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就要问课文解析教案

时间:2024-06-19 00:51:32 洁婷 教案 我要投稿

不懂就要问课文解析教案范文(精选11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不懂就要问课文解析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不懂就要问课文解析教案范文(精选11篇)

  不懂就要问课文解析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独立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了解孙中山对待学问的态度,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板书课题)看到这个题目,同学们心中会产生哪些疑问?(课文里是讲谁不懂?哪儿不懂?要问谁?“不懂就要问”是谁说的?他为什么要这样说?……)

  2.带着问题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不明白的字、词意可查字典,字典解决不了的问题可划划、圈圈。读完读文还可跟周围的同学小声议论议论。

  3.在初步感知全文的基础上,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记叙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而大胆向先生提出问题的故事。)

  4.同学们交流有关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

  二、深入学习,质疑解疑。

  细读课文,围绕重点展开质疑、讨论研究,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1.什么叫“私塾”?“私塾”与现在的学堂教与学有什么不同?

  (这一问题的提出,要让学生懂得,正因为先生只教读和背,从来不讲意思,所以才发生了孙中山提出问题,要先生讲意思的故事,这也是故事发生的原因。)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质疑、解疑。

  “照例”、“流利”、“连连点头”在课文里是要说明什么的?课文前面写了先生对孙中山的学习背诵是“连连点头”,而后面孙中山自己却认为这样糊里糊涂地读书没有什么用。孙中山是怎样对待学习的.?对先生的提问为什么要“壮着胆子”?对先生请求时用了礼貌用语说明了什么?

  (通过两次问题的讨论,让学生从“照例”、“流利”、“连连点头”、“壮着胆子”等词语中领悟到孙中山读书认真,学业完成得极为出色,表达了他不满足已有的成绩,有进一步要求理解课文意思的愿望。)

  3.找出带有下列词语的句子读一读:

  “吓呆了、害怕、霎时、鸦雀无声、拿着戒尺、厉声问道、收起戒尺、让孙中山坐下”。

  接着看课文插图,对比想一想,同学们的表现与先生的态度怎样?

  围绕上列词语展开讨论研究:当孙中山提出问题后,学生的表情有什么变化?先生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出示课文插图,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并能有感情地运用有关词语复述图意。

  4.学生质疑:向先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还要挨打呢?而今天的老师为什么却鼓励学生提问呢?(教师帮助学生区分清楚:过去私塾封闭式的封建教育与今天民主开放或教育的不同。)

  孙中山在那种棍棒教育下敢于提问,可以看出他有什么样的精神?课文是怎样告诉我们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明确:孙中山当时就有宁愿挨打也要弄清道理、勤学好问的可贵精神。)

  三、深入画面,指导朗读。

  1.自由组合,三人为一组练习。

  2.请两组同学汇报。

  注意引导学生根据句子所表达的意思读出不同的语气。(如“……,有什么用呢?”这句话是说孙中山认为糊里糊涂没有用,要读出肯定的语气;“……,不怕挨打吗?”是别的同学感到奇怪,不明白,才问孙中山的,要读出疑问的语气;“你会背了吗?”是先生厉声问的,要读出严肃、生气的语气。又如“请您给我讲讲吧!”应读出恳求、期待的语气;“我就讲讲吧!”应读出表示答应的语气。)

  四、深入探究,学习精神。

  1、学习了课文,你有哪些体会?

  (①孙中山小时候读书背诵,毫不糊里糊涂,能够自己对自己提出问题,正如名人所讲“读书要有疑,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所以先生对他小时候的学习成绩是“连连点头”,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学习;②在一百多年前的封建社会里,孙中山为弄清道理,不怕挨打,敢于向先生提问,他认为“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这种“勤学好问、读书求理”的精神太值得我们学习了。)

  2、说说你在平日的学习中是怎样勤奋好学的。

  板书

  私塾读书像唱歌

  唯有一人壮胆问边学边问

  27不懂就要问学生惊呆静无声

  戒尺拿起厉声道收获多

  先生细讲学生听

  不懂就要问课文解析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汉字,掌握2个多音字,积累有新鲜感的词句,使用工具书或根据上下文弄清词语的意思。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意,和同学交流对这件事的看法。

  3、懂得“不懂就要问”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态度,养成“不懂就要问”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认识11个汉字,掌握2个多音字,积累有新鲜感的词句,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意,和同学交流对这件事的看法。

  教学难点:

  懂得“不懂就要问”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态度,养成“不懂就要问”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你在学习中有没有遇到过不懂的问题?当你遇到不明白的问题的时候都是怎么处理的?

  学生自由表达。

  预设:问家长、问老师、小组讨论、上网学习、查字典等。

  2、同学们的学习途径可真多,我想这也正是同学们学习优秀的原因。

  可是在很久以前,那时候的小朋友却没有我们这么好的条件。今天老师带领大家认识一个人,看看他是怎样学习的。

  课件出示:走近人物——孙中山

  常识提示:孙中山,广东香山人,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1905年在日本东京组成中国同盟会,提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学说,1911年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孙中山是怎样学习的呢?让我们听读课文,了解一下。注意:在听的.时候,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画出新鲜感的词句。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有新鲜感的词语。

  三、生字认读,读准字音

  1、课文中有很多生字,有些还比较难,不知道在朗读的过程中你都认识了吗?谁可以带大家领读一下?

  2、出示生字指名领读。

  3、去掉拼音,小组同学进行“你指我认”的活动。

  4、重点认读“段、练、戒、厉、楚”等生字。

  6、开火车读准字音,也可以开火车组词。

  7、刚才在听读和自读课文时,你画出了多少有新鲜感的词语,跟本小组同学交流一下吧!

  8、老师找到了这些词语,请你谈谈自己的认识,你可以说一下词语的意思或者是造个句子。

  出示词语:摇头晃脑鸦雀无声糊里糊涂咿咿呀呀连连点头私塾戒尺

  学生根据词语进行解释或造句。

  四、读文见义

  导学:读了课文,你知道以前的私塾是怎样上课的吗?看看课本上是怎么说的。

  1、出示课文第一段内容,学生自读。

  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那时候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诵。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

  (你喜欢这种学习方式吗?读出你的情感来。)

  随文识字:了解多音字“背”的用法。

  2、课文中具体写孙中山读书的情况的是哪一部分?圈出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预设:

  读书流程图。

  孙中山背诵学过的功课。

  先生圈出要学的新内容。

  先生教读要学的新内容。

  孙中山回座位练习背诵。

  你觉得这种学习方式怎么样?枯燥乏味。

  随文识字:了解多音字“圈”的意义和用法。

  3、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孙中山有没有放弃学习?他学得怎么样?

  预设:

  从“先生听了,连连点头。”“读了几遍,就背下来了。”“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等地方可以看出孙中山学习是非常勤奋的。我们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勤奋好学。但是孙中山学得不明白——糊里糊涂。根据上下文理解“糊里糊涂”的意思:认识模糊,不明事理。也形容思想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

  4、面对这种糊里糊涂的情况,孙中山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相关内容。

  预设:

  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

  做: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

  5、对于孙中山的做法,同学们是怎么看的?大家有什么反应?

  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小组讨论:

  同学们为什么吓呆了?向老师问问题很可怕吗?同学们到底在怕什么?

  预设:戒尺,以前做错事或者不会背是要用戒尺打手心的。

  根据自己的想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当时的情景。

  6、听到孙中山的问题,先生是怎样做的呢?

  出示:先生拿着戒尺,走到孙中山跟前,厉声问道:“你会背了吗?”

  朗读句子,重点读好动词和语言描写。必要时请几个同学演一演。

  想象一下在当时的情况下,如果不会背,结果会怎样?

  学生大胆发言。

  7、最后的结果怎样?孙中山挨打了吗?

  预设:先生讲得很详细,大家听得很认真。

  思考:孙中山没有挨打的原因是什么?

  预设:因为孙中山学习勤奋,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任务。

  8、既然大家都想知道,为什么老师一开始不讲呢?找出相应的句子

  我原想,书中的道理,你们长大了自然会知道的。现在你们既然想听,我就讲讲吧!

  体会这句话的含义。重点思考关联词“既然……就……”的关系。

  出示关联词:“虽然……但是……”“尽管……还是……”“无论……都……”“因为……所以……”等四组关联词,看看哪一组可以替换文中的“既然……就……”。体会“既然……就……”的因果关系。

  9、同学们都不敢问,只有孙中山去问,这反映了孙中山怎样的学习态度?

  读一读相关的句子,尤其读好最后一段孙中山的名言:“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概括这段话的内容,并想一想这段话与题目的关系——照应题目,点明中心。

  五、能力提升

  读书是有方法的。我们来想一想,读书都有哪些方法?

  预设:

  1、课文中的“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

  2、本文是略读课文,略读的意思就是了解大意,不必深究。

  3、读书遇到不明白的问题,要大胆地去跟别人交流,也可以去问老师或者其他人。

  4、读书时遇到不明白的词语,可以大胆地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去猜测,也可以大胆地猜测故事的情节。遇到不认识的汉字可以查看工具书。

  5、你还有什么好的学习方法,跟大家分享一下吧!

  六、拓展阅读

  快速阅读《鲁迅的读书秘诀》,回答问题。

  1、阅读成果,鲁迅先生少年时用得到的金质奖章做了什么?

  预设:卖掉奖章,买了几本书,买了一串红辣椒。

  2、鲁迅先生靠什么度过寒冷的夜晚?

  预设: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

  七、巩固练习

  1、打开“基础训练/阅读训练—《不懂就要问》”,一起来闯关吧!

  2、完成配套练习册。

  不懂就要问课文解析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的“诵、例”等11个字,认识多音字“背、圈”。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

  1.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独立阅读课文,提出疑问,小组合作解决。

  2.指导朗读,交流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孙中山对待学问的态度,引导学生养成不懂就要问的学习习惯,从而学习孙中山勤学好问的精神。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独立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好问”的习惯,把“不懂就要问”化为学习的自觉行为和重要的学习方式。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简介伟人,导入课文。

  1.(孙中山先生的画像)

  这位伟人,大家认识吗他就是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

  2.简介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介绍孙中山先生少年时候学习生活的课文。

  板书课题:不懂就要问。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

  略读课文,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学,给出自读提示,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才能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二、出示提示,自学感知。

  1.自读提示:

  (1)默读课文,画出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与同学交流。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和同学交流你对这件事的想法。

  2.根据提示,学生自读课文,解决相关问题。

  三、独立学习,提出质疑。

  1.这篇课文同学们都预习过了,现在请大家大声朗读一遍课文,读完之后,想一想有没有不懂的地方。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3.根据学生的交流汇报,教师板书和解决主要问题:

  (1)“照例”是什么意思

  (2)“先生”是谁

  (3)“戒尺”是什么

  (4)什么是“私塾”

  (5)为什么孙中山问问题要壮着胆子

  (6)为什么孙中山问问题其他同学都吓呆了

  ……

  既然同学们有这么多问题,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争取把这些问题都弄明白。

  设计意图:

  自学,提出自己的困难,找出认为有新鲜感的字词和语句,共同商议解决。锻炼学生自学和质疑的能力。

  四、研读课文,交流展示。

  1.指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教师指导:注意读准平舌音“诵”,翘舌音“楚”,前鼻音“圈、段”,边音“例、厉”。

  另外注意多音字“背”,在文中读“bèi”,组词为“背诵”,还有一个读音是“bēi”,组词为“背包”。多音字“圈”,在文中读“quān”,组词为“圆圈”,还有一个读音是“juàn”,组词为“羊圈”。

  2.教师补充资料,

  私塾:孙中山小的时候是没有学校的,想上学就要到私塾。私塾是那个时候由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处所,一般只有一个教师,采用个别教学,没有教材,也没有学习的年限。

  先生:那个时候称呼老师为“先生”。先生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一切都得听先生的,学生不许多问。

  3.学生交流如下:

  通过两次问题的讨论,让学生从“照例”“流利”“连连点头”等词语中领悟到孙中山读书认真,学业完成得极为出色,“壮着胆子”表达了他不满足已有的成绩,想进一步要求理解课文意思的愿望。(板书:背诵——很快心想——不懂(好习惯))

  4.找出带有下列词语的句子读一读:“吓呆了、霎时、鸦雀无声、拿着戒尺、厉声问道、收起戒尺、让孙中山坐下”。(板书:提问——壮胆)

  (1)课文插图

  看课文插图,对比想一想,同学们的表现与先生的态度怎样

  (2)围绕以上词语展开讨论研究:当孙中山提出问题后,学生的表情有什么变化先生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3)看课文插图,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并能有感情地运用有关词语复述图意。

  5.学生质疑:向先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还要挨打呢而今天的老师为什么却鼓励学生提问呢(教师帮助学生区分清楚:过去私塾封闭式的封建教育与今天民主开放式教育的不同。)

  6.孙中山在那种棍棒教育下敢于提问,可以看出他有什么样的精神课文是怎样告诉我们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明确:孙中山当时就有宁愿挨打也要弄清道理、勤学好问的可贵精神。)

  五、深入画面,指导朗读。

  1.自由组合,三人为一组练习。

  2.请两组同学汇报。

  3.教师评议,引导学生根据句子所表达的意思读出不同的语气。

  (1)(如“……,有什么用呢”这句话是说孙中山认为糊里糊涂地背没有用,要读出肯定的语气。

  (2)“……,不怕挨打吗”是别的同学感到奇怪,不明白,才问孙中山的,要读出疑问的.语气。

  (3)“你会背了吗”是先生厉声问的,要读出严肃、生气的语气。

  (4)又如“请您给我讲讲吧!”应读出恳求、期待的语气;“我就讲讲吧!”应读出表示答应的语气。

  设计意图: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部编版教材的教学重点,三年级应该训练这样的能力。

  六、深入探究,学习精神。

  1.学习了课文之后,你有哪些体会

  (1)孙中山小时候读书背诵,不糊里糊涂,能够自己提出问题,正如名人所讲“读书要有疑,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所以先生对他小时候的学习成绩是“连连点头”,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学习。

  (2)在一百多年前的封建社会里,孙中山为弄清道理,不怕挨打,敢于向先生提问,他认为“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这种“勤学好问、读书求理”的精神太值得我们学习了。(板书:不懂就要问)

  2.说说你在平日的学习中是怎样勤奋好学的

  七、拓展提高,积累运用。

  1.迁移练习。用“糊里糊涂、壮大胆子、不懂就要问、弄清楚、连连点头”等词语写一段话来赞扬一位同学勤学好问的精神。

  2.积累格言,明白读书道理。

  同学们,我这里有一些关于读书方面的格言,请你用心读一读,悟一悟,定会有收获。

  ①奋发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②蜂采百花酿佳蜜,人读万卷知深理。

  ③书声歌声声悦耳,粉笔钢笔笔生花。

  ④恒心搭起通天桥,勤奋拨开智慧门。

  ⑤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⑥千古文章书卷里,百花消息雨声中。

  ⑦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读书方面的名言、警句,能不能抄一些用来自勉呢

  本课的学习方法:

  1.概括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交流对这件事的看法。

  2.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

  不懂就要问课文解析教案 篇4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并继续复习和巩固看拼音写句子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孙中山小时候刻苦读书、勤学好问的学习精神。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孙中山思考的问题和他回答同学的那两句话,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

  理解课文最后一段中孙中山说的一句话:“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

  教学思路:

  首先让学生认识孙中山,向学生简单介绍孙中山的生平事迹,使学生对孙中山有个初步的了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愿望。然后让学生初读课文,使学生对课文大致有个初步的印象,再抓重点语句逐段讲解,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孙中山“不懂就要问”的认真学习的精神。最后通过总结朗读,加强对课文内容的整体认识,并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你从孙中山勤学好问的故事中受到了什么教育?从而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也能养成“不懂就要问”的好习惯。

  教学时要注意把识字教学融于讲读教学之中,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要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学词。而且生字的教学也应有所侧重。

  教学用具:

  孙中山的照片挂图一张、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孙中山是谁吗?(出示孙中山的大幅照片挂图)

  教师简介孙中山的生平事迹。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小时候的一个故事。

  二、揭示课题,初读课文。

  (板书课题)

  1.出示字卡“懂”,认识“懂”字,再齐读课题。

  2.读题后,你们想知道些什么?(谁不懂向谁询问?问明白了吗?)

  3.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问题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

  (1)用“1 2 3……”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画出生字新词,然后借助拼音反复读几遍。

  三、检查初读情况。

  1.指名回答: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逐段指名朗读,要求读准字音,启发学生评议、订正。

  3.教师范读课文。要求:注意听生字的读音,同时看清字形。

  四、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

  1.孙中山小时候在哪里读书?(私塾)

  2.教师简介“私塾”:是旧时私人设立的教学处所。一般只有一个教师,采用个别教学的方法,没有一定的教材和学习年限。

  3.那时候的私塾是怎样上课的呢?画出有关词语。[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念——熟读——背诵(不讲)]出示字卡,认识“诵”字。

  4.现在学校的老师是怎样上课的?

  5.讨论:你认为是现在的学习方法好还是过去那种“只背不讲”的做法好?为什么?

  6.过渡:孙中山对私塾这种只管会背,从来不讲书里意思的做法是怎样对待的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1.全班齐读第一自然段,理清私塾上课的情形。

  2.导语过渡。

  孙中山是怎样对待私塾这种只背不讲的做法的'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孙中山每天到私塾以后是怎样学习的?有哪些词语能表现他学习的情景。

  2.出示字卡,认识“照”、“例”两个生字。

  3.“照例”是什么意思?(按照平常的做法,课文指每天都是这样。)“流利”一词说明了什么?(说明孙中山学习非常用心,是个勤奋学习的孩子。)

  4.先生听后,有什么反应?这又说明了什么?表现“先生”动作的词语有哪些?

  5.小结:孙中山每次都是认真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他读书认真,功课完成得很好,老师也相当满意。接着,先生又开始教课了,先生是怎样教课的呢?画出有关句子。

  6.认识“圈”、“段”两个生字。

  7.结合上堂课所讲的板书内容帮助建立“前后照应”的知识概念。

  上堂课我们通过学习第一自然段,知道了私塾上课的情形,这一自然段中哪句话又提到了这一内容?(这就叫做“前后照应”。)

  8.孙中山为什么壮着胆子向先生提问?当时他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这说明了什么?(说明孙中山不满足于只能够流利地背诵,要求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9.指导朗读。读孙中山的话时要读出那种渴求知识而又紧张不安的心情。

  10.过渡:当孙中山壮着胆子向先生提出请求时,同学们表现得怎么样?请看课文第三自然段。

  不懂就要问课文解析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要、时、着、思、很、讲、把、面、怕”9个字,会认“懂、那、背、刚、勇、答、题”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练习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及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课文。

  教具:生字词卡片、实物投影仪

  课时:1~2课时

  教学过程:

  基础备课个性备课

  一、谈话导入:

  1、师:孙中山是我国的国父,是个很有学问的`人,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他小时侯上学的事情。

  2、板书课题,读题。

  二、找“生字伙伴”,评“识字大王”

  1、教师范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勾画出“生字伙伴”。

  2、合作交流:

  这些生字你认识几个?做“小老师”教同学们读一读,争取把字音读准。

  3、以小组形式向全班展示学习情况,评选“识字大王”。

  4、出示生字词卡片,全班认读。

  三、感悟课文,指导朗读。

  1、再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同坐合作读第一段和第二段,评选最佳合作小伙伴。

  3、学生充分朗读第三段,重点指导:“他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于是,他鼓起勇气说:‘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话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体会孙中山先生勤学好问的精神。

  4、读第四自然段,重点指导读最后一句。引出话题,你平时在学习的时候,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你是怎么解决的呢?

  5、小组交流,全班交流,评选勤学小星星。

  四、扩充练习:

  如果你以后遇到不懂的问题,你会怎么办呢?

  五、学习生字

  1、借助多种识字方法识字。

  方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用熟字带生字的方法识字等。

  2、写字比赛:教师范写,学习新笔画,引导书空笔顺。学生练习后,自荐写字,并评奖。

  不懂就要问课文解析教案 篇6

  一、说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九年制义务教育第四册第六单元第十二课《不懂就要问》第二课时。

  二、说教材

  1、教材的内容、作用和特点:

  《不懂就要问》是第四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它记叙了孙中山小时候在学习时请求先生讲解课文意思的一件事;介绍了他勇于提出问题,主张不懂就要问的认真学习的精神。它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教育性。目的是通过学生学习,教育学生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精神。它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写人不离开记事,在事情的发展过程中,运用人物的语言和当时的环境来表现人物优秀品质是课文突出的特点。由教材的地位和特点决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的重、难点。

  2、.教学目标:

  在思想品德方面: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孙中山小时候勤学好问的精神。

  在知识方面:理解课文内容,理解“私塾”、“吓呆”、“鸦雀无声”等词语。

  在能力方面: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3、教学重难点:

  理解“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这句话的道理 。

  教具准备:

  小黑板、挂图、录音机、磁带、投影机和投影片。

  三、说教法

  我在设计教学时,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儿童的认知规律设置了“以读为主”的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时,紧紧围绕 “读”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使学生读有所感,读有所悟,读有所得,真正尝到读的甜头。坚持以“启发式”教学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我从实际情况出发,采用直观演示、动作演示、生动语言、激励性的语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勤于动脑,善于思考、自觉地获取知识。

  同时,注意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

  四、说学法

  1、看书学习的指导:通过一边读,一边想的.读书方法,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2、朗读课文的指导:通过对课文中一些句子进行指导朗读,初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3、学习方法的指导:通过小结学习自然段的方法,用迁移规律学习其他自然段,使学生弄懂学习自然段的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我在教学《不懂就要问》前布置学生做以下预备工作:读一读,想一想课文主要写谁的一件什么事?再读一读,数一数这一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想一想每个自然段讲什么?我之所以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到这两点,是因为为了培养学生有预习的一般意义而且在教学中提高质量、增强密度。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能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从以下几点进行设计。

  ★以情激思。

  运用情感教学,不但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中处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积极主动性。

  1、巧妙导入新课,激发阅读兴趣。

  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孙中山先生的故事吗?”这样,学生的兴趣就来了,我接着提出要求“请同学们坐端正,仔细听,并想一想:课文除了写孙中山;还写了谁?文章主要写一件什么事?”学生一听就会连忙坐好,想听想学。这样学生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望,学习的兴趣也被激发了,为进一步阅读,进一步理解课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运用挂图、生动的语言、手势等贯穿于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情感,便于接受。

  如在教学每一段之前都设计了一些过渡语,设疑置趣、设疑置欲,自然地过渡。在教学第三自然段之前,我先出示挂图,让学生观察图画,仔细观察人物的动作、表情等,这样把学生的思维由课堂引到了孙中山在私垫读书的情景。使学生的学习处于兴奋状态,乐于学习和接受,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学中,通过做一做"“摇头晃脑”、“拿着……”的动作表演,激发学生的情感。

  ★以读促思。

  在教学中要巧设问题,引导思考,同时要体现一个“读”字,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因此,在整节课里,我让学生在读中思疑,读中释疑,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总之,初读、细读、赏读,层层深入;个人读、分组读、齐读,形式多变;还要进行朗读方面的指导。如指导学生朗读“你会背了吗?”要读出生气而又大声的口气。“先生,你刚才讲的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要读出诚恳、迫切的心情。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读得有滋有味,从而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不懂就要问课文解析教案 篇7

  学情分析:

  二年级小学生经过一年的语文学习,已具备了一定的自主识字的能力,他们能借助拼音自己朗读课文,大多数学生都能做到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也能读出句子的语气。但课文所写内容与当代学生的生活相距甚远,要引导学生了解简单的背景知识。知识与能力:

  能识记8个生字;正确书写6个生字。积累8个词语。过程与方法:

  正确朗读课文,想想为什么孙中山明知会挨打,还要向老师提问。

  学习边读边思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道不懂就问是人的美德,更是学习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新词。能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认读。教学难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懂得不懂就问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

  写有相关句子或段落的字条,生字卡片。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小朋友,现在我们每天坐在学校里学知识。但是古时候,人们把学校不叫学校,你们知道叫什么吗?

  板书:私塾

  师:想知道那时候孩子们在私塾里是怎样读书的吗?

  1、出示第二小节,学生自由读。

  (1)这段话中有个生字宝宝,师指:诵(上面有拼音),集体拼读。谁记准它的'样子了,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方法。(诵,可以采用熟字换部首的方法识记。)在书写时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右上角最后一笔点不能忘。)我们写写这个字好吗?(田字格指导书写。)

  (2)私塾里读书的情景怎么样,谁读给大家听?

  (3)他读得很传神,大家学着他的样子齐读一遍。

  (4)简单交流读后的感受。

  师补充、小结:那时候的私塾老师一般都比较严厉,谁不听话或不认真读书,还会挨老师戒尺的打。上课时,学生大多不敢向老师提出问题。

  2、出示课文第一节: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集体读。

  过渡:可是,孙中山却敢于不懂就问。

  揭示课题:

  不懂就问(“懂”用红色和黄色粉笔书写)师:指“懂”,谁做小老师领大家认这个新朋友?

  过渡:孙中山怎么敢问老师呢?我们马上翻开课本,探个究竟,好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学建议:

  (1)轻声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读通句子。

  (2)边读边思考:孙中山为什么要向先生提问?怎样提问的?提问后,同学和先生有什么反应?后来怎样?

  2、学生自读。(师巡视,督促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

  3、学习生字:段、糊、涂、但、厉、详

  (1)这6个生字宝宝就藏在课文中,你都认识了吗?我们开小

  火车认读好吗?

  (2)出示:厉

  这个生字宝宝还有个孪生兄弟,出示“历”,你发现他们的秘密了吗?

  (3)出示:糊

  谁能在这些生字宝宝中为“糊”找个好朋友?男生读“糊涂”(涂,轻声)引出“糊里糊涂”(涂,扬声)女生读,集体读。

  (4)我们比赛,看谁把这六个字都能认准(卡片抽读)。

  4、我们把生字宝宝送到课文中,看看大家还认得他吗?好,大家课文读得很流利,我看哪位有心的小朋友边读边思考这些问题了(指“自读提示”)。

  三、细读课文,深入了解

  1、师:孙中山为什么要向先生提问?生稍作思考,然后交流。

  师:糊里糊涂是什么意思?如果不糊里糊涂呢?(学习反义词)师:于是,他就(等学生接下去)?生交流,师出示句子: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们背的这段课文是什么意思?请您为我们讲讲吧!”

  指名读。

  孙中山怎么问老师的?“壮着胆子”问是怎么问呢?谁来壮着胆子问一问?(指名读)

  师:不错,你犹豫了一下,鼓足勇气读下去了。谁再来?

  好,你提问时态度很诚恳,很尊重先生。我们一起来提问一次,好吗?

  你壮着胆子问老师时心情怎么样?(体会孙中山此时紧张的心情)为什么紧张?(初步感受孙中山明知可能会挨打,但仍然勇敢地向老师提出问题的可贵精神。)

  2、当他提出自己的问题后,老师和同学又是怎样的呢?再读课文4~7节。

  师:谁来说说同学们是怎么做的?学生交流。师:“摇头晃脑念书”是怎么念?

  出示:冬冬爱写诗,作诗时摇头晃脑,真像()。指名填写。

  “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是什么样子的?谁来描述?出示:教室里鸦雀无声,连一根针()。指名填写。

  谁能给“霎时”找个意思相近的朋友?过渡:老师真的打孙中山了?为什么?

  生交流,师出示:孙中山说着,就把那篇课文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

  你为什么要重读“一字不漏”?(体会孙中山是一个认真学习的好学生,因此,老师没有用戒尺打他。)

  3、分角色朗读课文2—5节。

  过渡:既然孙中也怕挨打,那他为什么还要向老师提问呢?读课文第

  6、7节。

  学生交流后出示句子: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①男女生轮读句子。 ②齐读句子。 ③交流感悟。

  四、小结、拓展

  不懂就问是人的美德,更是学习的良好习惯。你平时遇到不懂的问题时是怎么做的?

  拓展作业:课后了解孙中山的其他故事。

  板书设计:

  不懂就问

  孙中山

  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

  为了弄清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我依据课标和教材内容,结合我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预设了四个目标。课堂上,我围绕目标,参考教学设计,将教学分四个环节实施。

  第一步,我针对孩子对“私塾”比较陌生,借助学校这个话题引

  出“私塾”,让学生知道旧时的私塾就是现在的学校,学生对私塾的好奇心被勾起,我趁机让他们学习课文第二节,了解私塾,然后自然引出课题。学生学习兴趣较高,似乎身临私塾,学习效果特别好。第二步,我让学生轻声读课文,学习剩下的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第三步,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深入了解”,这一环节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我在指导学生读熟、读好句子的基础上,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养成边读边想的好习惯,指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来理解、感受孙中山明知可能会挨老师的打,但仍然勇敢地向老师提出问题的可贵精神。最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谈谈自己遇到问题是怎么做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向孙中山学习。

  出乎意料的是学生的朗读水平有了明显进步,这就使我节省了预计用来指导朗读的时间。但学生边读边想的习惯还很欠缺。这一点在往后的课堂上我要激发学生的思索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利用孩子“好问”这一心理特征,引导他们在读书过程中提出种。种问题,并通过反复阅读,力求自己进行解决。另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也只是停留在口头上,还得在以后的教学中多引导。

  不懂就要问课文解析教案 篇8

  教材简析:

  本文叙述了孙中山小时侯学习的故事。“不懂就问”不单是一个学习习惯的问题,它反映了学习者的乐于思考和探究的学习态度、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和迫切求知的热情。孙中山长大后能够开创辛亥革命的伟大事业,与这种态度、这种精神、这种热情有密切的联系。教材选编这篇课文,着力培养学生“不懂就问”的好习惯,也是从情感态度价值观,从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多角度考虑的。学习时,要体会孙中山不懂就问、敢于质疑的精神,明白“不懂就问”的好处。

  教材安排了认字17个:私、诵、思、例、段、糊、涂、晃、呆、鸦、雀、拿、厉、既、养、良。

  写字7个:孙、思、诵、刚、鸦、良。

  教学目标:

  1、认识17个字,会写9个字。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

  教学建议:

  初读课文后,老师可以问大家: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问题?学生可能提出不大重要的问题。善于问是逐步形成的能力,不能操之过急。只要爱问、敢问,就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以后再逐渐培养学生善问。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不必有问必答,最好留给学生自己讨论,并把学习延伸到课外,老师只在紧要处点拨。

  为了培养不懂就问的习惯,还可以做这样几件事:

  1、教学生在课文中不懂的地方做记号。

  2、加强对“好问、敢问“的评价。

  本课生字的教学,可以借助课后生字条,让学生自学、小组内互学,最后老师检查。

  写字教学中需要注意的是,要在学生独立分析字型的基础上写,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学生自己能掌握的,就不要花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

  这篇课文的内容并不难理解,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培养“好问”的习惯,把“不懂就问”化为学习的自觉行为和重要的学习方式。从这一课开始,要形成学生自己质疑、自己讨论的自主学习方式。

  拓展习题:

  一、填一填,选一个词语造句。

  一声不响一()不()一()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照样子说一说。

  认真地背诵____________地说

  ____________地背诵____________地听

  ____________地读书____________地____________

  三、比一比,组成词语。

  思()鸭()刚()利()

  备()鸦()钢()梨()

  相关资料:

  孙中山(1866—1925):中国近代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名文,字逸仙,广东香山(今中山市)翠亨村人。早年在香港学医时,开始革命活动。1894年在檀香山建立兴中会。次年广州起义失败后,到欧、美各地宣传革命。1905年在日本组成中国同盟会,被推为总理,提出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即三民主义学说。以《民报》为阵地,与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保皇派进行激烈论战,并多次领导反清武装起义。武昌起义后,于1912年1月1日在南京任临时大总统。不久,政权北洋军阀袁世凯篡夺。后虽发动了讨袁、护法等运动以反对军阀统治,但都遭失败。在俄国十月革命影响和中国共产党帮助下,孙中山1924在广州召开了有共产党人参加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改组中国国民党,建立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解释。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

  私塾:我国旧时一种私人举办的初级学校。规模一般很小,多用《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及“四书”、“五经”等为课本,对学生进行个别教学,无一定的学习年限。

  戒尺:旧时私塾的老师对学生施行体罚所用的板尺。

  教学准备:

  字词卡片、孙中山的资料或图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出课题。

  1、师:老师让大家搜集孙中山的资料或图片,谁来介绍?

  师生共同交流搜集到的资料或图片。

  2、师:同学们已经知道了有关孙中山的那么多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孙中山小时侯是怎样学习的?

  板书课题:不懂就问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己试读课文,自学课后字条里的字,不认识的字用喜欢的方式解决。

  2、小组内读生字,交流识字方法。(小组内成员互相帮助,互相激励,看哪个小组合作得最好。)

  3、读词语比赛。(看谁能读正确,声音响亮。)

  (1)小组比赛。

  (2)男女生比赛。

  (3)小老师领读。

  4、认读字卡。(看谁交得生字朋友最多。)

  多种方式让学生认读,个别字进行组词,形近字比较。

  5、小结:同学们真聪明,这么快就认识了十几个生字朋友。老师相信大家再来读课文一定会读得更流利。

  三、熟读感悟。

  1、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3、自由读课文,把不明白的问题用喜欢的符号标下来。

  4、全班交流学生提出的问题。

  问题1:孙中山为什么要壮着胆子问?同学们为什么吓呆了?

  (1)结合看图,小组讨论。

  (2)班内汇报。

  5、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2至5自然段,体会当时的紧张的气氛。

  (1)试读。

  (2)指名读。

  (3)学生评价朗读。

  6、分角色朗读或表演。

  四、拓展延伸

  学习时遇到不懂的问题,你是怎样做的?

  (1)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

  五、指导书写。

  1、出示要求写的字,小组讨论哪些字难记,怎么记。

  2、全班交流。

  3、指导书写。(可以利用给基本字加偏旁、换偏旁、形近字比较等方法)

  4、学生练习书写。

  5、全班展示、评议。

  六、总结,布置作业。

  1、谈收获。

  2、把《不懂就问》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不懂就要问课文解析教案 篇9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敢于独立思考,敢于质疑,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不怕先生的惩罚,大胆地向先生提出问题的事情,赞扬了孙中山认真读书、勤学好问的精神。

  学情分析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也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篇略读课文。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介绍什么样的课文是略读课文和怎样学习略读课文,使学生明确这一类课文的学习要求,并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和策略。

  教学建议

  略读课文的教学,教师要尽量放手,多给学生朗读、思考、质疑、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无论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是对语言的体会和品味,都应该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究,尽量由学生自己得出答案和结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1个生字,掌握2个多音字。

  2、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把有新鲜感的词句画下来和同学交流。

  【过程与方法】

  独立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孙中山小时候勤学好问的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

  1、会认11个生字,掌握2个多音字。

  2、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难点

  理解孙中山回答同学的那句话,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

  教学准备

  教师:关于孙中山的相关资料及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了解孙中山的生平经历,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切入课文

  1、同学们,在学习上你们有哪些好习惯?(学生畅所欲言)

  2、我国有许多科学家、伟人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孙中山就是其中的一个(出示孙中山的照片,交流资料)。孙中山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跟他从小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是分不开的,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板书课题,指出“*”,问学生,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个标识吗?带有这个标识的课文叫略读课文。略读课文,我们应该怎样学呢?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略读课文可以读得粗略一些,了解课文大意即可。除了课文后双横线内的字,如果文中有个别的字不认识、个别的词语不理解,也没有关系。

  2、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

  3、通过指名读、“开火车”读、擂台赛读等方式检查识字情况。

  4、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全班交流,教师总结。

  (课文叙述了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学习时请求先生讲解所背的书的意思的故事。)

  三、品读感悟,积累语言

  1、指名读课文。

  交流:从课文中你读懂了什么?从哪句话读懂的?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2、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重点引导学生通过“照例、壮着胆子”等词语体会孙中山是如何学习的。

  (1)通过同学们的反应:“高声念书、吓呆了、鸦雀无声”来体会同学们的震惊、害怕,以及当时的紧张气氛。

  (2)通过先生态度的变化:“拿着戒尺,厉声问、收起戒尺、讲得很详细”来体会先生被孙中山善于思考、敢于提问的精神所打动。

  在学生提问时,注意引导学生分析哪些问题是重要的,哪些问题不重要。培养学生善于提问的能力。

  四、朗读欣赏,升华情感

  课文中哪些词句让你觉得很新鲜,找出来读给同学听,并说说为什么觉得新鲜。

  五、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说说因为你的好问或不好问,得到了哪些益处或遭到了哪些损失。

  梳理板书

  不懂就要问

  孙中山——勤学好问读书求理

  教学感悟

  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在自主质疑、自由讨论中学习,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动脑筋思考,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大家讨论,从而培养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懂就要问课文解析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通过课文的学习,了解孙中山对待学问的态度,学习他刻苦读书、勤学好问的精神。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指导学会本课要、先、思、很、少、讲、于、气9个生字,认识四个偏旁。

  教学重点

  理解孙中山回答同学的那句话,学习他的勤学好问的精神。正确规范书写生字。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的时代背景,理解为什么孙中山宁可冒着挨批评的危险,也要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课文说明:

  这篇课文讲的是孙中山小时侯在私塾读书,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大胆地向先生提出问题的`事。课文配有一幅插图,画的是课堂上孙中山提问时的情景。

  设计思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自己当成学生,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带领学生融入故事情境,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读课文。重点指导读好三、四自然段,指导朗读时可以让学生扮演孙中山、私塾先生、同学,在体会人物内心想法的基础上读句子,让学生感悟孙中山是个不懂就问、善于思考的孩子。遇到不懂的问题,你会怎么办呢这个问题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路,给他们留下思考的空间,进行讨论交流。

  指导识记、写字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识字能力,放手让学生观察字形,发现规律,将不同结构的字分类识写。教师则重点范写,提示关键笔画即可。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写字,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孙中山先生简介、课文插图、田字格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融入情境,以疑促学。

  1.小朋友们,谁知道孙中山先生你给大家介绍一下好吗

  2.今天我们来学习孙中山先生小时侯的故事,叫不懂就要问(板书课题)

  3.看到这个题目,小朋友们心中会产生哪些疑问(课文里是讲谁不懂哪儿不懂要问谁不懂就要问是谁说的他为什么要这样说......)鼓励学生在朗读中寻找答案。

  二、尝试学习,识字读文

  1.自由读课文,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教师范读课文,交流:听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合作学习。(各组选一段尝试自学)

  学习任务:

  a.用喜欢的符号标出生字、读准字音。

  b.用好办法记住生字的字形,并给它们找找朋友(组词)。

  c.先画出带有生字的句子逐句读一读,再把这段话连起来读正确、读流利。

  d.合作方式:

  组长组织大家围绕上述任务学习、交流。

  明确分工各负其职,人人做好当小老师的准备。

  如:可以一人负责教生字的读音,一人负责介绍识记生字的方法并组词,一人负责领读带有生字的句子,一人负责指导朗读整段话。

  e.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三、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点拨指导。

  1.各组轮流上台,人当小老师,指导其他小朋友学习课文的其中一段。

  a.在汇报交流过程中,各组的组员之间、台上的小老师与台下的小朋友之间可以互相补充。

  b.教师点拨:

  引导学生读准生字字音:思是平舌音,很是前鼻音,着(zhe)、要(yao)、背(bei)是多音字。着是轻声。

  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有效的方法识记生字,并认识心字底(心)、双人旁(ㄔ)、言字旁(讠)。

  帮助学生把每一段课文都读得正确、流利。

  指导学生学会评价。

  2.小组合作学习本组选择的段落之外的三个自然段,教师巡视指导。

  四、朗读全文,巩固生字。

  1.同桌练读;各组练读。以小组为单位比赛,比比哪一组读得最正确、流利。

  2.巩固生字。

  出示生字,学生开火车读。

  创设情境,做摘果子游戏。(复习生字和词语)

  五、指导书写,重点:要、很。

  1.学生观察范字,然后分别描红,再试写一个。

  2.对照范字评一评。选择出现问题较具普遍性的作业,引导学生对照范字评议。

  3.教师范写,提示要点:要字下部的女中的横要写在横中线以下,写得稍长。整个字形的特点是形态稍长、上窄下宽;很是左窄右宽的字,第七笔竖提写在竖中线上。

  4.学生练习。

  六、布置作业

  1.跟好朋友一起,分角色朗读课文。

  2.想一想:孙中山提问的时候害怕吗那他为什么还要问

  不懂就要问课文解析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要认13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过程与发展:

  重点指导学生读好人物的相关语言,让学生感悟孙中山先生小时候是个不懂就要问、善于思考的孩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孙中山先生对待学习的态度,学习他的刻苦读书、勤学好问的精神。

  重点难点:

  1、会认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孙中山先生刻苦读书、勤学好问的精神。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孙中山先生简介、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勇于提问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问的时候,你们怎样处理?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孙中山先生是怎样做学问的把。

  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呢?

  我们来学习小时候的孙中山先生的故事。

  二、读文识字

  1、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2、听录音朗读课文,学生交流:听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3、找出课文中生字,读准字音,并给它们找找朋友(组词)。

  4、把生字词放入句子中,把句子多读几遍,再把这段话连起来读。

  5、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三、深入学习,质疑解疑

  1、什么叫“私塾”?

  “私塾”与现在的学堂的.教与学有什么不同?

  2、指名读第2~6自然段,质疑、解疑。

  “流利”说明了什么?

  孙中山提问为什么要“壮着胆子”?

  他对先生请教使用礼貌用语说明了什么?

  3、当孙中山提出问题后,先生的态度有什么变化?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4、质疑:以前的小朋友为什么不敢向先生提出问题呢?

  而今天的老师为什么却鼓励我们提问呢?

  5、学习第7、8自然段。

  (1)孙中山在当时的环境不敢提问,可以看出他有什么样的精神?

  (2)课文是怎样告诉我们的?

  (3)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四、指导朗读

  1、自由组合,小组联系朗读。

  2、注意引导学生根据句子所表达的意思,读出不同的语气。

  五、深入探究,学习精神

  1、学习了课文,你觉得孙中山是个怎样的人?

  2、遇到不懂的问题,你会怎么办?

【不懂就要问课文解析教案】相关文章:

不懂就要问课文解析教案(精选10篇)09-01

 不懂就要问的教案09-15

《不懂就要问》教案10-28

《不懂就要问》教案优秀06-01

不懂就要问教案参考08-01

不懂就要问教案设计08-08

教案设计:不懂就要问06-28

不懂就要问语文教案01-25

《不懂就要问》教案范文(精选13篇)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