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年级化学教案

时间:2022-09-21 16:30:49 教案 我要投稿

初三年级化学教案2022年

  作为一名教职工,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三年级化学教案2022年,欢迎大家分享。

初三年级化学教案2022年

初三年级化学教案2022年1

  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在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方法和设计思路的基础上,研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通过讨论,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和反应原理;

  通过实验探究,学会设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能力目标:

  通过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和装置的探究,逐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能力、表达能力;

  通过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培养学生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的设计思路;

  通过筛选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发展观察能力并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在探究中,使学生体验合作、发现的乐趣;

  在设计实验装置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建议:

  课堂引入指导

  方法一:引导学生复习到目前为止学生已经掌握的可以得到二氧化碳气的方法,逐一筛选出适合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方法,让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学会选择,学会判断,从中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实验学生的主动学习。

  方法二:从实验室制气的要求入手,讲清楚原则,让学生自己总结,思考到底实验室中用什么方法来制备二氧化碳。

  方法三:单刀直入先讲实验室中制二氧化碳的原理,让学生思考,实验室选择这种方法的依据是什么?通过对比突出该方法的优越性,总结出实验室制气的原则。

  知识讲解指导

  注意讲解时的条理性,使学生明白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原理、装置;检验方法;让部分学生清楚选择该方法的原因和实验室制气方法选择的依据。

  注意理论与实验的结合,避免过于枯燥或过于浅显,缺乏理论高度。

  联系实际,讲二氧化碳灭火器的原理,适用范围,必要时也可讲解常用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关于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的教材分析

  本节课在全书乃至整个化学学习过程中,所占有的地位十分重要。它是培养学生在实验室中制取某种气体时,药品的选择、装置的设计、实验的方法等思路的素材。上好此节课对学生今后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基本实验及实验探究能力都有深远的影响。

  本节知识的学习比较容易,学生在前面学习元素化合物的基础上经过讨论便可解决。本节学习的重点是能力训练。学生在前面学习的氧气、氢气的`实验室制法,具备了一些气体制备的实践经验,各项实验技术也已经具备,此时,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主体,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正是时机。教师提出探究问题、引发学生思考;通过小组合作,设计方案、表达交流、实施方案、总结表达等环节完成整个探究。

  关于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的教学建议

  为了完成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设计2课时完成此节教学;

  本节是典型的探究学习模式。其中有两个探究:制备药品的探究(快、易)、制取装置的探究(重点、慢)。

  讲授过程指导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可结合实验六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进行边讲边实验。

  注意运用讨论法,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可适当与氧气、氮气的实验室制法进行对比;结合装置讲解制二氧化碳装置与制氢装置的区别与联系(均是固液反应不需加热制气);结合二氧化碳气的性质,讲解二氧化碳气的检验和验满方法。

  课程结束指导

  复习实验室制二氧化碳原理、装置及验满方法。

  布置学生进行家庭实验,用醋酸和鸡蛋壳或水垢制二氧化碳。

  布置作业,注意计算和装置图两方面的内容。

初三年级化学教案2022年2

  一、教材

  本节内容属于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的内容。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典型生活经验出发,运用宏观现象帮助理解微观的原理,反过来,微观的原理也可用于解释这些宏观现象。将探究活动聚焦于“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这一核心问题。本节课对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学情

  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已经认识了物质发生的不少奇妙变化,并且有了“物质之间为什么会发生变化”“物质到底由什么构成”等疑问。这些问题正是本课题的切入点,也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对初学化学的中学生来说,分子、原子这些肉眼看不到、手摸不着的微观粒子的确非常抽象,因此在本节课的授课中应该注意形象直观,帮助学生建立微粒的观点。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能说出分子的三条性质。

  2.能够运用微粒的观点解释生活中某些常见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

  通过运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日常现象,学习日常现象与课本理论相结合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数据、音像资料等分析分子的性质,提高对奇妙的化学世界的探索兴趣,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子的性质。

  难点运用分子的性质特点,解决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五、说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情境创设法、讲授法。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包括了四个环节:导入新课、新课讲授、巩固提升、小结作业。我将会这样展开我的教学:

  环节一:新课导入

  在这一环节中,我会结合实际创设问题情景:在学习氧气的性质时,做过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虽然实验是在实验台上完成的,但是很多人都闻到了二氧化硫的刺激性气味。不仅如此,生活中还存在很多类似的现象,由此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提起学习本节课内容的兴致。

  环节二:新课讲授

  1.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在这里我会向学生演示品红在水中扩散的实验,他们通过观察品红分子在水中运动的现象和特点,会得出物质是由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构成的猜想。接着我会肯定他们的猜想,提出物质是由分子或者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并且会通过出示苯分子、硅原子图片,说明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到分子和原子,但是目前人类已经能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直接观察到分子、原子,使学生感受到科学进步可以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

  接下来我将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微观粒子及其运动特点。

  2.分子的性质: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首先通过1滴水中分子数目的介绍让学生意识到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间有间隔。

  接着提出水、酒精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那么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总体积是否等于100ml,请学生观看视频并解释原因。之后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可知酒精分子和水分子之间是存在空隙的。我会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来分析固体、液体、气体分子之间的空隙大小关系,通过物质热胀冷缩的现象判断物质分子间的间隔与温度有关。

  接下来是分子的第三个性质,我会通过演示实验来引导学生。

  (3)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首先根据生活中衣服晒干、酒精蒸发等现象提问学生“分子还具有什么性质”引发学生猜想,接下来我会通过氨分子扩散现象来检验学生的猜想。

  由于氨分子扩散现象需要的时间较长,所以我会采用视频播放的形式来进行。通过实验现象的分析可以得到结论:分子在不断运动。并且利用这一结论解释品红在水中扩散、水蒸发、桂花飘香等现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认识生活中的化学,感受化学的奇妙。

  接下来补充事例:炒菜只需要几分钟菜就可以变咸,腌萝卜需要很多天,引发学生思考:分子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最终得到分子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的结论。

  环节三:巩固提升

  提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用本节课学过的知识来解释,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相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环节四:小结作业

  化学学习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还要关心学生学习的过程。课程最后,我会请学生回答本堂课的收获有哪些,可以回答学到了哪些知识,也可以回答学习的感受。

  最后布置作业:预习下一节内容并思考,从分子的角度来说,水的蒸发和水的分解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为下节课的知识做好铺垫。

  七、说板书设计

  最后说一下我的板书,根据我的板书设计学生很明显能看出来本节课的知识内容有哪些,并且我将其提纲挈领地反映在板书里,便于学生抓住要领。

初三年级化学教案2022年3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有机物,了解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和用途。

  2、了解有机合成材料的特点、用途和对环境的危害,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识别生活中常见的有机合成材料。

  教学工具

  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塑料制品的利与弊。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师:“China”表示我们的祖国,它还可以表示什么?

  生:瓷器。

  师:对!瓷器的出现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之一,它创造了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人类社会经历了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等,如今有机合成材料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

  板书:课题3有机合成材料

  活动探究一

  师:什么是有机化合物?请同学们完成课本活动与探究。

  学生分组讨论,投影展示学生填写的表格并汇报讨论结果。

  师:我们将甲烷、乙醇等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称为有机化合物,而氯化钠、硫酸等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称为无机化合物。少数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钙等具有无机化合物的特点,因此把它们看做无机化合物。

  flash动画演示:石油中跳出一个个乙烯分子,乙烯分子连成链状。

  师:有机物中碳原子间可以连接成碳链或碳环,因此有些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比较大,通常称为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像乙烯这类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称为小分子,由有机高分子制成的材料称为有机合成材料。

  活动探究二

  师:塑料是一种有机合成材料,请同学们通过实验来探究塑料的一些性质。

  学生实验:

  撕扯塑料薄膜

  撕扯方向 用力程度 撕口形状 原因分析

  加热塑料片

  所用样品 操作步骤 现象 分析原因

  塑料袋片

  锅柄碎片

  通过此实验,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小结:链状高分子都具有热塑性,加热软化后可以加工成各种形状的塑料制品,也可制成纤维;网状高分子加热后不会熔化,具有热固性,这种塑料一旦加工成型后,不能通过加热重新回到原来的状态。

  幻灯片展示:

  1.“塑料王”聚四氟乙烯制品。

  2.具有热固性的尿素甲醛制品。

  3.电线的包皮聚氯乙烯。

  4.聚苯乙烯制成的灯饰。

  5.日本铃木汽车公司制造的全塑汽车。

  活动探究三

  师:我们穿的衣服通常由纤维织成,实验台面上的三种不同颜色的毛线都是纤维制品。

  学生实验:燃烧不同颜色的线

  线的颜色 燃烧时的现象 结论

  师:买衣服时,怎样知道面料的种类呢?

  生1:根据燃烧时的不同现象判断。

  生2:可以看服装标签。

  幻灯片展示:服装标签

  师:穿不同布料的服装时,你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生1:涤纶衣服挺括,不易皱,易洗易干。

  生2:棉纶衣服弹性好,耐磨,烫后会变形。

  生3:棉织衣服吸水、透气,感觉很舒服,但易皱。

  活动探究四

  幻灯片展示:人工割胶图

  师:树木最忌割皮,人们却常常在清晨割这种树的皮,它是什么树?

  生:橡胶树。

  师:对!树皮是它的产胶组织,流出的汁就是天然橡胶。

  学生实验:

  拉扯橡皮筋,你发现橡胶具有 性。

  用砂纸打磨网球鞋底,你发现橡胶具有 性。

  燃烧车轮外胎碎片,你发现 。

  实验桌面上铺了一层橡胶,是因为 。

  幻灯片展示:汽车、飞机、轮船、垫圈、运输带等。

  师:轮胎主要由天然橡胶制成,弹性好,外胎由丁苯橡胶制成,耐磨;飞机轮胎由顺丁橡胶制成,弹性好,耐磨;轮船利用了橡胶的防水功能;垫圈多由丁腈橡胶制成,耐油、酸碱;运输带由氯丁橡胶制成,耐油、耐高温、耐老化。

  小结过渡:

  1907年世界上第一个合成高分子材料──酚醛塑料诞生,20世纪30~40年代合成了许多高分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此后合成高分子工业发展迅速,同时废弃物的剧增也带来了环境问题。1984年,在意大利东侧亚德里亚海打捞上来一头死鲸,解剖后发现,该鲸竟是吞食了50多个塑料袋窒息身亡。

  辩论

  幻灯片展示:塑料垃圾对大自然的污染。

  师:由于塑料废弃物多白色,我们将此称为“白色污染”。

  学生小组辩论:使用塑料的利与弊。

  师:使用塑料有利也有弊,我们应该扬长避短,如何解决白色污染?

  学生讨论

  幻灯片展示:

  1.医用可水解的手套。

  2.加了淀粉可生物降解的饭盒。

  3.塑料包装制品的回收标志。

  欣赏录像

  录像播放新型有机合成材料。

  师:未来社会离不开有机合成材料,新型材料离不开化学,化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初三年级化学教案】相关文章:

初三化学教案02-23

初三化学教案模板03-16

初三化学教案参考04-23

关于初三化学教案04-06

初三化学教案:离子04-07

初三化学教案:水04-05

初三化学教案:原子04-06

初三化学教案:分子04-06

初三化学教案空气的组成04-03

初三化学教案水的组成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