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截蜡烛教案

时间:2023-02-23 12:02:52 教案 我要投稿

半截蜡烛教案(1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半截蜡烛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半截蜡烛教案(15篇)

半截蜡烛教案1

  一、谈话导入

  1.昨天我们读了课文,知道《半截蜡烛》是发生在二次大战期间,当时的法西斯用非常残暴屠杀……

  2.看录像

  (这里的多媒体课件玫们〉胶么Γ?浅S行АD谌莸难≡窈蜕杓埔彩潜冉鲜手械摹#?br>

  3.看着这血淋淋、沉甸甸的画面,你们想说些什么呢?

  (1)法西斯、和法西斯斗争

  (2)教师点评

  (一种情境的渲染)

  二、新授

  1.就是这样的誓言,伯诺德夫人一家也是为了这一目标而去和敌人进行斗争,知道他们怎么做的?

  (1)学生说

  (2)千方百计地和敌人周旋

  2.在这场斗争中,留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1)学生说:伯诺德夫人和机智

  (2)学生说:杰克……杰奎琳……

  (3)当时戴高乐将军要颁发一枚勋章给他们,你们觉得应该给谁呢?

  (4)学生不一

  3.请大家自读课文,说说看勋章颁发给你支持的那个人究竟有什么理由呢?把你认为能够体现他的词句划下来。

  (1)学生读

  (2)找到的同学可以和你的同座好好交流,好好说说你们的想法

  4.你想把这枚勋章颁发给谁呢?

  (1)学生:颁发给伯诺德夫人,因为是她起头保护秘密的,我是从这里看出来的,……从这里看出伯诺德夫人十分勇敢和机智……

  老师不断地追问:这样的办法好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这样做敌人就不怀疑呢?

  我们来看看,这么好的办法是在情况下想到的呢?

  学生说: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孩子(在非常危急的情况下,)

  这么危急的情况,这么严重的情况,这么同学有没有读出来,请一位学生来读读。(自读――指名读――齐读)

  看看这么危险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的表现是什么样的?再读读相关的文字,你有没有新的收获。

  学生读

  学生说:轻松自然、不露马脚

  请你好好地读读(指名读、教师范读)

  还从哪里看出来?(齐读――指名读)

  读到这里,我们不禁感到伯诺德夫人多么机智勇敢,想演一演吗?(想)那你可要好好地准备准备了,仔细揣摩一下她的动作、心理和表情了。(学生准备――指名演)

  老师做旁白,一名学生演。

  表演得怎么样?同学们评价一下。(应该轻轻地吹,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书上用了一个什么词?“急忙”师生交流,通过插图来理解,伯诺德夫人站在德军的身后,可以急忙,但是在德军面前却是非常从容的。她的表情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应该是微笑的,语气要变更一下。我们读书就是这样一遍又一遍能读出不同的味道来。)

  再演一次。学生读伯诺德夫人的心理活动,教师旁白,学生演。

  比刚才演得怎么样?有进步

  我们从伯诺德夫人的表现……(不露马脚)

  (我觉得这个词语用得并不是很好。“马脚”这个词语好像是个贬义词,但是老师在学生第一次说出来的时候并没有提出来,后面就有学生不断地用这个词语,用“不露声色”是不是更好一些呢?)

  5.我知道很多同学想把勋章颁发给杰克,对吗?你们的理由是什么?

  (1)学生说:

  (2)我们来联系当时的情形一起来看看,当时时间正一分一秒地过去(听摆钟的声音)在这样的声音中,你们感受到什么?

  (3)这燃烧的蜡烛就是生命,就是情报……

  (4)就是在这么危急的时刻,杰克的表现是什么,请大家自己读读课文。

  (5)学生说:慢慢地站起来,十分镇定

  (6)让我们带着镇定的语气来读读这段话。(学生读)

  (7)除了这里,你还从哪里看出来?

  学生说:

  当时的.敌人表现是什么呢?一起读读敌人表现的语句。

  “一把夺回烛台”你们能看出什么?

  这里看出杰克的从容。但是他为什么要一定把柴搬回来呢?还有谁说?(师生交流)

  (这个问题追问得很好,体现了老师对于人物形象在备课时做了充分的准备。)

  如果不去搬柴,就没有斗争的希望了。(请你读读相关的语句)这里有杰克的期待吗?请一位学生读一读,我们一起来读读。(学生齐读)两遍

  6.还有同学想把勋章颁给杰奎琳

  (1)教师语言朗读部分文章,配着钟摆的声音,“这时杰奎琳站了出来……”你们感受到什么?

  (2)师生交流

  (3)还有谁找到了什么理由吗?

  杰奎琳在“娇声”地说话,……请你用娇声的语气来读,娇声地说话可以让人感觉非常可爱。(读读)

  你还从这里看出什么?

  (杰奎琳选择了一个司令官,而没有选择中尉,中尉是个什么人,选择对象很合理,)

  (天黑了,我要上楼睡觉,选择了一个合适的理由)请你读读,老师范读,老师和他读得不一样,你们体会出什么。

  这样可怜的小女孩,可以得到敌人的同情。

  你们还从哪些地方看出来呢?学生说:她镇定地向敌人道了声晚安,(教师点评)

  再看看插图,她上楼了,你们体会一下(用手护着蜡烛,生怕蜡烛灭了,她真想……学生说,可她还是向军官道了晚安。)学生读

  就在她……

  她在最后一刻拯救的是……

  这样的孩子颁发给她,应不应该呢?究竟怎么办?请大家快速地读读课文,把三个人物联系起来读读,看看,考虑一下。

  (学说读书、交流)

  7.师生交流

  (1)学生说:应该颁发给伯诺德夫人:因为杰克和杰奎琳是在伯诺德夫人做了榜样之后,才会跟着做的。

  (2)我觉得应该颁给杰克:因为他很勇敢而且镇定,

  (3)窝想颁给他们全家,因为是他们合作保证了情报的安全。

  (4)我同意大家的看法……

  8.电脑出示,二次大战的结局(二次大战)

  9.课文学到这里,你想说什么?

  (1)德国法西斯为什么要侵占别的国家

  (2)课文为什么以“半截蜡烛”为题?

  (3)还有其他问题吗?学生为什么发生战争?

  (4)我们的同学真会读书,一边读书,一边

  刚才的问题,我们下节课再研究,明天我们将进行课本剧的表演

  (这里又是败笔,欺骗学生的败笔。对于这一点的论述,我已经放在了《盐城听课有感》的专题里面了,这样对待学生是不公平的,你应该知道,学生都是拿教师的话当做“圣旨”,也许有学生会在那晚准备很长时间的道具或者台词,第二天班主任老师告诉他不演了,他的心里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总的来说,又一次看了这篇教案,回忆了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点点滴滴,我发现,老师是用心良苦的,为了这节课老师做了很多精妙的设计,做了很多独特的构思,体现了老师的真心。她真的希望学生能在一种情境下学习,提升。我自叹不如。

半截蜡烛教案2

  【说教材】

  〖教材简析

  《半截蜡烛》是九年义务教育小语第十册第12课。课文生动地记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的一个普通家庭的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和敌人作斗争的事,赞扬了伯诺德夫人及其儿女的机智勇敢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课文可分为四段。描绘了一场紧张激烈而又没有硝烟的战斗,人物的心理活动刻画地相当细腻。情节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扣人心玄。

  〖教学目标

  目标句有激励,导向功能,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及本课的特点和五年级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5~8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2~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厄运、摇曳、镇定等词语。

  3、能联系课文内容,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感受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和镇静,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4、通过合作的形式,续编故事,培养孩子自主合作的能力,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这些教学目标是在课堂中综合渗透完成的。

  〖教学重点、难点

  从不脱离教材本身和学生的接受能力考虑,围绕课后练习题,确定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情、心理活动等的阅读感悟,感受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和镇静,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课时安排

  计划3课时完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说教法、学法】

  1、教法: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我在教学过程中将主要采用质疑点拨法等自主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根据本课教材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遵循积极指导自学、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运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创造学习、前后联系、读中感悟、角色体验,多渠道接受信息。

  2、学法: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掌握从读到思的学习方法。在读中抓关键词,体会人物心理,进一步思考理解,教师适时点拨,学生细细揣摩,突破难点。

  【说教学程序】

  一、揭示课题

  1、激趣直接板书课题──半截蜡烛,学生质疑,你会想到什么?是不是会想:为什么会是半截蜡烛?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用呢?然后学生带着问题自读。简炼地概括出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或含结果。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一家人沉着地和德国军官一次又一次地周旋,保护装有绝密情报的半截蜡烛的事。)

  2、简单介绍二次大战:

  1939~1945年,是人类历史上至今为止规模最大、伤亡最重、破坏最大的全球性战争。

  我认为,任何语文教学的改革都必须遵循母语教学的规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让学生从小了解善恶,了解历史。适当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二、自学课文,及时反馈

  这是第一课时的重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读思结合的良好习惯。《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十分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及应用。

  1、检查生字词。

  2、检查朗读。

  指名学生逐段朗读,扫除字词障碍,帮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中间采用学生自评和他人评价相结合的'方法,鼓励学生体会课文语言的简练和准确。

  指导学生抓住人物活动的主要情节,围绕中心来归纳段落大意。

  三、紧扣中心,重点体味

  教师先提出一个思考题提纲挈领,伯诺德夫人一家人为了保护这装有绝密情报的半截蜡烛,他们都想了哪些办法在跟敌人周旋?让学生用心地读读课文,画一画,说一说,也可以同桌相互交流。

  采用以述促读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语言材料,在主动、积极的思维中,感知思想内容。

  教师相机板书:

  一吹二端、外静内急

  外静内急,这不仅是伯诺德夫人一家人跟三个德国军官的斗争方式,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整个法国人民的一种特有的斗争方式。

  外静内急,着急什么?

  (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

  文章2、3、4自然段是重点段落,要着重让学生反复朗读,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来领悟伯诺德夫人一家人的机智和勇敢。例如:从哪看出伯诺德夫人的机智沉着?学生通过浏览、默读找出许多、始终放心不下、绝妙等词语读出人物当时紧张却不慌乱的心理。

  大儿子杰克和小女儿与敌人的周旋以学生的学为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还是通过学生找出表现任务机智和勇敢的关键词来体会心理活动。圈画出动作、神情、语言的有关语句。通过指名读,赛读,齐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的读来加深感受。

  板书:

  镇定、勇敢、机智

  在情况万分危急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却一次又一次地与三个德国军官周旋,最后终于保住了那装有绝密情报的半截蜡烛。这三个人你最佩服谁?为什么?请再次用心地读读课文,同桌相互交流。

  学会合作,提高课堂实效,交流升华。

  四、回归文章,课外延伸

  1、小节全文:

  本文仅仅是法国人民抗击德国强盗的一个缩影,其实当时的整个法国天天都在发生着像伯诺德夫人一家人所进行的斗争,最终将德国强盗赶出了法国的土地。

  师要追问、生疑。引导孩子再读。

  学生对人物的体验超出其对人物的原有认识,更丰满了,更深入了;孩子对整个二战期间的法国人民的斗争也有了总体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孩子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当然孩子也悟到了一些体验的方法,比如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的生活,将自己放入故事的情境等。

  2、第三课时可让学生表演课本剧,课前准备好,加深学生体会。

  3、续编故事:

  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下面的故事会怎样发展呢? 如果被发现会出现什么情景?如果没有被发现又会出现什么情景?

  给学生自由思维的空间,说话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4、作业:

  将续编的故事写下来。

  写的过程,不仅仅是训练了孩子的写作能力,也是孩子对文本的再次深入解读的过程,也是孩子个性化体验得到充分张扬的过程,当然从孩子的写作中教师也能发现其对文本理解的程度。

半截蜡烛教案3

  知识技能目标:

  1、读读记记“解释、不惜代价、例行检查、若无其事、了如指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剧本的语言特点。

  情感态度目标:

  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和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把握剧情,通过人物的对话,体会人物的机智、勇敢和爱国情怀。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畅谈感受。

  1、导入课题:同学们,晏子的能言善辩,使我们体会到了机智应对的语言魅力。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文学形式──剧本。从中去感悟文中人物语言的机智巧妙。(板书:半截蜡烛)学生齐读课题。请大家读读课文,看看有哪些特别的地方?

  2、学生读课文,自由交换意见。

  3、课堂交流每个人自己的看法。

  4、随机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特点,引导学生认识一种新的文体──剧本。

  注意这几个方面:

  (1)课文开头列出了时间、地点和人物。

  (2)整篇课文是对话的形式。

  (3)课文的中间用括号的形式提示当时的情景、人物的动作、神态等。

  二、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我们今天读的是剧本,读剧本和读课文有点不一样,你能读懂这个剧本吗?轻声地读一读。想想这个剧本讲了一个怎么样的故事?

  2、课堂交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的大意。具体的说法可以有很多种,不要过于强调概括和简练,只要能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转述出来,并能说清楚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经过,都应该得到鼓励。

  3、说说读剧本和读课文有什么不同?你是怎么从剧本里读懂这个故事的?

  学生可能会有各种回答,教学重要尊重学生自己的阅读感觉和体验,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认识到(不一定能明确的说出)读剧本更要联系上下文,联系具体的情景。

  三、深入阅读,感受人物形象

  1、自由朗读课文,想想伯诺德夫人一家是怎样保护半截蜡烛的?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2、想象体验:半截蜡烛被点燃了,正在一点点的熔化,如果秘密被德国鬼子发现,那会怎样呢?

  想象的空间很大,大致包括这样几个方面:

  (1)德国鬼子对伯诺德一家的迫害;

  (2)德国鬼子对地下活动的破坏等。

  对学生的想象要有引导,要求用具体形象的语言而不是用概念化的语言来描述自己的想象。

  3、在这样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怎么做,怎么说?她当时的神情会是怎么样?心情又是怎么样?

  尝试朗读“太对不起了,先生们,忘了点灯。瞧,这灯亮些,可以把这个昏暗的小蜡烛熄了。”

  4、在这样的情况下,杰克怎么做,怎么说?她当时的神情会是怎么样?心情又是怎么样?

  尝试朗读“天真冷。先生们,我去柴房抱些柴来生火吧。”

  5、在这样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怎么做,怎么说?她当时的神情会是怎么样?心情又是怎么样?

  尝试朗读“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

  6、自由组合成小组,尝试表演这段故事。

  四、内化形象,感悟语言

  1、闭上眼睛,想象故事中的每一个人物,谁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试着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你脑中的这个人物形象,写一写。

  2、交流每个人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并说一说,你的印象来自于课文中的那些词句,有感情的朗读。

  五、拓展延伸,比较阅读

  1、阅读记叙文《生死攸关的烛光》。

  2、说说课文和记叙文《生死攸关的烛光》各有什么特点。

半截蜡烛教案4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绿线中的2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一说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4、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时间】两课时

  供的文章

  第一课时

  一、揭题,质疑。

  1、板书课题:半截蜡烛

  2、齐读课题,学生质疑:课文为什么用半截蜡烛为题目?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3、师质疑:课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读课文。

  二、初读感知

  1、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

  2、通过读课文,大家解决了哪些疑问?

  3、本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要求讲清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大致情况。

  三、检查生词的掌握情况

  1、指名读生字词,要求读准确,特别强调烛、诺、遭盯琳等字的读音。

  2、提醒字形:你认为哪些字需要我们在书写时特别留心?

  3、描红、临写3个你认为易写错的生字。

  四、理清课文脉络

  1、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边听边思考: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2、提供句式:当__________________,(谁怎么做)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怎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以上回答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五、学习第一段。

  1、轻声读课文,画出不太理解的词语。

  2、学生质疑词义。

  3、教师质疑:伯诺德夫人是怎样对待绝密情报的收藏工作的?为什么要这样做?

  4、绝密的情报要用绝妙的办法来收藏。伯诺德夫人想到了什么绝妙的主意?妙在哪里?

  5、出示句子。在你认为重要的词语下面画上着重号。

  为了情报的`安全,她想了许多办法,但始终放心不下。最后,她终于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把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然后把它插在一个烛台上。由于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了前来搜查的德军。

  指名朗读,齐读。说说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讨论交流:

  ⑴伯诺德夫人机智沉着。

  ⑵伯诺德夫人对情报收藏工作十分负责任。

  ⑶办法巧妙。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词。

  二、理清故事情节,引入编排课本剧程序。

  1、学生深入读文,弄清故事情节。

  2、指导学生用图画和文字表现故事情节。

  用向上的斜线表示危机出现,向下的斜线表示危机过去。

  学生初画:

  再教育适应的位置加上简单的文字,说明危机出现、过去的原因,可以吗?

  学生补充文字:燃吹燃端回拿

  点熄重走夺上楼

  图上好像还差点什么,再补上半截蜡烛就显得更清楚了,怎么画呢?(注意画出蜡烛长短、烛焰的变化。)

  燃吹点燃端夺拿

  点熄重新走回上楼

  3、引入编排课本剧的程序

  瞧!课文的故事情节一波三折,扣人心弦,很有戏剧性。正好,课文后面安排了编排课本剧的作业。(指名读题目)

  默读课文,圈出描写伯诺德夫人全家人的动作、神情、语言及心理活动的有关语句。先读一读,再和小组同学合作,将故事编排成课本剧演一演。

  4、指导编排的程序

  编排课本剧要抓好以下几个环节:编写剧本(现成的语文)、物色演员、准备道具。这里,对演员的要求特别高,不但要演好语言、动作,还要演好表情,以表现内心的活动,而这一切只有在剧本(课文)中细细地体会。

  现在我们就按题目的要求来编排课本剧,为了编排的方便,我们把戏分为三场,分别对应课文第二、三、四段。

  三、第一场戏的编排指导

  1、默读课文,思考:这场戏的中心人物是谁?该怎样演好这一角色?

  2、找出反映中心人物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的句子,圈出关键词语,反复朗读。

  3、其他角色该样演?

  4、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入角色。

  四、第二场戏的编排指导

  1、默读课文,思考:这一场戏的中心人物又是谁?该怎样演好这一角色?找出表示中心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从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2、如果让你来演杰克,你打算怎样演?

  学生讨论,逐一明确。

  3、其他角色怎么演?

  4、继续读课文,圈出关键词语,边读边体会伯诺德夫人此时的心情。

  5、齐读第三段课文。

  五、第三场戏的编排指导。

  1、默读课文,思考:这一场戏的中心人物是谁?怎样来演?找出表示中心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从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交流所画的句子,反复品味。

  2、如果你演杰奎琳,怎么演?

  3、理解娇声:甜美可爱的童声

  提问:杰奎琳为什么娇声地对司令官说话?

  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练习杰奎琳的内心独白。

  5、分角色朗读第四段。

  6、教师小结: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家庭:一家三口怀着对祖国的热爱,与敌人展开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最终凭着他们勇敢与机智取得了战斗的胜利。

  六、指名表演课本剧,同学评议。

  七、作业。

  回家给父母讲讲《半截蜡烛》的故事,讲清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注意把人物的心理活动补充进去。

半截蜡烛教案5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情、心理活动等的阅读感悟,感受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和镇静,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2、通过合作的形式,续编故事,培养孩子自主合作的能力,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一、感悟全文:

  1、读课题:《半截蜡烛》。预习了课文,知道它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吗?

  [导:简炼地概括出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或含结果]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一家人沉着地和德国军官一次又一次地周旋,保护装有绝密情报的半截蜡烛的事。)

  2、伯诺德夫人一家人为了保护这装有绝密情报的半截蜡烛,他们都想了哪些办法在跟敌人周旋?请同学们用心地读读课文,画一画,说一说,也可以同桌相互交流。

  交流中:

  (1)教师相机板书:一吹二端、外静内急

  (2)外静内急

  外静内急,这不仅是伯诺德夫人一家人跟三个德国军官的斗争方式,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整个法国人民的一种特有的斗争方式。

  外静内急,着急什么?

  (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

  [导:秘密就会暴露,这是一份绝密的情报,可能会影响到整个法国的战局;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这是一个情报的中转站,一旦破坏,来送情报的、来取情报的,会牺牲多少法国人啊!要知道,德国鬼子比当年的日本鬼子还要凶残百倍,他们杀人如麻。总之万一之下,后果不堪设想。同学们,情况万分危急。]

  3、在情况万分危急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却一次又一次地与三个德国军官周旋,最后终于保住了那装有绝密情报的半截蜡烛。这三个人你最佩服谁?为什么?请再次用心地读读课文,同桌相互交流。

  交流中:

  1、你最佩服谁?还有哪些同学佩服(伯诺德夫人、杰奎琳、杰克)?你们觉得这家人怎么样?

  2、板书:语言、动作、神情、心理活动。

  3、师要追问、生疑。引导孩子再读。

  4、小结:听了同学讲的,老师也想讲一讲我的想法,伯诺德夫人一家人那种爱国的精神,那种在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机智、勇敢、镇静确实令人敬佩,同学都讲得十分精彩。不过徐老师想提醒大家一句,伯诺德夫人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斗争中起了特别重要的作用,是她,第一个意识到蜡烛燃烧后产生的灾难性后果;是她,在两个孩子吓得脸色苍白的情况下能急中生智,想出了换灯吹蜡烛的办法;也正是她,稳定了两个孩子的情绪,使杰克和杰奎琳能在要紧关头想出两个端的办法。

  二、续编故事:

  1、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下面的故事会怎样发展呢?

  2、出现两一种情况,被中尉发现;没有。辩论。

  3、如果被发现会出现什么情景?如果没有被发现又会出现什么情景?

  4、交流、补充、点拨。

  5、总结:本文仅仅是法国人民抗击德国强盗的一个缩影,其实当时的整个法国天天都在发生着像伯诺德夫人一家人所进行的斗争,最终将德国强盗赶出了法国的土地。

  三、作业:

  1、将续编的故事写下来。

  2、质疑:学贵有疑,小疑小进,大疑大进。比一比谁问的问题最有价值。

  附:

  1、介绍二次大战:

  1939-1945年,是人类历史上至今为止规模最大(全球60%的国家参战)、伤亡最重(5000万死亡)、破坏最大的全球性战争

  2、介绍《马赛曲》

  前进,前进,祖国的儿郎,那光荣的时刻已来临。专制暴政在压迫着我们,我们祖国鲜血遍地,你可知道那凶狠的敌兵到处在残杀人民!他们从你的怀抱里杀死你的妻子和儿女。公民们,武装起来!公民们,投入战斗!前进,前进,万众一心,把敌人消灭净!

半截蜡烛教案6

  教学目标:

  知识:学习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说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情感: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理清脉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23、半截蜡烛

  2、这篇课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二、自读课文

  1、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2、出示词语,朗读词语

  伯诺德夫人强盗绝密绝妙蜡烛熄灭秘密点燃厄运摇曳

  杰奎琳盯住镇定楼梯

  3、学生交流词语意思

  厄运:困苦的遭遇

  摇曳:摇晃

  镇定:遇到紧急的情况不慌不忙,从容不迫。

  三、理清课文脉络

  自读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2)写伯诺德夫人把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

  第二段(3)写一名德国军官点燃了藏有情报的蜡烛,伯诺德夫人取出一盏油灯,吹灭了蜡烛,暂时避免了一场危机。

  第三段(45)写大儿子想借搬柴生火之机拿走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但没有成功。

  第四段(67)写小女儿杰奎琳在万分危急关头,借上楼睡觉拿走装有情报的蜡烛,避免了一场危机。

  四、作业

  1、描红

  2、抄写词语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听写词语

  二、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1、2自然段

  1、这是怎样的半截蜡烛呢?请带着这个问题自读课文的1、2自然段

  2、交流

  这是装着绝密情报的半截蜡烛,非常重要,因为它关系到国家利益,关系到伯诺德夫人一家的安危。

  3、在读课文,想一想这个藏情报的办法是一个什么样的办法?(绝妙的办法)

  4、妙在哪儿?

  蜡烛的位置显眼,谁也不会想到主人会把绝密的情报藏在眼皮底下的蜡烛里,所以反而骗过了前来搜查的德军。

  5、指名读第二自然段最后两句话,想想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

  (1)、伯诺德夫人机智沉着。

  (2)、伯诺德夫人对情报收藏工作十分负责任。

  (3)、办法巧妙。

  (二)学习第37自然段

  1、过渡:一天晚上,屋里闯进了三个德国军官。他们坐下后,一个中尉顺手拿过藏有情报的蜡烛点燃,放到少校军官面前。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

  2、在这危急关头,伯诺德夫人一家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请带着这个问题自读课文37自然段,说说他们一家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机智、勇敢)

  3、默读课文,圈出描写伯诺德夫人全家人的动作、神情、语言及心理活动的有关词句,感悟每个人的机智与勇敢。

  (1)、伯诺德夫人:

  动作:(急忙)取、(轻轻)吹

  语言: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

  心理:万一结束

  神情:镇定沉着,临危不乱

  (2)、杰克

  动作:(慢慢地)站,(平静地)伸、端,(不快不慢)走,(从容地)搬、生火,(默默地)坐待

  语言: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来生个火吧。

  神情:镇定、从容、不露声色

  心理:他知道,厄运即将到来了

  (3)、杰奎琳

  语言:司令官先生上楼睡觉吗?

  什么是娇声?(甜美可爱的声音)

  杰奎琳为什么娇声地对司令官说话?(为了博得敌人的好感,这样,当她提出请

  求时才不会遭拒绝。)

  4、分角色朗读37自然段

  小结: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家庭!一家三口怀着对祖国的热爱,与敌人展开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最后凭着他们的勇敢与机智取得了战斗的胜利。

  三、小组合作,排演课本剧

  四、请学生表演课本剧

  五、作业

  回家给父母讲讲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注意把人物的心理活动补充进去。

  附板书

  23、半截蜡烛

  点燃熄灭

  重新点燃端走

  夺回拿上楼

半截蜡烛教案7

  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课生宇新词,理解词语意思。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3.学习第一段,理解课文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内容。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

  2.学生质疑(课文为什么用“半截蜡烛”为题,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课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

  3.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学习生率新词

  l.自读课文,要求:

  (l)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划出生字新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3)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2.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1)出示生率新词。

  Zho DU6 WO XI

  蜡烛伯诺德夫人屋里熄灭

  zdo占 dThg kuilfn

  遭到厄运盯着杰奎琳

  行 Xin y全

  楼梯灯芯摇曳

  (2)指读、正音后齐读。

  (3)说说生字新词的意思。

  3.指名读课文、正音。

  4.通过读文,大家解决了哪些疑问?

  附对开始提出的三个问题进行解答)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指名分节读课文,其余学生边听边思考:

  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提供句式:当xx,(谁怎么做)。,(结果怎样)

  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第一段(l—2节):写伯诺德夫人把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

  半截蜡烛中。

  第M段(第3节):写一名德军官点燃了藏有情报的蜡烛,伯

  诺德夫人取出一盏油灯,吹灭了蜡烛,暂时避免了一场危机。

  第三段(4—5节):写大儿子杰克想借搬柴生火之机拿走装有

  情报的半截蜡烛,但没有成功。

  第四段怕一7节):写小女儿杰奎琳在万分紧急关头,借口上

  楼睡觉拿走装有情报的蜡烛,避免了一场危机。

  四、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第一段后,字词质疑。

  区别理解“绝密、绝妙”两词。

  2.伯诺德夫人是怎样对待绝密情报的收藏工作的?为什么要这样做?

  3,绝密的情报要用绝妙的方法来收藏,她想到了什么“绝妙的主意”?妙在哪儿?

  指导朗读第2节第3句,并说说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

  (伯诺德夫人机智沉着,对情报收藏工作十分负责,办法巧妙。)

  4.齐读第一段。

  五、指导写字

  是.观察生率表,注意每个生率的笔画与结构。

  2.重点指导“厄”与“遭”两字。

  3.钢笔描红、临写。

  4.反馈。

  六、作业练习

  1.抄写生率新调。

  2.读课文。

半截蜡烛教案8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感悟表演,感受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方法】

  以读悟、表演形式组织教学,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点拨指导为辅。

  【教学片断实录】

  一、谈话导入,出示目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相信大家对于半截蜡烛这个故事已经有了了解,下面我们接着做一个有趣的游戏。

  师:老师想请同学们完成一件事当好导演、选好演员大家看行不行。(同学们欣喜若狂,齐声答道:行)

  师:当好导演、演员的要求:

  1、对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要通过自己的口、手、脸表现出来。

  2、公正评价

  二、初读课文,谈出感受

  师: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想一想文中人物的表现各有什么特点?分别与半截蜡烛有什么关系?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画下来,读一读、悟一悟,也可以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或写下自己的批注。

  生:(自读、勾画,相互交流)

  师:现在请同学们汇报一下自己的读书所得:

  生:每个人在敌人面前都表现得非常镇定,机智,他们都想保护半截蜡烛中的情报。

  生:每个人又在极力去争蜡烛

  师:大家同意他们的意见吗?

  生:同意。

  师:谁有补充?

  生:文中每个人的方法虽然不一样,但目的.一样,而成功的只有杰奎琳一个。

  师:伯诺德夫人一家人的心理在文中因什么而发生变化?

  生:因半截蜡烛的燃烧、变短而发生变化。

  师:通过刚才的朗读,我觉得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名导演了,让我们通过朗读,表演来选演员好吗?

  三、巧设情境,深化理解

  师:课文围绕蜡烛的选用、点燃、变短,展示了伯诺德夫人一家的心理变化,请看蜡烛燃烧图,教师出示图:看图选择你喜欢的角色行吗?下面就请大家自己斟酌,看看你可以演好哪一个角色,展示自己的才华。

  生:练习(读书品味,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动作、表情)

  师:谁来试一试

  生一:我来扮演伯诺德夫人(边做动作、边说话)

  组织评议,生1、动作不够准确,表情太呆板。生2、伯诺德夫人紧张的神情没表现出来。请大家再读一读文中的语言,自己在下面模仿一下。

  生二、再来试试(边读边做动作,展示神情)

  师:引导再议,好!(特别是盯着蜡烛、紧张的神情表现得好)

  生三、我来演杰奎琳(娇声娇气地说话,做动作)

  生四、我来演德军中尉(边读边做动作,展示神情)

  师:引导评议指导,放课文录音,想象德军强盗的可憎可恨。

  师小结:大家对文章,对人物的理解真透彻,从这可以看出大家付出的努力,从这也可以看出大家真正潜入到课文之中了。本篇课文随着蜡烛的点燃、吹熄、再点燃;随着蜡烛的变短,故事一波三折,扣人心弦。我相信通过刚才的选拔指导,大家一定会有不俗的表现,下面就让我们观赏他们的精彩表演吧!

  学生的演出果真精彩!

半截蜡烛教案9

  《半截蜡烛》这篇文章,生动地记叙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与突然闯入的德国军官斗智斗勇,巧妙周旋,并最终保全了情报站的故事。全文以半支蜡烛的命运为线索,蜡烛的点燃和熄灭在伯诺德夫人、儿子、女儿三人的借口和手中一次一次发生逆转,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文中人物心理、行为和语言活动的描写使文章更加生动,为文章注入了活的灵魂。这篇文章值得好好品味的地方很多,教学点也很多,例如:用蜡烛藏情报,这种方法好不好?为什么用环境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语言和行为对突出人物品质和推进故事情节有什么作用?伯诺德夫人一家三人的表现说明了什么?如果三个人的方法一致结果会怎样?为什么最终杰奎琳的借口可以获得成功?这么多的教学目标要解决,怎样统整在一起呢?

  一、辩一辩,了解故事背景。

  上课一开始,我就介绍了伯诺德夫人一家为什么参加传递情报的工作,以及选择用蜡烛藏情报的原因。在初步了解整个故事的大背景之后,请同学们分别站在正反两方面辩论一下,论证这种用蜡烛藏情报的方法好还是不好,原因是什么。学生在辩论过程中通过举例、类比、推理等方式从正反两方面充分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有的认为好,因为最危险的地方最安全;有的认为不好,不怕一万只怕万一,万一败露,那时鸡飞蛋打,情报毁掉不要紧,连命都斛丢掉,风险太大。在辩论的基础上,老师顺势指出:正因为它有利也有弊,因此这种方法曾经遭遇了一场惊心动魄的事件。辩论的过程其实就是了解故事发生的小背景的过程,为后面理解课文打下了埋伏。

  二、划一划,理解故事情节

  在学生通过辩论明白了整个故事的背景之后,让学生读课文,用找词语,划出表示蜡烛变化的句子,体会当时的紧急。在学生找出相关语句之后,让学生连起来说一说,通过这样的找、划、说,对故事情节有了比较清楚地认识,但是仅仅知道故事情节还不够,文中人物的形象还不够明晰,对文中中心的领悟还标交肤浅,这是还需要反复品读句子,通过人物的语言、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分析掌握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品质。

  三、议一议,理解人物品质。

  在这个部分,我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对文中的三个主人公进行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必须要通过文中的事例、有关语句加以说明。例如,一个学生说:“我认为杰奎琳很会急中生智,在妈妈和哥哥的方法

  都失败后,想到了上楼睡觉的招数,因为她是女孩子,所以故意娇声说话,显得自己很胆小,怕黑,以此降低德国军官的戒心,而且提出的要求合情合理,因此最终获得了成功,保护了情报。”有的说,他们临危不惧,在这种危急关头,每个人都很沉着,没有显现出一丝慌乱的'样子,每个人都竭尽全力,想尽一切办法保护情报,妈妈轻轻地吹熄,儿子从容地抱柴,女儿镇定地上楼,在这种时候还能保持镇静,波澜不惊,正是他们最后胜利的关键,假如有一个人失误,后果都不堪设想啊!在议论的过程中,是学生组织已有材料进行再加工,并且形成自己观点和认识的一个过程,在互相交流之后,对人物品质认识得更加深入和透彻了。

  四、读一读,再现故事内容。

  朗读是情感的宣泄,也是一种表达方式。本文很多地方写得非常精彩,比如当时紧张气氛,烛焰摇曳,德国军官态度恶劣,计划一次次失败的阴影,只有通过读才能更好地领悟和表达。于是,我通过导

  语的引导和学生配合着反复读课文中关于人物的语言和行动的语句以及环境描写的部分,让学生感受情况的万分紧急,从而进一步领会整个故事内容和人物品质。

  不足之处:整节课我导得太多,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发挥得不够,其实可以更多地放手让学生提出问题和自主解决问题,而不是我全盘包办代替。

半截蜡烛教案10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能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说班次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4.通过朗读课文,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认真朗读,通过对伯诺德一家人从容镇静的动作、神情、语言、心理描写去体会一家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

  1.齐读课题,学生质疑:课文为什么用“半截蜡烛”作题目?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

  2.小组朗读检查,读通课文,解疑。

  3.读剧本,想想剧本主要讲了什么事?

  4.你最欣赏谁的语言,为什么?

  三、演一演

  1.学习演第一场戏。

  (1)请大家自由读第一场戏(第三自然段),思考:你准备通过伯诺德夫人的'哪些动作、神态、语言及心理活动来演出她的勇敢、机智。把重点词句用相应的符号圈画出来。

  (2)交流。

  (3)小结。

  尽管情况危急,伯诺德夫人内心十分焦虑,但她还能表现得这么从容、机智,真是了不起。如果让你演伯诺德夫人,你能通过动作、语言、神情、心理活动把伯诺德夫人机智、勇敢的形象表演出来吗?

  (4)除了伯诺德夫人,这场戏中还需要哪些角色?(三个德国军官。)演出他们怎样的特点?文中提示我们演好哪个动作?(闯)除了动作,你还能联系第一二节的内容想象一下他们进来会说些什么吗?

  (5)杰克、杰奎琳什么特点?

  (6)布置任务。演员表演,观众注意看他们的动作,仔细听他们的语言,还要观察什么呢,自己看吧。

  (7)评价:演得怎样?

  (8)是的,在课本剧中,有些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情及心理活动的内容完全可以由演员发挥自己的想象去演出来。旁白不必把所有的提示语都念出来。)

  2.学习第二、第三场戏。

  (1)、小结布置:刚才,我们通过共同合作、探究,非常成功地完成了第一场戏的演出。能采用刚才的方法自己合作完成后二场戏的演出吗?第二场戏的主角是──?第三场戏的主角是──?组长起立,代表小组选择其中一场戏。

  (2)、同法默读一出戏,思考:你准备从人物的哪些动作、语言、神情及心理活动来演好机智、勇敢的杰克或杰奎琳?圈画关键词句。

  (3)、交流杰克。

  四、总结

  在这么危急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一家以国家利益为重。靠自己的机智、勇敢终于成功地保住了蜡烛中的机密,多么爱国的一家人啊!

  五、总结延伸

  今天,我们通过合作、探究学会了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及心理活动把剧本演了演,那么,你能说说剧本和一般的写人记事的文章有什么不同吗?

  作业

  1.读一读二战的故事

  2.和家人演一演《半截蜡烛》。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12半截蜡烛教学设计一,半截蜡烛,希望对你有帮助!

半截蜡烛教案1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在语境中理解“绝妙”“绝密”“厄运”等词语的意思。

  2、小组合作学习,抓住人物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是怎样与德国军官巧妙周旋的,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简洁概括主要事件。

  3、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引读,感受母子三人在凶残的侵略者面前表现出的沉着镇定、勇敢机智的品质,学习她们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你们能说说你对战争的看法吗?

  2、师:战争是残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出示二战图片)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学习一个发生在二战时期法国沦陷区的一个真实而又惊心动魄的故事。

  板书课题:19、半截蜡烛

  二、学习第1、2节,了解蜡烛的作用,初步体会主人公的“勇敢机智”。

  1、过渡:别小看这半截蜡烛,它的作用可真不小!那么到底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用呢?

  2、指名读1、2节,学生思考。(这是藏有绝密情报的半截蜡烛)

  3、学生交流,教师随机教学“绝密”。板书:绝密情报

  4、有这么一家三口,就参加了传递情报的危险工作,这一家三口子分别是(板书:伯纳德杰克杰奎琳)

  4、为了保护绝密情报,谁想出了一个主意?这个主意是什么?这个主意怎么样?直线画出来。(点击出示)

  最后,她终于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把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然后把它插在一个烛台上。

  “绝妙”是什么意思?谁用拆字法来解释一下这个词语?

  5、这个主意妙在哪里?(自由读,体会主意的绝妙)(藏哪里?摆哪里?)

  6、朗读指导:正如人们所说,越危险的地方越安全,险中求胜这可真是一个绝妙的主意!让我们为这个出其不意的妙计,更为女主人的勇敢机智而喝彩——(齐读)

  三、学习3——7节,体会人物沉着镇定、勇敢机智的'品质。

  一读:体会保护情报的重要性。

  过渡:没想到这不起眼的半截蜡烛躲过了敌人的一次又一次的搜查,然而,一天晚上,屋子里突然闯进了三个德国军官。蜡烛被点燃

  1、出示句子。

  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

  2、自己读读这句话,看看句子中哪个词出现的最多,从中你体会到情况怎么样?(每出现一次,情况就越严重,付出的代价就越惨重)

  3、是的,一旦秘密被发现,后果不堪设想,作者连用三个就会强调了情况危急,后果的严重。你能把这么严重的后果读出来吗?自己试一试,谁来读这个句子。轻一点,慢一点,千万别让敌人察觉,这可能,这可能

  4、这可能影响到法国的这个战局,一起读。

半截蜡烛教案12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说泊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4、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教学难点:

  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具准备:光盘、图片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23半截蜡烛

  2、读课题,学生质疑:课文为什么用半截蜡烛作为题目?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3、教师质疑:课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通过朗读课文,大家解决了哪些疑问?

  3、学生交流。

  4、本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要求讲清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大致情况。

  三、再次读课文,重点学习字词。

  1、明确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顺语句,读通全文;边读边用圈画出不理解的生字新词,并通过联系上下问或查字典解决。

  2、检查自学情况。

  (1)读准字音。

  (2)检查词义掌握情况。

  3、讨论主要内容。

  4、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第一段(1— 2):伯诺德夫人把装有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

  第二段(3):一名德国军官点燃了藏有情报的蜡烛,伯诺德夫人取出一盏油灯,吹灭了蜡烛,暂时避免了一场危机。

  第三段(4—5):大儿子杰克想结搬柴生火之际拿走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但没有成功。

  第四段(6—7):小女儿杰奎林在万分危急关头借口上漏税缴拿走装有情报的蜡烛,避免了一场危机。

  5、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四、课堂练习

  1、写字练习。

  2、用钢笔描红、临写。

  3、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一段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2、学生质疑:绝密、绝妙。

  3、教师质疑:伯诺德夫人是怎样对待绝密情报的收藏工作的?为什么这样做?

  4、绝密的情报要用绝妙的办法来收藏。伯诺德夫人想到了什么绝妙的主意妙在哪里?

  5、出示句子:在你认为重要的句子下面画上着重号。

  为了情报的安全,她想了很多办法,但始终放心不下。最后,她终于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把装有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然后把它插在一个烛台上。由于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了前来搜查的德军。

  指名朗读,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二、理清故事情节,引入编排课本剧程序。

  1、学生深入读课文,弄清故事情节。

  2、指导学生用图画和文字表现故事情节。

  3、指导编排课本剧。

  三、第一场的编排。

  1、默读课文,思考:这场戏的中心人物是谁?应该怎样演好这一角色?

  2、找出反映中心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的句子,圈出关键词语,反复朗读。

  3、学生交流怎样表演。

  4、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布置准备工作。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默写词语。

半截蜡烛教案13

  学习目标

  1、通读课文,了解剧本的形式和特点,和一般记叙文比较写法上的不同。

  2、默读课文,明白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能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剧本提示,理解人物的行为和心理,体会伯诺德一家对德国鬼子的仇恨。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分角色演一演。

  课时安排

  1课时

  《半截蜡烛》教案 A案

  课前准备

  课前查阅资料、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法西斯对德国人的残酷迫害。

  教学过程

  一、揭题,了解故事内容

  1、导语:同学们,晏子的能言善辩,使我们体会到了机智应对的语言魅力。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文学形式──剧本。(板书:半截蜡烛),从中去感悟文中人物语言的机智巧妙。(学生齐读课题。)

  师:请同学们认真读读课文,想想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了解故事内容。

  (1)学生默读,了解故事内容。

  (2)指名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的一位家庭妇女伯诺德夫人把绝密情报藏在半截蜡烛中。一天晚上,德国军官闯进她家,点燃了蜡烛。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德军巧妙周旋,保住了蜡烛,保住了蜡烛中的绝密情报,也保住了一家三口的生命。)

  二、深入学习课文,体会人物语言

  1、过渡:同学们,绝密情报终于没有暴露,情报站没有遭到破坏,他们一家也得救了。那么,是谁保住了秘密,保住了情报站,挽救了一家人?在他们一家与德军的巧妙周旋中,你认为谁的贡献最大?你最欣赏谁的语言,为什么?

  2、学生自读感悟,做批注。

  3、同座之间进行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4、在交流贡献的过程中引导感悟人物语言。

  (1)预设一:认为伯诺德大人贡献最大。(因为当她看到德军点燃蜡烛时,急忙取出油灯,还说这灯亮些,准备把蜡烛换下来,从这里看出伯诺德夫人十分勇敢和机智……)

  师:在这么危急的情况下,你们认为伯诺德夫人当时说话应该是怎样的神情、语气?(轻松自然、镇定、不露马脚)。谁来试着读一读?(指名读、评读、齐读。)

  师:读到这里,我们不禁感到伯诺德夫人多么机智勇敢,想演一演吗?那你可要好好地准备准备了,仔细揣摩一下她的动作、心理和表情。(学生准备──指名演。)

  老师做旁白,一名学生演。

  表演得怎么样?同学们评价一下。(“急忙”取油灯,吹蜡烛,但是在德军面前却是非常从容的。)

  再演一次。学生读伯诺德夫人的心理活动,教师旁白,学生演。评价。

  (2)预设二:杰克也有贡献。(因为他想出了抱柴火这个办法,虽然没有实现,但一定是他这种勇敢的做法感染、带动了妹妹杰奎林,她也才会勇敢地和德军战斗。)

  师:杰克的表现怎么样,请大家自己读读课文。

  学生交流:(从他说的话“天真冷,……我去柴房抱些柴来生火吧。”看出杰克很聪明,他这么说德军不会怀疑他。从“若无其事地走到桌前,端起烛台”看出他十分镇定。)

  师:让我们带着镇定的语气来读读这段话。(学生读)

  (3)预设三:认为杰奎琳的贡献最大。(因为是她将蜡烛拿走,保住了情报的。而且她很勇敢,很聪明。她说“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选择了一个合适的理由,还打了个懒懒的哈欠,让人觉得她真的很困的样子。杰奎琳选择了司令官,而没有选择中尉,因为从上文看出两个中尉都是很粗暴的人。说明她很聪明。她说“我觉得她一定非常想您”和“和您聊天真有趣”这样的话可以得到德军司令的喜爱,就不会刁难她。说明她很机智。)

  师:你们觉得杰奎琳的话该怎样读呢?

  学生交流看法。(天真、纯洁。)

  师:大家试着读一读。(自读、指名读、评读、再读。)

  师小结:保住情报站是全家人齐心协力的结果,小女儿杰奎琳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师小结:是啊,机智巧妙的语言,能帮助我们摆脱困境,甚至可以挽救一个家庭,拯救一个国家。(电脑出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局。)

  师:学完了课文,你想说什么?

  三、初步体会剧本这种文学形式的特点

  1、导语:跟你读过的写人记事的文章比较比较,这篇课文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2、学生默读思考。

  同桌同学交流着法。

  3、全班交流。(主要以人物的对话为主要内容。对话之前一般有个括号,提示这个人说话时的动作或神情,或者说明他们当时正在干什么或当时的情景。)

  师:是啊,剧本就是通过人物对话和提示语来推进情节,刻画人物的。这样不仅让我们感受到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而且领略到人物语言的独特魅力。希望大家回家后找些剧本来读一读。(为学生推荐《日出》《雷雨》等经典之作。)

  四、作业

  1、讲述《半截蜡烛》的故事。

  2、小组合作进行课本剧的表演。

  3、阅读其他剧本,感悟人物语言。

  《半截蜡烛》教案 B案

  课前准备

  1、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的基本情况。

  2、记叙文《生死攸关的烛光》。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畅谈感受

  1、出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写法上很特殊的课文──《半截蜡烛》,请大家读读课文,看看有哪些特别的地方?

  2、学生读课文,自由交换意见。

  3、课堂交流每个人自己的看法。

  学生的意见会主要集中在这样几个方面:

  (1)课文开头列出了时间、地点和人物。

  (2)整篇课文是对话的形式。

  (3)课文的中间用括号的形式提示当时的情景、人物的动作、神态等。

  4、教师随机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特点,引导学生认识一种新的文体──剧本。

  二、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我们今天读的是剧本,读剧本和读课文有点不一样,你能读懂这个剧本吗?轻声地读一读。想想这个剧本讲了一个怎么样的故事?

  2、课堂交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的大意。具体的说法可以有很多种,不要过于强调概括和简练,只要能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转述出来,并能说清楚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经过,都应该得到鼓励。

  3、说说读剧本和读课文有什么不同?你是怎么从剧本里读懂这个故事的'?

  学生可能会有各种回答,教学重要尊重学生自己的阅读感觉和体验,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认识到(不一定能明确的说出)读剧本更要联系上下文,联系具体的情景。

  三、深入阅读,感受形象

  1、自由朗读课文,想想伯诺德夫人一家是怎样保护半截蜡烛的?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2、想象体验:半截蜡烛被点燃了,正在一点一点的熔化,如果秘密被德国鬼子发现,那会怎样呢?

  想象的空间很大,大致包括这样几个方面:

  (1)德国鬼子对伯诺德一家的迫害;

  (2)德国鬼子对地下活动的破坏等。

  对学生的想象要有引导,要求用具体形象的语言而不是用概念化的语言来描述自己的想象。

  3、在这样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怎么做,怎么说?她当时的神情会是怎么样?心情又是怎么样?

  尝试朗读“太对不起了,先生们,忘了点灯。瞧,这灯亮些,可以把这个昏暗的小蜡烛熄了。”

  4、在这样的情况下,杰克怎么做,怎么说?她当时的神情会是怎么样?心情又是怎么样?尝试朗读“天真冷。先生们,我去柴房抱些柴来生火吧。”

  5、在这样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怎么做,怎么说?她当时的神情会是怎么样?心情又是怎么样?尝试朗读“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

  6、自由组合成小组,尝试表演这段故事。

  四、内化形象,感悟语言

  1、闭上眼睛,想象故事中的每一个人物,谁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试着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你脑中的这个人物形象,写一写。

  2、交流每个人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并说一说,你的印象来自于课文中的那些词句,有感情的朗读。

  五、拓展延伸,比较阅读

  1、阅读记叙文《生死攸关的烛光》。

  2、说说课文和记叙文《生死攸关的烛光》各有什么特点。

半截蜡烛教案14

  一、读题

  师:谁来读一读课题。

  生读(突出半截)师:这蜡烛不长,只有半截。

  生读(突出蜡烛)师:你强调了蜡烛,这可是藏有绝密情报的蜡烛。

  齐读。

  二、复习,整体感知,拎出主线

  师:读了这个课题,你眼前浮现了哪些画面呢?

  生:我看伯诺德夫人四处藏情报的画面。

  师:在战争年代,一个妇女带着两个孩子,与德国强盗斗争,多不容易呀!

  生:我看到德国军官枪过蜡烛,点燃了蜡烛的画面。.

  师:这半截蜡烛系着他们以一家的性命,情况多么危急。

  生述(略)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伯诺德夫人一家为了保护绝密情报和敌人周旋的画面,那么,你们听到他们分别说了什么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文,把它划出来。

  生读课文,划句子。

  师:伯诺德夫人说了什么?生答略

  杰克说了什么? 生答略

  杰奎琳说了什么? 生答略

  三、学习第三小节

  师:我们首先来看伯诺德夫人的话。(出示)谁来说一说?

  生1说。

  师:你说得很准确,也很清楚,一个标点,一个标点,都说出来了。谁再来说。(略)

  四、学习第四小节

  师: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可那位中尉又把冒着青烟的烛芯重新点燃,又一场更大的危机降临了。(课件显示:蜡焰摇曳,时间嘀嗒嘀哒响起) (略)

  五、学习第五小节

  (课件:时间嘀嗒嘀哒声音继续响着)

  师:此时空气仿佛凝固了,时钟的声音不断在耳边回荡着、回荡着。突然,小女儿杰奎林说话了(出示)

  师:谁来说一说 (生1说)你再来。(生2说)

  师:杰奎林是怎样说这句话的?生:(娇声)

  师:同学们,你们平时对谁会娇声地说呢?

  生:我会对我的爸爸妈妈说。

  生:我会对我的爷爷奶奶说。

  生:我对我的亲朋好友、长辈们说。

  师:可是,在这生死存亡的时刻,杰奎林怎么能对这残忍的.、凶狠的、杀人不眨眼的德国人说呢?

  生:我知道了,杰奎林故意这样说,是为了让德国人喜欢她,不怀疑她。

  生:杰奎林非常聪明,她是用自己的天真来骗德国人的。同时她也非常勇敢。

  师:谁来娇声地说一说?(生1、生2说)

  师:你们说得真好,我也想娇声地说一说。“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我可以拿半截蜡烛上楼睡觉吗?”我说得怎样?

  生纷纷:老师,你说错了,是一盏灯。

  师(惊讶地):她心里明明想的是那半截蜡烛,怎么说成一盏灯了呢?

  生:她不能说半截蜡烛,因为一说会引起德国人的怀疑。

  生:因为妈妈想把蜡烛吹熄,哥哥想把蜡烛拿走,如果她还说半截蜡烛的话,德国军官可能会想他们一家怎么都要着蜡烛呢?莫非这蜡烛理由不可告人的秘密。

  师(领悟状):哦,原来是这样。杰奎林是多么了不起的小女孩呀!我们一起娇声地说一说。

  生齐说。

  六、拓展

  师: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过了一会儿,三个德国军官终于离开了伯诺德夫人的家。同学们,当我们面对此时此刻的蜡烛。(课件:一盏熄灭了的蜡烛)闭起眼睛想一想,你的眼前又浮现哪些画面呢?请你用笔把他写下来,给“半截蜡烛”这个真实的故事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吧。

半截蜡烛教案15

  设计理念:

  学生的语文学习要具有语文的“滋味”,教学中必须咬文嚼字。词语,只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在具体的故事情节中才具有丰富而恰当的含义,才折射出人物内在的品质和精神。词语,只有回归文本之中,才有生命的活力,才是积极和充满生活气息的,才是有血有肉的。因此,语文教学必须引领学生在课文描述的情节和细节中,关注那些“含义丰富、含情脉脉”的词句,使他们既获得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又获得对语言的准确感受。

  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要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必须要让学生走进文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当中。让学生与文字“亲密”接触,这就要求教师设计巧妙,让学生进行角色转变:从学习者转变成为课堂的主人,文本的知音,教师的朋友。

  设计特色:

  在故事情节中理解词句的含义,在具体细节中体会人物的品质,在导演剧本中习得语言的精妙,在争辩中放飞自己的思维。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能联系课文具体内容进行解释,并能参与导演剧本,深入体会“急忙”、“轻轻地”、“慢慢”、“从容地”、“镇定地”“等词语的内涵。

  2、能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有条理地复述故事的主要情节。

  3、对人物有自己的评价,并能从中感受到课文中人物在危险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机智与勇气。

  4、思索编者选入这篇课文到教材中的意图。

  教学重点:

  1、 弄懂课文内容,能联系课文具体内容解释生字词。

  2、 转变角色,以导演的角色文本,咬文嚼字,体会人物品质。

  3、 在争辩中,培养学生在处理文字中“瞻前顾后”的能力,善于发现的眼睛和清晰明确的思维。

  教学难点:

  教学中教师密切关注学情的变化,适时恰当地把握好课堂中学生生成的课堂资源利用。 教具使用: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学习字词

  1、教师板书课题,边板书边重点提示“截”的部首“戈”和“蜡烛”的偏旁分别为“虫”、“火”。启发学生用“烛”组词:烛台、烛芯、烛光、烛焰摇曳??

  2、介绍作品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20世纪三四十年代,德、意、日等法西斯国家发动的人类历史上空前规模的世界战争。先后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卷入战争。大约九千万士兵和平民伤亡,三千万人流离失所。最后以中国、英国、法国、美国、苏联等反法西斯同盟军获胜,德、意、日等法西斯国家失败而结束。本文故事发生在德国占领法国期间。

  3、教师继续板书:

  伯瑙德夫人、雅克、杰奎琳。引导学生朗读,提问:谁发现了这3个人的关系?以此了解:他们是亲密的一家人,为了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祖国——法国,都参加了秘密情报的传递工作。插问:你知道法国历史上还有一个世界闻名的夫人吗?(居里夫人,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著名科学家)

  4、 教师出示课文中的词语,检查预习情况。

  5、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提示: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课文中“绝妙”、 “危机”、 “厄运”的意思,把课文读懂。

  6、组织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解释:

  (1)绝妙:伯瑙德夫人把装着绝密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插在一个烛台上,摆在显眼的桌子上,骗过了敌人。妙在情报藏得隐蔽,令敌人意想不到。

  教师点拨:“绝妙”是万无一失的意思吗?你从“终于”这个词语中体会到些什么?(这个绝妙的主意凝聚了伯瑙德夫人的智慧)

  (2)危机:德国军官点燃了蜡烛,万一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就会受到威胁。

  教师点拨:

  用上“一旦意味着 意味着意味着 。”说话。 “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这里“似乎”说明了什么?(实际上危机并没有真正过去)

  (3)厄运:那就是蜡烛会很快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暴露了,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也许就要结束了。

  教师点拨:在危机和厄运面前,一般人会有什么反应?而伯瑙德夫人一家是怎样对待的?他们又是怎样化险为夷的?请同学们再读课文。

  板块二:复述故事

  1、请学生结合老师要求,自己练习复述伯瑙德夫人一家在危机面前从容应对、化险为夷的经过。然后组织交流。

  2、教师根据学生的复述进行扼要的板书:点燃——吹熄——点燃——端起——夺回—端上楼。(设计图文并茂的板书)

  3、教师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中敌我双方围绕“半截蜡烛”展开了扣人心弦的斗争。让学生用恰当的词语来形容这个故事。

  这是一个( )的故事!

  板块三:学做导演

  1、假如将这个扣人心弦的故事编成剧本来演出的话,你认为可以安排几个场景?引导学生讨论,并申述自己的理由。教师可以建议学生重点设计三个场景:伯瑙德夫人与敌人周旋、雅克与敌人周旋、杰奎琳与敌人周旋。

  2、假如请你来做导演,每一场戏该怎么演?认真阅读课文,注意中心人物的动作、表情、语言、心理活动,然后设计表演的要领。

  3、组织学生交流:

  (1)伯瑙德夫人与敌人周旋的表演,重点关注“急忙”、“轻轻地”以及人物语言一突出哪个字或词?并且要说明理由!(扣住人物语言中瞧、这盏、亮等词体会意义,感受导演们扣住不同词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2)杰克与敌人周旋的表演,重点关注“慢慢”、“从容”和人物语言。思考为什么关注这些!

  (3)杰奎琳与敌人周旋的表演,重点关注“娇声”、“镇定”、“道声晚安”以及语言和说话的对象。

  板块四:思索胜利的原因

  1、绝密情报终于没有暴露,情报站没有遭到破坏,他们一家也得救了。同学们,是谁保住了秘密,保住了情报站,挽救了一家人?

《半截蜡烛教案(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半截蜡烛教案】相关文章:

《半截蜡烛》教案07-02

半截蜡烛教案06-16

半截蜡烛教案02-23

《半截蜡烛》教案09-19

半截蜡烛教案04-12

半截蜡烛的教案范文06-29

《半截蜡烛》教案模板06-29

《半截蜡烛》优秀教案09-09

《半截蜡烛》教案参考10-06

《半截蜡烛》优秀教案11-27

半截蜡烛教案(1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半截蜡烛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半截蜡烛教案(15篇)

半截蜡烛教案1

  一、谈话导入

  1.昨天我们读了课文,知道《半截蜡烛》是发生在二次大战期间,当时的法西斯用非常残暴屠杀……

  2.看录像

  (这里的多媒体课件玫们〉胶么Γ?浅S行АD谌莸难≡窈蜕杓埔彩潜冉鲜手械摹#?br>

  3.看着这血淋淋、沉甸甸的画面,你们想说些什么呢?

  (1)法西斯、和法西斯斗争

  (2)教师点评

  (一种情境的渲染)

  二、新授

  1.就是这样的誓言,伯诺德夫人一家也是为了这一目标而去和敌人进行斗争,知道他们怎么做的?

  (1)学生说

  (2)千方百计地和敌人周旋

  2.在这场斗争中,留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1)学生说:伯诺德夫人和机智

  (2)学生说:杰克……杰奎琳……

  (3)当时戴高乐将军要颁发一枚勋章给他们,你们觉得应该给谁呢?

  (4)学生不一

  3.请大家自读课文,说说看勋章颁发给你支持的那个人究竟有什么理由呢?把你认为能够体现他的词句划下来。

  (1)学生读

  (2)找到的同学可以和你的同座好好交流,好好说说你们的想法

  4.你想把这枚勋章颁发给谁呢?

  (1)学生:颁发给伯诺德夫人,因为是她起头保护秘密的,我是从这里看出来的,……从这里看出伯诺德夫人十分勇敢和机智……

  老师不断地追问:这样的办法好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这样做敌人就不怀疑呢?

  我们来看看,这么好的办法是在情况下想到的呢?

  学生说: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孩子(在非常危急的情况下,)

  这么危急的情况,这么严重的情况,这么同学有没有读出来,请一位学生来读读。(自读――指名读――齐读)

  看看这么危险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的表现是什么样的?再读读相关的文字,你有没有新的收获。

  学生读

  学生说:轻松自然、不露马脚

  请你好好地读读(指名读、教师范读)

  还从哪里看出来?(齐读――指名读)

  读到这里,我们不禁感到伯诺德夫人多么机智勇敢,想演一演吗?(想)那你可要好好地准备准备了,仔细揣摩一下她的动作、心理和表情了。(学生准备――指名演)

  老师做旁白,一名学生演。

  表演得怎么样?同学们评价一下。(应该轻轻地吹,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书上用了一个什么词?“急忙”师生交流,通过插图来理解,伯诺德夫人站在德军的身后,可以急忙,但是在德军面前却是非常从容的。她的表情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应该是微笑的,语气要变更一下。我们读书就是这样一遍又一遍能读出不同的味道来。)

  再演一次。学生读伯诺德夫人的心理活动,教师旁白,学生演。

  比刚才演得怎么样?有进步

  我们从伯诺德夫人的表现……(不露马脚)

  (我觉得这个词语用得并不是很好。“马脚”这个词语好像是个贬义词,但是老师在学生第一次说出来的时候并没有提出来,后面就有学生不断地用这个词语,用“不露声色”是不是更好一些呢?)

  5.我知道很多同学想把勋章颁发给杰克,对吗?你们的理由是什么?

  (1)学生说:

  (2)我们来联系当时的情形一起来看看,当时时间正一分一秒地过去(听摆钟的声音)在这样的声音中,你们感受到什么?

  (3)这燃烧的蜡烛就是生命,就是情报……

  (4)就是在这么危急的时刻,杰克的表现是什么,请大家自己读读课文。

  (5)学生说:慢慢地站起来,十分镇定

  (6)让我们带着镇定的语气来读读这段话。(学生读)

  (7)除了这里,你还从哪里看出来?

  学生说:

  当时的.敌人表现是什么呢?一起读读敌人表现的语句。

  “一把夺回烛台”你们能看出什么?

  这里看出杰克的从容。但是他为什么要一定把柴搬回来呢?还有谁说?(师生交流)

  (这个问题追问得很好,体现了老师对于人物形象在备课时做了充分的准备。)

  如果不去搬柴,就没有斗争的希望了。(请你读读相关的语句)这里有杰克的期待吗?请一位学生读一读,我们一起来读读。(学生齐读)两遍

  6.还有同学想把勋章颁给杰奎琳

  (1)教师语言朗读部分文章,配着钟摆的声音,“这时杰奎琳站了出来……”你们感受到什么?

  (2)师生交流

  (3)还有谁找到了什么理由吗?

  杰奎琳在“娇声”地说话,……请你用娇声的语气来读,娇声地说话可以让人感觉非常可爱。(读读)

  你还从这里看出什么?

  (杰奎琳选择了一个司令官,而没有选择中尉,中尉是个什么人,选择对象很合理,)

  (天黑了,我要上楼睡觉,选择了一个合适的理由)请你读读,老师范读,老师和他读得不一样,你们体会出什么。

  这样可怜的小女孩,可以得到敌人的同情。

  你们还从哪些地方看出来呢?学生说:她镇定地向敌人道了声晚安,(教师点评)

  再看看插图,她上楼了,你们体会一下(用手护着蜡烛,生怕蜡烛灭了,她真想……学生说,可她还是向军官道了晚安。)学生读

  就在她……

  她在最后一刻拯救的是……

  这样的孩子颁发给她,应不应该呢?究竟怎么办?请大家快速地读读课文,把三个人物联系起来读读,看看,考虑一下。

  (学说读书、交流)

  7.师生交流

  (1)学生说:应该颁发给伯诺德夫人:因为杰克和杰奎琳是在伯诺德夫人做了榜样之后,才会跟着做的。

  (2)我觉得应该颁给杰克:因为他很勇敢而且镇定,

  (3)窝想颁给他们全家,因为是他们合作保证了情报的安全。

  (4)我同意大家的看法……

  8.电脑出示,二次大战的结局(二次大战)

  9.课文学到这里,你想说什么?

  (1)德国法西斯为什么要侵占别的国家

  (2)课文为什么以“半截蜡烛”为题?

  (3)还有其他问题吗?学生为什么发生战争?

  (4)我们的同学真会读书,一边读书,一边

  刚才的问题,我们下节课再研究,明天我们将进行课本剧的表演

  (这里又是败笔,欺骗学生的败笔。对于这一点的论述,我已经放在了《盐城听课有感》的专题里面了,这样对待学生是不公平的,你应该知道,学生都是拿教师的话当做“圣旨”,也许有学生会在那晚准备很长时间的道具或者台词,第二天班主任老师告诉他不演了,他的心里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总的来说,又一次看了这篇教案,回忆了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点点滴滴,我发现,老师是用心良苦的,为了这节课老师做了很多精妙的设计,做了很多独特的构思,体现了老师的真心。她真的希望学生能在一种情境下学习,提升。我自叹不如。

半截蜡烛教案2

  【说教材】

  〖教材简析

  《半截蜡烛》是九年义务教育小语第十册第12课。课文生动地记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的一个普通家庭的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和敌人作斗争的事,赞扬了伯诺德夫人及其儿女的机智勇敢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课文可分为四段。描绘了一场紧张激烈而又没有硝烟的战斗,人物的心理活动刻画地相当细腻。情节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扣人心玄。

  〖教学目标

  目标句有激励,导向功能,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及本课的特点和五年级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5~8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2~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厄运、摇曳、镇定等词语。

  3、能联系课文内容,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感受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和镇静,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4、通过合作的形式,续编故事,培养孩子自主合作的能力,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这些教学目标是在课堂中综合渗透完成的。

  〖教学重点、难点

  从不脱离教材本身和学生的接受能力考虑,围绕课后练习题,确定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情、心理活动等的阅读感悟,感受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和镇静,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课时安排

  计划3课时完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说教法、学法】

  1、教法: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我在教学过程中将主要采用质疑点拨法等自主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根据本课教材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遵循积极指导自学、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运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创造学习、前后联系、读中感悟、角色体验,多渠道接受信息。

  2、学法: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掌握从读到思的学习方法。在读中抓关键词,体会人物心理,进一步思考理解,教师适时点拨,学生细细揣摩,突破难点。

  【说教学程序】

  一、揭示课题

  1、激趣直接板书课题──半截蜡烛,学生质疑,你会想到什么?是不是会想:为什么会是半截蜡烛?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用呢?然后学生带着问题自读。简炼地概括出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或含结果。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一家人沉着地和德国军官一次又一次地周旋,保护装有绝密情报的半截蜡烛的事。)

  2、简单介绍二次大战:

  1939~1945年,是人类历史上至今为止规模最大、伤亡最重、破坏最大的全球性战争。

  我认为,任何语文教学的改革都必须遵循母语教学的规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让学生从小了解善恶,了解历史。适当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二、自学课文,及时反馈

  这是第一课时的重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读思结合的良好习惯。《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十分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及应用。

  1、检查生字词。

  2、检查朗读。

  指名学生逐段朗读,扫除字词障碍,帮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中间采用学生自评和他人评价相结合的'方法,鼓励学生体会课文语言的简练和准确。

  指导学生抓住人物活动的主要情节,围绕中心来归纳段落大意。

  三、紧扣中心,重点体味

  教师先提出一个思考题提纲挈领,伯诺德夫人一家人为了保护这装有绝密情报的半截蜡烛,他们都想了哪些办法在跟敌人周旋?让学生用心地读读课文,画一画,说一说,也可以同桌相互交流。

  采用以述促读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语言材料,在主动、积极的思维中,感知思想内容。

  教师相机板书:

  一吹二端、外静内急

  外静内急,这不仅是伯诺德夫人一家人跟三个德国军官的斗争方式,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整个法国人民的一种特有的斗争方式。

  外静内急,着急什么?

  (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

  文章2、3、4自然段是重点段落,要着重让学生反复朗读,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来领悟伯诺德夫人一家人的机智和勇敢。例如:从哪看出伯诺德夫人的机智沉着?学生通过浏览、默读找出许多、始终放心不下、绝妙等词语读出人物当时紧张却不慌乱的心理。

  大儿子杰克和小女儿与敌人的周旋以学生的学为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还是通过学生找出表现任务机智和勇敢的关键词来体会心理活动。圈画出动作、神情、语言的有关语句。通过指名读,赛读,齐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的读来加深感受。

  板书:

  镇定、勇敢、机智

  在情况万分危急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却一次又一次地与三个德国军官周旋,最后终于保住了那装有绝密情报的半截蜡烛。这三个人你最佩服谁?为什么?请再次用心地读读课文,同桌相互交流。

  学会合作,提高课堂实效,交流升华。

  四、回归文章,课外延伸

  1、小节全文:

  本文仅仅是法国人民抗击德国强盗的一个缩影,其实当时的整个法国天天都在发生着像伯诺德夫人一家人所进行的斗争,最终将德国强盗赶出了法国的土地。

  师要追问、生疑。引导孩子再读。

  学生对人物的体验超出其对人物的原有认识,更丰满了,更深入了;孩子对整个二战期间的法国人民的斗争也有了总体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孩子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当然孩子也悟到了一些体验的方法,比如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的生活,将自己放入故事的情境等。

  2、第三课时可让学生表演课本剧,课前准备好,加深学生体会。

  3、续编故事:

  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下面的故事会怎样发展呢? 如果被发现会出现什么情景?如果没有被发现又会出现什么情景?

  给学生自由思维的空间,说话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4、作业:

  将续编的故事写下来。

  写的过程,不仅仅是训练了孩子的写作能力,也是孩子对文本的再次深入解读的过程,也是孩子个性化体验得到充分张扬的过程,当然从孩子的写作中教师也能发现其对文本理解的程度。

半截蜡烛教案3

  知识技能目标:

  1、读读记记“解释、不惜代价、例行检查、若无其事、了如指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剧本的语言特点。

  情感态度目标:

  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和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把握剧情,通过人物的对话,体会人物的机智、勇敢和爱国情怀。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畅谈感受。

  1、导入课题:同学们,晏子的能言善辩,使我们体会到了机智应对的语言魅力。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文学形式──剧本。从中去感悟文中人物语言的机智巧妙。(板书:半截蜡烛)学生齐读课题。请大家读读课文,看看有哪些特别的地方?

  2、学生读课文,自由交换意见。

  3、课堂交流每个人自己的看法。

  4、随机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特点,引导学生认识一种新的文体──剧本。

  注意这几个方面:

  (1)课文开头列出了时间、地点和人物。

  (2)整篇课文是对话的形式。

  (3)课文的中间用括号的形式提示当时的情景、人物的动作、神态等。

  二、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我们今天读的是剧本,读剧本和读课文有点不一样,你能读懂这个剧本吗?轻声地读一读。想想这个剧本讲了一个怎么样的故事?

  2、课堂交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的大意。具体的说法可以有很多种,不要过于强调概括和简练,只要能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转述出来,并能说清楚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经过,都应该得到鼓励。

  3、说说读剧本和读课文有什么不同?你是怎么从剧本里读懂这个故事的?

  学生可能会有各种回答,教学重要尊重学生自己的阅读感觉和体验,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认识到(不一定能明确的说出)读剧本更要联系上下文,联系具体的情景。

  三、深入阅读,感受人物形象

  1、自由朗读课文,想想伯诺德夫人一家是怎样保护半截蜡烛的?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2、想象体验:半截蜡烛被点燃了,正在一点点的熔化,如果秘密被德国鬼子发现,那会怎样呢?

  想象的空间很大,大致包括这样几个方面:

  (1)德国鬼子对伯诺德一家的迫害;

  (2)德国鬼子对地下活动的破坏等。

  对学生的想象要有引导,要求用具体形象的语言而不是用概念化的语言来描述自己的想象。

  3、在这样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怎么做,怎么说?她当时的神情会是怎么样?心情又是怎么样?

  尝试朗读“太对不起了,先生们,忘了点灯。瞧,这灯亮些,可以把这个昏暗的小蜡烛熄了。”

  4、在这样的情况下,杰克怎么做,怎么说?她当时的神情会是怎么样?心情又是怎么样?

  尝试朗读“天真冷。先生们,我去柴房抱些柴来生火吧。”

  5、在这样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怎么做,怎么说?她当时的神情会是怎么样?心情又是怎么样?

  尝试朗读“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

  6、自由组合成小组,尝试表演这段故事。

  四、内化形象,感悟语言

  1、闭上眼睛,想象故事中的每一个人物,谁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试着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你脑中的这个人物形象,写一写。

  2、交流每个人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并说一说,你的印象来自于课文中的那些词句,有感情的朗读。

  五、拓展延伸,比较阅读

  1、阅读记叙文《生死攸关的烛光》。

  2、说说课文和记叙文《生死攸关的烛光》各有什么特点。

半截蜡烛教案4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绿线中的2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一说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4、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时间】两课时

  供的文章

  第一课时

  一、揭题,质疑。

  1、板书课题:半截蜡烛

  2、齐读课题,学生质疑:课文为什么用半截蜡烛为题目?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3、师质疑:课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读课文。

  二、初读感知

  1、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

  2、通过读课文,大家解决了哪些疑问?

  3、本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要求讲清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大致情况。

  三、检查生词的掌握情况

  1、指名读生字词,要求读准确,特别强调烛、诺、遭盯琳等字的读音。

  2、提醒字形:你认为哪些字需要我们在书写时特别留心?

  3、描红、临写3个你认为易写错的生字。

  四、理清课文脉络

  1、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边听边思考: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2、提供句式:当__________________,(谁怎么做)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怎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以上回答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五、学习第一段。

  1、轻声读课文,画出不太理解的词语。

  2、学生质疑词义。

  3、教师质疑:伯诺德夫人是怎样对待绝密情报的收藏工作的?为什么要这样做?

  4、绝密的情报要用绝妙的办法来收藏。伯诺德夫人想到了什么绝妙的主意?妙在哪里?

  5、出示句子。在你认为重要的词语下面画上着重号。

  为了情报的`安全,她想了许多办法,但始终放心不下。最后,她终于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把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然后把它插在一个烛台上。由于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了前来搜查的德军。

  指名朗读,齐读。说说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讨论交流:

  ⑴伯诺德夫人机智沉着。

  ⑵伯诺德夫人对情报收藏工作十分负责任。

  ⑶办法巧妙。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词。

  二、理清故事情节,引入编排课本剧程序。

  1、学生深入读文,弄清故事情节。

  2、指导学生用图画和文字表现故事情节。

  用向上的斜线表示危机出现,向下的斜线表示危机过去。

  学生初画:

  再教育适应的位置加上简单的文字,说明危机出现、过去的原因,可以吗?

  学生补充文字:燃吹燃端回拿

  点熄重走夺上楼

  图上好像还差点什么,再补上半截蜡烛就显得更清楚了,怎么画呢?(注意画出蜡烛长短、烛焰的变化。)

  燃吹点燃端夺拿

  点熄重新走回上楼

  3、引入编排课本剧的程序

  瞧!课文的故事情节一波三折,扣人心弦,很有戏剧性。正好,课文后面安排了编排课本剧的作业。(指名读题目)

  默读课文,圈出描写伯诺德夫人全家人的动作、神情、语言及心理活动的有关语句。先读一读,再和小组同学合作,将故事编排成课本剧演一演。

  4、指导编排的程序

  编排课本剧要抓好以下几个环节:编写剧本(现成的语文)、物色演员、准备道具。这里,对演员的要求特别高,不但要演好语言、动作,还要演好表情,以表现内心的活动,而这一切只有在剧本(课文)中细细地体会。

  现在我们就按题目的要求来编排课本剧,为了编排的方便,我们把戏分为三场,分别对应课文第二、三、四段。

  三、第一场戏的编排指导

  1、默读课文,思考:这场戏的中心人物是谁?该怎样演好这一角色?

  2、找出反映中心人物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的句子,圈出关键词语,反复朗读。

  3、其他角色该样演?

  4、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入角色。

  四、第二场戏的编排指导

  1、默读课文,思考:这一场戏的中心人物又是谁?该怎样演好这一角色?找出表示中心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从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2、如果让你来演杰克,你打算怎样演?

  学生讨论,逐一明确。

  3、其他角色怎么演?

  4、继续读课文,圈出关键词语,边读边体会伯诺德夫人此时的心情。

  5、齐读第三段课文。

  五、第三场戏的编排指导。

  1、默读课文,思考:这一场戏的中心人物是谁?怎样来演?找出表示中心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从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交流所画的句子,反复品味。

  2、如果你演杰奎琳,怎么演?

  3、理解娇声:甜美可爱的童声

  提问:杰奎琳为什么娇声地对司令官说话?

  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练习杰奎琳的内心独白。

  5、分角色朗读第四段。

  6、教师小结: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家庭:一家三口怀着对祖国的热爱,与敌人展开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最终凭着他们勇敢与机智取得了战斗的胜利。

  六、指名表演课本剧,同学评议。

  七、作业。

  回家给父母讲讲《半截蜡烛》的故事,讲清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注意把人物的心理活动补充进去。

半截蜡烛教案5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情、心理活动等的阅读感悟,感受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和镇静,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2、通过合作的形式,续编故事,培养孩子自主合作的能力,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一、感悟全文:

  1、读课题:《半截蜡烛》。预习了课文,知道它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吗?

  [导:简炼地概括出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或含结果]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一家人沉着地和德国军官一次又一次地周旋,保护装有绝密情报的半截蜡烛的事。)

  2、伯诺德夫人一家人为了保护这装有绝密情报的半截蜡烛,他们都想了哪些办法在跟敌人周旋?请同学们用心地读读课文,画一画,说一说,也可以同桌相互交流。

  交流中:

  (1)教师相机板书:一吹二端、外静内急

  (2)外静内急

  外静内急,这不仅是伯诺德夫人一家人跟三个德国军官的斗争方式,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整个法国人民的一种特有的斗争方式。

  外静内急,着急什么?

  (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

  [导:秘密就会暴露,这是一份绝密的情报,可能会影响到整个法国的战局;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这是一个情报的中转站,一旦破坏,来送情报的、来取情报的,会牺牲多少法国人啊!要知道,德国鬼子比当年的日本鬼子还要凶残百倍,他们杀人如麻。总之万一之下,后果不堪设想。同学们,情况万分危急。]

  3、在情况万分危急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却一次又一次地与三个德国军官周旋,最后终于保住了那装有绝密情报的半截蜡烛。这三个人你最佩服谁?为什么?请再次用心地读读课文,同桌相互交流。

  交流中:

  1、你最佩服谁?还有哪些同学佩服(伯诺德夫人、杰奎琳、杰克)?你们觉得这家人怎么样?

  2、板书:语言、动作、神情、心理活动。

  3、师要追问、生疑。引导孩子再读。

  4、小结:听了同学讲的,老师也想讲一讲我的想法,伯诺德夫人一家人那种爱国的精神,那种在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机智、勇敢、镇静确实令人敬佩,同学都讲得十分精彩。不过徐老师想提醒大家一句,伯诺德夫人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斗争中起了特别重要的作用,是她,第一个意识到蜡烛燃烧后产生的灾难性后果;是她,在两个孩子吓得脸色苍白的情况下能急中生智,想出了换灯吹蜡烛的办法;也正是她,稳定了两个孩子的情绪,使杰克和杰奎琳能在要紧关头想出两个端的办法。

  二、续编故事:

  1、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下面的故事会怎样发展呢?

  2、出现两一种情况,被中尉发现;没有。辩论。

  3、如果被发现会出现什么情景?如果没有被发现又会出现什么情景?

  4、交流、补充、点拨。

  5、总结:本文仅仅是法国人民抗击德国强盗的一个缩影,其实当时的整个法国天天都在发生着像伯诺德夫人一家人所进行的斗争,最终将德国强盗赶出了法国的土地。

  三、作业:

  1、将续编的故事写下来。

  2、质疑:学贵有疑,小疑小进,大疑大进。比一比谁问的问题最有价值。

  附:

  1、介绍二次大战:

  1939-1945年,是人类历史上至今为止规模最大(全球60%的国家参战)、伤亡最重(5000万死亡)、破坏最大的全球性战争

  2、介绍《马赛曲》

  前进,前进,祖国的儿郎,那光荣的时刻已来临。专制暴政在压迫着我们,我们祖国鲜血遍地,你可知道那凶狠的敌兵到处在残杀人民!他们从你的怀抱里杀死你的妻子和儿女。公民们,武装起来!公民们,投入战斗!前进,前进,万众一心,把敌人消灭净!

半截蜡烛教案6

  教学目标:

  知识:学习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说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情感: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理清脉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23、半截蜡烛

  2、这篇课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二、自读课文

  1、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2、出示词语,朗读词语

  伯诺德夫人强盗绝密绝妙蜡烛熄灭秘密点燃厄运摇曳

  杰奎琳盯住镇定楼梯

  3、学生交流词语意思

  厄运:困苦的遭遇

  摇曳:摇晃

  镇定:遇到紧急的情况不慌不忙,从容不迫。

  三、理清课文脉络

  自读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2)写伯诺德夫人把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

  第二段(3)写一名德国军官点燃了藏有情报的蜡烛,伯诺德夫人取出一盏油灯,吹灭了蜡烛,暂时避免了一场危机。

  第三段(45)写大儿子想借搬柴生火之机拿走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但没有成功。

  第四段(67)写小女儿杰奎琳在万分危急关头,借上楼睡觉拿走装有情报的蜡烛,避免了一场危机。

  四、作业

  1、描红

  2、抄写词语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听写词语

  二、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1、2自然段

  1、这是怎样的半截蜡烛呢?请带着这个问题自读课文的1、2自然段

  2、交流

  这是装着绝密情报的半截蜡烛,非常重要,因为它关系到国家利益,关系到伯诺德夫人一家的安危。

  3、在读课文,想一想这个藏情报的办法是一个什么样的办法?(绝妙的办法)

  4、妙在哪儿?

  蜡烛的位置显眼,谁也不会想到主人会把绝密的情报藏在眼皮底下的蜡烛里,所以反而骗过了前来搜查的德军。

  5、指名读第二自然段最后两句话,想想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

  (1)、伯诺德夫人机智沉着。

  (2)、伯诺德夫人对情报收藏工作十分负责任。

  (3)、办法巧妙。

  (二)学习第37自然段

  1、过渡:一天晚上,屋里闯进了三个德国军官。他们坐下后,一个中尉顺手拿过藏有情报的蜡烛点燃,放到少校军官面前。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

  2、在这危急关头,伯诺德夫人一家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请带着这个问题自读课文37自然段,说说他们一家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机智、勇敢)

  3、默读课文,圈出描写伯诺德夫人全家人的动作、神情、语言及心理活动的有关词句,感悟每个人的机智与勇敢。

  (1)、伯诺德夫人:

  动作:(急忙)取、(轻轻)吹

  语言: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

  心理:万一结束

  神情:镇定沉着,临危不乱

  (2)、杰克

  动作:(慢慢地)站,(平静地)伸、端,(不快不慢)走,(从容地)搬、生火,(默默地)坐待

  语言: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来生个火吧。

  神情:镇定、从容、不露声色

  心理:他知道,厄运即将到来了

  (3)、杰奎琳

  语言:司令官先生上楼睡觉吗?

  什么是娇声?(甜美可爱的声音)

  杰奎琳为什么娇声地对司令官说话?(为了博得敌人的好感,这样,当她提出请

  求时才不会遭拒绝。)

  4、分角色朗读37自然段

  小结: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家庭!一家三口怀着对祖国的热爱,与敌人展开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最后凭着他们的勇敢与机智取得了战斗的胜利。

  三、小组合作,排演课本剧

  四、请学生表演课本剧

  五、作业

  回家给父母讲讲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注意把人物的心理活动补充进去。

  附板书

  23、半截蜡烛

  点燃熄灭

  重新点燃端走

  夺回拿上楼

半截蜡烛教案7

  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课生宇新词,理解词语意思。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3.学习第一段,理解课文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内容。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

  2.学生质疑(课文为什么用“半截蜡烛”为题,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课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

  3.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学习生率新词

  l.自读课文,要求:

  (l)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划出生字新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3)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2.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1)出示生率新词。

  Zho DU6 WO XI

  蜡烛伯诺德夫人屋里熄灭

  zdo占 dThg kuilfn

  遭到厄运盯着杰奎琳

  行 Xin y全

  楼梯灯芯摇曳

  (2)指读、正音后齐读。

  (3)说说生字新词的意思。

  3.指名读课文、正音。

  4.通过读文,大家解决了哪些疑问?

  附对开始提出的三个问题进行解答)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指名分节读课文,其余学生边听边思考:

  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提供句式:当xx,(谁怎么做)。,(结果怎样)

  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第一段(l—2节):写伯诺德夫人把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

  半截蜡烛中。

  第M段(第3节):写一名德军官点燃了藏有情报的蜡烛,伯

  诺德夫人取出一盏油灯,吹灭了蜡烛,暂时避免了一场危机。

  第三段(4—5节):写大儿子杰克想借搬柴生火之机拿走装有

  情报的半截蜡烛,但没有成功。

  第四段怕一7节):写小女儿杰奎琳在万分紧急关头,借口上

  楼睡觉拿走装有情报的蜡烛,避免了一场危机。

  四、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第一段后,字词质疑。

  区别理解“绝密、绝妙”两词。

  2.伯诺德夫人是怎样对待绝密情报的收藏工作的?为什么要这样做?

  3,绝密的情报要用绝妙的方法来收藏,她想到了什么“绝妙的主意”?妙在哪儿?

  指导朗读第2节第3句,并说说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

  (伯诺德夫人机智沉着,对情报收藏工作十分负责,办法巧妙。)

  4.齐读第一段。

  五、指导写字

  是.观察生率表,注意每个生率的笔画与结构。

  2.重点指导“厄”与“遭”两字。

  3.钢笔描红、临写。

  4.反馈。

  六、作业练习

  1.抄写生率新调。

  2.读课文。

半截蜡烛教案8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感悟表演,感受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方法】

  以读悟、表演形式组织教学,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点拨指导为辅。

  【教学片断实录】

  一、谈话导入,出示目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相信大家对于半截蜡烛这个故事已经有了了解,下面我们接着做一个有趣的游戏。

  师:老师想请同学们完成一件事当好导演、选好演员大家看行不行。(同学们欣喜若狂,齐声答道:行)

  师:当好导演、演员的要求:

  1、对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要通过自己的口、手、脸表现出来。

  2、公正评价

  二、初读课文,谈出感受

  师: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想一想文中人物的表现各有什么特点?分别与半截蜡烛有什么关系?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画下来,读一读、悟一悟,也可以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或写下自己的批注。

  生:(自读、勾画,相互交流)

  师:现在请同学们汇报一下自己的读书所得:

  生:每个人在敌人面前都表现得非常镇定,机智,他们都想保护半截蜡烛中的情报。

  生:每个人又在极力去争蜡烛

  师:大家同意他们的意见吗?

  生:同意。

  师:谁有补充?

  生:文中每个人的方法虽然不一样,但目的.一样,而成功的只有杰奎琳一个。

  师:伯诺德夫人一家人的心理在文中因什么而发生变化?

  生:因半截蜡烛的燃烧、变短而发生变化。

  师:通过刚才的朗读,我觉得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名导演了,让我们通过朗读,表演来选演员好吗?

  三、巧设情境,深化理解

  师:课文围绕蜡烛的选用、点燃、变短,展示了伯诺德夫人一家的心理变化,请看蜡烛燃烧图,教师出示图:看图选择你喜欢的角色行吗?下面就请大家自己斟酌,看看你可以演好哪一个角色,展示自己的才华。

  生:练习(读书品味,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动作、表情)

  师:谁来试一试

  生一:我来扮演伯诺德夫人(边做动作、边说话)

  组织评议,生1、动作不够准确,表情太呆板。生2、伯诺德夫人紧张的神情没表现出来。请大家再读一读文中的语言,自己在下面模仿一下。

  生二、再来试试(边读边做动作,展示神情)

  师:引导再议,好!(特别是盯着蜡烛、紧张的神情表现得好)

  生三、我来演杰奎琳(娇声娇气地说话,做动作)

  生四、我来演德军中尉(边读边做动作,展示神情)

  师:引导评议指导,放课文录音,想象德军强盗的可憎可恨。

  师小结:大家对文章,对人物的理解真透彻,从这可以看出大家付出的努力,从这也可以看出大家真正潜入到课文之中了。本篇课文随着蜡烛的点燃、吹熄、再点燃;随着蜡烛的变短,故事一波三折,扣人心弦。我相信通过刚才的选拔指导,大家一定会有不俗的表现,下面就让我们观赏他们的精彩表演吧!

  学生的演出果真精彩!

半截蜡烛教案9

  《半截蜡烛》这篇文章,生动地记叙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与突然闯入的德国军官斗智斗勇,巧妙周旋,并最终保全了情报站的故事。全文以半支蜡烛的命运为线索,蜡烛的点燃和熄灭在伯诺德夫人、儿子、女儿三人的借口和手中一次一次发生逆转,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文中人物心理、行为和语言活动的描写使文章更加生动,为文章注入了活的灵魂。这篇文章值得好好品味的地方很多,教学点也很多,例如:用蜡烛藏情报,这种方法好不好?为什么用环境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语言和行为对突出人物品质和推进故事情节有什么作用?伯诺德夫人一家三人的表现说明了什么?如果三个人的方法一致结果会怎样?为什么最终杰奎琳的借口可以获得成功?这么多的教学目标要解决,怎样统整在一起呢?

  一、辩一辩,了解故事背景。

  上课一开始,我就介绍了伯诺德夫人一家为什么参加传递情报的工作,以及选择用蜡烛藏情报的原因。在初步了解整个故事的大背景之后,请同学们分别站在正反两方面辩论一下,论证这种用蜡烛藏情报的方法好还是不好,原因是什么。学生在辩论过程中通过举例、类比、推理等方式从正反两方面充分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有的认为好,因为最危险的地方最安全;有的认为不好,不怕一万只怕万一,万一败露,那时鸡飞蛋打,情报毁掉不要紧,连命都斛丢掉,风险太大。在辩论的基础上,老师顺势指出:正因为它有利也有弊,因此这种方法曾经遭遇了一场惊心动魄的事件。辩论的过程其实就是了解故事发生的小背景的过程,为后面理解课文打下了埋伏。

  二、划一划,理解故事情节

  在学生通过辩论明白了整个故事的背景之后,让学生读课文,用找词语,划出表示蜡烛变化的句子,体会当时的紧急。在学生找出相关语句之后,让学生连起来说一说,通过这样的找、划、说,对故事情节有了比较清楚地认识,但是仅仅知道故事情节还不够,文中人物的形象还不够明晰,对文中中心的领悟还标交肤浅,这是还需要反复品读句子,通过人物的语言、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分析掌握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品质。

  三、议一议,理解人物品质。

  在这个部分,我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对文中的三个主人公进行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必须要通过文中的事例、有关语句加以说明。例如,一个学生说:“我认为杰奎琳很会急中生智,在妈妈和哥哥的方法

  都失败后,想到了上楼睡觉的招数,因为她是女孩子,所以故意娇声说话,显得自己很胆小,怕黑,以此降低德国军官的戒心,而且提出的要求合情合理,因此最终获得了成功,保护了情报。”有的说,他们临危不惧,在这种危急关头,每个人都很沉着,没有显现出一丝慌乱的'样子,每个人都竭尽全力,想尽一切办法保护情报,妈妈轻轻地吹熄,儿子从容地抱柴,女儿镇定地上楼,在这种时候还能保持镇静,波澜不惊,正是他们最后胜利的关键,假如有一个人失误,后果都不堪设想啊!在议论的过程中,是学生组织已有材料进行再加工,并且形成自己观点和认识的一个过程,在互相交流之后,对人物品质认识得更加深入和透彻了。

  四、读一读,再现故事内容。

  朗读是情感的宣泄,也是一种表达方式。本文很多地方写得非常精彩,比如当时紧张气氛,烛焰摇曳,德国军官态度恶劣,计划一次次失败的阴影,只有通过读才能更好地领悟和表达。于是,我通过导

  语的引导和学生配合着反复读课文中关于人物的语言和行动的语句以及环境描写的部分,让学生感受情况的万分紧急,从而进一步领会整个故事内容和人物品质。

  不足之处:整节课我导得太多,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发挥得不够,其实可以更多地放手让学生提出问题和自主解决问题,而不是我全盘包办代替。

半截蜡烛教案10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能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说班次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4.通过朗读课文,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认真朗读,通过对伯诺德一家人从容镇静的动作、神情、语言、心理描写去体会一家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

  1.齐读课题,学生质疑:课文为什么用“半截蜡烛”作题目?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

  2.小组朗读检查,读通课文,解疑。

  3.读剧本,想想剧本主要讲了什么事?

  4.你最欣赏谁的语言,为什么?

  三、演一演

  1.学习演第一场戏。

  (1)请大家自由读第一场戏(第三自然段),思考:你准备通过伯诺德夫人的'哪些动作、神态、语言及心理活动来演出她的勇敢、机智。把重点词句用相应的符号圈画出来。

  (2)交流。

  (3)小结。

  尽管情况危急,伯诺德夫人内心十分焦虑,但她还能表现得这么从容、机智,真是了不起。如果让你演伯诺德夫人,你能通过动作、语言、神情、心理活动把伯诺德夫人机智、勇敢的形象表演出来吗?

  (4)除了伯诺德夫人,这场戏中还需要哪些角色?(三个德国军官。)演出他们怎样的特点?文中提示我们演好哪个动作?(闯)除了动作,你还能联系第一二节的内容想象一下他们进来会说些什么吗?

  (5)杰克、杰奎琳什么特点?

  (6)布置任务。演员表演,观众注意看他们的动作,仔细听他们的语言,还要观察什么呢,自己看吧。

  (7)评价:演得怎样?

  (8)是的,在课本剧中,有些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情及心理活动的内容完全可以由演员发挥自己的想象去演出来。旁白不必把所有的提示语都念出来。)

  2.学习第二、第三场戏。

  (1)、小结布置:刚才,我们通过共同合作、探究,非常成功地完成了第一场戏的演出。能采用刚才的方法自己合作完成后二场戏的演出吗?第二场戏的主角是──?第三场戏的主角是──?组长起立,代表小组选择其中一场戏。

  (2)、同法默读一出戏,思考:你准备从人物的哪些动作、语言、神情及心理活动来演好机智、勇敢的杰克或杰奎琳?圈画关键词句。

  (3)、交流杰克。

  四、总结

  在这么危急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一家以国家利益为重。靠自己的机智、勇敢终于成功地保住了蜡烛中的机密,多么爱国的一家人啊!

  五、总结延伸

  今天,我们通过合作、探究学会了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及心理活动把剧本演了演,那么,你能说说剧本和一般的写人记事的文章有什么不同吗?

  作业

  1.读一读二战的故事

  2.和家人演一演《半截蜡烛》。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12半截蜡烛教学设计一,半截蜡烛,希望对你有帮助!

半截蜡烛教案1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在语境中理解“绝妙”“绝密”“厄运”等词语的意思。

  2、小组合作学习,抓住人物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是怎样与德国军官巧妙周旋的,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简洁概括主要事件。

  3、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引读,感受母子三人在凶残的侵略者面前表现出的沉着镇定、勇敢机智的品质,学习她们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你们能说说你对战争的看法吗?

  2、师:战争是残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出示二战图片)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学习一个发生在二战时期法国沦陷区的一个真实而又惊心动魄的故事。

  板书课题:19、半截蜡烛

  二、学习第1、2节,了解蜡烛的作用,初步体会主人公的“勇敢机智”。

  1、过渡:别小看这半截蜡烛,它的作用可真不小!那么到底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用呢?

  2、指名读1、2节,学生思考。(这是藏有绝密情报的半截蜡烛)

  3、学生交流,教师随机教学“绝密”。板书:绝密情报

  4、有这么一家三口,就参加了传递情报的危险工作,这一家三口子分别是(板书:伯纳德杰克杰奎琳)

  4、为了保护绝密情报,谁想出了一个主意?这个主意是什么?这个主意怎么样?直线画出来。(点击出示)

  最后,她终于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把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然后把它插在一个烛台上。

  “绝妙”是什么意思?谁用拆字法来解释一下这个词语?

  5、这个主意妙在哪里?(自由读,体会主意的绝妙)(藏哪里?摆哪里?)

  6、朗读指导:正如人们所说,越危险的地方越安全,险中求胜这可真是一个绝妙的主意!让我们为这个出其不意的妙计,更为女主人的勇敢机智而喝彩——(齐读)

  三、学习3——7节,体会人物沉着镇定、勇敢机智的'品质。

  一读:体会保护情报的重要性。

  过渡:没想到这不起眼的半截蜡烛躲过了敌人的一次又一次的搜查,然而,一天晚上,屋子里突然闯进了三个德国军官。蜡烛被点燃

  1、出示句子。

  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

  2、自己读读这句话,看看句子中哪个词出现的最多,从中你体会到情况怎么样?(每出现一次,情况就越严重,付出的代价就越惨重)

  3、是的,一旦秘密被发现,后果不堪设想,作者连用三个就会强调了情况危急,后果的严重。你能把这么严重的后果读出来吗?自己试一试,谁来读这个句子。轻一点,慢一点,千万别让敌人察觉,这可能,这可能

  4、这可能影响到法国的这个战局,一起读。

半截蜡烛教案12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说泊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4、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教学难点:

  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具准备:光盘、图片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23半截蜡烛

  2、读课题,学生质疑:课文为什么用半截蜡烛作为题目?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3、教师质疑:课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通过朗读课文,大家解决了哪些疑问?

  3、学生交流。

  4、本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要求讲清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大致情况。

  三、再次读课文,重点学习字词。

  1、明确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顺语句,读通全文;边读边用圈画出不理解的生字新词,并通过联系上下问或查字典解决。

  2、检查自学情况。

  (1)读准字音。

  (2)检查词义掌握情况。

  3、讨论主要内容。

  4、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第一段(1— 2):伯诺德夫人把装有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

  第二段(3):一名德国军官点燃了藏有情报的蜡烛,伯诺德夫人取出一盏油灯,吹灭了蜡烛,暂时避免了一场危机。

  第三段(4—5):大儿子杰克想结搬柴生火之际拿走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但没有成功。

  第四段(6—7):小女儿杰奎林在万分危急关头借口上漏税缴拿走装有情报的蜡烛,避免了一场危机。

  5、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四、课堂练习

  1、写字练习。

  2、用钢笔描红、临写。

  3、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一段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2、学生质疑:绝密、绝妙。

  3、教师质疑:伯诺德夫人是怎样对待绝密情报的收藏工作的?为什么这样做?

  4、绝密的情报要用绝妙的办法来收藏。伯诺德夫人想到了什么绝妙的主意妙在哪里?

  5、出示句子:在你认为重要的句子下面画上着重号。

  为了情报的安全,她想了很多办法,但始终放心不下。最后,她终于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把装有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然后把它插在一个烛台上。由于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了前来搜查的德军。

  指名朗读,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二、理清故事情节,引入编排课本剧程序。

  1、学生深入读课文,弄清故事情节。

  2、指导学生用图画和文字表现故事情节。

  3、指导编排课本剧。

  三、第一场的编排。

  1、默读课文,思考:这场戏的中心人物是谁?应该怎样演好这一角色?

  2、找出反映中心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的句子,圈出关键词语,反复朗读。

  3、学生交流怎样表演。

  4、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布置准备工作。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默写词语。

半截蜡烛教案13

  学习目标

  1、通读课文,了解剧本的形式和特点,和一般记叙文比较写法上的不同。

  2、默读课文,明白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能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剧本提示,理解人物的行为和心理,体会伯诺德一家对德国鬼子的仇恨。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分角色演一演。

  课时安排

  1课时

  《半截蜡烛》教案 A案

  课前准备

  课前查阅资料、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法西斯对德国人的残酷迫害。

  教学过程

  一、揭题,了解故事内容

  1、导语:同学们,晏子的能言善辩,使我们体会到了机智应对的语言魅力。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文学形式──剧本。(板书:半截蜡烛),从中去感悟文中人物语言的机智巧妙。(学生齐读课题。)

  师:请同学们认真读读课文,想想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了解故事内容。

  (1)学生默读,了解故事内容。

  (2)指名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的一位家庭妇女伯诺德夫人把绝密情报藏在半截蜡烛中。一天晚上,德国军官闯进她家,点燃了蜡烛。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德军巧妙周旋,保住了蜡烛,保住了蜡烛中的绝密情报,也保住了一家三口的生命。)

  二、深入学习课文,体会人物语言

  1、过渡:同学们,绝密情报终于没有暴露,情报站没有遭到破坏,他们一家也得救了。那么,是谁保住了秘密,保住了情报站,挽救了一家人?在他们一家与德军的巧妙周旋中,你认为谁的贡献最大?你最欣赏谁的语言,为什么?

  2、学生自读感悟,做批注。

  3、同座之间进行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4、在交流贡献的过程中引导感悟人物语言。

  (1)预设一:认为伯诺德大人贡献最大。(因为当她看到德军点燃蜡烛时,急忙取出油灯,还说这灯亮些,准备把蜡烛换下来,从这里看出伯诺德夫人十分勇敢和机智……)

  师:在这么危急的情况下,你们认为伯诺德夫人当时说话应该是怎样的神情、语气?(轻松自然、镇定、不露马脚)。谁来试着读一读?(指名读、评读、齐读。)

  师:读到这里,我们不禁感到伯诺德夫人多么机智勇敢,想演一演吗?那你可要好好地准备准备了,仔细揣摩一下她的动作、心理和表情。(学生准备──指名演。)

  老师做旁白,一名学生演。

  表演得怎么样?同学们评价一下。(“急忙”取油灯,吹蜡烛,但是在德军面前却是非常从容的。)

  再演一次。学生读伯诺德夫人的心理活动,教师旁白,学生演。评价。

  (2)预设二:杰克也有贡献。(因为他想出了抱柴火这个办法,虽然没有实现,但一定是他这种勇敢的做法感染、带动了妹妹杰奎林,她也才会勇敢地和德军战斗。)

  师:杰克的表现怎么样,请大家自己读读课文。

  学生交流:(从他说的话“天真冷,……我去柴房抱些柴来生火吧。”看出杰克很聪明,他这么说德军不会怀疑他。从“若无其事地走到桌前,端起烛台”看出他十分镇定。)

  师:让我们带着镇定的语气来读读这段话。(学生读)

  (3)预设三:认为杰奎琳的贡献最大。(因为是她将蜡烛拿走,保住了情报的。而且她很勇敢,很聪明。她说“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选择了一个合适的理由,还打了个懒懒的哈欠,让人觉得她真的很困的样子。杰奎琳选择了司令官,而没有选择中尉,因为从上文看出两个中尉都是很粗暴的人。说明她很聪明。她说“我觉得她一定非常想您”和“和您聊天真有趣”这样的话可以得到德军司令的喜爱,就不会刁难她。说明她很机智。)

  师:你们觉得杰奎琳的话该怎样读呢?

  学生交流看法。(天真、纯洁。)

  师:大家试着读一读。(自读、指名读、评读、再读。)

  师小结:保住情报站是全家人齐心协力的结果,小女儿杰奎琳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师小结:是啊,机智巧妙的语言,能帮助我们摆脱困境,甚至可以挽救一个家庭,拯救一个国家。(电脑出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局。)

  师:学完了课文,你想说什么?

  三、初步体会剧本这种文学形式的特点

  1、导语:跟你读过的写人记事的文章比较比较,这篇课文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2、学生默读思考。

  同桌同学交流着法。

  3、全班交流。(主要以人物的对话为主要内容。对话之前一般有个括号,提示这个人说话时的动作或神情,或者说明他们当时正在干什么或当时的情景。)

  师:是啊,剧本就是通过人物对话和提示语来推进情节,刻画人物的。这样不仅让我们感受到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而且领略到人物语言的独特魅力。希望大家回家后找些剧本来读一读。(为学生推荐《日出》《雷雨》等经典之作。)

  四、作业

  1、讲述《半截蜡烛》的故事。

  2、小组合作进行课本剧的表演。

  3、阅读其他剧本,感悟人物语言。

  《半截蜡烛》教案 B案

  课前准备

  1、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的基本情况。

  2、记叙文《生死攸关的烛光》。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畅谈感受

  1、出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写法上很特殊的课文──《半截蜡烛》,请大家读读课文,看看有哪些特别的地方?

  2、学生读课文,自由交换意见。

  3、课堂交流每个人自己的看法。

  学生的意见会主要集中在这样几个方面:

  (1)课文开头列出了时间、地点和人物。

  (2)整篇课文是对话的形式。

  (3)课文的中间用括号的形式提示当时的情景、人物的动作、神态等。

  4、教师随机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特点,引导学生认识一种新的文体──剧本。

  二、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我们今天读的是剧本,读剧本和读课文有点不一样,你能读懂这个剧本吗?轻声地读一读。想想这个剧本讲了一个怎么样的故事?

  2、课堂交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的大意。具体的说法可以有很多种,不要过于强调概括和简练,只要能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转述出来,并能说清楚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经过,都应该得到鼓励。

  3、说说读剧本和读课文有什么不同?你是怎么从剧本里读懂这个故事的'?

  学生可能会有各种回答,教学重要尊重学生自己的阅读感觉和体验,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认识到(不一定能明确的说出)读剧本更要联系上下文,联系具体的情景。

  三、深入阅读,感受形象

  1、自由朗读课文,想想伯诺德夫人一家是怎样保护半截蜡烛的?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2、想象体验:半截蜡烛被点燃了,正在一点一点的熔化,如果秘密被德国鬼子发现,那会怎样呢?

  想象的空间很大,大致包括这样几个方面:

  (1)德国鬼子对伯诺德一家的迫害;

  (2)德国鬼子对地下活动的破坏等。

  对学生的想象要有引导,要求用具体形象的语言而不是用概念化的语言来描述自己的想象。

  3、在这样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怎么做,怎么说?她当时的神情会是怎么样?心情又是怎么样?

  尝试朗读“太对不起了,先生们,忘了点灯。瞧,这灯亮些,可以把这个昏暗的小蜡烛熄了。”

  4、在这样的情况下,杰克怎么做,怎么说?她当时的神情会是怎么样?心情又是怎么样?尝试朗读“天真冷。先生们,我去柴房抱些柴来生火吧。”

  5、在这样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怎么做,怎么说?她当时的神情会是怎么样?心情又是怎么样?尝试朗读“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

  6、自由组合成小组,尝试表演这段故事。

  四、内化形象,感悟语言

  1、闭上眼睛,想象故事中的每一个人物,谁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试着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你脑中的这个人物形象,写一写。

  2、交流每个人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并说一说,你的印象来自于课文中的那些词句,有感情的朗读。

  五、拓展延伸,比较阅读

  1、阅读记叙文《生死攸关的烛光》。

  2、说说课文和记叙文《生死攸关的烛光》各有什么特点。

半截蜡烛教案14

  一、读题

  师:谁来读一读课题。

  生读(突出半截)师:这蜡烛不长,只有半截。

  生读(突出蜡烛)师:你强调了蜡烛,这可是藏有绝密情报的蜡烛。

  齐读。

  二、复习,整体感知,拎出主线

  师:读了这个课题,你眼前浮现了哪些画面呢?

  生:我看伯诺德夫人四处藏情报的画面。

  师:在战争年代,一个妇女带着两个孩子,与德国强盗斗争,多不容易呀!

  生:我看到德国军官枪过蜡烛,点燃了蜡烛的画面。.

  师:这半截蜡烛系着他们以一家的性命,情况多么危急。

  生述(略)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伯诺德夫人一家为了保护绝密情报和敌人周旋的画面,那么,你们听到他们分别说了什么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文,把它划出来。

  生读课文,划句子。

  师:伯诺德夫人说了什么?生答略

  杰克说了什么? 生答略

  杰奎琳说了什么? 生答略

  三、学习第三小节

  师:我们首先来看伯诺德夫人的话。(出示)谁来说一说?

  生1说。

  师:你说得很准确,也很清楚,一个标点,一个标点,都说出来了。谁再来说。(略)

  四、学习第四小节

  师: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可那位中尉又把冒着青烟的烛芯重新点燃,又一场更大的危机降临了。(课件显示:蜡焰摇曳,时间嘀嗒嘀哒响起) (略)

  五、学习第五小节

  (课件:时间嘀嗒嘀哒声音继续响着)

  师:此时空气仿佛凝固了,时钟的声音不断在耳边回荡着、回荡着。突然,小女儿杰奎林说话了(出示)

  师:谁来说一说 (生1说)你再来。(生2说)

  师:杰奎林是怎样说这句话的?生:(娇声)

  师:同学们,你们平时对谁会娇声地说呢?

  生:我会对我的爸爸妈妈说。

  生:我会对我的爷爷奶奶说。

  生:我对我的亲朋好友、长辈们说。

  师:可是,在这生死存亡的时刻,杰奎林怎么能对这残忍的.、凶狠的、杀人不眨眼的德国人说呢?

  生:我知道了,杰奎林故意这样说,是为了让德国人喜欢她,不怀疑她。

  生:杰奎林非常聪明,她是用自己的天真来骗德国人的。同时她也非常勇敢。

  师:谁来娇声地说一说?(生1、生2说)

  师:你们说得真好,我也想娇声地说一说。“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我可以拿半截蜡烛上楼睡觉吗?”我说得怎样?

  生纷纷:老师,你说错了,是一盏灯。

  师(惊讶地):她心里明明想的是那半截蜡烛,怎么说成一盏灯了呢?

  生:她不能说半截蜡烛,因为一说会引起德国人的怀疑。

  生:因为妈妈想把蜡烛吹熄,哥哥想把蜡烛拿走,如果她还说半截蜡烛的话,德国军官可能会想他们一家怎么都要着蜡烛呢?莫非这蜡烛理由不可告人的秘密。

  师(领悟状):哦,原来是这样。杰奎林是多么了不起的小女孩呀!我们一起娇声地说一说。

  生齐说。

  六、拓展

  师: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过了一会儿,三个德国军官终于离开了伯诺德夫人的家。同学们,当我们面对此时此刻的蜡烛。(课件:一盏熄灭了的蜡烛)闭起眼睛想一想,你的眼前又浮现哪些画面呢?请你用笔把他写下来,给“半截蜡烛”这个真实的故事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吧。

半截蜡烛教案15

  设计理念:

  学生的语文学习要具有语文的“滋味”,教学中必须咬文嚼字。词语,只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在具体的故事情节中才具有丰富而恰当的含义,才折射出人物内在的品质和精神。词语,只有回归文本之中,才有生命的活力,才是积极和充满生活气息的,才是有血有肉的。因此,语文教学必须引领学生在课文描述的情节和细节中,关注那些“含义丰富、含情脉脉”的词句,使他们既获得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又获得对语言的准确感受。

  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要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必须要让学生走进文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当中。让学生与文字“亲密”接触,这就要求教师设计巧妙,让学生进行角色转变:从学习者转变成为课堂的主人,文本的知音,教师的朋友。

  设计特色:

  在故事情节中理解词句的含义,在具体细节中体会人物的品质,在导演剧本中习得语言的精妙,在争辩中放飞自己的思维。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能联系课文具体内容进行解释,并能参与导演剧本,深入体会“急忙”、“轻轻地”、“慢慢”、“从容地”、“镇定地”“等词语的内涵。

  2、能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有条理地复述故事的主要情节。

  3、对人物有自己的评价,并能从中感受到课文中人物在危险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机智与勇气。

  4、思索编者选入这篇课文到教材中的意图。

  教学重点:

  1、 弄懂课文内容,能联系课文具体内容解释生字词。

  2、 转变角色,以导演的角色文本,咬文嚼字,体会人物品质。

  3、 在争辩中,培养学生在处理文字中“瞻前顾后”的能力,善于发现的眼睛和清晰明确的思维。

  教学难点:

  教学中教师密切关注学情的变化,适时恰当地把握好课堂中学生生成的课堂资源利用。 教具使用: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学习字词

  1、教师板书课题,边板书边重点提示“截”的部首“戈”和“蜡烛”的偏旁分别为“虫”、“火”。启发学生用“烛”组词:烛台、烛芯、烛光、烛焰摇曳??

  2、介绍作品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20世纪三四十年代,德、意、日等法西斯国家发动的人类历史上空前规模的世界战争。先后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卷入战争。大约九千万士兵和平民伤亡,三千万人流离失所。最后以中国、英国、法国、美国、苏联等反法西斯同盟军获胜,德、意、日等法西斯国家失败而结束。本文故事发生在德国占领法国期间。

  3、教师继续板书:

  伯瑙德夫人、雅克、杰奎琳。引导学生朗读,提问:谁发现了这3个人的关系?以此了解:他们是亲密的一家人,为了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祖国——法国,都参加了秘密情报的传递工作。插问:你知道法国历史上还有一个世界闻名的夫人吗?(居里夫人,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著名科学家)

  4、 教师出示课文中的词语,检查预习情况。

  5、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提示: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课文中“绝妙”、 “危机”、 “厄运”的意思,把课文读懂。

  6、组织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解释:

  (1)绝妙:伯瑙德夫人把装着绝密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插在一个烛台上,摆在显眼的桌子上,骗过了敌人。妙在情报藏得隐蔽,令敌人意想不到。

  教师点拨:“绝妙”是万无一失的意思吗?你从“终于”这个词语中体会到些什么?(这个绝妙的主意凝聚了伯瑙德夫人的智慧)

  (2)危机:德国军官点燃了蜡烛,万一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就会受到威胁。

  教师点拨:

  用上“一旦意味着 意味着意味着 。”说话。 “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这里“似乎”说明了什么?(实际上危机并没有真正过去)

  (3)厄运:那就是蜡烛会很快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暴露了,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也许就要结束了。

  教师点拨:在危机和厄运面前,一般人会有什么反应?而伯瑙德夫人一家是怎样对待的?他们又是怎样化险为夷的?请同学们再读课文。

  板块二:复述故事

  1、请学生结合老师要求,自己练习复述伯瑙德夫人一家在危机面前从容应对、化险为夷的经过。然后组织交流。

  2、教师根据学生的复述进行扼要的板书:点燃——吹熄——点燃——端起——夺回—端上楼。(设计图文并茂的板书)

  3、教师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中敌我双方围绕“半截蜡烛”展开了扣人心弦的斗争。让学生用恰当的词语来形容这个故事。

  这是一个( )的故事!

  板块三:学做导演

  1、假如将这个扣人心弦的故事编成剧本来演出的话,你认为可以安排几个场景?引导学生讨论,并申述自己的理由。教师可以建议学生重点设计三个场景:伯瑙德夫人与敌人周旋、雅克与敌人周旋、杰奎琳与敌人周旋。

  2、假如请你来做导演,每一场戏该怎么演?认真阅读课文,注意中心人物的动作、表情、语言、心理活动,然后设计表演的要领。

  3、组织学生交流:

  (1)伯瑙德夫人与敌人周旋的表演,重点关注“急忙”、“轻轻地”以及人物语言一突出哪个字或词?并且要说明理由!(扣住人物语言中瞧、这盏、亮等词体会意义,感受导演们扣住不同词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2)杰克与敌人周旋的表演,重点关注“慢慢”、“从容”和人物语言。思考为什么关注这些!

  (3)杰奎琳与敌人周旋的表演,重点关注“娇声”、“镇定”、“道声晚安”以及语言和说话的对象。

  板块四:思索胜利的原因

  1、绝密情报终于没有暴露,情报站没有遭到破坏,他们一家也得救了。同学们,是谁保住了秘密,保住了情报站,挽救了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