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强》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压强》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压强》教案1
【 目标 】
1.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液体内部压强公式,能用该公式简单说明一些物理现象;
(2) 通过观察简易压强计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3) 能用液体压强公式解释帕斯卡实验,培养学生用理论解释实验现象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橡皮膜玻璃管液柱平衡实验,引导学生初步学习替代的思想,了解它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之一。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液体内部压强公式的推导,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学逻辑性强、科学严密的特点;
(2)通过帕斯卡实验的学习,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 教学重点 】
用液体压强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 教学难点 】
液体压强公式的推导。
【 教学过程 】
活动设计
一、液体压强的大小 [来 ]
1.提出问题设计方案
演示简易压强计的实验,引导学生回忆上堂课实验得出的结论。 回忆并回答液体压强的特点。
强调:得到的这个规律是定性的,我们能不能具体测出液体内部一点上的压强是多大呢?
同学们有没有什么方案? 对于定量测量,开始时,学生可能缺乏思路,在教师提醒下大胆猜想,慢慢接近主题:
提出方案环节衔接不上时,教师适当分解问题,如:
(1)橡皮膜凹进玻璃管中受到哪些力?
(2)橡皮膜受到液体给它向上的压力被压进玻璃管中去。
(3)能否从受力平衡入手来测量液体给橡皮膜的压力?
(4)可以给膜施加一个向下的力与压力平衡。测量这个力的大小就能得到液体压力的大小。
(5)压强怎么计算?
(6)压强=压力 / 膜的受力面积;往管内加一定的水或沙,它们的重力等于压力。
要求学生写下自己的实验方案。 根据自己对问题的综合思考形成设计方案,写在设计卡片上。
请学生报告自己的实验方案或对各个问题的'回答。教师进行适当点评和改进。 交流讨论实验方案,基本形成合理的定量推理思路。
2. 挑选方案,推导公式 画出烧杯、玻璃管的结构图,带领学生对橡皮膜进行受力分析,画出受力图,分析 F 水柱 = G 水柱 = 水 gh 水柱 S。
由受力分析得: P = F 水柱 / S = 水 gh 水柱 。 能正确分析橡皮膜的受力,推导出液体压强公式。
进行演示实验,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平衡时管内水面与烧杯水面的关系。
提示:加入水时,水柱的高度就等于膜到液面的距离,即对应位置的深度。
这也和我们以前得到的结论“越深的地方,压强越大”是一致的。 注意到最终管内水柱与液面相平。
最终明确公式中常用的 h 即为液体该处的深度。
3.推广结论 推广得出:液体内深度为 h处的压强为: P= gh
意识到公式中的 h 是液体的深度,该公式适合于任何密度均匀的液体。
指出推广公式的物理意义,适合于任何密度均匀的液体。结合公式,分析影响液体压强的几个因素。 知道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有:液体密度、该处深度和重力加速度。
二、帕斯卡实验 一定量的水改变深度将会得到不同的压强值。帕斯卡实验刚好验证了这个结论。
演示以下实验: 观察现象,关注实验现象及结论。
用输液软管连接漏斗和灌有一定量水的气球。把连接气球的一端固定在铁架台上,漏斗置于较低位置时加水。让学生观察现象。气球变大变薄,但没有破(将破未破)。问学生:改变漏斗位置会发生什么?
缓慢提高漏斗,达到一定高度时,气球破裂(课前注意反复试验,把握好灌水量,不要在提高漏斗时再加水)。 针对教师问题积极猜想:
(1)提高漏斗,不会有变化;
(2)提高漏斗,气球会破。
提问:气球怎么破的?是什么使它破的?
听取学生的解释,适当总结。 一些同学能够根据压强公式解释现象。
引入数据讲解书上例题。 积极思考例题计算过程,对实验现象及原因有更深的理解。
引申提问:生活中有没有类似帕斯卡实验的现象发生?我们是怎样利用液体这个特性的 ? 展开讨论,举出类似的例子。或在教师提示下将关注并收集相关资料。
三、课堂小结 (1)液体内 h 深度的压强公式;
(2)定量计算及定性解释帕斯卡实验。
四、课堂练习 讨论完成“发展空间”中“自我评价”的第3题。
【 实践活动 】
(1)利用身边材料,自己动手做一做帕斯卡实验,加深液体压强公式的理解。
(2)收集关于三峡大坝的相关资料,包括坝体的形状、高度、宽度等数据及坝体设计原理等,形成小型书面总结。
《压强》教案2
(一)教学目的
1.知道什么是大气压强,能说出几个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事例。
2.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并能简单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大气压强的现象。
3.知道大气压强的值是由托里拆利实验而测定,记住大气压强的值约为105帕斯卡,它相当于760毫米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二)教具
演示用:玻璃杯、硬纸片、水、广口瓶、浸过酒精的棉球、细砂、煮熟剥壳鸡蛋一个、注射器、钩码、约1米长的玻璃管、水银、汽水瓶、皮碗、米尺、啤酒瓶。
学生用:皮碗(每二位学生一对)。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演示实验:由实验设置疑问,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1)将硬纸片平放在平口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放手后,看到什么现象(硬纸片掉下)?
(2)将玻璃杯装满水,仍用硬纸片盖住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暂不放手,问:如果放手,会出现什么现象?先请同学们猜一猜)。放手后,看到什么现象?(硬纸片没有掉下来。)
2.讲述:同学们要知道实验时,硬纸片不会掉下来的原因吗,学习了这节课的知识,就知道了。(板书课题)
二、进行新课
1.阅读课文前面的“?”和图11—1。读后问:大家阅读了马德堡半球实验,空气把两个铜半球紧紧地压在一起,16匹马都很难把它们拉开。对于这个实验,同学们想试一试吗?现在,我们模仿马德堡半球实验来做一做。
2.学生实验:学生照课本中图11—2做实验,两个皮碗口对口挤压。然后两手用力往外拉,不容易拉开(用较大的力才能拉开)。
3.讲述:地球周围被厚厚的空气层包围着,这层空气又叫大气层。空气由于受重力作用,而且能流动,因而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教师板书这句话)。
4.讲述:刚才同学们所做的模仿马德堡半球实验和奥托·格里克做的马德堡半球实验,充分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抽出金属半球内空气(或挤压出皮碗内的空气),两个金属半球(或两个皮碗)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被紧紧地压在一起,因而很难把它们拉开。
5.演示、验证:刚上课时,老师演示的实验,表明玻璃杯内装满水,排出了空气,杯内水对硬纸片的压强小于大气压强,由于大气压强的作用,托住了硬纸片,所以硬纸片不会掉下来。
演示课本中图11—4的实验(演示后,由学生举手发言,说明鸡蛋为什么会挤进广口瓶内,引导学生说出由于棉花燃烧耗尽了瓶内空气,瓶内压强小于瓶外大气压强,鸡蛋在大气压强作用下,被压入瓶内)。
6.讲述、过渡:根据奥托·格里克的马德堡半球实验,不仅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还表明大气压强是很大的。那么大气压强有多大呢?伽俐略的学生托里拆利解决了这个问题。
7.演示:
(1)介绍托里拆利实验装置
(2)演示托里拆利实验(一面演示,一面讲解),演示完后,请一位学生上台用米尺测一测玻璃管内水银柱的高度。
教师讲述并板书:大气压强相当于760毫米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8.讲述:760毫米水银柱的压强有多少帕呢?请同学们根据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hg算一算(学生演算,教师巡视)。学生算出结果后,接着讲述:760毫米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约为105帕,这就是托里拆利实验测出的大气压强的值(教师板书后,简要说明这个值是“海平面”所测的值,不同的地方大气压强不同,将在下一节课学习)。
三、小结本课内容
四、巩固练习:
1.演示:将注射器的活塞推向底端,插注射针的孔用橡皮帽盖住,倒置注射器后,在活塞上挂上500克的钩码,活塞不会被拉出注射筒。请同学们讨论为什么?
2.演示课本图11—6的实验:将啤酒瓶装满水,堵住瓶口,倒插入水中,缓缓往上提(瓶口不提出水面),观察啤酒瓶中的水是否流出来。讨论原因。
五、布置作业:
1.课后认真阅读一遍课文。
2.把本节后练习的第1、2题和章后习题第3题做在作业本上。
3.把课文后练习第3题和习题第1、2题在阅读课文后,联系课内所讲内容,进行思考,准备着下节课在课内口答。
(四)说明
1.课文中图11—2“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用的“皮碗”在农贸市场的金鱼市上可以购买,这样的皮碗是金鱼缸中固定水草用的.,价格很便宜。学校实验室可统一购买,用后由实验室保管,供长期使用。这个模拟实验效果很好。
2.在做托里拆利实验要注意打开窗子通风。要边做边讲,使学生明白玻璃管内装满水银,排出了空气,倒置插入水银槽内,管内水银徐徐下落到一定高度而停止下落,上部为真空,这段水银柱是由大气压强支持着的道理。
3.用注射器挂钩码的补充实验,一方面是进一步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另一方面也达到巩固本课知识的目的,同时在注射器活塞下挂一个500克的砝码,给学生以惊奇,更加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到此,初二学生已学习了快一年的物理了,要保持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不断地保持下去,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断增强。
4.对于啤酒瓶的实验,啤酒瓶容易获得,学生自己都可以做,可作为作业(动手的作业)让学生回家自己做一做,比在课室内看一看更生动,更具体,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理解物理知识有很大的帮助。
5.教材选用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
《压强》教案3
一、设计意图
压强的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因为其概念较为抽象,大部分学生在初二下学习时会感到困难,对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处理的不够好,不会灵活应用固体压强、液体压强的特点来解决实际问题,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帮助学生建立起压强的知识体系、框架,认清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的不同之处,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中采用对比法和归纳法,师生讨论的方法等。
二、复习目标
1. 正确理解压强,区分固体压强与液体压强的不同之处,知道固体压强等于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
2. 正确理解公式p=F/S,知道其适用范围,会用p=F/S及其变形公式解决一些问题。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掌握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探究液体压强规律的实验,这两个实验的实验方法、实验过程和实验结论。
三、复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①压强的概念 ②对固体压强中受力面积的理解,液体压强中深度的理解。
③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的关系 ④掌握两个实验的方法、过程和结论。
难点:①压强概念的建立 ②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知识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
气球与钉板、削好的铅笔、压强计等
五、课前准备
要求学生准备好八下的物理书和笔记本,在课前已经自己对压强概念有大致的了解,知道探究实验所用的物理方法等。
六、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与时间分配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点评
引入课题
3′
5′在初二下我们学习了压强的概念,学过固体压强、液体压强和气体压强等概念,由于压强的概念比较抽象,固、液、气压强的特点又不同,我们同学在学习时普遍感到困难。这块知识本身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也属于较难的部分。希望通过本节复习课能给与大家一些帮助。本节课我们主要复习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
(板书)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
那些同学知道我们在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这部分学习了那些知识?
一、压力
①什么是压力?②压力产生的原因?③压力的范畴?
④压力的方向?
(课件)判断下列图中MN面所受压力
的大小
1.概念
压力、压强的概念、单位、计算公式;如何增大和减小压强;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2.实验
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探究液体压强的规律
3.能力
①会利用p=F/S及其变形公式进行计算
②学会分清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并根据各自的特点解决实际问题。
①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力②由于物体间相互挤压而产生的③属于弹力④垂直于受力面
甲:F压=F=100N
乙:F压=F+G
=100N+50N=150N
丙:F压=F-G
=100N-50N=50N
让学生归纳知识比教师自己讲出来要好,让学生开动脑筋、组织语言、互相补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注意压力与重力的区别
10′二、压强
①压强表示什么?
②怎样表示压强的大小?
③压强的单位及其符号?
④压强的计算公式?
⑤1帕斯卡的含义?
⑥如何增大和减小压强?
现提供实验器材有:
海棉、木板、矿泉水瓶、水
①选用器材来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关系,写出相应的实验步骤。
②选出器材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写出相应的实验步骤。
想一想:
实验中通过观察什么现象来感知压强大小?采用的物理方法是什么?
(课件)例题1
一块砖长24cm、宽12cm、厚5cm,重24N,怎样放置在水平面上,地面受到的压强最大?最大压强是多大?
(课件)例题2
在海滩上的作案现场留下了罪犯清晰的脚印,公安人员立即用蜡浇铸了一只鞋模,测出鞋模的平均厚度为5cm,质量为1125g,又经测试知道产生与脚印同深度的压强为3×104Pa,罪犯的体重为多少?若案发现场留下的是罪犯站立的脚印,又该如何计算罪犯的体重?
①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②压强等于单位面积上物体受到的压力
③帕斯卡(Pa)
④p=F/S
⑤1帕表示每平方米的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牛顿
⑥改变压力或受力面积的大小
①第一次将装满水的瓶子正放在海绵上,第二次将瓶中水倒掉一半,再正放在海绵上,比较先后两次海面的凹陷程度。
②第一次将装满水的矿泉水瓶正放在海绵上,第二次将装满水的矿泉水瓶倒放在海绵上,比较前后两次海面的凹陷程度。
压强大小由压力和受力面积决定,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所以当砖块竖放时压强最大。
S最小=12cm×5cm
=60cm2=6×10-3m2
F=G=24N
p=F/S=24N/(6×10-3m2)
=4×103Pa
体重G=F=pS,走路时一脚着地,S为一只脚的面积,可利用鞋模算出:
V=m/=Sh
S=m/h
=1125g/(0.9g/cm3×5cm)
=2.5×10-2m2
罪犯体重:
G=F=pS
=3×104Pa×2.5×10-2m2
=750N
若是站立脚印,受力面积应该是两只脚着地的面积。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可以采用的方法
①相同的压力作用在不同的手力面积上
②相同的受力面积上作用不同的压力
③不同的压力作用在不同的受力面积上
压力的作用效果可以通过被压物体的凹陷程度来反映,为了使凹陷程度更加明显,应当选用海绵,正确选择实验器材是做好实验的基本要求。
计算时要注意单位换算
注意行走时是一只脚着地,站立时是两只脚着地。
液体压强
15′
2′①液体压强有什么特点?
②液体压强与固体压强的区别?
③液体压强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④探究液体压强规律的仪器?
⑤通过观察什么而感知液体压强的大小?
想一想:
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大小与深度(密度)的关系时,要控制什么量相同?如何操作?实验方法?
在探究液体不同方向上的压强是否相等时,又要如何控制变量?
(课件)例题3
一段两端开口的.玻璃管下端扎有一橡皮膜,当注入某种液体时,橡皮膜向下凸出,将其放入一盛水容器中,当管内外液面相平时,橡皮膜凹进管内,则管内所装液体可能是:
A、盐水 B、煤油 C、水
D、都有可能
(课件)例题4
如图瓶内装半瓶水,用塞子塞紧,然后将瓶子倒过来,使瓶口向下,这时水对塞子的压强与未倒置前水对瓶底的压强相比较 (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例题5
将半瓶矿泉水倒放在海绵上比正放时对海绵的压强大,这是因为 ;倒放时瓶塞上受到的压强比正放时瓶底受到的压强大是因为 。
小结: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布置作业:见中考指导书由于液体具有流动性,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而固体则不是任何方向都有压强
液体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不同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用压强计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
①要控制液体的密度相同
将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在同种液体的不同深度处
②要控制深度相同
将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在不同液体的相同深度处
③控制变量法
④要控制液体密度相等、深度相等
分析:在乙图中,橡皮膜受到水对它向上的压强和管内液体对它向下的压强的作用,因为橡皮膜向内凹,所以水的压强大于液体的压强,又因为液面相平即深度相同,所以根据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可得到管内液体的密度小于管外水的密度,即管内液体可能是煤油。
答案B
分析:
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是液体的密度和深度,当瓶倒置时,液体密度不变,液体的体积不变,但由于细瓶颈在下,故液体深度增加,则瓶塞受到的压强比原来瓶底受到的压强大。
答案A
倒放时海绵受到的压强大是因为压力相同时,减小受力面积可增大压强。
倒放时瓶塞受到的压强大是因为液体密度相同时,倒放时瓶内液体深度增加,液体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液体由于重力作用对底部有压强,又由于具有流动性对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我们通过观察U型管左右两管内液面的高度差来感知压强的大小,高度差越大,液体压强越大。
注意在探究过程中应选取密度相差较大的两种液体
在探究同一液体同一深度处不同方向的液体压强时,要注意压强计的金属盒的重心在同一深度
橡皮膜向内凹的情况反映了橡皮膜所受的两个压强的大小关系,利用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来进行比较是关键所在。
判断深度变化要注意容器的形状,不同形状的容器倒置后的深度变化是不同的。
注意分清液体压强和固体压强,比较它们的不同之处。
七、教学资源:重点参考了南京市中考教学指导书,20xx全国各地中考试卷
八、教学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
《压强》教案4
(教学目的)
1、了解在温度不变时,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越小,压强越大 ;体积越大,压强越小。
2、利用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解释一些物理现象。
(教学重难点)
温度不变时,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
(教学时数)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引入新课
请一位同学吹一个气球,然后让气球复原,放进一个塑料瓶,并用气球口向外包住瓶口,再请这位同学吹这个气球,同学们一起观察前后两次现象:气球在空气中容易吹大,而放在瓶子里却不容易被吹大。
提问:气球在空气中容易被吹大,为什么放在瓶子里却不容易被吹大?(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思考)
引导学生分析现象:当气球放在空气中,气球受到大气压强的作用,而放在瓶子里后,气球受到瓶内气体压强的作用,二者压强的大小是不相等的,显然后者压强更大。
提问:是什么原因使得瓶子里的压强变大了呢?
请同学们观察在吹气球过程中,瓶子里气体的什么发生了变化?
经过观察可以发现,瓶子里气体的体积发生了变化。那么,瓶内气体压强的变化是否是因为瓶子里气体的体积发生了变化呢?我们今天就来研究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
二、 新课教学
在刚才的实验中,瓶子里的气体是被密闭的,现在我们就以密闭的气体为研究对象,大家观察一下我们面前的实验仪器——注射器,是否可以找到这样的气体?注射器里的气体就是实验研究的密闭气体。
1、实验目的:研究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
2、实验器材:注射器(出口处用橡皮膜封住)
3、实验思路:
(引导学生找出实验思路:研究“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就是研究气体的“体积”发生变化时,“压强”随之发生了什么变化?)
当气体体积增大时,压强如何变化?
当气体体积减小时,压强如何变化?
4、实验现象: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当气体体积增大时,橡皮膜如何变化?当气体体积减小时,橡皮膜如何变化?)
5、实验结论:
观察橡皮膜的变化,当向里推活塞,气体体积减小,橡皮膜向外突起时,表明气体压强增大;当向外拉活塞,气体体积增大,橡皮膜向内凹陷时,表明气体压强减小。得出实验结论,气体体积越小,压强越大;气体体积越大,压强越小。
看课本的结论:“温度一定时,气体体积越小,压强越大;气体体积越大,压强越小。”结论中特别说明,“温度一定”有何含义?是不是气体的压强还与温度有关呢?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小实验来验证。
在水平玻璃管内用一小段水柱将烧瓶里的气体密闭,用手给烧瓶里的气体加温,观察水柱向外移动,表明气体的压强有变化,可见,气体的压强与温度有关。
当研究三个变量中的其中两个变量的关系时,一定要控制第三个变量不变,所以,要表明“温度不变时”
三、 利用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解释物理现象
1、 气球在瓶子里吹不大的现象
(引导学生利用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解释气球在瓶子里吹不大的现象)
当气球在瓶子里被吹大一些时,瓶子里气体的体积减小,作用在气球上的压强增大,使气球难以被吹得更大。
2、 人的呼吸过程
(1)、引入:气球放在瓶子里很难被吹大,但可以通过改进瓶子的结构,即使不吹,气球也能变大,怎么改进呢? 引导学生思考:要使气球变大,应使气球外的气体压强减小,所以应使气球外的气体体积增大,所以,可以考虑如何改变瓶子的体积。
向学生展示自制的教具——经过改进的塑料瓶,拉动瓶底,气球变大。请学生回答原因。
还可以继续改进这个教具,用橡皮膜代替瓶底,。取一只 “Y” 字形的玻璃管,一端开口,另两端用两只气球封住,有气球的两端放在瓶内,开口端通过橡皮塞与大气相连。这样,只要拉动橡皮膜也可以改变瓶内气体体积的大小,使气球变大。
提问:这个教具使我们联想到什么?
(引导学生联想到人的呼吸过程)
(2)、人的呼吸过程
A、 呼吸与我们的生命息息相关,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人呼吸的模型。注意观察呼吸时胸腔的变化。
B、 请全班同学在老师的指挥下一起做深呼吸。注意体验呼吸时胸腔的变化。
C、 提问:人在吸气时,胸腔是怎么变化的?人在呼气时,胸腔是怎么变化的?
D、 通过观察人呼吸的模型和体验呼吸的过程,我们不难发现,人在吸气时,胸腔是增大的;人在呼气时,胸腔是减小的。
E、 请同学们利用“温度一定时,气体体积越小,压强越大;气体体积越大,压强越小。”的结论分析人呼吸的过程。
我们吸气时,胸腔扩张,胸内肺泡跟着扩张,于是肺的容积增大,肺内空气压强减小,小于体外的大气压强,大气将新鲜的空气经鼻腔、气管压入肺泡;呼气时,胸腔收缩,于是肺的容积减小,肺内空气压强增大,大于体外的大气压强,肺内一部分气体经气管、鼻腔排出体外。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人的呼吸过程时靠大气压强的作用,如果人在高海拔地区,人会感到呼吸困难,这是因为大气压小的缘故。
3、 打气筒的工作过程
(1)、打气筒的构造:金属筒、活塞、橡皮碗、接气门(实物讲解,特别讲解橡皮盘的结构和作用:当活塞向上拉起时,橡皮盘收缩,当活塞向下压时,橡皮盘张开,紧抵着筒壁)
(2)、用打气筒给轮胎大气时,把出气管接到自行车的气门上,气门是一个单向阀门,只允许空气从打气筒进入轮胎,不允许空气从轮胎倒流入打气筒。(用气门芯的结构图讲解)
(3)、打气筒的工作过程
(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打气筒的打气过程,第一遍是完整过程,请同学们注意观察打气筒内密闭气体的体积的变化和气门的状态)
提问:请同学们利用“温度一定时,气体体积越小,压强越大;气体体积越大,压强越小。”的结论分析打气筒的工作过程。
( 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第二遍分解过程,使同学的分析更完整、更准确、更规范)
完整的表述:向上拉活塞时,活塞下方的空气体积增大,压强减小,活塞上方的空气就从橡皮盘的四周挤到下方;向下压活塞时,活塞下方的空气体积减小,压强增大,使橡皮盘紧抵着筒壁不让空气漏到活塞的上方,继续向下压活塞,当空气压强足以顶开轮胎气门上的橡皮套管时,压缩空气就被压入轮胎。
现在我们身边大多数是用自动压缩空气机给自行车打气的,利用压缩空气的例子也很多,如:射钉枪等。
除了以上几种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例子可以用今天的结论来解释,比如,我们小时侯玩过的
一种玩具,大家想想,是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后,取出自制教具演示一遍,请同学分析原理,并作为课后的思考题。
四、 课堂小结
(一)、教学内容:
(1)、温度一定时,气体体积越小,压强越大;气体体积越大,压强越小。
(2)、利用“温度一定时,气体体积越小,压强越大;气体体积越大,压强越小”的结论,解释人的呼吸过
程和打气筒的工作过程。
(二)、教学方法:实验探索法
《压强》教案5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液体内部和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了解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事实,知道液体内部不同深度处压强的大小和方向。
2.体验和感悟游泳时身体受到水产生的压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和探究,鼓励学生参与探究并积极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关注周围现象的意识以及密切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液体内部有压强以及液体压强的特点,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猜想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及实验。
【教学用具】装满水的薄塑料袋,液体压强的演示装置、水槽、U形管压强计、水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播放视频:潜水艇,提出问题:
问题:“的里雅斯特”号深潜器在探测马里亚纳海沟后出现了什么情况?(整个外壳直径缩小了)
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液体的压强
二、新课教学
(一)引入探究课题
1.出示一个装满水的薄塑料袋。(问题:发生了什么现象?)
2.将水倒入上端开口、下端扎有橡皮膜的玻璃圆桶内。(问题:发生了什么现象?)
3.将蒙有橡皮膜的容器浸入水中。(问题:发生了什么现象?)
学生经过小组讨论后得出结论: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并且向各方向都有压强。
提问:同学已经知道了液体内部存在着压强,那么液体的压强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二)猜想:
学生思考:液体的压强与什么因素有关并根据实验现象提出
《压强》教案6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实验,检验大气压的存在。能通过实例说出大气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能简单描述托里拆利实验,能说出标准大气压的数量级,能说出大气压随高度变化的规律。
3.能说出液体沸点跟气压的关系。
4.了解活塞式抽水机的工作过程和原理。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和生活中的例子,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2.了解托里拆利实验的测量原理,掌握大气压的测量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观察和思考,培养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了解大气压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
学生在前一章已学过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对压强知识有所了解。但由于气体看不见、摸不着,气体的压强也容易被人们忽视。大气压强更为抽象,虽然我们生活在大气中,但却很难感学科网(www.zxxk.com)--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受大气的存在,因此通过实验和生活实例让学生体验到大气压的存在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大气压强的存在很难感受到,学生对大气压的认识不深甚至不正确,在教学中应通过实验加深或纠正学生的认识。用大气压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现象,对学生来说难度也比较大。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联系学生身边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和训练,以强化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规范表达的能力。大气压的测量是本节教学的难点,但不是重点。教学中,可以采用播放托里拆利实验视频的方式,使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学好本节知识,有利于加深对已学的固体、液体压强知识的理解,还能加强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大气压的存在、用大气压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现象。
难点:大气压的测量。
三、教学策略
本课的基本教学思想是──通过大量的实验和生活实例使学生感受大气压确实存在;知道大气压以及大气压对生活的影响。通过本节课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认识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其基本教学思路是──由学生设计实验证明大气压的存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后展开教学。在教学中,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及幻灯片的展示,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增强学生对大气压知识的了解。
四、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只空杯、吸盘两个、饮料瓶、水、大小试管等。
《压强》教案7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探究实验,知道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2.理解压强的概念、公式和单位,能应用压强知识进行有关的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2.通过实验探究、初步理解物理中的研究问题的常用方法—控制变量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认识科学方法的重要性;
2.通过对日常生活、生产中压强现象的解释,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日常用品中的物理学原理的精神和将物理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生产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压强概念。
教学难点:比值定义法定义压强。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引入课题
教师引导学生实验
提出问题
两个指的受力有什么不同?
两个手指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观察两个手指的凹陷有什么不同?
和这个实验类似的情况生活中还有很多,我们再看一个图片。
两个人对雪地的压力是差不多的,但压力的'效果相同吗?
你觉得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带领学生分析
引导
上面这些现象都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有关。
板书
第九章压强
第一节压强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
首先让我们用实验来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根据刚才的分析,你觉得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有什么?
那我们要用什么方法,来分别研究两个因素对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呢?
我们把压力作用面积叫做受力面积。
提供的器材有:小桌、海绵、砝码。
板书
一、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引导:
从刚才的分析可知,如果要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大小,怎么办?
那要是压力和受力面积都不相同,怎么办?在前面的学习中有没有能借鉴的方法。
非常好。压力和受力面积的比值可以定量的描述压力的作用效果,我们给他起个新名字叫压强。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2.压强的单位:
国际单位:帕斯卡,简称:帕,符号:Pa。
将一张报纸对折一下,平铺在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 Pa。
1 Pa表示物体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牛。
课后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实验探究了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进而形成压强的概念,并讨论了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和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事例。
《压强》教案8
知识目标
1.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
2.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3.了解压强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知道压强单位的物理意义和由来。
4.了解压强的增大和减小的主要方法。
能力目标
1.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了解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
2.通过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初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具有一定的实验能力。
3.了解改变压强的实际意义和基本方法,具有运用知识解释简单现象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4.通过实际动手、实践如何改变压强。具有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
德育目标
1.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教案十四压强教案。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3.了解压强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广泛性,认识科学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4.感悟科学是人类创造发明的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
压强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
压力与重力面积的正确理解。
教学方法:
探究法:通过学生自己独立的探究活动。观察现象。收集数据。分析比较获得对压强概念深入的理解。
比较归纳法:通过对具体现象、事例的对比、比较,提出问题,并通过研究归纳出一般的结论。
教具准备:
压力小桌、泡沫塑料、砝码、橡皮泥、木条、弹簧秤、投影仪、录像机及录像机资料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播放一段风光片:金色的海滨。松软的沙滩。人们的身后是一串串大小不等、深浅不同的脚印;茫茫雪原,浩浩无边,想在上面步行的人双脚深陷。几乎寸步难行。雪橇却能使人插上翅膀…
2.观察教材中P66两幅精美的图片:小小的蝉可以把口器插入坚硬的树皮,体态庞大的骆驼却可以凭借宽大的脚掌成为沙漠之舟。
3.同学们自己分别用笔尖和笔帽扎手,体验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从同学们看到的、听到的、感觉到的这些现象中,大家会想到什么问题吗?
二、进行新课
[师]请同学们大胆说出自己的问题或想法。
[生]人走过沙滩为什么会留下脚印?
[生]人在雪地上,对雪地的压力差不多,为什么一个人陷了下去,而另一个没陷下去?
[生]笔尖和笔帽扎手时的感觉为什么会不一样?
[生]蝉为什么可以将尖尖的口器插入坚硬的`树皮中?
[生]人走过沙滩能留下脚印和软软的沙滩有关系,因为在水泥地上走过就看不到脚印。
[生]用笔尖扎手会感到很疼,蝉的口器能插入很硬的树皮中,是因为笔尖和蝉的口器都很尖。
[生]我认为上面的那些现象都是力作用的结果。
[师]请同学们分析,人站在地面上、板擦或粉笔盒放在水平的桌面上时,人对地或粉笔盒桌面的作用力的情况。
[生]人站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有一个向下的作用力,扳擦或粉笔盒放在水平桌面上时对平桌面也有向下的作用力,作用力的大小应等于物体的重量。
[师]当我们要将钉子钉人墙面或将一枚图钉按在墙上(也可请一名同学演示,感觉)时。钉子对墙面的作用力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生]按图钉或钉钉子的时候。钉对墙面有垂直于墙面的作用力。
[师]同学们刚才谈到的几种力的情况,它们有共同的地方吗?
[生]不论是对地面、桌面的力还是对墙面的力,它们都是垂直作用在接触面上的。作用点在地面或墙面(接触面)上。
[师]我们把这种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演示]静止在斜面上或从斜面滑下的物体。
[师]请同学们分析物体对斜面的压力。
[生]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垂直作用在斜面上。
[投影]
a.粉笔盒对桌面的压力。
b.物体对斜面的压力。
c.按图钉时图钉对墙的压力。
图略:
通过分析学生应明确,有些压力是由于重力的作用产生的。但大小并不一定都等于重力,只有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大小才等于重力。在很多情况下压力和重力无关,压力不是重力。
[生]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呢?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和什么因素有关?
[师]同学们可以大胆猜想。
[生]力越大产生效果越明显。因此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大小有关。
[生]用笔尖和笔帽扎手时。用的力差不多大。可用笔尖扎得很痛。而笔帽则没有什么感觉,
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大小无关,教案《教案十四压强教案》。而是和力作用的面积有关。
[生]我们认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压力作用的面积可能都有关系。
[师]研究物理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实验。同学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大家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请同学们选择合适的器材自己设计并进行实验。
(同学们分组活动。教师巡视并参与学生们的活动。最后进行交流)
(1)先将海绵放在水平桌面上。
(2)把压力小桌腿朝下放在海绵上。分别在桌面上加2个和4个砝码,观察并记录小桌腿陷入海绵里的情况。
(3)将沙面摊平后。再将压力小桌面朝下放在海绵上,分别加2个和4个砝码,观察并记录小桌陷入海绵里的情况。
实验表格:略
分析实验现象:
[师]两组同学选择了不同的材料进行实验。两组实验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呢?
[生]他们研究问题的方法相同,都用了控制变量法。
[师]其他组的同学还有不同的做法可以补充吗:
[生]我们组分别用完全相同的两块橡皮泥。三根木条时挂4个钩码;一根木条时挂2个钩码模拟了教材中"猜一猜"的内容。发现一根本条挂2个钩码时橡皮泥的压痕较深,形变较大,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更明显。
[师]大家利用"猜一猜"中的数据,计算两种情况下每平方厘米面积上所受的压力;根据实验现象说明每平方厘米上受的压力和压力作用效果的关系。
(学生计算,一名同学板演)
[生]根据计算和实验现象说明,每平方厘米面积所受的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生]也可以说压力的作用效果跟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力有关系。
[师]物体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力叫做压强。
[生]可以说压强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投影]
压强的计算公式:
符号的意义及单位:
教师说明,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面积的单位是平方米(m2)。由公式确定压强的单位就是牛顿每平方米(N/m2)。人们给压强规定了一个专门的单位叫帕斯卡,简称帕(Pa),这是为了纪念法国科学家帕斯卡在物理学方面作出的杰出贡献。
[师]帕斯卡是一个很小的单位,实际中还常用千帕(kPa),兆帕(MPa)
[投影]
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面的压强约0。5Pa
一颗西瓜子平放在桌面上,对桌面压强约20Pa
·成年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1。5×104Pa
三、小结:
1。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压力不是重力。
2。压强:是反映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单位是Pa。
四、活动与探究:
钉板会把脚扎穿吗?
第2课时
一、教学过程:
[例题]将教材中例题投影在大屏幕上让学生分析。
[投影]
练习1。一个质量是40 kg的中学生,他每只脚着地的面积为120 cm2,他走路时对地的压强是多少帕?(g=10 N/kg)
练习2。芭蕾舞演员的体重是475N。接地面积为9。5cm2,一只大象体重60000 N。每只脚掌面积600 cm2,比较芭蕾舞演员足尖对舞台的压强和大象四脚着地时对地面的压强哪个大。
(学生练习,两名同学板演,教师讲评)
强调:
(1)在计算的过程中各单位一定要换算成国际单位。
(2)要弄清受力面积的大小。例1中学生行走时始终有一只脚着地。故受力面积为一只脚的着地面积。而大象四只脚站立时,受力面积则考虑四只脚着地时的面积。
(3)还要注意题中压力的大小就是重力的大小。但不是任何情况下,压力的大小都等于重力。
[师]同学们对压强已有了一定的了解。是不是可以解释教材开头两幅照片中看到的现象呢?
[生]蝉虽然很小。力量不会太大。但它的口器非常尖,和树皮的接触面积很小,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即压强就会很大,因此能插入树皮。'
[生]骆驼虽然身体庞大笨重。但它有四只大脚掌,踩在地上时,地面上单位面积上受的力即压强不会很大。因此,即使在沙漠行走也不会陷进去。
[师]任何物体能够承受的压强都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就会被损坏。因此生产、生活中。有时需要增大压强,有时又需要减小压强。如何改变压强的大小呢?
[想想议议]
[师]请同学们看教材P68的三幅图。讨论人们是要增大压强还是减小压强,用的是什么办法?
[师]同学们一定还可以举出生活中许多增大压强或减小压强的例子。大家可以互相讨论。
[生]常用的刀和剪都有一个很薄的刃。这是为了增大压强。
[生]不论是钉子还是大头针、图钉做得很尖,这也是为了增大压强。
[生]载重的大卡车上装有许多很大的轮子,滑雪者的滑雪板做得又宽又长,这些都是为了减小压强。
[师]请同学们从举出的这些刨子中。归纳出改变压强的方法有哪些?
[生]压力一定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改变受力面积的大小改变压强;受力面积一定时。用改变压力的大小改变压强。
二、小结
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增大受力面积,压强减小;减小受力面积,压强增大。
在受力面积一定的情况下,增大压力。压强增大;减小压力,压强减小。
三、动手动脑学物理
四、作业:探究之旅
板书设计:
压力:垂直压在物体表面的力叫压力
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叫压强(P)
压强:公式:P=F/S
单位:Pa 1Pa=1N/1m2
增大压强或减小压强
《压强》教案9
课题:
液体内部压强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知道u形管液体压强计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②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领会液体内部各个方向上都有压强,且在同一深度各方向上的压强相等;领会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领会不同液体在同一深度的压强不同。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
②初步认识研究物理规律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①以实验和实例为基础,使学生产生对身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②培养学生具有团队合作,积极向上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
重点:液体内部压强规律
难点:探究液体内部压强规律的方法
教学用具:
大烧杯、u形管液体压强计、水,盐水
板书设计
第四章第二节探究——液体内部压强1、产生原因2、规律3、规律应用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1.发现问题:
①由固体压强联想到液体压强
②潜水员的职业病
③水库堤坝的形状
④[探究1]观察现象,并能归纳总结。
[结论]液体内部存在压强[问题]液体内部的`压强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系呢?
[探究2]液体对侧壁压强演示器[思考讨论]若瓶上的三个小孔在同一高度处会发生什么现象?为什么?
[探究3]在两个相同的底部扎有橡皮薄膜的开口玻璃管中分别倒入深度相同的水和硫酸铜溶液。观察比较橡皮膜形状有何不同?
2、提出猜想:
液体内部的压强可能与液体的深度和液体的密度有关
3、设计实验:
[讲解]u形管液体压强计的结构和使用方法。液体压强计是由金属盒、橡皮软管、玻璃u形管(内装有液体)组成。u形管的右管开口向上,左管通过橡皮软管跟一个扎有橡皮薄膜的金属盒相连,当金属盒的橡皮膜没有受到压强时,u形管两边的水面相平。
(a)u形管两侧液面原先是平齐的,表示两侧液面上方的压强相等。
(b)当金属盒上的橡皮膜受到压强时,u形管两侧液面便出现高度差,压强越大时,高度差也越大。思考归纳由于液体受重力对容器底部产生压强,又由于液体具有流动性,对容器侧壁产生压强。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思考进行猜想了解微小压强计的构造通过观察大概了解微小压强计的原理及使用方法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直观的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控制变量法的渗透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遵循了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的方法为更好的探究埋下伏笔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4、进行实验:
[学生探究] 4人一组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学生提出液体内部压强可能的有关因素,通过实验进行验证)。用u形管液体压强计和分别装有水和浓盐水的烧杯进一步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5、分析结论:在探究过程中,运用了怎样的科学方法,如何通过观察,比较归纳得出结论的。
6.规律应用:略
7、总结及作业进行实验归纳液体内部各方向上都存在压强,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内部各个方向上的压强相等;液体内深度越大处,压强也越大;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密度越大的压强也越大。使学生有机会参与课堂教学,自主地进行物理规律的探究,体现自主性原则将规律应用于实际,体现物理来源于社会又回到社会(解决实际问题,为人类服务)
授课教师:周晓静授课
班级:初二(3)班
授课时间: 12.9授课
地点:物理实验室
《压强》教案10
一、课时安排
1课时
二、教具准备
投影片、纸条、连通器、水、细棍2根
三、教学步骤
(一)气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我们知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流动,我们把有流动性的液体和气体统称为流体.
前面我们已经学过液体内部的压强和大气压强,那都是流体不流动时的压强.而处于流动状态的液体和气体的压强又有什么规律呢?
我们先来探究流动的气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请同学们先动手做一个实验:
请同学们在离桌边2~3cm处放一铝质的硬币,在硬币前10cm左右放一高约为2cm放一直尺或钢笔支起一个栏杆,在硬币上方沿着与桌面平行的方向用力吹一口气,硬币就可能跳过栏杆,比比看谁能使硬币跳得最高,是什么力使硬币跳起来?
学生分组实验,然后请做得最好的同学上讲台表演.
分析:在刚才的实验中,只有空气跟它接触,应该是空气给了硬币向上的力,我们来分析空气是怎么对硬币产生向上的力的?
教师讲解:硬币的硬币与桌面间总有一定的缝隙,这样硬币的下方和上方都有空气,没有吹气时,硬币上面的空气与下面的空气可看做静止,这时硬币上面的空气对硬币向下的压强等于下面的空气产生的向上的压强,硬币受力平衡而静止.当在硬币上方沿着与桌面平行的方向吹气时,硬币上方气体的流速大于下方气体的流速,请同学们思考并猜想:这时硬币上下方的空气产生的压强大小关系怎样才能使硬币跳起来?流动空气的压强跟流速有什么关系?
学生讨论,提出自己的猜想.教师把同学们不同的猜想板书在黑板上.
到底流动的气体的压强与流速是不是有那样的关系呢?我们再做一个实验来探究并验证同学们的猜想.
介绍实验方法:请同学们手握两张纸,让纸自然下垂,在两张纸中间向下吹气,请同学们先根据自己刚才的结论,猜想两张纸将怎样运动.
学生讨论后,教师再指示学生动手做实验.实验结束后教师请学生分析实验结果的原因.教师播放动画适当补充.
因为不吹气时,纸条两侧空气可近似看作静止,两侧空气对纸条作用的压强相等,气压不会引起纸条运动.吹气时,纸条接触气流的一侧受到的气压比静止空气的气压小,结果纸条在两侧气压差的作用下,向气压小的一侧(有气流的一侧)运动.
教师总结:同学们经过猜想和实验验证,都知道了在气体中,流速大的位置压强小.
提问:几十吨重的飞机为什么能腾空而起?秘密在于机翼.
飞机起飞之前,先得在跑道上跑一段距离.飞机向前跑,空气就相对地向後移动,空气的压强作用在机翼上使机翼获得巨大的升力.机翼的形状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同学们观察过飞机的机翼,它的截面是什么形状?
展示飞机图片,指出图片重机翼的形状是上凸下平的.
下面请同学们看屏幕图片动手制作飞机机翼的模型,然后探究机翼的升力与流动空气的压强流速的关系.
展示图,教师指导学生动手制作,教师检查完学生按要求制作完后,请学生操作:把细绳拉平绷紧,用嘴对着“机翼”前端细绳的位置,用力水平吹气,可以看到机翼在吹力的作用下向上翘,这是什么原因?
教师展示动画,适当提示:迎面吹来的风被机翼分成两部分,由于机翼横截面形状上下不对称,在相同的时间里机翼上方气流通过的路程长,所以速度大比下方气流大.学生讨论,最后得出结论:气流在机翼上下表面由于流速不同产生压力差,这就是向上的升力.
教师展示站台安全线的图片.提问:为什么火车站台上都有一条安全线,火车行驶时严禁人们进入安全线以内的区域.
学生讨论解答.
(二)液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我们知道了流动的气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速大的位置压强小.
那么流动的液体会否也有同样规律呢?
我们以前学习了连通器,我们今天用同样的装置来研究这个问题.
先复习什么是连通器?装有同种液体的连通器有什么特点?
(观察实验)(见图1)
实验:一根粗细不均匀的水平管子,与一个容器R相连,并在粗细木同的地方各接上几根上端开口的竖直细管A、B、C.将水平管子右端开口用塞于封住,然后向容器R灌水,到达一定高度后停止灌水.
这时我们看到在容器R及三个细管中的液面停在同一高度上.这一现象,实际上就是我们以前学过的连通器所呈现的现象,在同一水平面上a、b、c、f诸点处压强都等,这时的压强是流体在静止时的压强.
再提问:如果将水平管子D端的塞子拔去,同时向容器R注入水,管子中的水在流动时,在装置的不同地方,流速会一样吗?同学们可以联想河流的情况,水流到河面宽敞处的流速比河面窄处流速哪个大?
引导学生得出上述装置在管细处流速大于管粗的地方的流速.
请同学们猜想:如果液体也有跟气体同样的规律,水流动时,R中的水面与H,A、C管中的水面高度会有什么变化,哪个更高?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后,教师再演示实验:看到R中的水面都低于H,A、C管中的水面高度差不多相同,B管中水面则最低.
教师讲解:从实验中看到,B管中水面则最低,这表明水平管子中的水在流动时,B处水的压强较小,A、C点处的压强大于B点处的压强.
从实验重可以总结:液体流速与压强的关系:流动液体中的压强,流速较大的位置,压强较小.
(三)小结
从以上所有实验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流体(液体和气体)在流动时,流速较大的位置,压强较小.(板书)
(四)布置作业
小实验:自制喷雾器(见下图)
《压强》教案11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压强是生活和生产中应用广泛的一个概念,但学生比较陌生。本节教材主要建立在前面刚学习过的力的初步知识的基础上,是学习了重力、摩擦力后对另一类力的学习迁移,是学习了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和力的关系后对力的另一类作用效果的具体分析。这一课着重学习的压强是整个单元的基础,也是学好液体压强、大气压强和浮力的重要保证。
2、教材结构分析
教材从展示自然界有关压强的现象开始,通过观察现象,提出问题,激发了学生对压强知识的求知欲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兴趣,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比较了解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对压强形成概念。在理解压强概念的基础上,通过了解生活实例,归纳出改变压强的方法。
3、教学目标
a、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②了解压强公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合,知道压强单位和由来。
③了解压强的增大和减小的主要方法。
b、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了解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
②通过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初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有一定的实验能力。
③了解改变压强的实际意义和基本方法,具有运用知识解释简单现象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经历观察、实验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②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对压强基本知识理解的感性认识,为深入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打基础。
③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⑤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4、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压强的概念贯穿全章,起统领全章的作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压强概念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所以探究压力作用效果影响因素的实验为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因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不够,因此,如何通过概括实验结论而引导出压强的概念为本课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已具备的前置认知基础:学生在前一章书中学习了力学的初步知识,有初步的受力分析能力。
2、学生已具备的前置技能基础:学生通过半年多的物理学习过程,已经历了简单探究实验的过程,对如何用控制变量法探究自然规律有一定的认识。对探究的七个要素:提出问题,提出猜想,设计实验,操作验证,分析结论,总结评价都不陌生。具备了基本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但通过实验现象寻找规律的能力还比较薄弱。因此,教学中应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
3、学生的思维障碍
由于学生前置知识的干扰,学生以为压力一定就是重力产生的,会对压力的正确理解造成困扰。而且学生的形象思维不够,对受力面积的理解不到位。为了不分散本课重点内容的教学,我把这部分内容放在第二课时讲解。
三、教法、学法:
1、教法:依据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提倡探究式学习的教育理念。本课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法,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究来发现自然规律。
2、学法:根据以上教法及学生实际,本节课主要采用的学法为:(1)学会观察生活中有关现象,通过对比,提出问题。(2)学会实验探究的方法,能用控制变量法来设计实验方案。(3)学会从实验结果的分析,归纳中得出结论。(4)学会把探索到的知识加以应用,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
1、实验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
实验:学生捏鸡蛋(1)用两指捏;(2)把鸡蛋放入掌手用力捏。
问:第2次为什么费了很大劲都很难捏破鸡蛋?
(本问题,在新课结束前让学生讨论,以达到学以致用,前后呼应。)
2、压力的教学
利用教材观察与思考栏目内容,通过学生阅读,结合老师提出的问题,再借助由学生固有知识引出压力的概念。
为了进一步扩展,加深理解。问: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受压力作用呢?通过学生举例后,通过多媒体把有代表性的例子展示,并总结出共性。一、压力作用在两物体接触面;二、压力的方向与受力面垂直。
3、压强的教学
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活动,比较了解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对压强形成概念。
①建立问题:提出猜想,探究活动的关键在于让学生的质疑并提出猜想,而学生猜想应建立在已有经验上,是有所依据的。为了引导学生提出合理的猜想,我设计了二个小实验。
实验一:书压气球,再多加几本书。
实验二:用粉笔头、针尖分别扎气球。
问:压力作用的效果一样吗?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通过二个实验,让学生有所依据地提出合理猜想,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②设计实验
先让学生明确在多个因素影响物理量变化时,应采用的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提示学生如何控制物理量设计实验(把学生们的设计思路用多媒体展示)。
因本节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实验操作方便,规律性强,结论容易获得。所以,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我给每小组准备如下的器材:海棉、压力小桌、肥皂、针子、图钉、钩码。
让学生自主选择实验器材进行探究,学生实验填写的表格。
一、目的: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___________的关系。
二、实验方案:应控制___________不变,改变________看压力作用效果是否发生变化。
三、选择实验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填写实验表格
五、结论:
这样的教学设计对于一些基础较一般,不知从何下手的学生,,他们会打开课本,学会用海棉、压力小桌、钩码作探究实验。而对于那些程度好的同学,他们的思维很活跃,探究方法也很多。如选择的器材第一种用海棉、肥皂;第二种用肥皂、图针、钉子。第三种用手压钉子两端。这样分层次的教学,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学生在这个实验探究过程中,通过操作、设计、自觉主动地去挖掘知识,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操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③得出结论:通过学生的小组实验展示,由学生们讨论总结探究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相同压力时,受力面积越小,效果越明显,相同受力面积时,压力越大效果越明显。)
3、压强的计算公式:
在以上结论基础上教师设疑:那么如何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呢?引导启发学生回忆密度、速度概念的学习方法,分析概括得出:取相同面积上所受压力来比较,一般是取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从而得出压强的定义。通过层层深入地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在分析,归纳中充分体现了主动性,从而更好地突破难点。
继续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推理方法得出压强的计算公式。
压强=压力/受力面积
结合压强计算公式,仍采用数学推理,得出压强的单位牛/米2(帕),且1帕=1牛/米2,说明其物理意义。接着列举实例对帕这一单位的大小形成具体概念。
4、压强知识的简单应用
了解压强知识的应用,将它联系在生活中能加深学生对压强意义的理解。
组织学生讨论:根据计算公式可知决定压强大小的条件?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
5、怎样增大或减小压强
这个活动安排在压强公式形成以后,先引导学生根据压强公式进行分析归纳。
增大压强的方法有⑴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⑵当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⑶在增大压力的同时减小受力面积.
减小压强的方法有⑴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⑵当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⑶在减小压力的同时增大受力面积。
在上述基础上再组织学生讨论教材图10-5,明辨哪些属于增大压强,哪些属于减小压强,进而由学生举出增大或减小压强的其他事例.由于教材图10-6中的三幅图都是与受力面积有关的事例,如果先讨论这三幅图,容易使学生形成思维定势.会认为只有改变受力面积才能增大或减小压强.
小结:
根据板书小结,并强调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探究实验应注重探究过程,而不能注重结果,并明确探究的五个步骤。同时对课堂中学生想法与实验设计加以肯定和表扬。
布置作业
请学生回去设计与课本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不同的方案,并与同学交流。这样的作业设计可让学生在课后能将所学知识加以消化,同时又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板书设计
本节板书我采用提纲挈领式的板书,板书简单明了,重点突出明确。
《压强》教案12
学习目标
1. 理解压力的概念,能区分重力与压力。
2. 掌握压强的概念,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 知道增大压强减小压强的方法。
4. 了解液体压强特点和连通器原理,会利用公式计算液体的压强。
5. 能用液体压强的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问题。
6.能说出几个证明大气压存在的事例,能用大气压解释简单的现象,了解测量大气压的方法。了解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能解释生活中常见的有关现象。
学习重点
构建固体、液体、气体压强三位一体的知识网络,揭示其内在联系和区别;分析解决一些简单的有关问题
学习难点
能熟练运用固体、液体压强公式及大气压强原理分析解决有关的问题
复习过程
一、知识梳理
请填充下列知识结构图,找出本章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大小:在水平面上压力等于______
压力的三要素 方向:与受力物体的表面_____
作用点:受力物体的表面上
定义:__面积上受到的__
公式:P=___
固体压强 单位:____
增大压强的方法:__ __、____
固体压强 常用的公式:P=____
产生的原因:液体受__且具有___
压强 压强规律:液体内部向_____都有压强;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___;__液体在相同深度的压强__,不同液体的压强还与___有关
液体压强 计算公式:P=____
测量工具:______
液面相同条件:__、__
应用:连通器 常见实例:水壶、____
测量大小的实验:____实验
1标准大气压=__c水银柱=____pa
大气压强 变化的规律: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___,沸点随气压的减小而____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速越大压
二、典型例题解答:
【例1】 一块砖平放、侧放、立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左所示,砖对地面的压强最大的是 ( ?) A.甲图中的平放 B.乙图中的侧放
C.丙图中的立放 D.三种放法一样大
【提示】砖对地面的压强决定于砖对地面的压力和受力面积,砖对地面的压力等于砖本身的重力,由题意可知,砖对地面的压力不变,所以压强的大小决定于受力面积的大小.
【例2】 一未装满橙汁的密闭杯子,先正立放在桌面上(如图14- 2A),然后反过来倒立在桌面上(如右图 ),两次放置橙汁对杯底的'压强分别是pA和pB,则 ( )
A.pA>pB B.pA<pB C.pA=pB D.无法判断
【提示】橙汁对杯底的压强属于液体压强,根据公式P=ρgh可知,在液体密度不变的情况下,液体压强的大小决定于液体的深度。
【例3】如左图所示 ,利用托里拆利实验装置测量大气压强时,当玻璃管内的水银柱稳定后,在玻璃管的顶部穿一小孔,那么管内的水银液面将( )
A.保持不变 B.逐渐下降,最终与管外液面平
C.逐渐上升,最终从小孔中流出 D.稍微下降一些
【提示】可将整个装置看作是一个连通器,同一种液体且液体静止时,液面应是相平的。
三、达标检测
1.一头大象的体重为60000牛,它的每只脚掌面积为600厘米2,求这头大象四脚着地时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大?
2.在冬天,装有一定量水的热水瓶过了一段时间后,软木塞不易拔出,这主要是由于 ( )
A. 瓶内气压大于大气压 B.瓶内气压小于大气压
C.瓶塞遇冷收缩 D.塞子与瓶口间的摩擦力增大
3.下列现象中没有利用大气压强的是 ( )
A.把药液注射进肌肉里 B.用吸管吸瓶中的饮料
C.茶壶盖上留有小孔 D.利用离心水泵抽水
4.在讲解压强概念时,做了如右图所示的“影响压力作
用效果”的实验,则
(1)甲乙两图说明了:压力的作用效果与_________有关。
(2)丙丁两图说明了:压力的作用效果与_________有关。
5、以下措施中,为增大压强的是 ( )
A、滑雪运动员脚穿滑雪板, B、切菜刀磨得很锋利,
C、书包带做的比较宽, D、载重汽车安装了很多轮胎。
6、轮船在深15米的河里航行,船底距离河底12米,若船底破了一个4c2的小洞,用塞子堵住洞口,塞子受到的摩擦力是多大?
《压强》教案13
关于压强的教案
对公式的变形及流速对压强的影响理解比较不深入,对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和液体压强的计算掌握较好。
[教学目标]
1、掌握压强公式及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
2、灵活应用液体的压强公式
3、知道大气压的存在及沸点与大气压的关系
4、知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教学内容、方法与步骤]
1、压强及改变压强的方法;
(1)压强公式:P=F/ S;正确理解压力及受力面积(即接触面积)的概念
(2)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
增大: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如:刀刃薄……)
减小: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 (如:铁轨上垫枕木……)
2、液体压强公式及其应用;
(1)公式:P=ρg h (其中h表示深度:即从液面往下数)
(2)应用:连通器;液压机(F1/S1=F2/S2)
(3)实验:控制变量法(控制同一深度或同一液体)
3、大气压及其与沸点的关系;
(1)大气压存在(马德堡半球实验)(实例:钢笔吸水,吸盘,吸管喝饮料)
大气压随高度的升高而减小(且减小的幅度不均匀),其数值为 1标准大气压(1at)=1.013 105Pa=760Hg=10.3H2O(托里拆利实验)
(2)大气压越大则液体的沸点越高(应用:高压锅煮饭容易熟)
大气压越小则液体的沸点越低(如高山上鸡蛋可能煮不熟)
4、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流速越大则压强越小;流速越小则压强越大
例1:三个同种材料做成的圆柱体,竖直放在水平桌
面上,如图所示,则对桌面压强最大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三个一样大
解:由公式P= 进行变形得:P= = = = , 甲 乙 丙
且同种材料,则密度ρ相同,而丙的 最大,即压强也最大,选C
例2:某同学用酒精做托里拆利实验,假定管内液面上方为真空,则酒精上升的高度是___米
解: =大气压(76cHg),得:
= =12.92
[学法指导]准确把握压强公式中的受力面积和液体压强中的深度。
[作业布置]
1.能测出大气压强数值的实验是 ( )
A.托里拆利实验 B.马德堡半球实验 C.阿基米德实验 D.滚摆实验
2.圆柱体A B高相等,底面积之比4:1,把它们竖直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比为1:2,若把圆柱 体A叠放在B上时,圆柱体B对地面的压强增大为原来的 ( )
A.2倍 B.3倍 C.4倍 D.6倍。
3、三个同种材料做成的圆柱体,竖直放在水平桌
面上,如图所示,则对桌面压强最大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三个一样大 甲 乙 丙
4.关于压力和压强下列正确的是 ( )
A.物体的重力越大,对支持面的压力一定越大 B.压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C.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 D.压力大压强不一定大
5.在水下50米深处的潜水员,受到水的压强是___________帕。
6.在结冰的湖面上行走时,突然脚下的冰将破裂,应采取 ( )
A.站住不动 B.就地爬伏在冰面上慢慢向岸边挪动
C.赶快向岸边跑去 D.立即改成单脚站立
7自来水笔吸墨水时按几下弹簧片,墨水就进入橡皮管里了这( )
A.是弹簧片作用使墨水进入橡皮管 B.是手的'压力使墨水进入管
C.是橡皮管的吸力使墨水进入 D.是大气压作用使墨水进入橡皮管
8某同学用酒精做托里拆利实验,假定管内液面上方为真空,则酒精上升的高度是___________米 (外界大气压强P0=76厘米汞柱 ρ酒精=0.8×103千克/米3 ρ水银=13.6×103千克/米3)
9.有两组同样的砖甲组一块乙组两块,每块砖长:宽:高=4:2:1,下列对地面压强不相等的是 ( )
A.甲组平放,乙组每块也平放 B.甲组侧放乙组每块也侧放
C.甲组立放乙组叠着侧放 D.甲组立放,乙组叠着平放
10.乌鲁木齐的大气压约0.9个标准大气压,约等于__________帕,这时水的沸点________100℃
11.放在水平面上的长方体,体积为V, 密度为ρ, 重力为G, 对桌面压强为p,将它竖直切去一半则( )
A. V、ρ、G、p都变为原来的一半 B .ρ、G、p不变,V为原来一半
C.ρ不变,V、G、p为原来一半 D. ρ、p不变,V、G为原来一半
12._____________实验首先测出了大气压的数值
14.甲乙两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甲物重是乙物重的4倍,而底面积是乙的1/2,甲对桌面压强为P甲,乙对桌面压强为P乙,P甲与P乙关系( )
A.P甲=8P乙 B.P甲=4P乙 C.P甲=2P乙 D.P甲=P乙/8
13.将浸有酒精的棉花球点燃后放入广口瓶中,然后用剥了皮的熟鸡蛋堵住瓶口,过一会儿鸡蛋会被瓶口吞没,这一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
14.某同学在做托里拆利实验时, 测得玻璃管中水银柱高度为76厘米可使这个高度减小的措施为( )
A.往水银槽中注入水银 B.使玻璃管倾斜
C.将实验移到高山上去做 D.将实验移到矿井中做
《压强》教案14
学习目标:
1、了解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2、了解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
3、了解生活中跟气体的压强与流速相关的现象。
学习重点:
初步了解流体流动时压强的特点。
学习难点:
能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简单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教具学具:
乒乓球、漏斗、硬币、直尺、塑料吸管、烧杯、两张纸、机翼模型、电扇。
学习过程:
一、快乐自学合作探究
1.想一想猜一猜做一做
把乒乓球放置于漏斗中间,一个朝上,一个朝下,往漏斗里吹气,请同学们猜想一下结果会怎么样?
2.学生做一做,比一比:
看谁能使硬币跳得最高,是什么力使硬币跳起来?讨论交流并回答:这时硬币上下方的空气产生的压强大小关系,怎样才能使硬币跳起来?流动空气的压强跟流速有什么关系?
3.课本第91页探究
学生提出猜想,设计实验,解释现象。
(1)请同学们手握两张纸,让纸自然下垂,在两张纸中间向下吹气。
(2)纸条一端贴近下嘴唇,用力向纸条上方吹气,观察现象。
4.精讲点拨
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实验:
(1)实验中的研究对象为什么会运动?(研究对象的两面存在压强差)
(2)什么原因造成了压强差的存在?
(3)这些实验共同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
5.讨论总结:
分析总结上述三个实验,液体和气体,它们一个共同的特点是:液体和气体都具有流动性,统称为流体。三个实验的共同之处是,流体在流动时才导致现象的产生。且我们已猜测流体流速可能与流体的压强存在有某种关系。那么,这可能是什么关系呢?想一想。
结论:当飞机高速行使时,机翼与周围的空气发生相对运动。迎面而来的气流被机翼分成上下两部分,由于机翼横截面的形状上下不对称,在相同时间里机翼上方气流通过的曲线路程较长,机翼下方气流通过的直线路程较短,这就造成机翼上部气流的速度比机翼下部气流的速度大,由于流速高的地方压强小,流速低的地方压强大,因此,机翼上部的压强要小于机翼下部的压强,巨大的机翼就是靠上下气流的压强差产生了向上的升力来负担机身的'重力升空飞翔的。
针对训练:完成动手动脑学物理第三题
二、解释现象
(1)为什么火车站台都有一条安全线,火车行驶时严禁人们进入安全线以内的区域?
(2)当一辆车从地上快速驶过,地上的落叶纷纷在车后向上飞舞。
(3)两船平行行驶发生的海难。
(4)喷雾器喷水。
(5)窗户被外面的大风刮开。
(6)当大风吹过屋顶时,往往会把屋顶掀开,这是为什么呢?在龙卷风到来之前,我们是不是应该关紧门窗呢?
三、自我小结:
本节课我的收获是:
1.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2.飞机的升力:飞机前进时,由于机翼上下不对称上凸下平,机翼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较小,下方流速小,压强较大,机翼上下表面存在压强差,这就产生了向上的升力。
四、当堂训练:
1.物理学中把具有流动性的液体和气体统称为流体。流体的压强与有关,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反而越小。
2.如图是机翼的模型,当飞机飞行时,迎面吹来的风被机翼分成两部分,在相同时间内,机翼上方气流通过的路程_____,因而速度_____,它对机翼的压强_____;下方气流通过的路程_____,因而速度_____,它对机翼的压强_____。
3.在火车站和地铁站台上,都画有一条安全线,当火车快速开过时,人越过这条线就会有危险。这是因为,火车开动时,靠近火车的地方气体_____,压强_____,离站台远的地方气体_____,压强_____,强大的气流会_____。
4.如图2所示,向两张纸的中间吹气,发生的现象是( )
图2
A.纸向两边分开 B.纸向中间靠拢 C.保持原来位置不动 D.都有可能
五、我的反思
《压强》教案15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液体压强规律,学会用压强计测量压强
2、知道液体压强的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3、在探究液体压强规律的过程中,练习使用类比法教学设想重点:初步认识液体压强规律
难点:
知道液体压强的规律
教法:
教学准备玻璃管,橡皮膜,液体压强计,水,教学过程二次备课引入:固体对接触面有压强,那么液体有压强吗?
例:杯子对桌面有压强,杯子里的水对杯底和杯壁是否有压强?
演示实验:
图10-9(a)玻璃管底部橡皮膜鼓起,
图10-9(b)手指会受到力的作用
得出: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
思考:液体内部有压强吗?
例:学生举例:
(1)人在水里,感觉胸闷
(2)图10-9(c)
【《压强》教案】相关文章:
《压强》教案03-29
《液体压强》教案06-16
压强优秀教案10-13
压强探究教案11-28
关于压强的教案11-28
《液体的压强》教案08-29
压力和压强教案06-30
关于压强的教案范文04-23
《压强》的教案设计08-11
十四压强教案参考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