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通用11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 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2、了解词的大意,感悟毛主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谦逊的作风。
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比较毛主席与陆游的词,理解时代不同,性格不同,经历不同,审美情趣不同,所以词的思想内涵也就明显的不同,这是理解本课的一个难点。
教学准备:
图片、音乐磁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温故知新
同学们,我们在上一册中已经学过《墨梅》、《竹石》、《石灰吟》这三首古诗,同学们还会背吗?在学习这三首古诗时,我们接触到了中国诗词的一个重要的表现手法,那就是――托物言志。谁能解释托物言志是什么意思?对,就是借助对一件是物的描写、歌咏来表现作者内心的思想与情感。这节课,我们又将学习毛主席的一首咏梅词。
二、自主阅读,以读悟情
请同学们反复地读读课文,想想词中写了梅花的什么特点,赞扬了梅花怎样的品格,在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带着饱满的感情来读课文。每个人在小组内读,小组推荐人读给全班听,最后大家齐读。
三、交流讨论,激趣导学
结合具体词句,充分交流见解;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自己来解答问题。教师相机点拨,使学生理解词中的深层含义。
1、“风雨”、“飞雪”、“悬崖”、“百丈冰”等词语烘托出了梅花生长的自然环境,表现出梅花坚韧不拔的性格,“风雨”与“飞雪”的并存点出了梅花盛开的季节是早春,这也为下片赞颂梅是报春使者做了铺垫。
2、从“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可以读出梅是报春的使者,却不争春邀宠,居功自傲,表现了梅花谦逊的作风。
3、从“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从中笑”可以读出百花盛开之时,梅花却无比欣慰地飘落从中,表现了梅的豁达与无私。
四、由情导读,因读成颂
1、过大家的讨论,我们对这首词有了深入一步的了解,请同学们边读边想象画面,有感情地读。
2、播放网上下载的名家配乐朗诵,让学生学习朗读的技巧。
3、播放音乐,让学生自己配乐朗诵。
五、对比阅读,深入感悟
1、阅读陆游咏梅词,简介创作背景。
(乾道二年,陆游因“力说张浚用兵”,受到了卖国派的打击,被罢免了隆兴通判的职位。在山阴寂寞地度过了四年,便开始了西行万里的远游。作品里风雨交加的黄昏、孤独绽放的梅花,正是陆游受打击后心境的写照。)
在读陆游的咏梅词后,填词一首,却“反其意而用之”,表达了乐观自信的胸怀。郭沫若在读了毛主席的词后也和词一首,写道“曩见梅花愁,今见梅花笑”,鲜明地写出了两首词中梅花的'不同形象与两位诗人的不同心境。
2、再读毛主席的咏梅词,想象“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景象,试着画一画,并给自己的画写上一个题目(引导学生自己给画命题时要有创意,有文采)
3、展示网上下载的为本试所配图画及音乐,有感情地背诵咏梅词。
六、作业:
1、读读背背陆游的咏梅词。
2、搜集毛主席诗词,为下节课的演唱、朗诵会做准备。
第二课时
设计意图:
本设计意在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加强小组合作,培养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精神,学会表演,学会评价。
教学准备:
1、将全班学生分为5个竞赛组,每组4人。各小组提前将参赛诗词曲目报上来。
2、让学生准备好朗诵咏的配乐磁带、歌唱伴奏带。
3、从每组中抽出一人组建小评委团
教学过程:
1、各小组分别派选手登台表演,评委为其打分,并说出评分理由和依据。最后评出最佳小组和最佳赛手。
2、请小评委们登台表演,接受全班同学的评价。
3、教师予以。总结。
进一步拓展,请同学们课外阅读背诵中国古代的诗词曲赋,制作精美的摘抄本,在以后的班会客上交流赏析。
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 2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整体感知词里的艺术形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艺术境界
过程与方法:
学习衬托的手法,学会比较赏析。
知识与能力:
结合创作背景赏析,背诵这两首词。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词里的艺术形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艺术境界。
教学难点:学习衬托的手法,学会比较赏析。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方法:三疑三探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回忆上学期的两首词,略微点评,温故为知新做准备。
二、听范读感知这两首词
三、自读疏通词语
卜算子:词牌名咏梅:题目咏:用诗词叙述
犹:还,仍然俏:俊俏,美好的样子
烂漫:色彩鲜艳而美丽。这里是形容盛开的样子
寂寞(jimo):孤单冷清苦:竭力,尽力
任凭:一任零落:凋谢
四、设疑自探
1、词里的梅花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那些词可以点明它生活的环境?
2、、上片梅怎样盛开的?哪个词表现出来的?梅花的美展现出了梅花什么形象?寄托作者这样的思想感情?
3、下片哪些词表现出梅花的形象?在你的眼里梅花是什么样子的形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4、词里用是什么手法?该词的境界美在哪里?
五、解疑合探
学生诵读、交流赏析后点拨:
1、寒冷艰险的环境里;飞雪:寒冷的冬天;悬崖:险恶;
百丈冰:寒;
2、独有梅花不畏恶劣的天气,险恶的环境,迎着风雪,傲然盛开。
俏;傲寒俊俏,积极乐观的形象;积极乐观的思想感情。(带着积极乐观的感情齐读上阕)
3、俏-——正面;不争——反面;只——别无所求。表现梅花的谦逊无私;
烂漫山花——笑:藐视困难的笑:苦尽甘来的面对胜利无比欣慰的.笑;功成身退谦逊的笑;对未来充满信心的笑。
4、衬托:风雪、悬崖、百丈冰(俏)——衬托梅花的傲寒俊俏,不畏困难的形象。
山花烂漫(笑)——衬托乐观向上,高风亮节。
境界美:给人以胸怀广阔,志向高远,乐观向上的境界美。这首词通过对梅花形象的描绘,表现梅花坚忍不拔,对胜利充满信心和谦逊无私的精神,给人以胸怀广阔,志向高远,乐观向上的境界美。
六、质疑再探
对比赏析陆游的词,你有什么认识?
疏通全词大意:远离驿站,那偏僻的残破的小桥边,梅花寂寞冷清的开放,无人观赏。黄昏时光已令你忧愁悲伤,更何况加上狂风暴雨。
从不在争奇斗艳上费心思,下功夫,也不理睬百花的嫉妒不满。凋零的花瓣在地上,被车碾碎,但你仍旧和以前一样,散发着淡淡的缕缕清香。
同学们比较看看这个梅花是什么形象?表达了作者这样的思想感情?词的境界如何?
讨论、赏析:寂寞凄凉,饱受摧残形象。
低沉孤傲消沉无奈
两首词相同点在哪里?不同点在哪里?
讨论、点拨:(相同)
1、都写了梅花不畏严寒的特点;
2、都写了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特点
3、都写了梅花的高尚品质。
(不同)
1、形象不同。陆游的梅花是寂寞凄凉,饱受打击摧残的形象。毛泽东词里梅花是傲寒俊俏,积极向上的形象。
2、感情基调不同。毛泽东的词,感情基调是积极乐观,充满自信的。陆游的词低沉孤高的。
七、运用拓展
比较赏析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和《沁园春.雪》
八、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赏析诗词要了解作者及其创作背景,知道“诗言志”的道理。
九、布置作业理解背诵该词。
板书设计: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陆游
形象傲雪俊俏,积极乐观寂寞凄凉,饱受摧残
思想感情乐观向上,充满自信低沉孤高,悲观消沉
境界气势恢弘,博大高远狭隘局促,灰暗抑郁
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 3
一、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
1、让学生了解两首词的主要内容。
2、能有感情地朗读者两首词。
情感态度:
1、体会到由于词人所处的时代、经历的遭遇、当时的心境等等不同,词所表达出来的情感就有很大的不同。
2、感悟两位作者在词中所赋予梅花不同的品性和精神。
3、写出赞美自然界景物的文字。
二、过程方法:
1、积极调动学生已掌握的旧知和积蓄的情感,参与新内容的学习和理解。
2、利用学生课下搜集的相关资料,辅助学生学习。
3、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感氛围,激发学生情感。
三、教学重点:
了解词的主要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者两首词,能想象画面,赏析文字。
四、教学难点:
感悟两位作者在词中所赋予梅花不同的品性和精神。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你了解梅花吗?学生交流对梅花的认识。
(梅花是我国的名花之一。她具有色、香、姿、韵的外形美和内质美,一向被视为坚贞高洁和顽强不屈的象征)
2、毛泽东同志真是一个豪迈、浪漫和富于激情的伟人,一场雪,就有一种英姿勃发的气概;一枝梅,更有笑傲江湖的情怀。
3、1962年春天,他看到迎寒怒放的梅花,写了这一首词:《卜算子咏梅》,在这里,词牌名是?题目是?“咏”就是用诗词等来叙述的意思,是古诗词的一种题材。
(二)读一读
1、初读感知:
(1)毛主席眼中的梅花是怎样的呢?他是怎样赞美梅花的呢?请大家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体会。
(2)读着这首词,你感受到了什么?你感受到的是振奋激动,还是哀愁无奈?从词中你听到是哀叹还是笑声?你从中看到的生机热烈,还是衰败冷清?(指名回答:“读着这首词,我感觉到……我仿佛看到……我仿佛听到……”)
(3)指名诵读:提句读停顿、声调变化和感情扬抑的要求。
(4)齐读。
2、精读感悟
(1)、再读,体会梅花具有怎样的品格?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
(2)、同桌交流
(3)、集体交流谈议
(板书:百丈冰——花枝俏——坚强、勇敢
不争春——只报春——无私、高尚
山花开——丛中笑——豪迈、谦虚)
(4)、如果说梅花是一种精神,你觉得它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如果说梅花是一个人,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我们的生活中有这样的人吗,能否举例谈谈?
3、品读赏析
一首好的诗词就是一曲曼妙的音乐,值得我们细细去品评,细细去欣赏,下面我给大家提供一个平台,让大家七嘴八舌评诗词,可以从个别的字上,也可以从某个句子上,也可以从整首词上去赏析。
(三)想一想
1、古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歌给我们提供了非常广阔的想象空间,不信请看这一句:“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读着这句话,你脑海里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冰天雪地、悬崖峭壁、百花凋零、寒风阵阵、大雪纷飞,梅花傲霜斗雪,绽放枝头)如果梅花有表情,这时是怎样的表情?如果梅花会说话,这时会说些什么呢?(体会无私、高尚)
2、“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梅花在冰雪之中向人们报告着春天的.信息,她是怎么向人们报告的呢?春天终于来了,这时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怎样的画面呢?(百花盛开、异彩纷呈、满山遍野、万紫千红)这时梅花的心情怎样?这是一种怎样的笑?(她和百花在一起,这是自豪的笑,欣慰的笑,爽朗的笑)
(四)比一比
1、再次凝视这首词,不觉暗香盈袖,如此佳作,老师想找个人再次朗诵这首词,而且连上陆游的词一并朗诵,听完后告诉我你更喜欢哪一首词,为什么?
2、请大家想一想,陆游词中所写的梅花是怎么样的?(学生交流后,板书:独自愁、香如故)
3、引导比较。想一想,毛主席在词中所赞美的“梅花”与陆游词中的“梅花”有什么不一样?
(3)小结。梅花都在冬天开放。但是,在陆游的词中,梅花在“独自愁”,而毛主席词中是“花技俏”。
同学们,毛主席是在读了陆游的词,才写“卜算子咏梅”这首词的。毛主席在自己词的前面,有一句说明的话: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要求学生说说“反其意”的意思。
4、介绍毛主席创作词的背景。
1961年12月,毛主席在广州主持中共中央会议。当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国际上的反华势力也十分猖獗,我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听了这段话,你又知道了什么?毛主席为什么写这首词?(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团结起来,不要被困难吓倒。同时,也表明了毛主席领导全国人民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和信心。)
5、小结。毛主席和陆游写的词,都是“咏梅”。但是由于他们所处的时代不同,经历不同,性格不同,对梅花的认识也不一样。毛主席巧妙地用陆游词的原韵,写下了这首词,鼓励全国人民战胜一切困难。其实梅花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人们种梅、赏梅、画梅、写梅,自古以来,留下了许多歌咏梅花的诗词名句,你知道哪些?能否背几句?
(五)写一写
1、大自然中的一切景物都可以入诗入文,我们没个人也都有自己最钟爱的景象,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笔,写下自己心中的最爱吧!
2、最后,我想以一首诗来结束这堂课,并表达我对大家的真心祝愿:
咏梅
读陆游、毛泽东咏梅词而写之。
孤苦高傲陆放翁,豪迈乐观毛泽东。
同是挥毫赞梅花,古往今昔殊不同。
不同时代,人们赋予了梅花的不同的品质,但唯一不变的是人们梅花的喜爱和对真善美的追求,愿梅花开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开放。
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 4
教学目标:
学习咏物诗托物言志的手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判断下面的诗句写的是什么?
1、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吟于谦。
2、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花王安石。
3、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竹石郑板桥。
4、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5、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咏柳贺知章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咏物诗,了解一下咏物诗的特点,以及如何来鉴赏咏物诗。
二、朗读理解卜算子咏梅
1、写作背景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南宋词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有“小李白”之称。他一生始终坚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几度被朝廷任用,又极度被罢官。这首词正是这种政治环境下的明志之作.
2、译文:在驿站的外面,在断桥的旁边,无人过问的梅花寂寞地舒展花瓣,黄昏时候你已经受不起孤独与忧愁,哪里还能在忍受狂风暴雨的摧残?你无意苦苦争夺在春天里争妍斗艳,你任凭百紫千红去妒忌恨怨,即使凋谢后被踏成泥土,碾做尘埃,沁人心脾的幽香却永远不会消散。
三、鉴赏诗歌
1、作品描写了梅花的哪些特点?
寂寞无主、风雨摧残、群芳嫉妒、不屑争春、清香如故
2、这些特点表明了词人怎样的内在品性?
凄苦困厄的处境——-坚忍不屈的品格
洁身自好、坚守高尚的品格
3、梅花在词中象征着什么?诗人的人格。
4、在咏物诗中,咏物是诗的内容,比兴寄托才是诗的灵魂,这首词是如何用梅花的意象来表现自己情操的.?
驿外断桥边、黄昏风雨比喻他一生艰难的政治处境和他所遭受的严酷的政治打击。争春无意、妒任群芳象征他不屑媚俗邀宠,有别于一般官僚政客的傲岸性格。成泥作尘、香犹如故象征他即使粉身碎骨也要坚持爱国理想、民族气节、君子操守的顽强意志。
四、总结咏物诗的鉴赏技巧
①“读清”全诗。
②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
③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④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赏析时要重点把握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寄托什么志。
五、拓展应用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孤桐
王安石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时思解愠①,愿斫五弦琴②。
【注】①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愠:疾苦、怨愤。
②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据《孔子家语》记载:帝舜曾一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1)前六旬表现了桐树怎样的特点?
(2)诗人借孤桐形象表达怎样的人生态度和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天生枝叶繁茂,虽孤独却树干笔直高耸入云;深深扎根于天地;越老越强,越是暴晒越是茁壮。
(2)表达了诗人正直向上、虚心扎实、
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 5
教学目的
1.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卜算子、咏梅、悬崖、山花烂漫”。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3.了解词的大意,体会毛泽东主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谦逊的作风。
4.从梅花的高贵品格中受到人生观、价值观的感染熏陶。
教学重、难点
弄懂词意,体会梅花凌寒独放、不畏困难的乐观主义精神与报春而不居功的谦虚态度。
教学准备
1.《红梅赞》乐曲及多媒体课件。
2.资料收集。
教学时间
一、创设情境、引发对照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毛泽东的《咏梅》词
2.出示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故设疑问:同样是描写梅花,它们有什么不同?
二、由疑而入、理解研读(比较陆游词和毛泽东词,进一步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1.自由朗读陆游的《卜算子咏梅》。
(1)大家知道吗,这首词是毛主席读了陆游的《咏梅》后写下的。就是课文附的这一首。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首词。
(2)谁来读读陆游的这首词?
(3)同桌说说词的意思。
2.看看和读毛主席这首词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1)提供背景资料,供学生阅读参考。有不懂之处,教师稍作指点。
乾道二年,陆游因“力说张浚用兵”,受到了卖国派的'打击,被罢免了隆兴通判的官职。在山阴寂寞地度过了四年,便开始了西行万里的远游。作品里那在黄昏孤独绽放的梅花,默默地经受着风雨的打击,正是陆游遭遇不幸后凄苦心境的写照。既有孤芳自赏、顾影自怜的伤感,也表现了受到挫折而不屈节的品质。
(2)教师介绍:毛泽东主席在读了陆游的咏梅词后,填词一首,“反其意而用之”。一改陆游词中沉闷压抑的形象,以激昂欢快的笔调赋予了梅花乐观主义精神。郭沫若在读二人的词后,也欣然和词,写道“裴见梅花愁,今见梅花笑”。同样的梅花,被诗人赋予了不同的情感,使其各具风姿,同样令人品读不已,欣赏不已。
(3)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两首词在内容描写及思想感情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4)大家来谈谈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引导学生体会陆词很悲伤、压抑,而毛词却充满乐观、积极的态度。不必比较两首词的高下。)
3.学生介绍收集的关于两首词的赏析资料发给学生阅读,分小组理解探究,深入体会两首词的内容及思想。
小结:虽然毛主席创作这首词的时候正是我们国家最困难的时期,面对来自国内自然灾害和国外反华势力等重重压力,毛主席仍然非常乐观,以这首词表达了共产党人不怕困难、乐观谦虚的革命态度。让我们在这段激昂欢快的乐曲声中再次朗读《卜算子咏梅》(毛词)。(配乐朗读)
三、再读毛泽东的咏梅词。
想象“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景象,试着画上画,并给自己的画题上词。(如:寒梅傲雪、春的使者、凌寒独自开、寒梅斗雪图、悬崖一枝俏、傲对百丈冰。)
四、深悟感情,创意表达
1.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词句的理解或对梅花的感情。
①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感受。(写作、绘画、背诵、抄写等)
②成果展示,相互评议。
2.感情读、背升华理解。
五、扩展延伸、布置作业
1.我们以前学过的毛主席的七律诗《长征》,现在又学习了他的《卜算子咏梅》,大家还读过哪些毛主席的诗词?
(学生背诵毛主席的其他诗词。教师也可以提供一些诗词让学生朗读。)
2.课外通过查阅书籍、看光盘和上网等途径,收集毛泽东主席的其他诗词。利用一周的课余时间作准备,到时组织一次毛泽东诗词朗诵、演唱会。
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 6
教学目标:
2、把握诗歌赏读方法;
2 、学习咏物词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
赏析词的内容、表现手法及炼字;
教学难点:
对背景的'把握,咏梅与自咏之间的关联;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周敦颐《爱莲说》
二、介绍诗歌赏读方法:意读、情读、美读;
学生集体朗读,整体感知,把握词意,达到意读目标。
分析内容:
(1) 上片写梅愁:梅生长的环境,荒寒寂寥,凄苦困厄;
(2) 下片咏梅品:以群芳反衬,凌寒先发,傲然卓立。
表现手法及炼字的赏析。
三、情读
咏物词的特点:托物言志。言志应知人论世。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本词。
上片:所遇之世:驿外断桥,黄昏风雨,正象喻着作者一生艰难的政治处境和他所遭受的政治打击;
下片:生平品质:争春无意,妒任群芳,正写照了他不屑媚俗邀功,有别于一般官僚政客们的傲岸性格;成泥成尘,香犹如故,凸现了作者即使粉身碎骨也还是坚持爱国理想,民族气节,君子操守的顽强意志。
咏梅是自咏,梅花是作者自我写照,人格化身。
四、美读:学生能读出美感。
古典诗词,贵在凝练,贵在意境,贵在寄托。本词妙在凝练而圆熟的语言,超群脱俗,独标一格。从屈原《橘颂》开始,就有以贞木劲草比拟正人直士,借佳卉幽芳歌颂高风亮节的优良传统,《卜算子》完美地继承、体现了这一优良传统。
五、比较阅读。
山园小梅 宋· 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黄金樽。
比较《卜算子 咏梅》和《山园小梅》各得其妙,各妙在何处?学生探讨。
总结:梅以韵胜,以格高。林逋所重,在其韵;放翁所重,在其格。
六、课后作业。搜集咏梅诗句,写一则关于中国梅文化的读书笔记。
板书设计:(可根据学生回答适当调整)
忧国伤时 托物 写梅愁:荒寒寂寥,凄苦困厄(烘托映衬)
明志——咏梅
坚贞自守 言志 咏梅品:凌寒先发,傲然卓立(以群芳反衬)
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 7
教学内容:
《卜算子·咏梅》是六年级《日有所诵》的篇目。这是陆游的一篇托物言志的佳作。词中梅花无疑是陆游自己处境与人品的写照,从中既体现了他不愿苟合于流俗的清高孤傲,又有遭受打击后的凄凉与无奈。教学时,应注重通过品评诵读感受词的意境与诗人的内心情感。
教学目标:
1、打破传统的串讲词句的教学模式,力避逐字逐句讲析的呆板做法,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参与中自悟自得。
2、领会诗歌的意境,感悟作者在词中赋予梅花的品格和精神,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与诗人进行感情的交流。
3、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喜爱之情,产生阅读兴趣。
教学重难点:
感悟梅花的品格和精神,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能根据诗词的情感基调有感情地诵读。
设计理念:
古诗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华,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诗言志,诗传情,古诗凝炼,魅力无穷。常吟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有益于培养他们的诗学素养。应当说古诗就像一杯陈年醇香的佳酿,滋养着炎黄子孙的血脉;又如一枚磁石,凝聚吸引着民族的魂魄。
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在新课程、新教材、新理念的指引下,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习古诗,品味古诗,探究其趣味,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充实起来,“灵秀起来”。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的人本思想,意味着对每个学生学习个性的尊重。教学中,应让每个孩子自由地读、自由地学、自由地感受、自由地表达、学生有了自由、才会有灵性。课堂上,我引导学生通过自读感悟、交流讨论、诵读品味等方式体会诗词的意境,在合作与交流中学会倾听、学会汲取、学会欣赏,从而产生思维的撞击、情感的交流、知识的共享和心灵的震撼。中国文字博大精深的美唤起他们去探究学习中华古文化的主动性,催化了学生情感,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陆游的生平资料及作品、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巧妙引诗文
1、揭示课题《卜算子·咏梅》。明确诗词描写的事物是梅花。
2、介绍“岁寒三友”和“花中四君子”
师:提到梅花,不禁想到了“岁寒三友”和“花中四君子”两个词(课件出示),知道这“三友”和“四君子”都是谁吗?(松竹梅、梅兰竹菊)
从这两个称号中,你发现了这几种事物有什么特点吗?(不畏严寒,品格高尚)
自古以来,岁寒三友和花中四君子都是画家描摹,文人引用的对象,它们出现在名画中、扇面上,甚至瓷器、木雕中。(课件展示相应的图片,请学生欣赏)
3、梅花作为“花中四君子”之首,更是屡屡出现在诗中——
梅花风姿清雅飘逸,北宋诗人林逋这样描绘过它——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梅花性格隐逸淡泊,明代诗人高启这样吟咏过它——寒依疏影萧萧竹,春燕残香漠漠台。
梅花品格坚贞,洁身自好,南宋诗人卢梅坡这样赞美过它——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课件出示以上诗句,请学生吟诵品味,初步感受文化中的梅花形象。)
设计意图:
梅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具有强大而普遍的感染力和推动力。梅花所承载的文化内容丰富而厚重,从相关文化内容引入,使学生对梅花的文化背景有所了解,对梅花产生亲近感,帮助他们接下来更好的体会词的涵义。
二、初读知大意
1、师:这一株株梅花,携着幽幽暗香,或伴着诗人的吟颂,或载着诗人的情怀,或擎着诗人的志向,跨越了千百年的时空侃侃而来。而陆游这首《卜算子》中的梅花,带来的是什么呢?认真听,用心体会——
教师配乐范读,请学生说说听出了什么?(压抑、伤感、凄凉……)
设计意图:用音乐和充满感情的朗诵快速引领学生进入诗词的意境,准确定位本词的情感基调。
2、师:这到底是一株什么样的梅花呀!竟引得我们都惆怅起来,现在请你们自由读读这首词,试着走近它,理解它,然后把你看到的梅花与同伴交流一下。
学生自读,交流体会。
3、指名试读,引导学生读正确,读出节奏,并读出自己的初步感受。
三、品读悟诗情
师:通过刚才的小组讨论,同学生对梅花都有了自己的认识,谁来说说你看到了一株怎样的梅花?
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词句,边读边品悟梅花的.寂寞、凄凉、苦闷与悲惨形象,以及在饱受摧残中仍洁身自好坚贞不屈的品格,感受作者借梅花自喻抒发情感的表达方式。
1、寂寞的梅花:废弃的驿站让人平添寂寞,残破的断桥使这寂寞更深了三分,试着读出这份寂寞。
2、寂寞黄昏以令人深感凄凉,再加上风雨的欺凌,这凄凉又岂是一个愁字了得!请学生带着这份感受诵读诗词。
3、孑然一身时受欺凌,群芳争春时遭嫉妒,怎能不苦闷?试着替梅花抒发内心的苦闷。指名诵读
4、“零落成泥碾作尘”短短七个字,字字血泪,让我们看到了梅花悲惨的结局,此时,你对梅花产生了怎样的情感?把你此时的感情融入词中,试着读出来。
5、在我们惋惜的同时,世人心中也对梅花充满了同情,但他又无力改变他的命运,这份无奈又怎一个愁字了得!也只能缓缓地吟诵着——驿外断桥边(学生齐诵)
四、扩读升情感
1、师:听着你们的吟诵,我不禁想到了陆游的一生,与这株梅花是何其的相似,让我们一起走进爱国诗人——陆游
课件出示陆游的相关资料:
陆游自幼好学不倦,12岁即能诗文。他在饱经丧乱的生活感受中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29岁参加科举考试名列第一,却被奸臣秦桧除名。
秦桧死后,宋孝宗赏识陆游的才华,但并没有重用陆游,只任命他当了一些地方小官。
期间,由于陆游在没有征得政府同意之前,向灾民发放粮食赈灾,被罢免了官职。
陆游六十一岁再次被委以官职,但不久又被罢职还乡。
六十三岁时,陆游再次被任命,但不久又被罢官。
此后二十年间,陆游一直蛰居农村。直到去世,他也没有盼到“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那一天。
指名读一读
问:了解了陆游这些经历,你觉得陆游的一生是怎样的一生?(坎坷、悲惨……)
2、师:看着这些经历,不禁又令人想到了陆游那些千古流传的名句——(课件出示)
故山独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幽姿不入少年场,无语只凄凉。
烟波无际,望秦关何处?叹流年又成虚度!
过时自会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请学生诵读这些诗句,边读边体会,从中能读出怎样的陆游?
师:这一首首诗词,既是一个个个性鲜明的陆游,更是一株株品格高洁的傲雪寒梅。
设计意图:陆游一生创作颇丰,创作题材广泛,这里独选了这几首格调低沉的词句,目的是与本课学习内容紧密联系,帮助学生更好的体会这首咏梅词的意境,以及作者此时的无奈心境。
3、著名诗人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梅花在经历坎坷的陆游笔下,是这样凄凉愁苦的形象,而在另一位诗人的笔下,却截然不同——(课件出示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
先请学生自由练读,然后指名朗读。
请学生根据初步感受说说,毛泽东笔下的梅花是什么样的?
师:在这里,陆游笔下梅花的愁云一扫而光,这株梅花顶风冒雪也展露着笑颜。同样是凌寒傲放,二者为何有如此巨大的差别呢?下节课让我们走进伟人毛泽东,去探寻梅花背后的故事。
设计意图:
陆游和毛泽东的这两首咏梅词,历来被人们反复吟咏比较,在本课结尾处引出毛泽东的这首咏梅词,旨在开拓学生阅读的视野的同时,引发学生后续阅读的好奇心,不仅对两首词产生兴趣,更由此对诗人产生了解的欲望,为以后的学习和自主阅读埋下伏笔。
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 8
教学目的要求
认知: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技能:理解这首词的意思。
情感:初步感受梅花的美好品格。
重点
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难点 理解“梅花”的隐含之意
教学准备
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
昨天老师请同学们回去预习这篇课文,谁能把自己的预习成果向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也是自己的认知结构不断“同化”、改造扩大、完善的过程,由于每个学生认知结构的特点不同,因而,其预习的所想获得的知识也必然有各的特点。放手让学生预习,允许学生获取各种与课文有关的知识,不做硬性规定。不仅充分发挥学生的特点,而且有利于加快效率,理解的时程。)
二、激趣导入新课
听了同学们的介绍,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因为你们都愿意做学习的小主人了。老师也想把自己的预习成果向大家汇报一下,可以吗?
师范背课文。
三、自由读课文
1、让学生轻声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要求读得正确。
四、精读训练
1、自由读课文,划出你已理解的语句。
2、指名读句子。
3、激趣:这节课,教师要让位于同学,请会的小朋友讲给大家听。
面对这些语句,你准备用什么样的方式表达出自己的理解呢?
4、指名回答,介绍自己的方法
(1)读(2)说(3)画
(我们将学生的“自主”定义为一种尝试性学习,那么正确与否并不重要,因为结论与过程相比应更加看重过程。将多元化、层次化的.教学设计贯穿教学始终,让学生掌有选择权,选择内容,选择学法,通过自由选择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动力。)
5、自由准备(也可和相同观点的小朋友讨论)
6、大组交流
(1)希望你不仅要读出来,还要让听的人听出来。听出来了吗?现在请听出来的小朋友向××自由提问。
(2)请你说一说自己的作画意图。
(3)谁能看着图画,说说对这句诗的理解啊!
(4)联系这首词的创作原因,以及作者的生平,想一想:
这梅花仅仅是梅花吗?还隐含着什么?
a.梅花代表英雄人物
b.代表无数革命先烈
c.代表许多有骨气,有气节的人。
7、激情
别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化。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有了这样的认识,有了这样的情感,同学们一定能把这首诗读得声情并茂,自己试一试。
指名朗读
8、指导背诵
自己默这首诗,用什么方法都可以,看谁背得快。
(1)检查背诵,可自荐,也可小组推荐。
(2)背诵后还要简要地说出方法
a.抓重点。
b.回忆层次
c.凭借板书
d.熟读成诵
9、配乐齐诵
五、课后拓展
你给自己设计什么样的作业?
(自古以来,作业都是教师布置,学生完成,学生不管有无兴趣,限于教师的权威,都得去做。作为教师应该向“师道尊严”挑战。把布置作业的权力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学完后自己给自己布置作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 9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默写。
2.了解词大意,感悟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和谦逊的作风。
3.渗透我校植物园中的景物.谈谈你要歌咏其中的那一种。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诗的大意,体会诗人的思想。
难点:联系校园景物谈体会。
教学准备:
参观植物园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试背《咏梅》一词
2.背诵其中你喜欢的诗句
二.深入理解课文
1.熟读全词.
2.指名读.
3.在上节课的基础上,说说你还不理解的地方。
4.小组交流讨论
5.全班交流,相机兰拔,使学生对毛泽东的词中的`梅花产生赞叹之情。
(1)“飞雪”“百丈冰”:梅花绽放于最寒冷的季节,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更何况“已是悬崖百丈冰”可以想象大雪纷飞,天地间了无生机。梅却不畏严寒,一花独放。
(2)“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是报春的使者,却不争春邀宠。居功自傲,表现梅的谦逊作风。
(3)“待到山花烂漫时,它在丛中笑”梅在丛中无比欣慰的飘落丛中,表现了梅的豁达与无私。
三.感情朗读课文.
1.梅花的其乐观精神、自信、谦虚坦荡的品格、赢得了毛主席的赞扬。
2.让我们用自己的朗读来赞颂梅花吧。
3.边读边想象画面、有感情地读。
四.对比阅读.感悟诗人的情感.
1.阅读陆游咏梅词,简介创作背景。
2.再读毛主席的词,对比感悟原词中梅花的品格。
五.拓展阅读.
1.课外阅读毛主席的其他诗词。
2.参观我校植物园中的景物,学习《咏梅》中的写法,选择某一种植物直抒胸臆,表达你的情感,练笔或写短诗。
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 10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2、了解词的大意,感悟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谦逊作风。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
本设计将“悟词情,品画意”作为研读目标,教学中努力体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学思想。
1、将音乐引入语文课堂,借助音乐,形象解读《卜算子·咏梅》一词。
2、讲绘画引入语文课堂,借助画画,再现梅之风姿,梅之品格。
3、通过对比阅读,解读梅花的两种形象,诗人的两种境界。
4、引导学生查找、搜集、拓展阅读毛泽东主席其他诗词,通过组织毛泽东诗词朗诵、演唱会,促使学生积累语言,积淀情感。
教学过程:
一、背诵导入
我们已经读过几首词了,请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词读或背给大家听。
二、自主阅读
今天我们要学习毛泽东主席的'一首咏梅词。请同学们自己反复的读读课文,想想词中写了梅花的什么特点,赞扬了梅花怎样的品格,把自己的感受在空白处写一写。
三、交流讨论
结合具体词句,充分交流见解;教师相机点拨,使学生对毛泽东词中的梅花产生赞叹之情。
1、从“飞雪”“百丈冰”等词可以读出,梅画绽放于最寒冷的时节。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更何况“已是悬崖百丈冰”,可以想象大雪纷飞,天地间了无生机,梅花却不畏严寒,一花独放。
2、“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可以读出梅是报春的使者,却不争春邀宠,居功自傲,表现了梅花谦逊的作风。
3、从“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从中笑”可以读出百花盛开之时,梅花却无比欣慰地飘落丛中,表现了梅的豁达与无私。
四、有感情的朗读、背诵。
1、梅花一起乐观自信、谦虚坦荡的品格,赢得了毛泽东主席的赞颂,让我们再来听一首赞颂梅花的歌曲(播放《红梅赞》)。
2、让我们用自己的朗读来赞颂梅花吧(学生放声练习朗读)。
3、边读边想象画面,有感情地读。(引导学生根据课件呈现的音乐和画面的变化,满含激昂之情、赞叹之情递送读,教师相机引导示范。对学生富有个性的朗读给予鼓励,对学生动情的朗读给以表扬。)
五、对比阅读,感悟诗人的情感
1、阅读陆游咏梅词,简介创作背景。
毛泽东主席在读陆游的咏梅词,填词一首,却“反其意而用之”,表达了乐观自信的胸怀。郭沫若在读了毛泽东的词后也和词一首,写到“曩见梅花愁,今见梅花笑”,鲜明地写出了两手词中梅花的不同形象与两位诗人的不同心境。
2、再读毛泽东的咏梅词,想象“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之俏”的景象,试着画一画,并给自己的画写上一个题目。
3、配乐欣赏著名画家为毛泽东的咏梅词所配的画;有感情地背诵咏梅词。
六、拓展阅读
1、课外阅读毛泽东主席的其他诗词。
2、用一周时间进行准备,然后组织一次毛泽东诗词朗诵、演唱会。
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 11
【设计思想】
教学诗歌主要是欣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诗歌形象包括诗中人物形象和诗歌意象,那么,要欣赏诗中形象的真正内涵,就要赏析诗歌本身的社会意义和作者的思想意义。诗歌的语言艺术重在领会其优美、精炼、生动、传神的风格。而表达技巧主要是作者在塑造形象,创设诗歌所应用的表现手法。就《卜算子咏梅》这首词而言,这首以梅花为主要形象,表达了诗人对未来充满自信和乐观,形象鲜明,语言独特,表达技巧特殊,和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形成鲜明的对比,为此笔者做如下的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词中所塑造的形象,分析景物所蕴含的真正内涵。
2、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词的意境和语言的巧妙运用。
3、体会词中作者以逆境为美和充满乐观主义的信念。
【教学方法】
诵读领会,比较探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设计】
方案A
一、反复诵读,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理顺词句。
2、播放《卜算子咏梅》朗读带,增强学生对词的情感认识。
3、教师范读,学生轻声跟读,读出意象,读出意境。
4、学生放声自由朗读,读出作者的感情,(教师提示,毛泽东作此词的背景)并在此基础上背诵。
二、理解“寒梅”寓深意
梅花被称为“岁寒三友”之一,因其能在严寒冷酷的季节仍旺盛成长而闻名,在古代诗歌中被赋予坚韧、贞节的象征含义。可经得起风雨袭击,霜雪严寒的摧残。毛泽东在1961年12月,因当时年轻的共和国处于极度危险之地,许多人对当时的社会主义前途失去信心,在这种历史条件下,他并不回避形式的险恶,而是清醒意识到逆境的严峻,于是作词《卜算子咏梅》,用寒梅寓意他并不消极悲观,而是充满信心和乐观之情,全词体现出一种激情昂扬的风格特点。
三、看山花烂漫,思反陆词之意。
1、这首词的点睛之笔是?
研习: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2、“笑”有何深刻含义?
研习:一个“笑”字,充分表达了词人对未来充满了信心与乐观,把梅花在经历严寒霜冻之后以胜利者姿态傲然挺立的形象完全展现在读者面前,她曾在“百丈冰”的悬崖“俏”过,现今在“山花烂漫”时,却温婉而笑,是历经磨难后胜利的“笑”是对恶劣环境的“笑”。一次,仅一个“笑”字,毛泽东的伟岸形象跃然纸上!
3、在词的首行写“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这里“反其意”反在何处?
(老师介绍陆游写《卜算子咏梅》的社会背景和用意)
研习:首先,是毛泽东对当时社会环境的准确判断与认识,他肯定唯物辩证法,逆境总会转化为顺境,充满乐观。
其次,毛泽东以一句“犹有花枝俏”,点出梅花之自得、自如、自豪、傲然于逆境,反陆词孤独寂寞和哀伤。
其三、毛泽东的`乐观与自信着实在词中表达的淋漓尽致,写梅花在逆境严峻的考验后,“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一反陆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悲剧感,流露出从不失败,一派乐天自得。
其四、毛泽东在词中所写梅花已经超越了其本身的坚贞不渝、洁身自好的情怀,而是充分体现了词人坦荡宽广的胸怀和在恶劣环境中的洒脱英姿。
4、以“我心中的梅花”为题,写一段200字左右的小短文,要求语言简练,层次分明,主题鲜明。
此题设制主要是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并强化文本的主体内容,从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也是本文情感体验的一个特意体现。
四、比较探究异同,拓展延伸文本。
1、理解毛泽东的词《采桑子重阳》中“不似春光,胜似春光。”的精神内涵。
2、比较阅读毛泽东词《沁园春雪》与《卜算子咏梅》的异同。
3、如何理解毛泽东所追求的逆境美感和壮美之情?
方案B
一、【提示导入】
中国传统诗歌在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时,无论是借古讽今,用典或直接抒情,还是叙事抒情,托物言志,都特别注重对字词的推敲和锤炼,如“春风又来江南岸”的“绿”字,“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等,都可谓点睛之笔,达作者难达之情,状作者难状之景,今天,我们就通过字词的推敲来学习毛泽东的词《卜算子咏梅》。
二、反复诵读,悟词中所蕴之意。
1、学生默读,结合注释理解词义。
2、学生自由放声朗读,抓住“梅花”这一独特意象,理解所含深意,3、学生齐读,领会作者的情感。
三、整体设疑,互探其意。
1、词中典型意象是什么?
2、此意象的象征含义是什么?
3、作者为什么用此意象?
4、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5、同陆游的词《卜算子咏梅》相比较,探究毛泽东的“反其意”反在何处?
四、合作对话共协商,比较探究思其源。
1、词中“已是悬崖百丈冰”中的“崖”字能否改为“岩”?为什么?
探究:“崖”有“高而陡”之意,而“岩”重在“突起”,另外,“崖”则更具口语化,容易被读者接受,也突出了梅花所处环境的恶劣。
2、“百丈冰”中的“百”能否改为“万”?为什么?
探究:“百丈冰”更能体现毛泽东的战略思想和精神状态,也有从战略上对敌情的蔑视,和“悬崖”结合,更能说明毛泽东对当前逆境严峻形势的清醒认识,充分表象其乐观、自信、昂扬的精神风貌。
3、词句“犹有花枝俏”中的“犹”能否改为“独”假如改后,又有什么不同?
探究:用“犹”则避免了字面上的“孤独”、“孤僻”之意,反而有了“梅花”生命的旺盛,意志的坚强,自豪自得的品格,也显示了梅花的豪壮气概,飒爽英姿。
4、词句“俏也不争春”中的“俏”能否改为“梅”?
为什么?
探究:不能,“俏”实际上是这首词的灵魂,“俏”有“俏丽”,“俊俏”含义,不仅增强了词的美感,而且体现了“梅花”在经历了风霜严寒之后仍然傲然挺立的豪迈情怀,另外和上句“犹有花枝俏”形成“顶针“读来朗朗上口,其三,这个“俏”字和毛泽东的阳刚之气形成鲜明的对照,有“刚柔相济”的美感。
5、词句“她在丛中笑”中的“丛”字能否改为“旁”字,为什么?
探究:“旁”有“旁边”、“旁观”等意,也有“孤芳自赏”之意,而“丛”则有“共处”、“一起”之意。“梅花”在严寒冷冻中顽强抵抗,终于迎来了胜利,她没有因得到胜利和喜悦而居功自立,而是在百花丛中,和所有千姿百态的鲜花一起欢笑,享受胜利的喜悦和快感。因此:“丛”字则更能体现此意。
五、拓展延伸,巩固成果。
1、 毛泽东的词《采桑子重阳》中句子“不似春光,胜似春光。”中“似”能否改为“如”?为什么?
2、陆游词《卜算子咏梅》中“已是黄昏独自愁”中的“独”字能否改为“犹”为什么?
3、背诵毛泽东词《沁园春雪》,并对这首词做简要的赏析。
4、通过以上几首词的学习,概括毛泽东思想内涵。
六、课堂小结
结合毛泽东和陆游各自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背景,通过比较两首同题目的词的异同,来归纳二人的思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