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时间:2023-01-29 16:19:38 教案 我要投稿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集锦1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集锦15篇)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能够准确地读出几时几分;知道某个时刻时针、分针在钟面上的位置。

  2、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理解1时=60分

  3、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初步建立时、分、秒的量感,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4、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时间单位,准确读出钟面时间。

  教学难点:

  准确读出几时几分,会用电子表表示方法和几时几分的表示方法表示时间。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时钟教具

  教学过程:

  一、引入(情景)

  同学们你们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小白兔失败后非常后悔,决心以后再也不骄傲了,有一天他又碰到了老乌龟,他们决定绕着这些树围成的圈再进行一场比赛,我们一起喊口令,让他们同时开始“预备、开始……”

  比赛结束了,乌龟跑了多少?兔子跑了多少?

  一共有几个空挡

  他们跑的路程不同,但是时间怎么样啊?(他们同时起跑同时停,跑过的路程怎么样?)这个龟兔赛跑的场面像我们生活中的……:钟表

  钟表告诉我们什么?怎样才能认识和掌握时间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时和分。

  二、过程

  1、课本20页投影。(分针、时针的认识)请你说说钟面上有什么?学生交流

  师总结:较短的指几时的针叫时针;较长的指几分的针叫分针。

  2、再观察一下钟面上有几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几个小格;钟面上共有几个小格。(小组合作、交流)

  师:5格5格数共有xxxx小格,(5、10、15、……60),分针走一小格是xxx分,分针从12到1是xxx分,从12到4是xxx分,从12到9是xxx分,分针走一圈是xx分

  师:时针从12到1走了xxx大格,经过xxx小时。从12到3走了xxx大格,经过xxx小时。让学生得出时针走一格就是一小时的结论。

  请学生举例说说时针走几格经过几小时。

  师:实际生活中,分针和时针都是在同一桌面上同时同向转动的,只是它们快慢不同。(多媒体或教具演示:分针转一圈时时针的变化)

  学生观察得出结论: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大格

  分针走一圈是60分,时针走一大格是一时

  一时=60分,60分=一时

  3、师:你知道一分钟有多长吗,让我们来感受一下吧。(音乐)

  你能在一分钟里做多少事情?(生交流)

  抓紧一分钟,我们能做很多事情。

  看看在一分钟里你能完成几道口算题。(生操作、交流)

  我们要珍惜每一分钟。

  师:我们上一节课几分钟?课间休息几分钟?再加几分钟就是一小时?

  4、认识钟面(教具)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下教材第48页中的例2及相关内容,参考苏教版和北师大版相关教材。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掌握“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对比、总结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体会数学语言表达的简洁美。

  教学重点:

  能正确理解和运用正确的运算顺序进行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

  理解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

  课件、课堂练习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混合运算吗?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口算。

  像这样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时,我们要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从左往右)

  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周末,小军和小红来到了书店,瞧,它们正在买学习用品。

  (一)提取信息、揭示问题

  仔细观察,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出示问题:小军买1个文件夹和3本作业本,一共用去多少钱?

  (二)解决问题(1),学习含有加、乘法综合算式的脱式计算。

  1.想一想: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2.学生独立列式并计算,和同桌交流想法。

  3.请生板演,可能出现以下方法:

  ①分步计算???4×3=12(元)

  12+5=22(元)

  ②不含括号的综合算式

  4×3+5

  5+4×3

  =12+5

  =5+12

  =17(元)

  =17(元)

  4.汇报交流:

  ①请分步计算的学生说说想法。

  ②重点突出:为什么要先算3本作业本的钱?买3本作业本用多少元?为什么用4×3计算?

  ③请列4×3+5?的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第一次对比:两位同学都认为要先算4×3,他们列式方式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④请列5+4×3的学生说想法。

  这个算式如果先算5+4,算的什么和什么的钱?再乘3呢?(结合课件演示)

  所以在这道题中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第二次对比:看看这两个综合算式,你发现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在计算时又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4×3+5

  5+4×3

  =12+5

  =5+12

  =17(元)

  =17(元)

  5.

  学习4×3+5和5+4×3的脱式计算。

  哇,你们学会了用脱式计算帮小军算出买学习用品的钱,真了不起!我们来看看小红想买什么?

  (三)解决问题(2),学习含有减、除法综合算式的脱式计算。

  哦,小红可能想买钢笔,出示问题,你能帮她解决吗?

  1.明确问题:1个订书机比1支钢笔贵多少元?

  2.初步梳理:你觉得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

  1支钢笔的钱有直接告诉我们吗?得动动脑筋了。

  3.区分对比,明确运算顺序。

  小精灵为我们送来了3个同学列的算式,哪个算式能正确解决这个问题?

  想一想,再和同桌说一说,对错都要能说出理由哦。

  8÷2-10

  10-8÷2

  10-8÷2

  =4-10

  =10-4

  =2÷2

  =6(元)

  =6(元)

  =1(元)

  第一个算式错在哪里呀?哦,那就是要改成10-4,10是谁的钱,解决这个问题就是用1个订书机的钱减去1支钢笔的.钱等于多出来的钱。

  小结:像这样问谁比谁贵多少就要用较多的钱减较少的钱等于多出来的钱。

  第二、三个算式对比:你们都认为第2个算式是对的,可老师看第3个算式列的不是和第2个一样吗?

  所以减法和除法在一起要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第2个算式是怎么算的,你们看懂了吗?我们一起把这个算式请到黑板上。

  三、观察对比,总结运算顺序

  1.初步梳理

  一起来看一下今天认识的3位新朋友,当有乘法和加法时,我们先算?(乘法),有减法和除法时,我们先算?(除法)

  2.和同级运算对比

  我们把这3个新朋友请到课件上来,和前面认识的这两位老朋友对比一下,它们在计算时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先想一想,再和同桌说一说。

  3.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什么加、减法。

  4.提炼

  综合算式在进行脱式计算的时候,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吗?

  要做到一看,看什么?对,看清楚运算顺序。二算,然后再进行脱式计算。

  四、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下面我们就用这节课所学的知识来挑战几道题。

  ★

  圈一圈:下面各题第一步要先算什么,把它圈出来。

  15-2×5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9÷3

  2+9÷3

  两题中都有除法,为什么这题要先算除法,而这题要先算乘法呢?

  真不错!能把新旧知识进行区别,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辨一辨:下面的计算对吗?对的在(

  )里打√,错的打×。

  6×4-2

  6+4÷2

  =24

  =10÷2

  =22

  =5

  (

  )

  (

  )

  ★★★算一算:用脱式计算完成下面各题。

  10+8×2

  18-8÷2

  =

  =

  =

  =

  ★★★★连一连:把算式和正确答案连起来。

  4+4+4

  20

  4×4+4

  5

  4+4÷4

  12

  观察这三个算式,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哇!这些运算符号可真神奇呀!

  再给你两组算式,你能在○里填上合适的运算符号,使等式成立吗?

  想一想:在○里填上合适的运算符号。

  ①

  4○4○4

  =4

  ②

  4○4○4

  =3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想知道老师的收获吗?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

  册数:二年级下册

  教师姓名:

  任教班级:

  二年级数学教学进度

  教学计划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图形的运动、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数学广角——推理、总复习等。

  三、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2、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3、认识轴对称、平移和旋转,剪一剪等。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5、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6、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在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1千克的物体有多重,了解克、千克的实际意义及1千克=1000克。

  7、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

  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四、情感态度

  1、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创新精神。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3、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4、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学好数学家的信心。5、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和敢于探索的科学精神。训练学生养成认真审题,仔细验算的良好习惯。

  6、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学描述生活中的事物,经历与他人交流活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五、教学措施

  1、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看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有的内容,都不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不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思考过程。在教学时,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6、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生主要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学情分析

  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能正确地进行计数,所以填写统计表时不会感到太困难,其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整理数据,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较多的生活经验,能利用统计图表中的数据作出简单的分析,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体会统计的作用。本单元教材选择了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生的校服、讲故事比赛、春游的人数情况统计等,同时渗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识,使学生明确统计的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对统计数据的初步分析。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要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之中,在活动中不断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并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数学思考: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问题解决: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

  教学内容:

  教材第67页例5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并能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知余数在生活中的灵活应用,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目标解析:

  本课教学目标是在学生已学习表内除法和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定位的。结合学生熟悉的划船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最多与至少的含义,运用所学的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学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的选择进一法或舍余法确定问题的结果,进一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感知余数在生活中的灵活应用。

  教学重点:

  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根据实际情况对余数进行合理取舍。

  教学准备:

  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设疑自探

  (一)交流:用最多和至少说一句话。

  (二)复习导入

  1.复习有余数的除法。

  口算教材第69页第3题。

  2.汇报交流,以旧引新。(板书课题)

  二、解疑合探

  (一)提出问题,理解题意。

  1.课件出示例5

  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2.审题交流

  (1)你知道了什么?

  (2)每条船最多坐4人什么意思?

  (3)至少要租多少条船什么意思?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学生尝试解题,教师巡视指导。

  2.多种方式感受进一法。

  (1)画图表示

  (2)数字表示:4,4,4,4,4,2,要租5+1=6(条)船。

  (3)列式表示:224=5(条)2(人)

  还多出的2人,应该再租一条船,共要租5+1=6(条)船。

  3.比较辨析,理解进一法。

  (1)讨论辨析,明确进一法。

  ①有些同学认为租5条船就够了,你怎么想?

  ②余下来的2人怎么安排?

  (2)比较优化,掌握列式表示法。

  (三)检验结果,梳理强化。

  1.回顾反思:他们至少需要6条船,解答正确吗?

  2.乘法验证:5条船最多只能坐20人,所以要坐22人至少要6条船。

  三、质疑再探

  师生总结:这节课你有收获吗?

  余数在生活中真是太调皮了,有时候需要加1,有时候需要舍掉,一不小心就会出错。在今后的学习中、生活中,我们会经常遇到有余数的问题,只要同学们认真审题,静心思考,根据实际情况对余数进行合理的取舍,就能成为余数的好朋友。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四、运用拓展

  (一)基本练习(第67页做一做的第1题)

  1.审题,理解题意。

  2.思考,独立解答。

  3.质疑:结果为什么要加1?

  (二)变式练习( 教材第67页做一做的第2题 )

  1.小丽有10元钱,买3元一个的面包,最多能买几个?

  (1)弄清题意。

  (2)独立解答。

  (3)讨论交流,理解舍余法.

  思考:余下的1元,还够再买一个面包吗?

  2.用这些钱能买几个4元的面包?说说理由。

  (三)综合练习(教材第70页练习十五的第8题)

  学生独立审题思考解答后,汇报交流,引导学生综合考虑3种花的情况,以束数最少的花为标准确定。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

  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P31页例4,练习七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使学生进一步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引导学生探索解决乘除两步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探索解决乘除两步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主题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今天,让我们一起到儿童商场逛一逛。出示例4的主题图。

  问:你们瞧,这个柜台里有什么?

  学生观察主题图后回答。

  【设计意图】:把学生带入商场,身临其境,提高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教学例4。

  (1)、出示情境图:从他们的议论中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观察情境图,找出里面的数学问题。

  (3)、小明想买5辆小汽车。,应该付多少钱?

  引导学生得出:12÷3=4(元)是求1辆小汽车多少钱。因为要知道小明买5辆小汽车应付多少钱,必须要先知道1辆小汽车多少钱。

  (4)、鼓励学生再提出问题。

  2、小结: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把探索知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交流、汇报的形式,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提供选择的空间,引发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拓展应用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七第1题。问:要完成这道题必须先知道什么?

  引导学生完成第2题。

  教师巡视。指名汇报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设计意图】: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巩固并掌握利用乘法和除法的实际问题。

  四、课堂总结。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25页8题——26页14题

  教学目的:

  1、进一步掌握三、四位数大小的比较、估算等,使学生逐步形成万以内数的概念,掌握有关数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发展数感,第四册认数复习。

  2、初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并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喜欢数学的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

  巩固三位数大小的比较、估算。

  教学难点:

  感悟数与数之间的联系

  教具准备:

  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

  0——9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修改意见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通过寻找规律,发展学生数感采取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及独立思考相结合的方法,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通过师生互动,结合游戏情景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充分感觉生活离不开数学。联系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身体能力和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 激趣导入

  明明发现0——9这些数字有很多的乐趣和知识,他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他的乐趣,你有兴趣吗?

  明明乘坐火车,他发现列车车厢的编号很奇特,和平时的车厢编号不一样。媒体演示25页8题。

  919

  828

  737

  646

  你能填上其他车厢的编号吗?

  1) 小组讨论 找到规律

  2) 全班交流汇报 (百位、个位分别为9 、8、7、6,十位1、2、3、4, 所以其它车厢的编号应该为:555、464,373)

  3) 独立解答 第二列火车的编号问题

  4) 小组交流汇报 判断正误

  二、应用拓展 25页9题

  1,试一试:

  明明用0、1、2、3、4、5、6、7、8、9、中随意取出三张卡片为一组,可以组成三位数,如:4、8、5 可以组成845、854 、548、584等等,小学数学教案《第四册认数复习》。 你试试看,看谁组的多。

  什么情况不能组成三位数?为什么?

  1) 可以组成那些三位数?读出来

  2) 同桌俩人的比一比,谁的大?为什么?说出理由

  3) 百位不同,怎么比?百位相同怎么比?

  2,看谁最接近 26页10题

  老师报数,请你用卡片摆出来 每组2个数

  398、497、306、402、482、395、404、313、400

  1)读数。

  2)你认为那些数和400最接近?

  4) 请拿400卡片的同学来到讲台。谁接近400青走到前面来,说出理由。互相交流。

  3,请你当裁判 26页11题

  明明发现运动场上也有数字。请同学们看田径场上的运动健儿们的编号

  1) 你认为他们的比赛结果是怎样的?

  2) 按照编号排出名次。

  3) 你能把他们的编号从大到小写下来吗?试试看

  4) 汇报交流

  4,请你来当家 26页12题 生活中更离不开数学。明明家的电饭煲295元。妈妈说微波炉比电饭煲贵得多

  1) 贵得多是什么意思?

  2) 你认为微波炉可能是多少钱?

  3) 300元够吗?为什么?说出理由

  三、巩固深化

  1,请你做评委 媒体演示13题

  讨论:

  1)谁家的书多?谁家第二?谁家的书最少?

  2)明明家的书与其他三家比,可以怎么说?

  2,看谁最聪明 26页14题

  老师知道有一位同学家的书是212本,你知道是谁家吗?

  1)如果我要在计数器上表示212,该怎样表示?

  2)要用几颗珠?为什么?

  3)你能用计数器表示其他的三位数吗?

  同桌交流

  四 、总结评价

  同学们今天和小明一起探索了数字的奥妙,你有收获吗?你学到了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板书设计:

  数字乐园

  多些 少一些 多的多 少的多

  教学反思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

  教材解读:

  首先是对表内除法(一)单元除法意义的巩固,其次是为三年级学习“多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做好知识储备。着重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善于模仿。但注意力较弱,解决问题能力欠缺,对应用题不能很好地去分析。所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主要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玩中体验,玩中创造。在游戏中让学生理解教材中比较抽象的内容,同时将所学课本知识生活化。在平日的教学中,应注重营造愉悦、欢快的学习氛围,运用多种活动增强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使他们在亲身体验中进行有效的学习,保持他们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理解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解决一个数里有几个几的用除法计算的实际问题是本单元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学中,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通过例题和相关的练习,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求平均分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能正确运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

  经历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迁移类推、归纳概括的思想和方法。

  3、情感与态度:

  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已有知识与经验自主探究“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根据除法算式想出合适的口诀)。

  教学过程:

  一、读儿歌,导入新课

  1、教师课件出示儿歌“小矮人儿歌”

  小矮人儿歌

  1个小矮人1张床,7个小矮人(7)张床。

  1个小矮人2只耳,7个小矮人( )只耳。

  1个小矮人3双鞋,7个小矮人( )双鞋。

  1个小矮人4件衣,7个小矮人( )件衣。

  1个小矮人5条裤,7个小矮人( )条裤。

  1个小矮人6本书,7个小矮人( )本书。

  1个小矮人7支笔,7个小矮人( )支笔。

  教师读唱儿歌第一句(边拍手边读唱)。

  学生开火车形式边填边读唱。

  2、教师课件出示儿歌“螃蟹之歌”

  螃蟹之歌

  1只螃蟹8条腿,

  2只螃蟹(16)条腿;

  3只螃蟹( )条腿,

  ( )只螃蟹32条腿;

  ( )只螃蟹40条腿,

  6只螃蟹( )条腿;

  7只螃蟹( )条腿,

  ( )只螃蟹56条腿。

  学生齐唱“螃蟹之歌”。

  教师提问:小矮人儿歌和螃蟹之歌所用几的乘法口诀?

  学生回答:小矮人儿歌所用的是7的乘法口诀,螃蟹之歌所用的8的乘法口诀。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板题课题: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二、探究求商方法:

  1、教师谈话:自己喜欢的节日,并说明理由。

  教师引导学生说自己喜欢的节日,并说明理由。

  师:同学们,六月一日是什么节日?

  生:“六一”儿童节。

  师:瞧,二(1)班的同学为准备这个节日正忙着呢?(课件出示P48情境图)教师播放“庆祝六一”之歌。

  2、探究体验:

  师::请你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观察:三个小组的同学分别在干什么?

  生:他们有的在做彩旗,有的在做五角星,还有的在准备爱心气球。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现在,就让我们走近这几个小组,看他们准备得怎么样了!

  3、教学例1:课件出示:做彩旗

  (1)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课件出示)

  (2)根据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平均每行挂几面?)

  (3)读题,谁来解决这个问题?(指名独立解答)(引导学生列式并板书:56÷8=7

  (4)商7,你是怎么想出来的?(因为七八五十六,所以商是7)你为什么会想到用七(八)五十六这句口诀求它的商呢?引导得出:要知道56÷8等于几,就要想到几乘8等于56,所以可用七八五十六这句口诀求商。那八是除法算式中的什么数?五十六呢?七呢?算式中缺了7,所以商就是七。

  小结:当你选择了正确的乘法口诀后,观察除法算式中缺几,那么商就是几。

  齐说算理。

  (5)如果挂成7行呢?该怎么计算?(指名解答)

  交流:56÷7=8

  你是怎样想的?(因为七八五十六,所以商是8)

  (6)观察这两道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它们的被除数相同,但除数和商的位置交换了。并且它们使用了同一句乘法口诀求商。)

  4、尝试练习:我们再来看看第二、三组小朋友完成的情况

  从第二组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小朋友做了49颗星星,分给了7个小组)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①平均每组做了几颗?)

  (2)从第三组中,你又能知道什么信息?提出什么问题?(第三组小朋友带来了28个汽球,每7个摆成一行)(②可以摆成几行)

  选择你喜欢的问题进行解答。(生练习)

  (4)交流汇报:你解决了几号问题?

  生:(49÷7=7)你是怎么想出来的?再(男生齐说算理)

  生:(28÷7=4)怎么算的?再(女生齐说算理)

  归纳小结求商的方法:在计算除法时,可用什么方法求商?(“想乘法,口诀缺几商是几”)在以后的除法中只要大家能够熟记口诀,就能很快算出除法的商了。你有信心能又快又对的求商了吗?

  三、实践应用

  1、算一算:

  48÷8想:()八四十八

  42÷7

  想:

  35÷7

  想:

  40÷8

  想:

  学生上练习本独立完成后订正。

  2、做一做:

  反馈:

  a、指名汇报答案,全班订正。

  b、观察每组式题,你有什么发现?(乘法里的积是除法算式的被除数;乘法里的两个因数,一个是除法里的商,另一个是除法里的除数。)

  c、小结发现:所以根据一个乘法算式,能求出两个除法算式的商,除法和乘法关系密切,它是乘法的逆运算。

  其实,森林里的动物宝宝们也喜欢过六一呢,现在就有几只动物宝宝正积极准备呢,不过遇到了一些困难,想请大家帮帮忙?行吗?

  3、“小鸟回家”的游戏

  师:瞧,小鸟正在练习回家的节目呢,你算对了,就能让小鸟高高兴兴地回家哟!

  学生抢答,并说说是怎样求出商的。最后一题全班用手势选择后再订正。

  4、“小白兔采蘑菇”的游戏

  师:大家齐了协力让小鸟高高兴兴地回家,小白兔可急坏了:原来小白兔想采蘑菇过节,可是河太宽了,需要踩着树叶过河,可是树叶上有除法算式,算对了才能过,小白兔却没学过除法,你愿意帮他吗?(P50页第1题)

  让学生扮演小白兔说答案,教师和其他同学一起订正。

  5、“拔河比赛”的比赛。

  师:看到同学们如此厉害,让我们一起参加拔河比赛吧!

  四、全课总结:

  师:谈谈今天我们收获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探索出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经历求商的一般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在议中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设计理念: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掌握了乘法口诀和会运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创设学生喜欢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然后让学生收集图画中的数学信息,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感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再引导学生提炼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感受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经历运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法:

  迁移法,观察讨论、比较分析法。

  学法:

  自主探究学习,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重、难点:

  1、能较熟练地用7、8、9的乘法口诀正确求商。

  2、运用已有知识与经验自主探究“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以旧引新,激发学生兴趣。

  1。对口令。

  二七()六九( )

  ()八五十六 六八()

  ()八三十二九九( )

  ()九四十五()七二十一

  2。口算。

  12÷6=( ) 36÷6=( )

  30÷5=( ) 24÷6=( )

  18÷6=( ) 8÷2=( )

  3÷1=( ) 12÷4=( )

  师:你们用的是什么方法求商的?

  生:想乘法口诀。算除法想乘法,口诀缺几商是几。

  除数是几就想几的乘法口诀;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商就是几。

  师:看来同学们基本掌握了用“算除法想乘法,口诀缺几商是几”这些方法来求商。这节课我们就用这种方法,一起学习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你们有信心学会吗?(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境,合作探究新知。

  1。师:同学们知道属于你们的节日吗?

  生:(六月一日儿童节)

  师:为了庆祝六一儿童节,小朋友正在布置他们的教室呢,同学们,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课件出示情境图

  2。引导观察,收集信息

  提问: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有的在做彩旗,有的在做五角星,还有的在准备爱心气球。)

  通过观察,你获得了什么数学信息?(指名回答)

  (生:第一组做了56面彩旗,要挂成8行。

  生:第二组做了49颗五角星,分给7个小组。

  生:第三组带来27个爱心球,每9个摆一行。)

  3。梳理信息,提出问题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先让学生想一想,再同桌互相说一说)

  4。学生汇报

  指名汇报问题,教师板书“平均每行几面?”“平均每组几个?”“可以摆几行?”

  三、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探究56÷8的口算方法。(从主题图中点取出例1)

  (1)请一人读题,提问:56÷8=?怎么解答列式?你能不能独立试着做做?(学生独立试算,并和同桌说说是怎么算的?)

  (2)指名汇报(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方法)

  (3)问:“用哪种方法最简便?(用乘法口诀求商)

  引导学生小结:求56÷8的商,想()乘八得五十六,用乘法口诀想,就是()八五十六,因为七八五十六,所以56÷8的商是7。

  师:我们平时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列玩算式要在后面写上什么?(单位)一起说这道题的单位是什么?(面)今天我们要探究学习的是除法算式求商的方法,所以它的单位同学们在口头上说出来就可以了。下面的题目也一样,清楚了吗?

  2。(1)师:这56面小旗,要是挂成7行,平均每行几面?

  怎么列式?

  列出算式:56÷7= ,能用乘法口诀求出这个算式的商吗?

  让学生独立试算。

  (2)交流: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3。比较56÷8和56÷7两个算式的联系。

  (让学生明白,用一句口诀可以列出两个除法算式)

  4。完成主题图中另外两个数学问题。

  (1)男生一道,女生一道。教师巡视。

  (2)说说你是如何求出商的?

  5。小结: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除数是几就想几的乘法口诀;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商就是几。我们把求商的方法编成了一首儿歌。(课件:乘法口诀求商歌:算除法想乘法,口诀缺几商是几。)一起读读。

  三、反馈练习(课件出示)

  1、选择题:用“七九六十三”这句口诀求商的算式是:

  A、7+9B、7×9C、36÷9D、63÷7

  2、请大家完成书上49页做一做的习题。

  (学生汇报)

  师:通过这一组习题,你们又发现了什么呢?

  生:我发现,乘法算式里的`积,在除法里做被除数。

  生:乘法算式里的因数在除法里做除数和商。

  生:这3个算式可以用一句乘法口诀来计算。

  师:同学们有这么多的发现真了不起!乘法和除法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在以后的学习中将会继续学习。

  3、巩固练习

  (1)练习:小猴摘桃子(课件9)

  师:其实,儿童节不仅是我们小朋友们喜爱的节日,就连森林里的动物宝宝也喜欢出来看热闹。这几只可爱的猴宝宝想在“六一儿童节”上给同学们送上又大又红的桃子,可是当他们来到桃树下面正准备上梯子的时候,才发现梯子上早已站好了除法算式,要算对了才能往上爬,小猴子怎么也算不出来,同学们你们愿不愿意帮帮小猴子?

  (2)练习:小猪吹泡泡

  出示课件10:小猪吹泡泡的情境

  师:小猴的问题解决了,小猪被同学们助人为乐的精神感动了,它特别吹了一些泡泡来送给大家,如果你们把提算对了泡泡会飞的又高又远。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9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85、86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自主尝试计算经过时间的过程。

  2、会计算所经过的时间。

  3、使学生学会倾听并能够和同学进行有效交流。

  4、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习惯学情分析:

  学生认读时间已经不是问题,但是计算经过的时间有一定的难度,容易出错,所以这节课要多练习。

  教学重点和难点:会计算所经过的时间。

  教学过程:

  一、微课导入。

  1、师:同学们,又到了我们快乐学数学的时间了。今天,老师把我们的一位老朋友青请到了课堂上。走,一起去微课视频里和它见见面吧。

  (播放微课视频。)师:看完了这段视频,老师想问问你们的老朋友时钟在生活中都有什么用途啊?设计意图:用微课视频的形式复习旧知,为学习新知做铺垫。

  2、师:聪聪也是一位会记录时间的`孩子,上个星期天,聪聪过得非常快乐,我们一起回顾一下他都做了些什么。请大家认真观察每张照片,看看他们什么时刻干什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知道图中聪聪在干什么。

  师:你们很会描述图片中的时刻和活动,那你能给这四幅图排排序吗?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理解时刻的先后顺序。

  二、新授。

  1、师:现在大家知道了这么多关于时间的信息,如果老师想知道聪聪玩碰碰车需要多长时间,需要知道哪些信息呢?需要知道事件的开始时刻和结束时刻。

  师:那“用了多长时间”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从开始时刻到结束时刻经过的时间。

  师:现在我们已经找出了聪聪玩碰碰车的开始时刻和结束时刻,经过的时间到底怎么求出来呢?请大家拿出学习单,根据学习指导一,自学这部分内容。

  学生自主尝试根据提示用数数法和计算法解决问题。

  师巡视指导,然后请学生分享思考过程。

  数数法:从开始时刻往后数时间,一直数到结束时刻,分针走过3大格,每大格表示5分,一共经过15分。

  计算法:经过时间=结束时刻-开始时刻9时45分-9时30分=15分引导学生注意单位相同才能相减。

  师:求出来的15分也是时刻吗?师生共同探讨时刻和时间的区别:时刻是指一天中某一特定的时间点;

  时间是指从某一时刻到另一时刻的间隔。

  2、师:通过自主学习,我们知道了聪聪玩碰碰车用了15分。如果老师还想知道聪聪在公园里玩了多长时间,又需要知道哪些信息呢?学生找出开始时刻和结束时刻。

  师:同样我们可以用数数法和计算法解决这个问题。先来试试数数法吧。

  先让学生尝试数出分针走了几大格,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

  师:大部分学生没有数出来,没关系,老师教给大家一个小妙招:先找出一个中间时刻,把这一段时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一部分地数,再相加。我们就能容易地解决这个问题了。想不想试一试?请学生拿出学习单,根据学习指导二自学这一部分内容。

  在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后,请学生分享思考过程。

  数一数:从开始时间9:10数到中间时刻10:00,经过50分,在从10:00数到结束时刻10:30,经过30分,一共经过80分。

  还可以从9:10数到10:10,经过60分,再从10:10数到10:30,经过20分,一共经过80分。

  计算法:经过时间=结束时刻-开始时刻 10时30分-9时10分=1时20分师:为什么数数法和计算法得出的结果不一样?是算错了吗?引导学生推导出80分=1时20分。

  3、师:你们真聪明,老师想考考大家,如果聪聪和爸爸因为堵车9:50才进入公园,还是10:30离开,你能用计算法求出来聪聪在公园里玩了多长时间吗?把你的想法记录在学习单上吧。

  10时30分-9时50分=40分分不够减,要向时借1时当60分用。

  小结:我们通过自学探讨了计算法的两种情况,当结束时刻里的分够减,直接相减;

  当结束时刻里的分不够减,向时借1时,当60分用。

  3、师:同学们,通过前面的自主学习,你们肯定对时间有了一定的概念。接下来你们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估一估聪聪做下面事情需要多长时间吗?生自由回答。

  三、巩固。

  1、生自主完成练习单上习题1。

  指名学生回答,并说出计算过程。

  2、师:请你们当时间小管家,安排一下自己的时间吧。

  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时间安排。

  四、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货?你有什么想对时间说的吗?生自由回答。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0

  活动目标:

  1. 使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图形平移和旋转的特征的感知和体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 通过活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培养学生合作和创新意识。

  3. 培养学生初步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 布置学生课外收集生活中有关平移和旋转现象的例子。并参照教材第46页、47页示意图试剪出图形。

  2. 活动用具:作好教科书上第129页、第133页、第135页的学具。写有记分统计表的小黑板、铅笔、彩纸、剪刀、五种颜色的牌子。

  3. 以分组形式摆好桌椅。

  活动过程:

  一、激趣引人

  玩具是我们小朋友最喜欢的玩的了,现在拿出你们做好的教科书上第129页的玩具,我们跟老师一起玩,大家在玩的时候要注意观察,看看有什么现象发生。纸片上的红、黄、蓝三种颜色变成白色的了!你们知道吗,这是图形旋转形成的奇妙现象。数学就是这样神奇,今天的活动课,让我们一起去体验图形变换的奇妙吧。

  二、分队发牌并介绍活动规则

  1. 按班级人数分5队,发五种颜色的牌并由牌的颜色给每队命名。

  2. 活动规则:在记分统计表上用画“正”字的方法统计各队的成绩。没进行答题的学生都可做裁判,老师是主裁。

  三、活动内容

  活动1:感知平移和旋转---举例比赛

  1. 各队以开火车形式进行比赛,每人各举一个生活中平移、旋转现象的例子。要求不能重复,语言叙述要严密、准确,说对一个得1分。

  2. 各队选一名代表,做出一个平移和一个旋转的动作。要求只能利用现场的实物,边做边说介绍。(如:我把窗户向左推是平移)做对一个得1分。

  活动2:体会平移和旋转---玩学具回答问题

  1. 拿出作好的教科书上第133页、第135页的学具,队内合作,拉一拉,转一转。并思考共有几种搭配方案。把答案写在纸上。限时一起亮答案,按接近准确数的程度给5~1分。

  2. 各队选一名代表说说你们最喜欢哪一个组合?是怎样得到的?喜欢的理由是什么?根据说的情况评5~1分。

  活动3:实践平移和旋转---剪纸

  下面我们进入剪纸活动,老师知道你们都有一双灵巧的小手,但一定要注意安全呦。

  1. 上学期我们剪过对称图形,剪一个小人怎样剪又对又快呢?抢答并能演示剪出者得2分。

  2. 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剪出2个或更多的并排排列的小人呢?队内合作,参照教材第46页示意图剪。剪成功的展示给大家并说出方法者得3分。

  3. 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剪出围成一圈的小人呢?队内合作,参照教材第47页示意图剪。成功的展示给大家并得3分。

  4. 设计比赛:请每位同学充分发挥想象,剪出一幅最漂亮的带有平移和旋转特征的图案。我们来评选今天的“小小设计家”。

  1) 队内交流,各队先自评出本队最有创意的最佳设计图案。

  2) 各队轮流上台展示,由设计者介绍创作思路,队代表说推荐的理由。

  3) 学生评论它好在哪儿,并共同欣赏。

  4) 评出最佳者获“小小设计家”称号同时其所在的队得2分,其余队各得1分。

  四、为优胜队发奖

  五、总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充分感知了平移和旋转的特征,体验了图形变换的奇妙,领略了数学的美。同学们的表现都非常出色,显露出了你们的智慧和才华。在活动中,我们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你身边。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就能发现数学的魅力所在。

  教学反思:

  数学实践活动课是新教材的特色也是亮点之一,但现实教学中,许多教师不重视它的`教学,更有甚者几乎将其一带而过。这是教学上的一大失误。 著名教育家李吉林说:“活动是儿童的天性,是他们素质个性发展的根基。” 数学实践活动课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促进学生智慧和潜能的发展。象本节课就达到了寓教于乐、启智于动的目的,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学生在活动中各显其长,各尽所能,始终保持着极高的热情。不仅加深了对平移和旋转特征的理解和掌握,而且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从教后的效果可以证明这一点。本班学生做此内容的习题时正确率为100%,并且课后又自发的继续着剪纸活动,交上来许多好的作品,我将这些作品在学校橱窗展出,收到良好的效果。本课记分表的设计,也让学生体会了统计知识的运用。所以我们教师要重视活动课,精心设计和上好活动课。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意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

  (二)利于学具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动手实践学生自己领悟三角形的意义和特征,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下面各是什么角?

  说出什么叫直角、锐角、钝角?

  组成角的两条边是什么线?

  2、家在本子上画出直角(用三角板)、锐角、钝角各一个。

  小结:我们已经学习了线段和角,如果把角的两条边改为线段,把角的两个端点连起来会出现什么图形?(三角形)

  我们今天就来研究和认识三角形。(板书课题:三角形的认识)

  (二)学习新课

  1、理解三角形的意义。

  (1)我们已学过三角形,你能举例说出哪些物体的面是三角形吗?(红领巾等)

  (2)利于学具,动手做三角形,小组内比一比有什么不同?

  (3)结合复习题,思考讨论:

  ①三角形是几条线段围成的?

  ②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

  在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4)巩固概念。

  ①找一找,哪些是三角形?(投影)

  ②用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这句话对不对?为什么?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强调,看一个图形是不是三角形,要从两方面看:一是看只有三条线段,二是要看是否围成的封闭图形。

  2、掌握三角形的'特征。

  刚才大家找出这么多三角形,它们的形状各不相同,进一步观察一下,这些三角形有没有共同的地方?

  启发学生明确:它们都是三条线段围成的,它们都有三个角,都有三个顶点。

  再引导学生概括:围成三角形的每条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每两条线段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顶点。

  3、教学三角形的特性。

  我们学习的三角形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地方要用到,像自行车的车架、房梁架等。为什么要用三角形的呢?我们来做一次实验。

  教师用事先准备好的木框,让同学们拉一拉。

  先拉五边形木框。(变形)

  再拉四边形木框。(变形)

  后拉三角形木框。(拉不动,三角形不变)。

  提问:通过三角形木框拉不动,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动手实践,老师引导学生明确: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度固定,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就固定不变了。因而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就是三角形的特征。

  你能举出生活中有哪些用到三角形的特性吗?(椅子腿松动了,可以固定一个三角形铁架)

  (三)巩固反馈

  1、说说三角形的意义、特征。

  2、三角形有什么特性?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2

  教学内容:

  教材第72~7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能辨认生活中的简单图案是由一个图形经过轴对称或平移等运动得到的。能在正方形中拼贴或设计图形,将所设计的基本图形通过轴对称、平移等运动创造出自己喜欢的图案。

  2.会将相同的图案拼在一起,并根据实际确定所观察成果的基本图形,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形的运动。

  3.经历观察、操作及合作交流的过程,获得对图形的运动设计图案的基本方法,在想象图形运动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在欣赏美丽图案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轴对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的美妙,体会数学的价值。

  目标解析:

  这是一节“综合与实践”的活动课。在学生学习了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操作活动,能运用所学的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等图形运动的知识,欣赏并创造图案,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形的运动,逐步发展空间观念,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能运用图形运动的知识设计图案。

  教学难点:

  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课件、剪刀、固体胶、手工纸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设疑自探

  (一)呈现素材,感受数学美

  1.课件出示教材第72页的图案,学生欣赏。

  2.观察感悟,发现规律。

  (二)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设计师们正是将一个图形通过轴对称、平移等变换设计出美丽的图案,今天,我们也来当一回小小设计师。(板书课题)

  二、动手实践,解疑合探

  (一)观察想象,认识一个图形的运动

  1.找基本图形

  (1)这些美丽的图案分别由哪个图形运动而来的呢?请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幅图找一找。

  (2)学生反馈,教师在黑板上贴出基本图形。

  2.体验一个图形的运动

  (1)想象:这些基本图形通过怎样运动得到原来的图案?

  (2)操作:将课前剪下教材123页附页2中的图形,用一个基本图形模拟运动。

  (3)描述:这些图案分别是怎样设计出来的?

  (二)动手操作,理解一个图形的.运动方法

  1.小组合作,动手拼摆

  小组先讨论选择一个基本图形和图形运动的方式,想象图形运动后拼出的图案,再在正方形中贴出美丽的图案。

  2.汇报展示,对比分析

  讨论:(1)你设计的图形是怎样运动的?

  (2)你操作前想象的图案和你操作后实际的图案一样吗?

  (3)同一个基本图形运动设计出的作品为什么会不一样?

  (三)自主设计,创造美丽的图案

  1.提出要求,想象设计

  (1)提出操作的要求。

  在上图左上角的方格中设计一个新的图案,并画出来,再将它作轴对称、平移或旋转运动,创造一个美丽的图案。

  (2)想象设计好的图案。

  2.动手实践,尝试设计

  将自己设计的图案画在正方形格子纸中。

  3.汇报交流,鼓励创新

  (1)说一说:你设计了一个什么基本图形,怎样运动的?

  (2)比一比:设计好的图案和你之前想象的一样吗?

  (3)赏一赏:谁设计的图案最美丽,谁设计的图案更有新意?

  三、质疑再探

  1.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用到了我们学过的哪些知识?

  2.走进生活,欣赏生活中利用图形的运动设计出的美丽图案。

  四、运用拓展

  (一)合作学习,感受一组图案的运动

  1.相互比较,想象一组图形的运动。

  小组里有哪些同学设计的图案是一样的,想一想,如果把这些相同的图案拼在一起会怎样呢?

  2.小组合作,感受一组图案的运动。

  在小组内将相同的一组图案拼在一起,再全班交流,互相欣赏。

  (二)联系旧知,巩固有余数除法的知识

  1. 是由( )组 组成的。

  (1)用什么方法计算?根据学生会回答教师板书:8÷4=2(组)

  (2)出示学具,学生摆一摆、圈一圈。

  2.9幅 ,可以组成( )组 。

  (1)学生说想法,教师板书:9÷4=2(组)……1(幅)

  (2)学生用学具验证。

  (3)学生回答:算式中的9、4、2、1分别表示图中的哪部分?

  3.15幅 ,能拼出( )组 ,若拼成4组,还需要再增加( )幅 。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3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百以内加减法以及整十、整百的加减法口算、笔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对万以内加法的计算应该比较容易掌握,稍有困难的是万以内数的进位加法中连续进位的加法的口算和笔算。为此,本课教学中,在注重学生已有的计算基础上,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教师点拨引导为辅的策略,让学生在生活实例中感知,在积极思辨中发现,在具体运用中理解的方法进行连续进位加法的教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能自己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在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比较分析、归纳总结、与人交流、合作学习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联系实际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推理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问题的习惯,养成认真、有条理的计算习惯 。通过情景对比,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是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教学难点:

  三位数加法中的连续进位方法。

  教法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创设了十年前我去动物园参观的情境激趣引出课题,与今天再去逛时情境的对比,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出知识点,让学生通过观察提出问题。这一环节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也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的良好数学品质。整个课堂我创设小动物参与的环节,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开课伊始,我通过情景创设十年前逛动物园的情境,与今天学生再逛动物园的情境作对比,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从而引入今天的知识点,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既现实、又有趣,同时还受到了环保教育。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中改变学生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汇报自己或小组的成果,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

  1.课件出示青山县野生动物园相关数学信息。

  (1)思考并回答:对比同一个动物园两张照片,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

  (2)提出数学问题。

  2.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学生独立计算。

  (2)四人小组内交流算法。

  (3)全班汇报。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计算方法: 口算 数线

  在计数器上拨珠计算。

  尝试列竖式的方法计算。(小老师板书,讲解)

  3.小狮子先知道用竖式计算三位数加法时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你愿意告诉它吗?

  4.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补充课题) 6.. 趣味练习,评选动物园环保之家(板演)

  三、联系实际,巩固应用

  这一环节设计了帮森林医生啄木鸟找对错,比一比谁做得又对又快两个环节,目的是为了对今天学习的连续进位的加法进行巩固练习。

  四、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能辨认角和用尺子画角。

  2、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并培养学生初步学习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3、情感目标: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使学生感受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在探索角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认识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用尺子画角。

  【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用具】课件、布袋、球、圆柱、三角尺、纸条、活动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初步感知角同学们,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想玩吗?这里有一个袋子,请你来摸一摸,猜一猜是什么?让学生上前摸一摸,并说说判断的依据。

  学生分别摸出了球、圆柱、三角板。

  过渡:同学们我们桌上都有三角板,把它举起来。

  摸一摸它的角有什么感觉?(尖尖的、扎手)

  提问:课桌上还有其他的学习用品上面也有角吗?请你找一找、摸一摸?(第一位小朋友指导摸)

  刚才我们小朋友摸感觉尖尖的,(指着角的边说)那我们摸这个地方怎么样?直直的预设:我摸到尖尖的地方,而且直直的。

  小结:我们摸到的角是尖尖的,角的两边是直直的。

  2.寻找生活中的角过渡:其实像这样的角在身边也有很多,平常你有发现生活中有哪些角吗?小结:如果你留心观察,就会发现角就在我们身边,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生活中的角。(课件出示并请孩子欣赏生活中的角。)

  二、自主探索,初步认识角

  1.认识“角”的基本特征过渡:为了便于观察和研究,老师把这些角从物体表面“描”下来(把三角板)按在黑板上,沿着其中的三个角分别描画出来。

  思考:这么多的角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生:它们都是尖尖的。

  提问:在哪里?上来指一指生上台指,老师用红笔点出来。

  讲授:这个尖尖的位置我们把它叫做角的顶点。(板书:顶点)

  追问:除了顶点还有其他相同的地方吗?生:都有两条直直的线。

  讲授: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角有几条边?(板书:边)

  生:两条边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它叫什么名字啊?——角,它向小朋友进行了一个自我介绍:我是一个小小角,一个顶点两条边。

  2.画角认识了角,我们来画角。

  提问:画角需要什么工具?指导:请跟随老师的手来看看画角的过程:先画顶点(板书:顶点),再用尺子从这个点开始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边(板书:边),最后画一个小弧线表示角。这样一个角就画好了。(示范)看清楚了吗?生叙述画角的过程,再尝试画角。

  教室巡视,投影学生的作品。

  反馈:你们是这样画的吗?板书:

  边边顶点学生回忆怎样画角,相机小结:画角时,要记牢,先画顶点再画边。

  3.辨角现在你们都认识角了吗?这里有一些图形都说自己是角,请您们来判断一下,哪些是角,哪些不是?4.寻找图形中的角小朋友已经会辨角了,你们真棒呀!那如果角藏在图形中,你们能找到吗?

  三、操作探究,比较角

  1.认识角有大小。

  过渡:小朋友们已经找到了图形中的角,钟面上的角你能找到吗?提问:(出示钟表,转动表针,两针联动)仔细观察钟面,时针和分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发现:两针离开的越来越远了,角就变得越来越大了。

  比较:哪个大?哪个小?小结:角有大有小。(板书:角有大小)

  2.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无关。

  游戏一:火眼金睛,找准角。

  活动要求:

  出示一个缺了一个角的三角形。同桌讨论、想一想:桌上的哪个角是从图形中剪下来的。为什么?有什么办法证明?教师巡视。

  指定两名同学拿着角上来。

  设疑:现在这些小组有答案了,你们认为谁的角是上面缺失的角?那到底是不是这样的?一起来验证,怎么验证?生提出比较一下,引导孩子尝试重叠法。

  师补充讲解重叠的过程(顶点和一条边重合,如果另一边和三角形的边重合那么就是一样的),并确定两个同学的角都是从同一个图形上的同一个角上剪下来的,并指出两个角的大小是相等的。

  提问:都是从同一个图形上剪下来的角,大小相等,但是有什么不同?发现:边的长短不同;

  指导:是的,老师剪的时候,有的边剪得长,有的边剪的短,但是却不影响角的大小。看来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无关。

  生再尝试说一说。

  3.角的大小和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游戏二:心灵手巧,制作角。

  活动材料:

  纸条两根,同桌合作。

  小组开始制作角,教师巡视;

  小组汇报;

  设疑:想一想,怎么把角变大一点呢?变小呢?发现:看来这个想要大就要把两条边张开得大,想要小就要把两条边张开的小。

  小结:那么,我们可以说角的大小和(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观看角的大小变化的动画。

  4.出示活动角。

  指导:观察老师手中的角,教师将两条边叉开的越大,角就变得(越大),教师将两条边叉开的越小,角就(越小)。(教师将两条边延长)而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

  小结:要知我的大与小,只看张口不看边。

  四、总结升华通过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了角,你对角有了什么新的了解?小结:为了更好的记住这节课的知识,老师送给大家一首小诗。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角我是一个小小角,一个顶点两条边。

  画角时,要记牢,先画顶点再画边。

  要知我的大与小,只看张口不看边。

  五、拓展提高,生活应用。

  1.生活中的应用出示小学生儿童保护视力纠正器及护眼阅读看书架。调整阅读看书的角度,便于小朋友阅读,纠正了坐姿,有效预防近视。

  2.拓展提高一共有()个角。

  【板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角有大有小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5

  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包括猜一猜和找规律。简单推理过程和找规律的思想方法不仅应用广泛,而且是后面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本单元主要是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让学生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感受简单的推理过程和探索图形的排列规律,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及列组合的数学方法。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已经学习了一些图形和数的简单排列规律,本册教材就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实验、猜测让学生学会对于推理过程的简单叙述。大部分二年级学生的学习基础比较好,对所学知识基本上能回答出结果。针对这些实际情况,在设计本单元时,教学的重点要为学生提供猜想、活动交流的`机会,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猜测等活动去发现规律,使学生在描述、思考和讨论交流活动过程中充分感受事物的推理。同时,二年级学生年龄小,以形象思维为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设计教案时也要做到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环节,灵活处理教材。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数学思考: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问题解决:经历观察、分析、推理等实践活动,探索简单事物的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发现数的排列规律。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去创造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1.根据已知条件通过活动判断出结论,感受简单的推理过程。

  2.运用排除、猜测等方法推算出所在方位的数字是几。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2.在于如何有条理地阐述自己的推理过程。

  课时安排:2课时

  1.猜一猜(一)……………………………1课时

  2.猜一猜(二)……………………………1课时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集锦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4-08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6-21

二年级下册《统计》数学教案07-27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9-08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9-21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2-21

二年级人教版下册数学教案07-13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7-28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09-16

关于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9-30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集锦1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集锦15篇)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能够准确地读出几时几分;知道某个时刻时针、分针在钟面上的位置。

  2、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理解1时=60分

  3、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初步建立时、分、秒的量感,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4、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时间单位,准确读出钟面时间。

  教学难点:

  准确读出几时几分,会用电子表表示方法和几时几分的表示方法表示时间。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时钟教具

  教学过程:

  一、引入(情景)

  同学们你们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小白兔失败后非常后悔,决心以后再也不骄傲了,有一天他又碰到了老乌龟,他们决定绕着这些树围成的圈再进行一场比赛,我们一起喊口令,让他们同时开始“预备、开始……”

  比赛结束了,乌龟跑了多少?兔子跑了多少?

  一共有几个空挡

  他们跑的路程不同,但是时间怎么样啊?(他们同时起跑同时停,跑过的路程怎么样?)这个龟兔赛跑的场面像我们生活中的……:钟表

  钟表告诉我们什么?怎样才能认识和掌握时间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时和分。

  二、过程

  1、课本20页投影。(分针、时针的认识)请你说说钟面上有什么?学生交流

  师总结:较短的指几时的针叫时针;较长的指几分的针叫分针。

  2、再观察一下钟面上有几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几个小格;钟面上共有几个小格。(小组合作、交流)

  师:5格5格数共有xxxx小格,(5、10、15、……60),分针走一小格是xxx分,分针从12到1是xxx分,从12到4是xxx分,从12到9是xxx分,分针走一圈是xx分

  师:时针从12到1走了xxx大格,经过xxx小时。从12到3走了xxx大格,经过xxx小时。让学生得出时针走一格就是一小时的结论。

  请学生举例说说时针走几格经过几小时。

  师:实际生活中,分针和时针都是在同一桌面上同时同向转动的,只是它们快慢不同。(多媒体或教具演示:分针转一圈时时针的变化)

  学生观察得出结论: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大格

  分针走一圈是60分,时针走一大格是一时

  一时=60分,60分=一时

  3、师:你知道一分钟有多长吗,让我们来感受一下吧。(音乐)

  你能在一分钟里做多少事情?(生交流)

  抓紧一分钟,我们能做很多事情。

  看看在一分钟里你能完成几道口算题。(生操作、交流)

  我们要珍惜每一分钟。

  师:我们上一节课几分钟?课间休息几分钟?再加几分钟就是一小时?

  4、认识钟面(教具)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下教材第48页中的例2及相关内容,参考苏教版和北师大版相关教材。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掌握“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对比、总结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体会数学语言表达的简洁美。

  教学重点:

  能正确理解和运用正确的运算顺序进行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

  理解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

  课件、课堂练习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混合运算吗?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口算。

  像这样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时,我们要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从左往右)

  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周末,小军和小红来到了书店,瞧,它们正在买学习用品。

  (一)提取信息、揭示问题

  仔细观察,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出示问题:小军买1个文件夹和3本作业本,一共用去多少钱?

  (二)解决问题(1),学习含有加、乘法综合算式的脱式计算。

  1.想一想: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2.学生独立列式并计算,和同桌交流想法。

  3.请生板演,可能出现以下方法:

  ①分步计算???4×3=12(元)

  12+5=22(元)

  ②不含括号的综合算式

  4×3+5

  5+4×3

  =12+5

  =5+12

  =17(元)

  =17(元)

  4.汇报交流:

  ①请分步计算的学生说说想法。

  ②重点突出:为什么要先算3本作业本的钱?买3本作业本用多少元?为什么用4×3计算?

  ③请列4×3+5?的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第一次对比:两位同学都认为要先算4×3,他们列式方式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④请列5+4×3的学生说想法。

  这个算式如果先算5+4,算的什么和什么的钱?再乘3呢?(结合课件演示)

  所以在这道题中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第二次对比:看看这两个综合算式,你发现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在计算时又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4×3+5

  5+4×3

  =12+5

  =5+12

  =17(元)

  =17(元)

  5.

  学习4×3+5和5+4×3的脱式计算。

  哇,你们学会了用脱式计算帮小军算出买学习用品的钱,真了不起!我们来看看小红想买什么?

  (三)解决问题(2),学习含有减、除法综合算式的脱式计算。

  哦,小红可能想买钢笔,出示问题,你能帮她解决吗?

  1.明确问题:1个订书机比1支钢笔贵多少元?

  2.初步梳理:你觉得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

  1支钢笔的钱有直接告诉我们吗?得动动脑筋了。

  3.区分对比,明确运算顺序。

  小精灵为我们送来了3个同学列的算式,哪个算式能正确解决这个问题?

  想一想,再和同桌说一说,对错都要能说出理由哦。

  8÷2-10

  10-8÷2

  10-8÷2

  =4-10

  =10-4

  =2÷2

  =6(元)

  =6(元)

  =1(元)

  第一个算式错在哪里呀?哦,那就是要改成10-4,10是谁的钱,解决这个问题就是用1个订书机的钱减去1支钢笔的.钱等于多出来的钱。

  小结:像这样问谁比谁贵多少就要用较多的钱减较少的钱等于多出来的钱。

  第二、三个算式对比:你们都认为第2个算式是对的,可老师看第3个算式列的不是和第2个一样吗?

  所以减法和除法在一起要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第2个算式是怎么算的,你们看懂了吗?我们一起把这个算式请到黑板上。

  三、观察对比,总结运算顺序

  1.初步梳理

  一起来看一下今天认识的3位新朋友,当有乘法和加法时,我们先算?(乘法),有减法和除法时,我们先算?(除法)

  2.和同级运算对比

  我们把这3个新朋友请到课件上来,和前面认识的这两位老朋友对比一下,它们在计算时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先想一想,再和同桌说一说。

  3.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什么加、减法。

  4.提炼

  综合算式在进行脱式计算的时候,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吗?

  要做到一看,看什么?对,看清楚运算顺序。二算,然后再进行脱式计算。

  四、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下面我们就用这节课所学的知识来挑战几道题。

  ★

  圈一圈:下面各题第一步要先算什么,把它圈出来。

  15-2×5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9÷3

  2+9÷3

  两题中都有除法,为什么这题要先算除法,而这题要先算乘法呢?

  真不错!能把新旧知识进行区别,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辨一辨:下面的计算对吗?对的在(

  )里打√,错的打×。

  6×4-2

  6+4÷2

  =24

  =10÷2

  =22

  =5

  (

  )

  (

  )

  ★★★算一算:用脱式计算完成下面各题。

  10+8×2

  18-8÷2

  =

  =

  =

  =

  ★★★★连一连:把算式和正确答案连起来。

  4+4+4

  20

  4×4+4

  5

  4+4÷4

  12

  观察这三个算式,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哇!这些运算符号可真神奇呀!

  再给你两组算式,你能在○里填上合适的运算符号,使等式成立吗?

  想一想:在○里填上合适的运算符号。

  ①

  4○4○4

  =4

  ②

  4○4○4

  =3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想知道老师的收获吗?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

  册数:二年级下册

  教师姓名:

  任教班级:

  二年级数学教学进度

  教学计划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图形的运动、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数学广角——推理、总复习等。

  三、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2、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3、认识轴对称、平移和旋转,剪一剪等。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5、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6、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在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1千克的物体有多重,了解克、千克的实际意义及1千克=1000克。

  7、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

  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四、情感态度

  1、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创新精神。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3、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4、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学好数学家的信心。5、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和敢于探索的科学精神。训练学生养成认真审题,仔细验算的良好习惯。

  6、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学描述生活中的事物,经历与他人交流活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五、教学措施

  1、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看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有的内容,都不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不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思考过程。在教学时,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6、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生主要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学情分析

  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能正确地进行计数,所以填写统计表时不会感到太困难,其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整理数据,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较多的生活经验,能利用统计图表中的数据作出简单的分析,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体会统计的作用。本单元教材选择了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生的校服、讲故事比赛、春游的人数情况统计等,同时渗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识,使学生明确统计的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对统计数据的初步分析。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要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之中,在活动中不断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并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数学思考: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问题解决: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

  教学内容:

  教材第67页例5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并能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知余数在生活中的灵活应用,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目标解析:

  本课教学目标是在学生已学习表内除法和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定位的。结合学生熟悉的划船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最多与至少的含义,运用所学的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学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的选择进一法或舍余法确定问题的结果,进一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感知余数在生活中的灵活应用。

  教学重点:

  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根据实际情况对余数进行合理取舍。

  教学准备:

  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设疑自探

  (一)交流:用最多和至少说一句话。

  (二)复习导入

  1.复习有余数的除法。

  口算教材第69页第3题。

  2.汇报交流,以旧引新。(板书课题)

  二、解疑合探

  (一)提出问题,理解题意。

  1.课件出示例5

  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2.审题交流

  (1)你知道了什么?

  (2)每条船最多坐4人什么意思?

  (3)至少要租多少条船什么意思?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学生尝试解题,教师巡视指导。

  2.多种方式感受进一法。

  (1)画图表示

  (2)数字表示:4,4,4,4,4,2,要租5+1=6(条)船。

  (3)列式表示:224=5(条)2(人)

  还多出的2人,应该再租一条船,共要租5+1=6(条)船。

  3.比较辨析,理解进一法。

  (1)讨论辨析,明确进一法。

  ①有些同学认为租5条船就够了,你怎么想?

  ②余下来的2人怎么安排?

  (2)比较优化,掌握列式表示法。

  (三)检验结果,梳理强化。

  1.回顾反思:他们至少需要6条船,解答正确吗?

  2.乘法验证:5条船最多只能坐20人,所以要坐22人至少要6条船。

  三、质疑再探

  师生总结:这节课你有收获吗?

  余数在生活中真是太调皮了,有时候需要加1,有时候需要舍掉,一不小心就会出错。在今后的学习中、生活中,我们会经常遇到有余数的问题,只要同学们认真审题,静心思考,根据实际情况对余数进行合理的取舍,就能成为余数的好朋友。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四、运用拓展

  (一)基本练习(第67页做一做的第1题)

  1.审题,理解题意。

  2.思考,独立解答。

  3.质疑:结果为什么要加1?

  (二)变式练习( 教材第67页做一做的第2题 )

  1.小丽有10元钱,买3元一个的面包,最多能买几个?

  (1)弄清题意。

  (2)独立解答。

  (3)讨论交流,理解舍余法.

  思考:余下的1元,还够再买一个面包吗?

  2.用这些钱能买几个4元的面包?说说理由。

  (三)综合练习(教材第70页练习十五的第8题)

  学生独立审题思考解答后,汇报交流,引导学生综合考虑3种花的情况,以束数最少的花为标准确定。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

  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P31页例4,练习七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使学生进一步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引导学生探索解决乘除两步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探索解决乘除两步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主题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今天,让我们一起到儿童商场逛一逛。出示例4的主题图。

  问:你们瞧,这个柜台里有什么?

  学生观察主题图后回答。

  【设计意图】:把学生带入商场,身临其境,提高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教学例4。

  (1)、出示情境图:从他们的议论中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观察情境图,找出里面的数学问题。

  (3)、小明想买5辆小汽车。,应该付多少钱?

  引导学生得出:12÷3=4(元)是求1辆小汽车多少钱。因为要知道小明买5辆小汽车应付多少钱,必须要先知道1辆小汽车多少钱。

  (4)、鼓励学生再提出问题。

  2、小结: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把探索知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交流、汇报的形式,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提供选择的空间,引发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拓展应用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七第1题。问:要完成这道题必须先知道什么?

  引导学生完成第2题。

  教师巡视。指名汇报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设计意图】: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巩固并掌握利用乘法和除法的实际问题。

  四、课堂总结。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25页8题——26页14题

  教学目的:

  1、进一步掌握三、四位数大小的比较、估算等,使学生逐步形成万以内数的概念,掌握有关数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发展数感,第四册认数复习。

  2、初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并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喜欢数学的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

  巩固三位数大小的比较、估算。

  教学难点:

  感悟数与数之间的联系

  教具准备:

  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

  0——9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修改意见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通过寻找规律,发展学生数感采取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及独立思考相结合的方法,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通过师生互动,结合游戏情景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充分感觉生活离不开数学。联系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身体能力和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 激趣导入

  明明发现0——9这些数字有很多的乐趣和知识,他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他的乐趣,你有兴趣吗?

  明明乘坐火车,他发现列车车厢的编号很奇特,和平时的车厢编号不一样。媒体演示25页8题。

  919

  828

  737

  646

  你能填上其他车厢的编号吗?

  1) 小组讨论 找到规律

  2) 全班交流汇报 (百位、个位分别为9 、8、7、6,十位1、2、3、4, 所以其它车厢的编号应该为:555、464,373)

  3) 独立解答 第二列火车的编号问题

  4) 小组交流汇报 判断正误

  二、应用拓展 25页9题

  1,试一试:

  明明用0、1、2、3、4、5、6、7、8、9、中随意取出三张卡片为一组,可以组成三位数,如:4、8、5 可以组成845、854 、548、584等等,小学数学教案《第四册认数复习》。 你试试看,看谁组的多。

  什么情况不能组成三位数?为什么?

  1) 可以组成那些三位数?读出来

  2) 同桌俩人的比一比,谁的大?为什么?说出理由

  3) 百位不同,怎么比?百位相同怎么比?

  2,看谁最接近 26页10题

  老师报数,请你用卡片摆出来 每组2个数

  398、497、306、402、482、395、404、313、400

  1)读数。

  2)你认为那些数和400最接近?

  4) 请拿400卡片的同学来到讲台。谁接近400青走到前面来,说出理由。互相交流。

  3,请你当裁判 26页11题

  明明发现运动场上也有数字。请同学们看田径场上的运动健儿们的编号

  1) 你认为他们的比赛结果是怎样的?

  2) 按照编号排出名次。

  3) 你能把他们的编号从大到小写下来吗?试试看

  4) 汇报交流

  4,请你来当家 26页12题 生活中更离不开数学。明明家的电饭煲295元。妈妈说微波炉比电饭煲贵得多

  1) 贵得多是什么意思?

  2) 你认为微波炉可能是多少钱?

  3) 300元够吗?为什么?说出理由

  三、巩固深化

  1,请你做评委 媒体演示13题

  讨论:

  1)谁家的书多?谁家第二?谁家的书最少?

  2)明明家的书与其他三家比,可以怎么说?

  2,看谁最聪明 26页14题

  老师知道有一位同学家的书是212本,你知道是谁家吗?

  1)如果我要在计数器上表示212,该怎样表示?

  2)要用几颗珠?为什么?

  3)你能用计数器表示其他的三位数吗?

  同桌交流

  四 、总结评价

  同学们今天和小明一起探索了数字的奥妙,你有收获吗?你学到了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板书设计:

  数字乐园

  多些 少一些 多的多 少的多

  教学反思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

  教材解读:

  首先是对表内除法(一)单元除法意义的巩固,其次是为三年级学习“多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做好知识储备。着重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善于模仿。但注意力较弱,解决问题能力欠缺,对应用题不能很好地去分析。所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主要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玩中体验,玩中创造。在游戏中让学生理解教材中比较抽象的内容,同时将所学课本知识生活化。在平日的教学中,应注重营造愉悦、欢快的学习氛围,运用多种活动增强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使他们在亲身体验中进行有效的学习,保持他们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理解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解决一个数里有几个几的用除法计算的实际问题是本单元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学中,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通过例题和相关的练习,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求平均分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能正确运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

  经历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迁移类推、归纳概括的思想和方法。

  3、情感与态度:

  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已有知识与经验自主探究“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根据除法算式想出合适的口诀)。

  教学过程:

  一、读儿歌,导入新课

  1、教师课件出示儿歌“小矮人儿歌”

  小矮人儿歌

  1个小矮人1张床,7个小矮人(7)张床。

  1个小矮人2只耳,7个小矮人( )只耳。

  1个小矮人3双鞋,7个小矮人( )双鞋。

  1个小矮人4件衣,7个小矮人( )件衣。

  1个小矮人5条裤,7个小矮人( )条裤。

  1个小矮人6本书,7个小矮人( )本书。

  1个小矮人7支笔,7个小矮人( )支笔。

  教师读唱儿歌第一句(边拍手边读唱)。

  学生开火车形式边填边读唱。

  2、教师课件出示儿歌“螃蟹之歌”

  螃蟹之歌

  1只螃蟹8条腿,

  2只螃蟹(16)条腿;

  3只螃蟹( )条腿,

  ( )只螃蟹32条腿;

  ( )只螃蟹40条腿,

  6只螃蟹( )条腿;

  7只螃蟹( )条腿,

  ( )只螃蟹56条腿。

  学生齐唱“螃蟹之歌”。

  教师提问:小矮人儿歌和螃蟹之歌所用几的乘法口诀?

  学生回答:小矮人儿歌所用的是7的乘法口诀,螃蟹之歌所用的8的乘法口诀。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板题课题: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二、探究求商方法:

  1、教师谈话:自己喜欢的节日,并说明理由。

  教师引导学生说自己喜欢的节日,并说明理由。

  师:同学们,六月一日是什么节日?

  生:“六一”儿童节。

  师:瞧,二(1)班的同学为准备这个节日正忙着呢?(课件出示P48情境图)教师播放“庆祝六一”之歌。

  2、探究体验:

  师::请你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观察:三个小组的同学分别在干什么?

  生:他们有的在做彩旗,有的在做五角星,还有的在准备爱心气球。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现在,就让我们走近这几个小组,看他们准备得怎么样了!

  3、教学例1:课件出示:做彩旗

  (1)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课件出示)

  (2)根据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平均每行挂几面?)

  (3)读题,谁来解决这个问题?(指名独立解答)(引导学生列式并板书:56÷8=7

  (4)商7,你是怎么想出来的?(因为七八五十六,所以商是7)你为什么会想到用七(八)五十六这句口诀求它的商呢?引导得出:要知道56÷8等于几,就要想到几乘8等于56,所以可用七八五十六这句口诀求商。那八是除法算式中的什么数?五十六呢?七呢?算式中缺了7,所以商就是七。

  小结:当你选择了正确的乘法口诀后,观察除法算式中缺几,那么商就是几。

  齐说算理。

  (5)如果挂成7行呢?该怎么计算?(指名解答)

  交流:56÷7=8

  你是怎样想的?(因为七八五十六,所以商是8)

  (6)观察这两道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它们的被除数相同,但除数和商的位置交换了。并且它们使用了同一句乘法口诀求商。)

  4、尝试练习:我们再来看看第二、三组小朋友完成的情况

  从第二组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小朋友做了49颗星星,分给了7个小组)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①平均每组做了几颗?)

  (2)从第三组中,你又能知道什么信息?提出什么问题?(第三组小朋友带来了28个汽球,每7个摆成一行)(②可以摆成几行)

  选择你喜欢的问题进行解答。(生练习)

  (4)交流汇报:你解决了几号问题?

  生:(49÷7=7)你是怎么想出来的?再(男生齐说算理)

  生:(28÷7=4)怎么算的?再(女生齐说算理)

  归纳小结求商的方法:在计算除法时,可用什么方法求商?(“想乘法,口诀缺几商是几”)在以后的除法中只要大家能够熟记口诀,就能很快算出除法的商了。你有信心能又快又对的求商了吗?

  三、实践应用

  1、算一算:

  48÷8想:()八四十八

  42÷7

  想:

  35÷7

  想:

  40÷8

  想:

  学生上练习本独立完成后订正。

  2、做一做:

  反馈:

  a、指名汇报答案,全班订正。

  b、观察每组式题,你有什么发现?(乘法里的积是除法算式的被除数;乘法里的两个因数,一个是除法里的商,另一个是除法里的除数。)

  c、小结发现:所以根据一个乘法算式,能求出两个除法算式的商,除法和乘法关系密切,它是乘法的逆运算。

  其实,森林里的动物宝宝们也喜欢过六一呢,现在就有几只动物宝宝正积极准备呢,不过遇到了一些困难,想请大家帮帮忙?行吗?

  3、“小鸟回家”的游戏

  师:瞧,小鸟正在练习回家的节目呢,你算对了,就能让小鸟高高兴兴地回家哟!

  学生抢答,并说说是怎样求出商的。最后一题全班用手势选择后再订正。

  4、“小白兔采蘑菇”的游戏

  师:大家齐了协力让小鸟高高兴兴地回家,小白兔可急坏了:原来小白兔想采蘑菇过节,可是河太宽了,需要踩着树叶过河,可是树叶上有除法算式,算对了才能过,小白兔却没学过除法,你愿意帮他吗?(P50页第1题)

  让学生扮演小白兔说答案,教师和其他同学一起订正。

  5、“拔河比赛”的比赛。

  师:看到同学们如此厉害,让我们一起参加拔河比赛吧!

  四、全课总结:

  师:谈谈今天我们收获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探索出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经历求商的一般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在议中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设计理念: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掌握了乘法口诀和会运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创设学生喜欢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然后让学生收集图画中的数学信息,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感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再引导学生提炼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感受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经历运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法:

  迁移法,观察讨论、比较分析法。

  学法:

  自主探究学习,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重、难点:

  1、能较熟练地用7、8、9的乘法口诀正确求商。

  2、运用已有知识与经验自主探究“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以旧引新,激发学生兴趣。

  1。对口令。

  二七()六九( )

  ()八五十六 六八()

  ()八三十二九九( )

  ()九四十五()七二十一

  2。口算。

  12÷6=( ) 36÷6=( )

  30÷5=( ) 24÷6=( )

  18÷6=( ) 8÷2=( )

  3÷1=( ) 12÷4=( )

  师:你们用的是什么方法求商的?

  生:想乘法口诀。算除法想乘法,口诀缺几商是几。

  除数是几就想几的乘法口诀;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商就是几。

  师:看来同学们基本掌握了用“算除法想乘法,口诀缺几商是几”这些方法来求商。这节课我们就用这种方法,一起学习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你们有信心学会吗?(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境,合作探究新知。

  1。师:同学们知道属于你们的节日吗?

  生:(六月一日儿童节)

  师:为了庆祝六一儿童节,小朋友正在布置他们的教室呢,同学们,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课件出示情境图

  2。引导观察,收集信息

  提问: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有的在做彩旗,有的在做五角星,还有的在准备爱心气球。)

  通过观察,你获得了什么数学信息?(指名回答)

  (生:第一组做了56面彩旗,要挂成8行。

  生:第二组做了49颗五角星,分给7个小组。

  生:第三组带来27个爱心球,每9个摆一行。)

  3。梳理信息,提出问题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先让学生想一想,再同桌互相说一说)

  4。学生汇报

  指名汇报问题,教师板书“平均每行几面?”“平均每组几个?”“可以摆几行?”

  三、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探究56÷8的口算方法。(从主题图中点取出例1)

  (1)请一人读题,提问:56÷8=?怎么解答列式?你能不能独立试着做做?(学生独立试算,并和同桌说说是怎么算的?)

  (2)指名汇报(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方法)

  (3)问:“用哪种方法最简便?(用乘法口诀求商)

  引导学生小结:求56÷8的商,想()乘八得五十六,用乘法口诀想,就是()八五十六,因为七八五十六,所以56÷8的商是7。

  师:我们平时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列玩算式要在后面写上什么?(单位)一起说这道题的单位是什么?(面)今天我们要探究学习的是除法算式求商的方法,所以它的单位同学们在口头上说出来就可以了。下面的题目也一样,清楚了吗?

  2。(1)师:这56面小旗,要是挂成7行,平均每行几面?

  怎么列式?

  列出算式:56÷7= ,能用乘法口诀求出这个算式的商吗?

  让学生独立试算。

  (2)交流: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3。比较56÷8和56÷7两个算式的联系。

  (让学生明白,用一句口诀可以列出两个除法算式)

  4。完成主题图中另外两个数学问题。

  (1)男生一道,女生一道。教师巡视。

  (2)说说你是如何求出商的?

  5。小结: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除数是几就想几的乘法口诀;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商就是几。我们把求商的方法编成了一首儿歌。(课件:乘法口诀求商歌:算除法想乘法,口诀缺几商是几。)一起读读。

  三、反馈练习(课件出示)

  1、选择题:用“七九六十三”这句口诀求商的算式是:

  A、7+9B、7×9C、36÷9D、63÷7

  2、请大家完成书上49页做一做的习题。

  (学生汇报)

  师:通过这一组习题,你们又发现了什么呢?

  生:我发现,乘法算式里的`积,在除法里做被除数。

  生:乘法算式里的因数在除法里做除数和商。

  生:这3个算式可以用一句乘法口诀来计算。

  师:同学们有这么多的发现真了不起!乘法和除法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在以后的学习中将会继续学习。

  3、巩固练习

  (1)练习:小猴摘桃子(课件9)

  师:其实,儿童节不仅是我们小朋友们喜爱的节日,就连森林里的动物宝宝也喜欢出来看热闹。这几只可爱的猴宝宝想在“六一儿童节”上给同学们送上又大又红的桃子,可是当他们来到桃树下面正准备上梯子的时候,才发现梯子上早已站好了除法算式,要算对了才能往上爬,小猴子怎么也算不出来,同学们你们愿不愿意帮帮小猴子?

  (2)练习:小猪吹泡泡

  出示课件10:小猪吹泡泡的情境

  师:小猴的问题解决了,小猪被同学们助人为乐的精神感动了,它特别吹了一些泡泡来送给大家,如果你们把提算对了泡泡会飞的又高又远。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9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85、86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自主尝试计算经过时间的过程。

  2、会计算所经过的时间。

  3、使学生学会倾听并能够和同学进行有效交流。

  4、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习惯学情分析:

  学生认读时间已经不是问题,但是计算经过的时间有一定的难度,容易出错,所以这节课要多练习。

  教学重点和难点:会计算所经过的时间。

  教学过程:

  一、微课导入。

  1、师:同学们,又到了我们快乐学数学的时间了。今天,老师把我们的一位老朋友青请到了课堂上。走,一起去微课视频里和它见见面吧。

  (播放微课视频。)师:看完了这段视频,老师想问问你们的老朋友时钟在生活中都有什么用途啊?设计意图:用微课视频的形式复习旧知,为学习新知做铺垫。

  2、师:聪聪也是一位会记录时间的`孩子,上个星期天,聪聪过得非常快乐,我们一起回顾一下他都做了些什么。请大家认真观察每张照片,看看他们什么时刻干什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知道图中聪聪在干什么。

  师:你们很会描述图片中的时刻和活动,那你能给这四幅图排排序吗?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理解时刻的先后顺序。

  二、新授。

  1、师:现在大家知道了这么多关于时间的信息,如果老师想知道聪聪玩碰碰车需要多长时间,需要知道哪些信息呢?需要知道事件的开始时刻和结束时刻。

  师:那“用了多长时间”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从开始时刻到结束时刻经过的时间。

  师:现在我们已经找出了聪聪玩碰碰车的开始时刻和结束时刻,经过的时间到底怎么求出来呢?请大家拿出学习单,根据学习指导一,自学这部分内容。

  学生自主尝试根据提示用数数法和计算法解决问题。

  师巡视指导,然后请学生分享思考过程。

  数数法:从开始时刻往后数时间,一直数到结束时刻,分针走过3大格,每大格表示5分,一共经过15分。

  计算法:经过时间=结束时刻-开始时刻9时45分-9时30分=15分引导学生注意单位相同才能相减。

  师:求出来的15分也是时刻吗?师生共同探讨时刻和时间的区别:时刻是指一天中某一特定的时间点;

  时间是指从某一时刻到另一时刻的间隔。

  2、师:通过自主学习,我们知道了聪聪玩碰碰车用了15分。如果老师还想知道聪聪在公园里玩了多长时间,又需要知道哪些信息呢?学生找出开始时刻和结束时刻。

  师:同样我们可以用数数法和计算法解决这个问题。先来试试数数法吧。

  先让学生尝试数出分针走了几大格,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

  师:大部分学生没有数出来,没关系,老师教给大家一个小妙招:先找出一个中间时刻,把这一段时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一部分地数,再相加。我们就能容易地解决这个问题了。想不想试一试?请学生拿出学习单,根据学习指导二自学这一部分内容。

  在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后,请学生分享思考过程。

  数一数:从开始时间9:10数到中间时刻10:00,经过50分,在从10:00数到结束时刻10:30,经过30分,一共经过80分。

  还可以从9:10数到10:10,经过60分,再从10:10数到10:30,经过20分,一共经过80分。

  计算法:经过时间=结束时刻-开始时刻 10时30分-9时10分=1时20分师:为什么数数法和计算法得出的结果不一样?是算错了吗?引导学生推导出80分=1时20分。

  3、师:你们真聪明,老师想考考大家,如果聪聪和爸爸因为堵车9:50才进入公园,还是10:30离开,你能用计算法求出来聪聪在公园里玩了多长时间吗?把你的想法记录在学习单上吧。

  10时30分-9时50分=40分分不够减,要向时借1时当60分用。

  小结:我们通过自学探讨了计算法的两种情况,当结束时刻里的分够减,直接相减;

  当结束时刻里的分不够减,向时借1时,当60分用。

  3、师:同学们,通过前面的自主学习,你们肯定对时间有了一定的概念。接下来你们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估一估聪聪做下面事情需要多长时间吗?生自由回答。

  三、巩固。

  1、生自主完成练习单上习题1。

  指名学生回答,并说出计算过程。

  2、师:请你们当时间小管家,安排一下自己的时间吧。

  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时间安排。

  四、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货?你有什么想对时间说的吗?生自由回答。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0

  活动目标:

  1. 使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图形平移和旋转的特征的感知和体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 通过活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培养学生合作和创新意识。

  3. 培养学生初步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 布置学生课外收集生活中有关平移和旋转现象的例子。并参照教材第46页、47页示意图试剪出图形。

  2. 活动用具:作好教科书上第129页、第133页、第135页的学具。写有记分统计表的小黑板、铅笔、彩纸、剪刀、五种颜色的牌子。

  3. 以分组形式摆好桌椅。

  活动过程:

  一、激趣引人

  玩具是我们小朋友最喜欢的玩的了,现在拿出你们做好的教科书上第129页的玩具,我们跟老师一起玩,大家在玩的时候要注意观察,看看有什么现象发生。纸片上的红、黄、蓝三种颜色变成白色的了!你们知道吗,这是图形旋转形成的奇妙现象。数学就是这样神奇,今天的活动课,让我们一起去体验图形变换的奇妙吧。

  二、分队发牌并介绍活动规则

  1. 按班级人数分5队,发五种颜色的牌并由牌的颜色给每队命名。

  2. 活动规则:在记分统计表上用画“正”字的方法统计各队的成绩。没进行答题的学生都可做裁判,老师是主裁。

  三、活动内容

  活动1:感知平移和旋转---举例比赛

  1. 各队以开火车形式进行比赛,每人各举一个生活中平移、旋转现象的例子。要求不能重复,语言叙述要严密、准确,说对一个得1分。

  2. 各队选一名代表,做出一个平移和一个旋转的动作。要求只能利用现场的实物,边做边说介绍。(如:我把窗户向左推是平移)做对一个得1分。

  活动2:体会平移和旋转---玩学具回答问题

  1. 拿出作好的教科书上第133页、第135页的学具,队内合作,拉一拉,转一转。并思考共有几种搭配方案。把答案写在纸上。限时一起亮答案,按接近准确数的程度给5~1分。

  2. 各队选一名代表说说你们最喜欢哪一个组合?是怎样得到的?喜欢的理由是什么?根据说的情况评5~1分。

  活动3:实践平移和旋转---剪纸

  下面我们进入剪纸活动,老师知道你们都有一双灵巧的小手,但一定要注意安全呦。

  1. 上学期我们剪过对称图形,剪一个小人怎样剪又对又快呢?抢答并能演示剪出者得2分。

  2. 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剪出2个或更多的并排排列的小人呢?队内合作,参照教材第46页示意图剪。剪成功的展示给大家并说出方法者得3分。

  3. 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剪出围成一圈的小人呢?队内合作,参照教材第47页示意图剪。成功的展示给大家并得3分。

  4. 设计比赛:请每位同学充分发挥想象,剪出一幅最漂亮的带有平移和旋转特征的图案。我们来评选今天的“小小设计家”。

  1) 队内交流,各队先自评出本队最有创意的最佳设计图案。

  2) 各队轮流上台展示,由设计者介绍创作思路,队代表说推荐的理由。

  3) 学生评论它好在哪儿,并共同欣赏。

  4) 评出最佳者获“小小设计家”称号同时其所在的队得2分,其余队各得1分。

  四、为优胜队发奖

  五、总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充分感知了平移和旋转的特征,体验了图形变换的奇妙,领略了数学的美。同学们的表现都非常出色,显露出了你们的智慧和才华。在活动中,我们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你身边。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就能发现数学的魅力所在。

  教学反思:

  数学实践活动课是新教材的特色也是亮点之一,但现实教学中,许多教师不重视它的`教学,更有甚者几乎将其一带而过。这是教学上的一大失误。 著名教育家李吉林说:“活动是儿童的天性,是他们素质个性发展的根基。” 数学实践活动课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促进学生智慧和潜能的发展。象本节课就达到了寓教于乐、启智于动的目的,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学生在活动中各显其长,各尽所能,始终保持着极高的热情。不仅加深了对平移和旋转特征的理解和掌握,而且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从教后的效果可以证明这一点。本班学生做此内容的习题时正确率为100%,并且课后又自发的继续着剪纸活动,交上来许多好的作品,我将这些作品在学校橱窗展出,收到良好的效果。本课记分表的设计,也让学生体会了统计知识的运用。所以我们教师要重视活动课,精心设计和上好活动课。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意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

  (二)利于学具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动手实践学生自己领悟三角形的意义和特征,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下面各是什么角?

  说出什么叫直角、锐角、钝角?

  组成角的两条边是什么线?

  2、家在本子上画出直角(用三角板)、锐角、钝角各一个。

  小结:我们已经学习了线段和角,如果把角的两条边改为线段,把角的两个端点连起来会出现什么图形?(三角形)

  我们今天就来研究和认识三角形。(板书课题:三角形的认识)

  (二)学习新课

  1、理解三角形的意义。

  (1)我们已学过三角形,你能举例说出哪些物体的面是三角形吗?(红领巾等)

  (2)利于学具,动手做三角形,小组内比一比有什么不同?

  (3)结合复习题,思考讨论:

  ①三角形是几条线段围成的?

  ②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

  在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4)巩固概念。

  ①找一找,哪些是三角形?(投影)

  ②用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这句话对不对?为什么?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强调,看一个图形是不是三角形,要从两方面看:一是看只有三条线段,二是要看是否围成的封闭图形。

  2、掌握三角形的'特征。

  刚才大家找出这么多三角形,它们的形状各不相同,进一步观察一下,这些三角形有没有共同的地方?

  启发学生明确:它们都是三条线段围成的,它们都有三个角,都有三个顶点。

  再引导学生概括:围成三角形的每条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每两条线段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顶点。

  3、教学三角形的特性。

  我们学习的三角形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地方要用到,像自行车的车架、房梁架等。为什么要用三角形的呢?我们来做一次实验。

  教师用事先准备好的木框,让同学们拉一拉。

  先拉五边形木框。(变形)

  再拉四边形木框。(变形)

  后拉三角形木框。(拉不动,三角形不变)。

  提问:通过三角形木框拉不动,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动手实践,老师引导学生明确: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度固定,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就固定不变了。因而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就是三角形的特征。

  你能举出生活中有哪些用到三角形的特性吗?(椅子腿松动了,可以固定一个三角形铁架)

  (三)巩固反馈

  1、说说三角形的意义、特征。

  2、三角形有什么特性?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2

  教学内容:

  教材第72~7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能辨认生活中的简单图案是由一个图形经过轴对称或平移等运动得到的。能在正方形中拼贴或设计图形,将所设计的基本图形通过轴对称、平移等运动创造出自己喜欢的图案。

  2.会将相同的图案拼在一起,并根据实际确定所观察成果的基本图形,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形的运动。

  3.经历观察、操作及合作交流的过程,获得对图形的运动设计图案的基本方法,在想象图形运动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在欣赏美丽图案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轴对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的美妙,体会数学的价值。

  目标解析:

  这是一节“综合与实践”的活动课。在学生学习了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操作活动,能运用所学的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等图形运动的知识,欣赏并创造图案,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形的运动,逐步发展空间观念,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能运用图形运动的知识设计图案。

  教学难点:

  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课件、剪刀、固体胶、手工纸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设疑自探

  (一)呈现素材,感受数学美

  1.课件出示教材第72页的图案,学生欣赏。

  2.观察感悟,发现规律。

  (二)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设计师们正是将一个图形通过轴对称、平移等变换设计出美丽的图案,今天,我们也来当一回小小设计师。(板书课题)

  二、动手实践,解疑合探

  (一)观察想象,认识一个图形的运动

  1.找基本图形

  (1)这些美丽的图案分别由哪个图形运动而来的呢?请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幅图找一找。

  (2)学生反馈,教师在黑板上贴出基本图形。

  2.体验一个图形的运动

  (1)想象:这些基本图形通过怎样运动得到原来的图案?

  (2)操作:将课前剪下教材123页附页2中的图形,用一个基本图形模拟运动。

  (3)描述:这些图案分别是怎样设计出来的?

  (二)动手操作,理解一个图形的.运动方法

  1.小组合作,动手拼摆

  小组先讨论选择一个基本图形和图形运动的方式,想象图形运动后拼出的图案,再在正方形中贴出美丽的图案。

  2.汇报展示,对比分析

  讨论:(1)你设计的图形是怎样运动的?

  (2)你操作前想象的图案和你操作后实际的图案一样吗?

  (3)同一个基本图形运动设计出的作品为什么会不一样?

  (三)自主设计,创造美丽的图案

  1.提出要求,想象设计

  (1)提出操作的要求。

  在上图左上角的方格中设计一个新的图案,并画出来,再将它作轴对称、平移或旋转运动,创造一个美丽的图案。

  (2)想象设计好的图案。

  2.动手实践,尝试设计

  将自己设计的图案画在正方形格子纸中。

  3.汇报交流,鼓励创新

  (1)说一说:你设计了一个什么基本图形,怎样运动的?

  (2)比一比:设计好的图案和你之前想象的一样吗?

  (3)赏一赏:谁设计的图案最美丽,谁设计的图案更有新意?

  三、质疑再探

  1.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用到了我们学过的哪些知识?

  2.走进生活,欣赏生活中利用图形的运动设计出的美丽图案。

  四、运用拓展

  (一)合作学习,感受一组图案的运动

  1.相互比较,想象一组图形的运动。

  小组里有哪些同学设计的图案是一样的,想一想,如果把这些相同的图案拼在一起会怎样呢?

  2.小组合作,感受一组图案的运动。

  在小组内将相同的一组图案拼在一起,再全班交流,互相欣赏。

  (二)联系旧知,巩固有余数除法的知识

  1. 是由( )组 组成的。

  (1)用什么方法计算?根据学生会回答教师板书:8÷4=2(组)

  (2)出示学具,学生摆一摆、圈一圈。

  2.9幅 ,可以组成( )组 。

  (1)学生说想法,教师板书:9÷4=2(组)……1(幅)

  (2)学生用学具验证。

  (3)学生回答:算式中的9、4、2、1分别表示图中的哪部分?

  3.15幅 ,能拼出( )组 ,若拼成4组,还需要再增加( )幅 。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3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百以内加减法以及整十、整百的加减法口算、笔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对万以内加法的计算应该比较容易掌握,稍有困难的是万以内数的进位加法中连续进位的加法的口算和笔算。为此,本课教学中,在注重学生已有的计算基础上,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教师点拨引导为辅的策略,让学生在生活实例中感知,在积极思辨中发现,在具体运用中理解的方法进行连续进位加法的教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能自己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在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比较分析、归纳总结、与人交流、合作学习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联系实际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推理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问题的习惯,养成认真、有条理的计算习惯 。通过情景对比,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是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教学难点:

  三位数加法中的连续进位方法。

  教法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创设了十年前我去动物园参观的情境激趣引出课题,与今天再去逛时情境的对比,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出知识点,让学生通过观察提出问题。这一环节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也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的良好数学品质。整个课堂我创设小动物参与的环节,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开课伊始,我通过情景创设十年前逛动物园的情境,与今天学生再逛动物园的情境作对比,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从而引入今天的知识点,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既现实、又有趣,同时还受到了环保教育。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中改变学生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汇报自己或小组的成果,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

  1.课件出示青山县野生动物园相关数学信息。

  (1)思考并回答:对比同一个动物园两张照片,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

  (2)提出数学问题。

  2.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学生独立计算。

  (2)四人小组内交流算法。

  (3)全班汇报。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计算方法: 口算 数线

  在计数器上拨珠计算。

  尝试列竖式的方法计算。(小老师板书,讲解)

  3.小狮子先知道用竖式计算三位数加法时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你愿意告诉它吗?

  4.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补充课题) 6.. 趣味练习,评选动物园环保之家(板演)

  三、联系实际,巩固应用

  这一环节设计了帮森林医生啄木鸟找对错,比一比谁做得又对又快两个环节,目的是为了对今天学习的连续进位的加法进行巩固练习。

  四、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能辨认角和用尺子画角。

  2、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并培养学生初步学习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3、情感目标: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使学生感受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在探索角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认识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用尺子画角。

  【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用具】课件、布袋、球、圆柱、三角尺、纸条、活动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初步感知角同学们,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想玩吗?这里有一个袋子,请你来摸一摸,猜一猜是什么?让学生上前摸一摸,并说说判断的依据。

  学生分别摸出了球、圆柱、三角板。

  过渡:同学们我们桌上都有三角板,把它举起来。

  摸一摸它的角有什么感觉?(尖尖的、扎手)

  提问:课桌上还有其他的学习用品上面也有角吗?请你找一找、摸一摸?(第一位小朋友指导摸)

  刚才我们小朋友摸感觉尖尖的,(指着角的边说)那我们摸这个地方怎么样?直直的预设:我摸到尖尖的地方,而且直直的。

  小结:我们摸到的角是尖尖的,角的两边是直直的。

  2.寻找生活中的角过渡:其实像这样的角在身边也有很多,平常你有发现生活中有哪些角吗?小结:如果你留心观察,就会发现角就在我们身边,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生活中的角。(课件出示并请孩子欣赏生活中的角。)

  二、自主探索,初步认识角

  1.认识“角”的基本特征过渡:为了便于观察和研究,老师把这些角从物体表面“描”下来(把三角板)按在黑板上,沿着其中的三个角分别描画出来。

  思考:这么多的角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生:它们都是尖尖的。

  提问:在哪里?上来指一指生上台指,老师用红笔点出来。

  讲授:这个尖尖的位置我们把它叫做角的顶点。(板书:顶点)

  追问:除了顶点还有其他相同的地方吗?生:都有两条直直的线。

  讲授: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角有几条边?(板书:边)

  生:两条边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它叫什么名字啊?——角,它向小朋友进行了一个自我介绍:我是一个小小角,一个顶点两条边。

  2.画角认识了角,我们来画角。

  提问:画角需要什么工具?指导:请跟随老师的手来看看画角的过程:先画顶点(板书:顶点),再用尺子从这个点开始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边(板书:边),最后画一个小弧线表示角。这样一个角就画好了。(示范)看清楚了吗?生叙述画角的过程,再尝试画角。

  教室巡视,投影学生的作品。

  反馈:你们是这样画的吗?板书:

  边边顶点学生回忆怎样画角,相机小结:画角时,要记牢,先画顶点再画边。

  3.辨角现在你们都认识角了吗?这里有一些图形都说自己是角,请您们来判断一下,哪些是角,哪些不是?4.寻找图形中的角小朋友已经会辨角了,你们真棒呀!那如果角藏在图形中,你们能找到吗?

  三、操作探究,比较角

  1.认识角有大小。

  过渡:小朋友们已经找到了图形中的角,钟面上的角你能找到吗?提问:(出示钟表,转动表针,两针联动)仔细观察钟面,时针和分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发现:两针离开的越来越远了,角就变得越来越大了。

  比较:哪个大?哪个小?小结:角有大有小。(板书:角有大小)

  2.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无关。

  游戏一:火眼金睛,找准角。

  活动要求:

  出示一个缺了一个角的三角形。同桌讨论、想一想:桌上的哪个角是从图形中剪下来的。为什么?有什么办法证明?教师巡视。

  指定两名同学拿着角上来。

  设疑:现在这些小组有答案了,你们认为谁的角是上面缺失的角?那到底是不是这样的?一起来验证,怎么验证?生提出比较一下,引导孩子尝试重叠法。

  师补充讲解重叠的过程(顶点和一条边重合,如果另一边和三角形的边重合那么就是一样的),并确定两个同学的角都是从同一个图形上的同一个角上剪下来的,并指出两个角的大小是相等的。

  提问:都是从同一个图形上剪下来的角,大小相等,但是有什么不同?发现:边的长短不同;

  指导:是的,老师剪的时候,有的边剪得长,有的边剪的短,但是却不影响角的大小。看来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无关。

  生再尝试说一说。

  3.角的大小和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游戏二:心灵手巧,制作角。

  活动材料:

  纸条两根,同桌合作。

  小组开始制作角,教师巡视;

  小组汇报;

  设疑:想一想,怎么把角变大一点呢?变小呢?发现:看来这个想要大就要把两条边张开得大,想要小就要把两条边张开的小。

  小结:那么,我们可以说角的大小和(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观看角的大小变化的动画。

  4.出示活动角。

  指导:观察老师手中的角,教师将两条边叉开的越大,角就变得(越大),教师将两条边叉开的越小,角就(越小)。(教师将两条边延长)而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

  小结:要知我的大与小,只看张口不看边。

  四、总结升华通过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了角,你对角有了什么新的了解?小结:为了更好的记住这节课的知识,老师送给大家一首小诗。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角我是一个小小角,一个顶点两条边。

  画角时,要记牢,先画顶点再画边。

  要知我的大与小,只看张口不看边。

  五、拓展提高,生活应用。

  1.生活中的应用出示小学生儿童保护视力纠正器及护眼阅读看书架。调整阅读看书的角度,便于小朋友阅读,纠正了坐姿,有效预防近视。

  2.拓展提高一共有()个角。

  【板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角有大有小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5

  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包括猜一猜和找规律。简单推理过程和找规律的思想方法不仅应用广泛,而且是后面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本单元主要是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让学生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感受简单的推理过程和探索图形的排列规律,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及列组合的数学方法。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已经学习了一些图形和数的简单排列规律,本册教材就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实验、猜测让学生学会对于推理过程的简单叙述。大部分二年级学生的学习基础比较好,对所学知识基本上能回答出结果。针对这些实际情况,在设计本单元时,教学的重点要为学生提供猜想、活动交流的`机会,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猜测等活动去发现规律,使学生在描述、思考和讨论交流活动过程中充分感受事物的推理。同时,二年级学生年龄小,以形象思维为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设计教案时也要做到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环节,灵活处理教材。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数学思考: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问题解决:经历观察、分析、推理等实践活动,探索简单事物的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发现数的排列规律。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去创造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1.根据已知条件通过活动判断出结论,感受简单的推理过程。

  2.运用排除、猜测等方法推算出所在方位的数字是几。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2.在于如何有条理地阐述自己的推理过程。

  课时安排:2课时

  1.猜一猜(一)……………………………1课时

  2.猜一猜(二)……………………………1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