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优秀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优秀,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优秀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课文借爸爸向子女介绍白杨的特点,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教导学生学习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
2、通过理解重点词语与句子,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体会边疆建设者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一段:爸爸看见几棵小白杨迎着风沙成长起来,嘴角浮起微笑,实际上是为建设边疆后继有人而感到欣慰。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投影仪、胶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引入课文。
当代著名作家茅盾曾写过一篇非常著名的散文《白杨礼赞》,文中赞美了白杨力争上游的品格,并借白杨歌颂了有着白杨一样品格的北方人民。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位当代作家袁鹰的文章《白杨》。(板书课题)。大家打开书预习内容,看插图,认识白杨树。
二、范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三、学生自学课文。
1、借助字典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通读课文:
①联系课文中语句,想想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
②把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话划下来,想想这些话的意思。
四、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2、读课后题4“读读写写”中的词语,并对词义加以理解。
3、指名朗读课文,纠正读音,标点自然段。
4、默读课文,回答思考题。
①把书上内容与自己已有知识相结合,说说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
②读一读你刚才所画的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话,想想其中的含义。
五、练习读熟课文,朗读课文。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全文并练习背诵。
第二课时
一、课前谈话,引发兴趣。
茅盾的《白杨礼赞》赞美了白杨力争上游的品格和具有白杨一样品格的北方人民,那么袁鹰的《白杨》要歌颂白杨的什么品格呢?下面我们就学习《白杨》这篇文章,(板书课题:白杨)
二、指名朗读全文。
1、思考:从爸爸介绍白杨树的话中,可以看出白杨有哪些特点?
2、讨论得出答案,老师板书:(①外表:挺直、粗壮;②内在:哪里需要就在哪里扎根,坚强、不软弱、不动摇。)
3、结合课文前后内容谈谈你对白杨的特点的理解。
4、朗读这段话,体会白杨的品格。(有感情地朗读)
5、练习背诵此自然段。
三、细读课文,理解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
1、默读课文,自学。(投影出示)
读句子,联系上下文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卫士”是什么意思?本课指的是什么?这位旅客为什么“出神”?)[讨论后板书:边疆建设者]
(2)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表白了自己的心。(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爸爸“在表白着自己的心”?他表白了自己什么样的心愿?)[讨论后板书: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3)爸爸一手搂着一个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课文第一处讲到“沉思”,爸爸在沉思什么?这里爸爸又在沉思什么?)
2、小组讨论解答。
3、大家分析解答。
4、朗读这几句话,体会其中的深刻含义。
四、老师:望着窗外的卫士,爸爸想着、想着,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这是为什么呢?
1、指名一人朗读课文最后一句话,大家分析其中的深刻含义。
2、“微笑”又说明了什么?(板书:无私奉献的精神。)
3、朗读训练,体会边疆建设者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4、练习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五、朗读全文,想想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六、确定中心思想,完成课后练习三(选择中心)说明:课文采用的是借物喻人的方法。(板书:借物喻人)
七、总结深化
本文作者袁鹰运用借物喻人的方法,热情赞美了具有白杨一样品格的边疆建设者,他们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的精神感染了在座的同学们,也感染了老师。希望我们共同努力,创造祖国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八、布置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熟课文。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优秀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课文4—9段内容,感受“小小的天窗是惟一的慰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4—9段。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种形式地的朗读感悟文章4—9段的内容。
(2)通过对文章4—9段内容的理解,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文章4—9段的教学,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教学难点:
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谈自己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不一样的童年有不一样的快乐,不一样的生活有不一样的精彩,乡下孩子的生活因天窗而变得丰富多彩,今天,让我们继续回到作者的童年,去感受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快乐。
2、和老师一起齐读课题两遍《天窗》。
3、提出问题:天窗是什么?男女搭配读幻灯片
二、正课
学习4至7段
1、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的4—7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天窗能给乡下的孩子们带来什么?
2、这样的句子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3、为什么在阵雨来的时候,天窗就成了乡下孩子们的慰藉呢?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课文的4、5自然段。
a、夏天阵雨来了时,大人们不许我们在外面玩啊,其实我们反而喜欢怎样?
b、然而大人们偏就不许,木板窗又了关起来,你的心情会怎样?c。是啊,我们喜欢在雨里跑跳,但是却无法尽情享受,于是,在失望与无奈当中,小小的天窗是的慰藉。我们只能(教师用手向上一指):看天窗!看天窗啊!
d、看天窗!你看见了……
e、比较句子有没什么不同?雨脚在那里卜落卜落跳。雨点儿在那里跳。 f。(下雨音乐)听,雨越下越大了,你还听见了什么?这雨这雷让你想象到什么?想象一下,这风雨雷电会怎样猛烈地扫荡世界呢?你能描述一下你想象的内容吗?这扇天窗使你的心情变得怎么样啊?
g、师生搭配读4、5段
4、当夜幕降临,孩子们被逼着上床“休息”的时候,为什么,天窗就成了乡下孩子们的慰藉呢?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课文的6、7自然段。
a、从这小玻璃上面作者看到什么,想象到了……从中看书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b、交流汇报
c、学生读下面一段话,练习说话、写话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一条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的夜莺,也许是恶霸似的猫头鹰——总之,美丽而神奇的夜的世界的一切,立刻会在你的想象中展开。教师引导学生用“也许……也许……也许……”练习说话,写话。
d。朗诵6、7段(音乐起,文中的“你”换成了“我”)
学习8、9段
1、师:若不是有了这小小的天窗,若不是这天窗使我们产生了这么美好的想象,我们的心灵就得不到慰藉。所以说——(课件“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
a、“这小小一方的空白”它指什么?
b、为什么说“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
2、是啊,天窗是神奇的!你想对发明这神奇天窗的大人们说些什么?
3、是啊,当门窗紧闭,屋子黑得地洞里似的时,只有这个小小的透明玻璃,给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外面的世界,通向广袤宇宙的窗。所以作者说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课件出示最后一段)
a、同学们,你们看,这里的“天窗”加了引号,它指的是什么呀?
b、理解“无、虚、有、实”
c、为什么作者说想象到的比看到的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
d、齐读8、9段
三、总结拓展
1、齐读全文
2、同学们,今天我们欣赏了一篇优美的散文,跟随茅盾一起透过小小的天窗,凭借无穷无尽的想象,感受到了世界的美妙。感谢茅盾先生为我们打开一扇人生的智慧之窗。
学习完这篇课文,希望大家能够抓住身边一切想象的机会展开想象的翅膀,去认识更广阔的世界。
四、作业布置
1、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填写练习册。
3、预习27课。
板书设计计:
天窗
孩子们的慰藉
看见想象
雨脚闪电星云无穷无尽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优秀3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内容,了解有关鲸的知识。
2、学习作者用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事物的方法。
3、学习生字新词。
4、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认识鲸的生活习性,学习几种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简)
一、揭题激趣
同学们,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动物是什么吗?(板书:鲸jing)
出示投影:
你们看,这就是鲸。文中向我们介绍了许多有关鲸的知识,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1、初读感知:
⑴检查预习情况,出示小黑板,检查生字读音。
⑵说说你在预习时,发现哪些字,词容易写错或读错。
⑶说说你通过预习,理解了哪些词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还有哪些词你不理解。
2、指明分节读课文。
3、理清脉络:说说每节各讲了什么?给课文分段。
4、教师小结。
5、布置作业:
课后每人画一条鲸。
第二课时
一、听说训练
鲸是海洋中最大的哺乳动物。
鲸可以分为须鲸和齿鲸两大类,它们的生活习性既有相同,又有不同。
(以上两句话第一句听一遍,第二句听两遍,再分别请若干学生练说。)
老师把这两句话写在了大屏幕上。(媒体出示)请大家再一起读一读。
二、讲读第一段
是的,鲸是海洋中最大的哺乳动物,它到底有多大呢?
指名读第一段,其他同学边思考边圈画有关词句。
(最大的鲸有16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2000公斤。)
鲸很大很大,最大的鲸有16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2000公斤。
你觉得哪一句话意思更明确读第二句,琢磨一下怎么读才能读出鲸的大。这种用具体数字来说明事物的特点是说明文中常用的方法。(板书:列数字。)
这段中还有哪些句子也能说明鲸很大呢?(其它各句)
师生小结:
(投影出示画面。)
根据投影,师生一起说第一段重点内容。这里,作者把我们并不熟悉的鲸与我们平时熟悉的大象,大肥猪等进行比较,这也是说明文中常用的方法。(板书:作比较。)
三、讲读第二段
这里,作者用列数字,作比较的方法都是为了说明鲸的特点:大。(板书:大)这
很大很大的鲸就生活在海洋里,因为形体象鱼,许多人管它叫鲸鱼,可它为什么不属于鱼类呢?
自由轻声读第二段,思考上述问题。
请你概括地说说鲸变成鱼的样子必须有哪几个条件?
1、很长很长的年代。
2、环境变化,器官退化。
四、引读第三段
鲸生活在海洋里,它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须鲸,没有……(牙齿);另一类是……(齿鲸),有……(锋利的牙齿)。这是须鲸和齿鲸最大的区别。
1、自学第四段:
须鲸和齿鲸的生活习性中又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呢?请同学们快读第四段,然后分小小组讨论。并试着用“我发现它们在__方面有__同,表现在__”(填空
句式媒体出示)的句式汇报你的.自学结果。
2、汇报自学结果:
⑴吃食方面:
相同点是它们食量大,吃食速度快;不同点是吃的食物不同,方法也不同。指明1~2位学生上台演示须鲸吃食进程的抽拉式投影片。
⑵呼吸方面:
相同点是它们都是用肺呼吸,换气时都有喷潮现象;不同点是喷潮的水柱各不相同。出示投影片:说说图上的哪一头是须鲸,哪一头是齿鲸,你是怎么知道的教师相机揭示另一说明事物的方法:打比方。
⑶睡觉方面:
方法相同,请同学们画一画鲸睡觉时的样子,选择2位同学的作品在实物投影上出示。议一议:他们画的对吗?
⑷生长方面:
相同点是胎生,生长速度快,寿命很长。说说这段中主要用到了今天学到过的哪一种说明事物的方法?
3、质疑:
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
五、总结课文
根据板书小结本课内容。
创设说话情境:
假如我国捕获的那头四万公斤重的鲸被运送到常州,陈列在动物园里,来观看的游人络绎不绝,你能给他们当一回解说员吗?根据你今天学到的知识,结合你平时看到的知识,同桌先练说,再指名上台表演。
六、布置作业
请你运用今天学到的一种(或几种)说明事物的方法介绍一种动物或植物。
【教学体会】
《鲸》是一篇说明文,文章语言平实,通俗易懂,学生学起来难免会感到有些枯燥,为了避免这一点,我在教学时努力做到了这几点:
一、变语言文字为生动的画面
由于小学生的好奇心强,喜欢新异的事物,所以我运用多媒体的演示,将鲸的形象展示在学生面前。醒目的颜色,鲜明的对比很快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文章中的语言文字不再只是简单的句子了,而成了学生头脑中的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二、变教师讲解为学生自学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只要提出恰当的自学要求,学生就能主动叩开知识的大门。在第四段的教学中,我以“须鲸和齿鲸的生活习性中有哪些相同,哪些不同?”这一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再以“我发现它们在__方面有__同,表现在__”的句式练说,使每个学生都有练说的机会。而且这一问题又照顾到全体学生,一般同学能从文中字面上找到答案,还有一些优秀生则能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自己进一步概括,这样便使每一位学生在自学时都能摘到“果子”了。
三、变简单刺激为多种感官协同作用
心理学指出:多种感官协同作用更能增强学习的效率。课堂上,我除了让学生听,说外,还安排让学生看,画,思,写,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多角度地刺激了学生感官,学生眼,耳,手,脑并用,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由于做到了以上几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了。所以在最后创设情境让学生当解说员时,学生兴趣浓浓,争着上台表演。其实,学生的解说就是对本课内容的总结,这比老师生硬地总结内容生动多了,也巧妙多了。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优秀4
教学目标:
1、巩固复习所学的生字词语,积累“譬如”等词语,积累名人名言。
2、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
3、阅读短文《火箭为什么能飞行》。
4、习作: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题写——篇习作。
5、学写毛笔字“歧”跑”“站”。
教学难点:
1、了解说明文的特点,掌握常见的说明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运用。
2、展开丰富的想象,想象要大胆、合理。
教学安排: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语海拾贝以及自主阅读部分。
教具准备:
1、词语卡片。
2、搜集到的火箭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词语超市
1、学生自由读“词语超市”中的词语。
2、教师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读。
3、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进行再强调。字音:“譬”读作“bì”,不是“bì”;“善”“属”“鼠”“罩”“质”“宙”是卷舌音,“啬”“藻”索”是平舌音。
4、学生再读词语,在读中积累词语。
5、学生动笔抄写要求写下写的词语,教师巡视辅导。
6、用喜欢的词语说几句话。
二、金钥匙
1、指名读文中的语段。
2、指名反馈:金钥匙中为我们介绍了什么知识?(说明事物的时候,可以运比较、列数字等方法)
3、教师以文中的句子为例,引导学生体会运用说明方法说明事物的好处。(更加地形象、生动)
4、教师小结:我们在介绍某些事物的时候也可以适当地运用这些说明方法
5、练习:运用比较,列数字等方法向别人介绍我们的学校或学校的大操场。
三、名人名言
1、学生自由读,把句子读准确、读通顺。
2、教师出示下列字词,检查学生自读情况:耐心才智淳朴谦逊
3、学生再读。
4、教师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每句活给我们的启示。
5、指名反馈。
6、教师小结:同学们,这些名人名言言浯简洁却蕴涵着深刻的哲理。希望同学们能够热爱科学,时常怀有—颗好奇心、耐心,谦逊地待人待事。
7、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熟读成诵。
8、所说你平时还积累了哪些名人名言,最欣赏哪一句。
四、自主阅读
1、教师展示火箭升空、飞行的图片或者录像。
2、教师导:同学们,好奇心造就科学家和诗人。看着火箭升空、飞行,你们有什么疑惑吗?(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大人胆质疑)
3、教师小结:同学们想知道的东西很多很多,今天,我们就来子解一下火箭为什么能飞行。
4、学生自读课文,思考,火箭为什么能飞行?
5、指名反馈。(气体同样也有反冲作用,火箭就是靠燃气的反冲作用前进的。燃气向下喷的时候,火箭就向上升)。
6、教师引导:同学们,为了把这个问题说明白,作者是怎么做的呢?(引导学生阅读“阅读提示”,从中受到启发)
7、指名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地把问题说清楚的呢?(作者先提出问题,然后借助生活中我们所熟悉的相类似的事物进行推理、说明)
8、学生选择自己员感兴趣的段落读一读。
五、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同学们,科举就是这样神奇,科学家不仅发明了飞机、火箭,还把人类送上了月球。同学们把自己对事物的好奇心作为起点:不断地努力,为科学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超市中要求抄写的词语。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优秀5
教学内容分析
《草原》这篇课文选自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本文语言生动优美,记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的景色以及受到内蒙古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课文用优美、清新的语言将草原的自然美、人情美渲染得淋漓尽致,读来令人神往。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请读课题《草原》。感觉怎么样?
(生大声读课题,进入情境。)
2、谈谈你心目中的草原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想象后整理语言回答,既培养成了想象能力,又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
二、学习课文
(一)理请文章思路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自由读课文,思考:你感受到了什么样的草原?从哪里感受到?
学生回答:美丽的草原
热闹的草原
热情的草原
……
(个性化阅读,每人组织自己的语言来谈自已读课文后对草原的感受,能很好地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二)感受草原的“风光美”
1、默读课文后小组进行讨论、交流:从哪里能让你感受到的草原景色的美丽。
2、学生汇报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课件出示草原视频,结合抓住关键词语和想象理解句子的含义。通过品读,体会作者对草原的赞美之情
(这个环节,出示多媒体草原视频,让学生能够亲眼看到草原的广阔与草原各种景物,使学生化抽象为具体,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学生阅历上的不足,同时也成功地激发也学生对草原景色美丽的认同与倾心。这样就体现了课程中的人文性。而对于字词句段的训练,则通过找句子,画词语,加想像,谈体会,品佳句等教学手段来实现,这样就体现了课程中的工具性。)
(三)品赏佳句,背诵第一自然段
1、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把它背诵下来。
2、理清第一自然段的叙述顺序,指导全段背诵。
(本课目标之一就是要背诵第一、二自然段,对于中下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而在课堂作必要的背诵指导,有利于学生掌握记忆方法,增强自学能力。)
三、练习延伸
1、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想象,本文描写的是老舍先生几十年前去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所看到的景象,今天的草原又是什么样的呢?你能想一想,说一说吗?
2、学生集体反馈交流。
3、动笔实践: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可以唱歌;可以写诗,可以写一段话来赞美草原……
(学生想象现在大草原是什么样的,并用语言描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同时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及创新意识。,又通过动笔实践,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 总结全文
自我评析:
1、让语文教学充满人文情怀。
我通过“朗诵课题导入——阅读文章——图片视频展示——讨论研究——品味欣赏——拓展延伸”有机地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让学生主动读书,乐意读书,学会读书,达到以读代讲,以读促思,以读悟情的效果。
2、让语文教学突出探究学习的模式。
学生通过探究、合作,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并从中达成信息交流,获得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受到美的感染。
3、让语文教学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优秀6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并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理解寓言内容,能联系实际理解寓言的比喻意思。
3、帮助学生理解文中个别字的意思并指导书写。
教学重点:
理解寓言内容。
教学难点:
联系实际理解寓言的比喻意思。
教学方法:
学导和谐发展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生活着一个才华横溢的哲学家,他主张“依法治国”,是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他就是韩非子。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寓言《自相矛盾》。
2、教师模拟文中情境,自夸手中的笔锋利无比,什么纸都能刺穿;手中的纸非常坚固,什么笔都刺不穿。看学生反映,导入新课。
二、引导探学:
1、学生自读课文,并及时处理文中生字词。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并及时正音。
3、教师指导古文的读法(速度慢,节奏缓)并范读。
4、学生结合课_释解释文中重点字词。
5、全班交流对文中其他词句的理解。
誉:称赞。吾:我。子:你。莫:没有什么。
陷:刺穿。或:有人。曰:说。
6、教师引导学生翻译全文。
7、设问:楚国人听了别人问他的话,为什么“
——因为他的话前后抵触,不能自圆其说。
8、设问:你怎么理解“自相矛盾”这个成语?
三、开导活学:
1、有感情朗读全文。
2、背诵课文(教师指导背诵方法)。
3、小组表演这则寓言。
4、设问:
学习了这则寓言,你受到什么启示?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优秀】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10-28
小学语文的优秀教案10-17
小学语文《举手》优秀教案06-20
小学语文《白鹅》优秀教案06-20
小学语文《荷花》优秀教案06-23
小学语文《麋鹿》优秀教案07-03
小学比尾巴语文优秀教案07-03
小学语文《识字》优秀教案06-19
小学语文《比尾巴》优秀教案06-19
小学语文《亡羊补牢》优秀教案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