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四年级下册《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表格式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四年级下册《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表格式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年级下册《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表格式教案1
七、板书设计: 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按照计划,李叔叔在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 115+132+118+85
=115+85+132+118
法交换律
=(115+85)+(132+118)结合律
=200+250
=450(千米)
←加
←加法
四年级下册《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表格式教案2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一、运算定律必须弄清
加法交换律 a+b = b+ a
例:25+37=37+25 加法结合律 a+b+c=a+(b+c)
例:25+37+63=25+(37+63)(扩展)
a-b-c=a-(b+c)
例:125-37-63=25-(37+63)
a-b+c=a-(b-c)
例:300-159+59=300-(159-59)乘法交换律 a×b×c=a×c×b
乘法结合律 a×b×c=(a×c)×b
乘法分配律 a×(b+c)=a×b+a×c
(扩展)a÷b÷c=a÷(c×b)
a÷(c×b)= a÷b÷c
二、必须背下来的几个算式
2×5=10 2×50=100 412×5=60 8×125=1000 37×3=111 333=111×3 999=33
3例:25×9×4=25×4×9 例:128×3×8=(125×8)×3 例:8×(125+25)=8×125+8×25 例:100÷5÷2=100÷(5×2)
例:100÷(5×2)=100÷5÷2
×25=100 8×25=200 ×3=111×9
三、加法简便计算训练
1、凑整法简便计算:
例:(28+36)+64
182+18+276+24 =28+(36+64)
=(182+18)+(276+24)=28+100
=200+300 =128
=500 小结:多数相加,看尾数是否能凑成整数,将凑成整数的配对先加。练习:91+89+1
178+46+154
168+250+
85+15+41+59
364+97+636+1803
2、补差法的`简便计算: 例:99+198+397+296
=100-1+200-2+400-3+300-4
=100+200+400+300-1-2-3-4
=1000-10
=990 小结:计算中先看有与整数最接近的数字,补差后计算。练习:
999+9999+99+9
99+88+77+66
三、乘法简便计算训练
1、简便运算一:
例:(4+2)×25
=4×25+2×25
=100+50
=150
小结:注意必须背下来的算式中的数字是否在算式中出现,尽量求整数再计算。练习:
(24+8)×125
25×(20—4)
2、简便运算二:
例:45×9+55×9
8×27+73×8
=(45+55)×9
=8×(27+73)
=100×9
=8×100
=900
=800 小结:在两组乘法相加的算式中,看是否有相同数字出现 练习: 14×9+9×36 28×19+28×81
9×47+53×9
8×(125+25+5)
(1000—3)×8
125×13—125×5
3、简便运算三:
例:45×90+550×9
37×12+×880
=45×9×10+550×9
=37×12+×10×88
=450×9+550×9
=37×12+37×88
=(450+550)×9
=37×(12+88)=1000×9
=37×100 =9000
=3700 小结:两个因数一个扩大10倍,另一个缩小10倍,积不变。(可类推)练习:
×200+55×4
×7+×37
4、简便运算四:
例:999×7
102×43 =(1000-1)×7
=(100+2)×43 =1000×7-7
=100×43+2×43 =7000-7
=4300+86 =6993
=4386 练习:69×101
1111×9999
四、减法性质和除法性质
1、减法简便计算;
例:1035-235-497
1275-164-36 =(1035-235)-497
=1275-(164+36)=800-497
=1275-200 = 303
=1075
小结:减法题看尾数是否相同,可以先减;连减题可以先看后两数是否可以相加求整。练习:436-236-150
1245-(245+673)
480-82-18
673-84-71-45
2、除法简便计算;例:81÷3÷3 =81÷3×3 =81÷9
=9
练习:64÷2÷4
综合练习:
1184-68-42
3576-133-67
25×4×6
210÷(7×6)
=210÷7÷6
=30÷6
=5
420÷(7×6)
5347一347一972 1054-13-54
4×7×25 5
7×8×125 234×25×4
37×2×125×25×5×4×8
125×32×2×25×5
4444×25
98+265+202
250×13×4
88×125
17×23—23×7
24×125
125×(8+10)
333×774+113×666
273—73—27 99×38+38 72×125 99×56
199×56+56
999×999+999 6
3200÷4÷5
四年级下册《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表格式教案3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一、教学目标
1币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
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笔寡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
本单元分为三小节,内容结构如下:
三、编排特点
1庇泄卦怂愣律的知识相对集中,有利于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将有关运算定律的知识集中于一个单元,加以系统编排,便于学生感悟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有利于学生通过系统学习,构建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2贝酉质档奈侍馇榫持谐橄蟾爬ǔ鲈怂愣律,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
本单元教材的一个鲜明特点是,不再仅仅给出一些数值计算的实例,让学生通过计算,发现规律,而是结合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体会运算定律的现实背景。如加法运算定律,教材安排了李叔叔骑车旅行的场景;乘法运算定律则安排了同学们植树的问题情境。这样便于学生依托已有的知识经验,分析比较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运算定律。同时,教材在练习中还安排了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借助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和认识运算定
律。
3敝厥蛹虮慵扑阍谙质瞪活中的灵活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单元的第三小节,改变了以往简便计算以介绍算法技巧为主的倾向,着力引导学生将简便计算应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注意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这对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四、具体编排 1奔臃ㄔ怂愣律。(1)本小结具体编排。
①主题图。
旅行途中记录行程的情景。考虑到学生对自行车上的记录仪表比较陌生,所以画了一个仪表表面的放大图,并让小精灵做提示性介绍。②例1。在主题图的基础上提出了要解决的问题。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自己解答并交流;并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
③例2。加法结合律。
理解了题意,并搞清了条件和问题之后,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列出算式计算。
接着,还可让学生观察比较教材提供的另两组算式,当然也可以让学生自己编出像例
2这样的例子,再观察、比较。
④例3。让学生将前面所学的两条加法运算定律,综合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计算中。
(2)本小节教学建议。1弊裱认知规律。
教学时,应注意遵循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过程,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
上升到一定的理性认识。
2庇煤弥魈馔肌1窘诮滩牡娜道例题,都是由主题图引出的。教学时,应充分利用主题图的故事性,逐步生成连贯的情境,逐步生成后继的问题,使本节的教学在内容与表现形式上都形成一个
有机的整体。
3弊⒁庖导学生用新知识去理解以前学过的内容。
本节的新知识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都有相应的认识基础,反过来,学了本节的新知识又可以促进学生,更深入地认识原来学过的知识与方法。例如,交换加数的验算方法,加法中的“凑整”计算,等等,过去只知道这样做,现在知道了它们的依据。这种“再认识”对于加强新知识的巩固和记忆,也是很有帮助的。
2背朔ㄔ怂愣律。
①主题图。
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看主题图,说说图中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学生可以按自己看到的说,也可以把图中的两段说明文字复述一遍。再根据这些信息引导学生发现可解决的一些
问题。②例1。
让学生自己发现乘法交换律。
启发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乘法交换律。
进一步,可让学生在主题图中,找出可用乘法交换律解决的其他问题,并列出算式。
③例2。
从解决这个问题的两种算法中,得到乘法结合律的一个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概括得出乘法结合律。
小结时,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小精灵提出的问题:“比较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你发现了什么?”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明确:交换律是两数相加、相乘的规律,即交换加(因)数的位置,和(积)不变;结合律是三数相加、相乘的规律,即可以从左往右依次计算,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先相加(乘),和(积)不变。在这一活动中,应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话,叙述自己的发现。
④例3。
通过比较、概括得出乘法分配律。小结时,教师有必要指出乘法分配律与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最大区别,在于乘法分配律是乘、加这两种运算之间的一个规律,而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只是乘法一种运算内部的`规律。3奔虮慵扑恪
(1)本小节内容的具体编排。
①例1。
讨论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几种常用算法。
教材展示了三种算法,同时以小精灵提问的方式给出两个问题:他们都是怎样计算的?你喜欢哪种方法?显然,前一个问题是让学生思考、理解三种算法的计算过程和其中的算理;后一个问题是引导学生比较各种方法的特点,思考它们的适用范围。
②例2。
画面是书店的一角,题中包含两个需要综合应用加减计算的实践问题,而且解决问题的策略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③例3。
讨论可用连除计算解答的实际问题。教材给出了两种解法,引导学生思考两种解法分别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通过小精灵的提示比较两种算法,说出其中的运算规律。
与例1比较,例3只给出了两种解法。这是因为第三种解法先除以后一个数(1250÷5),联系实际作出解释较为困难,对学生来说比较费解,所以有意回避。
④例4。
以王老师买羽毛球拍和羽毛球为题材,提出了三个问题。整个例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例4的三个问题,可以一次给出,或依次给出,也可以先出示插图和四个已知条件,让学生说说“一打装”是什么意思,然后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⑤例5。
教材介绍了按月计算、按周计算的两种思路,以及相应的列式计算过程。在按月计算的过程中,运用了乘法分配律。然后通过小精灵,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算法,和同学交流。最后让学生根据例题的内容,继续提出其他问题,作为练习题。
(2)本小节教学建议。
注意正确理解算法多样化、个性化的实质。
首先,要鼓励独立思考,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探索不同算法;其次,注意组织互相交流,尽可能使个别学生的创见为其他同学共享。第三,应当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包括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探究方法,选用不同的直观支撑,选择自己喜欢的或适合自身特点的计算方法。第四,还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要求的把握上,因人而异,区别对待。比如,本节教材的练习中,不少题目的指导语是“怎样简便就怎样算”。由于“怎样简便”没有统一的标准,加上个人具体情况的差异,很自然产生不同的评价判断,你认为简便的方法,他认为不简便。因此,采用何种算法,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可以依据有关知识经验对算式进行变形,也可以按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五、本单元教学建议
1背浞掷用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促进学习的迁移。
对于小学生来说,运算定律的概括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好在学生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对加法和乘法的一些运算规律已经有所了解,这是搞好本单元教学的有利条件。在此基础上,本单元的教学应着重帮助学生把这些零散的感性认识上升为规律性的理性认识。
2奔忧渴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促进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如前分析,本单元教材最明显的特点之一就是关注数学的现实背景,从社会生活中来,到社会生活中去,体现了数学教学回归社会、回归生活的愿望。因此,领会教材的这一意图,用好教材,借助数学知识的现实原型,可以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理解所学运算定律,构建个性化的知识意义。进而,凭借知识意义的理解,也有利于所学运算定律的运用。
3弊⒁馓逑炙惴ǘ嘌化、个性化的数学课程改革精神,培养学生灵活、合理选择算法的能力。
对于小学生来说,运算定律的运用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对数学能力的要求较高,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运算定律的运用也为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供了极好的机会。教学时,要注意让学生探究、尝试,让学生交流、质疑。相应地,教师也应发挥主导作用,当学生探究时,仔细观察,认真揣摩学生的思路,酌情因势利导,不失时机地给予适度启发;当学生交流时,耐心倾听,洞悉学生的真实想法,加以必要的点拨,帮助学生讲清自己的算法,让其他同学也能明白。
四年级下册《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表格式教案4
加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一课时:加法交换律
一、教学内容:
P28/例1(加法交换律)练习五有关习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初步感知加法交换律的价值,发展应用意识。
2、数学思考:使学生在学习用符号、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的过程中,初步发展学生的符号感,逐步提高归纳、推理的抽象思维能力。
3、解决问题:运用加法交换律的思想探索其他运算中的交换律。
4、情感与态度: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三、教学重点:理解并运用加法交换律。
四、教学难点: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出加法交换律。
五、教学关键:引导学生运用各种不同的表达方法理解加法交换律的思想。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形成问题
1、谈话:同学们喜欢运动吗?你最喜欢哪项体育运动?李叔叔是一个自行车旅行爱好者,咱们一起去了解一下李叔叔的情况。
1、出示李叔叔骑车旅行的情境图。仔细观察这幅图,你从图上知道哪些信息?
3、讨论与思考:
(1)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2)解决问题: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3)独立列式计算。
4、交流、呈现不同的列式:40+56=96(千米)
56+40=96(千米)
5、请学生观察两组算式,说说有什么发现?
板书:40+56=56+40 在这组加法算式中,什么变了?什么没变?(板书:交换位置
和不变)
6、提出猜想。在加法中是不是存在这么一个规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它们的位置,和不变呢?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
(二)猜想,形成结论
1、男女生猜想。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我们可以举更多的例子,符合猜想的例子越多,猜想将被认为越可靠。女生完成:3024+76
96+237 ?? 男生完成:76+3024
237+96 ??
学生汇报发现: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符合猜想。
2、小组内猜想。自己设计一 组式题验证,小组交流结果,汇报结论。
3、事例验证。(寻找身边的例子)
如:(1)四(1)班有男生31人,女生25人,全班有多少人?
31+25=25+31
(2)○○○○
○○○○
4×2=2×4 交流:从这些事例中你又能得出什么结论?(对学生举出乘法交换律的例子只予以肯定,但不作探索)
4、加法交换律的表示方法。
(1)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我们猜想的这个规律吗?可以用符号、字母、文字等等表示,试试看。
(2)观察不同的表示方法:等式中的符号表示什么。如:○+□=□+○中,“□”和“○”代表什么?(代表任意不同的数)○+□=□+○又表示什么呢???
(3)小结:同学们想到的方法可真多!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一规律在数学中称为加法交换律(板书:加法交换律),通常用字母表示:a+b=b+a。
(三)应用,巩固新知
1、根据加法交换律填空。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在○里填上运算符号。
①()+165=165+35 ② 1013+214=()+()③ 80○50=50○80
④ 48+29+52=48+()+()⑤()+()=()+()(1)自主练习。
(2)交流:第④小题中有三个数,还能利用加法交换律吗?对你有什么启发?(引导学生完善加法交换律: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3)最后一题:可以怎么填?表示什么?(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数进行抽象,渗透符号化思想)
2、加法交换律的应用。
(1)讨论:对加法验算时,我们用什么方法?你知道这是根据什么吗?
(2)小结:我们用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的方法验算加法运算,就是应用了加法交换律。
(四)总结,引申定律
1、师生共同回顾学习过程: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问题?我们是怎样研究这个问题的?师生归纳研究问题的方法:质疑→举例→观察→归纳→验证→应用。
2、质疑引申:学了今天这节课后,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板书设计: 加法的运算定律
(1)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40+56=96(千米)
56+40=96(千米)
40+56=56+40
┆(学生举例)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a+b=b+a
第二课时:加法结合律
一、教学内容:
P29/例2(加法结合律)练习五有关习题
二、教学目标
1、经历加法结合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并能运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领会“形成问题一提出假设一验证假设一形成规律”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在观察、归纳、概括中发展数学思维。
3、根据数据特点,灵活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简便计算,学会“具体问题具体解决”。
4、情感与态度:在运算中初步体会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价值,增强学习兴趣。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计算、举例等活动发现并总结出加法结合律。
四、教学关键:通过大量实例的'验证引发对规律的认识。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形成问题
1、出示教材插图,让学生说说插图的意思,并把它编成一道应用题。
2、呈现需要解决的问题:李叔叔三天一共行了多少千米?
3、自主列式计算。
4、请学生介绍并展示不同的算法。(88+104)+96
88+(104+96)=192+96
=88+200 =288(千米)
=288(千米)
5、讨论:(1)每种方法你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结果怎样?
(2)由两种算法的结果相同,可以看出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这种关系可以怎样表示?(同桌相互说一说,然后指名回答)教师板书:(88+104)+96=88+(104+96)
(3)从这两个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的想法。
(二)尝试探究
构建模型
1、提出假设。
(1)小组讨论并交流:在加法中,除了交换律之外,根据这两个算式,你还能发现什么?
(2)师生交流并板书初步的发现。
(3)提出要求:这只是我们根据这两个算式归纳出来的,是否正确,还有待于我们运用更多的事实去验证它。
2、验证假设。(1)个别举例验证。
女生完成(69+172)+28
155+(145+207)男生完成 69+(172+28)
(155+145)+207 从而得到:(69+172)+28 = 69+(172+28)
155+(145+207)=(155+145)+207 汇报答案:得数相同,符合猜想。男生用“凑整法”使计算更简便。(2)自由举例验证。
学生自由举例,小组交流总结。(3)寻找生活实例。如:张老师上午到书店买书用去27元,又到文具店买圆珠笔用去18元;下午去文具店买钢笔用去12元。他一共用去几元?(用两种方法解答,并找出这两个算式间的关系)(27+18)+12 = 27+(18+12)(4)小组讨论并归纳。讨论小结:
①每组算式两边都有三个加数,加数不一样。
②一边都是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另一边则是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③等号左右两边的和相等(不变)。④改变计算的顺序可以使计算简便。
总结: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
(5)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示结合律。达成一致后板书:(a+b)+c=a+(b+c)
3、形成规律。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29页,并齐读课题和内容。(导出规律的命名)
4、辨析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的异同点及它们的特点。相同点: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都是加法的运算定律,其计算结果——和不变。不同点:
(1)加法交换律是变换了加数的位置,如a+b=b+a;加法结合律不改变加数的位置,加上小括号而改变了加数的运算顺序,如a+b+c=(a+b)+c=a+(b+c)。
(2)应用加法交换律改变加数的位置后,计算时仍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应用加法结合律改变运算顺序后,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3)应用加法结合律时,加数的数据具有一定的特征——几个加数可以“凑整”(一般凑
十、凑百??)。
(三)使用规律
巩固新知
1、我能填得又快又对。
a+(b+c)=(□+b)+c
(28+36)+64=28+(□+64)
□+235+65=78+(235+□)
182+18+276+24=(182+□)+(□+24)(1)独立完成习题,并说说分别运用了哪些加法运算律?(2)讨论:四个数相加,结合律还可以用吗?更多的数相加呢?(3)尝试归纳四个或四个以上的数相加时的结合律。(如果出现要使用交换律、结合律的,暂不研究)
2、我能很快比较它们的大小。
(63+25)+35○63+(25+35)
a+(b十c)○(a+b)+c
(33+232)+3768○33+(232+3768)
418+(56+82)○(418+82)+43 讨论:怎样比较更快?我请谁帮忙?
3、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91+89+1
178+46+154 168+250+
3285+15+41+59
第三课时: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及练习
一、教学内容
加法运算定律应用例3(P30)练习五习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探索过程,掌握其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简便计算。
2、数学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解决问题:利用“凑整”的基本思想合理、灵活地选择算法进行简便计算。
三、教学重点: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四、教学难点:选择合适的算法进行简便计算。
五、教学关键:根据数据特点凑整。
六、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口答:
(1)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46+()=75+()()+38=()+59 24+19=()+()
a+57=()+()
要求学生说出根据什么运算定律填数。
(2)根据每组第一个算式直接说出第二个算式的结果。632+85=717
85+632=()304+215=519 215+304=()
(二)创设情境
探讨算法
1、设问启忆。同学们,在前面几节课里我们已经为李叔叔骑车解决了哪些问题?李叔叔骑车旅行一个星期还剩下几天?想知道李叔叔接下来是怎么安排的吗?
2、出示插图。李叔叔后四天的行程计划
整理图意:第四天 城市A→B
a→B 115千米 第五天 城市B→C
B→C 132千米 第六天 城市C→D
C→D 118千米 第七天 城市D→E
D→E 85千米
3、观察、交流: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你能解决小精灵提出的问题吗?
4、尝试独立列式计算。
5、展示、交流不同的算法。
(1)呈现学生不同的算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① 115+132+118+85
②115+132+118+85
=247+118+85
=115+85+132+118
??加法交换律
=365+85
=(115+85)+(132+118)??加法结合律 =450(千米)
=200+250
=450(千米)(2)师生交流。你是怎样计算的?你运用了哪种运算定律?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3)重点讨论第②种算法:在这种算法中,分别运用了哪些加法运算定律?把115和85、132和118分别结合在一起相加有什么好处?(4)小结并揭示课题。把能凑成整
十、整百、整千的数结合起来先算,可使运算简便。(板书:关键:“凑整”; 方法:运用“加法运算律”)(5)评价其他不同的写法。
③ 115+132+118+85
④115+132+118+85 =(115+85)+(132+118)
=200+250 =200+250
=450(千米)=450(千米)
说明:这两个算法也运用了加法运算律。前者可以省略有些过程。后者缺少小括号,作为口算也是可以的。
(三)自主练习
优化算法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425+14+185
75+168+25
245+180+20+155
67+25+33+75
(1)独立完成。并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为什么这样计算?(2)师生共同归纳方法:碰到一个加法算式,先看——有没有能“凑整”的数,如有,再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2、对比练习比较下面的算式,有什么异同点?你喜欢计算哪个算式?为什么? 56+78+22+44
(56+22)+(78+44)
(56+44)+(78+22)
3、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同桌互说用了什么运算律?
60+255+40
282+41+159
548+52+468 135+39+65+11
13+46+55+54+87
5+137+45+63+50 【设计意图:通过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归纳算法练习、优化算法练习和运用算法练习,让学生在运用中观察、比较不同的算法,从而达到优化算法的目的】
(四)解决问题
体验价值
1、小结启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在计算中有什么作用?关键是什么?
2、解决高斯的数学题。你能试着用今天学习的知识来解决这个数学问题吗?
1+2+3+4+……+99+100
=(1+100)+(2+99)+……+(50+51)
二101 ×50
二5050
3、交流。高斯的聪明表现在哪儿?学习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对计算有什么帮助?
【四年级下册《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表格式教案】相关文章: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说课稿02-19
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复习教案12-28
运算定律和简便计算的说课稿10-27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学反思11-28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的教学反思07-05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学反思06-24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的教学反思07-10
《运算定律和简便计算》说课稿范文06-23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学设计模板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