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成语故事教案

时间:2023-02-24 10:39:39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幼儿园成语故事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成语故事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成语故事教案

幼儿园成语故事教案1

  活动目标:

  1、在理解寓言故事《郑人买履》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园小朋友学习成语“随机应变”、“急中生智”。

  2、通过多种形式巩固所学过的成语,激发幼儿园小朋友对中国丰富的语言文化的兴趣。

  3、丰富幼儿园小朋友的语言,在活动中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一至十中文、阿拉伯数字卡;图书、成语字卡若干;

  2、表情类、动物类成语图卡若干。

  3、油画棒、白纸。

  活动过程:

  一、通过书的排序,巩固一至十的成语。

  1、幼儿园小朋友选择一本图书,提问:你选择的是什么图书?它的价钱是多少?

  2、请幼儿园小朋友按从最便宜到最贵的价钱顺序给书排序。

  3、引导幼儿园小朋友复习一至十的成语。

  二、游戏《成语对对碰》,巩固所学成语。

  每两个幼儿园小朋友为一组选择两张图片,组成一个成语。游戏进行2~3次。

  三、听寓言故事《郑人买履》,学习成语“随机应变”、“急中生智”。

  1、幼儿园小朋友边看大图书,边猜故事情节。

  2、告诉故事名称,教师完整地讲述故事。

  3、通过探望与讨论,帮助幼儿园小朋友理解故事的寓意,教育幼儿园小朋友遇事要灵活。

  4、学习成语“随机应变”、“急中生智”,启发幼儿园小朋友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成语的理解。

  四、通过看图片,巩固所学成语,并对成语给以分类。

  1、动物类

  2、表情类

  3、其他

  五、以表演的形式,引导幼儿园小朋友创造性的表现学过的成语。

  1、教师做动作,幼儿园小朋友猜成语。

  2、个别幼儿园小朋友做动作,幼儿园小朋友猜成语。

  3、教师出示成语字卡,幼儿园小朋友做动作。

  4、在音乐伴随下,幼儿园小朋友自由发挥表演成语。

  附:《郑人买履》成语故事

  从前,有个郑国人,打算到集市上买双鞋穿。他先把自己脚的长短量了一下,做了一个尺子。可是临走时粗心大意,竟把尺子忘在家中凳子上了。

  他走到集市上,找到卖鞋的地方。正要买鞋,却发现尺子忘在家里了,就对卖鞋的人说:我把鞋的尺码忘在家里了,等我回家把尺子拿来再买。说完,就急急忙忙地往家里跑。

  他匆匆忙忙地跑回家,拿了尺子,又慌慌张张地跑到集市。这时,天色已晚,集市已经散了。他白白地跑了两趟,却没有买到鞋子。

  别人知道了这件事,觉得很奇怪,就问他;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试鞋子,而偏偏要回家去拿尺子呢?

  这个买鞋的郑国人却说:我宁愿相信量好的尺子,也不相信我的脚。

  寓意:不顾客观实际而墨守成规的人,常常会做出荒唐可笑的事来。

幼儿园成语故事教案2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成语故事短小、生动,富有教育意义,因而适合儿童阅读。让学生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着的深刻道理是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课文。学会9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解课文内容,知道三个成语的意思。会用“总是”、“不是……而是……”造句

  2、过程与方法: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在理解寓意懂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1、清成语故事中精辟的语句,揭示其比喻义。

  2、强朗读和复述训练。

  3、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着的深刻道理。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文朗读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达成目标:激趣揭题,讲解“成语”“则”的意思。)

  1、同学们,我们头脑里已记下不少成语,你能说几个给大家听吗?

  2、今天我们一起来读几个成语故事。

  板书课题:6

  成语故事三则

  3、什么样的成语称为成语?(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

  4、这里的则是什么意思?(相当于篇)

  二、初读课文

  (达成目标:同预习要求。读准字音,记住字型,把句子读正确。

  启发学生质疑。)

  1、布置课内预习要求。

  过渡:课文给我们介绍了哪三则寓言故事了?请大家自己读课文。

  (1)、轻读课文,边读边圈出文中生字。

  (2)、拼读生字表中的生字,想办法记住字音、字形。

  (3)、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4)、画出课文中不理解的词,准备质疑。

  2、学生自学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情况。

  (1)指导生字、正音。

  chuō

  yú

  sāi

  fèng

  lù

  bì

  yùn

  戳

  竽

  腮

  俸

  禄

  壁

  韵

  (2)指导词语,注意正确书写。

  夸口

  俸禄

  自相矛盾

  画龙点睛

  戳穿

  围观

  滥竽充数

  张口结舌

  (3)请你说说哪些字音容易读错,要提醒大家注意。

  “楚”、“戳”是翘舌音;“奏”、“腮”是平舌音;“滥”、“禄”是边音;“竽”是第二声,不能读成第三声。

  4、质疑不理解的词语,小组讨论。

  文中的哪些词你不理解?让学生通过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三、指导预习及写字。

  (达成目标:学习预习及正确书写。)

  1、再读课文,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

  2、指导书写习字册。

  3、小组交流,预习下节课内容。

  作业设计:

  1、课堂作业

  抄写生字词语

  2、熟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每则故事的意思。

  板书设计

  成语故事三则

  自相矛盾

  滥竽充数

  画龙点睛

幼儿园成语故事教案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文的生字,理解文中的新词,能联系生活理解“自相矛盾”。

  2.能把故事读正确、流利通顺,能用自己的概括讲述小故事。

  3.能读懂《自相矛盾》,认识故事情节设计时的“突转”技巧。

  4.产生阅读成语故事的兴趣。

  【课前阅读五分钟】

  1.三字成语:紧箍咒、一溜烟、铁公鸡

  2.四字成语:滥竽充数、自相矛盾、画龙点睛、画蛇添足

  3.五字成语:桃李满天下、一物降一物、疾风知劲草

  4.六字成语:过五关斩六将、百思不得其解、迅雷不及掩耳

  5.七字成语:身在曹营心在汉、赔了夫人又折兵

  6.八字成语: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仇人见面分外眼红

  7.九字成语: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初识“成语”

  1.刚才我们读的都是成语,你有什么发现吗?

  2.成语是相对固定的词组或句子,有的来源于

  ①历史故事。

  ②寓言故事。

  ③神话或其他传说。

  ④古典文学作品。

  我们再来读几个四字成语,图文结合看看他们的来源

  (1)望梅止渴

  (2)画蛇添足

  (3)嫦娥奔月

  (4)学而不厌

  3.翻开书,看看我们今天要学的三个成语,都是来源于……我们学过《一路花香》,知道寓言故事有个特点,一般会用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正因为有这些相同点,这三个故事被安排在了一课当中——《成语故事》。

  二、初读故事,感知内容。

  1.认认真真读故事,把故事读得正确、流利,遇到不理解的词可以做个记号。读完后,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故事,读给你的同桌听。同桌裁判一定要认真听哦。

  2.读后学习词语。

  3.故事,故事,是以“事”为中心的,你能用一句话,说说你喜欢的那个故事吗?

  4.看,我们把小小的寓言故事读得更“小”了,还认识了不少字。那么下面的句子,你能读正确吗?

  有个楚国人,卖矛又卖盾,只因太夸口,被人将了军。

  可笑是南郭,鼓腮吹假音,蒙骗怕被抓,只好跑了人。

  画家张僧繇,墙壁画龙身,逼真少神韵,点睛龙入云。

  读完你发现了这些句子不但含有本课生字,还……

  三、读懂故事,把握情节。

  1.故事再短,也是需要情节的,故事适合于口头讲述,也许没有细腻的心理描写、没有繁复的景色描写,但它一定有流畅的情节。即使它是来自寓言的成语故事,也有变化突转的情节,靠着突转变化的情节来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我们先来看《自相矛盾》这个故事,用心默读,用文中的关键词【提示:这个故事是从()开始讲的,因为()故事就有了曲折,最终()。】

  2.组织交流,深入认识

  “夸口”是什么意思?楚国人的话语中哪些词是过分扩大夸张了?

  指导朗读。

  围观的人“问”了什么?师生对话,明白言外之意?修改楚国人的话语。

  四、讲故事,明道理。

  1.讲好这个故事关键在于把握情节。回想情节。

  2.如果把这个故事讲给比你大的学长听,你觉得跟谁讲这个故事比较好。

  如果把这个故事讲个低年级的学弟学妹听,你觉得要注意些什么呢?

  五、总结课堂,布置作业。

  1.刚才我们一起读出了故事情节的起点和突转,读出了故事的道理。你能自己读读《滥竽充数》《画龙点睛》,找找故事情节,想想其中的道理吗?

  2.写话。【格式:xx同学,我讲给你讲讲《自相矛盾》的故事,因为……所以我希望你明白:】

幼儿园成语故事教案4

  教学目标:

  学习《卧薪尝胆》,感悟其中的道理。

  教学重点:

  感受故事揭示的形象,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感悟其中的`道理。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方法:

  导析法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成语故事呢?

  (学生自由交流)

  2.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卧薪尝胆》这则成语故事吧!

  (板书课题:卧薪尝胆)

  3.通过预习,谁能说说对课题的理解?

  (1)学生齐读课题。

  (2)交流、。

  (卧薪尝胆:卧,躺。薪,柴草。指越王勾践每天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前都要尝一尝苦胆,策励自己不忘耻辱)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1)借助汉语拼音、工具书把课文读通、读顺。

  (2)把生字、生词圈画出来。

  (3)再读课文,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评一评。

  (4)同桌之间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2.学生带着目标自学课文。

  3.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纠正读音。

  (2)指名读课文。

  4.让学生看故事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品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讨论:这个故事的起因是什么?经过怎样?结果又怎样?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1)学生齐读第1自然段,说说故事发生的时间、人物、起因。(战国时期吴王、越王吴国打败越国,越国勾践做了气年俘虏,受尽屈辱)

  (2)学生自由读课文第2自然段,讨论:

  ①越王勾践回国以后是怎样做的?

  ②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a.学生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板书:卧薪尝胆)

  b.投影出示文中插图,看一看,想一想,越王这时会对自己怎样说?(学生自由畅谈)

  (3)学生自由读课文第3自然段,讨论:

  勾践卧薪尝胆的结果如何?(一举打败吴国)

  3.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将故事按起因、经过、结果、陈述一遍。

  4.指导朗读。

  四、感悟寓言,拓展延伸

  1.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讨论:

  (1)读了这则成语故事,你悟出了一个怎样的道理?学生畅谈后教师:这个故事形容人刻苦自励,立志为国家报仇雪耻。

  (2)放飞想象的翅膀,想一想:当吴王看到越王勾践将胜利的旗帜插到吴国的国土上时,他会怎么想、怎么说呢?(学生自由畅谈)

  五、课堂

  学生自己在这节课的学习中的收获和方法。

  作业:写小字

幼儿园成语故事教案5

  目标:

  1.通过欣赏课件,理解成语故事“守株待兔”的内容,知道不努力付出是不会成功的。

  2.能根据故事课件大胆提问,并用丰富的语言进行表述。

  3.产生对学习成语的兴趣。

  准备:

  网络故事动画片,“守株待兔”字卡,甘萍演唱的歌曲《守株待兔》。

  过程:

  一、萌发欣赏无声故事动画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动画片,这个动画片有点特别,只有图像,没有声音,所以小朋友要认真、仔细地看。

  (教师简洁明了地提出观看动画片的要求,将幼儿的注意力直接指向了故事动画片的图像。)

  二、通过大胆提问,理解故事内容

  1.欣赏无声故事动画片第一部分(从开始到农夫天天站在树下等),提出疑问。

  师:看到这里,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1)幼:为什么这只兔子会撞在大树上?

  师:咦!这是怎么回事呢?

  (个别幼儿提出问题后,教师积极回应,并将问题抛给全体幼儿,鼓励幼儿思考、寻找问题的答案。)

  幼:有可能兔子的眼睛瞎了,看不见。

  幼:有可能它不会急转弯。

  幼:也许后面有猎人在追它。

  幼:有可能它没来得及停住。

  幼:也许它奔跑时没有看前面。

  幼:还有可能它今天太高兴了。

  师:兔子自己撞在树上的事情会不会天天发生?

  幼:不会,只会难得发生一次。

  幼:今天是碰巧发生了这样的事情。

  师(小结):这样不会经常发生的事情,我们可以说是偶然的事、碰巧的事、难得的事。

  (教师抓住幼儿心中的困惑,以追问的方式呈现核心问题,引导幼儿想象、推理,为更好地理解成语故事作了铺垫。)

  (2)幼:为什么动画片里一会儿太阳从山的.这边出来又从那边不见了,一会儿月亮又出来了?

  幼:表示白天过去了,又到了晚上。

  幼:就是一天又一天的意思。

  幼:过去了很多天。

  (3)幼:为什么这个人要一直站在树旁,别人叫他去干活他也不去呢?

  师:就是呀,这是为什么呢?

  幼:因为他还想等兔子来撞树。

  幼:因为他太想吃兔子肉了。

  幼:兔肉太鲜美了。

  幼:因为干活很辛苦。

  (4)师:老师也想问一个问题,如果农夫一直这样等下去,田里的庄稼会怎样?

  幼:他不去给庄稼除草、浇水、施肥,庄稼会死的。

  幼:他的田里会长许多杂草。

  幼:别人丰收了,他家的人却要挨饿了。

  (教师及时在幼儿的疑问中捕捉宝贵的教学资源,并以学习同伴的身份参与提问,既提高了幼儿提出问题、大胆表达自己见解的积极性,又将重点问题提炼出来,吸引幼儿深入探索,有利于幼儿逐步形成勤于思考、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学习品质。)

  2.欣赏无声故事动画片第二部分(故事结束部分),再次提问。

  师:故事看完了,你现在有什么话要说?还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教师再次为幼儿创造提问的机会,有助于幼儿对完整的故事进行梳理、剖析。)

  幼:农夫原来很胖,现在为什么会变得这么瘦呀?

  幼:因为过了一年,他变老了。

  幼:他只想天天捡便宜。

  幼:他太想吃兔子肉了,可是那天是碰巧发生的,后来没有兔子再撞死,他就再也没有吃到兔子肉。

  幼:他家的庄稼也死了,他没粮食吃了。

  三、完整欣赏有声故事动画片

  1.提出观看要求。

  师:让我们一起再来看一遍故事,这次我要把声音放出来。大家听一听,想一想,农夫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

  (幼儿带着问题完整欣赏有声故事动画片,既能加深对故事内容的解读,又能提炼故事的内涵。)

  2.讨论、交流。

  师:你觉得农夫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

  幼:他是一个懒惰的人,不想干活,只想捡便宜。

  幼:他是一个很傻的人,以为兔子天天会来撞树。

  幼:他嘴巴很馋,天天想吃好东西。

  幼:他是一个自以为是的人,以为会等到第二只、第三只兔子。

  师:生活中有没有像农夫这样贪吃的、偷懒的、傻傻的人呢?

  四、利用字卡学习成语“守株待兔”

  1.引出成语“守株待兔”。

  师:你们喜欢听这个故事吗?一个懒惰的农夫天天守候在大树旁,傻傻地等待着兔子来撞树,这个故事有一个名字,叫什么呢?就叫“守株待兔”。

  (教师边用动作表演,边用语言介绍“守株待兔”的意思,能让幼儿直观地理解成语的意义。)

  2.幼儿完整观看动画片,学习成语“守株待兔”,可边看边用动作表演。

  3.欣赏歌曲《守株待兔》。

  (歌曲旋律欢快,歌词诙谐,充满了讽刺味,将一个懒惰、贪吃的农夫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有助于幼儿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视角加深对成语故事的理解。)

  4.引发幼儿进一步学习成语故事的兴趣。

  师:“守株待兔”是一个成语。成语是我们中国语言中特有的一种词语,许多成语都像“守株待兔”一样有一个有趣的故事,让我们明白一些道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知道的成语会越来越多。你们的爸爸妈妈就知道许多成语。今天回家请每个人学一个成语故事,并请爸爸妈妈写下来。明天你们做小老师,把自己学到的成语故事讲给小朋友听。

  (让幼儿回家学习一个成语故事,然后做小老师讲给小朋友听,这一任务既满足了幼儿学习成语的需求,又让他们掌握了学习的方法。)

幼儿园成语故事教案6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教学重、难点:

  成语故事三则-教案教学设计棒

  通过阅读课文,让学生明白成语故事包涵的'深刻道理。

  教学准备:

  投影片

  拟订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从一年级至五年级学到了许多成语,谁能说说你所知道的成语。

  指名说

  揭题: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几则成语故事。

  板书:成语故事三则(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思考:

  (1)课文讲了哪三则成语,你能大体说说它的故事吗?

  (2)边读边画出文中的生字,力求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

  2、指名说

  三、检查自学:

  1、查生字:默写本课的生字,评议。

  2、理解:俸禄

  结合插图理解:张口结舌

  ⒊说一说通过预习理解的新词。

  四、学习《自相矛盾》

  1、师揭示题目,提问:“自相矛盾”是什么意思呢?

  2、自由轻声读课文

  3、楚国人卖矛又卖盾他先后说了两句话,指名说一说,及时板书:

  戳不穿

  能戳穿

  ⒋同学们,通过老师的板书你发现什么吗?

  (他说的两句话前后相抵触)

  ⒌师小结:这就叫自相矛盾。

  ⒍练习朗读楚国人说的话。

  ⒎联系实际,谈谈自己或周围的其他人有没有犯过自相矛盾这样的错误。

  7、学生自由讨论、发言

  五、小结

幼儿园成语故事教案7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学习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望洋兴叹》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谈感受。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解决学习中的疑问。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成语故事包含的深刻道理

  教具:多媒体课件课文朗读带生字卡

  教学方法: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教学流程:

  一、复习巩固

  1、学生复述成语故事,并说一说成语包含的道理。

  2、学生讨论怎样学习成语故事。

  二、揭题、解题

  板书课题:望洋兴叹

  学生自由发言:你能理解课题中哪些词语?师根据情况引导,学生理解课题:河神望着海洋发出感叹。

  三、学习课文

  1、学习文中生字词

  出示生字卡,学生拼读:聚耻,并给生字组词,分析字形,书写生字。

  引导学生结合语句理解词语意思。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用一两句话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学生默读课文,然后自由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

  4、学生汇报,师引导归纳

  5、学生齐读最后一句话,说一说自己的体会

  四、全文

  1、学生比较:燕国的少年和河神相比,的什么不同?

  2、学生讨论学习成语故事的方法。

  3、学生说一说:“望洋兴叹”这个成语的意思,并试着用它说一句话。

  五、课堂

  学生说说两个成语故事的含义。

幼儿园成语故事教案8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9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解课文内容,知道三个成语的意思。

  4、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讲清成语故事中精辟的语句,揭示其比喻义。

  2、加强朗读和复述训练。

  3、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着的深刻道理。

  三、教学准备:

  投影片、教学挂图

  四、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语。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读通读顺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的头脑里已经记了不少成语了,你能说几个给大家听听吗?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读几个成语故事。

  (板书:6、成语故事三则)

  谁来告诉大家,什么样的词称为成语?(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大多由4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

  这里的“则”是什么意思?(量词,当“篇”讲)

  二、初读指导

  1、布置课内预习。

  过渡:课文中讲了哪三则成语故事呢?请大家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圈出文中的生字。

  (2)拼读生字表中的生字,想办法记住字音、字形。

  (3)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宇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4)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准备质疑。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情况。

  (l)出示生字词。

  楚国、戳穿、演奏、腮帮、俸禄、滥竽充数、南郭先生

  (2)请你说说哪些字音容易读错,要提醒大家注意。

  “楚”、“戳”是翘舌音;“奏”、“腮”是平舌音;“滥”、“禄”是边音;“竽”是第二声,不能读成第三声。

  (3)启发学生质疑:文中的哪些词你不理解?让学生通过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夸口:说大话。

  戳穿:刺穿。(用实物进行演示)

  腮帮:腮。(让学生指指自己的腮帮,再鼓鼓腮帮)

  俸禄:封建时代官吏的薪水。

  (4)指名读课文,注意正音。

  (5)说说这三则成语分别讲了什么故事。

  三、指导书写

  “楚”上下结构,上面是“林”,下面是“”。

  “戳”书写时注意左宽右窄。第一、四笔都是“横折”,不是“横折钩”。

  “滥”左右结构,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

  “奏”上下结构,下面是“”,最后一笔是“点”。

  “俸”左窄右宽。右边注意与“奏”进行比较。

  “禄”左边是“示字旁”,右下部不能写成“水”。

  四、布置作业

  1、用钢笔描红、临写。

  2、抄写生字词语(习字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精读课文,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着的深刻道理

  教学重点:

  抓住成语故事中精辟的语句,帮助学生理解成语的比喻义。

  教学过程:

  一、陶行知的名言导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还记得是谁的名言吗?)

  1、“真人”是指什么样的人呢?(实事求是,说真话,做实事的人)

  2、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后,你认为这三则成语故事的主人公是不是“真人”呢?为什么?

  (楚国人和南郭先生不是:说假话,做假事。张僧繇是:说真话,有真本事)

  过渡:这节课我们先深人地认识一下这两个做假之人。

  二、精读课文,品悟主人公的“假”。

  (一)读课文画出能看出他们“假”的词句,说说如何看出来的。

  (二)交流如何从具体的词句看出他们的假的。

  精读《自相矛盾》

  1、你如何看出“假”的?

  (1)“什么矛”、“什么盾”;(指任何的矛或盾,包括自己的吗?)“戳不穿”、“能戳穿”(一会儿说自己的矛戳不穿自己的盾,一会儿又说能戳穿)

  小结:是啊,像这样语言前后不一致,相互冲突,用书上的词说就是——自相矛盾(齐读)

  (2)“夸口”:什么叫夸口?(吹牛、大话、假话)那你就来吹吹你的矛和盾吧。(感情朗读)

  2、他为什么要说假话呢?结合他的职业谈谈。(当时他心里会怎么想)

  (1)指导感情朗读。

  小结:是的,在热闹的集市上,好好地宣传一下自己的商品,一定会有更多的人来买,赚到更多的钱。你现在就是那楚国人,快来夸夸你的矛和盾吧。(感情朗读)

  (2)以书为盾,以笔为矛,再现当时的情境,表演读。自己练习、指名读、推荐读。

  (3)同学们听了他的宣传,你们动心了吗?打算买了吗?为什么?(这不是骗人吗?怎么可能呢?)嗯,他周围围观的人也是这么想的。但是,没有直接指责他骗人、吹牛,而是采用反问的方法,让他自己认识到错误。谁来反问一下他呢?(指名读)他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太可笑了啊,还要读出一种嘲讽的意味呢。(再指名读)

  3、说假话的结果怎么样呢?看图说说。(急得满头直冒汗,有口说不出话来)这句是书中说的——张口结舌(板书)采访一下:老板,你怎么不回答人家的问题啊?(如果我说能戳穿,那么我的第一句就是骗人的了;如果我说戳不穿,那么我的第二句就是骗人的了,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啊)

  小结:他真是左右为难啊,谁来用朗读给我们展现一下他尴尬的`样子呢?(指名读)

  4、分角色表演读(只说台词、加上动作和表情,不读旁白)

  5、看到楚国人因说话自相矛盾而落到如此下场,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6、如果让聪明的你来帮他卖矛和盾?(我就是那个楚国人我知道错了,请问我该如何去推销我的矛和盾呢?)

  7、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自相矛盾的人或事呢?

  精读《滥竽充数》

  1、你怎么看出他做假的?

  (1)“从来不会”、“混”:谁混到哪里去充数?(根本不会吹竽,混在会吹的乐队里充数)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哪个词语——滥竽充数

  谁来读读这句话,让我们感受一下。(指名读)

  (2)“每当......鼓......按.....装.....”:对于南郭先生的这种表现我们一般会用什么词来讽刺他啊?(装模作样、装腔作势、不懂装懂....)

  2、他为什么要做假呢?读读课文,找找相关的句子,想想看。(想得到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想不劳而获....)

  指名读,读好“居然”、“一样多”

  3、做假的结果怎么样呢?为什么?

  (1)开始成功了。

  怎么知道的呢?找出有关的句子谈谈。

  抓“许多人一齐吹”(a会吹的人多,一两个不会吹也注意不到,听不出来b南郭先生装得像)

  指名读,读出齐宣王的特殊喜好。

  (2)后来失败了。

  a怎么知道的?为什么会失败?找找有关句子谈谈。

  抓“一个一个地单独吹”,读出齐宣王和齐湣王喜好的不同。

  b你要是南郭先生听到齐湣王喜欢听一个个单独吹会怎么想?(那还不露馅啊,我一吹大王就知道我不会吹了,那可是欺君大罪啊,我还是溜吧。)

  看图,你们看那些乐师都排着队等着单独吹给齐湣王听呢,而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生齐读)“只好”有种无奈啊,再读。

  4、看着南郭先生狼狈逃走的背影,你想说些什么呢?(做人要有真才实学,不能只靠弄虚作假。)

  5、那么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人或事呢?(齐读齐背课文、假冒伪劣商品.....)

  小结:生活中,滥竽充数不仅用来比喻像南郭先生这样没有真才实学,混在行家中充数的人,还用来比喻用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东西里面充数的事。

  三、读了这两则成语故事,目睹了那个楚国人和南郭先生的狼狈下场,再想想陶行知先生的话,你最想说些什么呢?(提示:以后不要做怎样的人,要做怎样的人)

  让我们再来齐读一下陶先生的名言,把它铭记在心,用来指导我们今后的人生之路吧。(齐读: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下节课我们再一起去认识“真人”张僧繇)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精读课文,品悟张僧繇的“真”,练习背诵《画龙点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说说你眼中的那个楚国人和南郭先生。

  2、谈谈对成语“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的理解。

  二、精读课文,品悟张僧繇的“真”。

  1、如何看出他是“真人”的?找出有关词句谈谈。

  (1)a“张僧繇推辞说,画上眼睛,龙就会飞走。”理解“推辞”。指名读这句话,你来推辞一下。(突出“眼睛”、“就会”)你听了他的话相信吗?会怎么想,怎么说?游客和你一样,也不信,你来读读写游客的话吧。大家一再要求,会怎么要求呢?

  b“霎时间,只见乌云密布,电闪雷鸣,被点上眼睛的龙腾空飞去。”好神奇啊,一眨眼画上的龙竟然真的活了!谁来让我们感受一下这种神奇啊?(指名读)

  小结:是啊,张僧繇说的话应验了,说的和事实一样,不像那个楚国人说的是大话、假话,事实证明他说的是真话,确实是一位“真人”啊。让我们齐读这句话再次感受

  一下这份神奇吧。看到此情此景你会说些什么呢?游客会怎么惊叹?指名读最后一句话。

  过渡;张僧繇的“真”不仅仅表现在这儿,和南郭先生比他还表现在哪儿呢?读读前面的内容。

  (2)“这四条龙张牙舞爪,形象逼真”(画技高超,有真才实学)指名读。最能体现他高超的画技还是后面的什么呢?(齐读:大家一再要求.......被点上眼睛的龙腾空飞去。)

  2、做真人的结果如何呢?(令人佩服)指名读最后一句话。

  三、三则成语故事学完了,你能用一两句简短的话谈谈你的收获或感想吗?能总结出陶行知先生一样的名言更好。把它写下来,当作人生的座右铭。

  四、让我们把《画龙点睛》的故事铭记在心里,在今后的人生中争做一个张僧繇这样的“真人”吧。练习背诵《画龙点睛》。

幼儿园成语故事教案9

  (一)活动目标

  1、理解成语故事内容和含义,客观认识狐狸的行为,知道遇到危险的时候不要慌,要学会动脑筋、想办法,保护自己。

  2、初步用于故事内容匹配的动作、表情、语气来表演故事。

  3、体验大胆表演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狐假虎威》故事图片,ppt。

  2、老虎和狐狸头饰若干。

  3、故事狐假虎威的视频。

  (三)活动过程

  教师指导语:小朋友们有没有去过幼儿园?看过什么动物?(教师据幼儿的回答简要的概括动物的特点)

  1、猜谜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谜语一:身穿花衣四脚走,头上有王真威风,张开大嘴一声吼,吓得百兽都发抖。(谜底:老虎)

  谜语二:眼睛细细三角脸,拖着一条大尾巴,爱吃兔子和小鸡,专门会想坏主意。(谜底:狐狸)

  2、教师有感情地讲述故事一遍。

  提问:

  (1)小朋友们,听完了这个故事老师有几个问题要问你们,狐狸被老虎抓到的时候是怎么办的呢?说了什么?请几个小朋友学学(镇定下来,我是上帝派来…重复几遍老虎和狐狸的`对话,为下面的游戏打基础)

  (2)小动物们看到狐狸后怎么样了啊?你认为他们是害怕狐狸,还是害怕老虎?

  (3)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聪明)一只怎样的老虎?(粗心)

  小结:遇到危险的时候不要慌,要学会动脑筋、想办法,保护自己。

  3、选择一个角色,用有感情的声音和动作表现狐狸和老虎

  (1)第一次练习对话,请小朋友表演。

  教师指导语:小朋友们邀请自己的好伙伴自由表演1分钟。

  出示图1:狐狸被老虎抓到后师:表演之前先考考小朋友们,故事里狐狸说话时的声音是怎么样的?(不慌不忙,镇定)老虎说话时的声音又怎么样?(疑惑的)下面我们用不同的声音来表演狐狸和老虎,让别人一听就知谁是狐狸,谁是老虎。

  (请小朋友表演)

  出示图2:表演狐狸眼珠骨碌碌一转,想出好办法的样子。老虎摇头疑惑的样子师:狐狸和老虎在说话的时候还可以加上表情和动作。狐狸和老虎分别会做什么动作呢?谁来学一学?(教师适时的提醒)

  师:我们再现在请小朋友上来表演一下,注意把声音、表情、动作都表演出来,让别人一听、一看就知道谁是狐狸,谁是老虎。

  出示图:3:

  师:老虎相信了狐狸的话,于是老虎跟着狐狸朝森林里走去,狐狸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地走在前面,老虎半信半疑,东张西望地走在后面。

  表演狐狸"神气活现"、"摇头摆尾"的样子。

  表演老虎"半信半疑"、"东张西望"的样子。

  出示图4:

  师:森林里的小动物见到狐狸和老虎它们是怎样做的?

  请小朋友表演小动物害怕地逃跑的样子。

  (四)看视频,听故事。

  小结:这个故事叫做《狐假虎威》,聪明的狐狸,能在遇到危险的时候想办法了一个好办保护了自己。

  (五)活动延伸

  在生活中遇到危险要不慌张,动脑筋,保护自己。

幼儿园成语故事教案10

  一、活动目标

  1、通过讲成语故事比赛活动的开展,激发孩子积累成语的兴趣。

  2、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与竞争的意识,在激烈与友好的比赛中,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有趣、学习的快乐、学习的重要。

  3、活动的开展与拓展,学生灵活应能力的能力有所提高。

  二、活动准备

  1.自由组合,全班分成4个小组。

  2.组内讲故事,评出2名小组内的讲故事能手,参加全班的`比赛。

  三、活动过程

  1、自我表现,激发趣味

  (1)本学期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成语故事,谁来说一说。

  (2)你还知道其它的成语故事吗?

  (指名说说,表现各自的才华)

  2、比赛开始

  今天,我们又听说了这么多的成语故事,你们想知道这些故事都讲些什么吗?接下来,我们进行一次友谊比赛,看看哪一组的小朋友比较能干,成语故事讲得最好听,让我们大饱耳福。

  老师主持

  4个小组长评分,选出“讲故事能手”。

  3、活动小结:

  通过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愿我们的小朋友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思与学、积累更多的成语。

幼儿园成语故事教案11

  活动目标

  1.理解“狐假虎威”成语故事的内容及情节,丰富词汇:半信半疑、得意洋洋。(重点)

  2.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角色的理解和看法,并能运用语言、动作、表情创造性地表现故事中的角色对话及角色特点。(难点)

  3.对成语故事感兴趣,初步感受中国古典文化的精妙。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活动前了解幼儿对成语的认知水平,丰富幼儿成语的认知经验,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成语。

  2.物质准备:故事动画、图片课件。

  活动过程

  以游戏“看图画猜成语”导入,激发幼儿学习成语的兴趣,并初步感受古典文化的精妙

  1.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知道的成语,了解成语是我国特有的古典文化。

  2.玩“看图画猜成语”的游戏:出示幼儿自己画的成语故事,引导幼儿根据图画内容,说出成语,引出成语“狐假虎威”。

  结合故事动画完整听赏故事,初步理解“狐假虎威”成语故事的内容与情节

  1.教师结合故事动画完整讲述故事。

  2.通过提问引导幼儿初步理解“狐假虎威”成语故事的内容。

  提问: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

  师幼共同分段讲述、分析、理解故事内容,引导幼儿学说对话,理解词语:半信半疑、得意洋洋

  1.教师结合课件讲述第一段(故事开始至“天帝是不会饶恕你的”),在提问、表演中引导幼儿学说对话。

  提问:狐狸被捉住后心里是怎么想的?它是怎么说的?

  狐狸为什么要装出傲慢、镇静的样子?

  2.师幼共同边讨论边讲述第二段(“老虎听了狐狸的话”至“跟在狐狸后面四处张望”),在提问、讨论中引导幼儿分角色表演对话,表现角色的特点。

  提问:老虎听了狐狸的话为什么一愣?丰富词汇:半信半疑。

  狐狸一看老虎不信赶紧说了什么?

  接下来它们是怎么做的?

  3.幼儿看图自主讲述第三段(“森林中的……”至最后),在讲述、表演中引导幼儿重点表现角色特点。

  提问:狐狸为什么得意洋洋?它对老虎说了什么?丰富词汇:得意洋洋。

  4.引发幼儿讨论,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不同的想法。

  提问:在你眼中,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狐狸?

  在动物们的眼中,这又是一只什么样的狐狸?

  5.拓展幼儿的想象,进一步加深对“狐假虎威”的理解。

  提问:老虎一直会上当吗?狐狸一直会得逞吗?它们还会发生什么事?

  给故事动画配音,运用语言、动作、表情创造性地表现故事中角色的对话及特点

  教师配合、支持幼儿共同完成为故事动画配音,引导幼儿重点讲述对话部分,并创造性地进行表现。

  游戏“看动作猜成语”,进一步引发幼儿对中国古典文化——成语的兴趣

  活动评析

  成语是中华民族优秀的语言文化,许多成语背后蕴藏着有趣的故事和深刻的寓意。《狐假虎威》以高度凝练的语言描述了狐狸用自己的计谋,借老虎的威风吓跑百兽、逃脱虎口的过程。这是一则内容经典、富有趣味、为幼儿所熟悉的成语故事,有部分幼儿对故事内容也有一定的了解,基于上述分析,结合《纲要》中指出的:“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创造性地使用了本教材:

  1.依据幼儿年龄特点,对内容进行适当的修改

  为了更好地贴近大班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让故事更加富有趣味,对故事内容进行了修改,删减了“生性狡猾”“望而生畏”“魂飞魄散”等幼儿难以理解的成语,保留了能体现角色特点的“半信半疑”“得意洋洋”等成语,在故事情节的描述上更加儿童化、口语化,更为生动形象,易于幼儿理解,便于幼儿表现与表达。

  2.既关注经典故事的原意,又尊重幼儿的认知特点

  “狐假虎威”这一成语原意是用来比喻仗势欺人的行为,寓意深刻,离幼儿生活较远,幼儿不易理解。因此,本次活动在遵循故事原意的基础上,结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对故事内涵的定位是: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吓跑了动物们,保住了自己的性命,狐狸用狐假虎威的计谋达到自己的.目的是不可取的。另外,给孩子提供多角度、开放性思维的空间,引导幼儿从多角度挖掘故事的内涵,如:狐狸遇到危险能冷静机智,动脑筋想办法等,尊重幼儿的思维水平以及看待问题的角度。

  本活动采取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策略:

  1.运用“润·思·述”教学方法,帮助幼儿把握角色特点,理解故事内涵

  现代语言学认为“思维与语言是密不可分、相互依存的”,学习语言的过程其实就是幼儿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训练的过程。此成语故事虽然情节简单,但含义深刻,幼儿对角色特点的分析和把握较难,因此,运用“润·思·述”教学方法,可帮助幼儿正确把握角色特点,理解故事内涵,引发幼儿积极思考、大胆表达。

  在过程中体现“润”——通过观看形象生动的动画视频,倾听教师富有感染力的讲述,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丰富的语言和有趣的情节,充分激发幼儿听故事、理解故事、表达故事的兴趣与愿望。

  在互动中突出“思”——一是通过开放性的问题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如“你认为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狐狸,在动物们的眼中,这又是一只什么样的狐狸”,引发幼儿从不同角度思考表达对故事角色的理解,充分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二是通过启发性的问题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如“狐狸会一直得逞吗,它们还会发生什么事”,引发幼儿的创造性想象,给幼儿充分思考的空间。三是通过分析式的提问培养幼儿的逻辑性思维,如“老虎为什么一愣,狐狸为什么要赶紧说”等问题,引导幼儿根据故事线索进行思考,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在表达中落实“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为幼儿提供充分表达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引导幼儿运用语言、表情、动作复述故事的对话,表现角色特点,从而帮助幼儿加深对故事内涵的理解。

  2.在分段讲述过程中层层递进,引发幼儿自主学习

  此成语故事深为幼儿所熟悉,部分幼儿通过多种渠道对故事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在第二遍分段讲述故事过程中,教师逐步隐退,第一段幼儿先以倾听为主,体会角色特点,第二段以师幼共同分析讨论的方式进一步学说对话,理解角色特点,第三段幼儿自主讲述、大胆表现角色特点,体现幼儿学习的主体性。

  3.采用游戏激趣的方法,引导幼儿体验学习成语的乐趣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要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在开始部分,以游戏“看图画猜成语”引出“狐假虎威”的故事内容,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在结束部分,以“看动作猜成语”的游戏,进一步激发幼儿对中国古典文化——成语的兴趣。通过游戏让幼儿身心愉悦地参与到活动中,同时,体验用不同形式学习和表现成语的乐趣,感受中国古典文化的精妙。

幼儿园成语故事教案12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寓意。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课

  同学们,我们的头脑里已经记了不少成语了,你能说几个给大家听听吗?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读几个成语故事。

  板书:6、成语故事三则

  二、初读指导

  1、安排课内预习。

  过渡:课文中讲了哪三则成语故事呢?

  ⑴轻读课文,圈出文中生字。

  ⑵拼读生字,记住字音,字形。

  ⑶朗读课文,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⑷画出不理解的词。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情况。

  ⑴出示生字词(幻灯片)。

  ⑵分析哪些字音易错。

  ⑶文中哪些词不理解。

  ⑷指名读课文。

  三、指名书写。

  四、安排作业。

  誊写生字,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

  1、认读生字词。

  2、填词。

  自相(矛)盾画龙点(睛)(滥)(竽)充数张口(结)舌

  二、精读《自相矛盾》。

  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这个故事讲的.是件什么事?

  2、讨论:“夸口”的意思。文中是谁在说大话?他说的是什么大话?“张口结舌”的意思。那人为什么张口结舌说不出话的呢?

  3、联系实际说说有没有犯过与此人同样的错误?。

  三、精读《滥竽充数》。

  1、查字典:滥、竽、充、数4个字分别是什么意思?

  2、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想: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为什么也得到了和他人一样的俸禄?

  理解句子: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3、后来他怎么又装不下去了呢?

  4、朗读课文。

  四、精读《画龙点睛》。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⑴张画的龙为什么不“点”睛?

  ⑵后来为什么又给龙画上眼睛了?

  ⑶“点睛”的结果怎样?

  2、逐题讨论,指导朗读

  3、启发想象,领悟寓意。

  五、安排作业。

  朗读课文,造句:不要……而要……。

  板书设计

  6、成语故事三则

  自相矛盾夸口张口结舌

  滥竽充数得俸禄逃走了

  画龙点睛点睛飞走了

幼儿园成语故事教案13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的生字词。

  2、详细讲解前两则成语故事。

  3、让学生认真领悟两则成语故事的寓意。

  二、教学重点:

  1、理顺故事发展的思路,把握重点字词句。

  2、让学生体会两则成语故事包含的寓意。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一抓一放。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一定知道不少成语了,谁来说几个给大家听听?

  (生回答)

  师:同学们积累得还真不少,那有同学知道成语的来源吗?

  (生思索回答)

  师引导学生:让学生知道成语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民间口语,一是书本记载,本记载包括故事、典故、寓言。

  师:今天啊,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八课《成语故事》。带领学生读课题。

  2、精读《自相矛盾》。

  (1)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则故事《自相矛盾》。老师想问问同学们你们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听过自相矛盾这个成语吗?

  生:听过或没有。

  师:有人听过。那有人能说说你对这个成语的理解吗?

  (生回答)

  师:那自相矛盾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一起来学了这个故事就知道了。

  (2)师:下面请同学们自己把这则故事读一读,读的时候注意画出本课的生字词。

  (生读课文。)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本课的生字词。

  “矛(茅)盾楚锐戳”

  请学生读生字词,读准字音。请学生自己说一说在写这些生字词时有哪些注意点。最后让学生组词。

  (3)师:好。本课的生字词我们就学到这里,我们来看这里“矛”这里的“矛”是什么意思呢?(生思索)盾呢?(生思索)

  矛是古代的一种兵器,在长杆的一头有金属枪头。盾是古代的一种兵器,用来遮挡提防兵器。

  师:我们这里还有一个字“戳”,这是一个动词,同学们你们能做做戳的动作吗?

  生拿出笔纸。让他们听指令做动作。第一次“矛”戳不穿“盾”,第二次“矛”戳得穿“盾”。同时讲解并板书

  戳不穿→→矛不锐利

  戳得穿→→矛很锐利

  盾很坚固盾不坚固

  师:文中的楚国人是怎样夸奖他的矛和盾的呢?请同学们找一找,用∽∽∽画出。

  生找到后请生朗读。

  师:你们注意到楚国人说此话时的提示语了吗?

  突出“夸口”一词,夸口是说大话的意思。让生再读一遍,注意读出“夸口”的语气。

  师:听了楚国人的话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

  师:我们的同学都很聪明,看出了这个楚国人的破绽。其实看穿他的不止我们同学,文中的路人他是怎么问的?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

  由生读出路人的话。

  师:那路人问完之后,那个楚国人有什么反应?请一大组的同学来读一读。

  师:谁能用一个词来形容那个楚国人的神态?

  生:张口结舌。

  重点讲“张口结舌”——张着嘴巴说不出话来了。

  师:这里的“张口结舌”可以换成哪些词语呢?

  生:瞠目结舌哑口无言目瞪口呆

  师:到这里,你想对那个楚国人说些什么呢?

  生:说话,做事不要前后抵触,否则吃亏的是自己;不要夸口,要老老实实,实事求是。

  师:现在你能理解自相矛盾的意思了吗?

  自相矛盾比喻一个人的'言语或行为前后抵触。

  在黑板上抄下寓意。

  师:最后我们来分角色朗读课文。A同学当楚国人,B同学做路人,其他的同学读旁白。

  3、引读导悟《滥竽充数》

  (1)师:《自相矛盾》我们就学到这里,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则故事。板书课题(滥竽充数)让学生齐读。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己把课文读一读,你们思考一下你们在读的时候需要做些什么?

  生:画出本课生字词,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生读课文。

  师:老师来检查一下你们读书的情况。

  竽腮俸禄奏

  开火车读,讲生字词读及写的时候的注意点,齐读,组词扩词

  (2)师:我们已经学过了本课的生字词。下面老师请一位同学来朗读这篇课文,其余的同学注意思考小黑板上的几个问题。

  先出示问题,让学生读问题。

  小黑板上的问题是:

  ①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②他为什么要充数?

  ③他为什么能充数?

  ④他充数的结果如何

  生读课文,其余学生思考。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几个问题的答案。

  ①这则故事的主人公是南郭先生。

  ②他想得到俸禄,但又不会吹竽,所以他要充数。

  ③齐宣王在世时总是喜欢大家一起吹给他听,给了南郭先生可乘之机

  重点讲“居然“居然表示出乎意料的意思。

  师:这里的居然能换个词吗?

  生:竟然。

  师:从居然你看出了什么?

  生:南郭先生蒙混骗人,不该得到俸禄。

  ④充数的结果是:当齐宣王在世时他得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

  齐湣王在位时他只好逃走了。

  师:通过南郭先生命运的转变,你有什么收获呢?

  生1:人要有真才实学,否则只能混一时而不能混一世。

  生2:作为管理者要善于识别那些没有真本领的人,他们往往冒充有真本领的人混饭吃。

  (3)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装模作样的语气。

  师:你能说说你对滥竽充数的理解吗?

  生:滥竽充数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比喻把不好的东西放在好的东西里面充数。

  在黑板上写出寓意。

  4、作业

  师:这节课我们就讲到这里。今天的作业是:

  (1)仔细体会我们所学的两则成语故事中包含的寓意

  (2)搜集与我们课文类似的成语故事

  (3)搜集成语包括除了四个字以外的三个字,七个字等字数不等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