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案

时间:2023-06-30 17:15:59 晓凤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案(通用17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案(通用17篇)

  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案 1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知道阴、晴、雨、雪、风、雾等天气现象、主要特征和相应的天气符号。

  (2)科学探究

  初次经历较长时间地、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并记录天气现象的过程。

  (3)科学态度:培养坚持性,激发学生关注天气的兴趣。

  (4)STSE:了解到人们在监测、获取天气信息的方法与途径。

  二、教学准备

  各种天气的图片、录像,天气符号图片,活动手册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天气,与我们密切相关。这节课,我们要开始学习有关天气的科学。

  (二)新课学习

  1.认识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1)这是什么天气?

  依次出示晴、阴、雨、雪、风、雾等不同天气的图片,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

  (2)找晴天和阴天的.特征

  首先出示不同地点的晴天图片,找晴天的主要特征(太阳没有被云遮住)。

  接着出示不同地点的阴天图片,找阴天的主要特征(太阳被云遮住了)。

  (3)用符号表示晴天和阴天

  首先同时出示同一地点的晴天和阴天图片两张。提问:用图形符号表示晴天和阴天,怎么画才好区分呢?学生试画,然后交流。最后出示教材所画的晴天和阴天的天气符号,与之对照。

  (4)用符号表示雨、雪、风、雾等不同天气依次出示雨、雪、风、雾等不同天气的多个图片。找上述每种天气的主要特征。学生试画,然后交流。最后出示教材所画的相应天气符号,与之对照。

  (5)看符号认天气

  出示不同的天气符号,学生认天气。

  2.观察记录一周天气现象

  (1)明确任务

  任务1:同一地点,不同时刻,天气会相同吗?(例如,学校,每天9点、12点、下午3点)

  任务2:不同地点,同一时刻,天气会相同吗?(例如,不同区域的两家住地,每天7点)

  (2)领取任务

  同学们选择任务,相同任务的几个人组成小组。

  (3)记录指导

  (4)交待注意事项课后观察,坚持观察一周。及时记录和交流。注意安全。

  3.说一说获取天气信息的方法

  (1)亲自观察、测量

  (2)电视、广播中播放的天气预报

  (3)其他有天气信息的设备或人员

  (三)整理,下课。

  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案 2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和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对自己要有信心,懂得用适当的方式展示和表现自我,懂得应当为别人服务。

  【教学重点、难点】

  1、能正确熟练地认识本课生字词。

  2、理解王宁为什么要当劳动委员,理解教室里响起一片掌声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解题质疑

  1、谈话出示课题。

  2、质疑:

  题目中的“我”指的是谁?

  3、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思考下面问题:

  ⑴ 文中的“我”指的是谁?

  ⑵ 王宁选自己做什么,为什么要选自己?

  ⑶ 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在自然段后面标上序号。

  ⑷ 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⑸ 王宁的话刚说完,为什么教室里响起一片掌声?

  ⑹ 你应该向王宁学习什么?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清除障碍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本课生字及词语。

  2、同桌小组见交流。

  3、读后检查:

  ⑴ 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让学生认读。

  ⑵ 出示小黑板:

  学校 教室 委员 亲切 班长 劳动 集体

  (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集体读。)

  ⑶ 课文分几个自然段,指名说出序号。

  三、精读课文回答问题

  1、教室里静悄悄的,大家都在想。

  (从“静悄悄”体会到了什么?)

  2、突然,王宁站起来对说:“我选我”。

  (从“突然”体会到了什么?)

  3、王宁选自己做什么,为什么要选自己?

  4、王宁的.话刚说完,教室里响起一片掌声。

  (从“一片掌声”体会到了什么?)

  四、再读课文,突破教学重难点

  1、教师适当点拨:

  ⑴ “静悄悄地都在想”说明同学们正在认真思考选谁合适。

  ⑵ “我选我”:

  ① 说明王宁勇敢。

  ② 体现王宁真心实意的为大家服务。

  ⑶ 同学们都“楞住了”说明王宁与别人不同,不是选别人而是选自己,出乎同学们的意料。

  2、教室里响起“一片掌声”说明同学们有当好劳动委员的决心,而且相信他一定能当好,所以鼓掌表示同意。

  3、让学生重点读王宁说“我选我”理由的那些话,让学生说出从这些话中体会到了什么?谈谈自己的想法。

  4、指导朗读。

  (读出课文的思想感情。)

  五、 巩固练习

  1、看拼音读词语:

  xué xiào jiào shì qīn qiè xiǎng shēng

  学 校 教 室 亲 切 响 声

  bān zhǎng wěi yuán jí tí yí yàng

  班 长 委 员 集 体 一 样

  2、照课文内容填空:

  王宁和李小青是( ),王宁像李小青一样( ),( ),我要学习王宁热爱( ),( )集体,乐意为大家服务的好品质。

  3、假如你参加班干部竞选,你准备怎么做,讲些什么?试说一说。

  4、自由组合,分角色读课文。

  六、课堂小结

  这篇课文写王宁在班会上选自己当劳动委员的事。赞扬了王宁虚心好学、乐意为大家服务的好品质。希望你们向王宁学习,热爱劳关心集体、乐意为集体做好事,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

  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案 3

  教学意图:

  玩具是每一个小学生的最爱,并且各种各样的颜色对于他们来说也充满了好奇,这节活动课就是通过让学生在玩小汽车的过程中,使学生产生对颜色的兴趣,感受和同伴一起玩的乐趣。

  教学目标:

  1、对颜色感兴趣。

  2、会将小汽车车轮或其他圆形的.东西蘸颜色在白纸上滚。

  教学准备:

  为每个宝宝准备一辆玩具汽车,拉链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许多好玩的玩具,你们猜猜是什么?

  2、在学生自由猜测时,教师掀掉布,给学生一个惊喜:

  (师:“看,是什么?”)(小汽车)

  师生一起说说小汽车的种类和作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3、“这么多好玩的小汽车,你们想不想玩一玩啊?”

  (教师讲清楚要求,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玩具汽车玩。)

  二、引发兴趣,教师进行示范演示。

  1、师:小朋友们,快来看呀,老师的汽车会变魔术!

  教师把汽车车轮蘸上颜色在白纸上开过,边开汽车边念儿歌“小汽车,嘀嘀嘀,真有趣。”

  2、引导学生观察小汽车滚出来的画,师:厉害吧,老师的小汽车还会画画呢,看,是什么颜色的?像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在学生回答像什么时,教师要给与肯定。)

  3、师:同学们,你们的小汽车能画画,依靠的是什么力量?

  (推力拉力)

  三、活动结束

  1、每人一个方向盘,在音乐的伴奏下,学生做开小汽车的游戏。

  2、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推力或拉力。

  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案 4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研究大树,鼓励学生亲近自然,关注自然,并体验情感。

  2、组织学生经历从“看”到“观察”的过程,并对大树作简单的描述。

  3、通过观察、描述获取有关大树的信息。教学重点学会按照步骤观察身边的大树。教学难点怎样观察大树。

  教学准备

  1、教师选择一棵大树,供学生观察。(校园内)。

  2、观察记录纸。

  3、一些工具(绳子、尺、放大镜等)。

  4、课前准备好有关安全方面的注意事项。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引入:

  你喜欢什么植物?你对树进行研究过吗?从书上的照片中,你看到了什么?你有没有到一棵大树前观察过?想去观察吗?

  2、小组讨论心目中有关树的信息,并记录在纸上。

  (1)学生讨论(四人一组)自己心目中的树。

  (2)把讨论的信息写于纸上。

  3、怎样观察一棵大树。

  (1)如果你在来到一棵大树下,你想观察什么?学生讨论。

  (2)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学生讨论。老师讲述观察要有序、有计划,并把观察得来的信息记录在纸上,以供以后研究用。

  4、带动学生到大树前,开始活动。

  (1)有组织的带领学生到事先选好的大树下。

  (2)学生根据自己想好的观察顺序、观察方法观察大树。

  (3)要学生把观察到的`内容写在记录纸上。

  5、让学生通过讨论后,知道看与观察的不同。

  (1)学生回教室,汇报交流。

  (2)对照两张记录纸,讨论以前看到的内容和现在观察到内容有什么不同?

  (3)为什么我再去看会知道的更多?

  (4)当我们想要了解得更多,知道得更多的时候,当我们带着这样的目的再去“看”的时候,我们的科学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案 5

  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黑龙江是个物产的丰富地方,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量地。

  2、知道黑龙江有两种农作物:一种是粮食作物,一种是经济作物。着重让学生了解玉米的生长过程和用玉米做的食物。

  教学重点:

  了解黑龙江的农作物玉米。

  教学难点:

  玉米的生长过程和玉米食物。

  教学过程:

  一、同学们,我们的家乡黑龙江不但风景优美,而且物产丰富,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今天,老师就带你们一同走进黑龙江,来了解一下家乡的农作物。

  二、通过蔬菜、粮食知道什么是农作物。

  (1)角、辣椒、西红柿等图片,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蔬菜作物。

  (2)米、大豆、高梁、小麦、水稻等图片,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粮食作物。

  (3)引导知道蔬菜作物、粮食作物统称为农作物。

  三、认识玉米

  1、谜语引入。有个老头子,头上长胡子。

  脱下绿袍子,满身是珠子。(谜底:玉米)

  2、了解农作物玉米。

  (1)示课件了解玉米的生长过程。使学生知道每一株玉米都是从播种到育苗。从出土到田间管理。经过施肥,撒药,除草,打叉,到后期的拿大草,到现在成熟大约要100多天。农民伯伯劳动的'辛苦,不容易,教育学生要尊重农民的劳动,爱惜粮食。

  (2)了解玉米的种类。

  按颜色分类:黄玉米、白玉米、黑玉米、红玉米、花玉米等。

  按味道分:

  (1)常规玉米:

  (2)特用玉米:甜玉米、糯玉米和爆裂玉米、优质蛋白玉米。

  (3)了解玉米食品。

  大查粥、馒头、发糕、窝头、玉米饼、玉米粥、玉米肠等。同时教育学生从小就要养成不偏食的好习惯。

  四、认识大豆

  1、利用课件了解大豆的生长过程。

  2、了解大豆食品。

  豆腐、豆浆、豆奶、豆油、酱油等。

  五、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家乡黑龙江富饶美丽的地方,我们从现在起就要努力学习,长大后把家乡建设的更加富饶和美丽。

  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案 6

  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能说出周围常见的植物的特征。

  二、科学探究

  1、能在对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2、能初步感知科学探究需要制订计划。

  3、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植物的外部形态。

  4、能简要讲述探究过程与结论,并与同学讨论与交流。

  5、能对本课的学习进行反思与评价。

  三、科学态度

  1、能对植物外部形态表现出深厚的.探索兴趣。

  2、能实事求是,客观描述对常见植物的观察和发现。

  3、交流过程中愿意和他人分享自己对常见植物的理解,具有很好的合作意识。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在认识植物、利用植物的时候,一定要爱护植物,保护植物资源的繁盛。

  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仙人掌、白萝卜、松枝、荷花、向日葵,银杏叶,牵牛花,水稻,洋葱、橘子,葱,芹菜、月季。

  二、学生准备:《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笔。

  教学过程

  一、情境与问题

  1、教师出示教材图片,让学生说一说是否认识这些植物,然后直接引入问题“这些植物有什么特点?”

  2、这节课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些什么,大家快看?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观察这些植物的特点!

  二、探究与发现

  活动一、观察植物的颜色和形状

  我们先来观察植物的叶子、花的颜色和形状。把观察到的特点记录在活动手册第七页。观察完全班交流。

  活动二、闻气味辨植物。

  游戏规则:蒙上眼睛,只能用鼻子闻,不能用手拿,其他同学不能提示。

  小组活动,其中三个成员用手帮着拿植物,一名同学用鼻子闻,组内成员轮流进行活动。

  三、应用与拓展

  1、出示不同实物。

  2、分组讨论,全班交流。比较花生、葡萄、国槐的不同特征。老师适时提示。

  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案 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观察了解植物是由根、茎、叶等构成的。

  过程与方法:通过植物构造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交流等科学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观察活动,激发学生研究植物的兴趣,保护自然界中植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搜集、整理、交流资料,认识自然界里的植物是多种多样的。

  教学难点

  怎样观察、描述植物构成。

  媒体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些植物图片、绿植等。

  教学过程

  一、你家里栽培了哪些植物

  1、让学生说一说

  二、了解植物的构成。

  1、聚焦:我们来观察一颗植物,怎样观察?

  2、探索:

  (1)、出示图片观察:一株完整的植物是有哪些部分组成的?

  (2)、观察自己准备的植物,是否具有植物的这些部分。

  (3)、通过观察活动,你知道了什么

  课堂小结通过学习,你说说你家里栽培了哪些植物?

  作业布置将你观察到的植物画到《科学活动手册》上。

  板书设计

  2、观察一棵植物

  一、你家里栽培了哪些植物

  二、了解植物的构成。

  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案 8

  [学习目标]

  1、知道水是动物、植物和人体的组成部分,它在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2、意识到水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实验用的大试管、植物油、纱布、水果刀、小烧杯、记录纸。

  学生准备:

  搜集有关生命离不开水的资料;蔬菜、水果、鸡蛋等食物;橡皮泥、小尺、彩笔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朗读小诗:“因为有你,小草变得嫩绿;因为有你,鱼儿游得欢畅;因为有你,地球才这样美丽。”

  2.学生猜这首诗是赞美谁的?为什么呢?

  3.揭示单元主题:“生命之源——水”

  (二)自主学习:

  1.生命离不开水。

  (1)师生讨论:水有些什么用途?

  (2)引导学生认识动物、植物和人都离不开水。

  2.哪些地方有水。

  (1)师生讨论:哪些地方有水?

  (2)认识植物体内有水。

  (3)学生想办法把带来的植物体内的水挤出来,看看它们含有多少水?比一比,谁想的.办法好。比如手挤、刀拍、捣碎、压汁机等等。

  (4)让学生感受植物体内有水。

  (5)让学生比较哪种植物体内含的水多?哪种植物体内含的水少?

  (6)我们在吃食物时也补充了大量的水。还补充了大量的维生素等等营养。

  (7)注意事项:注意安全。小刀不要伤着手、损坏桌子等。

  3.观察小草每天“喝”多少水?

  (三)课后作业:

  课后观察比较哪些动植物体的含有水分多?哪些含有的水分少?(可以让家长帮忙)

  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案 9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了解不同材质的塑料有不同的物理特性。建立各种塑料袋、瓶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联。认识塑料瓶底的安全标识。

  (2)科学探究

  经历观察、比较对不同的塑料的过程,训练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

  (3)科学态度,STSE 能意识到塑料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感受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树立安全、健康的生活意识。

  二、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各种不同的塑料袋、塑料瓶子,放大镜学生自带品:在生活中搜集不同的塑料制品。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依次出示教材中的7种塑料制品。

  塑料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材料。这节课,我们来研究塑料。

  (二)新课学习

  1.比较不同的塑料

  (1)比较不同功能的塑料袋首先出示四种不同的塑料袋。

  接着提问:这些塑料袋有哪些不同?(透明度、韧性、软硬、透水性 )可用什么方法比较?不同的特性的塑料袋适合干什么?

  然后学生分组讨论观察计划,交流之后予以完善,并展开对比观察活动。最后进行实验汇报和总结。

  (2)比较不同功能的塑料瓶

  首先出示3种不同的塑料瓶(分别与指南车信箱中的3种安全标识相对应)。

  接着提问:这些塑料瓶有哪些不同?可用什么方法比较?不同的特性的`塑料瓶适合干什么?

  然后学生分组讨论观察计划,交流之后予以完善,并展开对比观察活动。

  最后进行实验汇报和总结。

  (3)认识塑料瓶安全标识

  出示与指南车信箱中的3种安全标识相对应的塑料瓶图片讲述安全标识的用意

  2.调查家中塑料瓶的作用是否安全

  (1)明确调查目的

  (2)选用恰当的调查方法

  (3)做好调查记录

  (4)分析,得出调查结论。

  (5)做好安全宣传。

  (三)整理材料,下课。

  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案 10

  教学目标

  1、小草和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2、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植株的高矮、茎的粗细和质地。

  3、大树和小草都有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过程与方法

  1、用简图画出小草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2、情感、态度、价值观:

  3、体会到小草和大树一样,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具有爱护小草,不践踏不草的意识。

  教学重点

  找大树和小草的相同点,体会陆生植物生命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几种常见的小草,有三叶草(黄花酢浆草)和狗尾草;一条樟树枝和它的果实、叶片。

  教学过程:

  一、认识常见的小草

  1.师生交流:在校园里不仅有高大的树木,还有低矮的小草。我们认识这些小草吗?这些小草长在校园的哪些地方?

  2.教师指导:对不知名的小草怎么认识?提供认识的方法及资料。

  二、观察记录狗尾草

  1.教师引导:在校园、田野、路旁、果园中都能找到狗尾草,为什么叫狗尾草?是呀,它的果实串毛茸茸的,很像狗尾巴。它是一年生杂草,各地都有分布。

  2.观察记录要求:运用前面学过的观察顺序、观察方法、记录方法来观察记录一株狗尾草。

  3.小组学生活动:观察狗尾草,我们用简图把它的样子画下来。上台描述互相补充:这是我们观察的狗尾草。(能把狗尾草的主要特征根茎叶果实大致画下来即可。)

  4.组间活动:比较不同的草,找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启发引导:从植物器官及生存环境、生长年限、生长变化规律等方面比较)不同的'小草千姿百态,各有差异,但是它们之间存在着很多共同特征,说说你对小草的想法,是呀,小草虽小,但也十分可爱,我们应当呵护它们。

  三、比较樟树和狗尾草

  1.引导讨论:可以从哪些方面比较樟树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交流汇报:樟树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引导学生了解:像樟树茎一样的茎叫木质茎,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草质茎。(让学生在汇报中能使用这些词语即可,不要求对概念进行背诵,以下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例同。)

  四、作业

  1.比较汇报内容:总结大树和小草的不同之处,记录在下面圈图的非交叉位置中。

  2.全班讨论:大树和小草有哪些相同之处,记录在下面圈图的交叉框内。

  五、板书

  大树 小草 区别

  常见的植物 根 茎 叶

  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案 11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多种方法比较水的多少,提炼“统一标准”的思想方法。

  2、能设计比较水的多少的实验,并实施。

  3、动手自制刻度杯,了解刻度杯的优点。

  4、尊重证据,用证据来说话。在设计实验方案时,能积极思考。

  教学重点:

  能够运用多种方法比较水的多少。

  教学难点:

  提炼“同一标准”的思想方法,并能想办法利用标准小杯制作刻度杯。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2号材料袋和3号材料袋。

  教师准备材料:两个盛水瓶(瓶子相同、水位不同)、两个盛水瓶(瓶子大小不同,水位相同)、两杯水(直径大的杯子里水位低,直径小的杯子里水位高)、红墨水、已制好的刻度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第一组:出示两瓶水(水位不一样,瓶子相同)比谁多。第二组:再出示两瓶水(水位相同,瓶子大小不一样)比谁多。

  第三组:再出示两瓶水(水位不同,瓶子大小不一样)比谁多。并说出理由。(逐步引发思维冲突。表面上是结果的冲突,其实质是学生比较思维中标准不统一的.冲突,这就调动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活动1 哪杯水多

  1、到底哪杯水多?怎样证明我们的猜想?你有什么好办法么?

  2、口头设计实验,进行交流。

  3、学生进行实验。

  4、分组汇报。(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比较方法虽然很多,但都是有一个比较标准的。)

  5、比较的方法虽然不同,但用这些方法比较时有什么相同之处?(引导学生发现那就是都确定了一个标准来进行对比。至此完成思想方法的提炼 ——就是“统一标准”。)

  三、活动2自制刻度杯

  1、我们比较出来这两杯水哪杯多?那多多少呢?

  2、用小杯子装水,看看各能装满几小杯,最后再来比多少。

  3、过渡:这种方法可以比较出水的多少,但操作时,麻烦费时,且容易将水洒出来。如果要比较更多杯的水,怎么知道多多少呢?

  4、我们可以制作一个刻度杯。(出示老师做好的刻度杯,引导学生思考“刻度杯”的制作关键:装满一小杯水倒进大杯里,在水面处做记号。)

  5、小组成员相互合作完成制作。

  6、再用自制的“刻度杯”去比较水的多少。

  7、“刻度杯”有哪些优点?

  8、举例说说生活中的“刻度杯”及用途。板书设计:

  2、比较水的多少

  统一标准比较 自制刻度杯

  3、小水轮

  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案 12

  教学目标

  1、能从两块磁铁相互作用的实验现象中,归纳出关于磁极相互吸引和排斥的规律的假设。

  2、能设计实验验证关于两块磁铁的磁极靠近时,相互吸引和排斥的规律的假设。

  教学重点

  1、将自己制作小磁针的方法告诉别人;同时,能学习别人的方法。

  2、能说出反复实验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1、用自己的话描述两块磁铁相互靠近时,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2、用自己的话解释在地球上磁铁能指南北方向的原理。

  教具准备:

  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玩具小汽车、缝衣针、大头针、曲别针、指南针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你能使缝衣针吸起曲别针吗?

  二、活动:磁极的相互作用

  1、确定教室里的南北方向

  2、学生判断磁铁的S极与N极的指向。

  3、提出问题:把两个磁铁的'两极相互靠近,看看会发生什么现象?引导学生讨论、猜想。并提出注意事项:实验时,周围不能有其它磁铁的干扰。

  4、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

  小组实验:把两个条形磁铁分别放在两个玩具小汽车上,多次变换磁极相对的方向

  (1)观察发生什么现象?

  (2)讨论: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5、尝试用其他方法验证刚才得出的结论(水浮法、悬挂法)。

  6、全班交流,汇报实验结果,

  7、师生共同得出结论,指导填写实验记录。

  8、组织学习“科学在线”。

  板书设计:

  磁铁的正负极 磁极的相互作用 出现的现象

  作业:

  总结观察现象

  课后反思:

  通过磁极小游戏,吸引孩子们观察磁铁正负极原理,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探究,在课堂上通过动手实验,课堂气氛活跃。

  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案 13

  教学目标:

  1、能用各种感觉器官观察水的物理性质,认识到水是无色、透明、无气味、无味道、无固定形状的液体。

  2、能用语言、文字、图画等方式表达和描述实验结果。

  3、初步认识水占据空间。

  4、在活动中能够细心观察;能够合作互助;能用证据说明问题。

  教学重点:

  观察水、辨别水,认识水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水无固定形状。

  教学准备:

  学生材料: 1号材料袋

  演示材料: 1个透明塑料桶、石头、小石头、细沙、水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观察水

  1、老师口渴了,带了一杯纯净水。水是什么样的?今天我们就来观察水、认识水。

  2、我们可以采用哪些方法来观察这杯水呢?(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舌头尝)

  3、教师指导:

  用眼睛看发现水有什么特点?(无色、透明的)

  “闻”有种科学的闻的方法——扇闻法。大家用这种科学的方法闻一闻,发现水有什么特点?(无气味)

  “尝”,对于不明的物质我们千万不能随便尝,今天我准备的是纯净水,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尝。尝也有方法,我们用吸管蘸取一点放舌头上尝尝。大家用尝的观察方法又发现水有什么特点?(无味道)

  4、小结过渡:我们通过看、闻、尝,发现了水的哪些特点?(是无色、透明、无气味、无味道的)我们生活中很多物体都有形状,西瓜是球形,粉笔盒是方形……,那水有形状吗?我们把水倒入这几个容器里看看。

  5、在这几个容器里,水是什么形状?你还能制造不同形状的水吗?如何制造呢?(气球装水,可以变各种形状,材料袋里配有气球,可课后试试)

  6、完成活动手册第一课涂色题。把水放入以下几个容器,水是什么形状的?用你喜欢的颜色画出水的形状。

  7、想一想:水有固定的形状吗?

  8、看板书,总结水的特点。

  9、像水这样能够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的物质叫做液体。(板书液体)像水这样能够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的.液体还有哪些?

  二、活动二:辨水识水

  活动过渡:现在我们已经知道水的基本特征啦,让我们利用这个知识来解 决生活中的一个小问题吧。

  1、提出任务:

  (牛奶、醋、水、食用油、盐水)

  师:每个小组桌上有五杯物质,分别标明了1、2、3、4、5号,其中就有纯净水,我们试着找找纯净水。大家在找的过程中觉得可能是纯净水的放桌面,觉得肯定不是纯净水的交上来。

  2、分组活动:

  (1)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2)汇报说说方法和理由。

  (3)回顾刚才的活动,你们刚才是用了哪些方法找到这杯纯净水的?首先用的什么方法,然后用的什么方法?填写记录单。

  (引导学生分析辨识的顺序,什么样的顺序更合理、安全、快捷。最后能得出人们辨识时一般遵循一看二闻三品尝的原则。)

  三、活动三:水占空间

  1、观察魔术:

  师:老师这儿有一个塑料盒,(展示一下)里面是空的。下面,我要表演一个魔术。我先往里面装几个大石头,装满了,还能装这样的大石头吗?再装一些 小石头,不能装小石头了。还能再装一些细沙吗?细沙也装进去了,又装满了。还能装吗?装什么?为什么还能装水?

  (里面还有空间,水因为可以流动,还可以装进去,水可以占据里面剩余的空间。)

  2、归纳概念:

  师:适时板书,水占据空间。看来大家对水的认识又进一步了,有了新的发现。

  师:反过来,假如:先装满水,还能装石头吗?

  四、拓展:说说大自然哪里有水

  1、我们生活中离不开水,自然界中到处都有水。说一说,你在哪些地方见过 水?这些水是什么样的呢?

  (学生充分交流后,教师利用PPT出示一些自然界中水的图片或视频资料。让学生欣赏美丽的自然水域。图片或资料中,可有隐含水的形态变化的内容,如教材展现的有晶萤剔透的露珠,也可以展示雪山上覆盖的冰层,以此拓宽学生的认识。)

  板书设计:

  用气泡图形式板书水的特点

  2、比较水的多少

  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案 14

  教学目标

  1、树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功特征。

  2、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3、叶也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过程与方法

  统计捡到的树叶的数量和树叶的种数;根据一定的判断依据,划分出同一种树叶和不同种的树叶,发展研究树叶的兴趣,培养爱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态度和意识。

  教学重点

  开展观察叶生命现象的活动,建构起叶也是有生命的科学概念。

  教学难点

  是否是同一种树叶的判断。

  学生自备材料捡一些落叶。

  分组材料

  同一种植物的新鲜叶和落叶。

  教师准备

  一条有大小不同叶片生长的`树枝。

  教学过程

  一、统计收集到的树叶

  课前大家分别从不同的地方收集到了各种树叶,说说你是怎么收集树叶的。是呀,树木是我们的朋友,他们是有生命的,所以我们不能随意摘树叶。现在把树叶放在桌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统计:我捡了几片落叶?这里面有几种树叶?

  二、观察比较树叶

  1、质疑:我们小组共有几种树叶?这些叶子是同一种叶吗?

  2、讨论:观察到了什么,才说它们是同一种叶?观察到了什么,才说它们不是同一种叶?同一种叶的主要特征有哪些呢?

  3、比较:同时观察所有完整的叶,我们能发现不同种叶有什么相同的结构吗?是呀,大部分叶具有叶柄、叶片结构,叶片上还有叶脉。

  三、观察叶的生命特征

  1、观察:比较新鲜的叶与落叶,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思考:长在树上的新鲜叶与落叶的最大的不同表现在哪里?是呀,新鲜的叶是活的,而落叶是死的。

  2、描述:观察一种植物的叶,我们能从中看出叶的生长变化过程吗?能找到这条树枝上有几种不同的生长阶段的树叶吗?(如叶芽、小叶片、嫩叶、成熟的叶、老叶、将枯的叶等)能从几张叶的不同生长阶段去推测一片叶的生长过程吗?

  板书

  搜集树叶生命特征

  作业

  寻找不同的树叶进行观察

  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案 1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一些秋季的天气现象;

  过程与方法:了解一些在秋季成熟的果实;了解一些动物在秋季的活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观察发现身边和秋天相关的现象。

  教学重点:

  认识一些秋季的天气现象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发现身边和秋天相关的现象。

  教学用具:

  PPT课件

  一、任务驱动,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知道一年四季指的是哪四季吗?

  生:春、夏、秋、冬

  师:展示图1生活情境:秋风吹走了波波的帽子,吹落了树上的黄叶。琪琪捡起地上的落叶说:“怎么满地落叶呢?”彬彬说:“是秋天来了吧?”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秋天吧!

  问:秋天来了会有哪些变化呢?

  生:天气变冷了...风变大了...树叶黄了...

  师小结:是的,同学们通过观察会发现秋天有一些直观而容易发现的变化,例如:天气变凉、树叶变黄、落叶、风变大等等。秋天在夏天之后,有一些比较直观的感受是气温的下降。另外,由于气温变化及其他原因,很多多年生植物的叶子会渐渐变黄、枯萎、凋落,只留下枝干度过冬天。

  二、活动指引,学习新知

  活动1秋天来了

  师:展示图2

  秋风送爽,天气转凉。你能从哪些现象感受到秋天的到来? 请同学们从气温、雨、风等方面来说说秋天的变化吧!

  生:举手回答。“秋天的气温变冷了”“雨多了”“风变大了”…

  师小结:是的。相对其他季节,秋季明显感觉到气温的下降,而秋季气温下降往往是伴随着秋风而来,所谓“一场秋风一场凉,一场秋雨一场寒”。说的正是这个道理呢!因为这些秋风是从北方南下进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所以比较清凉,风向稳定,风力有时会比较大。

  我们看到书上小女孩手持风车的图片就是提示我们秋风的`特点,秋风来了。

  活动2秋天的动物和植物

  师:展示图3

  秋天,很多植物的果实成熟了。动物的活动是否也发生了变化?

  我们看到图中背景包括了秋天的树木、小草的叶子变黄了、大雁南飞以及收割机在收割庄稼。插图分别是什么呢?

  生:有向日葵、柿子、蚂蚁、松鼠。

  师:对的,那是一些秋天的果实和动物在储备过冬的食物。请问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果实是在秋天成熟的呢?

  生:橘子…苹果…橙…

  师小结:很多植物的果实是在秋天成熟的。例如:柿子、苹果、海棠、山楂、石榴、梨、核桃等。也有很多农作物的果实同样也是在秋天成熟的,例如:水稻、棉花、大豆等。而动物在秋季的变化主要有换毛、迁徙、储备食物等。

  三、游戏互动,兴趣激发

  组织学生去校园里找找秋天的迹象。比如观察一下秋风的风向及风力大小。

  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案 16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能说出植物需要水分、阳光以维持生存和生长。

  2知道植物是有生命的,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比较植物的特征及其变化。

  2通过搜集证据证明植物是“活”的。

  科学态度目标

  1愿意倾听、分享他人有关植物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2培养学生认识和研究植物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珍爱生命,爱护身边的植物。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植物是有生命的,需要水分、阳光以维持生存和生长。

  【教学难点】证明植物是“活”的。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学生自己种养的植物、学生活动手册,以及有关植物是“活”的的`照片、图画等相关资料。

  教师准备:塑料花、植物、课件等。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一、聚焦

  1.用课件出示兔和蝴蝶的视频,据此提问:“兔和蝴蝶是‘活’的吗?”请学生说说理由。学生会从兔和蝴蝶会动、会吃等动物具有的活动能力方面进行解释。此时教师可以呈现一盆植物,提问:“这盆植物不会动,它是活的吗?”

  2.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及时将学生的回答记录在教科书第15页所示的“班级记录表” 中。学生提出的理由可能会有:有叶、有根、有茎,会开花、会结果、会长大、会生病、会枯萎、会死亡,长在土里,需要阳光、水,要施肥等。

  二、收集植物是“活”的的证据

  1.活动一:学生把自己在第1课种养的植物带到课堂上,结合自己1个月左右的观察记录找一找它是“活”的的证据。先让学生再次观察植物,回顾1个月中植物发生了哪些变化,自己是怎么照顾它的,然后让学生组内交流哪些现象说明植物是“活”的。接下来让各小组展示自己的植物并交流。最后,教师小结,把“绿色”“有茎”等不能作为证据的理由划掉。

  2.为了帮助学生认识,教师可以准备带叶的枯枝或非绿叶植物,问学生:“这棵植物是‘活’的吗?它有叶吗?它是绿色的吗?”通过这样有针对性的活动,把“绿色”“长在泥土里”“有叶”等划去,帮助学生认识到“会长大”“要喝水”等说明植物是“活”的。

  3.活动二:出示春、夏、秋、冬四季樱花的变化的图片,指导学生按顺序依次观察图中的樱花,说说同一棵樱花在不同的季节分别是什么样的,然后让学生把四张图片联系在一起,认识这棵樱花一年中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让学生说一说,下一年中这棵樱花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这又说明了什么,帮助学生认识到植物会生长变化,这说明它是“活”的。

  三、研讨

  1.塑料花不是“活”的,让学生说说理由。

  2.我们为自己种的植物做了什么?

  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案 17

  【教材简析】

  本课是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的第4课,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初步了解了物体有很多特征,这些特征可以描述为大或小、轻或重、光滑或粗糙、透明或不透明,以及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等。本课要根据物体的特征进行分类,开展“分类”这一科学研究方法的学习和实践,帮助学生了解分类的意义以及分类的方法,对学生学习科学和培养科学素养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本课的学习主要分为四个活动:

  1.聚焦分类话题;

  2.制订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3.研讨,回顾学习过程:

  4.了解分类的意义。

  通过四个活动,一方面使学生更清晰有序地了解物体的各种特征,另一方面通过学生科学地观察、描述之后进行科学的分类,了解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同时,帮助学生掌握分类方法,明确分类标准的细化是准确分类的要素。教材中提示选用的教学器材为前三节课观察的物体。在本课中,教师要尽量安排具有相同特征的物体,便于学生进行分类活动。

  【学生分析】

  经过一段时间的科学课学习,一年级学生逐渐了解了科学课程的特点。学生开始初步接触科学观察、记录、表达、交流等科学探究方法,逐步培养出合作学习和实事求是等科学态度。但是学生各方面的科学素养和学习能力仍处于培养阶段,在行为能力上相对较弱,无意注意大于有意注意,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同时,对于学生的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倾听习惯等仍需进一步培。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了解分类是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2.根据物体的特征进行分类,可以更清晰、有序地认识物体。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根据一个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

  2.了解给物体分类时,依据的特征不同,分类的结果会有所不同。

  科学态度目标

  1.继续发展对物体进行研究的兴趣。

  2.认同物体可以根据某一特征被归类。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体会,人们可以利用分类的方法整理身边的各种信息。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根据一个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

  难点:了解科学准确的分类需要将标准细化。

  【器材准备】

  乒乓球、大木块和小木块、与木块大小和形状相同的塑料块、大螺母和小螺母、大橡皮和小橡皮、塑料杯、泡沫块、玻璃珠、纸片、不干胶贴纸、记号笔、印有圆圈的白纸、学生活动手册、若干个带有两个大圆圈的小组记录单、班级记录单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小朋友到超市想买酸奶,你能帮他找到酸奶吗?(播放课件,选几个学生说一说自己在超市怎样找到酸奶的)

  设计意图:通过一个找酸奶的活动,让学生初步感受生活中的分类,体会分类对于人们生活的帮助,分类可以让人们更便捷的生活。

  2.我们也观察了许多物体的特征,你能描述一下吗?这些不同物体的特征有相同的方面吗?

  (学生根据前几节的活动手册和班级记录单描述前几节课上观察的物体特征)

  设计意图:从物体特征入手,聚焦分类标准指向的是物体的特征,并贯穿全课。

  3.我们能不能用一种特征作为标准给它们分类,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它们。(板书:给物体分类)

  设计意图:聚焦话题,学生明确学习内容,教师利用任务驱动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

  二、给物体分类

  1.描述物体特征,确定分类标准。

  (1)教师分发活动器材,学生拿出活动手册。

  (2)说说自己计划以什么特征作为标准进行分类,并填写在小组记录单中。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讨论,理解分类是以特征作为标准的,而且标准有很多,为开展分类活动明确主线和目的。

  2.初次体验分类并为物体编号。

  (1)引导学生根据制订的分类标准进行首次分类活动(全班统一确定一种相对简单的分类标准,如:大小),将物体放在小组记录单的圆圈中。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利用直观实物进行初次分类,帮助学生明确分类活动的目的和过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2)引导学生发现使用实物摆放的方法不便于同时开展不同标准的分类,并且这种方法的分类结果无法悬挂展示,不便于交流。

  (学生思考,商量改进办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发现问题后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为进行给物体做编号的活动做好铺垫。

  (3)指导全班同学按照统一标准为物体进行编号。

  我们有什么办法进行编号呢?上学期,我们在比较恐龙大小的时候,有个编号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我们也来给这些物体进行编号吧。

  (学生按照相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编号)

  设计意图:学生在真实任务的驱动下,先对物体进行分类的初步尝试,学会分类的基本操作方法,为后边的活动开展打好基础;再从中发现不方便、无法反复使用以及不便于交流的问题而找寻改进措施,从而开展编号活动,为后边的活动开展以及交流研讨活动做好铺垫

  3.开展小组分类活动。

  (1)小组总结物体特征。

  观察前几节的.记录单,你们都发现了物体哪些方面的特征?

  (学生发现有大小、形状、轻重、粗糙或光滑、透明或不透明等方面的特征,根据物体大小进行分类的活动已经做过,不再重复)

  (2)根据特征制订分类标准,填写在小组记录单上。

  (学生制订分类标准,明确分类标准,将小组制订的分类标准填写在小组记录单中,一张记录单填一种标准)

  (3)小组合作开展给物体分类的活动。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开展探究活动,将分类结果以物体编号的形式填写在小组记录单不同的圆圈里)

  (4)教师适时指导学生填写小组记录单。

  (5)学生悬挂展示小组记录单,并遮挡住分类标准部分。

  (学生遮挡住分类标准,并向全班同学展示小组记录单)

  设计意图:根据特征制订分类标准,指向分类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物体特征,便于寻找和生活便利。学生通过形状、轻重、粗糙或光滑、透明或不透明等特征作为标准对物体多次分类,不但能更好地了解物体的特征,而且对分类的科学探究方法有更深的学习与体会。展示小组记录单,并遮挡住分类标准是为了给下一环节做铺垫。

  4.解密活动。

  (1)全班共同解密各组的分类标准。

  通过观察小组记录单的分类结果,逆向分析分类标准是哪种特征,并说明理由。

  (2)相应小组进行展示揭秘,说说自己的分类标准和分类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活动,一方面培养学生对于分类标准的分析能力,另一方面让学生体会到分类的作用是为了更好地了解、观察、总结物体的特征,方便我们的生活。

  三、交流研讨

  1.大家是根据物体的哪些特征分类的?

  学生通过交流发现分类有很多方式,但是不管哪种方式分类的标准,都是物体比较典型的、有共性的特征。

  2.根据同一特征分类,分类结果有哪些不同?

  你发现在哪个相同标准的分类中有不同的结果,为什么?你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让大家统一?

  学生通过交流发现,有些相同分类标准的分类结果要想达成一致,还要有相同的细化标准界限。以轻重这一特征为标准的分类,不同于大小的比较。同样的物体有大有小,可以通过比较得出结论,但是对于轻重这一特征,在制订标准的同时还要细化轻重标准的界限,也就是说只有将标准制订得更准确,才能进行更准确科学的分类

  3.根据发现细化小组记录单的分类标准,确定关于轻重的分类界限,再次调整轻重的分类。

  设计意图:学生在上一活动的交流中已经发现这一问题。本环节是让学生对于相同标准,分类结果却不同的现象进行研讨交流,进而发现分类的标准除了特征之外还要有细化的标准,从而掌握科学分类的正确方法。

  四、完成个人、小组、班级记录单内容

  1.学生完成个人活动手册。

  2.各小组共同完善小组记录单。

  3.师生完善班级记录单。

  设计意图:教师指导学生填写并修改完善记录的过程就是梳理和总结本课知识的过程,从而完成本课教学目标。

  4.观察生活中身边的分类。

  我们生活中都有哪些分类给我们带来帮助呢?是哪些方面的分类?是如何给我们带来帮助的?

  (播放课件,学生根据课件演示分别说说是哪些方面的分类,又是如何帮助我们便捷生活的)

  设计意图:理解分类的意义不仅是更好地了解特征,还能帮助我们便捷生活。

  【板书设计】

  给物体分类

  特征 分类标准 细化标准

《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案(通用1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案01-31

一年级科学教案11-22

一年级科学教案02-21

一年级科学教案02-04

小学科学教案06-15

小学科学教案11-25

小学科学教案12-08

小学科学教案【精】03-07

小学科学教案【热门】03-02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案(通用17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案(通用17篇)

  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案 1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知道阴、晴、雨、雪、风、雾等天气现象、主要特征和相应的天气符号。

  (2)科学探究

  初次经历较长时间地、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并记录天气现象的过程。

  (3)科学态度:培养坚持性,激发学生关注天气的兴趣。

  (4)STSE:了解到人们在监测、获取天气信息的方法与途径。

  二、教学准备

  各种天气的图片、录像,天气符号图片,活动手册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天气,与我们密切相关。这节课,我们要开始学习有关天气的科学。

  (二)新课学习

  1.认识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1)这是什么天气?

  依次出示晴、阴、雨、雪、风、雾等不同天气的图片,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

  (2)找晴天和阴天的.特征

  首先出示不同地点的晴天图片,找晴天的主要特征(太阳没有被云遮住)。

  接着出示不同地点的阴天图片,找阴天的主要特征(太阳被云遮住了)。

  (3)用符号表示晴天和阴天

  首先同时出示同一地点的晴天和阴天图片两张。提问:用图形符号表示晴天和阴天,怎么画才好区分呢?学生试画,然后交流。最后出示教材所画的晴天和阴天的天气符号,与之对照。

  (4)用符号表示雨、雪、风、雾等不同天气依次出示雨、雪、风、雾等不同天气的多个图片。找上述每种天气的主要特征。学生试画,然后交流。最后出示教材所画的相应天气符号,与之对照。

  (5)看符号认天气

  出示不同的天气符号,学生认天气。

  2.观察记录一周天气现象

  (1)明确任务

  任务1:同一地点,不同时刻,天气会相同吗?(例如,学校,每天9点、12点、下午3点)

  任务2:不同地点,同一时刻,天气会相同吗?(例如,不同区域的两家住地,每天7点)

  (2)领取任务

  同学们选择任务,相同任务的几个人组成小组。

  (3)记录指导

  (4)交待注意事项课后观察,坚持观察一周。及时记录和交流。注意安全。

  3.说一说获取天气信息的方法

  (1)亲自观察、测量

  (2)电视、广播中播放的天气预报

  (3)其他有天气信息的设备或人员

  (三)整理,下课。

  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案 2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和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对自己要有信心,懂得用适当的方式展示和表现自我,懂得应当为别人服务。

  【教学重点、难点】

  1、能正确熟练地认识本课生字词。

  2、理解王宁为什么要当劳动委员,理解教室里响起一片掌声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解题质疑

  1、谈话出示课题。

  2、质疑:

  题目中的“我”指的是谁?

  3、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思考下面问题:

  ⑴ 文中的“我”指的是谁?

  ⑵ 王宁选自己做什么,为什么要选自己?

  ⑶ 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在自然段后面标上序号。

  ⑷ 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⑸ 王宁的话刚说完,为什么教室里响起一片掌声?

  ⑹ 你应该向王宁学习什么?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清除障碍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本课生字及词语。

  2、同桌小组见交流。

  3、读后检查:

  ⑴ 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让学生认读。

  ⑵ 出示小黑板:

  学校 教室 委员 亲切 班长 劳动 集体

  (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集体读。)

  ⑶ 课文分几个自然段,指名说出序号。

  三、精读课文回答问题

  1、教室里静悄悄的,大家都在想。

  (从“静悄悄”体会到了什么?)

  2、突然,王宁站起来对说:“我选我”。

  (从“突然”体会到了什么?)

  3、王宁选自己做什么,为什么要选自己?

  4、王宁的.话刚说完,教室里响起一片掌声。

  (从“一片掌声”体会到了什么?)

  四、再读课文,突破教学重难点

  1、教师适当点拨:

  ⑴ “静悄悄地都在想”说明同学们正在认真思考选谁合适。

  ⑵ “我选我”:

  ① 说明王宁勇敢。

  ② 体现王宁真心实意的为大家服务。

  ⑶ 同学们都“楞住了”说明王宁与别人不同,不是选别人而是选自己,出乎同学们的意料。

  2、教室里响起“一片掌声”说明同学们有当好劳动委员的决心,而且相信他一定能当好,所以鼓掌表示同意。

  3、让学生重点读王宁说“我选我”理由的那些话,让学生说出从这些话中体会到了什么?谈谈自己的想法。

  4、指导朗读。

  (读出课文的思想感情。)

  五、 巩固练习

  1、看拼音读词语:

  xué xiào jiào shì qīn qiè xiǎng shēng

  学 校 教 室 亲 切 响 声

  bān zhǎng wěi yuán jí tí yí yàng

  班 长 委 员 集 体 一 样

  2、照课文内容填空:

  王宁和李小青是( ),王宁像李小青一样( ),( ),我要学习王宁热爱( ),( )集体,乐意为大家服务的好品质。

  3、假如你参加班干部竞选,你准备怎么做,讲些什么?试说一说。

  4、自由组合,分角色读课文。

  六、课堂小结

  这篇课文写王宁在班会上选自己当劳动委员的事。赞扬了王宁虚心好学、乐意为大家服务的好品质。希望你们向王宁学习,热爱劳关心集体、乐意为集体做好事,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

  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案 3

  教学意图:

  玩具是每一个小学生的最爱,并且各种各样的颜色对于他们来说也充满了好奇,这节活动课就是通过让学生在玩小汽车的过程中,使学生产生对颜色的兴趣,感受和同伴一起玩的乐趣。

  教学目标:

  1、对颜色感兴趣。

  2、会将小汽车车轮或其他圆形的.东西蘸颜色在白纸上滚。

  教学准备:

  为每个宝宝准备一辆玩具汽车,拉链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许多好玩的玩具,你们猜猜是什么?

  2、在学生自由猜测时,教师掀掉布,给学生一个惊喜:

  (师:“看,是什么?”)(小汽车)

  师生一起说说小汽车的种类和作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3、“这么多好玩的小汽车,你们想不想玩一玩啊?”

  (教师讲清楚要求,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玩具汽车玩。)

  二、引发兴趣,教师进行示范演示。

  1、师:小朋友们,快来看呀,老师的汽车会变魔术!

  教师把汽车车轮蘸上颜色在白纸上开过,边开汽车边念儿歌“小汽车,嘀嘀嘀,真有趣。”

  2、引导学生观察小汽车滚出来的画,师:厉害吧,老师的小汽车还会画画呢,看,是什么颜色的?像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在学生回答像什么时,教师要给与肯定。)

  3、师:同学们,你们的小汽车能画画,依靠的是什么力量?

  (推力拉力)

  三、活动结束

  1、每人一个方向盘,在音乐的伴奏下,学生做开小汽车的游戏。

  2、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推力或拉力。

  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案 4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研究大树,鼓励学生亲近自然,关注自然,并体验情感。

  2、组织学生经历从“看”到“观察”的过程,并对大树作简单的描述。

  3、通过观察、描述获取有关大树的信息。教学重点学会按照步骤观察身边的大树。教学难点怎样观察大树。

  教学准备

  1、教师选择一棵大树,供学生观察。(校园内)。

  2、观察记录纸。

  3、一些工具(绳子、尺、放大镜等)。

  4、课前准备好有关安全方面的注意事项。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引入:

  你喜欢什么植物?你对树进行研究过吗?从书上的照片中,你看到了什么?你有没有到一棵大树前观察过?想去观察吗?

  2、小组讨论心目中有关树的信息,并记录在纸上。

  (1)学生讨论(四人一组)自己心目中的树。

  (2)把讨论的信息写于纸上。

  3、怎样观察一棵大树。

  (1)如果你在来到一棵大树下,你想观察什么?学生讨论。

  (2)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学生讨论。老师讲述观察要有序、有计划,并把观察得来的信息记录在纸上,以供以后研究用。

  4、带动学生到大树前,开始活动。

  (1)有组织的带领学生到事先选好的大树下。

  (2)学生根据自己想好的观察顺序、观察方法观察大树。

  (3)要学生把观察到的`内容写在记录纸上。

  5、让学生通过讨论后,知道看与观察的不同。

  (1)学生回教室,汇报交流。

  (2)对照两张记录纸,讨论以前看到的内容和现在观察到内容有什么不同?

  (3)为什么我再去看会知道的更多?

  (4)当我们想要了解得更多,知道得更多的时候,当我们带着这样的目的再去“看”的时候,我们的科学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案 5

  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黑龙江是个物产的丰富地方,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量地。

  2、知道黑龙江有两种农作物:一种是粮食作物,一种是经济作物。着重让学生了解玉米的生长过程和用玉米做的食物。

  教学重点:

  了解黑龙江的农作物玉米。

  教学难点:

  玉米的生长过程和玉米食物。

  教学过程:

  一、同学们,我们的家乡黑龙江不但风景优美,而且物产丰富,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今天,老师就带你们一同走进黑龙江,来了解一下家乡的农作物。

  二、通过蔬菜、粮食知道什么是农作物。

  (1)角、辣椒、西红柿等图片,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蔬菜作物。

  (2)米、大豆、高梁、小麦、水稻等图片,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粮食作物。

  (3)引导知道蔬菜作物、粮食作物统称为农作物。

  三、认识玉米

  1、谜语引入。有个老头子,头上长胡子。

  脱下绿袍子,满身是珠子。(谜底:玉米)

  2、了解农作物玉米。

  (1)示课件了解玉米的生长过程。使学生知道每一株玉米都是从播种到育苗。从出土到田间管理。经过施肥,撒药,除草,打叉,到后期的拿大草,到现在成熟大约要100多天。农民伯伯劳动的'辛苦,不容易,教育学生要尊重农民的劳动,爱惜粮食。

  (2)了解玉米的种类。

  按颜色分类:黄玉米、白玉米、黑玉米、红玉米、花玉米等。

  按味道分:

  (1)常规玉米:

  (2)特用玉米:甜玉米、糯玉米和爆裂玉米、优质蛋白玉米。

  (3)了解玉米食品。

  大查粥、馒头、发糕、窝头、玉米饼、玉米粥、玉米肠等。同时教育学生从小就要养成不偏食的好习惯。

  四、认识大豆

  1、利用课件了解大豆的生长过程。

  2、了解大豆食品。

  豆腐、豆浆、豆奶、豆油、酱油等。

  五、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家乡黑龙江富饶美丽的地方,我们从现在起就要努力学习,长大后把家乡建设的更加富饶和美丽。

  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案 6

  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能说出周围常见的植物的特征。

  二、科学探究

  1、能在对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2、能初步感知科学探究需要制订计划。

  3、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植物的外部形态。

  4、能简要讲述探究过程与结论,并与同学讨论与交流。

  5、能对本课的学习进行反思与评价。

  三、科学态度

  1、能对植物外部形态表现出深厚的.探索兴趣。

  2、能实事求是,客观描述对常见植物的观察和发现。

  3、交流过程中愿意和他人分享自己对常见植物的理解,具有很好的合作意识。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在认识植物、利用植物的时候,一定要爱护植物,保护植物资源的繁盛。

  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仙人掌、白萝卜、松枝、荷花、向日葵,银杏叶,牵牛花,水稻,洋葱、橘子,葱,芹菜、月季。

  二、学生准备:《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笔。

  教学过程

  一、情境与问题

  1、教师出示教材图片,让学生说一说是否认识这些植物,然后直接引入问题“这些植物有什么特点?”

  2、这节课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些什么,大家快看?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观察这些植物的特点!

  二、探究与发现

  活动一、观察植物的颜色和形状

  我们先来观察植物的叶子、花的颜色和形状。把观察到的特点记录在活动手册第七页。观察完全班交流。

  活动二、闻气味辨植物。

  游戏规则:蒙上眼睛,只能用鼻子闻,不能用手拿,其他同学不能提示。

  小组活动,其中三个成员用手帮着拿植物,一名同学用鼻子闻,组内成员轮流进行活动。

  三、应用与拓展

  1、出示不同实物。

  2、分组讨论,全班交流。比较花生、葡萄、国槐的不同特征。老师适时提示。

  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案 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观察了解植物是由根、茎、叶等构成的。

  过程与方法:通过植物构造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交流等科学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观察活动,激发学生研究植物的兴趣,保护自然界中植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搜集、整理、交流资料,认识自然界里的植物是多种多样的。

  教学难点

  怎样观察、描述植物构成。

  媒体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些植物图片、绿植等。

  教学过程

  一、你家里栽培了哪些植物

  1、让学生说一说

  二、了解植物的构成。

  1、聚焦:我们来观察一颗植物,怎样观察?

  2、探索:

  (1)、出示图片观察:一株完整的植物是有哪些部分组成的?

  (2)、观察自己准备的植物,是否具有植物的这些部分。

  (3)、通过观察活动,你知道了什么

  课堂小结通过学习,你说说你家里栽培了哪些植物?

  作业布置将你观察到的植物画到《科学活动手册》上。

  板书设计

  2、观察一棵植物

  一、你家里栽培了哪些植物

  二、了解植物的构成。

  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案 8

  [学习目标]

  1、知道水是动物、植物和人体的组成部分,它在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2、意识到水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实验用的大试管、植物油、纱布、水果刀、小烧杯、记录纸。

  学生准备:

  搜集有关生命离不开水的资料;蔬菜、水果、鸡蛋等食物;橡皮泥、小尺、彩笔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朗读小诗:“因为有你,小草变得嫩绿;因为有你,鱼儿游得欢畅;因为有你,地球才这样美丽。”

  2.学生猜这首诗是赞美谁的?为什么呢?

  3.揭示单元主题:“生命之源——水”

  (二)自主学习:

  1.生命离不开水。

  (1)师生讨论:水有些什么用途?

  (2)引导学生认识动物、植物和人都离不开水。

  2.哪些地方有水。

  (1)师生讨论:哪些地方有水?

  (2)认识植物体内有水。

  (3)学生想办法把带来的植物体内的水挤出来,看看它们含有多少水?比一比,谁想的.办法好。比如手挤、刀拍、捣碎、压汁机等等。

  (4)让学生感受植物体内有水。

  (5)让学生比较哪种植物体内含的水多?哪种植物体内含的水少?

  (6)我们在吃食物时也补充了大量的水。还补充了大量的维生素等等营养。

  (7)注意事项:注意安全。小刀不要伤着手、损坏桌子等。

  3.观察小草每天“喝”多少水?

  (三)课后作业:

  课后观察比较哪些动植物体的含有水分多?哪些含有的水分少?(可以让家长帮忙)

  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案 9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了解不同材质的塑料有不同的物理特性。建立各种塑料袋、瓶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联。认识塑料瓶底的安全标识。

  (2)科学探究

  经历观察、比较对不同的塑料的过程,训练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

  (3)科学态度,STSE 能意识到塑料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感受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树立安全、健康的生活意识。

  二、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各种不同的塑料袋、塑料瓶子,放大镜学生自带品:在生活中搜集不同的塑料制品。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依次出示教材中的7种塑料制品。

  塑料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材料。这节课,我们来研究塑料。

  (二)新课学习

  1.比较不同的塑料

  (1)比较不同功能的塑料袋首先出示四种不同的塑料袋。

  接着提问:这些塑料袋有哪些不同?(透明度、韧性、软硬、透水性 )可用什么方法比较?不同的特性的塑料袋适合干什么?

  然后学生分组讨论观察计划,交流之后予以完善,并展开对比观察活动。最后进行实验汇报和总结。

  (2)比较不同功能的塑料瓶

  首先出示3种不同的塑料瓶(分别与指南车信箱中的3种安全标识相对应)。

  接着提问:这些塑料瓶有哪些不同?可用什么方法比较?不同的特性的`塑料瓶适合干什么?

  然后学生分组讨论观察计划,交流之后予以完善,并展开对比观察活动。

  最后进行实验汇报和总结。

  (3)认识塑料瓶安全标识

  出示与指南车信箱中的3种安全标识相对应的塑料瓶图片讲述安全标识的用意

  2.调查家中塑料瓶的作用是否安全

  (1)明确调查目的

  (2)选用恰当的调查方法

  (3)做好调查记录

  (4)分析,得出调查结论。

  (5)做好安全宣传。

  (三)整理材料,下课。

  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案 10

  教学目标

  1、小草和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2、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植株的高矮、茎的粗细和质地。

  3、大树和小草都有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过程与方法

  1、用简图画出小草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2、情感、态度、价值观:

  3、体会到小草和大树一样,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具有爱护小草,不践踏不草的意识。

  教学重点

  找大树和小草的相同点,体会陆生植物生命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几种常见的小草,有三叶草(黄花酢浆草)和狗尾草;一条樟树枝和它的果实、叶片。

  教学过程:

  一、认识常见的小草

  1.师生交流:在校园里不仅有高大的树木,还有低矮的小草。我们认识这些小草吗?这些小草长在校园的哪些地方?

  2.教师指导:对不知名的小草怎么认识?提供认识的方法及资料。

  二、观察记录狗尾草

  1.教师引导:在校园、田野、路旁、果园中都能找到狗尾草,为什么叫狗尾草?是呀,它的果实串毛茸茸的,很像狗尾巴。它是一年生杂草,各地都有分布。

  2.观察记录要求:运用前面学过的观察顺序、观察方法、记录方法来观察记录一株狗尾草。

  3.小组学生活动:观察狗尾草,我们用简图把它的样子画下来。上台描述互相补充:这是我们观察的狗尾草。(能把狗尾草的主要特征根茎叶果实大致画下来即可。)

  4.组间活动:比较不同的草,找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启发引导:从植物器官及生存环境、生长年限、生长变化规律等方面比较)不同的'小草千姿百态,各有差异,但是它们之间存在着很多共同特征,说说你对小草的想法,是呀,小草虽小,但也十分可爱,我们应当呵护它们。

  三、比较樟树和狗尾草

  1.引导讨论:可以从哪些方面比较樟树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交流汇报:樟树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引导学生了解:像樟树茎一样的茎叫木质茎,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草质茎。(让学生在汇报中能使用这些词语即可,不要求对概念进行背诵,以下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例同。)

  四、作业

  1.比较汇报内容:总结大树和小草的不同之处,记录在下面圈图的非交叉位置中。

  2.全班讨论:大树和小草有哪些相同之处,记录在下面圈图的交叉框内。

  五、板书

  大树 小草 区别

  常见的植物 根 茎 叶

  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案 11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多种方法比较水的多少,提炼“统一标准”的思想方法。

  2、能设计比较水的多少的实验,并实施。

  3、动手自制刻度杯,了解刻度杯的优点。

  4、尊重证据,用证据来说话。在设计实验方案时,能积极思考。

  教学重点:

  能够运用多种方法比较水的多少。

  教学难点:

  提炼“同一标准”的思想方法,并能想办法利用标准小杯制作刻度杯。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2号材料袋和3号材料袋。

  教师准备材料:两个盛水瓶(瓶子相同、水位不同)、两个盛水瓶(瓶子大小不同,水位相同)、两杯水(直径大的杯子里水位低,直径小的杯子里水位高)、红墨水、已制好的刻度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第一组:出示两瓶水(水位不一样,瓶子相同)比谁多。第二组:再出示两瓶水(水位相同,瓶子大小不一样)比谁多。

  第三组:再出示两瓶水(水位不同,瓶子大小不一样)比谁多。并说出理由。(逐步引发思维冲突。表面上是结果的冲突,其实质是学生比较思维中标准不统一的.冲突,这就调动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活动1 哪杯水多

  1、到底哪杯水多?怎样证明我们的猜想?你有什么好办法么?

  2、口头设计实验,进行交流。

  3、学生进行实验。

  4、分组汇报。(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比较方法虽然很多,但都是有一个比较标准的。)

  5、比较的方法虽然不同,但用这些方法比较时有什么相同之处?(引导学生发现那就是都确定了一个标准来进行对比。至此完成思想方法的提炼 ——就是“统一标准”。)

  三、活动2自制刻度杯

  1、我们比较出来这两杯水哪杯多?那多多少呢?

  2、用小杯子装水,看看各能装满几小杯,最后再来比多少。

  3、过渡:这种方法可以比较出水的多少,但操作时,麻烦费时,且容易将水洒出来。如果要比较更多杯的水,怎么知道多多少呢?

  4、我们可以制作一个刻度杯。(出示老师做好的刻度杯,引导学生思考“刻度杯”的制作关键:装满一小杯水倒进大杯里,在水面处做记号。)

  5、小组成员相互合作完成制作。

  6、再用自制的“刻度杯”去比较水的多少。

  7、“刻度杯”有哪些优点?

  8、举例说说生活中的“刻度杯”及用途。板书设计:

  2、比较水的多少

  统一标准比较 自制刻度杯

  3、小水轮

  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案 12

  教学目标

  1、能从两块磁铁相互作用的实验现象中,归纳出关于磁极相互吸引和排斥的规律的假设。

  2、能设计实验验证关于两块磁铁的磁极靠近时,相互吸引和排斥的规律的假设。

  教学重点

  1、将自己制作小磁针的方法告诉别人;同时,能学习别人的方法。

  2、能说出反复实验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1、用自己的话描述两块磁铁相互靠近时,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2、用自己的话解释在地球上磁铁能指南北方向的原理。

  教具准备:

  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玩具小汽车、缝衣针、大头针、曲别针、指南针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你能使缝衣针吸起曲别针吗?

  二、活动:磁极的相互作用

  1、确定教室里的南北方向

  2、学生判断磁铁的S极与N极的指向。

  3、提出问题:把两个磁铁的'两极相互靠近,看看会发生什么现象?引导学生讨论、猜想。并提出注意事项:实验时,周围不能有其它磁铁的干扰。

  4、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

  小组实验:把两个条形磁铁分别放在两个玩具小汽车上,多次变换磁极相对的方向

  (1)观察发生什么现象?

  (2)讨论: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5、尝试用其他方法验证刚才得出的结论(水浮法、悬挂法)。

  6、全班交流,汇报实验结果,

  7、师生共同得出结论,指导填写实验记录。

  8、组织学习“科学在线”。

  板书设计:

  磁铁的正负极 磁极的相互作用 出现的现象

  作业:

  总结观察现象

  课后反思:

  通过磁极小游戏,吸引孩子们观察磁铁正负极原理,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探究,在课堂上通过动手实验,课堂气氛活跃。

  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案 13

  教学目标:

  1、能用各种感觉器官观察水的物理性质,认识到水是无色、透明、无气味、无味道、无固定形状的液体。

  2、能用语言、文字、图画等方式表达和描述实验结果。

  3、初步认识水占据空间。

  4、在活动中能够细心观察;能够合作互助;能用证据说明问题。

  教学重点:

  观察水、辨别水,认识水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水无固定形状。

  教学准备:

  学生材料: 1号材料袋

  演示材料: 1个透明塑料桶、石头、小石头、细沙、水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观察水

  1、老师口渴了,带了一杯纯净水。水是什么样的?今天我们就来观察水、认识水。

  2、我们可以采用哪些方法来观察这杯水呢?(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舌头尝)

  3、教师指导:

  用眼睛看发现水有什么特点?(无色、透明的)

  “闻”有种科学的闻的方法——扇闻法。大家用这种科学的方法闻一闻,发现水有什么特点?(无气味)

  “尝”,对于不明的物质我们千万不能随便尝,今天我准备的是纯净水,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尝。尝也有方法,我们用吸管蘸取一点放舌头上尝尝。大家用尝的观察方法又发现水有什么特点?(无味道)

  4、小结过渡:我们通过看、闻、尝,发现了水的哪些特点?(是无色、透明、无气味、无味道的)我们生活中很多物体都有形状,西瓜是球形,粉笔盒是方形……,那水有形状吗?我们把水倒入这几个容器里看看。

  5、在这几个容器里,水是什么形状?你还能制造不同形状的水吗?如何制造呢?(气球装水,可以变各种形状,材料袋里配有气球,可课后试试)

  6、完成活动手册第一课涂色题。把水放入以下几个容器,水是什么形状的?用你喜欢的颜色画出水的形状。

  7、想一想:水有固定的形状吗?

  8、看板书,总结水的特点。

  9、像水这样能够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的物质叫做液体。(板书液体)像水这样能够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的.液体还有哪些?

  二、活动二:辨水识水

  活动过渡:现在我们已经知道水的基本特征啦,让我们利用这个知识来解 决生活中的一个小问题吧。

  1、提出任务:

  (牛奶、醋、水、食用油、盐水)

  师:每个小组桌上有五杯物质,分别标明了1、2、3、4、5号,其中就有纯净水,我们试着找找纯净水。大家在找的过程中觉得可能是纯净水的放桌面,觉得肯定不是纯净水的交上来。

  2、分组活动:

  (1)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2)汇报说说方法和理由。

  (3)回顾刚才的活动,你们刚才是用了哪些方法找到这杯纯净水的?首先用的什么方法,然后用的什么方法?填写记录单。

  (引导学生分析辨识的顺序,什么样的顺序更合理、安全、快捷。最后能得出人们辨识时一般遵循一看二闻三品尝的原则。)

  三、活动三:水占空间

  1、观察魔术:

  师:老师这儿有一个塑料盒,(展示一下)里面是空的。下面,我要表演一个魔术。我先往里面装几个大石头,装满了,还能装这样的大石头吗?再装一些 小石头,不能装小石头了。还能再装一些细沙吗?细沙也装进去了,又装满了。还能装吗?装什么?为什么还能装水?

  (里面还有空间,水因为可以流动,还可以装进去,水可以占据里面剩余的空间。)

  2、归纳概念:

  师:适时板书,水占据空间。看来大家对水的认识又进一步了,有了新的发现。

  师:反过来,假如:先装满水,还能装石头吗?

  四、拓展:说说大自然哪里有水

  1、我们生活中离不开水,自然界中到处都有水。说一说,你在哪些地方见过 水?这些水是什么样的呢?

  (学生充分交流后,教师利用PPT出示一些自然界中水的图片或视频资料。让学生欣赏美丽的自然水域。图片或资料中,可有隐含水的形态变化的内容,如教材展现的有晶萤剔透的露珠,也可以展示雪山上覆盖的冰层,以此拓宽学生的认识。)

  板书设计:

  用气泡图形式板书水的特点

  2、比较水的多少

  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案 14

  教学目标

  1、树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功特征。

  2、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3、叶也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过程与方法

  统计捡到的树叶的数量和树叶的种数;根据一定的判断依据,划分出同一种树叶和不同种的树叶,发展研究树叶的兴趣,培养爱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态度和意识。

  教学重点

  开展观察叶生命现象的活动,建构起叶也是有生命的科学概念。

  教学难点

  是否是同一种树叶的判断。

  学生自备材料捡一些落叶。

  分组材料

  同一种植物的新鲜叶和落叶。

  教师准备

  一条有大小不同叶片生长的`树枝。

  教学过程

  一、统计收集到的树叶

  课前大家分别从不同的地方收集到了各种树叶,说说你是怎么收集树叶的。是呀,树木是我们的朋友,他们是有生命的,所以我们不能随意摘树叶。现在把树叶放在桌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统计:我捡了几片落叶?这里面有几种树叶?

  二、观察比较树叶

  1、质疑:我们小组共有几种树叶?这些叶子是同一种叶吗?

  2、讨论:观察到了什么,才说它们是同一种叶?观察到了什么,才说它们不是同一种叶?同一种叶的主要特征有哪些呢?

  3、比较:同时观察所有完整的叶,我们能发现不同种叶有什么相同的结构吗?是呀,大部分叶具有叶柄、叶片结构,叶片上还有叶脉。

  三、观察叶的生命特征

  1、观察:比较新鲜的叶与落叶,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思考:长在树上的新鲜叶与落叶的最大的不同表现在哪里?是呀,新鲜的叶是活的,而落叶是死的。

  2、描述:观察一种植物的叶,我们能从中看出叶的生长变化过程吗?能找到这条树枝上有几种不同的生长阶段的树叶吗?(如叶芽、小叶片、嫩叶、成熟的叶、老叶、将枯的叶等)能从几张叶的不同生长阶段去推测一片叶的生长过程吗?

  板书

  搜集树叶生命特征

  作业

  寻找不同的树叶进行观察

  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案 1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一些秋季的天气现象;

  过程与方法:了解一些在秋季成熟的果实;了解一些动物在秋季的活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观察发现身边和秋天相关的现象。

  教学重点:

  认识一些秋季的天气现象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发现身边和秋天相关的现象。

  教学用具:

  PPT课件

  一、任务驱动,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知道一年四季指的是哪四季吗?

  生:春、夏、秋、冬

  师:展示图1生活情境:秋风吹走了波波的帽子,吹落了树上的黄叶。琪琪捡起地上的落叶说:“怎么满地落叶呢?”彬彬说:“是秋天来了吧?”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秋天吧!

  问:秋天来了会有哪些变化呢?

  生:天气变冷了...风变大了...树叶黄了...

  师小结:是的,同学们通过观察会发现秋天有一些直观而容易发现的变化,例如:天气变凉、树叶变黄、落叶、风变大等等。秋天在夏天之后,有一些比较直观的感受是气温的下降。另外,由于气温变化及其他原因,很多多年生植物的叶子会渐渐变黄、枯萎、凋落,只留下枝干度过冬天。

  二、活动指引,学习新知

  活动1秋天来了

  师:展示图2

  秋风送爽,天气转凉。你能从哪些现象感受到秋天的到来? 请同学们从气温、雨、风等方面来说说秋天的变化吧!

  生:举手回答。“秋天的气温变冷了”“雨多了”“风变大了”…

  师小结:是的。相对其他季节,秋季明显感觉到气温的下降,而秋季气温下降往往是伴随着秋风而来,所谓“一场秋风一场凉,一场秋雨一场寒”。说的正是这个道理呢!因为这些秋风是从北方南下进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所以比较清凉,风向稳定,风力有时会比较大。

  我们看到书上小女孩手持风车的图片就是提示我们秋风的`特点,秋风来了。

  活动2秋天的动物和植物

  师:展示图3

  秋天,很多植物的果实成熟了。动物的活动是否也发生了变化?

  我们看到图中背景包括了秋天的树木、小草的叶子变黄了、大雁南飞以及收割机在收割庄稼。插图分别是什么呢?

  生:有向日葵、柿子、蚂蚁、松鼠。

  师:对的,那是一些秋天的果实和动物在储备过冬的食物。请问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果实是在秋天成熟的呢?

  生:橘子…苹果…橙…

  师小结:很多植物的果实是在秋天成熟的。例如:柿子、苹果、海棠、山楂、石榴、梨、核桃等。也有很多农作物的果实同样也是在秋天成熟的,例如:水稻、棉花、大豆等。而动物在秋季的变化主要有换毛、迁徙、储备食物等。

  三、游戏互动,兴趣激发

  组织学生去校园里找找秋天的迹象。比如观察一下秋风的风向及风力大小。

  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案 16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能说出植物需要水分、阳光以维持生存和生长。

  2知道植物是有生命的,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比较植物的特征及其变化。

  2通过搜集证据证明植物是“活”的。

  科学态度目标

  1愿意倾听、分享他人有关植物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2培养学生认识和研究植物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珍爱生命,爱护身边的植物。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植物是有生命的,需要水分、阳光以维持生存和生长。

  【教学难点】证明植物是“活”的。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学生自己种养的植物、学生活动手册,以及有关植物是“活”的的`照片、图画等相关资料。

  教师准备:塑料花、植物、课件等。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一、聚焦

  1.用课件出示兔和蝴蝶的视频,据此提问:“兔和蝴蝶是‘活’的吗?”请学生说说理由。学生会从兔和蝴蝶会动、会吃等动物具有的活动能力方面进行解释。此时教师可以呈现一盆植物,提问:“这盆植物不会动,它是活的吗?”

  2.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及时将学生的回答记录在教科书第15页所示的“班级记录表” 中。学生提出的理由可能会有:有叶、有根、有茎,会开花、会结果、会长大、会生病、会枯萎、会死亡,长在土里,需要阳光、水,要施肥等。

  二、收集植物是“活”的的证据

  1.活动一:学生把自己在第1课种养的植物带到课堂上,结合自己1个月左右的观察记录找一找它是“活”的的证据。先让学生再次观察植物,回顾1个月中植物发生了哪些变化,自己是怎么照顾它的,然后让学生组内交流哪些现象说明植物是“活”的。接下来让各小组展示自己的植物并交流。最后,教师小结,把“绿色”“有茎”等不能作为证据的理由划掉。

  2.为了帮助学生认识,教师可以准备带叶的枯枝或非绿叶植物,问学生:“这棵植物是‘活’的吗?它有叶吗?它是绿色的吗?”通过这样有针对性的活动,把“绿色”“长在泥土里”“有叶”等划去,帮助学生认识到“会长大”“要喝水”等说明植物是“活”的。

  3.活动二:出示春、夏、秋、冬四季樱花的变化的图片,指导学生按顺序依次观察图中的樱花,说说同一棵樱花在不同的季节分别是什么样的,然后让学生把四张图片联系在一起,认识这棵樱花一年中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让学生说一说,下一年中这棵樱花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这又说明了什么,帮助学生认识到植物会生长变化,这说明它是“活”的。

  三、研讨

  1.塑料花不是“活”的,让学生说说理由。

  2.我们为自己种的植物做了什么?

  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案 17

  【教材简析】

  本课是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的第4课,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初步了解了物体有很多特征,这些特征可以描述为大或小、轻或重、光滑或粗糙、透明或不透明,以及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等。本课要根据物体的特征进行分类,开展“分类”这一科学研究方法的学习和实践,帮助学生了解分类的意义以及分类的方法,对学生学习科学和培养科学素养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本课的学习主要分为四个活动:

  1.聚焦分类话题;

  2.制订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3.研讨,回顾学习过程:

  4.了解分类的意义。

  通过四个活动,一方面使学生更清晰有序地了解物体的各种特征,另一方面通过学生科学地观察、描述之后进行科学的分类,了解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同时,帮助学生掌握分类方法,明确分类标准的细化是准确分类的要素。教材中提示选用的教学器材为前三节课观察的物体。在本课中,教师要尽量安排具有相同特征的物体,便于学生进行分类活动。

  【学生分析】

  经过一段时间的科学课学习,一年级学生逐渐了解了科学课程的特点。学生开始初步接触科学观察、记录、表达、交流等科学探究方法,逐步培养出合作学习和实事求是等科学态度。但是学生各方面的科学素养和学习能力仍处于培养阶段,在行为能力上相对较弱,无意注意大于有意注意,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同时,对于学生的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倾听习惯等仍需进一步培。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了解分类是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2.根据物体的特征进行分类,可以更清晰、有序地认识物体。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根据一个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

  2.了解给物体分类时,依据的特征不同,分类的结果会有所不同。

  科学态度目标

  1.继续发展对物体进行研究的兴趣。

  2.认同物体可以根据某一特征被归类。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体会,人们可以利用分类的方法整理身边的各种信息。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根据一个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

  难点:了解科学准确的分类需要将标准细化。

  【器材准备】

  乒乓球、大木块和小木块、与木块大小和形状相同的塑料块、大螺母和小螺母、大橡皮和小橡皮、塑料杯、泡沫块、玻璃珠、纸片、不干胶贴纸、记号笔、印有圆圈的白纸、学生活动手册、若干个带有两个大圆圈的小组记录单、班级记录单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小朋友到超市想买酸奶,你能帮他找到酸奶吗?(播放课件,选几个学生说一说自己在超市怎样找到酸奶的)

  设计意图:通过一个找酸奶的活动,让学生初步感受生活中的分类,体会分类对于人们生活的帮助,分类可以让人们更便捷的生活。

  2.我们也观察了许多物体的特征,你能描述一下吗?这些不同物体的特征有相同的方面吗?

  (学生根据前几节的活动手册和班级记录单描述前几节课上观察的物体特征)

  设计意图:从物体特征入手,聚焦分类标准指向的是物体的特征,并贯穿全课。

  3.我们能不能用一种特征作为标准给它们分类,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它们。(板书:给物体分类)

  设计意图:聚焦话题,学生明确学习内容,教师利用任务驱动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

  二、给物体分类

  1.描述物体特征,确定分类标准。

  (1)教师分发活动器材,学生拿出活动手册。

  (2)说说自己计划以什么特征作为标准进行分类,并填写在小组记录单中。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讨论,理解分类是以特征作为标准的,而且标准有很多,为开展分类活动明确主线和目的。

  2.初次体验分类并为物体编号。

  (1)引导学生根据制订的分类标准进行首次分类活动(全班统一确定一种相对简单的分类标准,如:大小),将物体放在小组记录单的圆圈中。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利用直观实物进行初次分类,帮助学生明确分类活动的目的和过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2)引导学生发现使用实物摆放的方法不便于同时开展不同标准的分类,并且这种方法的分类结果无法悬挂展示,不便于交流。

  (学生思考,商量改进办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发现问题后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为进行给物体做编号的活动做好铺垫。

  (3)指导全班同学按照统一标准为物体进行编号。

  我们有什么办法进行编号呢?上学期,我们在比较恐龙大小的时候,有个编号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我们也来给这些物体进行编号吧。

  (学生按照相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编号)

  设计意图:学生在真实任务的驱动下,先对物体进行分类的初步尝试,学会分类的基本操作方法,为后边的活动开展打好基础;再从中发现不方便、无法反复使用以及不便于交流的问题而找寻改进措施,从而开展编号活动,为后边的活动开展以及交流研讨活动做好铺垫

  3.开展小组分类活动。

  (1)小组总结物体特征。

  观察前几节的.记录单,你们都发现了物体哪些方面的特征?

  (学生发现有大小、形状、轻重、粗糙或光滑、透明或不透明等方面的特征,根据物体大小进行分类的活动已经做过,不再重复)

  (2)根据特征制订分类标准,填写在小组记录单上。

  (学生制订分类标准,明确分类标准,将小组制订的分类标准填写在小组记录单中,一张记录单填一种标准)

  (3)小组合作开展给物体分类的活动。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开展探究活动,将分类结果以物体编号的形式填写在小组记录单不同的圆圈里)

  (4)教师适时指导学生填写小组记录单。

  (5)学生悬挂展示小组记录单,并遮挡住分类标准部分。

  (学生遮挡住分类标准,并向全班同学展示小组记录单)

  设计意图:根据特征制订分类标准,指向分类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物体特征,便于寻找和生活便利。学生通过形状、轻重、粗糙或光滑、透明或不透明等特征作为标准对物体多次分类,不但能更好地了解物体的特征,而且对分类的科学探究方法有更深的学习与体会。展示小组记录单,并遮挡住分类标准是为了给下一环节做铺垫。

  4.解密活动。

  (1)全班共同解密各组的分类标准。

  通过观察小组记录单的分类结果,逆向分析分类标准是哪种特征,并说明理由。

  (2)相应小组进行展示揭秘,说说自己的分类标准和分类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活动,一方面培养学生对于分类标准的分析能力,另一方面让学生体会到分类的作用是为了更好地了解、观察、总结物体的特征,方便我们的生活。

  三、交流研讨

  1.大家是根据物体的哪些特征分类的?

  学生通过交流发现分类有很多方式,但是不管哪种方式分类的标准,都是物体比较典型的、有共性的特征。

  2.根据同一特征分类,分类结果有哪些不同?

  你发现在哪个相同标准的分类中有不同的结果,为什么?你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让大家统一?

  学生通过交流发现,有些相同分类标准的分类结果要想达成一致,还要有相同的细化标准界限。以轻重这一特征为标准的分类,不同于大小的比较。同样的物体有大有小,可以通过比较得出结论,但是对于轻重这一特征,在制订标准的同时还要细化轻重标准的界限,也就是说只有将标准制订得更准确,才能进行更准确科学的分类

  3.根据发现细化小组记录单的分类标准,确定关于轻重的分类界限,再次调整轻重的分类。

  设计意图:学生在上一活动的交流中已经发现这一问题。本环节是让学生对于相同标准,分类结果却不同的现象进行研讨交流,进而发现分类的标准除了特征之外还要有细化的标准,从而掌握科学分类的正确方法。

  四、完成个人、小组、班级记录单内容

  1.学生完成个人活动手册。

  2.各小组共同完善小组记录单。

  3.师生完善班级记录单。

  设计意图:教师指导学生填写并修改完善记录的过程就是梳理和总结本课知识的过程,从而完成本课教学目标。

  4.观察生活中身边的分类。

  我们生活中都有哪些分类给我们带来帮助呢?是哪些方面的分类?是如何给我们带来帮助的?

  (播放课件,学生根据课件演示分别说说是哪些方面的分类,又是如何帮助我们便捷生活的)

  设计意图:理解分类的意义不仅是更好地了解特征,还能帮助我们便捷生活。

  【板书设计】

  给物体分类

  特征 分类标准 细化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