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初一上册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初一上册语文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目标:
1.学会运用“起承转合”法分析诗歌
2.理解和感悟诗人豁达的胸襟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过程:
导语:应该说每个人都经历过离别,人们在同自己的家人、朋友离别时,心情总是难过的,免不了要讲些祝福的话语,有的甚至做儿女态流下眼泪来。
这当然时人之常情,毫不足怪的。但是,诗作为艺术,如果把这些都写进去的话,就会让人觉得似乎有些平庸,落入俗套了。那送别诗到底给人以怎样的意境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送别诗-----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一、文学常识:
——王勃,字子安,唐高宗时应举及第,年仅14岁,尚是一少年,但因才华外露,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
27岁那年到交趾探望父亲,溺水而死,著有《王子安集》。
——律诗8句分4联,分别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根据每一联的作用,分别称为“启、承、转、合。
二、读:语速,语调,节奏
三、释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者送一位姓杜的朋友到四川去任某县的县尉。蜀州,在今四川省。
四、赏析
1.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起:首联,破题,交待送别的地点和时间。
——起:就是开头,首联。首联的作用在于破题,即交待题目当中的主要因素。
辅:辅卫
三秦:长安附近关中一带的地方(点出了送别地点。)
风烟:风尘烟雾(点出送别时间:早晨)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阅读练习及答案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春,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1.本诗出自《王子安集》;作者是唐朝(朝代)的王勃(诗人),他和骆宾王卢照邻杨炯并称为“初唐四杰”。
2.说说千古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好在哪里?
答: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作大多情感悲伤,基调低沉,这首诗不同于其它送别诗,开辟了送别诗的'新意境,一洗往昔送别中悲苦缠绵之态,字里行间体现出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能给友人以安慰和鼓励。
3.此诗是一首送别诗,全诗表达了与知己的惜别之情,抒发了对朋友远行的留恋慰勉之情,体现出作者高远的志趣
4“风烟”突出了杜少府任所的卑湿荒远,上任路途的艰险。“望”字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川联系起来。
5、颈联蕴含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缩短距离的哲理,真正的友谊是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的,既是永恒的,也是无所不在的。这一句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情厚的不朽名句。
1.诵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B )
A.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2.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 )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B.第一句点出了送别的地点,第二句则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颔联是说,诗人要跟朋友分手,去外地做官,
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劝慰杜少府,不要在临别之时像儿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泪。
3、这首涛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句子,请说说它好在哪里。
答: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大多情感悲伤、基调低沉,而王勃的这两句写得昂扬乐观,能给朋友以安慰和鼓励,对待离别态度很积极。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省中考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9—20题。(共4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9.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20.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首联中的“辅”或“望”字o(2分)
答:
19.①与友人的惜别之情②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意思对即可。一点1分,共2分)
20.“辅”示例: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1分)气象雄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1分)(意思对即可。共2分)
“望”示例: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1分)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1分)(意思对即可。共2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初一上册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杜少府之任蜀川11-06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案03-17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案12-30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案11-03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案08-25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案09-07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案08-27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教案08-28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教案11-09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教案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