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数学课教案(通用13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小衔接数学课教案(通用1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小衔接数学课教案1
活动目标
1.感知球体、圆柱体、长方体等立体图形的特征。
2.能尝试按图纸制作立体纸盒。
3.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球体、圆柱体积木、长方体,易拉罐、乒乓球等实物若干。
2.自制图形纸若干、剪刀、胶带、浆糊等。
活动过程
1.观察比较球体与圆柱体,感知图形的特征。
(1)出示球体与圆柱体。让幼儿通过滚动实验,感知两个形体相同与不同的地方。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两个很有趣的图形,是什么图形呢?有谁认识吗?它们有什么地方一样,又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呢?
(2)师小结:不管从哪边看,球体都是圆的,可以向任何方向滚动,叫球体。看起来像柱子,从上向下一样粗,两头是圆的,并且两个圆一样大,叫圆柱体。
(3)进行游戏:看谁找得对。
请幼儿找一找老师提供的物体中有哪些东西是球体的,有哪些东西是圆柱体的。
师:现在请你们来找一找球体和圆柱体,找到后请你大声说出这个物体是球体还是圆柱体。
2.认识长方体,并尝试根据图纸制作礼物盒。
(1)出示一个长方体纸盒,先认识长方体,再请幼儿将盒子拆开,仔细观察长方体的构造图,引导幼儿发现折痕。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图形,这个图形的名字叫做长方体,那么它是怎么组合而成的呢?从盒子来看,看的不清楚,我们一起来把纸盒拆开来看一看,好么?
(2)将拆开的纸盒还原,进一步感知如何制作立体纸盒。
3.根据图形纸,自己制作长方形纸盒。
师:看看,老师今天带来了许多美丽的图形纸,让我们一起来跟着这些图形纸制作一个漂亮的纸盒吧。
4.装礼物:互相欣赏礼物盒并装礼物。
幼小衔接数学课教案2
设计意图:
《纲要》中指出5——6岁幼儿能够在感知大量事物的基础上,自己整理、加工已有的知识经验,发现浅显的规律,并且部分的开始理解守恒和包含的关系。但是,他们的思维特点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并且幼儿的语言表达就是他们思维的体现,所以这次活动中,我将给幼儿充分的自由,请他们动手操作,同时为诱饵尽可能多的提供表达的机会,通过他们的亲自尝试,感知正方形的面积守恒。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游戏,初步感知正方形的面积守恒。
2、能力目标:大胆想象,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3、情感目标:在操作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三色正方形、剪刀
媒体准备:硬件:交互性电子白板、电脑、投影仪等
软件:白板课件
经验准备:幼儿熟练掌握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多种图像的基本特征,并能使用各种图形进行图案拼摆;学习过图形等分。
活动重难点:
感知正方形的面积守恒
活动过程:
直接进入主题
看一看:这是两个什么图形?他们一样大吗?
幼儿进行比较,回答提问
出示相应图形
初步感知面积守恒(分一分、摆一摆、合一合)
教师提问:
1、 请你把一个正方形分成一样相等的四份?
2、 你们是怎么分的,分成了什么形状?
3、 请你用分好的一个图形和原来的正方形比一比,那个大啊?
4、 那现在把分好的四个图形合回去和原来的正方形比一比,哪个大?
5、 现在请你用分好的图形,摆一个你喜欢的图案?
6、 你用原来的正方形分成了什么形状,摆成了什么图案?
7、 请小朋友们想一想,把摆好的图案合回去,和原来的正方形比,谁大?
8、 快试一试?
幼儿操作。
幼儿回答问题。
幼儿操作,比较
幼儿操作比较,回答问题
幼儿拼摆图案
幼儿操作比较,回答问题
展示幼儿操作结果。
展示幼儿操作结果。
再次感知正方形的面积守恒
1、请你把正方形任意分成四份,摆一个你喜欢的图案?
2、你摆的是什么图案,合回去和原来的正方形一样大吗?
1、幼儿操作拼摆
2、操作比较,回答问题
拍照,展示照片
引导幼儿总结正方形的面积守恒
1、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和哪个形状做游戏了啊?
2、做游戏的时候,老师发现了一个小秘密,不知到你们发现了没有?
3、我们把正方形分成四份,合回去之后,和原来比,它怎么样呢?
1、回答问题
2、总结规律
展示幼儿操作结果。
活动延伸
1、 我们把正方形分成四分合回去和原来是一样大的,那分成五份呢,那分成六份还是一样大的吗?
2、 那我们下次活动的时候可以试一试,到底一样不一样?
幼小衔接数学课教案3
设计意图:
“对称”的物体、图案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只要告诉幼儿“对称”的条件,幼儿就能容易找到,但是这种方法回到了原来的“灌输、传授”式,幼儿在活动中永远是处于被动者。所以如何让幼儿主动学,乐意去寻找发现,这是活动设计的关键。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要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观,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于是我设计了“猜一猜、找一找、做一做、画一画”的几个环节中,引导幼儿发现了“对称”所需的特点,环节清晰、明了,重点突出。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对称图形并理解对称图形的含义,尝试找出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幼儿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3、引导幼儿领略自然世界的美妙与对称世界的神奇,激发幼儿的数学审美情趣。
4、通过猜,找,做,画等方法表现对称。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准备:
1、两对称图片:苹果,蝴蝶。
2、对称及不对称图片若干。
3、操作纸每人一张。
教学过程:
一、“玩”对称、体验特征
1、每人一张白纸,把纸对折,然后从折痕处开始撕,撕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
2、展示部分幼儿的作品:看一看这些图形,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共同的地方?
(引导幼儿进行观察、比较,小结出这些图形的特点:对折左右两边都相同,把它叠在一起,会重合。)
教师提出概念:像这种对折后左右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我们叫它对称图形 。
3、看看你自己手中的作品有没有这样的特点。
二、识对称,找对称轴
1、引导幼儿找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再次感受对称图形的特征。
(1) 指一指、摸一摸这条折痕,说说它有什么作用?
(2) 告诉幼儿对称轴的概念:把对称图形分成了一样的两部分的直线,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对称轴。
2、操作活动:找对称轴。
(1)猜想: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有对称轴吗?有几条?
(2)每人一份操作材料尝试找出三种形状的对称轴。
(3)展示操作的结果(根据幼儿的操作情况画上对称轴),并检验找得对不对。
3、根据幼儿的操作结果,引导幼儿找出各图形的对称轴。
三、找对称,提高认识
1、找一找,我们身上和周围有哪些事物是对称的?(如:人体、蝴蝶、标志等等)
2、观看多媒体短片,了解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四、结束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班里的小朋友都很能干,不但认识了解了对称,还能自己动手折叠对称的图形,
在我们身边还有好多好多对称的物品,今天我们也回家找一找,还有哪些东西是对称的,明天来告诉老师好吗?
幼小衔接数学课教案4
活动目标:
1.三角形、圆形、正方形、菱形、长方形、梯形几种平面图形的认识。
2.通过观感知图形的基本特征,能够正确的区分六种几何图形。
3.发现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几何图形组成的花,动物图片。
2.给每位幼儿准备一盒七巧板。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能正确认识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几种平面图形的形状。
活动难点:
1.正方形和菱形的区别。
2.六种图形的基本特征。
活动过程:
1.手指游戏激趣导入本课。
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伸出来;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举起来;
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抱起来;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转起来;
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藏起来。
2.春天来了,各种各样的花开了。老师今天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两幅美丽的花,小朋友们想看吗?出示由菱形、三角形、长方形、圆组成的两幅美丽的花。
3.让幼儿说说这些美丽的花漂亮吗?(漂亮)它们分别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菱形的特征是什么?
4.出示手工折的燕鱼,让幼儿观察,指名说说燕鱼身体的外形各是什么图形?
5.出示小鸡、小猪、小狗 的图片,分别让幼儿观察说说他们的外形各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6.让幼儿观察我们活动的教室和生活的地方,说说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圆形、菱形和梯形。
7.指导幼儿区别正方形和菱形的区别。
小结;正方形和菱形都有相等的四条边,正方形的四个角相等,菱形的两个对角相等。
8.拼图游戏。(给每个幼儿发一副七巧板)
.拼好自己喜欢图案的幼儿自由汇报说说自己拼的是什么?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分别表示的是什么景物?
活动延伸:
开展图形拆分和拼搭活动,让幼儿感知图形的变化关系。
幼小衔接数学课教案5
活动设计背景
按规律排序是幼儿园数学活动的一项基本活动内容,有多种变化的规律。在活动中,我们发现孩子们常有不同的排列方式,如颜色、大小、形状的多种间隔。于是便设计了“找一找、排一排、说一说、摆一摆”这一系列数学活动,帮助孩子们整合日常活动经验,提升对规律排序的认识。
活动目标
1、 能通过观察、推理发现物品、图形或数字的排序规律。
2、 能按照已有规律继续排序。
3、 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使之愿意并喜欢参加数学活动。
4、 了解排序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并学习将排序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5、 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 发现并按规律进行排序。
2、 自己创造规律进行排序。
活动准备
1、 材料准备:动物图片若干,幼儿操作材料,各种图形卡若干。
2、 经验准备:认识几种平面图形。
活动过程
一、 找一找
今天大森林里开联欢会,许多小动物都来参加,我们也去看看吧!
问题: (1)大森林里真热闹,谁来参加联欢会?
(2)它们排队有规律吗?什么规律?
二、排一排
1、有些小动物来晚了,我们来按照规律给它们排好队吧。
2、引导幼儿排列出”ABCABCABC” “AABBAABB” “AABAABAAB”“ AABCAABC”等不同模式。
三、 说一说
在我们身边有哪些物品是有规律的?(桌子、椅子、衣服的花纹)
四、 摆一摆
1、 操作材料练习
问题:(1)你能看出来这些图形(数字)是怎样排列的吗?
(2)你来试试接着往下排吧?
(3)说说你是怎样排的?
2、我们看了许多排列图案,你能不能用手中的材料排出一些图案,然后让自己的伙伴接着往下排?
五、分享自己的创造成果和经验。
六、谈谈排序跟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幼小衔接数学课教案6
活动目标:
1、感知生活中有规律的序列,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辨认图形排列的规则,并按照其序列延伸该图形。
3、发展观察、分析的能力。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5、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课前在活动室布置四个活动区域:“超市”、“书店”、“展示大舞台”、“数学角”。
2、在“超市”里摆满五颜六色的项链、花纹有一定规律的发饰、桌布、衣服、包装纸,卡片花边、国际象棋棋盘,美人痣。
3、“书店”里摆设按事件变化的先后顺序排列的图片:有种子发牙、蝌蚪变青蛙、月圆月缺、小孩长大成人。
4、“展示大舞台”里准备了各种颜色的纸环、五颜六色的彩色纸、串珠、纯白色的衣服、裤子、围巾、裙子、手套、袜子、剪刀、画笔、花边、各种颜料、针线、双面胶。
5、“数学角”里准备了按故事情节变化的先后顺序的小卡片、故事磁带。
活动过程:
(一)感知活动――逛“超市”
安排、布置适宜的学习环境,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老师以朋友身份带领幼儿“逛超市”,“超市”里摆满了的各式各样的东西,让孩子们感知事物的序列变化,从而感知事物的美,进一步让幼儿们说出你所见到的物体是用怎样的规律排序的,然后记录下来,看谁记录的画面最美,就在额头中间贴上一颗“美人痣。”
(二)合作活动――逛“书店”
老师带幼儿们逛完了“超市”,又带领幼儿们来到了“书店”,这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故事书、图片。老师说“孩子们,今天书店阿姨把图片的顺序搞错了,我们来帮助阿姨给图片分类排序好吗?”大家等不急了,忙说:“好!”接着幼儿自主的三五成群的自发的组织成一组,开始按事件变化的先后顺序排列图片,幼儿拼拼说说,合作活动,这样既发展了幼儿的口语,又培养了幼儿热爱集体的好品德。接着,每组推选一名代言人起来表述本组的排列结果,说出小组的队名、口号,展示交流,要求发言的幼儿用“先……后……最后……”的句式来讲述。
(三)操作活动――展示大舞台
老师带领孩子们帮“书店”阿姨把图片整理好后,又带大家来到“展示大舞台”,这里是幼儿们动手操作的区域;在这里,幼儿们可以充分自主的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这里,老师给他们准备了各种丰富多彩的材料;在这里,小朋友们可以尽情的享受创造的乐趣,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心趣,一举几得,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操作活动开始,老师以一个主持人的身份出现在小朋友的活动中,小朋友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进行,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完成后,带上或穿上自己的作品走向展示舞台,在轻音乐的伴奏下翩翩起舞,向模特一样展示自己的风采。每一个“模特”展示完毕,“主持人”采访“模特”:“你脖子上的项链的创作灵感来自怎样的排序规律?”他非常自豪地回答:“我制作的项链是用红、黄、蓝、绿,红、黄、蓝、绿.....的规律来排列制成的,记住我哦,我是二十号选手,投我一票!”主持人接着喊:“下一个。”一个个都是那么自信,一个个都是那么出色,一个个都是那么充满活力,最后主持人讲评:每一个参赛选手都表现不错,都发给一份优秀奖。
(四)延伸活动――有趣的小卡片
延伸活动中,我又以朋友的身份带小朋友们走进数学区域,为幼儿提供录象故事和故事小卡片,让幼儿边听故事边按故事情节顺序排列故事小卡片。听完故事后,我又带小朋友们到室外去找有一定规律排列的.物品,进一步复习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
幼小衔接数学课教案7
活动目标:
1、复习已学过的各种几何图形。
2、尝试运用不同几何图形拼出各种图案,并说出自己操作过程中用到哪些图形,通过图形拼搭,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进行多种组合。
4、感受拼图游戏的奇妙之处,在操作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5、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尝试用不同几何图形拼出不同图案,并说出操作过程;
活动难点:在操作活动中鼓励幼儿根据一种图形与其他图形的多种组合来进行多元化的操作,支持幼儿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
活动准备:
各种颜色的几何图形 双面胶 剪刀 白色纸 由几何图形拼成的机器人 火箭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过河
将幼儿分成两组进行游戏。在地面上放上提前准备好的几何图形作为河里的石头,并把它们摆成两条长河,让幼儿一个挨着一个慢慢往过走,在走的过程中,要求脚不能落到地面上,一定要踩到图形上,而且在过河时要看清楚你踩了哪些形状的石头,等游戏结束后老师要提问。
二、出示由刚才在游戏中出现的几何图形拼成的机器人,让幼儿观察,画的是什么,都由哪些图形拼成的,这些不同的图形各有几个呢?先让幼儿自己回答,完了后老师领小朋友一起数,从局部到整体,点数各种几何图形。
随后再出示用几何图形拼成的火箭,让幼儿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幼儿亲自动手操作活动
发给每位小朋友若干张不同的几何图形,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想象运用已有的几何图形制作一幅画,教师个别指导
四、作品展示
将自己制作的作品贴到展示区供大家欣赏,教师对个别幼儿进行奖励。
五、活动延伸
让幼儿回家看看他们家中什么物品是长方形的、正方形的、三角形的、或者是圆形的。 再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卡纸剪出各种图形,拼成自己喜欢的一幅画。第二天来到幼儿园后要给其他的小朋友介绍自己做的是什么,怎样做的,用到了哪些图形,从而使这一活动进一步深化。
幼小衔接数学课教案8
活动目标:
1. 学习用统计表按图形的两个特征统计图形数量。
2. 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3. 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4. 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5.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各种几何图形卡片若干。
2. 大象、小鸟、鱼、乌龟、图片。
3. 统计表图一、图二、铅笔。
活动过程:
一、出示用图形拼搭的小动物,激发兴趣。
师:今天有小动物来和我们做游戏了,看看谁来了(鱼、小鸟、小鸡)?这些小动物身上藏着什么秘密呢?(都是用图形拼成的)都用到了哪些图形?分别用了多少呢?
二、学习用统计表统计几何图形数量。
1. 出示乌龟图片,幼儿尝试用各种办法按形状记录每一种图形数量。
2.出示统计表(图一),指导幼儿按照从上到下,或从左到右的顺序和方法,学习按形状统计出乌龟图案中每一种图形的数量。
3. 幼儿尝试用各种办法按形状、颜色记录乌龟每一种图形数量。
4. 出示统计表(图二),学习按形状、颜色统计乌龟图案中的图形数量。
小结:刚才我们学习了用统计表统计乌龟的图形数量,统计时要仔细观察,从上到下,或者从左到右的顺序统计,不容易出错。
三、幼儿操作,能用统计表按图形的形状、颜色统计图形数量。 为每组幼儿提供小动物图片3幅及统计表(图二),幼儿自选图片进行统计。
四、师幼一起对统计结果进行检验。
五、结束。
师:今天小朋友们表现真棒,我们学习了用统计表按形状、颜色对图形进行统计,而且小眼睛观察的仔细认真,学会了有序地观察。老师还有一些图形图片,小朋友可以自己进行拼搭,并用统计表统计。
幼小衔接数学课教案9
设计背景
我们班的幼儿对图形(三角形、圆形、半圆形、长方形、正方形)非常感兴趣,于是,我设计了这节图形游戏课。目的是培养幼儿图形方面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幼儿用各种不同的图形进行拼图,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也得到很好的训练。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加深对图形的认知。
2、培养幼儿图形方面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培养幼儿对图形的兴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重点难点
通过游戏,加深对图形的认知,培养幼儿图形方面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活动准备
三角形、圆形、半圆形、长方形、正方形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认一认:
教师出示三角形、圆形、半圆形、长方形、正方形图片,请幼儿分别说出图形名称。
二、想一想:
教师出示三角形、圆形、半圆形、长方形、正方形图片,请幼儿分别说说图形像什么?(教师小结:当小朋友看到一个图形时,就会想到很多物体。比如看到圆形,就会想到西瓜、乒乓球、太阳、皮球等,我们经常用这种方法,以后我们就会越来越聪明)
三、拼一拼:
1、相同图形拼搭
教师让幼儿取出任一种图形进行尝试性的拼搭活动,教师巡回指导。(教师小结:小朋友可以用其中的一种图形变成不同的图形,例如两个相同的三角形组合在一起,可以变成一个正方形等。)
2、不同图形的拼搭
教师在引导幼儿拼图时不要一下子把拼好的图样给幼儿看,可以先对幼儿进行一定的启发:比如拼帆船时,可以告诉幼儿用两个大的三角形做它的帆,另外的图形拼成一艘船。
建议:教师巡回时可给予个别指导,并将幼儿的有趣拼搭介绍给大家。
3、教师小结:今天,我们玩了图形游戏,发现了很多个图形可以组合成各种各样有趣的图样。只要我们多动手多动脑,就会拼出越来越多的图案。
幼小衔接数学课教案10
活动设计背景
图形来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平时的游戏活动中,小朋友对拼图特别感兴趣,于是我设计了“有趣的图形”这一活动。活动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观察法、启发法、操作法等。整个活动,通过欣赏拼图引入,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拼图,说一说拼图的拼法及组成,再通过幼儿示范拼图激起其他幼儿的操作欲望和兴趣,最后自己尝试剪出各种图形,利用图形进行拼搭出有主题、有情节的画面,共同欣赏,体验成功。
活动目标
1. 能够利用各种几何图形拼搭出多种物体及主题画面。
2. 拓展幼儿空间知觉,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幼儿团结合作精神。
4.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 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说出拼图的拼法和组成,难点是利用各种几何图形拼搭出有故事情节的画面。
活动准备
拼搭图若干布置成展览区,各种颜色的卡纸、剪刀、浆糊,范例一幅。
活动过程
一. 组织小朋友进入教室欣赏拼图并仔细观察这些图画和我们平时看到的有什么不同(放轻音乐)
二. 出示范例《小兔晒太阳》拼图,让幼儿说一说这幅图的拼法及组成
1. 太阳:一个红色的圆形作脸,许多黄色的三角形作太阳光芒。
2. 树:三个绿色不同大小的三角形作树叶,一个细长的紫色的长方形作树干。
3. 花:一个黄色的圆形作花心,五个桃红色的梯形作花瓣,一个蓝色长方形作 花茎,两个绿色的半圆形作叶子,一个大的紫色的梯形作花盘。
4. 两个红色的椭圆形作长耳朵,一个黄色的大圆作头部,三个小圆分别作眼睛、鼻子,一个红色的三角形作嘴巴,一个浅蓝色的扇形作身子,一个紫色的半圆形作口袋,两个深蓝色的半圆形作腿。
小结:各种各样的不同颜色的图形都是好朋友,它们可以相互组合在一起,变成了各种各样的图画。
三. 请幼儿示范拼图
1. 拼房子(几种不同的房子)
2. 让幼儿知道同一种东西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拼法。
四. 提供2—3张卡纸给每位幼儿,让幼儿尝试剪出各种图形,然后进行自由组合拼图,教师巡回指导,要求拼出有情节的画面。(播放音乐)
五. 欣赏及展示作品,并说说怎么样拼的。
幼小衔接数学课教案11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让幼儿感知许多物体(图形)可以分成相同的二分,并知道整体大于部分,部分小于整体。
2、尝试用目测,把实物分成一样多的两份,并在活动中用自己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进一步提高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及动手操作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师示范用的蛋糕一只及幼儿操作材料图形一套。
2、人手一分不同颜色的各种图形。
3、操作材料:红枣、豆子、橡皮泥。
活动过程:
1、以两只“小松鼠分蛋糕”的故事,激发幼儿学习二等份的兴趣。
师:“六一”这一天,是小松鼠花花和圆圆的生日,小伙伴们送了他俩一个蛋糕,两只小松鼠很开心,看了一会儿,花花说:“我们来分蛋糕吃吧,我们两人吃一样多好不好”圆圆说:“好”!可是两之小松鼠的数学学的不好,不知道怎么分才能分得均匀,小朋友说说看,两只小松鼠应该怎样分才能吃到一样大的蛋糕?
2、老师这里也有一只蛋糕,想把它分成相同的两份,请小朋友帮老师想一想,应该怎样分?
3、幼儿演示分法,教师帮忙。
4、蛋糕可以分成相同的两份,那么如果我们用图形,可不可以也把它们分成相同的两份?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好多各种各样的图形,而且,每种图形有两张,请你们把相同图形中的一张先用折的方法,折成相同的两份,然后,用剪刀剪开,看看剪下来的图形和原来的图形有什么不同?在折、剪的时候,你想一想一种图形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方法,都可以把它分成相同的两份?
5、幼儿动手操作,老师巡回指导,引导小朋友们相互讨论。
师:小朋友在操作的时候。可以相互讨论一下,应该怎样分?
6、幼儿反馈尝试的结果。
(1)提问内刚才小朋友都动手把各种图形分成了相同的两份,请小朋友说说,你是怎样分的?
(2)请几个有不同分法的小朋友讲述,并用老师的操作卡演示给小朋友们看。
幼小衔接数学课教案12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图形的对称性。
2.理解对称的含义,能正确的判断图形是否对称。
3.体验对折的乐趣。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对称的大树、对称的房子1张、对称的三角图片1张、不对称的房子、不对称的三角形、不对称的茶壶各一张;找对称的操作纸每人一张。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在一个王国里住着一位美丽的公主,有一天王国里来了一位可恶的巫婆,她把公主关了起来,并设下五道难关,人们都想就出公主,可都没能闯关这些关卡,小朋友们你们愿意闯过难关吗?
二、引入对称的概念
师:“小朋友们在闯关之前,老师这有一些有关这个王国的秘密,让老师帮助一下你们吧”。(让幼儿观察对称图形,并探索发现其中相同的地方,对对称图形有一些了解)
三、闯关游戏加深对对称的了解
1.第一道关卡,开锁,找对称的图形
2.第二道关卡,看蝴蝶,找对称的图形
3.第三道关卡,看脸谱,找对称的图形
4.第四道关卡,归类,找出哪些是对称图形,哪些不是对称图形
5.第五道关卡,让幼儿画出对称的方格图形
四、联系实际
让幼发现生活中,教师中的对称图形,并分享分享一下自己对对称图形的理解。
五、动手操作
为每个幼儿准备一张拥有一半图形的操作卡(图形各不相同),使幼儿在一堆图片中找出图形、颜色都相对应的对称图案贴在操作纸上。
幼小衔接数学课教案13
活动目标:
1、乐意积极动手操作、测量,体验铺地砖带来的快乐。
2、能不受形状、颜色的干扰,正确比较和判断图形的大小。
3、体验面积守恒,学习用测量单位测量比较图形大小的方法。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已有自然测量的经验。
2、12×12CM彩色卡纸32张以上;6×24CM彩色卡纸32张以上;贴有相应图形的KT版共10张,其中图1两张,图2四张,图3四张;记录表一张;铅笔、橡皮、剪刀各4-5份。
活动过程:
1、出示两种(图1、图2)房子地面图,引导幼儿通过“铺地砖”比较面积的大小。
(1)创设情境导入活动。
导入语:最近老师买了新房子,这就是一号二号房子的地面图。我想选一间大的给妈 妈住,你觉得一号房和二号房哪间更大?
(2)幼儿操作。引导幼儿通过给房间铺地砖,发现一号房二号房是一样大的。
(3)通过引导幼儿交流铺地砖的注意事项,引导幼儿发现:铺地砖的时候要注意不能空也不能重叠。
2、幼儿二次操作。引导幼儿在用长方形地砖测量完二号房需要的地砖数量后发现两块地砖的大小一样。
(1)教师提出要求:请小朋友用长方形的样砖比一比、量一量铺满二号房需要几块地砖?并引导幼儿讨论测量方法。
(2)幼儿分组操作。
(3)请几个幼儿介绍自己的发现,并在记录表上进行记录。
(4)观察记录表,发现正方形砖与长方形砖的面积关系。
3、幼儿再次操作,在尝试运用已知的经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面积的守恒。
(1)教师介绍操作要求:请幼儿用长方形砖铺三号房子。
(2)幼儿操作,教师鼓励幼儿合作,并鼓励幼儿在遇到商量不能解决的问题时可以向老师及他人求助。
(3)幼儿交流。请幼儿说一说一共用了几块地砖?在铺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
4、带着“用拼拼剪剪的方法试一试正方形、长方形的地砖还能变成什么图形?”的问题结束活动。
活动提示:
(1)活动的重点和难点是排除形状的干扰感受面积的守恒。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在判断图形面积时孩子的思维很容易受到形状的干扰。因此,活动中设计了三次操作,引导幼儿通过操作、推理、验证,通过自己的体验建立守恒的概念。
(2)活动的教具和学具可以投放到区角。可以在将地砖通过剪贴变形及设计其它的房间地面图等活动中引导幼儿反复操作,进一步理解面积的守 恒。
(3)提请家长配合:带孩子到广场、公园,仔细观察地砖的样子,也可以利用数格子的方法比较感受面积的守恒。
活动反思:
活动中幼儿想象丰富,思维开阔。如何上好一节课对老师来说要求真的很高,我们教师不但要备知识,还要从孩子的实际出发,了解他们已有的知识储备,努力寻找能够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切入点,注入自己的激情,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形成师生间情感与知识的积级互动,才能达到预定的最有效的教育目标。数学游戏活动有利于培养幼儿的数学兴趣,有利于培养幼儿的主动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幼小衔接数学课教案】相关文章:
幼小衔接数学课件03-31
幼小衔接数学课程教案(精选6篇)11-25
幼小衔接游戏教案07-22
幼小衔接社会教案06-17
幼小衔接数学下教案07-21
幼小衔接数学教案08-25
幼小衔接社会教案06-17
幼小衔接总结09-21
幼小衔接汉语拼音教案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