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案

时间:2022-09-24 12:33:16 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文言文教案四篇

  在我们的学习时代,许多人都接触过很多经典的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与骈文相对的,奇句单行,不讲对偶声律的散体文。相信还是有很多人看不懂文言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言文教案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选文言文教案四篇

文言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 学生通过探讨认识从师的重要意义。

  2、 领会课文正反对比、破立结合的论证方法。

  3、 掌握重要字词及文言现象,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

  1、理解文中的多义词,解释它们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

  2、掌握文中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能解释具体语境中意动词的含义。

  4、 区分课文中的古今异义词,理解它们的古今义。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我们刚学习过荀子《劝学》,明确了学习的重要意义。通过学习,人们的修养与学问可以得到提高,人们的素质可以得到改变。那么,学习的最佳途径是什么呢?是自学,或是从师学习?答案应该是不言自明的,但是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

  (写作背景)魏晋以来,社会上风行非学无师,重视家传,。在韩愈所处的中唐时代,虽然推行科举制度,但耻于从师的风气却很盛行,上层士大夫之族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所以他们不愿从师学习,而且他们也反对别人从师学习。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由魏晋世以下,不益不事师。进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唯有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抗颜而为师,并著《师说》千古佳文。

  在这著名的《师说》,作者借为文送学生李蟠来抨击那些上层士大夫之族,大力宣扬从师的必要性和正确途径,《师说》即说说从师的道理。

  (作者)说起韩愈,我们应该不陌生,请哪一位同学来介绍他的有关资料。

  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文公,昌黎先生。

  韩愈是与古文运动联系在一起的,他和柳宗元一起大力提倡古文运动,主张文章应该象先秦散文一样言之有物,阐发孔孟之道,反对六朝以来只求形式而内容贫乏的骈俪文;语言要新颖,言贵创新,词必己出。二人不论在理论上或是在在创作实践上,都有力地促进了古文运动的兴起、发展,并身体力行,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的浮艳的骈体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散文的基础。因此二人影响巨大,韩愈被推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齐读,思考:韩愈对从师持什么态度?当时人是什么态度?找出文中词句。

  四、复读课文

  1、研读课文第一段

  方法:(1)教师范读课文。

  (2)注意理解下列问题。

  哪句可以看作是本文的中心论点?首句:推出中心论点:学者必有师。托古言事,乃针对当时士大夫以从师为耻而说的,更增加力度。

文言文教案 篇2

  《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 分析中考说明文言文阅读要求,让学生了解考点。

  2. 以中考考点为纲,带领学生复习两课要点。

  过程和方法:1、以四个板块为线,通过问答法、练习法、表格整理法对两课知识点进行梳理归纳。

  2、明确文言文复习思路,培养学生依据考点自主复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古代明君贤臣为了国家大事敢于进谏、从谏如流的精神,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文言实词复习整理。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依据考点自主复习的能力。

  教学方法

  诵读法、问答法、练习法、表格整理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导入语:同学们已经复习了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四篇课文,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第六单元的两篇文言文——《曹刿论战》和《邹忌讽齐王纳谏》。(板书:复习内容 《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明确考点和课堂环节

  文言文考点:文学常识、名句默写、实词虚词、节奏断句、语句翻译和内容理解。

  教学环节:背默板块——译释板块——整理板块——理解板块

  三、背默板块

  1.合上课本,齐答:《曹刿论战》选自________,《邹忌诺讽齐王纳谏》选自___________。

  2.表格比较记忆:

  书 名 作 者 体 例 别 名 记事年代

  《左传》 (相传)左丘明 编年体 《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 春秋时期

  《战国策》 刘向 国别体 《国策》 战国时期

  3.学生背诵《曹刿论战》。

  4.布置课下检查《邹忌讽齐王纳谏》。

  5.当堂默写课内名句。

  3.核对答案,订正错别字。

  四、译释板块

  1.指导翻译释词的方法。

  2.示范释译词句。

  例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练习翻译。

  ○1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2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4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五、整理板块

  1.整理课内通假字。

  通 假 读 音 词 义 例 句 出 处

  3. 动手整理课内古今异义词。

  4. 一词多义词整理复习。

  六、理解板块

  提出两课内容中重点问题,学生思考口答。如果有难度,可以展开讨论。

  (1)《曹刿论战》一文的文眼是“远谋”二字,曹刿的远谋表现在哪里呢?

  (2)曹刿入见,问“何以战”,鲁庄公摆出三个条件,曹刿否定了前两条,肯定了最后一条,原因是什么?

  (3)邹忌劝谏齐威王的策略,高明在何处?

  七、课堂总结

  这一节课,我们复习了文言文《曹刿论战》和《邹忌讽齐王纳谏》,围绕中考考点,我们以四个板块复习了文学常识、课文背默、实词用法、文句翻译和内容分析。文言语句节奏的划分,重点虚词用法归纳,我们将在第二轮复习文言文专题时进行。课堂时间是有限的,更多的复习任务还要请各位同学课下完成,请同学们运用课堂上学的复习方法,课下有步骤地复习,力争让第一轮复习落到实处,夯实基础,减少中考中文言古诗部分丢分现象。

  八、作业

  1.以表格形式整理本册八课文言文中的17个通假字。

  2.记忆复习一词多义表格中涉及这两课的32个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3.以四个板块的步骤复习《愚公移山》。

  九、板书设计

  复习内容 《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 释词原则 词不离句 句不离篇

  课堂板块 一、背诵默写 二、解释翻译 翻译原则 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

   三、归纳整理 四、内容理解 例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书 名 作 者 体 例 别 名 记事年代

  《左传》 (相传)左丘明 编年体 《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 战国时期

  《战国策》 刘向 国别体 《国策》 春秋时期

   实词 通假字 古今异义词 一词多义

   通 假 读 音 词 义 例 句 出 处

   徧 遍

  biàn 遍及,普遍。 小惠未徧 《曹刿论战》

  十、课后反思

文言文教案 篇3

  一、说目标

  二、说考纲

  三、说考点

  (一)说考点

  (二)题型及分值试题内容比例文言文题型

  (三)以05年高考文言文试题为例逐题解析规定时间三分钟做题,练习以练习卷形式课前下发给学生;完成后以老师为主讲评,关键是点明做题思路,指点做题技巧,教案《对口高考高职语文文言文复习教案》。统计全作对的人数,鼓励学生。

  四、说篇目十二篇文言文考过五篇:

  《鸿门宴》1999、《劝学》20xx、20xx、《邹忌讽齐王纳谏》20xx、《左忠毅公逸事》20xx、《师说》20xx。

  复习重点篇目七篇:

  《谋攻》、《察今》、《六国论》、《谏太宗十思疏》、《游褒禅山记》、《〈孟子〉两章》、《庖丁解牛》。

  五、课堂练习

  (一)重点阅读一篇目《察今》三则阅读

  (二)课堂练习两篇目《六国论》、《谏太宗十思疏》各一则阅读每则文言文阅读给学生三分钟做题,两分钟讲题,教师按座次随机选择某列或某行,让学生一人负责一小题的答案解析。每则文言文阅读讲解之后统计全作对的人数,板书相关数据。

  六、学法总结

  七、布置作业

  1、《复习指南》:P177《游褒禅山记》、P144《庄暴见孟子》、P145《庖丁解牛》。

  2、掌握《复习指南》P131通假字(共43个)。

  结束语:

  学过多年多篇文言文,想过为什么要学文言文吗?是为了学习、继承、发扬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文言文教案 篇4

  文言文翻译常犯以下错误:

  一、错译。

  主要表现在实词、虚词和句式的运用方面。

  1.译错词义。混淆实词的古今意义和词类活用规律,忽视多义词的'义项选择,不熟悉词的通假现象,缺乏古代文化常识,都会导致错译实词,例如有的同学把“沛公军霸上”(《鸿门宴》)这一句,译成“沛公刘邦的军队在霸上”,这里的“军”字已由名词活用为动词.作“驻军”讲。

  2.混淆虚实。不了解或不熟悉常用虚词的用法,导致错译虚词。例如把“特与婴儿戏耳”,错译为“特地同小孩玩耳朵”。显然,译者把虚词“特”、“耳”译错了——“特”是副词,在此作“不过”讲,不能译为“特地”;“耳”是语气词,表限止语气,可译为“而已”、“罢了”,不能误作实词,错译为“耳朵”;这里“特”、“耳”连用,构成固定句式“特……耳”,可译为“不过是……罢了”。因此,“特与婴儿戏耳”,应译为“(我)不过是跟孩子开个玩笑罢了。”

  二、漏译

  1.省略成分不增补。省略句的省略成分,必须补出却没有补译出来。例如“触草木,尽死”(《捕蛇者说》),这两个分句的主语分别承前省略了。如果只补出“触草木”的主语“蛇”,而漏补“尽死”的主语“草木”,就会漏译成“蛇触及草木,全死了”。如果把原文的省略成分补全,那么译为“蛇触及草木,草木全枯死了”,这才对。

  2.该译词语被“遗忘”。原文中本该译出的词语,保留未译。例如有同学把“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这一句,译成“假如我不干这捕蛇的差事,那么早就病了”。这里就漏译了“病”字。如果把这个“病”字译出,原文后一分句译成“那么早就困苦不堪了”,这样处理,译文就完整、准确了。

  三、硬译

  1.照搬注释不变通。“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曹刿论战》)中的“牺牲”,因为其注释是“指猪、牛、羊等”,有的同学就把这一句译成“猪牛羊、珠玉、丝绸,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做到诚实可信”。

  2.倒装句式不调整。有同学把“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如列传))这一句,译成“寻找一个人可以派他去回复秦国的”。忽视了原句定语后置的特点,未调整原句的语序就硬译。

  四、赘译

  翻译游离原文,任意发挥,译而无据。有同学把“秦人开关延敌”(《过秦论》),译成“秦国人大摆空城计,打开关门想引诱敌军进城”。这里的所谓“大摆空城计”等,就游离原文太远了。翻译一定要紧贴原文。

【文言文教案】相关文章:

文言文教案12-18

经典的文言文教案04-24

《文言文》教案01-12

文言文教案09-15

文言文虚词的教案08-26

文言文《师说》教案12-17

文言文教案模板03-19

文言文翻译教案03-27

文言文《口技》教案04-24

文言文虚词的教案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