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膨胀(通用8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膨胀,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膨胀 1
活动目标:
1、初步让幼儿了解物体膨胀的条件。
2、激发幼儿学会用比较观察的方法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
3、萌发幼儿对物体膨胀现象产生兴趣和探索欲望。
教具准备:
膨胀的食物图片ppt、
实物准备:
菊花、木耳、乒乓球、黄豆(干、湿)
活动设计过程:
一、引导幼儿认识遇水膨胀
1、小朋友,今天有这么多老师陪我们一起上课你们高兴吗?老师还请来了一位客人(出示泡过的和没泡过的两种黄豆)
师:小朋友,你们认识这位小客人吗?
幼:黄豆
师:咦,这两种黄豆怎么不一样呢?
幼:有一种用水泡过了。
师:对,这是老师昨天晚上用水泡过的,你们看看有什么不一样呢?
幼:泡过的大,没泡过的.小。
幼:泡过的是软的,没泡过的是硬的。
2、豆宝宝还带来了它的好朋友,你们想知道是谁吗?出示木耳
师:小朋友,木耳是什么颜色的?
幼:黑色
师:因此,有人叫它黑木耳。你们再用手摸摸,什么感觉的?
幼:硬的
师:既然木耳又黑又硬,我们给它洗个澡怎么样?你们想想,洗澡后它会变成什么样子的呢?幼儿分组操作
师:通过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
幼:木耳泡过后变大了
小结:像黄豆、木耳这样经过用水泡之后,体积慢慢变大,这种现象就叫做遇水膨胀。我们生活中有没有这种遇水膨胀现象呢?
幼:菊花
出示紫菜、菊花茶、茶叶、银耳的图片让幼儿再次观察膨胀前后的变化。
二、引导幼儿认识遇热膨胀
出示玉米
师:小朋友,你们摸摸什么感觉?
幼:硬梆梆的
师:你们猜猜如果我们把玉米放在炒锅里经过高温不断加热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幼:变大了,变成爆米花了
师:我们来看一段视频,看看你想的对不对,好不好?(放视频)
师:小朋友,玉米经过高温变成什么了?(爆米花)爆米花好吃吗?请问你们吃过爆米花吗?吃过的是什么感觉呀?
幼:甜甜的、脆脆的
师:爆米花好吃可不能贪吃,像爆米花、虾条、薯片这些都是膨化食品,吃多了对小朋友身体可没好处,所以我们平时要少吃。那像玉米这样经过高温加热变大的现象是膨胀现象吗?这种现象叫做遇热膨胀。我们生活中有没有遇热膨胀现象呢?
幼:面包、馒头、豆腐、油条、蛋糕等等。
3、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难题
出示瘪了的乒乓球
师:你们能不能帮助老师把瘪了的乒乓球恢复成原来的样子呢?想想办法
幼:用手捏捏、扎个眼儿吹吹、用热水泡泡(让幼儿逐一操作)
小结:像乒乓球这样受热以后随着温度升高,体积慢慢变大这种现象也是遇热膨胀。
延伸活动
小朋友,我们今天认识了什么现象呀?一种是像黄豆、木耳那样遇水膨胀的现象;一种是像玉米那样遇热的膨胀现象。你们回家再找找除了食品以外的膨胀现象好不好?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膨胀 2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幼儿能够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容易膨胀的物品,如木耳、干香菇、豆类、粉条等,并了解其膨胀的基本原理。
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观察到的膨胀现象,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实验、比较等方法,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引导幼儿学会记录实验结果,培养幼儿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记录习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幼儿热爱科学的情感。
让幼儿在实验过程中体验合作的乐趣,增强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引导幼儿观察各种物品的膨胀过程,理解膨胀现象的产生。
帮助幼儿掌握实验操作的步骤和方法,顺利完成实验并记录结果。
2. 难点
让幼儿理解膨胀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如物体吸收水分后分子结构的变化等。
鼓励幼儿在实验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观察法、讨论法、演示法
四、教学准备
1. 实验材料:干木耳、干香菇、绿豆、黄豆、粉条、透明塑料杯、温水、勺子、记录表、彩笔。
2. 教学辅助材料: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展示台。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3 分钟)
1. 播放一段小视频,视频内容为爆米花在加热过程中逐渐膨胀变大的过程。播放结束后,教师提问:“小朋友们,刚刚我们看到爆米花发生了什么变化呀?”引导幼儿回忆并回答。
2. 教师拿出一颗干黄豆和一颗泡发好的黄豆,展示给幼儿看,问:“这两颗黄豆有什么不一样呢?你们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有趣的膨胀。
(二)观察与认知(7 分钟)
1. 教师将准备好的干木耳、干香菇、绿豆、粉条等材料一一展示在展示台上,让幼儿仔细观察这些材料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并引导幼儿用手触摸,感受它们的质地。
2. 教师向幼儿介绍这些材料的名称,并提问:“小朋友们猜猜看,如果把这些东西放到水里,会发生什么变化呢?”鼓励幼儿大胆猜测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实验操作(15 分钟)
1. 教师向幼儿讲解实验操作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每个小朋友选择一种材料,将其放入透明塑料杯中。
用勺子小心地向塑料杯中加入适量的温水,注意不要加得太满。
仔细观察材料在水中的变化,并将观察到的现象告诉旁边的小伙伴。
2. 幼儿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顺利完成实验,并提醒幼儿注意安全,不要将水洒到地上或身上。
3. 在幼儿观察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这些东西在水中会变大呢?”鼓励幼儿积极讨论并尝试回答。
(四)记录与分享(10 分钟)
1. 教师为每个幼儿发放一张记录表,记录表上有材料名称、实验前的样子、实验后的样子等栏目。幼儿根据自己的实验观察,用彩笔在记录表上画出材料实验前和实验后的样子,并在旁边简单描述自己看到的现象。
2. 幼儿完成记录后,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分享交流。邀请几位幼儿上台展示自己的记录表,并向大家介绍自己观察到的膨胀现象。其他幼儿认真倾听,并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或补充意见。
(五)原理讲解(5 分钟)
1. 教师通过简单易懂的语言和图片,向幼儿讲解膨胀现象的科学原理:“小朋友们,这些东西之所以会在水中膨胀,是因为它们里面有很多小孔,当它们遇到水的时候,就会像小海绵一样吸收水分,把水分吸到小孔里,它们就会慢慢变大啦。就像我们喝水一样,肚子里装了水就会鼓起来。”
2. 教师举例说明生活中还有哪些膨胀现象,如泡发的紫菜、膨胀的气球等,让幼儿进一步理解膨胀的概念。
(六)拓展延伸(5 分钟)
1. 教师提出问题:“除了用水,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让这些东西膨胀呢?”引导幼儿思考并大胆猜测。
2. 教师布置课后小任务:让幼儿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做一个小实验,用不同的方法让一种食物膨胀,并记录实验结果,第二天回幼儿园和小伙伴们分享。
(七)活动总结(5 分钟)
1. 教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做了有趣的膨胀实验,认识了很多会膨胀的东西,还知道了膨胀的秘密。希望大家以后能多观察身边的科学现象,发现更多有趣的科学秘密哦!”
2. 组织幼儿一起收拾实验材料,将桌面和地面清理干净,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膨胀 3
一、教学目标
1. 深入探究不同物质膨胀的速度、程度差异以及影响膨胀的因素,如温度、时间、物质颗粒大小等。
2. 培养幼儿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归纳并得出简单结论的科学思维能力,提升幼儿用数学方法记录和比较数据的能力,如学会简单的计数、比较大小等。
3. 进一步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究的热情和兴趣,增强幼儿在科学实验中的耐心和细心,培养幼儿勇于尝试、不怕困难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设计对比实验探究影响膨胀的因素,如设置不同水温下豆类膨胀的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
引导幼儿学会分析对比实验数据,找出其中的规律和差异,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2. 难点
帮助幼儿理解多个因素相互作用对膨胀现象的综合影响,如温度和时间同时作用于物质膨胀的复杂关系。
引导幼儿在实验过程中保持变量的控制,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这对于幼儿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思维严谨性是较大的挑战。
三、教学方法
实验法、比较法、讨论法、引导发现法
四、教学准备
1. 实验材料:黄豆、绿豆若干,分别装在不同的容器中;热水、温水、冷水;大小不同的透明杯子;计时器;天平;记录表。
2. 教学辅助材料:相关科学实验视频片段展示设备,实验步骤示意图。
五、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5 分钟)
1. 播放一段之前“有趣的膨胀(一)”活动中的实验视频片段,回顾干木耳、粉条等在水中膨胀的现象,提问幼儿:“我们上次看到了很多东西在水里会膨胀,那你们还记得它们是怎么变化的吗?”引导幼儿回忆并简单描述。
2. 教师拿出一些干黄豆和泡发过的黄豆,再次展示给幼儿看,提问:“黄豆泡在水里会膨胀,那是不是所有的黄豆都会以同样的速度和程度膨胀呢?”引发幼儿的思考和好奇心,从而导入本次活动的主题——深入探究膨胀的奥秘。
(二)实验设计(10 分钟)
1. 教师提出问题:“小朋友们,我们怎么才能知道不同的黄豆或者其他东西膨胀的速度是不是一样呢?”引导幼儿思考并讨论。
2. 教师展示实验材料,介绍对比实验的方法和概念:“我们可以用一些黄豆放在热水里,一些放在温水里,还有一些放在冷水里,看看它们膨胀的情况有什么不一样。这就是对比实验,每次只改变一个条件,其他的都要保持一样哦。”
3. 教师和幼儿一起设计实验步骤,并画在黑板上或者展示在大屏幕上:
分别取相同数量(如 10 颗)的黄豆放入三个大小相同的透明杯子中,标记为 A(热水)、B(温水)、C(冷水)。
用量杯量取相同量的热水、温水和冷水,分别倒入对应的杯子中。
同时开始计时,每隔 5 分钟观察一次黄豆的膨胀情况,并记录在记录表上。记录表包括时间、A 杯黄豆状态、B 杯黄豆状态、C 杯黄豆状态等栏目。
(三)实验操作与观察(15 分钟)
1. 幼儿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注意安全,特别是使用热水时要小心,不要烫伤自己。
2.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黄豆在不同水温下的膨胀变化,如颜色、大小、形状等方面的变化,并及时记录在记录表上。鼓励幼儿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看到的现象,如“A 杯里的黄豆在 10 分钟的时候变得更大了,颜色也变浅了一些”。
3.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热水里的黄豆膨胀得更快呢?还有哪些因素可能会影响黄豆的膨胀呢?”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和思考能力。
(四)数据整理与分析(10 分钟)
1. 实验结束后,教师引导幼儿将记录的数据进行整理和比较。可以让幼儿数一数不同时间点每个杯子里黄豆的数量(如果有破裂或变形的黄豆可以单独记录),比较它们的.大小(可以用简单的大、中、小来描述或者用手比划)。
2. 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实验数据,尝试回答问题:“哪种水温下黄豆膨胀得最快?为什么?”教师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引导幼儿倾听他人的意见,并进行补充和完善。
3. 教师引导幼儿总结实验结果:“我们发现热水里的黄豆膨胀得最快,温水次之,冷水最慢。这是因为温度高的时候,黄豆吸收水分的速度更快,所以膨胀得也更快。”
(五)拓展探究(10 分钟)
1. 教师提出新的问题:“如果我们用不同大小的黄豆,或者把黄豆换成绿豆,结果会怎么样呢?”引导幼儿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和猜测。
2. 幼儿可以选择其中一个新的探究方向,如探究不同大小黄豆的膨胀差异,重新设计实验并进行操作。教师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如帮助幼儿称取不同重量的黄豆等。
3. 实验结束后,再次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比较不同实验结果的异同,进一步加深幼儿对膨胀现象的理解和认识。
(六)活动总结(5 分钟)
1. 教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做了很多有趣的实验,探究了影响膨胀的因素,发现了很多秘密。你们都很棒,像小科学家一样认真地做实验、观察、思考。希望大家以后能继续保持对科学的好奇心,去发现更多有趣的事情哦!”
2. 组织幼儿一起收拾实验材料,清理实验场地,培养幼儿良好的实验习惯和自理能力。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膨胀 4
一、教学目标
1. 让幼儿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感知物体膨胀的现象,初步了解膨胀的条件。
2. 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引导幼儿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实验结果和自己的发现,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引导幼儿观察并发现生活中常见物体的膨胀现象,如干木耳遇水膨胀、爆米花膨胀等。
组织幼儿进行实验,探究使物体膨胀的因素,如温度、水分等对物体膨胀的影响。
2. 难点
帮助幼儿理解膨胀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对于大班幼儿来说,理解分子运动等概念有一定难度。
鼓励幼儿在实验中积极思考、大胆提问,并尝试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
1. 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干木耳遇水前后的对比、爆米花制作过程等,让幼儿直观地感受膨胀现象。
2. 实验探究法:提供多种材料让幼儿分组进行实验,如泡发黄豆、加热气球内空气等实验,在实践中探究膨胀的奥秘。
3. 讨论交流法:在实验前后组织幼儿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发现和疑问,促进幼儿之间的思维碰撞和语言交流。
四、教学准备
1. 实验材料:干木耳、黄豆、玉米粒、透明塑料杯、热水、冷水、气球、打气筒、蜡烛、火柴、记录表、笔等。
2. 多媒体资料:有关物体膨胀现象的图片、视频,如面包发酵、桥梁伸缩缝等。
3. 教学场地:科学实验室或教室,布置成便于幼儿进行实验和观察的环境。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3 分钟)
1. 播放一段爆米花制作的视频,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爆米花是怎么来的呢?
幼儿自由回答,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爆米花在加热过程中体积变大的现象。
2. 教师拿出一把干木耳,展示给幼儿看。
师:这是什么?它现在是什么样子的?那如果把它放到水里会发生什么呢?
(二)基本部分(15 分钟)
1. 观察实验一:木耳遇水膨胀
教师将干木耳放入透明塑料杯中,倒入适量热水,让幼儿仔细观察木耳的变化。
师:小朋友们,看看木耳发生了什么变化?它变得怎么样了?
幼儿观察并描述木耳逐渐变大、变软的过程,教师引导幼儿用“膨胀”这个词来描述。
教师提问:为什么木耳会膨胀呢?鼓励幼儿大胆猜测。
2. 实验二:黄豆的膨胀实验
教师给每组幼儿发放一些黄豆、两个透明塑料杯,分别装有热水和冷水。
师:小朋友们,现在请你们把黄豆分别放进热水杯和冷水杯里,看看会有什么不同的`变化哦。
幼儿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注意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实验结束后,组织幼儿讨论:黄豆在热水和冷水中的变化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这样?
教师引导幼儿了解温度对物体膨胀的影响,初步渗透热胀冷缩的概念。
3. 实验三:气球的膨胀
教师给每组幼儿发放一个气球和一个打气筒。
师:小朋友们,你们能让气球膨胀起来吗?试试用打气筒给气球打气。
幼儿操作,将气球打气膨胀,教师提问:气球为什么会膨胀呢?
接着,教师点燃蜡烛,手持一个气球在火焰上方缓慢加热(注意安全距离),让幼儿观察气球的变化。
师:现在气球又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这样?
引导幼儿思考并讨论气体受热膨胀的现象,教师进行总结和简单讲解。
(三)拓展与延伸部分(10 分钟)
1. 教师播放一些生活中物体膨胀现象的图片或视频,如面包发酵、夏天路面膨胀等,让幼儿进一步观察和了解。
师:小朋友们,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会膨胀哦,看看这些图片和视频,你们能发现什么?
幼儿观察并交流自己的发现,教师引导幼儿思考这些膨胀现象对生活的影响。
2. 教师提供一些材料,如面粉、水、酵母等,让幼儿尝试制作发酵面团,观察面团发酵膨胀的过程。
师:小朋友们,现在我们来当小厨师,用这些材料做一个会膨胀的面团吧!
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操作,感受面团在发酵过程中的变化,体验科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结束部分(2 分钟)
1. 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实验内容和发现,总结物体膨胀的现象和原因。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做了好多有趣的实验,发现了很多东西都会膨胀,有的是因为遇到水,有的是因为受热,还有的是因为打气。你们都太棒了!
2. 鼓励幼儿在课后继续观察生活中的膨胀现象,与同伴和家人分享自己的发现。
六、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幼儿对物体膨胀现象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通过直观的演示和亲手实验,幼儿积极参与到科学探索中。在实验过程中,大部分幼儿能够认真观察、思考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实验结果,但也有个别幼儿在操作时需要教师更多的指导。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提供更多样化的材料和更具挑战性的实验,以满足不同幼儿的学习需求,同时加强对幼儿科学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膨胀 5
一、教学目标
1. 幼儿能够认识生活中常见的膨胀现象,知道膨胀与物体的材质、外部条件有关。
2. 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析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幼儿的科学探究技能。
3. 让幼儿在探索膨胀现象的过程中,体验科学实验的乐趣,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引导幼儿发现并描述不同物体在不同条件下的膨胀现象,如泡腾片在水中的膨胀、塑料受热后的膨胀等。
指导幼儿正确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过程并记录实验结果。
2. 难点
帮助幼儿理解膨胀现象产生的原理,尤其是涉及到化学变化(如泡腾片与水反应)导致的膨胀,需要用简单易懂的方式向幼儿解释。
引导幼儿在实验中思考不同因素对膨胀效果的影响,并尝试进行简单的对比分析。
三、教学方法
1. 情境创设法:创设“魔法实验室”的情境,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让幼儿在情境中积极参与实验。
2. 合作学习法:组织幼儿分组进行实验,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在小组讨论中共同探究膨胀的奥秘。
3. 引导发现法:在实验过程中,教师通过提问、引导等方式,帮助幼儿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逐步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
四、教学准备
1. 材料准备:泡腾片、透明水杯、水、塑料吸管、塑料瓶、热水、冷水、小气球、打气筒、记录表、彩笔、放大镜等。
2. 环境布置:将教室一角布置成“魔法实验室”,摆放实验桌椅、实验材料和相关的科学装饰,营造浓厚的科学氛围。
3. 知识准备:幼儿已经有了一些对物体变化的初步感知,如物体的溶解等。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3 分钟)
教师穿着实验服,带着神秘的表情走进“魔法实验室”。
师:小朋友们,欢迎来到魔法实验室!今天老师要带大家一起探索神奇的魔法——膨胀。你们知道什么是膨胀吗?
展示一个未吹气的小气球,然后用打气筒慢慢将气球吹大。
师:看,气球发生了什么变化?这就是一种膨胀现象哦。那还有哪些东西也会像气球一样膨胀呢?让我们一起去寻找答案吧!
(二)实验探究(16 分钟)
1. 实验一:泡腾片的魔法
教师为每组幼儿提供一个透明水杯、一片泡腾片和适量的水。
师:小朋友们,现在请你们把泡腾片轻轻放入水杯中,然后仔细观察会发生什么。
幼儿操作,教师提醒幼儿注意安全,不要触摸水杯以免烫伤(如果用热水)。
幼儿观察到泡腾片在水中迅速产生大量气泡,水杯中的水位上升,液体溢出等现象。
师:哇,泡腾片在水里像不像在施魔法?它怎么会有这么多泡泡,水也变多了呢?
引导幼儿用放大镜观察泡腾片表面的小孔,猜测泡腾片膨胀的原因,教师进行简单解释(泡腾片中含有有机酸和碳酸氢钠,遇水后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从而使泡腾片膨胀并产生气泡)。
幼儿将观察到的现象用彩笔画在记录表上。
2. 实验二:塑料的变形记
教师给每组幼儿一根塑料吸管和两个塑料瓶,一个装热水,一个装冷水。
师:小朋友们,把吸管的一端放入热水瓶中,另一端放在冷水瓶里,看看吸管会有什么变化。
幼儿进行实验,观察到吸管在热水端逐渐变软、膨胀,而在冷水端变化不明显。
师:为什么吸管在热水里会变软变大呢?
组织幼儿小组讨论,教师引导幼儿思考温度对塑料材质的影响(塑料受热后分子间距离增大,导致物体膨胀变软),并将讨论结果记录下来。
教师进一步提问:如果把整个塑料瓶放在热水里会怎么样呢?
幼儿尝试将塑料瓶放入热水中,观察塑料瓶的膨胀变形现象,与吸管的膨胀进行对比。
(三)交流分享(8 分钟)
实验结束后,教师组织幼儿围坐在一起,分享自己的实验发现。
师:小朋友们,在刚才的实验中,你们都看到了哪些有趣的膨胀现象?谁先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邀请幼儿逐个发言,展示自己的记录表,讲述泡腾片在水中的变化、塑料在不同水温下的表现等。
教师对幼儿的分享进行总结和补充,强化幼儿对膨胀现象的认识,解答幼儿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疑问。
师:大家都做得非常好!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不同的东西在不同的情况下都会膨胀,有的是因为发生了化学反应,有的是因为温度的变化。那你们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膨胀现象呢?
(四)生活拓展(3 分钟)
教师播放一些生活中膨胀现象的图片或视频片段,如水泥路面在夏天受热膨胀、体温计里的水银柱受热上升等。
师:看,这些都是在我们生活中出现的膨胀现象。膨胀有时候会给我们带来方便,有时候也可能会带来一些小麻烦哦。比如水泥路面膨胀如果太厉害可能会裂开,那工程师们就要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小朋友们,回家后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找找家里有哪些膨胀现象,然后明天来和小伙伴们分享哦。
(五)总结评价(2 分钟)
教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表扬幼儿在实验中的积极表现、认真观察和大胆思考。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在魔法实验室里度过了非常有趣的时光,大家都像小科学家一样探索了膨胀的秘密。希望你们以后能继续保持对科学的好奇心,发现更多有趣的现象哦!
整理实验材料,结束活动。
六、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以“魔法实验室”为情境,极大地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和参与度。通过多个实验的设计,幼儿能够直观地观察到不同物体的膨胀现象,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探究其原因。在活动过程中,幼儿的合作能力得到了锻炼,他们能够在小组中分工合作完成实验并进行讨论。然而,在解释膨胀原理时,对于一些较为抽象的概念(如分子运动),幼儿理解起来仍有一定困难,需要教师进一步用更形象、简单的方式进行讲解。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拓展活动,让幼儿更好地将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膨胀 6
一、教学目标
1. 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物体膨胀的现象和原因。
2. 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
3. 让幼儿在实验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引导幼儿观察各种物体膨胀的现象,如干木耳遇水膨胀、泡腾片遇水膨胀等。
帮助幼儿理解物体膨胀是因为吸收了水分或其他物质。
2. 难点
让幼儿尝试用简单的语言解释物体膨胀的原因,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
组织幼儿进行自主实验,确保实验安全和顺利进行。
三、教学方法
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讲解法
四、教学准备
1. 实验材料:干木耳、银耳、胖大海、泡腾片、小苏打、白醋、透明杯子、水、勺子等。
2. 教学辅助材料: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记录实验结果的表格和笔。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1. 播放一段气球被吹大的视频,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气球怎么了?为什么会变大呢?
幼儿自由回答,教师引导幼儿思考物体变大的现象。
2. 展示一些膨胀前后的物体图片,如干瘪的豆子和泡发后的豆子,让幼儿观察并说说它们的不同。
(二)基本部分
1. 认识膨胀现象
教师拿出一把干木耳,让幼儿观察其外形特征,然后将木耳放入装有水的透明杯子中。
师:小朋友们,现在我们来看看木耳在水里会发生什么变化。
幼儿仔细观察,教师引导幼儿描述木耳的变化过程,如木耳慢慢变大、变厚等。
教师向幼儿介绍这种物体遇水后变大的现象叫做膨胀。
2. 实验探究
分组实验一:泡腾片的膨胀实验
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幼儿面前放置一杯水和一片泡腾片。
教师先示范将泡腾片放入水中,幼儿观察并记录泡腾片在水中的变化,如产生大量气泡、迅速膨胀并溶解等。
幼儿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注意安全,不要将泡腾片放入口中。
实验结束后,每组幼儿派代表分享实验结果和感受。
分组实验二:小苏打与白醋的膨胀实验
教师向幼儿介绍实验材料小苏打和白醋,让幼儿观察它们的颜色和状态。
先在透明杯子中倒入一些白醋,然后让幼儿用勺子慢慢加入小苏打。
幼儿观察杯子里发生的变化,如产生大量气泡,液体膨胀溢出杯子等。
教师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鼓励幼儿大胆猜测。
3. 讨论与总结
组织幼儿围坐在一起,讨论刚才的实验现象。
师:小朋友们,在我们做的.实验中,木耳、泡腾片、小苏打和白醋都发生了膨胀现象,你们知道为什么它们会膨胀吗?
幼儿自由发言,教师总结物体膨胀的原因,如木耳和银耳吸收了水分,泡腾片含有碳酸氢钠和有机酸,遇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从而膨胀,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使液体膨胀等。
(三)结束部分
1. 回顾实验过程和结果,巩固幼儿对物体膨胀现象和原因的认识。
2. 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寻找更多会膨胀的物体,与同伴和老师分享。
六、教学延伸
1. 在科学区投放更多材料,如玉米粒、糯米等,让幼儿继续探索物体的膨胀现象。
2. 开展亲子活动,让家长和幼儿一起在家进行简单的膨胀实验,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膨胀 7
一、教学目标
1. 深入探究不同物体膨胀的条件和特点,进一步理解膨胀的科学原理。
2. 提高幼儿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记录能力,培养幼儿严谨的科学态度。
3. 引导幼儿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幼儿的创新思维。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探究温度对物体膨胀的影响,如热胀冷缩现象。
让幼儿学会用对比实验的方法研究物体膨胀的条件。
2. 难点
帮助幼儿理解热胀冷缩的微观原理,如分子运动的变化。
引导幼儿设计并完成简单的对比实验,准确记录实验数据和结果。
三、教学方法
实验法、观察法、比较法、讨论法
四、教学准备
1. 实验材料:金属球和金属环(用于演示热胀冷缩)、温度计、热水、冷水、塑料瓶、气球、绳子、水、记录纸、笔等。
2. 教学辅助材料:相关的科普动画视频、实验操作示意图。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1. 教师拿出一个踩瘪的乒乓球,问幼儿:“小朋友们,这个乒乓球被踩瘪了,你们有什么办法让它恢复原状吗?”引导幼儿思考并提出自己的'想法。
2. 教师将乒乓球放入热水中,幼儿观察乒乓球的变化,引出热胀冷缩的概念,即物体受热时会膨胀,遇冷时会收缩。
(二)基本部分
1. 热胀冷缩实验演示
教师拿出金属球和金属环,先让幼儿观察金属球能否顺利穿过金属环。
然后将金属球放在酒精灯上加热(注意安全操作),加热后再让幼儿观察金属球是否还能穿过金属环。
教师将加热后的金属球放入冷水中冷却,冷却后再次尝试让金属球穿过金属环,让幼儿观察并思考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
教师借助简单的分子运动模型或图片,向幼儿解释热胀冷缩的微观原理,即物体受热时分子运动加剧,间距增大,物体膨胀;遇冷时分子运动减缓,间距减小,物体收缩。
2. 分组实验:探究温度对水和空气的影响
分组实验一:水的热胀冷缩实验
每组幼儿准备一个装满水的塑料瓶,用气球套在瓶口,并用绳子扎紧。
幼儿先将塑料瓶放入热水中,观察气球的变化,然后再将塑料瓶放入冷水中,观察气球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教师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让幼儿用自己的话描述水在不同温度下的膨胀和收缩情况。
分组实验二:空气的热胀冷缩实验
给每组幼儿提供一个空塑料瓶,将气球套在瓶口,先让幼儿用手握住塑料瓶,感受气球的变化,然后将塑料瓶放入热水中,再放入冷水中,观察气球在不同情况下的变化,并记录实验结果。
教师组织幼儿讨论空气在温度变化时的膨胀和收缩特点,与水的热胀冷缩现象进行比较。
3. 讨论与总结
幼儿分组汇报自己的实验结果,教师将结果汇总在黑板上。
师:小朋友们,通过我们的实验,我们发现了水和空气都有热胀冷缩的现象,那你们想一想,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会用到热胀冷缩的原理呢?
幼儿自由发言,教师给予肯定和补充,如温度计、铁路轨道的伸缩缝等。
(三)结束部分
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热胀冷缩是一种常见的科学现象,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
2. 鼓励幼儿在课后继续探索其他物体的膨胀现象和原理,培养幼儿对科学的持续兴趣。
六、教学延伸
1. 让幼儿用绘画的方式记录自己对热胀冷缩现象的理解和感受,制作成科学小画册。
2. 组织幼儿开展科学小实验展示活动,让幼儿向其他班级的小朋友介绍自己做过的膨胀实验和发现。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膨胀 8
活动目标:
引导幼儿观察一些物体遇水或遇热后的膨胀现象,初步了解物体膨胀的条件。
激发幼儿对物体膨胀现象的探索兴趣。
活动准备:
材料:干黄豆、干海带、紫菜、胖大海、干木耳、弹珠、面膜、钥匙、石子、瘪乒乓球、温水、热水各一杯。
工具:玻璃容器、展示柜、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导入活动:
教师出示一些干黄豆和一些膨胀了的黄豆,请幼儿观察后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
引导幼儿回答:有的黄豆是干的,小一些;有的黄豆是湿的,大一些。
集体活动:
小结:海带、紫菜、干木耳、胖大海、黄豆等这些物体放到水里,体积慢慢变大,它们都产生了吸水膨胀的现象。
提问:这些黄豆为什么会变胖?
讲解:干黄豆放进水里后把水吸进去了一些,体积慢慢变大了,这种现象叫吸水膨胀。
实验演示:教师用温水浸泡黄豆,请幼儿观察黄豆的变化。
生活经验分享:教师出示各种物品(海带、紫菜、胖大海、干木耳、玻璃珠、钥匙、石子等),请幼儿根据生活经验选出能吸水膨胀的物品。
实验验证:教师请幼儿分组操作各种物品,然后相互交流结果。
课堂活动:
引导幼儿翻开幼儿用书第12页,请幼儿完成相关练习。
教师评价并总结:
强调物体吸水膨胀的原理和条件。
表扬幼儿在课堂上的积极表现和发现。
活动延伸:
继续探索:请幼儿回家后继续探索哪些物体遇水会膨胀。
感知物体遇热膨胀的现象:
教师出示一个瘪乒乓球,请幼儿想想怎样才能让它恢复原样。
教师把瘪乒乓球放在装有热水的杯子里,然后请幼儿观察乒乓球的.变化。
讲解:物体遇热后,内部的气体分子运动会加快,从而使体积变大,这种现象叫遇热膨胀。
活动建议: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幼儿观察物体的变化,鼓励幼儿大胆提出问题和自己的想法。
在实际操作中,教师要注意幼儿的安全,避免使用过热的水或尖锐的物品。
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把幼儿的发现和实验结果记录在展示板上,供幼儿互相学习和交流。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膨胀】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膨胀教案03-13
幼儿园科学教案:《有趣的膨胀》01-29
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膨胀》(精选8篇)02-18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膨胀2篇02-05
大班科学有趣的膨胀教案03-18
幼儿园科学教案:膨胀02-01
幼儿园大班《有趣的静电》科学教案04-03
大班有趣的泡泡科学教案01-18
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声音》01-28
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石头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