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精选10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②初步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和置换反应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信息。
②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3)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通过实验探究熟悉金属活动性顺序。
难点是: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金属活动性顺序。运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判断金属的置换反应能否发生,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尤其含亚铁的)。
【教学方法】
问题情景→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练习巩固→联系实际。 实验探究法、问题教学法、讨论法 【学法指导】探究法、对比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教师用具: 投影仪、镁条、铝片、铜片、被氧化了的镁条与铝片、酒精灯、坩埚钳、 火柴、砂纸。
学生用具: 稀盐酸、稀硫酸、硝酸银溶液、硫酸铜溶液、硫酸铝溶液、铝丝、铜丝、
镁钉、锌粒、铜片、铁片、砂纸、火柴、试管(若干)。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问题导入】 展示古代金、银、铜、铁等金属制品的图片。
为什么有的保留这么完整,表面没有什么改变;而有的金属表面却有这么大的改变呢?这些金属制品的'“化妆师”是谁呢?
【互动合作】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回忆相关反应的现象、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
3Fe+2O
2Fe3O42Mg+O2
2MgO 4Al+3O2
2Al2O3
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请一位同学上黑板书写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小组讨论并汇报本组的实验方案或生活实例。听讲,进一步理解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板书】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
【课题引入】确切地说应该是空气中的氧气在偷偷在起作用。我们先来回忆一下以前学习过的金属和氧气的化学反应有哪些呢?它们反应的现象是什么?化学方程式怎样写?
【展示】镁、铁燃烧的图片
【演示】将一根铜丝和金戒指分别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燃烧。
【补充】俗话说“真金不怕火炼”、“金入于猛火,色不夺精光”,由此说明,金在高温下也不与氧气发生反应,金最不活泼。
【板书】活动性:Mg、Al>Fe>Cu>Au
【解说】这就解答了一开始提出的问题。铁的活动性比较强,因此铁制品被腐蚀地比较严重。
铜活动性较弱,被腐蚀的程度比较轻。而金的活动性弱,基本上不被腐蚀。
【思考】铝的化学性质比铁活泼,为什么我们通常看见铁生锈而没有看到铝生锈?在清洗铝
制品时应注意些什么?
学生讨论并回答:铝制品耐腐蚀是由于铝可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其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之故;若用钢刷、沙等来擦洗铝制品,容易把氧化铝薄膜除掉,从而起不到保护作用。
【小结】镁、铝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如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Al2O3)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因此,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这也是铝的产量在短短一百多年里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并被广泛的运用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过渡】很多金属不仅能与氧气反应,而且还能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金属与盐酸或稀硫酸是否反应以及反应的剧烈程度,也可反映出金属的活泼程度。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来比较镁、锌、铁、铜的活动性。
【活动与探究】
将学生分成A、B两组。
A组:在四支试管中分别放入两小块打磨光洁的镁条、锌粒、铁片、铜片,各加入约5 mL稀盐酸,观察现象,比较反应的剧烈程度;用燃着的木条放在试管口,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B组: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进行实验,并比较发生的现象。分组实验并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并通过比较、分析,得出结论。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和展示探究结果】引导对信息进行处理,并获取结论。 A组:Mg+2HCl==MgCl2+H2↑ Zn+2HCl == ZnCl2+H2↑Fe+2HCl==FeCl2+ H2↑ B组:Mg+H2SO4==MgSO4+H2↑ Zn +H2SO4== ZnSO4+ H2↑ Fe+ H2SO4==FeSO4 + H2↑
【交流】
(1)镁、锌、铁可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铜不与盐酸或者稀硫酸反应。
(2)镁、锌、铁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时的剧烈程度不同。镁反应最剧烈,其次是
锌,然后是铁。
(3)与酸反应时,能生成氢气的金属活动性强;否则,就较弱。
(4)镁、锌、铁、铜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
【导思】同学们,你们的观察真实可靠吗?
【投影】 “金属与盐酸反应的比较”
【过渡】一些金属不能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如铜和银,如何确定它们之间活动性顺序呢?
要求:对铝、铜、银活动性顺序的探究:
1、 设计探究方案
2、 预测实验现象
3、 作出合理判断
观看图片,对照自己的探究反思
【展示】铜与硝酸银反应图片——银树,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图片——铜树。(若有条件,演示银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导入】我们作出了这么多探究,但规律还是零碎的,请同学们将已经探究的规律归纳起来。
【介绍】“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是现代湿法冶金的先驱,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辛勤智慧的结晶,我们应该加倍努力把我们祖先的业绩发扬光大。
【过渡】下面,是我们本节课探究时所发生的一些化学反应:
【讨论】
回忆第五单元铁钉与硫酸铜的反应
猜想:可用这种方法解决铜、银等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确定的困难。
【设计探究方案】
既可以按教材的方案设计,也可以自己创新设计,但记录必须真实。
(当学生提出用Ag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不可否认方案的合理性,若有条件,教师应事先作好准备)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2Al+3CuSO4==Al2(SO4)3+3Cu Cu+2AgNO3==Cu(NO3)2+2Ag
【讨论】请大家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类别如单质、化合物的角度分析,这些反应有什么特点?它与我们学习过的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特点是否相同?
【学生各抒己见,思考,回答】
这些反应的特点是:由一种单质跟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其特点不同于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板书】置换反应
特点:A + BC = B + AC
【课堂练习】
有X、Y、Z三种金属。X、Y、Z分别放入稀盐酸中,X溶解并放出氢气,Y、Z无变化;将Y放入Z的化合物溶液中无变化;Z放入Y的化合物溶液中有Y析出:则X、Y、Z的活动性顺序如何?
【布置作业】
1、 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活泼性 Zn > Fe > Cu 2、课后习题3、6、8
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3)能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能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信息。
(3)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与价值观
(1)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3)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
教学难点:
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初步探究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 多媒体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什么是金属材料?金属材料有什么共同性质?
情景导入:拿破仑的故事
在拿破仑时期。一次宴会上,皇宫贵族们 为了显示自己地位的高贵,都选用金制、银 制的餐具。惟独拿破仑用的是铝制的餐具,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当时拿破仑已经是 一国元首。)
讲授新课:
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1、在常温下,镁和铝可以和氧气反应 2Mg + O2 ===== 2MgO 4Al + 3O2 ===== 2Al2O3
2、在高温时,铁和铜也可以和氧气反应 3Fe + 2O2 ==== Fe3O4高温2Cu + O2 ==== 2CuO 3、金在高温时也不能与氧气反应
结论:镁和铝比较活泼,铁和铜次之,金最不活泼
二、金属与酸反应
〔活动与探究〕 金属与酸反应高温
金属 镁 锌 铁 铜
现象 (A组)稀盐酸
溶解,反应剧烈 有较多气泡产生, 反应较剧烈 有少量气泡产生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组)稀盐酸
Mg + 2HCl ==== MgCl 2 + H2 Zn + 2HCl ==== ZnCl2+ H2
有大量气泡产生生,金属 Fe + 2HCl ====FeCl2+ H2
无明显现象
四位先生的表情:
结论:金属活动性 Mg > Zn > Fe > Cu 〔活动与探究〕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原理:活动性强的金属能把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溶液中反应出来
思考:通过实验1、2、3,你可分别得出什么结论? 能否据此得出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回答:实验1说明铁的活动性强于铜。
实验2说明铜的活动性强于银实验3说明铜的活动性弱于铁。
结论:金属活动性顺序为 铁 > 铜 > 银
三、金属活动性顺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Pb(H)Cu Hg Ag Pt Au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思考:你能看出以下反应有何特点?
四、置换反应
定义: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
表达式:置换反应 A +BC ==B +AC 反应类型的比较
化合反应 A+B+…… == AB…… 分解反应 AB…… == A+B+…… 置换反应 A+BC == AC+B
判断:由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的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是否叫置换反应?
回答:不是,例如:
S + 2KNO3 + 3C == K2S + 3CO2 + N2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1、位置越靠前,活动性越强
2、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 稀硫酸中的氢
3、 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
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3
教学目标
1、了解某些金属在化学性质中有相似的地方,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
2、了解置换反应的特点,并能加以判断。
3、熟记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表。
4、会熟练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去判断金属能否在某些溶液中发生置换反应。
教学重难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
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初步探究及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置换反应的判断。
教学工具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用具:镁条、铝片、铜片、酒精灯、坩埚钳、火柴、砂纸、稀HCl、稀H2SO4、硝酸银溶液、硫酸铜溶液、硫酸铝溶液、铝丝、铜丝、镁条、锌粒、铜片、铁钉、砂纸、火柴、试管(若干)。
教学过程
[引言]要想更好地使用金属,就需了解金属的各种性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金属的物理性质,本节课我们来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
[问]大家观察桌面上的镁条、铝片、铜片分别是什么颜色的?
[问]把这些金属分别在空气中加热,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大家动手做这个实验。
请大家写出以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请一个同学到黑板上来写
[板书]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问]铁在纯氧中点燃能反应吗?若能,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问]根据上面的反应,我们可得出金属具有什么样的化学性质?
[小结] 金属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相应的金属氧化物。
[板书]金属+氧气→金属氧化物
[问]金属与氧气反应的剧烈程度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问]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能跟氧气反应呢?如果不是,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问] “真金不怕火炼”说明了什么?
[讲解]实验表明,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发生反应,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是不同的。如镁、铝等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铁、铜等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但在高温时能与氧气反应。“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根据上述事实,我们可判断出这些金属的活泼程度。
[投影]比较刚才提到的这几种金属的活动性。
[问]铝的化学性质很活泼,为什么通常铝制品却很耐腐蚀?
[讲解]铝制品耐腐蚀是由于铝可和空气中的氧气在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的进一步氧化之故。铝能在短短的一百多年里产量得到如此大幅度的提高,并被广泛应用,除了因为改进了铝的冶炼方法,使其成本大大降低,以及铝的密度较小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铝的抗腐蚀性能好。
[问]为什么不宜用钢刷、沙纸等来擦洗铝制品?
[补充]我们平常所说的.“电化铝”实际上就是用特殊方法使铝表面形成加厚的氧化铝保护层的铝制品。
[过渡]很多金属不仅能与氧气反应,而且还能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金属与盐酸或稀硫酸能否反应以及反应的剧烈程度。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来比较镁、锌、铁、铜与稀酸的反应。
二、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反应
[投影展示活动与探究内容]
在试管里放入两小块镁,加入5mL稀盐酸,用燃着的小木条放在试管中,观察现象,并判断反应后生成了什么气体。
参照上述实验步骤,分别在放有两小块锌、铁、铜的试管中加入稀盐酸,观察现象,比较反应的剧烈程度。如果有气体生成,判断生成的是什么气体。
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进行实验,并比较发生的现象。
[安排]第一组和第三组做金属与稀盐酸反应,第二组和第四组做金属与稀硫酸反应
[请一位同学上黑板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现象可由学生口述]
[问]通过以上实验,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评价]大家回答得都很好。
[指导阅读]欣赏课本图金属与盐酸反应的比较
[小结] 金属与酸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金属化合物和氢气。
[板书]金属+酸→金属化合物+氢气
[投影]比较刚才实验中用到的这几种金属的活动性
[过渡]大家观察这几个化学方程式
[投影] Mg+2HCl==MgCl2+H2↑
Zn+H2SO4==ZnSO4+H2↑
Fe+H2SO4==FeSO4+H2↑
[问]请大家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类别如单质、化合物的角度分析,这些反应有什么特点?它与我们学过的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特点是否相同?
[师]回答得很好。化学上,我们把具有这一特点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
[板书]置换反应
[讲解]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
[过渡]我们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来证明不同金属活动性的相对强弱呢?
[问]大家还记得铁钉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吗?能不能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讲解]铁比铜活泼,所以铁可以把铜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来。
[投影]活动性强的金属能把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中置换出来。
[过渡]下面,我们通过此结论来探究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投影展示活动与探究的内容]
1、把一根用砂纸打磨过的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2、把一根洁净的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3、把另一根洁净的铜丝浸入硫酸铝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问]通过这几个实验你可分别得出什么结论?能否据此得出铝、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小结] 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的金属化合物和新金属。
[板书]金属+金属化合物→新金属化合物+新金属
[投影]比较刚才实验中用到的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
[讲解]经过了许多类似上述实验的探究过程,人们进行了认真的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分析,归纳和总结出了常见金属在溶液中的活动性顺序:
[板书]三、金属活动性顺序
[投影并讲解]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重要应用,它可以给你以下一些判断的依据: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2、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
3、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
[投影练习]下列物质能否发生反应?写出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判断它们是否为置换反应。
(1)银与稀盐酸
(2)锌与硫酸铜溶液
(3)铜与硫酸锌溶液
(4)铝与硝酸银溶液
思考题1:波尔多液是一种农业上常用的杀菌剂,它是由硫酸铜、石灰加水配制而成,为什么不能用铁制容器来配制波尔多液?
思考题2:黄金饰品中的假货常常鱼目混珠,社会上有些不法分子时常以黄铜冒充黄金进行欺诈活动。黄铜(铜锌合金)与黄金的外观很相似,我们可用什么办法来鉴别它们呢?
[小结]通过本课题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多数金属能与氧气反应,且不同金属的活动性各不相同。根据金属与酸或金属与另一种金属化合物的反应,可判断出金属活动性的相对强弱。我们也了解了几种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同时,我们也认识了一种新的反应类型──置换反应。
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4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金属的化学性质”是人教版高一化学新教材“第三章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节的内容,是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起始节。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重要的基础知识,也是学生今后在工作、生活中经常要接触,需要了解和应用的基本知识。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既可以为前面两章所学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的材料;又可以为在化学2中学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与能量等理论知识打下重要的基础。本节作为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起始节,以学生在初中学过的有关金属的性质及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基础,选取典型的金属如钠、铝、铁等进一步学习拓展金属的性质,而在本节学习中所用到的许多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归纳法等也是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方法,所以学好本节内容可为后继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奠定坚实的方法论基础。本节内容分两课时进行教学,今天我要说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思路。
2、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编排意图及高一学生的特点我拟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方面:通过阅读课本中的图片、书写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巩固和加深初中有关金属化学性质的知识和规律;通过观察了解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及其保存方法,通过实验了解活泼金属钠与氧气、与水反应、铝与氧气反应的知识,了解金属氧化膜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通过实验进一步熟悉和规范药品的取胜、酒精灯的使用等基本实验技能。
过程方法方面:通过对金属钠、铝与氧气反应的实验探究活动,初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并学习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归纳法等重要的化学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方面:通过了解金属及金属氧化膜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知道用化学的视角去观察身边的物质和发生的事情;在实验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3、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金属钠是最典型的活泼金属,学好它的性质对其它活泼金属的学习有着举一反三的作用,所以钠的性质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之一,而本节课学习所涉及的一些方法如探究法、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归纳法等是今后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方法论基础,所以方法教育是本节课的又一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的教学我突破了传统元素化合物课堂中采用的结构——性质——存在——用途的一条线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化学学科特点及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理念,选用“实验探究法”,从日常生活中金属的广泛用途引入新课,通过让学生观察金属钠的存放提出问题“金属钠为什么要存放在煤油中?”,引导学生猜想与假设,再用实验来进行验证,从而归纳出钠的化学性质。通过实验,调动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深刻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思考、讨论、归纳与总结,认识实验的本质,从而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效果。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主要用实验、观察、对比、归纳等方法,在亲自实践中,通过有目的地观察和教师的启发诱导,运用贮存在自己头脑里的知识,来认识对它们来说是未知的知识,解决新问题,产生新见解。这样不但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而且达到发展学生智能的目的,同时让学生逐步掌握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学会学习。具体教学程序如下:
三、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金属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见常用的物质,所以在课的开始可让学生列举金属在日常生活及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在学生兴趣盎然、七嘴八舌之时,我抛出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有没有考虑过这些金属从何而来?自然界中的金属以什么形态存在?此时还可通过多媒体打出几张金属矿石的图片,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讨论及观看图片学生发现只有少数金属以游离态存在,绝大多数金属是以化合态存在的。那么这是为什么呢?很显然,这是与金属的化学性质密切相关的,即本节课讨论的重点内容(板书)。这样揭示出课题,自然流畅、水到渠成。
2、复习旧知,以旧带新。
这时可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思考与交流,让学生回顾初中阶段学习过的有关金属的反应,并书写有关化学方程式。然后提问:这些反应都表现了金属具有哪些化学性质?师生共同总结金属的化学性质
(1)金属与盐反应;
(2)金属与酸反应;
(3)金属与氧气反应。通过这个环节的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并将学生头脑中散乱的金属知识进行了整理归纳,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金属钠的性质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
3、实验探究金属钠的性质
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主要应用实验探究法来进行教学。
(1)提出问题:同学们在初中曾经接触到一些金属如镁、铝、铁、铜等,在大家的桌上有一种新的金属——钠,找到它,并看一看它是如何保存的?学生通过观察和闻钠瓶中液体的气味,不难发现钠是保存在煤油中的,那么我就可以顺势提出问题:为什么要把钠存放在煤油中呢?为什么不能把它暴露在空气中或存放在水中呢?
(2)猜想与假设:学生会想到也许金属钠会与氧气或水发生反应
(3)实验验证:此时就可引导学生来做实验3-1,实验3-2,及实验3-3,在学生实验前我会提醒学生实验中的注意点。
(4)实验现象与结论:实验结束后引导学生描述、归纳实验现象并总结得出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接下来我将引导他们阅读教材“科学视野”部分的内容,让学生了解过氧化钠的性质和用途,拓宽知识面。
(5)拓展延伸:在学习了钠、氧化钠、过氧化钠的有关性质后,我可以顺势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是一个消防员,有人打119告诉你钠着火了,你该如何去灭火。根据所学知识,学生自己会分析得出钠着火只能用干沙子覆盖进行灭火而不能用泡沫灭火器来灭火,用泡沫灭火器进行灭火只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通过这样一个问题不仅对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有了一个加深与巩固,也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享受了成功感、喜悦感,从而增强了学习的欲望。
4、实验探究铝的性质
对钠及其氧化物的学习告一段落后可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已经知道了钠、镁、铁等与氧气的反应情况,金属铝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钠、镁之后,铁之前,大家预测一下铝与氧气反应的情形如何,由此创设问题情境自然过渡到铝与氧气反应的探究学习。在观察铝箔的燃烧实验时,学生会发现铝箔燃烧不会像镁条燃烧后滴落下来,而是表面像有一层膜兜着。经过探究原因让学生明白:正是由于氧化膜的存在使得性质活泼的铝成为一种广泛应用的材料。那么,怎样才能观察到铝剧烈燃烧的现象呢?针对这个问题,我将其设置为学生探究实验。在探究教学中要注意开放性。既然是探究,各种情况都有可能,学生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甚至是违反常规的结论,在探究中这些都属于正常的。学生提出的方案越多,思考的角度也就越广,取众人所长,考虑的问题就越全面,设计的方案就越完美。对探究的评价我会注意策略,多肯定学生好的方面;对于违反常规的设计也不会立即否定,而是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或重新再试。
5、整理归纳,强化方法
在课的结尾师生共同回顾总结本节课的核心内容钠和铝的重要性质以及学习这些知识的重要方法,再将钠、铝与氧气的反应以及初中所学过的镁、铁、铜等与氧气的反应进行归纳比较,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总之,实验探究在本节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广泛参与并积极探求中一步步揭开金属有关性质的面纱。不仅使重点变为学生主动探求的知识得以落实,并把难点通过实验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呈现给大家,做到了深入浅出。
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5
一、教学设计
从课标要求、学情分析、过程分析三个方面展开加以说明。
(一)课标要求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1课时,是2011版新课程标准一级主题《身边化学物质》下的二级主题《金属与金属矿物》的课题2的内容,新课标对这部分的教学要求是以常见金属为载体,让学生获得探究金属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亲身体验,通过实验探究金属与氧气反应以及金属与稀酸溶液发生的置换反应及其规律,认识常见金属的主要化学性质,利用实验探究,通过对比、归纳的学科方法来探究物质的性质,享受探究金属化学性质带来的乐趣,体会金属的活动性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探究的重要作用。
基于课标要求,金属的化学性质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属于核心知识范畴。学生已经在前面比较系统的学习了氧气、水、碳和碳的化合物等非金属元素化合物的性质,感悟到学习元素化合物的一般方法。教学设计时谢老师想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探究,帮助学生形成一般的探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建构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一类物质共性的思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学情分析
基于以往教学的经验和对学生的了解,谢老师所教学生的具体学情是: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对书写稀硫酸的化学式及书写一般化学方程式、物质的简单分类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在教学中需要对这部分知识做一些铺垫。因此建议她在学案设计中“旧知回顾”部分先让学生对以前所学的知识中涉及到本课题的化学式进行书写并分类,为后续置换反应的概念辨析奠定基础。
(三)过程设计
1、第一次磨课的争议
在第一次磨课时,谢老师设计了做完镁条与酸的反应演示实验后,就由教师引导归纳出置换反应。考虑到学生以前接触到的置换反应不多,学生的认知体验尚不充足,我们建议谢老师将置换反应的认识调整到几种金属与酸的反应之后,采取利用对比、比较的.方法归纳得出概念。
在第一次磨课时,谢老师还准备将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先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去记忆,让后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金属与酸能否发生化学反应。我们一块讨论的结果,认为这样不太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不利于探究能力的培养,而且与新课程理念不符,建议将金属活动性的顺序表的介绍安排在下一课时呈现。
2、第二次磨课达成共识
谢老师的课堂采用环节教学法,分为四个环节:新课引入、金属与氧气反应、金属与酸反应、置换反应。
二、教学实践分析
1、第一个环节——问题引入
在本节课教学设计中,充分关注学生的已有的认知体验,从“鉴别真假黄金的化学方法”的问题情境引入,设计问题“你能设计一个实验鉴别真假黄金吗?”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第二个环节——金属与氧气反应
通过回顾不同金属与氧气反应条件的难易程度对比,反映出不同金属的活泼程度不同,再让学生分析原子结构不同点,从而强化“结构决定性质”这一学科思想,也培养学生探究一类物质性质的一般方法,再以“能否利用金属的这一化学性质检验黄金的真假?”达成知识的迁移应用,体现化学与生活密不可分,再设问“还有没有其它性质去检验黄金的真假?”过渡到下一环节学习,过渡自然。
3、第三个环节——金属与酸反应
以“生活中用铁质小刀削苹果、梨时小刀颜色的改变”作为情景设置问题,进入镁、铁、锌、铜能否与盐酸和稀硫酸反应的实验方案设计,学生先思考后小组讨论,拟定验证方案。
接下来学生实验。边实验边完成学案上的现象记录及教材上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教师巡查实验情况并检查学生方程式的书写情况,引导学生分析,得出金属与酸反应的通式“金属+酸→化合物+氢气”,再引导学生按照反应物及生成物的类别和种类分析反应特点,得出“单质+化合物→化合物+单质”,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得出置换反应的概念。再与金属和氧气的反应类型对比,让学生举例并回忆还学过什么反应类型?
这样的处理,老师是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掌握通过对比、归纳的学科方法得出结论的能力。
但是遗憾的是老师没有及时设计跟进练习,反馈学生对置换反应的掌握情况。比如可以给出以下几个反应:镁在氧气中燃烧、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一氧化碳与三氧化二铁反应、新反应“氯气与溴化钠溶液反应”,让学生判断哪个是置换反应。再在此基础上总结出置换反应的两种类型,就更好了。
4、课堂小结
让学生回顾本堂知识,画出思维导图。这是谢老师的学生学完本单元知识画的思维导图,相当精美。
5、教学实践理论分析
接下来我分析一下,谢老师为了完成本节课的教学,都用了哪些方法与策略?
(1)应用元认知策略
由于该老师的省级科研课题是《应用元认知突破初中化学学习难点的策略的研究方案》,在本课题的教学实践在中尝试运用“丰富学生的认知体验,促进学生积极开展认知监控与调节的元认知策略,提升学生的元认知水平”来突破金属的常见化学性质这一学习难点。
(2)渗透学科思想
关注化学与生活,从生活中引出所讲的金属,最后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从金属原子结构不同引起不同金属与氧气、稀酸发生反应的难易程度不同,期间渗透了“结构决定性质”这一学科思想。
(3)突出化学用语教学
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逐步在新课教学中落实。在本课的教学中通过教师首先演示镁条与稀盐酸和稀硫酸的反应,让学生体验到同种金属能与不同的稀酸溶液反应的实验事实,然后引导学生书写Mg、Zn、Fe与稀盐酸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再将方程式排成纵列,为置换反应概念的得出打下基础。
(4)注重方法引导
在置换反应的教学中,通过两次引导学生利用对比、归纳的学习方法,体会科学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5)巧用思维导图
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新课后自主建构金属的主要化学性质,帮助学生形成“物质的变化观”的学科观念。
三、问题讨论
1、设计金属与盐酸反应后又与硫酸反应,是多此一举吗?
教材的探究实验在设计了金属与盐酸反应后,有用稀硫酸代替盐酸进行实验,是不是多此一举?
2、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能叫金属性顺序表吗?
金属性与金属活动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比如金属性Na>Ca,但是,金属活动性却是Ca>Na,就是这个道理。当然,这些知识老师知道就好,没必要教学时过度强调,反而给学生带来困惑。
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6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常见金属与氧气、酸、盐溶液的反应。
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金属与氧气、酸、盐溶液的反应。
金属活动性顺序。
教学难点
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三、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讲授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一些常见的金属制品,如铁锅、铜导线、铝箔等,提问学生这些金属制品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哪些化学变化。
新课讲授
讲解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含义和应用。
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能否发生反应。
演示实验:将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实验现象。
引导学生分析反应的实质,写出化学方程式。
分组实验:选择几种金属和盐溶液进行反应,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并分析结果。
分组实验:将镁、锌、铁、铜分别放入稀盐酸和稀硫酸中,观察实验现象。
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判断哪些金属能与酸反应,哪些不能,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总结金属与酸反应的规律,引出金属活动性顺序。
分别演示镁、铝、铁、铜在空气中加热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引导学生比较不同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和剧烈程度,得出金属活动性强弱的初步结论。
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金属与酸的反应
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金属活动性顺序
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包括金属与氧气、酸、盐溶液的`反应以及金属活动性顺序。
强调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课堂练习
布置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布置作业
完成课本上的习题。
查阅资料,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发现历程。
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7
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掌握常见金属(如镁、铝、铁、铜)与氧气的反应现象和化学方程式。
理解金属与酸反应的规律,能写出常见金属与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知道金属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相关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金属与氧气、酸、盐溶液的反应。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难点
通过实验探究总结金属活动性顺序。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
播放一段关于金属制品生锈的视频,提问:金属为什么会生锈?引入新课。
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展示镁条、铝片、铁丝、铜片,分别在空气中加热,观察现象。
学生记录现象,写出化学方程式,讨论不同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
金属与酸的反应
学生分组实验:将镁、锌、铁、铜分别放入稀盐酸中,观察产生气泡的快慢。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初步结论。
写出化学方程式,强调反应的规律。
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演示实验:将铜丝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观察现象。
学生思考并讨论反应的原理,写出化学方程式。
归纳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条件。
金属活动性顺序
总结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讲解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和应用,如判断金属与酸、盐溶液能否发生反应。
课堂练习
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以及能否发生反应。
课堂总结
回顾本节课重点内容,强调金属化学性质的规律和金属活动性顺序的重要性。
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相关习题。
设计实验探究铁、铜、银的活动性顺序。
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8
一、教学目标
认识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如与氧气、酸、盐溶液的反应。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能用其解释一些化学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金属与氧气、酸、盐溶液的反应。
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
难点
设计实验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
三、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问题引导法、归纳总结法
四、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展示生活中金属制品的图片,如铁制品生锈、铜制品表面变绿等,提问学生这些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引发学生思考。
知识讲解
实验演示:将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现象。
分析反应的本质,写出化学方程式。
提出问题:哪些金属能与酸反应产生氢气?
学生分组实验:分别将锌片、铁片、铜片放入稀硫酸中,观察现象。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得出金属与酸反应的规律。
回顾镁、铝、铁、铜与氧气反应的实验现象和化学方程式。
比较不同金属与氧气反应的条件和剧烈程度,得出金属活动性的差异。
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金属与酸的反应
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如何判断几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合适的金属和试剂进行实验探究。
交流实验结果,总结金属活动性顺序。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讲解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判断金属与酸、盐溶液反应中的应用。
举例说明,让学生学会运用。
课堂小结
总结金属的化学性质和金属活动性顺序。
强调实验探究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布置作业
复习本节课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思考:如何利用金属的化学性质鉴别真假黄金?
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9
一、教学目标
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包括与氧气、酸和盐溶液的反应。
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总结金属化学性质的规律。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金属与氧气、酸和盐溶液反应的实验现象和化学方程式。
金属活动性顺序。
难点
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
实验演示法、小组合作探究法、讨论归纳法
四、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展示一些金属制品,如金戒指、银项链、铁栏杆等,提问:这些金属在使用过程中是否会发生化学变化?从而引出课题。
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实验演示:分别加热镁条、铝箔、铁丝、铜片,观察现象。
学生记录现象,教师引导学生写出化学方程式。
讨论:为什么不同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不同?
金属与酸的反应
小组实验:将锌粒、镁条、铁钉分别放入稀盐酸中,观察现象。
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规律。
写出化学方程式,强调配平。
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实验演示:将铜丝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观察现象。
学生分析反应原理,写出化学方程式。
思考: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条件是什么?
金属活动性顺序
介绍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讲解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和用途。
练习:判断金属与酸、盐溶液能否发生反应。
课堂总结
回顾金属的化学性质和金属活动性顺序。
强调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作业布置
完成课本上的习题。
调查生活中利用金属化学性质的实例。
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10
一、教学目标
掌握金属与氧气、酸、盐溶液的反应现象和化学方程式。
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含义和应用。
通过实验探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金属与氧气、酸、盐溶液的反应。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难点
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实验探究金属的活动性。
三、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实验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
播放一段金属在自然界中存在形式的视频,提问:为什么不同的金属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不同?
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多媒体展示镁、铝、铁、铜与氧气反应的图片和资料。
学生总结金属与氧气反应的.规律,写出化学方程式。
金属与酸的反应
实验探究:学生分组进行锌、铁、铜与稀硫酸反应的实验。
小组汇报实验现象,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总结金属与酸反应的通式。
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动画演示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微观过程。
学生写出化学方程式,理解置换反应的概念。
金属活动性顺序
给出一些金属与酸、盐溶液反应的实例,让学生排列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讲解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练习: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实验设计
提出问题:如何设计实验验证锌、铁、铜的活动性顺序?
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交流展示实验方案,教师进行评价。
课堂小结
总结金属的化学性质和金属活动性顺序。
作业布置
完成实验报告。
思考:如何防止金属腐蚀?
【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相关文章:
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精选11篇)06-21
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稿06-23
《金属的化学性质》化学说课稿02-27
《金属的化学性质》化学说课稿07-04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03-19
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稿11篇05-04
《金属化学性质》的教学反思08-15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7篇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