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时间:2022-11-14 13:26:18 教案 我要投稿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范文(通用6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范文(通用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范文(通用6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1

  教学目的

  1、培养热爱大自然,追求新鲜知识的童心。

  2、学习通过对比来反映生活的写法。

  3、学习运用形象、准确的词语状物、叙事、写人。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对百草园的景物描写。

  (2)记叙的感情色彩。

  2、难点:

  (1)对三味书屋内容和写法和理解。

  (2)两相比照的结构。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约二分钟〉

  每个人都有自己难忘的童年,好像蒲公英的一粒种子撑起毛绒绒的絮伞离开母亲的怀抱到大自然去寻找自己的天地一样,包含着依恋与向往。鲁迅先生在他四十五岁时,回忆自己童年时期的往事,写下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回忆性散文,这是朵“夕拾”的小花,字里行间蕴含着纯真、质朴之情。阅读时要细心体会。

  二、看文下注释和“预习提示”了解作家作品及学习重点。〈约三分钟〉

  三、检查预习情况(不看课文)。〈约五分钟〉

  1、出示小黑板(学生说、互相纠正、教师指导)

  ①常用字(要求会读、会写、会用)

  畦 敛 髓 罕 蜕 鼎 拗

  ②辨析读音(要求掌握)

  确凿 攒成 长妈妈 系一条长绳 宿儒

  ③非常用字(要求会读、会理解)

  葚 蛉 蝥 珊瑚 窦 厥 倜傥 叵 盔

  2、出示词语(要求会解释)

  确凿 轻捷 鉴赏 人迹罕至 人声鼎沸

  四、默读课文(集中注意力、不动唇、不指读),读后回答〈约五分钟〉

  1、根据本文标题的结构“从……到……”分清写百草园和写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一、(1-8)节、二、(9-24)节]

  2、哪一节是连接这两部分的过渡段?[第9节]

  五、教读文章第一部分,重点分析第二节。〈约二十八分钟〉

  1、范读第1节,回答:〈约3分钟〉

  这一节包含几句话?[两句]每一句话的重点词语是什么?[①句:百草园;②句:是“我”的乐园]

  把一、二句的重点词语连缀成句,概括本段内容。[百草园是“我”的乐园。]

  本段中“似乎”与“确凿”是否矛盾?试用现代语“好像确实”加以体会。[不必求同,只要体会出“现在”与“那时”的不同即可。]

  2、齐读第2节,思考:〈约13分钟〉

  作者是如何写百草园的生活的?[先用两个“不必说”总写百草园的概貌,使下面“单是”的内容更为突出,一略一详。]

  作者写百草园时具体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用了哪些准确生动的词语来描写?(要求边讨论,边批划,一并完成练习二1.②)

  指导:作者在描写百草园时抓住了春、夏、秋的动植物,从色、状、声、味各方面对百草园的静景、动景进行了具体的描绘。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2

  教学设计:

  根据以上分析,将本文教学设计如下: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读音、字形及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朝花夕拾》

  3.学习本文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融情入景的写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表达能力。

  4.品味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增强语感。

  5.体味鲁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乐趣,尝试表达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

  6.学习鲁迅先生从小热爱大自然、热爱自由生活、追求新知识的精神。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对事物的准确描摹、对动作的准确表达及写作思路的条理性。

  教学难点

  1.理解美女蛇故事的作用,初步了解插叙。

  2.揣摩三味书屋这一部分的思想内容,理解其中一些重要的词语。

  3.引导学生从整体与部分的结合上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教学方法

  借助多种形式诵读,感知内容,体味情趣;

  通过多角度品析,感受语言、习得语感;

  以合作探究的方式,多层次评说,体验“成长”,感悟思想情感。

  训练朗读、探究标题、理清思路、评说人物、把握特色五种阅读方法指导,注意细节、逐层渐进、手法新颖,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每个人的童年都一定会由许多趣事,令人回味无穷。你能讲一讲你的童年趣事吗?(指名几个学生回答)下面让我们来学习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看看他是如何写自己的童年趣事的。《朝花夕拾》这个集子的名称就很有艺术性,“朝”本来是指什么,这里指什么?(早晨,童年)“夕”本来指什么,这里指什么?(晚上,成年或老年)

  二、展示目标:

  ①介绍鲁迅,走进课文。

  ②速读探究标题、朗读评说乐趣,感知文章。

  三、自主学习

  1.鲁迅生平:1892年2月—1898年断续在三味书屋;1898年入南京水师学堂;1902年到日本;1918年《狂人日记》:1926年《朝花夕拾》;30年代,“左联”;1936年病逝。

  详细介绍见附录一。

  2.或者选读《阿长与〈山海经〉》、《五倡会》等反映作者童年生活的精彩片段,走进鲁迅的童年世界,导入课文。

  鲁迅一向严肃、庄重,但是打开他的童年之窗,那里却是另外一道风景:灿烂的春光中有童真,无味的冬日里也有情趣;自由的玩耍中充满幻想,严肃的学习中也不乏快乐。

  3.《朝花夕拾》,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散文。“朝花”喻童年美好的生活,“拾”回忆往事。是生活中最辗转流徙,心情最苦闷的时候写成的,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即借回忆旧时的美好事物,来排除目前的苦闷,寻一点闲静,寄一丝安慰。这组散文,正是浸透儿时故乡瓜果的清新甜美的滋味的小品,因此鲁迅把它比做一组晨光里绽开的花朵。

  四、展示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展示交流)

  怎样快速理清本文思路?怎样由思路把握课文内容?

  方法是:

  抓文题——明确思路

  寻过渡段——理清结构

  扣“乐趣”——把握内容

  具体分析如下:

  从标题看出,全文以地点为中心,按时间顺序叙写了两部分内容。1~8段写百草园的生活;9段为过渡段;10~24段写三味书屋生活。“那时却是我的乐园”点明童年的快乐和美好;全文表现了作者由童年的游戏、玩乐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3

  一、设计理念

  1.本课反映的是儿童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宜从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经历与体验入手,去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去正确的认识生活,体味成长中的快乐与烦恼。

  2.紧扣教材,运用联系比较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意旨;运用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反思自身的生活世界,领悟学习和生活的真谛。

  3.自主探究与讨论交流相结合,听说读写与实践模仿相结合,以增强全员参与的兴趣,促进动脑动口动手能力的全面发展。

  二、学习目标

  1.熟记鲁迅的有关知识。

  2.理解并运用描写景物的手法。

  3.学习并运用联系比较法,进行探究学习。

  4.培养热爱自然,关注生活的态度。

  三、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描述百草园的部分,写景抓特点、按顺序、多角度描写的手法

  2.难点:主题的理解及对学习、对生活的正确认识

  四、教学准备

  1.多媒体材料:(1)范读录音;(2)有关图片。

  2.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反映童年生活的材料

  五、科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第一单元的文章多是反映童年和少年生活的,学过后会勾起对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和对现在生活的反思,还会有新的感触和更深的认识。

  启发:童年生活在你的心目中有什么特点?

  (二)板书课题,作者。回顾有关鲁迅的知识,口答明确:原名及籍贯、地位、主要作品及学过的作品、本文的出处。

  (三)释题:从题目中获得了哪些信息?(明确本文有两部分内容:1.百草园生活。2.三味书屋生活。)

  (四)听范读录音(或默读)。要求:听后分别概括两种生活的特点。

  (五)整体感知。

  1.概括特点(参考:百草园生活:自由快乐、丰富多彩、有无限趣味;三味书屋生活:单调枯燥、乏味、受束缚)

  2.找出两部分的起止句及过渡段。

  3.体味:最喜欢哪部分,简述理由。

  (六)细读百草园部分,划出中心句。

  1.小组讨论:乐园中使鲁迅感到有无限趣味,包括哪几方面?(提示:从不同角度概括。参考:从看的听的吃的玩的角度或植物动物角度或季节等)

  2.延伸:利用多媒体展示:

  (1)有关百草园图片;

  (2)为下列描述对象加上能突出其特点的词语:

  3.齐读第二节,思考:重点写的是百草园的哪个位置,用什么句式来体现?

  运用: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仿写一段话。

  4.拓展:

  (1)划出表现哺鸟动作的动词,推荐两小组分别上台表演。(提示:一人口述原文,一人演鲁迅,两人演小鸟;要求模拟出以下动作,鲁迅:扫开、支起、撒、系、牵、看、拉、捉拿;小鸟:飞翔、落下、啄食、飞走、罩住。)

  (2)观察表演者动作,要求用上系列动词描述。

  (七)作业:抄录课后所列字词并用两个成语造句。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4

  〖教学目标〗

  ①、识记积累有关字、词和文学文体常识。

  ②、学习准确的形容,准确的表述动作,体会记叙的感情色彩。

  〖教学方法〗

  根据本课内容的特点、教学的目标、教材重点,选用的教法和预计效果如下:

  提问法、讨论法—— 能精讲、善导、内容要点集中,思维方向集中。

  比较练习法——优化训练,突出重点,使难点形象化。

  读写结合法——以写促读、突出“应用语文”。

  谈话法、演示法——作激趣、引思,突出“与生活密切联系”,创设良好课堂气氛。

  〖学法指导〗

  1、根据单元的要求,要求学生自觉使用工具书。

  2、根据课文内容特点,要求学生做好预习和课后练习,会速读(或跳读)、研读相结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布置预习〗

  (1)、查字典:给课文“预习提示”中和阅读过程中的生字注音,连同课文注释中的文字注音一起拼读,并抄录积累。

  (2)、阅读理解课文中注释的词义,其他生词查词典解决,抄录积累。

  (3)、指出本文的文体,作者及其称号、著作,抄录积累。

  (4)、通读全文,熟读课文第②段和第⑦段描写:“捕鸟”过程的文字。

  (5)、以《我的乐园》为题写一段话,要求对身边生活作细致观察,写出自己的真实情感。

  〖课堂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1、导入新课:先由上单元写“家庭生活”引入学生另一个身边生活“学校生活”,交代本单元学习的就是“学校生活”,然后投影课本插页中鲁迅像,并强调鲁迅作品在中国

  文学上的影响和在教材中的地位引入本课学习,板书课题。

  2、明确课文的教学目标和本课时学习要点。

  (二)预习检查:

  作为本课的预习检查,内容很重要:一是通过检查“预习(1)、(2)、(3)”,教师帮助明确后,完成“目标①”。二是检查“预习(5)”时(注意省时)只作抽查,且主要记录一二个同学习作中词语的形容、动作的表述与文段总体意思一致和不一致的句子作课堂训练时的范例,检查不作评述。此外,检查“预习(4)”主要是为学生疏通阅读障碍和强调课文重点文段。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提问:课文写的是什么时候的事?写了哪几个地方?作者喜欢哪一个地方?

  讨论:从题目上看,本文应分几个部分?[两部分]从百草园写到三味书屋,在层次结构上中间怎样处理?[过渡]”学生讨论明确后再让学生找出文中的过渡段。

  在这一步的操作中同步完成一个板书(附板书一)

  感情[美、喜爱] 感情[丑、讨厌]

  8 对原文的词语改写,要求表达讨厌的感情。

  油蛉在这里([低啼]); 蟋蟀在这里([抽泣])

  有时会遇见([吓人])的蜈蚣;喷出一阵([恶臭])

  小结:词语本身是有感情色彩的,要表达自己的感情,可以不直接说出来,借助“准确的形容”即能表情达意,无论是阅读理解或作文表达,应深刻地体会这一点。

  4、学习③—⑥段:

  略讲。先小结第②段“词语形容 景物美,喜欢 百草园是‘乐园’(补充“板书二”)然后用谈话法让学生结合课文逐层明确“这一层写故事 喜欢听神秘的故事 长妈妈讲的故事很神秘,很喜欢听 百草园是‘乐园’”(补充“板书三”)

  5、学习⑦⑧两段

  在文中找出“捕鸟”过程的句子并上讲台演示捕鸟过程,再导入“准确表述动作”的学习。由于演示中,动作的“准确表述”很具体,易快速把握。然后教师小结并板书(附板书三)

  语言特点:

  准确的形容,准确的表述动作

  6、“部分”小结

  依据“板书二”从整部分层次结构上作简单小结。

  五、课时小结。

  六、布置课后练习作业:

  1、背诵第二段。

  2、“百草园”里,作者学到了不少东西,也是“学校生活”。“三味书屋”直接写了“学校生活”。试预习“三味书屋”部分,分别找出两部分中“学习的环境、教课的先生、学习的内容”,并加以对比,结合完成文后练习一。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学习“三味书屋”部分,体会文章对三味书屋环境和先生的描写。

  2、讨论文章的主题。

  〖教学过程〗

  一、朗读第九自然段

  完成课后练习三

  点拨:

  1、副词及其表达作用。

  2、过渡的知识

  二、默读10-24段

  1、从文中找出写三味书屋环境的句子,说说三味书屋的环境是怎样的?

  点拨:第10段的描写。第17段的描写。

  2、文中还写到了作者的老师,从文中找出这些句子,说说这是怎样的一位老师,你喜欢他吗?

  点拨:抓住文中关键词语和关键语句去理解

  极方正、质朴、博学,和蔼,

  A、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

  B、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

  C、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

  D、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3、百草园中有许多趣事,如拔何首乌等,作者在三味书屋有没有?分别是哪些趣事?

  点拨:第17段;读书;上课时的画画等。

  4、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请提出来?

  三、讨论文章的主题

  讨论课后练习一

  点拨:从文中看来,作者觉得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是快乐的还是痛苦的?

  充分肯定学生的意见,最后统一为第三种。

  四、积累

  鲁迅先生刻“早”字的故事。

  五、作业

  你知道鲁迅先生的经历吗,请同学们查找课外资料,写一篇介绍鲁迅先生的练笔,下节课上课时给大家介绍。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攒、拗、确凿、轻捷、相宜、方正”等词的读音,字形及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朝花夕拾》

  3、走进鲁迅的童年,探索他成长的足迹,体味童真童趣。

  能力目标

  1、学习本文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融情入景的写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品味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增强语感。

  3、体味鲁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乐趣,尝试表达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

  德育目标

  学习鲁迅先生从小热爱大自然、热爱自由生活、追求新鲜知识的精神。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对事物的准确描摹,对动作的准确表达及写作思路的条理性。

  教学难点

  1、理解美女蛇故事的作用,初步了解插叙。

  2、揣摩三味书屋这一部分的思想内容,理解其中一些重要的词语。

  3、引导学生从整体与部分的结合上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精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总体思路;重点研讨第一部分。体味作者在百草园中的无穷乐趣,尝试表达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

  教学步骤:

  一、导语

  每个人的童年,是一片宽阔的原野,在这上面,你可以任意栽植世界上所有的花草,可以放飞所有的希望,可以播洒一生的幸福,可以荡漾一生的笑意,童年是券的,只要有一颗敏锐易感的心,童年的一切记忆都会深深留在心中。今天我们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了解鲁迅先生有关童年的记忆。

  二、作品吸背景介绍

  本文是一篇写于1926年9月18日的回忆性散文,当时鲁迅被反动派列入通缉的北京文教界五十人名单,鲁迅难以公开和反动势力进行斗争,被迫于1926年离开北京。鲁迅到厦门大学正值暑假,学生还没开学,就写下这篇散文,后来收入到《朝花夕拾》散文集中。

  “朝花”喻童年美好的生活,“拾”回忆往事,原名《旧事重提》,后改为《朝花夕拾》。它是一曲少年时代生活的恋歌。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

  1、范读课文,让学生了解课文大意

  2、正音

  确凿(záo),菜畦(qí),攒(zǎn),敛(liǎn),脑髓(suǐ),秕(bǐ)谷,蝉蜕(tuì),书塾(shú),宿儒(rú),倜(tì)傥(tǎng),窦(dòu)。

  3、请学生说说初读后的感受

  四、划分文章层次

  讨论后归纳

  全文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来不及走到中间去”)写百草园的生活。

  第二部分(从“出门向东”到完)写三味书屋情形。

  五、研读第一部分

  1、齐读第一部分

  2、探究质疑

  (1)第1自然段说百草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这句话是否有矛盾呢?

  讨论后归纳:没有矛盾,前一句是用大人的眼来看的,“确凿只有”是其中不会有什么动人之处,“似乎”又对这断定有踌躇,这是表示是否记得清楚还不敢说。后一句是从小孩子的眼中来看的,作者回忆童年在百草园玩耍,地切都那么新奇有趣,确定獐的乐园。所以不矛盾。

  (2)作者是怎样描写百草园的景物的?

  讨论后归纳:

  A、从句式上看,用“不心说……也不心说……单是……”宕开一笔,为的是突出下面“单是”的内容。既然“单是”就已趣味无穷,可见园里的佳趣定然比比皆是,这是以一概全的写法。

  B、从描写的范围看:先写整体,后写局部。

  C、从描写的对象来看:既有植物,也有动物。

  D、从观察的角度来看:

  视觉: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肥胖的黄蜂,轻捷的叫天子。

  听觉:鸣蝉在树叶里长吟,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在这里弹琴。

  触觉:有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的花壳,有可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的何乎乌的臃肿的根。

  味觉:有桑葚,有又酸又甜的覆盆子。

  E、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看:有比喻:覆盆子像小珊瑚攒成的小球。有拟人: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在这里弹琴。写出孩子心中奇妙的想像和特殊的感受。

  F、从遣词描写来看,用词盐分准确、生动,形容黄蜂用“肥胖、伏”,形容叫天子用“轻捷、直窜”,形容石井栏用“光滑”都十分贴切。

  (3)文章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

  讨论并归纳:

  美女蛇的故事很吸引孩子,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色彩,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

  (4)文章是怎样描写捕鸟的,准确地运用了哪些动词?为什么要写手下捕鸟?

  讨论的归纳:先写捕鸟的时间,条件、方法、然后写捕鸟的收获,经验教训。运用的动词有:扫开、露出、支起、撒、系、牵、看、拉、罩。写捕鸟也是写百草园给爱玩的儿童带来的无穷乐趣。

  六、小结

  写百草园,作者抓住了一个“乐”字来写,有乐景、乐闻、乐事。洋溢着生机和活力,情趣盎然。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

  七、作业

  1、完成研讨与练习一、1、2、二1,三。

  2、阅读课文第7、8段,完成

  (1)解释下列词语

  鉴赏,秕谷

  (2)第7段详写的捕鸟的时间、______、______、收获、经验等,这样写的作用是_________。

  (3)第7段的中心是____(____)

  A、写冬天百草园比较无味

  B、写冬天雪地捕鸟的乐趣

  C、写拍雪人、塑雪罗汉、捕鸟的体会

  (4)请用原文词语组成一句话,概括下雪后在百草园只好来捕鸟的原因。

  (5)第八段回忆闰土父亲关于捕鸟的答话,对答话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__)

  A、告诉我捕鸟不能性急

  B、告诉我捕鸟要有耐心,要等鸟雀走到中间去

  C、闰土父亲的话启迪我遇事要沉着冷静,这也是一种朴素的启蒙教育,所以作者难以忘怀。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研读第二部分,理解文章主旨,品味语言特色

  教学步骤

  一、检查提问

  二、研读“三味书屋”部分

  1、质疑:“我”到底知不知道被送到私塾去的原因呢?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讨论归纳:不知道,有“也许是……也许是……也许是……都无从知道”可以看出,三个“也许是”表示尽管猜测的'原因很多,但一个也无法肯定。

  2、质疑:“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这句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心理?

  归纳:运用了拟人,表达了“我”对百草园的依恋和私塾的反感。

  3、这一段在全文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归纳:趣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4、作者对先生是怎样评价的?

  讨论后归纳:先生很“和蔼”,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5、怎样理解先生不回答“怪哉”这虫的问题?

  讨论并归纳;私塾先生通常要求学生读他们所指定的书,书外的问题是不予解答的,况且提问者又是一个刚入学不久的学生,如此“不务正业”,这大概是先生不作回答且动怒之意的原因。这种教育思想是不可聚拢,它挫伤子学生求知的积极性。

  6、“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说明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归纳:打戒尺、罚跪是私塾教育管理学生的方式。有戒尺,有罚跪规则而不常用,说明他对这种落后的教育方式持保留态度,也反映他对学生的开明思想。

  7、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与百草园相比,哪个好玩?

  讨论后明确:百草园好玩。百草园很大,这个园很小,在百草园有许多动植物,有许多好看、好听、好吃、好玩的东西,能自由自在地玩耍。而这个园只能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寻蝉蜕,最好的工作只不过是捉了苍蝇喂蚂蚁,又必须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玩的伴又不能太多,时间也不能太久。

  8、三味书屋里读的是什么书?作者写些教学内容有什么用意?

  讨论并归纳:读书、习字、对课。读的书脱离学生实际,艰深难懂,逼着学生死记硬背,作者这样写表达他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的不满。

  9、怎样理解少年鲁迅背着先生画画这个问题?

  讨论归纳;因为私塾只要求学生读书,不许做别的活动。画画是少年鲁迅的艺术爱好。背着先生画画,表现了少年鲁迅发展个性的强烈愿望以及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私塾教育的不满。

  三、小结

  1、中心思想:本文通过幼年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生活的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2、体味语言特色

  本文语言简练生活、准确传神,如在描写百草园的景物时使用的大量修饰词、准确、形象。在写捕鸟一节时,使用了很多准确生动的动词等。

  四、体验与反思

  童年是美好的,请用形象化的儿童语言说说自己快乐的童年。要求学生畅所欲言,可在小组内交流,然后选较好的发言人面向全班交流。

  五、作业

  1、完成研讨与练习一。

  2、课外阅读《朝花夕拾》,思考童年生活对鲁迅成长的影响。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6

  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的内容、结构、情感、和主题。

  二、学习理解精彩的景物描写,以及准确生动的动作描写。

  三、探讨文中的疑难词语和问题,培养探究的习惯。

  教学重点:

  一、要求学生掌握本文的写景的笔法,了解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

  二、从语言入手理解课文中的写景和抒情;

  教学难点:

  写三味书屋的部分难在两点:1、是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困难;2、是有些难解的词语。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预习检查:

  1、掌握下列字的读音和字形。

  凿【záo】畦【qí】吓【xià】罕【hǎn】系【jì】

  霄【xiāo】蝥【máo】窍【qiào】敛【liǎn】觅【mì】

  秕【bǐ】躁【zào】塾【sú】恭【gōng】荚【jiá】

  椹【shèn】蛉【líng】络【luò】髓【suǐ】筛【shāi】

  塾【shú】蟋【xī】蟀【shuài】蜕【tuì】橘【jú】

  柚【yòu】寇【kòu】倜【tì】傥【tǎng】叵【pǒ】

  噫【yī】嗬【hē】豁【huò】(豁[huō豁口]

  攒【cuán】(攒[zǎn攒钱])宿【sù】(宿[xiǔ半宿]宿[xiù星宿])

  拗【ǎo】(拗[ǎo拗断]拗[ào拗口]拗[niù执拗])

  2、掌握下列词语的词义。

  确凿:确实无误。菜畦:菜地。

  长吟:长声鸣叫。云霄:极高的天空。

  缠络:缠绕。机关:计谋,心计。

  陌生:生疏,不熟悉。鉴赏:鉴定和欣赏(艺术品、文物等)。

  人迹罕至:很少有人来到。觅食:寻找食物。

  总而言之:综合上面所说的内容。答礼:还礼。

  方正:行为、品性正直无邪。消释:(学识)精深广博。

  毕竟:终归,到底。同窗:同在一个学校学习的人。

  陆续:表示动作行为先先后后、断断续续。倜傥:洒脱大方。

  人声鼎沸:人生喧嚷嘈杂,好像鼎里的水沸腾起来一样。

  3、作品简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这组散文是在鲁迅生活中辗转流徙,心情最苦闷的时候,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借旧时的美好事物,来排遣目前的苦闷。寻一点“闲静”,寄托一些安慰而写的,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作者少年时代的一曲恋歌。

  4、题目简介:

  ①在浙江省绍兴城内新台门后,是台门内十多户人家共有的后园。1919年百草园和新台门屋子卖给了姓朱的人家,从此百草园面貌大变,井也被填掉了。只有“短短的泥墙根”还保持原样。

  ②三味书屋,在浙江省绍兴城内新台门鲁迅故居东边不院的对面,是清末秀才寿怀鉴(字镜吾)的寓所内第三间房,用为书塾。“三味书屋”原名“三余书屋”。“三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意思是劝勉学者利用“三余”之时刻苦勤学。后来寿镜吾先生的祖父把“三余”改为“三味”。“三味”的意思是“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zhuàn),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xī hǎi)”。鲁迅先生12岁到三味书屋读书,中途曾有中断,首尾共6年。

  二、课文导入

  有一首歌中唱到:“小小少年,很少烦恼,随着年岁由小变大,他的烦恼增加了……”这便是成长,有喜也有忧,有憧憬也有一丝丝担心。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将邀请一些大作家为我们讲述成长的故事,今天走进我们课堂的是文学大师鲁迅,他带来的故事叫《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正课

  (一)【听课文录音提问】

  1、提问: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这个题目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讨论并归纳:文题出现两处地名“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这些都是作者童年生活、学习的场所。作者用“从……到……”的词语把它们联系在一起,从此,可以发现,课文大致分为两个部分,反映了作者由童年的游戏、玩耍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

  2、提问: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各是哪里?哪一段是中间的过渡段。

  讨论并归纳:(1)百草园:从开头到“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

  (2)三味书屋:从“出门向东”到完。

  (3)过渡段:第9自然段“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

  3、提问:第1自然段的作用是什么?说百草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这两句话有没有矛盾呢?

  讨论并归纳:第一段是总说百草园是我的乐园。说百草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没有矛盾。前一句话是用大人的眼光来看的。“确凿只有”,断定其中不会有什么动人之处;“似乎”,又对这断定有踌躇,这是表示是否记得清楚还不敢说。后一句是从小孩子的眼光来看的,作者回忆童年在百草园玩耍,一切都那么新奇有趣,确是儿童的乐园。所以不矛盾。

  4、提问: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百草园的景物的?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回答问题。

  讨论并归纳:(老师提示引导并归纳)

  (1)既抓住了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用词贴切。(让学生理解:光滑、肥胖、伏、窜、轻捷、低唱、弹琴等词语和相关语句。)

  (2)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备。(让学生分别找出相关内容)形:肥胖、高大、臃肿、小球声:长吟、弹琴色:碧绿、紫红、菜花和蜂的“黄”。味:又酸又甜。春景:桑葚、菜花。夏景:鸣蝉。秋景:蟋蟀的叫

  (3)层次井然,条理分明,活泼多姿。先用两个“不必说”从整体上写百草园,再写局部的“泥墙根一带”;由低到高写静物,再由高到地写动物;整体是从植物到动物,局部是从动物到植物。

  (4)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看:有比喻:(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有拟人: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写出孩子心中奇妙的想象和特殊的感受。作者把百草园描写得有声、有色、有趣、有味,确是儿童的乐园。

  (二)学生齐读课文第二段,体会写景的妙处。

  (三)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继续学习第一部分。

  1、写了百草园的景物后,又写的是什么?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美女蛇的故事。可让学生简要复述和评论这个故事。

  2、问:文章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

  讨论并归纳:美女蛇的故事很吸引孩子,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色彩,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

  3、下面一段写的是什么?写的是冬天的百草园。捕鸟。

  4、冬天的百草园最有趣的是什么事?

  5、文章是怎样描写捕鸟的,准确地运用了哪些动词?为什么要写捕鸟?

  讨论并归纳:先写捕鸟的时间、条件、方法,然后写捕鸟的收获、经验教训。运用的动词有“扫开”、“露出”、“支起”、“撒”、“系”、“牵”、“看”、“拉”、“罩”。写捕鸟也是写百草园给爱玩的儿童带来的无穷乐趣。

  二、小结:

  写百草园,始终围绕着一个“乐”字——乐于观察百草园的景物,乐于听美女蛇的故事,乐于捕鸟活动,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

  三、阅读课文过渡段和三味书屋部分:

  1、学生齐读过渡段。

  2、问:“我”到底知不知道被送到私塾去的原因呢?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讨论并归纳:不知道,从“也许是……也许是……也许是……都无从知道”可以看出,三个“也许是”表示尽管猜测的原因很多,但一个也无法肯定。

  3、问:“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这句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心理?

  讨论并归纳:运用拟人,表达了“我”对百草园的依恋。

  4、问:这一段在全文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讨论并归纳: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5、问:第二部分一开始作者对先生是怎样评价的?

  讨论并归纳:先生很“和蔼”。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6、问:怎么理解先生不回答“怪哉”这虫的问题?

  讨论并归纳:私塾先生通常要求学生读他所指定的书,书外的问题是不予解答的,况且提问者又是一个刚入学不久的学生,如此“不务正业”,这大概是先生不作回答且有怒意的原因。(至于这种态度是否正确,不求一定,只要合理就行,若学生没提出也可不讨论。)

  7、问:“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说明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讨论并归纳:打戒尺、罚跪是私塾教育管理学生的方式。有戒尺,有罚跪规则而不常用,说明他对这种落后的教育方式持保留态度,也反映他对学生的开明思想。

  8、问:你认为在三味书屋的生活有那些地方写得有趣味?学生自由发言,不求统一,合理就行。主要让学生理解把握课文内容。

  9、问:从作者的记叙和描写中,你觉得作者对三味书屋的生活是什么样的感情?学生自由讨论,有理就行。

  10、请归纳本文的中心思想。(让学生讨论“研讨与练习”:一题的3小题)

  四、小结:

  全文主要内容由两部分构成——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表现了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快乐的生活。

  五、作业。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相关文章: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10-24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09-05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12-05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12-06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12-06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03-17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教案03-17

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06-25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二)教案09-05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教案欣赏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