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沙湖》教案

时间:2022-07-20 18:27:33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游沙湖》教案汇总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游沙湖》教案汇总,欢迎阅读与收藏。

《游沙湖》教案汇总

  一、导入:《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这首词是苏轼的代表作,倍受后人的赞誉和喜欢。那深挚的祝福、潇洒的风姿和行云流水般的语言,带给我们一种美好的享受。苏轼是个文艺全才,诗、词、散文、书法、绘画都有成就。然而这位天才亦有多磨难的一生。

  二、生平多磨砺,“老来事业转荒唐”

  著名学者余秋雨在《苏东坡突围》一文说到:

  这一切,使苏东坡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也使他的艺术才情获得了一次蒸馏和升华,他,真正地成熟了--与古往今来许多大家一样,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灭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穷乡僻壤,成熟于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1.“这一切”指的是什么?了解“乌台诗案”2. “突围”的意蕴是什么?

  (王安石辞去宰相后,奸臣从苏轼诗文中罗织罪状,诬陷他,说他“包藏祸心”,不久就把他逮捕,投入监狱,酿成北宋有名的文字狱“乌台诗案”。 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由于宋朝有不杀士大夫的惯例,所以经过4个月的折磨后,苏轼免于一死,但被贬为黄州团练。被贬黄州后,苏轼经常游赏赤壁矶,在被贬第四年即1082年,一气写下了《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三篇传世名作,由他的政治低谷转而登上他的文学创作的颠峰。)

  三、黄州有新篇,“客来梦觉知何处”

  在同一背景下,苏轼还写了一篇小短文《游沙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体会其中寄予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这是一篇写人记游的随笔小品。阅读小字导读。

  1、齐读:正音。

  2、个读:流畅。

  3、生译:理解。

  4、字词:重点。

  5、范读:配乐。

  四、旷达发豪情,“休将白发唱黄鸡”

  1.解题:作为一篇写游记的作品,《游沙湖》和我们以往学过的作品有哪些不同?

  a 篇幅短小

  b并没有以记游为主

  2、文章第一部分写什么?是怎么写的?

  1)、开头以简约的笔法交代了沙湖的地理位置和作者此行的因由。因为得疾,所以遇到了一个人。对于庞安常,作者是怎样描写的?“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辄深了人意。”

  2)、这样一位“异人”,可记的事迹必然很多,

  庞安常字时安,湖北蕲(qí)水人,儿时读书过目不忘,博物通古今。及长,耳聋,自学研习中医,尤善针灸,救人无数,为乡里口碑。

  苏轼在另一篇文章写到:“予来黄州,邻邑人庞安常者,亦以医闻,其术大类骧(名医,蜀人单骧),而加之以针术,绝妙。然患聋,自不能愈,而愈人之病如神。……元丰五年三月,予偶患左手肿,安常一针而愈,聊为记之。”

  3)、“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其用意又何在呢?

  从作者文中“戏”言可以看到,作者这样写人,其实也是在写自己。

  安常 “以眼为耳”成一巧手神医,自己“以手为口”,是一代诗文绝佳的士子。

  安常 “颍悟绝人”却隐居乡间,只为一名村医,自己诗文绝世,却被贬居僻远。 同为天涯沦落之人。

  生理上有缺陷的,也可以有超人的本领,成为一个高人,我呢,被贬到这里也说不定会有什么意外的收获,同为异人嘛。所以从此刻思想开始慢慢转为积极。“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

  3、第二部分写游沙湖, 文章这个时候才进入正题,在写游沙湖所见了。

  病好了,自然有了游玩的兴致,于是见到了王羲之洗笔泉,赏泉水之清泠,(赏泉水之清泠)让我们可以感受其心境之轻快。(心境之轻快)在这仅一行字中看出作者淡化了沙湖的景物描述,(但写到了“溪水西流”),从这里大家有没有发现什么异处?

  点拨:地理上我们知道,我国的地势西高东低,所以一般情况下,水是向东流的,文学作品中也常有描写:比如说,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大江东去浪淘尽,滚滚长江东逝水等等。而且许多时候大家喜欢用水流逝形容青春的一去不复返。”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感叹时光易逝、人生易老,“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百川到东海,何时复西归”。

  东流的水看多了,西流的水就引起了作者注意,(觉特殊之景)我们看下文他赋予了西流的水怎样的意义?看他高兴之余所写的《浣溪沙》,浣溪沙,因西施浣纱于若耶溪,故名。找同学读一下《浣溪沙》: 请学生翻译该词。

  上阕写暮春三月兰溪幽雅的风光和环境:山下小溪潺湲,岸边的兰草刚刚萌生娇嫩的幼芽。松林间的沙路,仿佛经过清泉冲刷,一尘不染,异常洁净。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了杜鹃的啼声。作者选取几种富有特征的景物,描绘出一幅明丽、清新的风景画,令人身临其境,心旷神怡,表现出词人爱悦自然、执着人生的情怀。

  下阕用典:休将白发唱黄鸡:白居易《醉歌示妓人商玲珑》诗:“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白诗称“黄鸡催晓”,“白日催年”,人就是在黄鸡的叫声、白日的流动中一天天变老的,因此他慨叹“腰间红绫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苏轼在这里反其意而用之:“休将白发唱黄鸡”。“白发”,指年老,“黄鸡”,指代白居易诗中的年华易逝的感慨。全句意思是不要因为自己老了就消极悲观,人生也会返老还童。这是一种多么从容自信、旷达乐观的人生情怀!

  整首词如同一首意气风发的生命交响乐,一篇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宣言书,流露出对青春活力的召唤,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读之令人奋发自强。

  五、体会作者的感情(人生态度),是否一开始就是如此之豁达乐观呢?

  1 《念奴娇赤壁怀古》: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2 《前赤壁赋》: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3 《寒食雨二首》:中描绘大雨之中: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

  4 《答李端叔书》:得罪以来,深自闭塞。……自喜渐渐不为人识。

  5 《与参寥子书》:谪居以来,杜门念咎而已。平生亲识,亦断往还

  6 《送沈逵赴广南》:我谪黄冈四五年,孤舟出没烟波里。故人不复通问讯,疾病饥寒疑死矣!

  师总结:这些诗句中我们不难看出苏轼初到黄州也曾失意过,愤恨过,悲伤过,思想上也消极过,记得王国维曾在人间词话中说过:“凡成大事者首先要有的境界是什么?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苏东坡在被贬谪到黄州的时候,自己动手建了一座农舍,叫作“雪堂”,以雪命名,取静适之意。农舍后面有个亭,叫“远景亭”,东面山坡有几亩田地,因而就把自己叫作“东坡居士”。苏东坡一生都保持着这样一种从容坦然的心态,保持着积极奋进的行为。在整个贬谪的人生旅途中,他都能超然于艰难困苦之上,精神的伟岸卓然屹立。

  六、吟啸且徐行,“一蓑烟雨任平生”

  定 风 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 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青衫磊落的他,仿佛正从风雨的郊外走来,竹仗芒鞋,“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就这样一蓑风雨,走向他曾经憧憬过的“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的闲人野趣。他能遵从心灵的指引,实现对人生的积极的观照和超越,在生命的左岸和右岸之间,从容地做了一个摆渡者,长篙一点,繁华付水,而自己却翩然靠岸,守住了那个乐观、持重、拙朴、豁达、天真的自我!

  七、探究阅读

  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黄玉峰《说苏轼》

  “与屈原比,苏轼多了一分自我,少了几分愚忠;与陶潜比,苏轼多了一分经历,少了几分寒闲;与韩柳比,苏轼多了一分豁达,少了几分悲观;与李白比,苏轼多了一分责任,少了几分狂漫;与杜甫比,苏轼多了一分大度,少了几分怨言……”

  八、小结

  风雨如晦,是另一种形式的成全。黄州,这个本为苏轼官场的低谷,人生最为失意之处却也成就了这位天才,可谓塞翁失马,焉之非福。

  九、作业

  1、以“心态与生活”为话题, 写一篇800字作文 。题目自拟,文体自定。

  2、以“苏轼,我想对你说”为开头,写一段自己处于困境时的心灵告白。

  3、完成本课教辅。

【《游沙湖》教案】相关文章:

游沙湖作文03-22

游沙湖作文07-15

游沙湖的作文02-03

游沙湖作文10-26

游沙湖原文及翻译10-12

《游沙湖》教学思反思07-09

游沙湖作文10篇03-23

游沙湖作文(精选18篇)08-17

游沙湖作文(12篇)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