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小班智力游戏教案及教学反思《表情娃娃》(通用5篇)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班智力游戏教案及教学反思《表情娃娃》,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班智力游戏教案及教学反思《表情娃娃》 1
游戏目标:
1.在游戏中运用多种感官感知7以内的数,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2.培养幼儿对计算活动的兴趣。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4.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游戏准备:
屏风一个,纸箱制操作人手一个,上有魔法书(红、黄、绿、黑)4本及圆点卡片(2-8)一套,内藏一串珠子(4颗)、录音机、磁带。
游戏过程:
一、语言引导、激发兴趣。
师:表情娃娃和我们一起玩游戏,动动脑筋把它们找出来。
二、感官练习、感知数量。
1.运用视觉感知数量。
(1)打开红色的魔法书:6只苹果,找出6号房间的娃娃:鬼脸娃娃。
(2)打开绿灯魔法书:8条鱼,找出8号房间的娃娃:惊讶娃娃。
说明:注意幼儿点数习惯的培养,巩固幼儿手口一致点数的能力。
2.运用听觉感知数量。打开黄色的魔法书,请小耳朵帮忙一起找娃娃。
(1)5下鼓声,举起5点卡片,找出5号房间的娃娃:开心娃娃。
(2)7下鼓声,举起7点卡片,找出7号房间的娃娃:生气娃娃。
说明:听、默数对大部分幼儿来说尚有困难,老师予以适当指导并提醒幼儿数在心里。
3.运用触摸觉感知数量。打开黑色的魔法书,请小手帮忙一起找娃娃,摸出箱子内的珠子数(4颗),举起4点卡片,找出4号房间的娃娃:伤心娃娃。
说明:通过触摸感知数量是幼儿从来未尝试过的'形式,教师可提醒幼儿摸一颗、数一颗,使幼儿能获得成功体验并了解方法。
4.请宝宝们学做各种表情,随着音乐欢快起舞。
活动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采用变魔术的形式,能让幼儿在神奇、魔幻的快乐体验中,积极参与到游戏之中,首先让幼儿打开魔法之书,谁也不知道魔法之书里藏着什么,当出现物体时,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有了足够的动力去开展剩下的游戏,本次活动重点是在游戏中运用多种感官感知7以内的数,理解数的实际意义,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摸一摸、猜一猜、看一看、点一点等多种形式,能达到更好地学习效果。
小班智力游戏教案及教学反思《表情娃娃》 2
活动目标:
1. 培养幼儿观察和描述不同表情的能力。
2. 通过游戏锻炼幼儿的记忆力和配对能力。
3. 激发幼儿对表情和情绪的认知兴趣。
活动准备:
1. 表情娃娃的图片或卡片(每种表情多张)。
2. 记录本和笔。
活动过程:
1. 导入:
向幼儿展示一张表情娃娃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并描述娃娃的表情。
引导幼儿思考和讨论不同表情代表的情绪。
2. 游戏一:表情配对:
将表情娃娃的图片或卡片放在桌上,并向幼儿说明游戏规则。
让幼儿轮流翻开两张娃娃卡片,看是否是相同的表情。
若找到相同的'表情,幼儿可以保留这两张卡片,继续翻开另外两张卡片;若不相同,翻回正面,由下一个幼儿继续翻。
游戏继续,直到所有的卡片都被配对完毕。
3. 游戏二:表情与物品配对:
准备一些认知卡片(每个卡片上画一个不同的物品或动物)。
将表情娃娃的卡片分发给每个幼儿,让他们根据自己手中的表情娃娃卡片,找到相应的认知卡片(例如,笑脸配太阳,哭脸配雨滴)。
依次向每个幼儿询问他们的表情娃娃和认知卡片是否匹配,引导他们描述卡片和表情的特征。
教学反思:
1. 本次活动通过表情娃娃的图片和卡片,成功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兴趣。
2. 在游戏过程中,幼儿积极参与,通过观察、讨论和配对,对表情和情绪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3. 部分幼儿在配对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在表情与物品配对环节,需要更多的引导和帮助。
4. 在未来的活动中,可以增加更多种类的表情娃娃卡片和认知卡片,提高游戏的难度和趣味性。
小班智力游戏教案及教学反思《表情娃娃》 3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在制作活动中感受眼睛、嘴巴的不同形态所形成的不同表情。
2.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通过制作表情娃娃,让幼儿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纸盘、油泥、泥工板。
2. 有哭、笑两种表情的娃娃作为示范。
活动过程:
1. 导入:
出示两个表情娃娃,让幼儿观察并模仿他们的表情。
引导幼儿讨论不同表情时眼睛和嘴巴的变化。
2. 制作表情娃娃:
教师示范如何用油泥在纸盘上粘贴出表情娃娃的眼睛和嘴巴。
幼儿自由操作,尝试制作自己的表情娃娃。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制作过程中的问题。
3. 分享与交流:
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描述自己制作的表情娃娃是什么表情。
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发言,分享自己的制作经验和感受。
教学反思:
1. 本次活动通过制作表情娃娃的方式,让幼儿在动手实践中感受了不同表情的变化。
2. 幼儿在制作过程中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成功制作出了各种表情的'娃娃。
3. 部分幼儿在制作过程中遇到了困难,如油泥的塑形和粘贴等,需要更多的指导和练习。
4. 在未来的活动中,可以引入更多种类的表情和表情娃娃的制作方法,让幼儿有更多的选择和创造空间。
小班智力游戏教案及教学反思《表情娃娃》 4
教学目标:
1. 培养幼儿丰富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2. 培养幼儿定义和描述事物的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准备:
1. 表情娃娃的图片或卡片(可以是不同颜色的圆形纸片,每个纸片上画一个不同表情的娃娃)。
2. 认知卡片(每个卡片上画一个不同的物品或动物)。
3. 记录本和笔。
教学过程:
1. 引入话题:向幼儿展示一张表情娃娃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并描述娃娃的表情。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2. 游戏一:表情配对:
将表情娃娃的图片或卡片放在桌上,并向幼儿说明游戏规则。
让幼儿轮流翻开两张娃娃卡片,看是否是相同的表情。若找到相同的表情,幼儿可以保留这两张卡片,继续翻开另外两张卡片。若不相同,幼儿需要将卡片翻回正面,再由下一个幼儿继续翻卡片。
游戏继续,直到所有的卡片都被配对完毕。
结束游戏后,向幼儿询问他们是如何记住卡片位置的`,引导幼儿思考和分享记忆的方法。
3. 游戏二:表情与认知卡片匹配:
将准备好的认知卡片放在桌上,并向幼儿说明游戏规则。
将表情娃娃的卡片分发给每个幼儿。
请幼儿根据自己手中的表情娃娃卡片,找到相应的认知卡片,并将两者放在一起。
依次向每个幼儿询问他们的表情娃娃和认知卡片是否匹配,引导他们描述卡片和表情的特征。
结束游戏后,向幼儿展示所有的匹配卡片,让幼儿总结和比较卡片和表情之间的联系。
4. 总结与分享:向幼儿总结这个活动中学到的内容,包括观察和描述事物的能力、记忆和记忆策略的重要性,以及合作和团队精神。鼓励幼儿分享他们喜欢的表情娃娃和游戏的感受。
教学反思:
1. 在教学过程中,幼儿对表情娃娃的表情理解有一定的差异,需要更多地使用真实生活中的场景和情境来辅助幼儿理解表情和情绪的关系。
2. 分组活动能够培养幼儿之间的合作和沟通能力,但部分幼儿在小组讨论时不够积极主动,下次可以设定一些小组任务,鼓励幼儿主动参与讨论和合作。
3. 游戏环节能够增加幼儿的参与度和兴趣,但有些游戏规则和流程需要进一步明确和简化,以确保幼儿能够顺利理解和操作。
小班智力游戏教案及教学反思《表情娃娃》 5
教学目标:
1. 在游戏中运用多种感官感知数,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2. 培养幼儿对计算活动的兴趣。
3. 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教学准备:
1. 表情娃娃卡片。
2. 屏风一个,纸箱制操作人手一个,上有魔法书(红、黄、绿)3本及圆点卡片(2-8)一套,内藏一串珠子(数量与游戏需求相符)。
3. 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1. 语言引导、激发兴趣:表情娃娃和我们一起玩游戏,动动脑筋把它们找出来。
2. 感官练习、感知数量:
视觉感知:打开红色的魔法书,如看到6只苹果,找出6号房间的'娃娃(如鬼脸娃娃)。
听觉感知:打开黄色的魔法书,听鼓声判断数量,如5下鼓声举起5点卡片,找出5号房间的娃娃(如开心娃娃)。
触摸觉感知:打开绿色的魔法书,通过触摸感知数量,如摸出4颗珠子,举起4点卡片,找出4号房间的娃娃(如伤心娃娃)。
3. 请宝宝们学做各种表情,随着音乐欢快起舞。
4. 总结与分享:让幼儿分享他们是如何记住卡片位置和配对卡片的策略的,以及他们最喜欢的表情娃娃和游戏的感受。
教学反思:
1. 本次教学活动采用变魔术的形式,能让幼儿在神奇、魔幻的快乐体验中积极参与到游戏之中,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提高了他们的参与度。
2. 通过摸一摸、猜一猜、看一看、点一点等多种形式,使幼儿在游戏中更好地感知和理解了数的实际意义。
3. 在活动中,部分幼儿在听觉和触摸觉感知数量方面存在困难,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小班智力游戏教案及教学反思《表情娃娃》】相关文章:
小班游戏教案《表情娃娃》07-25
小班游戏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表情娃娃》(精选12篇)06-26
小班美术表情娃娃教案02-16
小班智力游戏教案09-23
小班娃娃家游戏反思04-01
《表情娃娃》教案02-11
表情娃娃教案10-10
表情娃娃教案10-10
表情娃娃教案10-10
表情娃娃教案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