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时间:2023-02-24 17:02:36 教案 我要投稿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推荐】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推荐】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式题的基础上编排的。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并学会使用小括号;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本单元教材在编写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结合生活情境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2.例题的呈现形式具有开放性。

  单元教学要求: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生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小括号的使用。

  2、综合算式的应用。

  单元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第4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游乐园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你最喜欢玩什么?

  2、投影出示游乐园情境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方法一、22+13=35(人)35-6=29(人)

  方法二、22-6=16(人)16+13=29(人)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22+13-6 (2)22-6+13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观察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明确条件,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4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教师结合题目的具体内容,适当渗透思想教育。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五、课堂作业

  第二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第5页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小括号的作用。

  4、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从不同的角度发现并提出问题以及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面包房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昨天我们去游乐园,今天,我们去面包房看看,看看那里有什么好看的,想吗?

  2、投影出示游乐园面包房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还剩多少个面包?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还剩多少个面包?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还剩多少个面包?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方法一、54-8=46(个)46-22=24(个)

  方法二、8+22=30(个)54-30=24(个)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还剩多少个面包?,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54-8-22 (2)54-(8+22)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若第二种综合算式有困难教师进行点拨指导。特别强调计算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7、完成练习一第5题先让学生仔细看图,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8、小结。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观察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明确条件,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2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3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强调小括号的使用。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五、课堂作业。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

  册数:二年级下册

  教师姓名:

  任教班级:

  二年级数学教学进度

  教学计划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图形的运动、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数学广角——推理、总复习等。

  三、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2、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3、认识轴对称、平移和旋转,剪一剪等。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5、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6、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在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1千克的物体有多重,了解克、千克的实际意义及1千克=1000克。

  7、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

  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四、情感态度

  1、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创新精神。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3、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4、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学好数学家的信心。5、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和敢于探索的科学精神。训练学生养成认真审题,仔细验算的良好习惯。

  6、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学描述生活中的事物,经历与他人交流活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五、教学措施

  1、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看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有的内容,都不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不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思考过程。在教学时,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6、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生主要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学情分析

  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能正确地进行计数,所以填写统计表时不会感到太困难,其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整理数据,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较多的生活经验,能利用统计图表中的数据作出简单的分析,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体会统计的作用。本单元教材选择了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生的校服、讲故事比赛、春游的人数情况统计等,同时渗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识,使学生明确统计的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对统计数据的初步分析。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要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之中,在活动中不断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并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数学思考: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问题解决: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

  三维

  目标 ⒈知识与技能:巩固除法的含义及除法各部分的名称,为后面学习2~6的乘法口诀求商打基础。

  ⒉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操作的能力。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

  重点 巩固除法的含义及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

  难点 巩固除法的含义及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教法

  学法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

  教学

  准备 练习题卡。

  主要教学流程

  完成教科书第16页练习三的第7题。

  先让学生独立写出除法算式,然后再全班讲评。

  ⒈6除以3等于2。(复习除法的读法)

  ⒉被除数是15,除数是3,商是5。(复习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⒊把2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4。(复习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⒋9个苹果,每3个一份,分成了3份。(复习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也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二、完成教科书第16页练习三的第8题。

  乘法算式:5×3=15

  除法算式:15÷3=5 15÷5=3

  要提问学生为什么这样列式?

  三、找朋友:完成教科书第17页练习三的第9题。

  一部分的'同学拿口诀,一部分的同学拿乘法算式。先由拿乘法算式的同学读算式,然后问“我的朋友在哪里”,拿口诀的同学就说“你的朋友在这里”。也可以交换着玩。

  四、完成教科书第17页练习三的第10题。

  要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然后全班讲评。重点要问学生为什么这样列式?

  五、课堂小结。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熊购物”的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到书写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3.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进行乘加、乘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4.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思考,书写规范,计算认真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法:

  交流研讨、师生探究。

  学法:

  小组合作、交流研讨、师生探究。

  教学重点:

  掌握先乘法,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方法。

  教具准备:

  主题图

  教学过程:

  (事先出示课题和主题图)

  一、创设情境获取信息

  师:“春天来了,小朋友们喜欢去郊游吗?小动物们呀和你们一样,也非常喜欢去郊游!今天,小熊哥俩商量好了要去大龙潭。你们瞧!它们正在超市的食品专柜前,准备购买香甜可口的食品呢。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说说图上有哪些数学信息呢?”

  二、探索新知

  (一)探索乘加混合算式的运算顺序,学习脱式的书写方法。

  1、猜想小熊胖胖的购买方案。

  师:“小朋友的眼睛可真亮,一下子就从图上发现了这么多的信息,那么你们能不能猜一猜小熊胖胖想买些什么东西呀?谁来猜?谁再来猜猜?恩,这些购物方案都很不错!但只有__猜中了小熊的心思,小熊胖胖呀,就是想买4个面包和1瓶饮料。”(贴示:我要买4个面包和1瓶饮料。)

  2、解决问题,交流算法。

  师:“那么,你们能不能根据有关的信息,帮小熊胖胖算出买4个面包和1瓶饮料,一共该付多少钱呢?(板书:该付多少钱?)请小朋友们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教师巡视,找到需要的算法,请学生板演。)算完的同学可以在小组里交流各自的算法。”

  3、联系主题图理解算式的含义及运算顺序。

  师:“咱们来看黑板上的同学列的算式,先看这一种分步的列式方法,谁能看出,他是怎么想的?先算出什么?再算什么?这种列式方法(口算综合)是__做的,请你告诉老师,你是怎么想的?先算出什么?(a.若学生先画横线则问:你画的这一横线表示什么?b.若学生没有画横线则说:老师给你画上横线表示你是先算这一步的。)(师画横线)再算什么?”

  4、探究分步式与综合式的关系,介绍脱式的书写方法。

  师:“咱们再看看,这种算式实际上是把这两个分步式怎么样了?哎!是把这两个分步的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了。可是老师发现一个问题:在分步式当中有一个得数12,而这个综合式当中有没有12?咦!12哪去了?哦!被3x4代替了。在口算3x4+6时,得在脑子里记住3x4的积是12,才能算出得数是18,容易出错还不方便检查。所以,为了让大家清楚地看到运算顺序和计算过程,便于检查,聪明的数学家发明了脱式。在我们数学书12页上就有3x4+6的脱式写法,请大家先找到小淘气的这种算法,然后动笔帮小淘气填写空格,填完后仔细观察,书上脱式的书写与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对!计算的时候不是把等号写在算式的右边,(擦掉板书:=18(元))而是另起一行,在比第一个数字3出一格的位置上写等号,(板书)先算哪一步,就要把得数写到这一步的下面。没有参加运算的数字和运算符号要位置不变地照抄下来,然后再另起一行算第二步12+6=18。计算结果有单位的别忘了写单位,该答的时候要答。”(全班齐答。)

  5、分析“乘在前,加在后”的算式与“加在前,乘在后”的算式的异同,体会运算顺序的重要性。

  ①若学生板书出6+3x4=18(元)则直接问。②若学生没有这种板书,则让学生通过看书学到这种算法。

  师:“6+3x4与3x4+6一样吗?观察看看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呢?”

  师:“你们想想6+3x4,能不能先算6+3的和再去x4?为什么呢?所以说,计算时,先确定运算顺序很重要,运算顺序错了就会造成严重错误。

  6、学生试用脱式计算6+3x4。

  a.指名板演,其余学生观察。

  b.引导学生评价:提建议或谈谈他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的?他在用脱式计算时注意了什么问题?

  7、总结算式名称和运算顺序。

  师:“同学们再次观察6+3x4与3x4+6这两个综合算式,a.先观察它们的运算符号,你发现了什么?像这样既有乘法,又有加法的算式我们就把它叫做乘加混合算式。b.再观察他们的运算顺序,你又发现了什么?正像同学们所说的那样,在计算乘加混合算式时,我们就是按照先算乘法,后算加法(板书:先乘后加)的顺序进行计算的。”

  8、学生举例乘加混合算式,说出运算顺序。

  (二)探索乘减混合算式的运算顺序,熟悉脱式的书写方法。

  1.引出问题。

  师:“刚才我们发现小熊胖胖最喜欢吃面包和饮料,而小熊乐乐呢?它呀!想了老半天,最后还是决定拿20元去买3包饼干,(板书:买3包饼干,)请你们帮它估计一下20元钱买3包饼干够吗?还会剩钱吗?你能不能算出售货员应找回多少钱呢?(板书:应找回多少元?)”

  2.解决问题,交流汇报。

  师:“请小朋友们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的.想法、算式以及发现。”(教师巡视,请学生板演。)

  师:“20-4x3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计算时应该先算什么,(师画横线)再算什么?能不能先算20-4?为什么?”

  师:“20-3x4与6+3x4在运算符号上有什么不同?那么同学们能不能猜一猜,像20-3x4这样的算式叫做什么算式啊?像这样有乘法,又有减法的混合算式,就叫做乘减混合运算。在计算的过程当中,我们应该先算什么法?后算什么法?(板书:先乘后减)”

  3、学生举例乘加混合算式,说出运算顺序。

  三、拓展练习

  1.第13页‘试一试’第2题

  师:“其实啊,小熊是一个谗嘴的家伙,它想买的东西呀,可远远不止3包饼干,下面,大家看这些算式(板书第13页‘试一试’第2题的3个算式,学生逐一回答。),结合小熊购物图想一想,小熊还要买的东西是什么?”

  2.“猜心思”游戏。

  师:“看来同学们都挺了解小熊的,都猜出了小熊的想法。下面呀,我们要做一个游戏。游戏是这样的,请每个同学根据小熊购物图,写一个综合算式,然后请你的同桌根据你写的算式,结合小熊购物图,猜一猜你想买什么?”

  师:“告诉老师,同桌猜出你的心思了吗?有的同学猜出来了,有的同学没猜出来的,那么没猜出来的请把你的算式说出来,让我们一起来帮你猜猜吧!(教师把算式板书出来),请注意观察。谁能猜出__想买什么?__你说她猜得对不对?把你的心思再告诉大家一次吧。还有的同学,同桌没有猜出你的想法,课后咱们继续练习,好吗?”

  四、回顾反思,梳理总结。

  1、师:“这节课啊,咱们帮助小熊解决了那么多的问题,看!小熊正在高兴地向你致谢呢!”

  2、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你一定有很多收获吧?谁愿意把你的收获跟大家说一说?你能不能告诉大家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要先乘后加?什么样的情况下要先乘后减呢?”

  3、师:“看来呀,咱们今天的收获还真不少!小熊出来了那么久,它也该回家了,在临走之前,它还有一句话要提醒大家。请注意听哟!‘小朋友,今后在计算乘加混合运算的时候,要先乘后加,在进行乘减混合运算的时候,要先乘后减。’记住了吗?”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

  一、教学目标:

  1、经历在观察、验证、交流等活动中探索长方形特征的过程,培养孩子的探究能力。

  2、认识长方形的长和宽,知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3、在用已有数学活动经验探索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良好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长方形的长和宽,知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难点:经历在观察、验证、交流等活动中探索长方形特征的过程,并获得成功的良好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三、教学方法:

  实物展示发,课件演示发,游戏等。

  四、教学过程:

  (一)、课件展示几种不同的图形:让学生分别说说几种图形的特征:(学生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即可,是重点引导长方形的认识)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新知。

  1、让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长方形。

  (1)仔细观察你手中的长方形,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直观的观察,为学生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这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一个重要前提,孩子会从感知上发现长方形的一些特征。很有可能学生会说出,长方形有四条边,四条中有两条长边,有两条短边……)

  (2)长方形的边,角有什么特点?(教师这时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各抒己见。很有可能学生说出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3)激发学生自己猜测自己说的话是否正确。(学生通过各种实验小游戏验证。)预设:

  (通过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等方法找到验证的结论小组讨论全班进行交流。)

  2、课件展示:总结。

  汇报后演示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课件。在演示的过程中向学生讲清两条长边叫做对边,两条短边也叫做对边。在交流,展示验证方法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试着用一句话总结长方形的特征。

  (这时候演示课件,不仅肯定了开始的猜测,还能够让学生直观、形象的认识长方形的特征。让孩子总结长方形的特点,不仅培养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孩子对知识在头脑中又加深巩固了一次)

  3、认识长和宽(1)出示长方形纸,师指说:长方形的边不一样长,我们把长边的长叫长,短边的长叫宽。

  (2)师指另外两条边问:这条边叫什么?有几个长?几个宽?

  (3)让学生找出身边“长方形”同桌活动,指一指长、宽、对边。

  (三)、练习1、游戏一:我会“辨”判断下面的图形哪个是长方形,哪个不是长方形(学生说一说判断的理由,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长方形的特征。

  老师小结:不管怎么放,只要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它就是长方形;反过来只要是长方形,它的对边就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2、游戏二:量一量同桌合作:指出上一题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测量一下它们的长和宽,并记录下来。

  3、游戏三:画一画出示课件:学生帮助自己设计像框,并画在方格纸上长方形4、游戏四:拼一拼老师建议用不同的长方形拼出自己喜欢的图案送给你的朋友。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2、会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单位的工具进行测量。

  3、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米=100厘米。

  能力点: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的能力。

  德育点: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

  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米=100厘米。

  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米尺、软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提问学生自己的哪个手指的宽是1厘米。

  2、让学生在尺上指出2厘米、4厘米、5厘米、8厘米、10厘米的实际长度。

  3、用学生尺量数学教科书的长和宽,并回答量的结果。

  4、一名用学生尺量黑板的`长,一名学生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发现了什么?引出米尺。让学生看看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度要量几次,量完后,提问:“用哪种尺量黑板的长度更方便一些?”“量操场的长用哪种尺方便些?”

  教师说明:“前面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如果要量黑板或操场的长用厘米作单位就不方便了,就要用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来量。今天我们就学习用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板书课题:认识米用米量

  二、自主探究:

  1、教师拿出米尺告诉学生它的长度是1米并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米尺或1米长的小棍,让学生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将两臂伸平,用米尺量出1米的长度。

  2、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3、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绳子,两人一组量出1米、2米、3米的长度给大家看。

  4、量出1米长的绳子,小组合作用不同的方法了解这根绳子有多少厘米。教师提问:“1米里有多少厘米?”“也就是1米等于多少厘米?”学生回答后,

  教师板书:1米=100厘米。并让学生齐读两遍。

  三、拓展运用:

  1、教师出示1盘卷尺,告诉学生这是1盘卷尺,用它可以量比较长的距离。量跳远的距离。

  2、找一找你身边有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3、1米=()厘米

  100厘米=( )米

  5米=()厘米

  200厘米=( )米

  实践活动:试测量一下教室的长度。

  量跳远的距离。

  (指导学生:要先确定两个点,一个是跳的起点,另一个是跳完后脚后跟所在的点(终点)。量的时候,尺子要从起点拉到终点,尺子要放平拉直,这样才能量出准确的长度。)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

  教学内容:

  课本P23页例1,练习五第1~3题。

  教学目标:

  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自己得出除法算式的商;通过比较分析的思维过程,使学生体验到可以用多种方法求商,感受到用口诀求商的简便;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

  使学生学会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

  用多种方法求商。

  教学准备:

  情景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出示例1放大图,讲述猴妈妈给小猴分桃的故事。

  【设计意图】:故事引入,激发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看图,思考问题:小猴摘了几个桃子?猴妈妈准备分给几只小猴?

  动手操作,探究方法。

  (1)、各小组动手分一分,并说说分的过程。

  (2)、小组合作,交流方法。

  我们通过分一分知道了可以分给4只小猴。如果我们不动手分,那该怎样想呢?

  学生交流想法。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12÷3的'商是几?你是怎样算的?

  学生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

  小结。

  【设计意图】:通过操作为下面的抽象思维作准备,使学生由直观向抽象过渡。通过相互交流、启发达到共同发展的效果。让学生在感受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中逐渐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

  三、拓展应用,加深理解

  引导学生完成第24页的“做一做”第1题。

  (1)、要求学生利用口诀独立解决,并想想这些题目有什么特点。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汇报。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1题。

  学生认真观察图,说说图意。然后独立完成。

  3、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2、3题。

  【设计意图】:寓学习于游戏中,并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让学生体会被除数和除数一样时商是1。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

  教学目标:

  1.经历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本方法;

  2.根据具体情境,会正确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过程中,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熟练运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难点:

  运用已有知识与经验自主探究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教学教法:

  学生已掌握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和方法是一致的,所以针对这一情况,教学本课时,我采用“巩固旧知、导入新课——情境创设、激发兴趣——自主发现、方法探究——趣味游戏、强化练习”的教学方法,在师生交流互动中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我看下哈,咱们同学今天的精神气十足啊,怎么丁老师给你们上课很高兴啊?生兴奋答道:是!听你们这么说,我的心里比吃了蜂蜜还要甜!我听说人在心情好的时候记忆力是最好的,我们要不要借这个高兴劲发挥下我们的聪明呢?

  2.背诵九九乘法口诀

  集体背诵乘法口诀,看谁背的好!完后我会说:我发现同学们背诵的都非常棒,只有个别同学还不是很熟练,下去一定要熟背乘法口诀,倒背如流。为什么一定要背熟呢?因为它不仅可以帮我们解决用乘法计算的问题,还能帮我们解决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3.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今天我们就继续接着学习“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复习计算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求商的?

  24÷6= 想:( )六二十四

  二、引导发现,探索新知

  1.出示教材第37页主题图。

  谈话:快要过六一儿童节了,我们大家预想一下怎么装扮教室,在装扮的过程当中也会有许多的数学问题。现在仔细观察“快乐的节日”这幅图,看看你能发现了什么?说一说图上的小朋友都在做什么?(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收集数学信息。)

  交流反馈

  第一组做了一些红旗,要挂在教室里。

  第二组做了49颗星,分给7个小组。

  第三组带来了27个心形气球,每9个摆一行。

  谈话: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可做适当提示或引导。)

  (1)第二组做了49颗星,分给7个小组,平均每组有几颗?

  (2)第三组带来了27个心形气球,每9个摆一行,可以摆几行?

  2.出示例1。

  课件出示小旗,先出示一行,让学生看清每行有7面小旗,知道一行是一个7,接着一行一行的出示,共出示8行,也就是8个7,问共有多少面小旗?也就是求8个 7是多少?这个可以用乘法解决7×8=56(面)。然后同桌讨论:看图编应用题,引导学生说出 “有56面小旗,挂成8行,平均每行挂几面?”

  (1)谈话:求“平均每行挂几面?”用什么方法计算?你是怎样想的?

  教师展示课件例1图。

  (2)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并列出算式。

  师: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像这种求平均分的问题,我们可以用除法计算,列式是56÷8。

  (3)引导学生得出算式的`商。问:你是怎么计算的?并板书(想7×8=56,口诀七八五十六,所以56÷8=7。)

  (4)学生独立解决:要是挂7行呢?你能够解决吗?学生说出自己的计算结果,并把求商的过程根大家说一说,师板书。

  56÷7=8 口诀:七八五十六。

  (5)刚才我们计算56÷7和56÷8时都是用的哪句口诀?(七八五十六)

  发现:除数是几,就想关于几的乘法口诀。

  3.小结:算除法想乘法,除数是几就想关于几的乘法口诀,一句口诀可以计算两道除法算式。

  三、趣味练习,巩固新知

  装扮教室的问题我们已经解决了,那么下面这些练习题对我们来说就应该不是问题了。这部分设计了4个练习题

  1.小小接力赛

  课件出示课本第38页做一做第1题。

  2.填方框

  课件出示课本第38页做一做第2题。

  引导学生认真读题感受方程思想。填空并说说思路,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只要合理,教师均要给予肯定和鼓励。

  3.吹泡泡游戏

  课件出示课本第38页做一做第3题。

  4.分一分

  课件出示课本第40页练习八第2题。

  (三道题都是帮助学生巩固用口诀求商的方法,同时第一个练习还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形成了一句口诀可以计算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的认知结构。最后一题是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进一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四、总结归纳,交流体会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本节课大家的表现很不错,在解决装扮教室的时候学会了知识,走出教室又能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了。希望大家在以后多观察,多思考,其实许多的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

  板书设计:

  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56÷8=7(面) 56÷7=8(面)

  口诀:七八五十六 口诀:七八五十六

  答:平均每行挂7面。 答:平均每行挂8面。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9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理解对称轴的含义,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学会欣赏数学美。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难点: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彩纸、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播放课件,这些游乐项目里有许多数学知识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图形的运动。

  二、探究新知,感受对称

  (1)引导观察,感知对称。

  师:为什么说在图形王国里,小蜻蜓、小蝴蝶、树叶都是一家子的呢?

  生自由发言。

  生1:我认为……

  生2:我觉得……

  生3:我想……

  师:同学们有很多自己的想法。下面,我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图形的左边和右边,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给小组的同学说一说。

  学生互相讨论,交流想法。

  学生自由发言。

  生1:我发现……

  生2:我发现……

  (2)认识“轴对称图形”.

  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说得也很有道理。下面,请同学们再想象一下,如果我们把这些图形的左边和右边对折起来,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学生自由发言。

  师:你们的想法正确吗?我们可以去验证一下。

  (让学生用手中的图形对折试一试)

  教师小结:如果把一个图形对折以后,两边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我们就把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板书课题)

  (3)剪“轴对称图形”.

  师:现在,同学们都知道小蜻蜓、小蝴蝶、树叶为什么在图形王国里是一家的了吧。因为它们都是……(学生看板书回答:轴对称图形)

  师:对称的东西还有很多,(课件出示)比如:我们穿的衣服、用的剪刀和戴的眼镜,这些东西也是对称的。老师这儿还有一些用纸剪出来的'图形,来看看都是些什么?(出示图片:有衣服、松树、飞机、爱心桃等)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图形是对称的吗?折折看。

  师:看着老师剪出的这些轴对称图形,同学们肯定也想自己动手剪一剪,那么,请同学们商量商量,如果给你一张纸,怎样才能剪出一个轴对称图形。

  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

  生1:我想……

  生2:我猜……

  生3:我是这样剪的……

  播放课件演示:怎样剪一个轴对称图形。

  组织活动:动手剪一个轴对称图形。

  然后让学生将自己小组剪出的轴对称图形进行展示。(贴在黑板上)

  (4)认识对称轴。

  师: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双手剪出了这么多美丽的轴对称图形,虽然,每个人剪出的图案不一样,但请你们仔细观察,这些轴对称图形的中间都有什么?我们把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师:请同学们动手指一指这些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在哪儿?好,下面我们就把它画出来吧!同学们说说,你觉得该怎么画?

  生讨论交流。

  播放课件演示:画对称轴的方法。

  学生用铅笔画出自己剪出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5)说“生活中的对称”.

  师:其实生活中有很多轴对称图形。请大家找一找,和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

  生互相交流。

  师:老师今天也给你们带来了一些轴对称图形,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吧!(播放课件)

  三、巩固深化,拓展延伸

  (1)显身手。(辨对称)

  课件出示:判断下列哪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是的请画出它的对称轴。

  独立完成,指名汇报,集体评价。

  (2)找对称轴。(玩对称)

  师:看,这是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圆)你们说说,它们是轴对称图形吗?那么,它们分别有几条对称轴?

  (学生利用手中的图形动手折一折,找出它们的对称轴。重点指导圆的折法。)

  学生汇报交流,课件演示: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四、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交流学习感受。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轴对称图形。对称,是一种美,是数学美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只要你留心观察,到处都能找到对称的足迹。

  播放多媒体课件,欣赏美丽的轴对称图形。

  板书设计:

  对称

  把一个图形对折后,两部分能完全重合,我们就把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那条折痕就叫做对称轴。

  作业设计:

  动手操作,制作对称图形

  拿一张纸,对折以后,在对折的这边画出你想要画的图形的一半然后把它剪下来,就可以得到一个你喜欢的对称图形。再写上祝福语,作为礼物,送给爸爸妈妈,让他们也欣赏到对称图形的对称美,同时还能感受到你对他们的爱。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0

  教材解读:

  首先是对表内除法(一)单元除法意义的巩固,其次是为三年级学习“多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做好知识储备。着重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善于模仿。但注意力较弱,解决问题能力欠缺,对应用题不能很好地去分析。所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主要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玩中体验,玩中创造。在游戏中让学生理解教材中比较抽象的内容,同时将所学课本知识生活化。在平日的教学中,应注重营造愉悦、欢快的学习氛围,运用多种活动增强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使他们在亲身体验中进行有效的学习,保持他们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理解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解决一个数里有几个几的用除法计算的实际问题是本单元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学中,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通过例题和相关的练习,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求平均分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能正确运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

  经历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迁移类推、归纳概括的思想和方法。

  3、情感与态度:

  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已有知识与经验自主探究“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根据除法算式想出合适的口诀)。

  教学过程:

  一、读儿歌,导入新课

  1、教师课件出示儿歌“小矮人儿歌”

  小矮人儿歌

  1个小矮人1张床,7个小矮人(7)张床。

  1个小矮人2只耳,7个小矮人( )只耳。

  1个小矮人3双鞋,7个小矮人( )双鞋。

  1个小矮人4件衣,7个小矮人( )件衣。

  1个小矮人5条裤,7个小矮人( )条裤。

  1个小矮人6本书,7个小矮人( )本书。

  1个小矮人7支笔,7个小矮人( )支笔。

  教师读唱儿歌第一句(边拍手边读唱)。

  学生开火车形式边填边读唱。

  2、教师课件出示儿歌“螃蟹之歌”

  螃蟹之歌

  1只螃蟹8条腿,

  2只螃蟹(16)条腿;

  3只螃蟹( )条腿,

  ( )只螃蟹32条腿;

  ( )只螃蟹40条腿,

  6只螃蟹( )条腿;

  7只螃蟹( )条腿,

  ( )只螃蟹56条腿。

  学生齐唱“螃蟹之歌”。

  教师提问:小矮人儿歌和螃蟹之歌所用几的乘法口诀?

  学生回答:小矮人儿歌所用的是7的乘法口诀,螃蟹之歌所用的8的乘法口诀。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板题课题: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二、探究求商方法:

  1、教师谈话:自己喜欢的节日,并说明理由。

  教师引导学生说自己喜欢的节日,并说明理由。

  师:同学们,六月一日是什么节日?

  生:“六一”儿童节。

  师:瞧,二(1)班的同学为准备这个节日正忙着呢?(课件出示P48情境图)教师播放“庆祝六一”之歌。

  2、探究体验:

  师::请你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观察:三个小组的同学分别在干什么?

  生:他们有的在做彩旗,有的在做五角星,还有的在准备爱心气球。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现在,就让我们走近这几个小组,看他们准备得怎么样了!

  3、教学例1:课件出示:做彩旗

  (1)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课件出示)

  (2)根据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平均每行挂几面?)

  (3)读题,谁来解决这个问题?(指名独立解答)(引导学生列式并板书:56÷8=7

  (4)商7,你是怎么想出来的?(因为七八五十六,所以商是7)你为什么会想到用七(八)五十六这句口诀求它的商呢?引导得出:要知道56÷8等于几,就要想到几乘8等于56,所以可用七八五十六这句口诀求商。那八是除法算式中的什么数?五十六呢?七呢?算式中缺了7,所以商就是七。

  小结:当你选择了正确的乘法口诀后,观察除法算式中缺几,那么商就是几。

  齐说算理。

  (5)如果挂成7行呢?该怎么计算?(指名解答)

  交流:56÷7=8

  你是怎样想的?(因为七八五十六,所以商是8)

  (6)观察这两道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它们的被除数相同,但除数和商的位置交换了。并且它们使用了同一句乘法口诀求商。)

  4、尝试练习:我们再来看看第二、三组小朋友完成的情况

  从第二组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小朋友做了49颗星星,分给了7个小组)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①平均每组做了几颗?)

  (2)从第三组中,你又能知道什么信息?提出什么问题?(第三组小朋友带来了28个汽球,每7个摆成一行)(②可以摆成几行)

  选择你喜欢的问题进行解答。(生练习)

  (4)交流汇报:你解决了几号问题?

  生:(49÷7=7)你是怎么想出来的?再(男生齐说算理)

  生:(28÷7=4)怎么算的?再(女生齐说算理)

  归纳小结求商的方法:在计算除法时,可用什么方法求商?(“想乘法,口诀缺几商是几”)在以后的除法中只要大家能够熟记口诀,就能很快算出除法的商了。你有信心能又快又对的求商了吗?

  三、实践应用

  1、算一算:

  48÷8想:()八四十八

  42÷7

  想:

  35÷7

  想:

  40÷8

  想:

  学生上练习本独立完成后订正。

  2、做一做:

  反馈:

  a、指名汇报答案,全班订正。

  b、观察每组式题,你有什么发现?(乘法里的积是除法算式的被除数;乘法里的两个因数,一个是除法里的商,另一个是除法里的除数。)

  c、小结发现:所以根据一个乘法算式,能求出两个除法算式的商,除法和乘法关系密切,它是乘法的逆运算。

  其实,森林里的动物宝宝们也喜欢过六一呢,现在就有几只动物宝宝正积极准备呢,不过遇到了一些困难,想请大家帮帮忙?行吗?

  3、“小鸟回家”的游戏

  师:瞧,小鸟正在练习回家的节目呢,你算对了,就能让小鸟高高兴兴地回家哟!

  学生抢答,并说说是怎样求出商的。最后一题全班用手势选择后再订正。

  4、“小白兔采蘑菇”的游戏

  师:大家齐了协力让小鸟高高兴兴地回家,小白兔可急坏了:原来小白兔想采蘑菇过节,可是河太宽了,需要踩着树叶过河,可是树叶上有除法算式,算对了才能过,小白兔却没学过除法,你愿意帮他吗?(P50页第1题)

  让学生扮演小白兔说答案,教师和其他同学一起订正。

  5、“拔河比赛”的比赛。

  师:看到同学们如此厉害,让我们一起参加拔河比赛吧!

  四、全课总结:

  师:谈谈今天我们收获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百以内加减法以及整十、整百的加减法口算、笔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对万以内加法的计算应该比较容易掌握,稍有困难的是万以内数的进位加法中连续进位的加法的口算和笔算。为此,本课教学中,在注重学生已有的计算基础上,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教师点拨引导为辅的策略,让学生在生活实例中感知,在积极思辨中发现,在具体运用中理解的方法进行连续进位加法的教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能自己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在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比较分析、归纳总结、与人交流、合作学习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联系实际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推理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问题的习惯,养成认真、有条理的计算习惯 。通过情景对比,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是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教学难点:

  三位数加法中的连续进位方法。

  教法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创设了十年前我去动物园参观的情境激趣引出课题,与今天再去逛时情境的对比,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出知识点,让学生通过观察提出问题。这一环节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也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的良好数学品质。整个课堂我创设小动物参与的环节,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开课伊始,我通过情景创设十年前逛动物园的情境,与今天学生再逛动物园的情境作对比,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从而引入今天的知识点,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既现实、又有趣,同时还受到了环保教育。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中改变学生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汇报自己或小组的成果,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

  1.课件出示青山县野生动物园相关数学信息。

  (1)思考并回答:对比同一个动物园两张照片,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

  (2)提出数学问题。

  2.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学生独立计算。

  (2)四人小组内交流算法。

  (3)全班汇报。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计算方法: 口算 数线

  在计数器上拨珠计算。

  尝试列竖式的方法计算。(小老师板书,讲解)

  3.小狮子先知道用竖式计算三位数加法时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你愿意告诉它吗?

  4.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补充课题) 6.. 趣味练习,评选动物园环保之家(板演)

  三、联系实际,巩固应用

  这一环节设计了帮森林医生啄木鸟找对错,比一比谁做得又对又快两个环节,目的是为了对今天学习的连续进位的加法进行巩固练习。

  四、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2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找到两个算式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过程与方法:再通过计算,发现两个算式的积相等。从而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规律的迫切欲望,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新。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学习一些数学中的规律,激发对数学的喜爱,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寻找算式中的规律。

  教学难点:

  总结出规律,并会举例。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

  1.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

  2.34543239676932

  从左向右或从右向左读都一样。

  具有这个特点的句子叫回文句,具有这个特点的数字叫回文数。

  二、探索规律

  1.读读下面的几个算式,你又有什么发现?(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两个算式中的数字都一样。

  不同点:两个因数的位置交换了,每个因数首尾上的数字也交换了位置。

  只读左右两个算式中的数字,你有什么感受?

  今天,我们来研究一下这类算式的规律。

  先计算下面每题中的左、右两个小题,再在()里填上“〉”、“

  (1)12×42=24×21=

  12×42()24×21

  (2)34×86=68×43=

  34×86()68×43

  (3)36×21=12×63=

  36×21()12×63

  2.独立计算思考,引导发现规律。

  (1)通过以上的计算与比较,你有什么发现?

  (2)这3组算式为什么分别相等,

  ①左边算式的第一个因数与右边算式的第一个因数的关系怎样?左右两个算式的第二个因数的关系又是怎样?(12扩大2倍是24,42缩小相同的2倍是21)

  ②再看竖式你有什么发现?(每层的.乘积相等,比较为什么?)

  ③你从每个算式中的4个数字中能发现什么规律吗?(第1个数字乘第3个数字的积等于第2个数字乘第4个数字的积)

  3.验证:

  我们把每个因数都变成小数,这个规律是否成立?不计算你怎样验证?(验算a×c是否等于b×d)

  (1)3.6×4.2()2.4×6.3

  (2)3.2×4.6()6.4×2.3

  (3)1.3×2.6()6.2×3.1

  4.这类题和表内乘法的哪些口诀有关?

  这类题和表内乘法中积相等的两句不同口诀有关。

  追问想想:两句乘积相等的口诀有哪几组?

  (1×42×2;1×62×3;1×82×4;1×93×3;2×63×4;2×84×4;2×93×6;4×63×8;4×96×6)

  追问:这类题和表内乘法的这几组口诀有什么关系?

  追问:根据这几组口诀你能编出具有这种规律的题吗?计算并检验。

  例如:1×6=62×3=6

  12×63=36×21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3

  一、教学目标

  1、能用所学额统计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体会统计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体会统计的必要性,经历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

  4、培养学生初步的描述、分析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进行简单的统计

  难点:根据统计数据解决简单问题

  二、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吗?你知道还有谁和你一天过生日吗?你想知道那个月份过生日的人最多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统计我们班同学的生日情况。

  2、实践操作

  这学期,我们学习了统计的知识,不仅知道了怎样收集数据,还学习了很多统计的方法,下面请你在的小组讨论交流,怎样统计同学们的生日情况。

  (1)小组交流

  先收集同学们的生日数据,(同学们可以用写字条的方式,由小组长收集交给老师,也可以组长举手统计……)

  再整理数据(举手统计,画正字统计,画其他符号统计等等)‘

  最后全班交流,汇报自己的想法

  师: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想法,为了方便大家共同整理,老是把12个月的表格贴到黑板上。

  全班同学生日情况统计表

  一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

  九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

  (2)贴一贴

  说出自己的生日月份,到组长处取彩色小圆片,并贴到表格中对应的位置

  (3) 整理数据

  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数据,在小组内交流,最后汇报结果

  (4)说一说

  根据数据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三)巩固练习

  1、小熊文具店(书96页1题)

  2、汽车的快慢(书96页第2题),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

  3、喜欢的动物。(书96页第3题)能够准确写出自己的思考过程。

  4、下面是丁丁小组14名同学喜欢看的漫画书统计情况

  西游记熊出没喜洋洋和灰太狼

  3人5人( )人

  (1)补充完表格

  (2)看了上面的表格,你知道喜欢看( )的人最多,喜欢看( )的人最少

  (3)买一本《熊出没》9:00元,买6本需要( )元。

  (4)买一本《西游记》要18元,买一本《喜洋洋和灰太狼》要9元,买一本《熊出没》9:00元,丁丁带了40元去买这三本漫画书各一本,他的钱够吗?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4

  教学内容:

  教材第67页例5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并能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知余数在生活中的灵活应用,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目标解析:

  本课教学目标是在学生已学习表内除法和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定位的。结合学生熟悉的划船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最多与至少的含义,运用所学的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学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的选择进一法或舍余法确定问题的结果,进一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感知余数在生活中的灵活应用。

  教学重点:

  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根据实际情况对余数进行合理取舍。

  教学准备:

  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设疑自探

  (一)交流:用最多和至少说一句话。

  (二)复习导入

  1.复习有余数的.除法。

  口算教材第69页第3题。

  2.汇报交流,以旧引新。(板书课题)

  二、解疑合探

  (一)提出问题,理解题意。

  1.课件出示例5

  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2.审题交流

  (1)你知道了什么?

  (2)每条船最多坐4人什么意思?

  (3)至少要租多少条船什么意思?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学生尝试解题,教师巡视指导。

  2.多种方式感受进一法。

  (1)画图表示

  (2)数字表示:4,4,4,4,4,2,要租5+1=6(条)船。

  (3)列式表示:224=5(条)2(人)

  还多出的2人,应该再租一条船,共要租5+1=6(条)船。

  3.比较辨析,理解进一法。

  (1)讨论辨析,明确进一法。

  ①有些同学认为租5条船就够了,你怎么想?

  ②余下来的2人怎么安排?

  (2)比较优化,掌握列式表示法。

  (三)检验结果,梳理强化。

  1.回顾反思:他们至少需要6条船,解答正确吗?

  2.乘法验证:5条船最多只能坐20人,所以要坐22人至少要6条船。

  三、质疑再探

  师生总结:这节课你有收获吗?

  余数在生活中真是太调皮了,有时候需要加1,有时候需要舍掉,一不小心就会出错。在今后的学习中、生活中,我们会经常遇到有余数的问题,只要同学们认真审题,静心思考,根据实际情况对余数进行合理的取舍,就能成为余数的好朋友。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四、运用拓展

  (一)基本练习(第67页做一做的第1题)

  1.审题,理解题意。

  2.思考,独立解答。

  3.质疑:结果为什么要加1?

  (二)变式练习( 教材第67页做一做的第2题 )

  1.小丽有10元钱,买3元一个的面包,最多能买几个?

  (1)弄清题意。

  (2)独立解答。

  (3)讨论交流,理解舍余法.

  思考:余下的1元,还够再买一个面包吗?

  2.用这些钱能买几个4元的面包?说说理由。

  (三)综合练习(教材第70页练习十五的第8题)

  学生独立审题思考解答后,汇报交流,引导学生综合考虑3种花的情况,以束数最少的花为标准确定。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5

  一:指导思想:

  本期数学教学仍以新课标精神为指导,注重有创新、开放精神的主动学习,同时,努力培养学生严谨、塌实的优良习惯,从而达到二年级应掌握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年级学生67人,总体来看,学生在100以内的加减法,表内乘法的计算方面基本达到教学要求,但少数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仍需提高。在数学知识的应用方面,学生有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但一部分学生欠仔细、灵活。在数学的学习习惯上,听课习惯、作业习惯都有一定进步,但学生在学会审题上还需要培养和训练。

  三:本期教学内容:

  以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为教材。

  (一)教学要求: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l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建立学好数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12、口算的分阶段要求:

  ┌────┬────────────——┬─────────────——┐

  │ │ 单元结束时 │ 期末 │

  │ ├─────┬──────——┼──────┬──────——┤

  │ │平均错误率│ 速度 │平均错误率 │ 速度 │

  ├────┼─────┼──────——┼──────┼──────——┤

  │ │ │绝大多数达到 ││绝大多数达到 │

  │表内除法│ 6%│ │ 4%以内 │ │

  │ │ │每分钟做8题 ││每分钟做10题│

  └────┴─────┴──────——┴──────┴──────——┘

  (二)教学重点:

  1、表内除法。

  3、用数学解决问题。

  (三)教学难点:

  培养生学会独立审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

  四:培优补差措施:

  1、认真备好课,夯实基础知识,确保每一个学生扎实掌握新知,巩固旧知。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多给关注,多给发言机会,激发其参与热情。

  2、在课堂教学中确保双基的基础上,注意适时发展优生的思维,培养优生的能力,从而也带动中差生的发展。培优主要体现在两个途径上:

  (1)、在每堂课的新知教学后,安排适量发展练习题。

  (2)、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每个知识点上,适时引导,相机点拨,给学生“摘桃”的机会。

  (3)、利用每周的思维训练时间,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组织愉快的思维训练。

  五:减负提质措施:

  1、钻研好《新课标》,精心备好课,确保课堂教学质量。

  2、教学任务在课内完成,课外尽量不留作业,或只留兴趣性、发展性作业。

  3、对学生的要求要合理,充分肯定每一个学生的优点,不用一个刻度要求每一个学生,作业布置分层进行,避免部分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心理负担。

  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内容课时

  1解决问题5

  2—5表内除法(一)16

  6—7图形与变换6

  7—8表内除法(二)6

  8—9万以内数的认识7

  11克和千克3

  11—14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3

  15统计4

  16找规律4

  17—18复习8

  第一单元解决问题

  单元要点分析

  教材内容:这部分教材是学习两步应用题的开始,先通过图文应用题来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主要以加减复合的应用题为主,适当的再出现乘加、乘减复合的应用题。在教学中可以从一步应用题出发,再慢慢的使它转变成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以便使学生更好的认识两步应用题的结构以及它与一步应用题的联系与区别。向学生介绍小括号,并能够正确的使用小括号,会利用小括号列出两步应用题的解答算式。

  重、难点:

  1.会分析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找出中间问题,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能够正确的使用小括号,利用小括号列出两步应用题的综合算式,而且能进行计算。

  关键:会分析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列式解答应用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初步学会口述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会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会用分步和综合两种方法来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并学会正确的使用小括号。

  1、加减、连减应用题

  第一课时:加减两步应用题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具、学具准备:教科书第1~3页游乐园情境放大图片或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

  1.师:同学们,休息日的时候,你最喜欢做什么?

  2.出示游乐园情境图,谈话:“我们看看画面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二、探求新知

  1.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把画面集中放大到木偶戏场景中(见课本图)。

  师: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板书: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明确画面中所提供的信息。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级交流解决问题方法。

  (1)22+13=35(人) (2)22-6=16(人)

  35-6=29(人) 16+13=29(人)

  5.观察比较两种方法的联系。

  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提问:把分步解答的两个算式合成一个算式该怎么办?

  学生自己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22+13-6 (2)22-6+13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三、巩固应用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4题,选取了中国国家足球队参加20xx年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十强赛的内容,通过计算总分,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教师不必强求学生必须利用多种方法,只要解决问题就可以了。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解答后让学生互相交流,在交流中互相启发,加深理解。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教师结合题目的具体内容,适当渗透思想教育。

  3.让学生互相交流,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问题可以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来解答。学生自编题目,互相解答。

  四、全课总结

  1.请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2.教师强调:请同学们尝试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去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反思: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围绕问题的解决采取与之相关的信息,创设开放性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自主地理解、分析数学信息,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找解题的思路,初步学习解决两步计算应用题的解题步骤与方法。课堂上老师采用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交流自己的解题方法,从而拓宽了学生的解题思路,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自觉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第二课时:连减应用题

  教学内容:教学连减应用题,教科书第5页的例题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两步连减应用题的结构,学会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并会列综合算式。

  2.学会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并了解小括号的作用。

  教具准备:教科书第5页的挂图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

  1.教师出示下列口算卡片,让学生快速口算。

  15+6= 25-8= 30+7= 6+24=

  27-9= 14+6=20-7= 19-9=

  2.一辆空调车上有42人,中途下车8人,又上来16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要求学生自己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列式计算并说出每—步算式表示的意义。

  二、新授课

  我们今天继续学习“两步应用题”(出示课题:两步应用题)

  1.教学例2。

  出示教科书第5页的挂图,让学生认真观察画面。

  (1)提问: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面的内容。

  根据画面的内容编一道应用题。

  可先让学生自由编题,然后出示:面包房一共做了54个面包,第一队小朋友买了8个,第二队小朋友买了22个,现在剩下多少个?

  (2)全班同学读题后提问: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根据“一共做了54个面包,第一队小朋友买了8个”这两个条件可以求什么?

  (第一队买后还剩多少个)怎样列式?[54—8=46(个)]

  那要求还剩下多少个?又该怎样列式?[(46—22=24(个))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推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6-21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4-08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1-31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9-21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9-08

二年级人教版下册数学教案07-13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7-28

关于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9-30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09-16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2-21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推荐】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推荐】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式题的基础上编排的。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并学会使用小括号;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本单元教材在编写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结合生活情境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2.例题的呈现形式具有开放性。

  单元教学要求: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生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小括号的使用。

  2、综合算式的应用。

  单元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第4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游乐园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你最喜欢玩什么?

  2、投影出示游乐园情境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方法一、22+13=35(人)35-6=29(人)

  方法二、22-6=16(人)16+13=29(人)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22+13-6 (2)22-6+13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观察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明确条件,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4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教师结合题目的具体内容,适当渗透思想教育。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五、课堂作业

  第二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第5页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小括号的作用。

  4、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从不同的角度发现并提出问题以及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面包房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昨天我们去游乐园,今天,我们去面包房看看,看看那里有什么好看的,想吗?

  2、投影出示游乐园面包房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还剩多少个面包?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还剩多少个面包?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还剩多少个面包?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方法一、54-8=46(个)46-22=24(个)

  方法二、8+22=30(个)54-30=24(个)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还剩多少个面包?,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54-8-22 (2)54-(8+22)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若第二种综合算式有困难教师进行点拨指导。特别强调计算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7、完成练习一第5题先让学生仔细看图,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8、小结。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观察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明确条件,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2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3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强调小括号的使用。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五、课堂作业。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

  册数:二年级下册

  教师姓名:

  任教班级:

  二年级数学教学进度

  教学计划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图形的运动、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数学广角——推理、总复习等。

  三、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2、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3、认识轴对称、平移和旋转,剪一剪等。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5、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6、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在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1千克的物体有多重,了解克、千克的实际意义及1千克=1000克。

  7、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

  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四、情感态度

  1、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创新精神。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3、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4、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学好数学家的信心。5、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和敢于探索的科学精神。训练学生养成认真审题,仔细验算的良好习惯。

  6、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学描述生活中的事物,经历与他人交流活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五、教学措施

  1、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看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有的内容,都不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不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思考过程。在教学时,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6、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生主要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学情分析

  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能正确地进行计数,所以填写统计表时不会感到太困难,其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整理数据,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较多的生活经验,能利用统计图表中的数据作出简单的分析,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体会统计的作用。本单元教材选择了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生的校服、讲故事比赛、春游的人数情况统计等,同时渗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识,使学生明确统计的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对统计数据的初步分析。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要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之中,在活动中不断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并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数学思考: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问题解决: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

  三维

  目标 ⒈知识与技能:巩固除法的含义及除法各部分的名称,为后面学习2~6的乘法口诀求商打基础。

  ⒉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操作的能力。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

  重点 巩固除法的含义及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

  难点 巩固除法的含义及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教法

  学法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

  教学

  准备 练习题卡。

  主要教学流程

  完成教科书第16页练习三的第7题。

  先让学生独立写出除法算式,然后再全班讲评。

  ⒈6除以3等于2。(复习除法的读法)

  ⒉被除数是15,除数是3,商是5。(复习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⒊把2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4。(复习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⒋9个苹果,每3个一份,分成了3份。(复习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也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二、完成教科书第16页练习三的第8题。

  乘法算式:5×3=15

  除法算式:15÷3=5 15÷5=3

  要提问学生为什么这样列式?

  三、找朋友:完成教科书第17页练习三的第9题。

  一部分的'同学拿口诀,一部分的同学拿乘法算式。先由拿乘法算式的同学读算式,然后问“我的朋友在哪里”,拿口诀的同学就说“你的朋友在这里”。也可以交换着玩。

  四、完成教科书第17页练习三的第10题。

  要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然后全班讲评。重点要问学生为什么这样列式?

  五、课堂小结。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熊购物”的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到书写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3.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进行乘加、乘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4.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思考,书写规范,计算认真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法:

  交流研讨、师生探究。

  学法:

  小组合作、交流研讨、师生探究。

  教学重点:

  掌握先乘法,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方法。

  教具准备:

  主题图

  教学过程:

  (事先出示课题和主题图)

  一、创设情境获取信息

  师:“春天来了,小朋友们喜欢去郊游吗?小动物们呀和你们一样,也非常喜欢去郊游!今天,小熊哥俩商量好了要去大龙潭。你们瞧!它们正在超市的食品专柜前,准备购买香甜可口的食品呢。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说说图上有哪些数学信息呢?”

  二、探索新知

  (一)探索乘加混合算式的运算顺序,学习脱式的书写方法。

  1、猜想小熊胖胖的购买方案。

  师:“小朋友的眼睛可真亮,一下子就从图上发现了这么多的信息,那么你们能不能猜一猜小熊胖胖想买些什么东西呀?谁来猜?谁再来猜猜?恩,这些购物方案都很不错!但只有__猜中了小熊的心思,小熊胖胖呀,就是想买4个面包和1瓶饮料。”(贴示:我要买4个面包和1瓶饮料。)

  2、解决问题,交流算法。

  师:“那么,你们能不能根据有关的信息,帮小熊胖胖算出买4个面包和1瓶饮料,一共该付多少钱呢?(板书:该付多少钱?)请小朋友们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教师巡视,找到需要的算法,请学生板演。)算完的同学可以在小组里交流各自的算法。”

  3、联系主题图理解算式的含义及运算顺序。

  师:“咱们来看黑板上的同学列的算式,先看这一种分步的列式方法,谁能看出,他是怎么想的?先算出什么?再算什么?这种列式方法(口算综合)是__做的,请你告诉老师,你是怎么想的?先算出什么?(a.若学生先画横线则问:你画的这一横线表示什么?b.若学生没有画横线则说:老师给你画上横线表示你是先算这一步的。)(师画横线)再算什么?”

  4、探究分步式与综合式的关系,介绍脱式的书写方法。

  师:“咱们再看看,这种算式实际上是把这两个分步式怎么样了?哎!是把这两个分步的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了。可是老师发现一个问题:在分步式当中有一个得数12,而这个综合式当中有没有12?咦!12哪去了?哦!被3x4代替了。在口算3x4+6时,得在脑子里记住3x4的积是12,才能算出得数是18,容易出错还不方便检查。所以,为了让大家清楚地看到运算顺序和计算过程,便于检查,聪明的数学家发明了脱式。在我们数学书12页上就有3x4+6的脱式写法,请大家先找到小淘气的这种算法,然后动笔帮小淘气填写空格,填完后仔细观察,书上脱式的书写与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对!计算的时候不是把等号写在算式的右边,(擦掉板书:=18(元))而是另起一行,在比第一个数字3出一格的位置上写等号,(板书)先算哪一步,就要把得数写到这一步的下面。没有参加运算的数字和运算符号要位置不变地照抄下来,然后再另起一行算第二步12+6=18。计算结果有单位的别忘了写单位,该答的时候要答。”(全班齐答。)

  5、分析“乘在前,加在后”的算式与“加在前,乘在后”的算式的异同,体会运算顺序的重要性。

  ①若学生板书出6+3x4=18(元)则直接问。②若学生没有这种板书,则让学生通过看书学到这种算法。

  师:“6+3x4与3x4+6一样吗?观察看看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呢?”

  师:“你们想想6+3x4,能不能先算6+3的和再去x4?为什么呢?所以说,计算时,先确定运算顺序很重要,运算顺序错了就会造成严重错误。

  6、学生试用脱式计算6+3x4。

  a.指名板演,其余学生观察。

  b.引导学生评价:提建议或谈谈他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的?他在用脱式计算时注意了什么问题?

  7、总结算式名称和运算顺序。

  师:“同学们再次观察6+3x4与3x4+6这两个综合算式,a.先观察它们的运算符号,你发现了什么?像这样既有乘法,又有加法的算式我们就把它叫做乘加混合算式。b.再观察他们的运算顺序,你又发现了什么?正像同学们所说的那样,在计算乘加混合算式时,我们就是按照先算乘法,后算加法(板书:先乘后加)的顺序进行计算的。”

  8、学生举例乘加混合算式,说出运算顺序。

  (二)探索乘减混合算式的运算顺序,熟悉脱式的书写方法。

  1.引出问题。

  师:“刚才我们发现小熊胖胖最喜欢吃面包和饮料,而小熊乐乐呢?它呀!想了老半天,最后还是决定拿20元去买3包饼干,(板书:买3包饼干,)请你们帮它估计一下20元钱买3包饼干够吗?还会剩钱吗?你能不能算出售货员应找回多少钱呢?(板书:应找回多少元?)”

  2.解决问题,交流汇报。

  师:“请小朋友们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的.想法、算式以及发现。”(教师巡视,请学生板演。)

  师:“20-4x3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计算时应该先算什么,(师画横线)再算什么?能不能先算20-4?为什么?”

  师:“20-3x4与6+3x4在运算符号上有什么不同?那么同学们能不能猜一猜,像20-3x4这样的算式叫做什么算式啊?像这样有乘法,又有减法的混合算式,就叫做乘减混合运算。在计算的过程当中,我们应该先算什么法?后算什么法?(板书:先乘后减)”

  3、学生举例乘加混合算式,说出运算顺序。

  三、拓展练习

  1.第13页‘试一试’第2题

  师:“其实啊,小熊是一个谗嘴的家伙,它想买的东西呀,可远远不止3包饼干,下面,大家看这些算式(板书第13页‘试一试’第2题的3个算式,学生逐一回答。),结合小熊购物图想一想,小熊还要买的东西是什么?”

  2.“猜心思”游戏。

  师:“看来同学们都挺了解小熊的,都猜出了小熊的想法。下面呀,我们要做一个游戏。游戏是这样的,请每个同学根据小熊购物图,写一个综合算式,然后请你的同桌根据你写的算式,结合小熊购物图,猜一猜你想买什么?”

  师:“告诉老师,同桌猜出你的心思了吗?有的同学猜出来了,有的同学没猜出来的,那么没猜出来的请把你的算式说出来,让我们一起来帮你猜猜吧!(教师把算式板书出来),请注意观察。谁能猜出__想买什么?__你说她猜得对不对?把你的心思再告诉大家一次吧。还有的同学,同桌没有猜出你的想法,课后咱们继续练习,好吗?”

  四、回顾反思,梳理总结。

  1、师:“这节课啊,咱们帮助小熊解决了那么多的问题,看!小熊正在高兴地向你致谢呢!”

  2、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你一定有很多收获吧?谁愿意把你的收获跟大家说一说?你能不能告诉大家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要先乘后加?什么样的情况下要先乘后减呢?”

  3、师:“看来呀,咱们今天的收获还真不少!小熊出来了那么久,它也该回家了,在临走之前,它还有一句话要提醒大家。请注意听哟!‘小朋友,今后在计算乘加混合运算的时候,要先乘后加,在进行乘减混合运算的时候,要先乘后减。’记住了吗?”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

  一、教学目标:

  1、经历在观察、验证、交流等活动中探索长方形特征的过程,培养孩子的探究能力。

  2、认识长方形的长和宽,知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3、在用已有数学活动经验探索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良好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长方形的长和宽,知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难点:经历在观察、验证、交流等活动中探索长方形特征的过程,并获得成功的良好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三、教学方法:

  实物展示发,课件演示发,游戏等。

  四、教学过程:

  (一)、课件展示几种不同的图形:让学生分别说说几种图形的特征:(学生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即可,是重点引导长方形的认识)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新知。

  1、让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长方形。

  (1)仔细观察你手中的长方形,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直观的观察,为学生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这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一个重要前提,孩子会从感知上发现长方形的一些特征。很有可能学生会说出,长方形有四条边,四条中有两条长边,有两条短边……)

  (2)长方形的边,角有什么特点?(教师这时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各抒己见。很有可能学生说出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3)激发学生自己猜测自己说的话是否正确。(学生通过各种实验小游戏验证。)预设:

  (通过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等方法找到验证的结论小组讨论全班进行交流。)

  2、课件展示:总结。

  汇报后演示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课件。在演示的过程中向学生讲清两条长边叫做对边,两条短边也叫做对边。在交流,展示验证方法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试着用一句话总结长方形的特征。

  (这时候演示课件,不仅肯定了开始的猜测,还能够让学生直观、形象的认识长方形的特征。让孩子总结长方形的特点,不仅培养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孩子对知识在头脑中又加深巩固了一次)

  3、认识长和宽(1)出示长方形纸,师指说:长方形的边不一样长,我们把长边的长叫长,短边的长叫宽。

  (2)师指另外两条边问:这条边叫什么?有几个长?几个宽?

  (3)让学生找出身边“长方形”同桌活动,指一指长、宽、对边。

  (三)、练习1、游戏一:我会“辨”判断下面的图形哪个是长方形,哪个不是长方形(学生说一说判断的理由,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长方形的特征。

  老师小结:不管怎么放,只要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它就是长方形;反过来只要是长方形,它的对边就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2、游戏二:量一量同桌合作:指出上一题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测量一下它们的长和宽,并记录下来。

  3、游戏三:画一画出示课件:学生帮助自己设计像框,并画在方格纸上长方形4、游戏四:拼一拼老师建议用不同的长方形拼出自己喜欢的图案送给你的朋友。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2、会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单位的工具进行测量。

  3、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米=100厘米。

  能力点: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的能力。

  德育点: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

  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米=100厘米。

  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米尺、软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提问学生自己的哪个手指的宽是1厘米。

  2、让学生在尺上指出2厘米、4厘米、5厘米、8厘米、10厘米的实际长度。

  3、用学生尺量数学教科书的长和宽,并回答量的结果。

  4、一名用学生尺量黑板的`长,一名学生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发现了什么?引出米尺。让学生看看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度要量几次,量完后,提问:“用哪种尺量黑板的长度更方便一些?”“量操场的长用哪种尺方便些?”

  教师说明:“前面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如果要量黑板或操场的长用厘米作单位就不方便了,就要用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来量。今天我们就学习用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板书课题:认识米用米量

  二、自主探究:

  1、教师拿出米尺告诉学生它的长度是1米并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米尺或1米长的小棍,让学生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将两臂伸平,用米尺量出1米的长度。

  2、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3、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绳子,两人一组量出1米、2米、3米的长度给大家看。

  4、量出1米长的绳子,小组合作用不同的方法了解这根绳子有多少厘米。教师提问:“1米里有多少厘米?”“也就是1米等于多少厘米?”学生回答后,

  教师板书:1米=100厘米。并让学生齐读两遍。

  三、拓展运用:

  1、教师出示1盘卷尺,告诉学生这是1盘卷尺,用它可以量比较长的距离。量跳远的距离。

  2、找一找你身边有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3、1米=()厘米

  100厘米=( )米

  5米=()厘米

  200厘米=( )米

  实践活动:试测量一下教室的长度。

  量跳远的距离。

  (指导学生:要先确定两个点,一个是跳的起点,另一个是跳完后脚后跟所在的点(终点)。量的时候,尺子要从起点拉到终点,尺子要放平拉直,这样才能量出准确的长度。)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

  教学内容:

  课本P23页例1,练习五第1~3题。

  教学目标:

  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自己得出除法算式的商;通过比较分析的思维过程,使学生体验到可以用多种方法求商,感受到用口诀求商的简便;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

  使学生学会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

  用多种方法求商。

  教学准备:

  情景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出示例1放大图,讲述猴妈妈给小猴分桃的故事。

  【设计意图】:故事引入,激发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看图,思考问题:小猴摘了几个桃子?猴妈妈准备分给几只小猴?

  动手操作,探究方法。

  (1)、各小组动手分一分,并说说分的过程。

  (2)、小组合作,交流方法。

  我们通过分一分知道了可以分给4只小猴。如果我们不动手分,那该怎样想呢?

  学生交流想法。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12÷3的'商是几?你是怎样算的?

  学生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

  小结。

  【设计意图】:通过操作为下面的抽象思维作准备,使学生由直观向抽象过渡。通过相互交流、启发达到共同发展的效果。让学生在感受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中逐渐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

  三、拓展应用,加深理解

  引导学生完成第24页的“做一做”第1题。

  (1)、要求学生利用口诀独立解决,并想想这些题目有什么特点。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汇报。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1题。

  学生认真观察图,说说图意。然后独立完成。

  3、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2、3题。

  【设计意图】:寓学习于游戏中,并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让学生体会被除数和除数一样时商是1。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

  教学目标:

  1.经历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本方法;

  2.根据具体情境,会正确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过程中,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熟练运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难点:

  运用已有知识与经验自主探究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教学教法:

  学生已掌握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和方法是一致的,所以针对这一情况,教学本课时,我采用“巩固旧知、导入新课——情境创设、激发兴趣——自主发现、方法探究——趣味游戏、强化练习”的教学方法,在师生交流互动中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我看下哈,咱们同学今天的精神气十足啊,怎么丁老师给你们上课很高兴啊?生兴奋答道:是!听你们这么说,我的心里比吃了蜂蜜还要甜!我听说人在心情好的时候记忆力是最好的,我们要不要借这个高兴劲发挥下我们的聪明呢?

  2.背诵九九乘法口诀

  集体背诵乘法口诀,看谁背的好!完后我会说:我发现同学们背诵的都非常棒,只有个别同学还不是很熟练,下去一定要熟背乘法口诀,倒背如流。为什么一定要背熟呢?因为它不仅可以帮我们解决用乘法计算的问题,还能帮我们解决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3.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今天我们就继续接着学习“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复习计算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求商的?

  24÷6= 想:( )六二十四

  二、引导发现,探索新知

  1.出示教材第37页主题图。

  谈话:快要过六一儿童节了,我们大家预想一下怎么装扮教室,在装扮的过程当中也会有许多的数学问题。现在仔细观察“快乐的节日”这幅图,看看你能发现了什么?说一说图上的小朋友都在做什么?(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收集数学信息。)

  交流反馈

  第一组做了一些红旗,要挂在教室里。

  第二组做了49颗星,分给7个小组。

  第三组带来了27个心形气球,每9个摆一行。

  谈话: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可做适当提示或引导。)

  (1)第二组做了49颗星,分给7个小组,平均每组有几颗?

  (2)第三组带来了27个心形气球,每9个摆一行,可以摆几行?

  2.出示例1。

  课件出示小旗,先出示一行,让学生看清每行有7面小旗,知道一行是一个7,接着一行一行的出示,共出示8行,也就是8个7,问共有多少面小旗?也就是求8个 7是多少?这个可以用乘法解决7×8=56(面)。然后同桌讨论:看图编应用题,引导学生说出 “有56面小旗,挂成8行,平均每行挂几面?”

  (1)谈话:求“平均每行挂几面?”用什么方法计算?你是怎样想的?

  教师展示课件例1图。

  (2)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并列出算式。

  师: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像这种求平均分的问题,我们可以用除法计算,列式是56÷8。

  (3)引导学生得出算式的`商。问:你是怎么计算的?并板书(想7×8=56,口诀七八五十六,所以56÷8=7。)

  (4)学生独立解决:要是挂7行呢?你能够解决吗?学生说出自己的计算结果,并把求商的过程根大家说一说,师板书。

  56÷7=8 口诀:七八五十六。

  (5)刚才我们计算56÷7和56÷8时都是用的哪句口诀?(七八五十六)

  发现:除数是几,就想关于几的乘法口诀。

  3.小结:算除法想乘法,除数是几就想关于几的乘法口诀,一句口诀可以计算两道除法算式。

  三、趣味练习,巩固新知

  装扮教室的问题我们已经解决了,那么下面这些练习题对我们来说就应该不是问题了。这部分设计了4个练习题

  1.小小接力赛

  课件出示课本第38页做一做第1题。

  2.填方框

  课件出示课本第38页做一做第2题。

  引导学生认真读题感受方程思想。填空并说说思路,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只要合理,教师均要给予肯定和鼓励。

  3.吹泡泡游戏

  课件出示课本第38页做一做第3题。

  4.分一分

  课件出示课本第40页练习八第2题。

  (三道题都是帮助学生巩固用口诀求商的方法,同时第一个练习还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形成了一句口诀可以计算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的认知结构。最后一题是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进一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四、总结归纳,交流体会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本节课大家的表现很不错,在解决装扮教室的时候学会了知识,走出教室又能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了。希望大家在以后多观察,多思考,其实许多的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

  板书设计:

  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56÷8=7(面) 56÷7=8(面)

  口诀:七八五十六 口诀:七八五十六

  答:平均每行挂7面。 答:平均每行挂8面。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9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理解对称轴的含义,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学会欣赏数学美。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难点: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彩纸、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播放课件,这些游乐项目里有许多数学知识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图形的运动。

  二、探究新知,感受对称

  (1)引导观察,感知对称。

  师:为什么说在图形王国里,小蜻蜓、小蝴蝶、树叶都是一家子的呢?

  生自由发言。

  生1:我认为……

  生2:我觉得……

  生3:我想……

  师:同学们有很多自己的想法。下面,我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图形的左边和右边,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给小组的同学说一说。

  学生互相讨论,交流想法。

  学生自由发言。

  生1:我发现……

  生2:我发现……

  (2)认识“轴对称图形”.

  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说得也很有道理。下面,请同学们再想象一下,如果我们把这些图形的左边和右边对折起来,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学生自由发言。

  师:你们的想法正确吗?我们可以去验证一下。

  (让学生用手中的图形对折试一试)

  教师小结:如果把一个图形对折以后,两边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我们就把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板书课题)

  (3)剪“轴对称图形”.

  师:现在,同学们都知道小蜻蜓、小蝴蝶、树叶为什么在图形王国里是一家的了吧。因为它们都是……(学生看板书回答:轴对称图形)

  师:对称的东西还有很多,(课件出示)比如:我们穿的衣服、用的剪刀和戴的眼镜,这些东西也是对称的。老师这儿还有一些用纸剪出来的'图形,来看看都是些什么?(出示图片:有衣服、松树、飞机、爱心桃等)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图形是对称的吗?折折看。

  师:看着老师剪出的这些轴对称图形,同学们肯定也想自己动手剪一剪,那么,请同学们商量商量,如果给你一张纸,怎样才能剪出一个轴对称图形。

  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

  生1:我想……

  生2:我猜……

  生3:我是这样剪的……

  播放课件演示:怎样剪一个轴对称图形。

  组织活动:动手剪一个轴对称图形。

  然后让学生将自己小组剪出的轴对称图形进行展示。(贴在黑板上)

  (4)认识对称轴。

  师: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双手剪出了这么多美丽的轴对称图形,虽然,每个人剪出的图案不一样,但请你们仔细观察,这些轴对称图形的中间都有什么?我们把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师:请同学们动手指一指这些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在哪儿?好,下面我们就把它画出来吧!同学们说说,你觉得该怎么画?

  生讨论交流。

  播放课件演示:画对称轴的方法。

  学生用铅笔画出自己剪出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5)说“生活中的对称”.

  师:其实生活中有很多轴对称图形。请大家找一找,和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

  生互相交流。

  师:老师今天也给你们带来了一些轴对称图形,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吧!(播放课件)

  三、巩固深化,拓展延伸

  (1)显身手。(辨对称)

  课件出示:判断下列哪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是的请画出它的对称轴。

  独立完成,指名汇报,集体评价。

  (2)找对称轴。(玩对称)

  师:看,这是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圆)你们说说,它们是轴对称图形吗?那么,它们分别有几条对称轴?

  (学生利用手中的图形动手折一折,找出它们的对称轴。重点指导圆的折法。)

  学生汇报交流,课件演示: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四、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交流学习感受。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轴对称图形。对称,是一种美,是数学美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只要你留心观察,到处都能找到对称的足迹。

  播放多媒体课件,欣赏美丽的轴对称图形。

  板书设计:

  对称

  把一个图形对折后,两部分能完全重合,我们就把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那条折痕就叫做对称轴。

  作业设计:

  动手操作,制作对称图形

  拿一张纸,对折以后,在对折的这边画出你想要画的图形的一半然后把它剪下来,就可以得到一个你喜欢的对称图形。再写上祝福语,作为礼物,送给爸爸妈妈,让他们也欣赏到对称图形的对称美,同时还能感受到你对他们的爱。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0

  教材解读:

  首先是对表内除法(一)单元除法意义的巩固,其次是为三年级学习“多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做好知识储备。着重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善于模仿。但注意力较弱,解决问题能力欠缺,对应用题不能很好地去分析。所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主要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玩中体验,玩中创造。在游戏中让学生理解教材中比较抽象的内容,同时将所学课本知识生活化。在平日的教学中,应注重营造愉悦、欢快的学习氛围,运用多种活动增强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使他们在亲身体验中进行有效的学习,保持他们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理解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解决一个数里有几个几的用除法计算的实际问题是本单元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学中,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通过例题和相关的练习,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求平均分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能正确运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

  经历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迁移类推、归纳概括的思想和方法。

  3、情感与态度:

  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已有知识与经验自主探究“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根据除法算式想出合适的口诀)。

  教学过程:

  一、读儿歌,导入新课

  1、教师课件出示儿歌“小矮人儿歌”

  小矮人儿歌

  1个小矮人1张床,7个小矮人(7)张床。

  1个小矮人2只耳,7个小矮人( )只耳。

  1个小矮人3双鞋,7个小矮人( )双鞋。

  1个小矮人4件衣,7个小矮人( )件衣。

  1个小矮人5条裤,7个小矮人( )条裤。

  1个小矮人6本书,7个小矮人( )本书。

  1个小矮人7支笔,7个小矮人( )支笔。

  教师读唱儿歌第一句(边拍手边读唱)。

  学生开火车形式边填边读唱。

  2、教师课件出示儿歌“螃蟹之歌”

  螃蟹之歌

  1只螃蟹8条腿,

  2只螃蟹(16)条腿;

  3只螃蟹( )条腿,

  ( )只螃蟹32条腿;

  ( )只螃蟹40条腿,

  6只螃蟹( )条腿;

  7只螃蟹( )条腿,

  ( )只螃蟹56条腿。

  学生齐唱“螃蟹之歌”。

  教师提问:小矮人儿歌和螃蟹之歌所用几的乘法口诀?

  学生回答:小矮人儿歌所用的是7的乘法口诀,螃蟹之歌所用的8的乘法口诀。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板题课题: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二、探究求商方法:

  1、教师谈话:自己喜欢的节日,并说明理由。

  教师引导学生说自己喜欢的节日,并说明理由。

  师:同学们,六月一日是什么节日?

  生:“六一”儿童节。

  师:瞧,二(1)班的同学为准备这个节日正忙着呢?(课件出示P48情境图)教师播放“庆祝六一”之歌。

  2、探究体验:

  师::请你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观察:三个小组的同学分别在干什么?

  生:他们有的在做彩旗,有的在做五角星,还有的在准备爱心气球。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现在,就让我们走近这几个小组,看他们准备得怎么样了!

  3、教学例1:课件出示:做彩旗

  (1)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课件出示)

  (2)根据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平均每行挂几面?)

  (3)读题,谁来解决这个问题?(指名独立解答)(引导学生列式并板书:56÷8=7

  (4)商7,你是怎么想出来的?(因为七八五十六,所以商是7)你为什么会想到用七(八)五十六这句口诀求它的商呢?引导得出:要知道56÷8等于几,就要想到几乘8等于56,所以可用七八五十六这句口诀求商。那八是除法算式中的什么数?五十六呢?七呢?算式中缺了7,所以商就是七。

  小结:当你选择了正确的乘法口诀后,观察除法算式中缺几,那么商就是几。

  齐说算理。

  (5)如果挂成7行呢?该怎么计算?(指名解答)

  交流:56÷7=8

  你是怎样想的?(因为七八五十六,所以商是8)

  (6)观察这两道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它们的被除数相同,但除数和商的位置交换了。并且它们使用了同一句乘法口诀求商。)

  4、尝试练习:我们再来看看第二、三组小朋友完成的情况

  从第二组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小朋友做了49颗星星,分给了7个小组)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①平均每组做了几颗?)

  (2)从第三组中,你又能知道什么信息?提出什么问题?(第三组小朋友带来了28个汽球,每7个摆成一行)(②可以摆成几行)

  选择你喜欢的问题进行解答。(生练习)

  (4)交流汇报:你解决了几号问题?

  生:(49÷7=7)你是怎么想出来的?再(男生齐说算理)

  生:(28÷7=4)怎么算的?再(女生齐说算理)

  归纳小结求商的方法:在计算除法时,可用什么方法求商?(“想乘法,口诀缺几商是几”)在以后的除法中只要大家能够熟记口诀,就能很快算出除法的商了。你有信心能又快又对的求商了吗?

  三、实践应用

  1、算一算:

  48÷8想:()八四十八

  42÷7

  想:

  35÷7

  想:

  40÷8

  想:

  学生上练习本独立完成后订正。

  2、做一做:

  反馈:

  a、指名汇报答案,全班订正。

  b、观察每组式题,你有什么发现?(乘法里的积是除法算式的被除数;乘法里的两个因数,一个是除法里的商,另一个是除法里的除数。)

  c、小结发现:所以根据一个乘法算式,能求出两个除法算式的商,除法和乘法关系密切,它是乘法的逆运算。

  其实,森林里的动物宝宝们也喜欢过六一呢,现在就有几只动物宝宝正积极准备呢,不过遇到了一些困难,想请大家帮帮忙?行吗?

  3、“小鸟回家”的游戏

  师:瞧,小鸟正在练习回家的节目呢,你算对了,就能让小鸟高高兴兴地回家哟!

  学生抢答,并说说是怎样求出商的。最后一题全班用手势选择后再订正。

  4、“小白兔采蘑菇”的游戏

  师:大家齐了协力让小鸟高高兴兴地回家,小白兔可急坏了:原来小白兔想采蘑菇过节,可是河太宽了,需要踩着树叶过河,可是树叶上有除法算式,算对了才能过,小白兔却没学过除法,你愿意帮他吗?(P50页第1题)

  让学生扮演小白兔说答案,教师和其他同学一起订正。

  5、“拔河比赛”的比赛。

  师:看到同学们如此厉害,让我们一起参加拔河比赛吧!

  四、全课总结:

  师:谈谈今天我们收获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百以内加减法以及整十、整百的加减法口算、笔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对万以内加法的计算应该比较容易掌握,稍有困难的是万以内数的进位加法中连续进位的加法的口算和笔算。为此,本课教学中,在注重学生已有的计算基础上,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教师点拨引导为辅的策略,让学生在生活实例中感知,在积极思辨中发现,在具体运用中理解的方法进行连续进位加法的教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能自己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在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比较分析、归纳总结、与人交流、合作学习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联系实际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推理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问题的习惯,养成认真、有条理的计算习惯 。通过情景对比,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是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教学难点:

  三位数加法中的连续进位方法。

  教法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创设了十年前我去动物园参观的情境激趣引出课题,与今天再去逛时情境的对比,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出知识点,让学生通过观察提出问题。这一环节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也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的良好数学品质。整个课堂我创设小动物参与的环节,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开课伊始,我通过情景创设十年前逛动物园的情境,与今天学生再逛动物园的情境作对比,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从而引入今天的知识点,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既现实、又有趣,同时还受到了环保教育。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中改变学生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汇报自己或小组的成果,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

  1.课件出示青山县野生动物园相关数学信息。

  (1)思考并回答:对比同一个动物园两张照片,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

  (2)提出数学问题。

  2.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学生独立计算。

  (2)四人小组内交流算法。

  (3)全班汇报。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计算方法: 口算 数线

  在计数器上拨珠计算。

  尝试列竖式的方法计算。(小老师板书,讲解)

  3.小狮子先知道用竖式计算三位数加法时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你愿意告诉它吗?

  4.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补充课题) 6.. 趣味练习,评选动物园环保之家(板演)

  三、联系实际,巩固应用

  这一环节设计了帮森林医生啄木鸟找对错,比一比谁做得又对又快两个环节,目的是为了对今天学习的连续进位的加法进行巩固练习。

  四、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2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找到两个算式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过程与方法:再通过计算,发现两个算式的积相等。从而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规律的迫切欲望,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新。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学习一些数学中的规律,激发对数学的喜爱,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寻找算式中的规律。

  教学难点:

  总结出规律,并会举例。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

  1.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

  2.34543239676932

  从左向右或从右向左读都一样。

  具有这个特点的句子叫回文句,具有这个特点的数字叫回文数。

  二、探索规律

  1.读读下面的几个算式,你又有什么发现?(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两个算式中的数字都一样。

  不同点:两个因数的位置交换了,每个因数首尾上的数字也交换了位置。

  只读左右两个算式中的数字,你有什么感受?

  今天,我们来研究一下这类算式的规律。

  先计算下面每题中的左、右两个小题,再在()里填上“〉”、“

  (1)12×42=24×21=

  12×42()24×21

  (2)34×86=68×43=

  34×86()68×43

  (3)36×21=12×63=

  36×21()12×63

  2.独立计算思考,引导发现规律。

  (1)通过以上的计算与比较,你有什么发现?

  (2)这3组算式为什么分别相等,

  ①左边算式的第一个因数与右边算式的第一个因数的关系怎样?左右两个算式的第二个因数的关系又是怎样?(12扩大2倍是24,42缩小相同的2倍是21)

  ②再看竖式你有什么发现?(每层的.乘积相等,比较为什么?)

  ③你从每个算式中的4个数字中能发现什么规律吗?(第1个数字乘第3个数字的积等于第2个数字乘第4个数字的积)

  3.验证:

  我们把每个因数都变成小数,这个规律是否成立?不计算你怎样验证?(验算a×c是否等于b×d)

  (1)3.6×4.2()2.4×6.3

  (2)3.2×4.6()6.4×2.3

  (3)1.3×2.6()6.2×3.1

  4.这类题和表内乘法的哪些口诀有关?

  这类题和表内乘法中积相等的两句不同口诀有关。

  追问想想:两句乘积相等的口诀有哪几组?

  (1×42×2;1×62×3;1×82×4;1×93×3;2×63×4;2×84×4;2×93×6;4×63×8;4×96×6)

  追问:这类题和表内乘法的这几组口诀有什么关系?

  追问:根据这几组口诀你能编出具有这种规律的题吗?计算并检验。

  例如:1×6=62×3=6

  12×63=36×21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3

  一、教学目标

  1、能用所学额统计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体会统计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体会统计的必要性,经历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

  4、培养学生初步的描述、分析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进行简单的统计

  难点:根据统计数据解决简单问题

  二、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吗?你知道还有谁和你一天过生日吗?你想知道那个月份过生日的人最多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统计我们班同学的生日情况。

  2、实践操作

  这学期,我们学习了统计的知识,不仅知道了怎样收集数据,还学习了很多统计的方法,下面请你在的小组讨论交流,怎样统计同学们的生日情况。

  (1)小组交流

  先收集同学们的生日数据,(同学们可以用写字条的方式,由小组长收集交给老师,也可以组长举手统计……)

  再整理数据(举手统计,画正字统计,画其他符号统计等等)‘

  最后全班交流,汇报自己的想法

  师: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想法,为了方便大家共同整理,老是把12个月的表格贴到黑板上。

  全班同学生日情况统计表

  一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

  九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

  (2)贴一贴

  说出自己的生日月份,到组长处取彩色小圆片,并贴到表格中对应的位置

  (3) 整理数据

  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数据,在小组内交流,最后汇报结果

  (4)说一说

  根据数据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三)巩固练习

  1、小熊文具店(书96页1题)

  2、汽车的快慢(书96页第2题),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

  3、喜欢的动物。(书96页第3题)能够准确写出自己的思考过程。

  4、下面是丁丁小组14名同学喜欢看的漫画书统计情况

  西游记熊出没喜洋洋和灰太狼

  3人5人( )人

  (1)补充完表格

  (2)看了上面的表格,你知道喜欢看( )的人最多,喜欢看( )的人最少

  (3)买一本《熊出没》9:00元,买6本需要( )元。

  (4)买一本《西游记》要18元,买一本《喜洋洋和灰太狼》要9元,买一本《熊出没》9:00元,丁丁带了40元去买这三本漫画书各一本,他的钱够吗?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4

  教学内容:

  教材第67页例5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并能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知余数在生活中的灵活应用,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目标解析:

  本课教学目标是在学生已学习表内除法和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定位的。结合学生熟悉的划船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最多与至少的含义,运用所学的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学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的选择进一法或舍余法确定问题的结果,进一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感知余数在生活中的灵活应用。

  教学重点:

  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根据实际情况对余数进行合理取舍。

  教学准备:

  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设疑自探

  (一)交流:用最多和至少说一句话。

  (二)复习导入

  1.复习有余数的.除法。

  口算教材第69页第3题。

  2.汇报交流,以旧引新。(板书课题)

  二、解疑合探

  (一)提出问题,理解题意。

  1.课件出示例5

  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2.审题交流

  (1)你知道了什么?

  (2)每条船最多坐4人什么意思?

  (3)至少要租多少条船什么意思?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学生尝试解题,教师巡视指导。

  2.多种方式感受进一法。

  (1)画图表示

  (2)数字表示:4,4,4,4,4,2,要租5+1=6(条)船。

  (3)列式表示:224=5(条)2(人)

  还多出的2人,应该再租一条船,共要租5+1=6(条)船。

  3.比较辨析,理解进一法。

  (1)讨论辨析,明确进一法。

  ①有些同学认为租5条船就够了,你怎么想?

  ②余下来的2人怎么安排?

  (2)比较优化,掌握列式表示法。

  (三)检验结果,梳理强化。

  1.回顾反思:他们至少需要6条船,解答正确吗?

  2.乘法验证:5条船最多只能坐20人,所以要坐22人至少要6条船。

  三、质疑再探

  师生总结:这节课你有收获吗?

  余数在生活中真是太调皮了,有时候需要加1,有时候需要舍掉,一不小心就会出错。在今后的学习中、生活中,我们会经常遇到有余数的问题,只要同学们认真审题,静心思考,根据实际情况对余数进行合理的取舍,就能成为余数的好朋友。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四、运用拓展

  (一)基本练习(第67页做一做的第1题)

  1.审题,理解题意。

  2.思考,独立解答。

  3.质疑:结果为什么要加1?

  (二)变式练习( 教材第67页做一做的第2题 )

  1.小丽有10元钱,买3元一个的面包,最多能买几个?

  (1)弄清题意。

  (2)独立解答。

  (3)讨论交流,理解舍余法.

  思考:余下的1元,还够再买一个面包吗?

  2.用这些钱能买几个4元的面包?说说理由。

  (三)综合练习(教材第70页练习十五的第8题)

  学生独立审题思考解答后,汇报交流,引导学生综合考虑3种花的情况,以束数最少的花为标准确定。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5

  一:指导思想:

  本期数学教学仍以新课标精神为指导,注重有创新、开放精神的主动学习,同时,努力培养学生严谨、塌实的优良习惯,从而达到二年级应掌握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年级学生67人,总体来看,学生在100以内的加减法,表内乘法的计算方面基本达到教学要求,但少数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仍需提高。在数学知识的应用方面,学生有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但一部分学生欠仔细、灵活。在数学的学习习惯上,听课习惯、作业习惯都有一定进步,但学生在学会审题上还需要培养和训练。

  三:本期教学内容:

  以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为教材。

  (一)教学要求: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l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建立学好数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12、口算的分阶段要求:

  ┌────┬────────────——┬─────────────——┐

  │ │ 单元结束时 │ 期末 │

  │ ├─────┬──────——┼──────┬──────——┤

  │ │平均错误率│ 速度 │平均错误率 │ 速度 │

  ├────┼─────┼──────——┼──────┼──────——┤

  │ │ │绝大多数达到 ││绝大多数达到 │

  │表内除法│ 6%│ │ 4%以内 │ │

  │ │ │每分钟做8题 ││每分钟做10题│

  └────┴─────┴──────——┴──────┴──────——┘

  (二)教学重点:

  1、表内除法。

  3、用数学解决问题。

  (三)教学难点:

  培养生学会独立审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

  四:培优补差措施:

  1、认真备好课,夯实基础知识,确保每一个学生扎实掌握新知,巩固旧知。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多给关注,多给发言机会,激发其参与热情。

  2、在课堂教学中确保双基的基础上,注意适时发展优生的思维,培养优生的能力,从而也带动中差生的发展。培优主要体现在两个途径上:

  (1)、在每堂课的新知教学后,安排适量发展练习题。

  (2)、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每个知识点上,适时引导,相机点拨,给学生“摘桃”的机会。

  (3)、利用每周的思维训练时间,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组织愉快的思维训练。

  五:减负提质措施:

  1、钻研好《新课标》,精心备好课,确保课堂教学质量。

  2、教学任务在课内完成,课外尽量不留作业,或只留兴趣性、发展性作业。

  3、对学生的要求要合理,充分肯定每一个学生的优点,不用一个刻度要求每一个学生,作业布置分层进行,避免部分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心理负担。

  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内容课时

  1解决问题5

  2—5表内除法(一)16

  6—7图形与变换6

  7—8表内除法(二)6

  8—9万以内数的认识7

  11克和千克3

  11—14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3

  15统计4

  16找规律4

  17—18复习8

  第一单元解决问题

  单元要点分析

  教材内容:这部分教材是学习两步应用题的开始,先通过图文应用题来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主要以加减复合的应用题为主,适当的再出现乘加、乘减复合的应用题。在教学中可以从一步应用题出发,再慢慢的使它转变成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以便使学生更好的认识两步应用题的结构以及它与一步应用题的联系与区别。向学生介绍小括号,并能够正确的使用小括号,会利用小括号列出两步应用题的解答算式。

  重、难点:

  1.会分析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找出中间问题,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能够正确的使用小括号,利用小括号列出两步应用题的综合算式,而且能进行计算。

  关键:会分析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列式解答应用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初步学会口述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会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会用分步和综合两种方法来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并学会正确的使用小括号。

  1、加减、连减应用题

  第一课时:加减两步应用题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具、学具准备:教科书第1~3页游乐园情境放大图片或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

  1.师:同学们,休息日的时候,你最喜欢做什么?

  2.出示游乐园情境图,谈话:“我们看看画面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二、探求新知

  1.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把画面集中放大到木偶戏场景中(见课本图)。

  师: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板书: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明确画面中所提供的信息。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级交流解决问题方法。

  (1)22+13=35(人) (2)22-6=16(人)

  35-6=29(人) 16+13=29(人)

  5.观察比较两种方法的联系。

  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提问:把分步解答的两个算式合成一个算式该怎么办?

  学生自己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22+13-6 (2)22-6+13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三、巩固应用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4题,选取了中国国家足球队参加20xx年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十强赛的内容,通过计算总分,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教师不必强求学生必须利用多种方法,只要解决问题就可以了。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解答后让学生互相交流,在交流中互相启发,加深理解。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教师结合题目的具体内容,适当渗透思想教育。

  3.让学生互相交流,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问题可以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来解答。学生自编题目,互相解答。

  四、全课总结

  1.请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2.教师强调:请同学们尝试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去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反思: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围绕问题的解决采取与之相关的信息,创设开放性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自主地理解、分析数学信息,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找解题的思路,初步学习解决两步计算应用题的解题步骤与方法。课堂上老师采用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交流自己的解题方法,从而拓宽了学生的解题思路,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自觉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第二课时:连减应用题

  教学内容:教学连减应用题,教科书第5页的例题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两步连减应用题的结构,学会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并会列综合算式。

  2.学会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并了解小括号的作用。

  教具准备:教科书第5页的挂图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

  1.教师出示下列口算卡片,让学生快速口算。

  15+6= 25-8= 30+7= 6+24=

  27-9= 14+6=20-7= 19-9=

  2.一辆空调车上有42人,中途下车8人,又上来16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要求学生自己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列式计算并说出每—步算式表示的意义。

  二、新授课

  我们今天继续学习“两步应用题”(出示课题:两步应用题)

  1.教学例2。

  出示教科书第5页的挂图,让学生认真观察画面。

  (1)提问: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面的内容。

  根据画面的内容编一道应用题。

  可先让学生自由编题,然后出示:面包房一共做了54个面包,第一队小朋友买了8个,第二队小朋友买了22个,现在剩下多少个?

  (2)全班同学读题后提问: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根据“一共做了54个面包,第一队小朋友买了8个”这两个条件可以求什么?

  (第一队买后还剩多少个)怎样列式?[54—8=46(个)]

  那要求还剩下多少个?又该怎样列式?[(46—22=2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