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寓言穿井得一人教案一等奖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穿井得一人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穿井得一人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穿井得一人教案1
[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能概述故事内容。
2、齐读全文,抓总结性语句,明寓意。
3、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寓言,培养健全人格。
[教学重难点]
1、掌握重点实词“闻”的含义,了解寓意。
2、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寓言,培养健全人格。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寓言故事——《穿井得一人》。
二、教学新课
师:请同学们先自由诵读全文,然后用简洁的语言讲述故事内容。
生:宋国有一个叫丁氏的人穿井得一人,国人听说这件事并把它传开了,这件事情被宋君听见了,宋君便派人去询问丁氏,丁氏回答说是得到一个人的劳力,而不是在井中挖出一个人来。
师:板书,并复述。丁氏国人宋君
带着我们刚刚的理解来齐读一次课文。
对于这个故事,编者是怎么来评价的呢?
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师: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生:像这样获得消息,还不如不知道。
师:作者是有态度的,这样获得消息?是指哪样获得?
生:像国人一样:“国人闻而传之。”
师:对,这个“此”就是指像国人一样,听到什么就传什么,不加以丝毫的辨析。
越传越远,越传越离谱。我们可不要做那样的人。还好有一个人让我们明白了真相。这个人就是?
生:宋君。
师:原文怎么说?
生:“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师:丁氏对曰
生: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篇文章选自哪里吗?请看注释,我想知道最后两个字。
生:察传。
师:察传啊,就是要细查明辨传闻!宋君就做到了这一点。对待传闻要细查明辨。在现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获得消息的渠道啊,多种多样。学了这样一则寓言故事后,我们会怎么样去看待生活当中的“闻”呢?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大时代,我们应该怎么样对待生活中的“闻”呢?(PPT)
生:不像国人那样,人云亦云。
生:不做以讹传讹的人。
生:说话听话要清楚明白,传话要用行动去检验,不管做什么人,都要做一个清白人。
师:总结,是啊,在现实生活中就像我们同学说的那样要做就做一个清白人,明事理的.人。说话,不要有歧义,不传没有根据的话,不然就会掉到各种各样的“井”里去。要做像宋君那样的人,听说的消息,要验之以理、慎言慎行、去伪存真。
三、作业布置
请你课后搜集《三人成虎》这个小故事。
穿井得一人教案2
教学目标:
1、积累常见文言实词:穿、汲、及、闻、道、对、国。
2、解读文本,理解寓言内涵。
3、联系生活,防微杜渐。
教学重难点
解读文本,理解寓言内涵。
教学教法: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
文本准备:《弟子规》。课件准备:PPT。
资料准备:借助网络、小写作。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经典诵读,解题入文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
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
穿井得一人《吕氏春秋》吕不韦
二、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诵读,释义
(1)分角色朗读:叙述、丁氏、闻而传之者、国人。
(2)朗读者说说三句的意思:
丁氏:吾穿井得一人。
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真相: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3)再朗读
(二)抓起因,明晓文脉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他们家为什幺挖井?溉汲、居。
(三)小结:丁家打了一口井,不必像以前那样专门有一个人去打水了,节省了一个人的劳力,相当于家里多了一个人。
三、依文解言,判断案情
(一)合作探究:小组探究:宋国的国君决定追究这起谣言的责任人。你是断案大臣,你觉得:谁应该为这起谣言负责?
讨论后,请同学上黑板写出结论
1、学生板书:
丁氏:
真相:
闻而传之者:
宋君:
2、教师总结:①丁氏:是起因。对挖井后节省了一个人的劳力,表述不清。知错能改。②闻而传之者:未经调查分析就传播开去。③国人:似乎也乐于接受这种离奇的传闻,才越传越广。④宋君:不人云亦云,调查事件源头,获得真相。
(二)依文解言:哪些关键词能体现他们的.责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重点词:告、闻而道、对、国、使。
(三)学生提出其他疑难,师生合作解答。
四、联系生活,防微杜渐
1、激发引导:有人说:当真理还在穿鞋的时候,谎言已经走遍世界了。现代环境下,利用灵活无序的网络传播,谣言传播变的速度更快、作用力更强。说说你听的传闻,最后证实是谣言。
2、学生能说出一两个即可!
3、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你觉得怎样消除“穿井得一人”的现象再次发生?
对待传闻,应采取审慎的态度,调查研究,不轻信盲从,不以讹传讹。不传播未经自己考证的话。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练就一双慧眼。
“谣言止于智者”这句话绝对正确!智者不会轻信传言,更不会传播谣言。但是,天下智者何其少!如果寄希望于智者,那是无济于事的。辟谣的重要法宝,是让事实说话!
五、巩固训练,布置作业。
(一)课堂训练
一词多义:有闻而传之者求闻之若此闻之于宋君
古今异义:国人道之
常见易错:宋君令人问诸丁氏
(二)布置作业:以“谣言”为写作内容,学写一篇寓言,或写一篇记叙文。
六、板书设计
穿井得一人
《吕氏春秋》
①丁氏:是起因。对挖井后节省了一个人的劳力,表述不清。知错能改。
②闻而传之者:未经调查分析就传播开去。
③国人:似乎也乐于接受这种离奇的传闻,才越传越广。
④宋君:不人云亦云,调查事件源头,获得真相。
——谣言止于智者
七、教学反思:
在起始年级重视习惯的培养,包括使用字典、课前经典诵读等。整节课设计力求新颖、思路清晰,层层深入;抓住学生感兴趣的点,在整体感知环节切入课文,使学生对文章的大意有整体了解;注重寓言的教育功能,教人向善,引导正确价值观。抓住小组合作,用恰当的活动引导学生课堂互动!
遗憾很多,有两条格外值得记取:过于重视文意和与现代生活的链接,依靠文意梳理,文言词汇未得到有效落实。写的环节,没能充分完成,延伸拓展部分应当删去,留下时间开展写作训练。
穿井得一人教案3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实词:穿、溉、汲、及、闻、国、道、令;文言虚词:之、于。
2、了解《吕氏春秋》及吕不韦等相关文学常识。
3、解读文本,理解寓言内涵。
教学重点:
古文的翻译
教学难点:
寓意的理解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名家名言导入
著名作家言文井曾说过:“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过来的时候,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则寓言,认识一下这个“怪物”的真实面目吧。
二、作家作品介绍
1、《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先秦杂家代表著作。它是由战国末期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内容以儒、道思想为主,兼及名、法、墨、农及阴阳家言。汇合先秦各派学说,为当时秦国统一天下、治理国家提供思想武器。
2、吕不韦,战国末期秦相,濮阳人。他由商入政,招致天下游士,食客三千,家僮万人,对秦王嬴政兼并六国贡献巨大。
三、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诵读,翻译
学生诵读,结合课下注释进行翻译。
1、文言实词
①穿:挖掘、开凿。
②溉汲:打水浇田。溉,浇灌、灌溉。汲,从井里取水。
③居:住。
④及:待,等到。
⑤闻:知道,听说,这里是“使知道”的意思。
⑥对:应答,回答。
2、文言虚词
①之
闻之于宋君。(代词,这件事)
得一人之使。(结构助词,的)
②于
闻之于宋君。(向)
非得一人于井中。(在)
3、译文
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须到外面打水浇地,经常派一个人住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一眼井(之后),(便)告诉别人说:“我家打井得到一个人。”有人听了这话就传出去说:“丁家打井打出了一个人。”都城的人都谈论这件事,(这件事)被宋国的国君听到了。宋国国君派人向丁家人问这件事,丁家人回答说:“(因不用外出汲水,而)空闲出一个劳力,并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呀。”希求听到的是像这样的`传闻,还不如没听到。
(二)探究结构,知晓文脉
1、丁氏告人:吾穿井得一人。
2、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3、真相: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四、合作探究
(一)在这场闹剧中,谁应该为这起谣言负责?请学生讨论说出自己的想法。
1、丁氏:为这起谣言的起因,对挖井后节省了一个人的劳力,表述不明确。
2、闻而传之者:未经调查分析就将消息传播出去。
3、国人:乐于传播这种离奇的传闻,消息越传越广。
(二)因为哪儿词的理解不同,产生了误会?
“人”字理解不同。丁氏的“吾穿井得一人”中的“人”指的是劳动力;闻而传之者口中的“穿井得一人”“人”指的是活人。
(三)由这则寓言可以得出哪些道理?
1、语言表达要清晰准确,要防止歧义。
2、不要轻信传言,不要传播未经自己考查的话,不能以讹传讹。
3、对待传闻应采取审慎的态度,调查研究,去伪存真。
五、拓展延伸
1、相关故事
《东周列国志》中记载这样一个故事:孔子的学生曾子很贤德,有一次,一个和他同名的人杀了人,一个人跑去告诉曾子母亲说,“曾子杀人了”,他母亲正在织布,听了这个人的话,头也不抬,一边织布一边说,“我儿子是不会杀人的”。一会儿又来了一个人也对曾子母亲说,“您儿子杀人了”,他母亲停下来织布,想了想说,“我儿子是不会做这种事的”,然后又低头继续织布。这时,又来了第三个人对曾子母亲说了同样的话“曾子杀人了!”,他母亲一下子从织布机旁站起来,跑出了家门。
2、相关成语
(1)以讹传讹:讹,缪误;指的是把本来就不正确的东西流传出去。
(2)三人成虎:三个人谎报集市有虎,听着就信以为真。比喻谎言多人重复,就好像是真的了。
(3)道听途说:路上听来的、路上传播的话,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六、板书设计
穿井得一人
《吕氏春秋》
1、丁氏:“吾穿井得一人”中的“人”指的是劳动力。
2、闻而传之者:“穿井得一人”中的“人”指的是活人。
3、道理:不可以讹传讹。
【穿井得一人教案】相关文章:
寓言穿井得一人教案03-10
《穿井得一人》译文12-06
《穿井得一人》原文及译文10-27
《穿井得一人》教学设计07-22
《穿井得一人》原文及翻译07-25
穿井得一人教学设计05-12
《穿井得一人》阅读练习及答案04-24
穿井得一人教学反思(精选4篇)12-02
寓言穿井得一人教案一等奖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