短的时期。由于佛教迎合了当时统治阶级,方便他们统治人心,巩固江山。于是当权者大兴建设寺庙,仅集中在建康一地的南朝寺院就有四百八十座,是当时人民的一项极为沉重的负担。它不仅占用了大量的民田、民宅和名胜之地,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建寺造塔和雕铸佛像,还要养活十几万的和尚和尼姑,使得当时的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6.借助这些资料(板书:借助资料)

  所以我们从后两句诗中,不仅读到了江南春雨的美,也读到了诗人--(板书:慨叹南朝的灭亡,借古喻今的思想感情)。

  7.你们能尝试读出作者的这种赞叹之中的的点点哀愁吗?自己先试试。(指名读)

  8.当回小诗人,到前面来吟一吟怎样?

  9.(师)是呀,诗人在在赞美风景秀丽的江南时,暗含着对祖国命运深深地忧虑,他是借景抒情(板书:借景抒情),这是古诗常用的表现手法。他的情隐含在烟雨中,这请抒发的非常含蓄、间接

  五、总结背诵:

  1、杜牧的笔下,盛开的是春天千里江南的美丽画卷,寄托的却是对江南春景浓浓的爱和淡淡的愁。就让我们再一次带上对江南春天那份浪漫的希冀,与作者再一次徜徉于千里江南万般情思中吧。

  《江南春》教案设计 篇9

  【学习目标】

  1、了解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从中感受自然美。

  2、入情入境,读中感悟,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诵读古诗,体会作者从听觉、视觉、触觉等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一年四季中,你们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奇妙的大自然,正因为有了季节的更替,自然的变换,才给我们带来了五彩缤纷的世界,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古代许多诗人看到这样美妙的世界,为我们留下了赞美四季美景的诗。大家能背几首吗?今天我们再学习杜牧的一首诗。)

  2、板书课题:江南春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知经验入手,在生活和新知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唤起学生对江南春景的遐想)

  二、看图入境 ,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随杜牧一起走进江南,去看看江南春天的绮丽景色。

  2、看江南美景。(课件演示图文并茂并伴有美妙音乐的江南美景图。)

  3、交流观后感。(江南美吗?我们来看看杜牧是怎样来表达自己对江南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图画中初步感知江南的美景,为学习古诗做好感情铺垫。)

  三、品词析句,体会景美。

  1、(师)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听范读,边听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古诗,并范读。)

  2、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对照注释,理解诗意。(根据需要可进行合作式学习)

  3、(师)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呢?把诗中描写描写景物的词画出来。

  啼莺 绿树 红花 水村 山墎 酒旗风 寺庙 楼台 烟雨

  4、(师)根据自己的理解,对上述景物加以描绘,说说词语所表达的意象。

  辽阔的千里江南 黄莺在欢快地歌唱 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 傍水的村庄 依山的城郭 迎风招展的酒旗 数不清的寺庙 迷蒙的烟雨

  5、(师)想象这是一幅什么样的江南春景图?(江南地域辽阔,春景繁富。 “千里” 之内,处处杂花生树、 红绿相映、黄莺歌唱;“千里”之内,水村山,处处酒旗飘扬;“千里”之内,“南朝四百八十寺”点缀于山水佳胜之处,金碧庄严,楼台隐现。霏霏细雨,淡淡轻烟,使无边春色在烟雨空蒙中更显出迷人的风韵,这正是“江南春”的典型特色。突出这一特色,就把“江南春”写活了。)

  6、请大家用自己最喜欢或是最擅长的方式来展示这首诗所表达的意境,想用自己的话描绘诗句景象的,可以试着说一说,喜欢朗读的可以有感情地读一读,爱画画的可以画一画。

  7、学生分组练习、展示并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文本已提供了古诗的注释,让学生自主研读解诗句的意思,通过反复诵读、或自己喜欢的方式、合作交流获得对诗的整体感受。)

  四 、理解诗意,感悟情美。

  1、你了解杜牧吗?整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有关杜牧的资料进行交流。)

  2、面对同一情境,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因为每个人的认识和经历都是不同的,根据你对杜牧的认识,你猜测杜牧当时是怀着

  怎样的心情写下这首诗的呢?这种心情在诗中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呢?

  2、可能学生有的认为杜牧是愉悦的,有的认为他当时是有些伤感的,结合课文及当时的社会背景让学生展开辩论。

  3、(师)诗人在在赞美风景秀丽的江南时,暗含着对祖国命运深深地忧虑,他是借景抒情,这是古诗常用的表现手法。(列举《夜泊秦淮》等诗进一步说明)

  (设计意图:猜测是发挥学生想象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新课程提出的一种重要的语文学习的方法。只有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学生的思维才会不断地丰富,学生对古诗意境的体悟才能由表及里。)

  五、 拓展诵读,体会韵美。

  1、自由朗读,体会诗人的情感和韵律美。

  2、播放抒情的轻音乐,老师充满深情地诵读这首诗。

  3、配乐,男女生分别诵读

  4、配乐,师生共同诵读

  5、学生诵读有关描写江南的诗词和描写春天的诗词。如《忆江南》、《泊船瓜洲》、《游园不值》、《惠崇春江晚景》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吟诵中享受古诗,一遍比一遍读来入调,一遍比一遍体会亲切,全身心地读,有滋有味的读,慢慢达到背诵的程度。真正地体会到诗歌的韵律之美。)

  六、课堂延伸,表现春美。

  1、江南的春天很美,我们身边的春天怎样呢?请欣赏歌曲《嘀哩哩》。(课件播放歌曲)

  2、欣赏我们身边的春天。(课件播放春景图)

  3、请你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学生可以用吟诗、唱歌、作画、写话等方式来表达。)

  (设计意图:给学生自主表达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七、课外作业,积累运用。(搜集描写春天的古诗词,试着背诵并运用。)

  【板书设计】

  江南春

  写今 怀古

  赞美{ } 感慨 晴天 雨天

  《江南春》教案设计 篇10

  【课前预习】

  1.学生在课外认真正确地朗读诗词。

  2.有条件的从网上查阅有关作者生活和创作的资料。

  3.体会每首诗词的情感。

  【相关课程标准】

  1.诵读古代诗词,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2.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诗歌,直至背诵;

  2.体味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

  3.在比较中体会作者所蕴含的不同情感。

  【评价任务】

  1.通过各种形式的读,熟读成诵。

  2.通过重点词语和语句分析作品的情感。

  3.通过比较阅读,体会不同体裁、不同诗词的情感。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引入春景

  导语:同学们,在这个斑斓春色单元的语文课堂里,我们一同徜徉在春的世界中感受它无穷的魅力。春的美是多样的,北国的春天与江南的春天风格迥异,那么在诗人的作品中又是怎样一番美景呢?带给我们的又是一种怎样的心灵体验呢?

  今天我们来学习《诗词八首》,共同来感受一下。首先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江南春绝句》和《玉楼春》两首诗词。

  活动二:诗词赏析探寻春景

  一、读“江南春”绝句,领悟诗的多方位审美

  (一)赏“江南春”千里美景

  1.朗读诗歌,把握节奏;学生先自由朗读,然后指名读,其他学生纠正。

  2.学生齐读诗歌,思考:诗歌描绘的是哪里的春景,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具体描绘了哪些景物?

  明确:描绘的是江南的春景。从题目及描写的景色中可以看出。诗中描绘了莺歌燕语、绿柳桃红、水村山郭、酒旗飘展,描绘了江南明媚的春光。

  (二)品“江南春”千古佳句

  3.诗中“千里莺啼绿映红”一句,明朝学者杨慎认为应该为“十里莺啼绿荫红”,后又有人认为改为“一里”更为恰当,你认为呢?

  学生讨论后明确:

  “千里”改作“十里”,似乎更切合实际,但诗境全失。其实十里也听不到,一里也怕看不明。因为“千里”,正极言江南地广,是就整个江南春色说的,而不是实指某处景色。诗人描写的景物把眼前的实景和想象中的虚景结合起来写,给读者描绘了一幅地域广袤、气象万千的江南春景图。如果不用“千里”二字,这两句就要减色了。

  (三)探“江南春”千古幽思

  4.学生带着自己的感情再读诗歌,边读边在脑海浮现出诗中描绘的画面。思考一下: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学生回答:最后两句在写景中又蕴含着诗人对历史和生活的无限感叹:江山依旧,南朝却早已成为历史陈迹,统治者迷信的神佛并没能保佑他们。这里是写景,更是对现实的讽喻,这是借古讽今的手法。

  总结过渡:春天的美景引发的并不都是美好的体验,我们也不由在杜牧这一感叹中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那么,宋代词人宋祁面对美好的春景又引发了他怎样的情感呢?

  二、读“玉楼春”佳词,探析词的通感化手法

  (一)赏“玉楼春”东城美景

  1.学生初读诗歌,注意停顿和把握节奏。学生先自由朗读,然后指名读,其他学生纠正。

  注意读准加点字的读音:縠()棹()

  作者宋祁,字子京,宋代史学家、文学家。

  2.学生齐读诗歌,思考诗歌描绘了哪些景色?请用笔标出来。

  明确:縠皱波纹、绿杨烟外、红杏闹枝头带来的盎然生机。

  (二)扣“玉楼春”惜春情思

  3.学生自读诗歌,思考:词的上下两片分别写了什么?

  明确:上片写景,表现城市游乐生活。下片抒情,表达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问题预设1:学生经过品读和思考,基本能说出:上片描写景色,下片抒发感情。教师应给予肯定和鼓励。并追问:描写的是怎样的景色,抒发了怎样的感情?若第一个问题仍回答不到位,教师可提示:这里描写的景色与之前的诗词中的景色有何不同?

  问题预设2:作者笔下的游乐生活是怎样的呢?为什么要这样写?

  学生对这种概括性的问题可能感到为难,可提示:词人对这种生活的感受是什么?喜爱还是厌恶?从哪里看出?

  明确:作者笔下的这种生活是美好的。晓寒还在,绿杨已笼烟。在上片中极力渲染了春景的美好,正是为了下片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问题预设3:怎样看待词人在下片所抒发的“及时行乐”的情感态度?

  此题可鼓励学生自由发言。讨论,明确:

  春景的如诗如画让人心醉,但美好的春天终会逝去。作者由此想到了人生苦短,青春易逝。然而珍惜春天、珍惜青春?却有不同的回答。作者由此认为要珍惜春光,及时行乐。不过,作者提醒珍惜大好时光,还是有意义的。同学们该怎样“惜时”呢?相信大家会做出正确的回答。

  (三)探“通感化”描写手法

  4.学生带着自己的感情再读诗歌,讨论探究:“红杏枝头春意闹”是流传千古的名句,其中用得最妙的是“闹”,而清代的李渔认为“闹”字不好,可用“吵”“斗”字代替,请你谈谈“闹”的妙处。

  学生讨论明确:

  “闹”有争吵、热闹之意。“闹”字不仅形容出红杏的众多和纷繁,也把生机勃勃地大好春光都点染了出来。“闹”字不仅有色,而且似乎有声,运用通感手法,化视觉形象为听觉,把红杏在枝头盛开的情况点染得十分生动,让读者仿佛看到了莺歌燕舞、繁花争艳的大好春光,写出了一派春意盎然蓬蓬勃勃的生机。因此王国维认为“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小结:春天从来是美的,然而这种美需要我们去发现去感悟。诗人表现美的形式也是多样的:可以客观地描述也可以融入诗人的情感。即使是相同的美景,不同的人,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境遇下也会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

  活动三:比较阅读领悟春景

  三、比探杜诗、宋词“春诗”之异同

  过渡:方法交流寻捷径。

  怎样做比较阅读?你有哪些好的方法?

  师生交流。

  指导语:两首诗词虽然都是描写春天美景的,因为作者生活年代不同,人生境遇不同,所处地位不同,因而风格也迥然不同,你能结合具体语句,说说自己的看法吗?

  齐读这两首诗词,来品味两首诗词的异同之处。

  学生讨论探究后,明确:

  (一)“春诗”之异

  1.《江南春》:全诗四句,写景开阔,处处柳绿桃红,莺歌燕舞,有山有水。在这怡红快绿之中,水秀山明之处,还有前朝留下来的壮丽的佛寺,若隐若现在朦胧烟雨之中,更增添了无限风光。这二十八个字中,诗人描绘的景物,既有当时的特色,又不拘泥于一地,而是形象地概括了整个江南地区。

  《玉楼春》着笔细节:词的上片写景,开头首句总写春光明媚;二句转为实写“縠皱波纹”,拟人化的手法将水波写得生动亲切;四句从远处绿杨烟外,近处红杏闹春,特别“闹”字将大好春光描绘得淋漓尽致。

  2.《江南春》情感奔放:本诗立意高远,文字明白如画,诗中景物都和“江南春”这个特定情境相适应,表现了江南春天掩映相衬的美丽景色。诗人所抒发的情感自然就奔放自然。

  《玉楼春》:本词章法井然,立意小巧,情感细腻。言情缠绵但不轻薄,措辞华美但不浮艳,将珍惜时光、留连春光的情怀书写得淋漓尽致。

  (二)“春诗”之同

  1.景物:杜牧大手笔展开大图景,表现了江南春天的明丽之美、朦胧之美;宋祁的词也描写春天的明丽美景,其中“闹”字历来倍受称赞,运用拟人的手法突出了春意勃发,百花争春斗艳的情景。

  2.笔法:两首诗词都从不同的角度来刻画景物,作者充分调动各种感官,细致的观察景物,逼真有立体感;动静结合使画面更加生动,红绿相衬,色彩十分鲜明。

  四、开展“春诗”朗诵会

  指导语:通过以上分析,同学们已经理解了描写的春景、写景的手法及作者的情感,那么应该如何朗诵这两首诗呢?

  (学生议论回答后,教师略加点拔)

  1.学生练习:在把握诗情的基础上完成以下活动。

  ⑴配乐范读。

  ⑵指名学生配乐朗读,其他学生评价,师加以指导。

  ⑶生配乐诵读。

  2.熟读成诵,背诵这两首诗词。

  板书设计

  莺啼绿红

  晴景

  村郭酒旗赞美

  南朝数寺感叹

  雨景

  楼台烟雨

  春光无限好(写景)

  赞美春天

  珍惜青春

  (感叹)

  热爱生活

  教学反思

  亮点:

  1.本教案设计注重引导学生学会比较阅读,在比较中,让学生明白即使是相同的美景,不同的人,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境遇下也会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

  2.在学习中,要让学生对诗句的语言加以揣摩,明确词语的妙处。引导学生要学会感悟到诗人蕴藏在诗中的情感,而把握了诗人的情感,能更深入地理解诗歌。旨在激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不足:课堂上要留有足够时间让孩子们读书,品味、成诵。

  《江南春》教案设计 篇11

  教学目标

  1.掌握要求会写的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展开想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教学准备

  挂图或投影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话导入《竹枝词》

  同学们见过“太阳雨”吗?一边下雨,另一边却阳光灿烂。有一句诗说得好——(试探学生是否预习),嗯,就是我们本课要学的诗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二、指导学习诗句

  1.学生交流了解到的有关刘禹锡的资料。

  2.简介竹枝词。

  “竹枝词”是流行于古三峡地域的一种民歌,含思宛转,清韵悠远,音调和谐,明朗欢快。人们在劳作之余,成群结队在江边、堤畔吹笛、击鼓,边唱边舞,抒发内心的感情,驱散一天的疲劳,是三峡人民最喜爱的娱乐方式。刘禹锡在夔州,经常见到这种场面,极为欣赏,因而填写了许多“竹枝词”,今天要学的就是其中广为流传的一首。

  3.理解诗意。

  (1)指名朗读,齐读。

  (2)借助注释,自读并思考诗句的意思。

  (3)同桌互说,再全班交流。

  “杨柳青青江水平”:江边的杨柳青青,垂着绿色枝条,大江水面平静。

  “闻郎江上唱歌声”:只听到江面上传来情郎唱歌的声音。

  “东边日出西边雨”:东边出太阳,西边却下着雨。

  “道是无晴还是晴”:说不是晴天吧,却还是有晴的地方。

  (4)朗读全诗,再指名把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4.读中想象。

  (1)读了这首诗的前两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一场太阳雨中,一位少女立在江边,看到江边的杨柳被沐浴得更加翠绿,江水平静,耳畔忽然传来一阵熟悉的歌声,原来是自己的情郎在唱。)

  (2)想象一下,这首词的后两句写出了少女什么样的心理?

  三、指导朗读、背诵

  背诵《竹枝词》。

  四、作业

  1.默写这两首古诗。

  2.课外搜集刘禹锡的其他《竹枝词》读一读。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了解学生积累的描写江南春景的古诗:《忆江南》(白居易)、《江南》(汉乐府)等。

  2.引入《江南春》。

  3.介绍作者。

  二、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1.教师示范读、同学练读,读准字音,读出停顿和节奏。

  2.结合注释了解诗意,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千里莺啼绿映红”:千里江南,黄莺歌唱,绿树映红花。

  “水村山郭酒旗风”:依山傍水的山村、城镇,酒旗迎风飘扬。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南北朝建的成百上千的寺庙,正沐浴在如烟细雨中!

  4.体会诗人对江南的自然与人文景观的赞美感慨之情。

  5.再练读诗句,读出节奏与情感。

  三、朗读并背诵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