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时间:2023-03-17 14:56:05 教案 我要投稿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通用15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通用15篇)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经历自主探索两个分数相加等于1和相应的减法的过程。

  2、会计算两个分数相加等于1和相应的减法。

  3、在自主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生谈话引入本课。

  二、新授:

  1、填符号、写算式。师出示小黑板,呈现(1)组图,先分别用数表示两个图中的涂色部分,再提出在○中填上合适符号的要求,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如:两个图形一样大,两个1/2合起来等于1。接着在○里填“=”。

  2、在前面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写出加法算式。接着鼓励学生:你能写出一个减法算式吗?在学生交流写出的减法算式时,重点了解学生是怎样想的'。

  3、(2)组图可仿照上面进行。

  三、看图列式计算:

  1、让学生独立观察图,说一说图表示的意思。

  2、鼓励学生写出加法算式,并计算。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计算的思路。

  3、看图写减法算式,仿照上述过程进行。

  教材只呈现了1-1/3=2/3的算式思路,教学时,还应启发学生写出1-2/3=1/3。

  四、练一练:

  第一、二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第三题,先鼓励每个学生都讲一讲图中的故事,并提己想到的问题,再根据问题列出算式。如,4/4=1,1-1/4=3/4,1-2/4=2/4等。

  五、:说说本节的收获及教法、学法。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

  教学内容:教材第44-45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自主探索乘法估算方法的过程,体验估算方法的多样化。

  2、能结合具体问题进行简单的乘法计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体验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增强估算意识。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教学难点:能较准确的进行估算。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我国人口十五亿,我国土地面积960万平方公里,我校有0多人,刘老师大约40岁等等,这些值都是估算值。

  现在丫丫就遇到了一个问题需要我们帮忙估算一下,一起看看好吗?

  学生读题并观察情景图,说一说事情中的数学信息及要解决的问题。

  二、自主探索

  买门票大约要多少钱?请同学们试着帮忙估算一下吧!

  你还有其它方法吗?(1)把9看作10,把92看作90,约需900元。10×90=900(元)

  (2)把92看作90,需810元。9×90=810(元)

  (3)把9看成10,需920元。10×92=920(元)……

  三、合作交流

  1.小组交流

  把你估算的方法向你小组的同学介绍介绍好吗?一定要说清楚你估算的过程呦!

  2.全班交流

  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小组的方法向全班同学说一说?

  3.计算一下,看实际需要多少元?

  想一想为什么有的估算结果与计算结果相差比较多,怎样做到合理地进行估算.

  1.小组内交流估算的方法,然后共同算法。

  2.小组内选派代表发言,其他小组准备作补充。

  3.9×92=828(元)

  把92看成90只不过少看了两个9,而把9看成10却多看了1个92,所以把

  92看成90更接近计算结果。

  四、实践与应用

  1.估算一下:在大桥上观察,1分钟过去了38辆车,大桥上1小时有多少辆车通过?

  2.估算一下这文章大约有多少字?

  3.小组合作,估计1千克黄豆大约有多少粒?

  4.作业:书上45页第2题。

  板书设计

  估算

  (1)把9看作10,把92看作90,约需900元。

  10×90=900(元)

  (2)把92看作90,需810元。

  9×90=810(元)

  (3)把9看成10,需920元。

  10×92=920(元)……

  实际计算:

  9×92=828(元)

  教学随笔: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

  教学重点:

  被除数中间不够商1怎么办。

  教学难点:

  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商中间有0的笔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32÷8 45÷5 63÷7 42÷6 54÷9 25÷5

  13÷4 26÷8 33÷6 52÷8 46÷9 61÷8

  2.列竖式计算,并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760÷4 405÷2

  3.被除数末尾或中间有0时怎么办?

  二、新授

  1.出示例7:星光小学832名学生分4批去参观天文馆,平均每批有多少人?

  ⑴读题,做什么方法,为什么做除法?怎么列式?

  ⑵ 832÷4=?自己列竖式算一算,再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请两个学生板演

  ⑶汇报:你是怎么算的?3÷4不够商1,怎么办?为什么要写0,不写行不行?还有没有不同的写法?

  ⑷打开书31页,看看书上的两种写法,你认为哪种好?为什么?

  2.做一做:615÷3 624÷6 218÷2 525÷5

  ⑴同桌任选一题列竖式计算,再同桌交换检查,说说算法。

  ⑵请学生板演

  ⑶集体订正

  3.判断对错33页,第2题

  ⑴这些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⑵集体订正

  4.总结: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

  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

  师: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这些闰年的年份与4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师:按照这样的规律请你推断一下,下一个闰年是哪一年?往前推算,哪一年是闰年? 通过计算引导学生发现“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 要判断某一年是不是闰年,就可以用这一年的年份除以4,看是不是4的倍数。 当学生按一般方法判断2100年为闰年时,教师说2100年是平年。这是怎么会是呢?

  练一练:

  1、判断下列各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

  (1)1997后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

  (2)北京承办2008年第29届奥运会。

  2、中华人民共和国是 年 月 日成立的,今年的 月 日是建国 周年纪念日。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判断正误。

  (1)每年都有365天。( )

  (2)一年中有7个大月,4个小月。( )

  (3)小华说:“我爸爸4月31日才从北京开会回来。”( )

  (4)小明说:“我表弟是1992年2月29日出生的。”( )

  (5)1900年是闰年。( )

  2、小强满12岁的时候,只过了3个生日。猜一猜他是哪一天生的?(视频)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不明白的.问题吗? 如果你还想更进一步研究有关年月日的知识,你们还可以到网上去查找这方面的资料。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 结合熟悉的事物和生活经验,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年、月、日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知识,并记住各月及平年、闰年的天数,能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能力教学点:帮助学生建立较长的时间观念,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归纳概括的能力。

  德育教学点:体验年、月、日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自觉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 发现并掌握闰年的判断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有这么多老师来听我们上课,你们高兴吗?

  师:老师和你们一样,也非常高兴!让我们记住这难忘的日子(教师板书讲课当天的日期)

  师:我特意给你们带来了一组精彩的图片。你们想看吗?

  师:谁愿意把你熟悉的图片给大家介绍一下。

  师:(出示赛跑的图片)

  生:赛跑

  师:你跑100米大约用多长时间?

  师:谁还愿意给大家介绍介绍。(出示学生篮球比赛的照片)

  生:这是一场篮球比赛。

  师:你知道一场篮球比赛大约是多长时间吗?

  生:40分钟 师:谁还想来?(出示春节联欢晚会图片)

  生:这是春节联欢晚会上千手观音的图片。

  师:你知道春节晚会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一场春节晚会大概经过多长时间?

  生:春节晚会晚上8:00开始、12:30结束。一场春节晚会大概经过3个半小时。

  师:你知道国庆节是在什么时候吗?

  生:十月一日

  师:你从上小学到现在经过了几年?

  生:三年。

  师:这些图片都跟什么有关系?(时间)

  师:我们学过那些时间单位?(时、分、秒)

  师:其实年、月、日是比时、分、秒更大一点的时间单位,它在我们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年、月、日。

  二、观察年历,探究新知

  1、认识年历。

  师:关于年、月、日的知识,同学们可能已经知道了一些,谁愿意把你知道的给大家讲一讲?

  生:(自由发言)

  师:是这样子的吗!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各年的年历卡片,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认真观察这些年历卡片,看你们还能发现什么? 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一年有12个月 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每月31天) 四、六、九、十一月(每月30天) 二月 28天或29天 一年有365天或366天

  2、教学大月、小月。

  师:习惯上,我们把有31天的月份叫做大月(板书:大月)。

  师:想一想,把有30天的月份起个什么名字? 师:二月份既不是31天,又不是30天,那我们应该给它起个什么名字?

  师:同学们数一数,一年中有几个大月?几个小月?

  师:怎样才能很快地记住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呢?你们能自己想想办法吗?

  生:(自由发言)

  师:现在老师告诉你们几个巧妙的记忆方法。 教师用课件出示左拳图,介绍用左拳记忆的方法。

  师:为了更容易记住哪几个月是大月,你们还可以记住下面的歌诀。 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平年二月二十八,闰年再把一日加。 (教师说明:这里的“腊”是指十二月。)

  师:我们还可以这样来记: 7个大月心中装,七前单数七后双。

  3、教学平年、闰年。

  教师指出:二月是一个特殊的月份,它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它的天数很奇怪,有的时候是28天,有的时候是29天,这是怎么回事呢?

  师:我不用看年历,你要你说出这一年的年份,我就知道这一年的二月份有多少天?不信谁来考考我?

  生:自由说 师:我为什么不用查看年历就能准确地判断这一年的二月份有多少天呢?这里面有什么规律吗?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上表格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让学生将闰年的年份涂成红色。

  师:闰年的出现是有规律的,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的演示,看能发现什么规律? 引导学生得出: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 出示课件让学生观察并发现规律,并能总结规律。即:每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

  【教学目标】

  1.在观察公园路线图、公交车站牌、城市平面图等活动中,认识路线图,并会运用方向描述行走路线。

  2.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3.在观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运用生活经验帮助思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认识路线图,会运用方位词语描述行走路线。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综合性很强的实际问题(如学会看城市交通图、平面图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动画“做一做怎么走”。

  1.小红从家向东走了120米,又向()走了()米到游泳馆?

  2.说一说,小红、小兰、小明上学的路线?

  3.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师:认识路线在日常生活中是很重要的,现在,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生活中我们最常用的`“公交路线图”

  二、教学公交路线图

  这里是一张1路公交路线图。我们的目的地是动物园

  提问:

  1.1路公交车是从火车站开往哪里的?经过了哪几个车站?

  2.王老师要从火车站到医院,有几站地?

  小结:我们在乘车的时候,首先要了解车的行驶方向,然后根据需要,正确的选择乘几路公交车和下车地点,现在你知道我们改乘哪路车了吧!

  3.学生讨论,回答相应问题。

  小结:除了公交线路图,有时我们到某个地方旅游的时候,总是要先看看游览的路线图,要游玩什么景点,怎样走才能不走重复的路线,路线图都会告诉我们,因此认识路线图十分重要!

  三、认识方位图

  师:老师这里有一张中国地图,出示动画“中国一些地区方位图”

  你知道成都在我们的哪个方向吗?教师将方位标放在北京的位置,让大家看成都的方位。

  学生自己试着标注一些地区的方向。

  四、总结

  这节课你都学习了什么,你掌握了吗?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

  一、学情分析:

  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都不强,数学基础较差,需要在老师的督促下才能认真听讲,完成作业;有个别基础较差的学生,学习起来有些吃力,并且不能按时完成作业,需要老师多加指导。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三、教学目标:

  1、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5、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明白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7、明白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明白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明白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措施:

  1、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2、结合现实问题教学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加深学生对统计作用的认识,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3、强化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五、课时安排:

  略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复式统计表,会根据复式统计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通过数据的整理和分析,使学生能对数据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会制作复式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知识链接

  最近天气越来越热了,喜羊羊去摘了好多水果给羊村的孩子们,瞧!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数学问题吗?

  为了能更好的统计数据,我们可以利用单式统计表。

  提问:对比一下,单式统计表有什么特点。

  二、探究新知,理解概念

  1.收集数据同学们一起收集我们班同学最喜欢的课外活动。再进行整理现场组织:请两个小助手,一名同学数,一名同学写。

  先完成男生最喜欢的活动,再完成女生最喜欢的活动。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创设了一个调查学生最喜欢的活动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统计的必要性,为复式统计表的学习做好铺垫 2、分析数据请同学们比较两张表。每张表统计的活动都是一样的。我们可以把这两张表合成一张表。

  同学们靠自己多次尝试,教师引导多次修改,最终合成一张完整的复式统计表。

  分析统计表里的数据,提问:你能得到什么信息,有什么建议。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新课教学的主体,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培养数据分析观念。单式统计表入手,把握学生知识的起点,通过对比分析,引发学生内在的认知冲突,从而产生合并创造一个更简洁的表格的欲望,真切地感受到复式统计表的.优越性和必要性,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帮助学生分析数据背后的信息。

  3、对比表格请同学们对比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你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对比,概括出复式统计表的优势。

  三、巩固运用,拓展提升1.教材38页练习八第1题。

  思考:怎样阅读表格?引导学生根据表格结构有序地阅读信息,在此基础上完成本题辨析。

  2.创造统计表。

  分小组统计三名同学的基本信息,再根据这些信息绘制一张复式统计表。

  【设计意图】通过分层练习,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巩固运用复式统计表,在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回顾总结,积累经验1.回顾课堂,畅谈收获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

  信息单式统计表复式统计表统计项目一项多项数据一目了然方便对比特点表类

  附板书设计: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8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教材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依照儿童空间方位认知顺序进行编排,提供丰富的生活和活动情境,帮助学生辨认方向。

  教学内容:

  1、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

  教学目标:

  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课时安排:5课时

  第一课时 认识东西南北

  教学内容:教材第2至3页例1及练习一第1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体验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形成辨认东、西、南、北等方向的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在观察主题图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难点:会在实景中辨认东、南、西、北,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时间: 年 月日

  教学过程:

  一、儿歌铺垫,引出新课

  同学们,你们会背有关东、南、西、北方向的儿歌吗?

  学生背儿歌: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读了这首儿歌,你们能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认识东、南、西、北方向)

  二、探究新知:

  1、早晨,太阳从哪边升起?引出东。

  2、指一指哪边是东?教室的东边有什么?(黑板)

  3、东和西是相对的,那西边是哪边呢?教室的西边有什么?

  4、组织全班活动,起立,指一指东和西。指左边练习表达:这边是北。指右边:这边是南。练习用教室的北和南各有什么说一说?

  5、完成书本填空和做一做:

  (1)观察例1图:

  问:图书馆在操场的东面,体育馆在操场的( )面。教学楼在操场的( )面,大门在操场的( )面。

  (2) 完成“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2题

  先观察,你从对话中了解到什么?(可以确定了两个方向:北和西)

  你能说说哪边是东、哪边是南吗?说说房间是怎样布置的?东南西北方向各有什么?

  2、在教室玩“走方向的游戏”。

  3、小组讨论:你怎样记住我们学校的东西南北方向?各个方向各有什么?

  4、小组讨论:你怎样记住德阳市的东西南北方向? 各个方向各有什么?

  5、背儿歌:

  早晨起床向太阳,前是东,后是西,左是北,右是南。

  四、课堂小结

  今天大家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回家按照4个方向观察房间的摆设,明天来告诉大家。

  附:板书设计:

  位置与方向

  早上太阳在东方

  面东,背西,左手北,右手南

  东西相对,南北相对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认识平面图上的东西南北和路线图

  教学内容:例2、例3及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地图上的方向。

  2、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时间: 年 月日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汇报课外认方向的情况。

  2、说说教室和校园的东西南北各有什么。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2:

  1、观察第3页的校园图,你能画出校园的示意图吗?怎样画,能让别人看懂方向?

  2、学生同桌合作画。

  3、交流汇报:把学生画的多种情况展示出来。

  4、请大家观察这几种不同的示意图,你觉得怎么样?(没有统一的标准,太乱了。)

  5、为了方便交流,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现在,你能按这个要求画出示意图吗?并注意标上“北”的方向。

  6、学生独立绘制“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示意图。

  (二)教学例3:

  1、观察例3图,你是怎么找到“北”边的?(图上标有)

  2、两个小朋友在做什么?

  3、少年宫怎么走?请你先用手指出路线图,同桌互相看看指对了吗?

  4、同桌互相说:

  去体育馆怎么走?去医院怎么走?去商店怎么走?去电影院怎么走?

  三、巩固练习

  1、认一认地图上的方向:(课件)

  2、做一做:

  从图上获知“北”,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练习指一指。

  四、综合练习

  1、观察第2页天安门广场图,请根据示意图指出东西南北。

  2、你能说说这幅天安门广场图中哪个建筑物分别在哪边吗?

  3、第6页第3题、第7页第4题:

  观察中国地图,先找出“五岳”。现在告诉你中岳是嵩山,你能根据这个说说其他的山分别是什么“岳”吗?比一比,谁说得对!讲评。

  4、引导学生阅读:你知道吗? 五、总结。 六、布置预习: 1、查找有关指南针的资料。

  2、寻找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方位的知识。

  附:板书设计:

  绘制平面图弄清方向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找到位置

  学看路线图说出路线

  教学后记:

  第三课时 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教学内容:例4以及练习。教学目标:

  1、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方向。

  2、借助各种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通过知识的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辨认其余七个方向。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指南针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时间: 年 月日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画一画方向示意图:

  2、我们知道了这四个方向,那么,每两个方向之间又称为什么方向呢?今天我们

  一起来认识。 二、谈话导入

  (出示课本情境图)通过前几堂课的学习小明学会辨认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今天他带了一个指示方向的工具,再次来到校园中的操场上,准备继续学习更多与方向有关的知识。你们猜他带的是什么?( 指南针)

  三、亲身实践,接受新知

  1、了解指南针的历史和使用方法,增强民族自豪感。

  (出示指南针图)由学生汇报交流预习1收集的`资料,教师给予归纳,并重点指导怎样利用指南针辨别方向:

  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早在20xx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用磁石制作了指示方向的仪器──司南,后来又发明了罗盘。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盘面上的指针受地球磁场的影响,红色的一头总是指向北,白色的一头总是指向南。人们根据这一原理利用指南针来辨别方向。

  2、根据指南针现在的指示说说校园里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各有什么建筑。

  3、借助指南针盘面上的标记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向。

  问:多功能厅、食堂分别在校园的什么位置?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导学生归纳:从“东”出发,东和北之间的方向就叫东北,东和南之间的方向就叫东南。从“西”出发,西和北之间的方向就叫西北,西和南之间的方向就叫西南。

  4、找出校园的东南方和西北方有什么建筑。

  四、巩固运用

  1、给出一个方向由学生讨论后制成方向板。 ↑北

  2、利用方向板辨认教室中的八个方向。

  3、坐在座位上,说一说你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

  4、练习二第1、2、3题。

  5、练习二第4题:出示我国行政区域图,问:这是哪国的地图?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让学生找出我国首都北京的位置和十堰的位置,说说十堰在北京的什么方向,北京在武汉的什么方向?

  五、全课小结

  1、这堂课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2、交流预习2: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方位的知识。

  附:板书设计:

  位置与方向

  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教学后记: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9

  教学导航:

  【教学内容】

  搭配(2)(教材第102页及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分析,掌握寻找简单事件的组合数并用符号表示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养成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2.让学生经历从众多表示组合的方法中,体验数学方法的多样化和最优化。

  3.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有序地找出简单事件的排列数。

  教学过程:

  【新课讲授】

  1.(课件出示)同学们,元旦快要到了,小红代表我们学校去参加县里面举办的跳棋比赛。可是,小红遇到了麻烦事,为穿哪套衣服而烦恼,她左选右选,还是拿不定主意,同学们你能帮帮小红吗?

  2.(屏幕显示:一件牛仔上衣、一件T恤;两条裙子、一条裤子)哪位同学能来介绍一下小红都有哪些上衣和下衣呢?(生答:2件上衣,3件下衣)

  你会建议小红穿哪套衣服呢?(学生自由说,请学生说)

  3.你们提到了这么多的穿法,同学们真是有心,如果一件上衣只配一件下衣的话,一共有多少不同的搭配?(学生思考)

  此时,不少同学心里已经有了想法,我们不妨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都有怎样的搭配方法?

  同时思考:怎样搭配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4.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5.汇报。(找学生来回答他们的搭配过程)

  (1)先选上衣,一件上衣可以分别与三件不同的下衣搭配,就有三种不同的穿法,另一件上衣也可以分别与三件不同的下衣搭配,也有三种不同的'穿法,有2个3种不同的穿法,一共有6种不同的穿法。

  (2)先选下衣,一件下衣分别与两件上衣搭配,有2种不同的穿法,三件下衣就有3个2种不同的穿法,也就是6种不同穿法。

  请同学们回顾刚才的搭配方法,思考:上衣的数量和下衣的数量与有多少种搭配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思考回答)2×3=6(种)。(板书)

  6.同学们真棒,刚才老师还给你们留了一个问题,我们在搭配的时候怎样搭配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学生回答)

  刚才我们通过小组讨论,观察得出来共有6种不同的搭配方法,现在请同学们把学具卡片拿出来,现在我们有一张图,在一幅图中怎样表示出不同的搭配呢?(用连线)想一想连线时应注意什么?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学生回答完再课件演示)

  7.同学们,其实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走进了数学广角,刚才你们为小红搭配衣服,就是运用了我们数学广角的知识——搭配(板书课题)。

  通过有顺序的搭配可以为我们解决许多生活中的问题,同学们可要做个有心人,说不定你还能在生活中发现并解决更多的数学问题呢?

  刚才同学们为小红搭配的衣服,每一套她都非常喜欢,老师代表小红谢谢你们,选好了衣服,小红该吃早餐了,她又拿不定主意了,你能再帮她一次吗?(生答)(课件出示)

  同学们请看屏幕,早餐里都有哪些饮料和点心?(生答)

  如果饮料和点心各选择一种,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呢?

  (1)下面以小组为单位,用我们刚刚学的方法,找出不同的搭配来。学生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汇报。(教师强调,按一定的顺序搭配)谢谢同学们的热情帮助,为小红解决了这么多问题,下面我们来放松一下,一起到公园里看看吧!(课件出示)

  请看屏幕,公园里都有哪些景色?(生答:有猴山,百鸟园,数学乐园)

  再仔细看看从猴山到百鸟园可以怎样走?从百鸟园到数学乐园呢?我要从猴山先到百鸟园再到数学乐园呢?一共有几种走法?

  (1)先自己标一标。

  (2)交流汇报。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表现的太优秀了,请把你们的另一个学具拿出来,拉一拉,看看还能组成哪些两位数?记下来,也可以把数字换掉拉一拉。

  【课堂作业】

  教材第102页“做一做”。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1.教材第104页“练习二十二”第4、6题。

  2.完成《典中点》中本课时的练习。

  教学板书

  2×3=6(种)

  按一定的顺序搭配,就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教学反思:

  搭配这个知识学生比较熟练,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比较紧密,如何培养学生有顺序的搭配是这节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这节课力争从两个方面进行教学重难点突破:一是教学生首位固定法;二是教学生连线法。在教学时关键是让学生体会和感悟这两种方法的作用,既方便快捷又避免遗漏。体会越深,前后感悟越矛盾,学生就能更深刻的掌握这个知识点。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0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又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因为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分数概念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不容易一次学好。而认识几分之一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教材的“核心”,也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分数的理解:分数是一种过程,是一种数量关系的刻画,分数是过程的记录,并不只是结果,是分数关系的表征,并不仅仅是对象的本身。

  理念与策略:

  1、找准起点。如何将这一全新的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学生从“实际发展水平”走向“潜在发展水平”的桥梁。教学时,从学生熟悉的“一半”入手,明确一半是怎么分的,从而引入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所有事物的“一半”。以1/2为基本模型构建对分数意义的初步理解。

  2、充实素材。应用了课件的优势和学生手中的材料,让学生折一折,涂一涂,看一看,比一比。从不同角度体会把一个图形“平均分”,得到的每一份都是这个图形的二分之一。

  3、充分活动。提供充分的实际操作时空,让学生选一选、涂一涂、说一说等活动,让学生充分理解几分之一的数学意义,加深对分数的认识。

  4、开放选择:习题拓展,让各层次水平的学生进行数学参与。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分数、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几分之一,会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2、通过操作、比较、推理、交流等活动经历认识几分之一的过程,体会几分之一的含义。

  3、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分数、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发现过程和操作过程。

  教学准备:

  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图形和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经验

  师:同学们小新想邀请大家去他的生日派对,你们想去吗?那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师:小新的好朋友妮妮和阿呆也来到了小新的生日派对,他们走进了蛋糕房,这有4个蛋糕,怎样分给他们才公平了?你能用一个整数表示出一个人有多少块蛋糕吗?

  生:每人两个。用数字2表示。

  师:像刚刚这种分法数学上我们叫做?

  生:平均分。(副板书:平均分)

  师:这两块蛋糕平均分给他们,每人分多少?你能用一个整数表示吗?

  师:这只有一个月饼平均分给他们两个每人分几个?

  师:那么“半个”就是“一半”,半个蛋糕还能用整数表示吗?

  生:不能。

  师:是的,当整数不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时,我们可以请分数帮帮忙,这半个蛋糕我们可以用分数1/2来表示。(副板书:1/2)

  师:读分数时我们从下往上读,为什么能用1/2表示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认识简单的分数几分之一。(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导入环节,由学生所喜爱的动画人物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回顾平均分,从整数过度到分数,初步感知分数产生的意义。“一半”是学生的生活经验,而“1/2”是生活数字化的结果。学生借助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在“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之间架构起知识桥梁。

  二、动手操作、学习新知

  师:一个蛋糕应该怎样平均分了?请你用课前老师发的圆片代替蛋糕试着分一分。

  师:找一个同学上来分一分。

  关注:学生操作的语言表达教师引导对折重合,虚线描折痕,为了能让大家看得更清晰,老师快速的涂色(斜线表示)

  师:你们也是这样分的吗?那好,现在请孩子们把圆放进课桌里面去。

  师:孩子们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圆,这个圆被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多少?

  追问:这一份是谁的1/2?

  师:老师也分了一次,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是怎样分的?(PPT演示)

  小结:分后的两块月饼大小完全一样,这种分法就叫作平均分。

  设计意图:接下来我让学生自己动手折1/2,让学生上台操作,把一个圆片平均分成两份。全班一起说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1/2。学生通过直观形象的认识后,初步感知和理解二分之一的含义。

  三、认识几分之一。

  师:这个月饼被我们分成了几份?怎样分的?其中的一份是这个月饼的一半,这半个月饼就是?

  追问:半块月饼是谁的1/2。请同学们一起读一读这句话。

  师:这条横线表示平均分,那这个2表示什么?生:分成了2份。追问:怎样分的?

  师:1表示2份中的一份。(副板书:二份中的一份)谁能完整的说一说?

  师:这根接力棒红色的部分请你用一个分数表示。这条线段的红色部分用分数表示为?

  师:孩子们,不同的三个物品,为什么都能用1/2表示了?

  生:因为都是平均分。

  师:平均分成了几份?那其中的一份就是?师:谁能完整的说一说。

  小结;

  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2分,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物体的1/2。师:圆红色的部分用一个分数表示,现在圆有什么变化?红色的部分怎么表示?现在了?

  师:为什么大小不一样的圆都能用1/2来表示?

  生:因为是把圆平均分成了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2。

  师:谁能像他这样有条理的再来说一说?

  师:出示不是平均分的一个圆。这个圆的阴影部分能用1/2表示吗?

  小结:看来要想用分数表示必须要平均分。

  认识1/4

  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 )分之一,写作( )/( )为什么填4。

  认识1/3

  把一个圆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它的( )分之( ),写作( )/( ) 。

  为什么填4?为什么填1,你是怎样想的?

  认识1/5

  把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5份。指出它的五分之一。

  除了第一块,还有吗?(这三个分数结合PPT讲)思维拓展:如果分成10份取其中的一份是?如果分成50份取其中的一份是?如果分成100份取其中的一份是?如果分成9份取其中的两份是?设计意图:学生初步感知和理解1/2后,我通过月饼、接力棒、线段三种不同物体、以及大小不同的圆强调平均分成两份,理解分数意义。然后在理解1/2的基础上认识1/3、1/4、1/5,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内化分数意义的理解。从分数意义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习分数的读、写法。

  四、分数的写法和读法

  先写分数线,表示把月饼平均分;

  再写分母“3”,表示平均分成三份;

  最后写分子“1”,表示三份中的一份。(板书:分数各部分名称。)同桌间互相说一说1/2各部分的名称。

  五、动手折1/4。

  投影展示不同的形式。

  小结:虽然折的方法不同,但都是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正方形的1/4。

  六、练习。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1

  一、旋转与平移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交流等活动,经历认识旋转、平移现象的过程。

  2、结合实例,初步感知旋转、平移现象。在对物体旋转、平移运动探索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认识旋转、平移现象。

  教学过程:

  一、 认识旋转现象。

  (一)做风车:

  1、指导学生动手用正方形彩纸做风车。

  2、让学生将自己亲手制作的风车玩一玩。观察风车转动的情形,说说风车转动有什么特点。学生在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使学生了解风车是绕一个点或一个轴转动的,说明风车的转动就是旋转。

  (二)说一说: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可直接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出在生活中见过哪些旋转现象。

  二、认识平移现象。

  (一)做一做:

  1、在教师的带领下,师生共同操作。

  2、让学生交流自己取书、推书的动作。

  3、讨论:

  取书、推书的动作以及书的移动有什么特点?

  使学生了解书是沿一个方向做平移运动。

  (二)说一说:

  1、先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事例,说出平移现象。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在生活中还看到过哪些平移现象。

  三、练一练:

  第1题: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做平移、旋转动作。

  第2题:给学生充分的观察、交流空间。

  第3题:先让同桌讨论,再全班交流。先让学生指出事物的运动情况,再说出哪些是平移现象,哪些是旋转现象。重点了解学生用不同的符号表示的情况。

  四、作业:课本第4页的第4题。

  教学随笔: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操作活动,经历认识图形平移和在方格纸上画平移图形的过程。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在探索简单图形平移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过程:

  一、在方格纸上移动图形(课本第5页的做一做):

  1、指导学生边操作、边交流。

  先让学生把纸片放在方格纸的中间位置,再把纸片向右平移5个方格,然后交流平移的过程、方法、结果。通过交流使学生了解把一个图形平移几个方格,只要看图形一条边平移的格数即可。

  2、将纸片从A处向下平移到C,方法同上。重点了解学生平移的方向和位置是否正确。

  3、想一想:把纸片从A处向左平移到D的位置,纸片平移了几个方格?

  让学生自己平移,再说一说平移的距离。

  二、试一试:

  做课本第5页的试一试。

  1、出示问题,让学生自己试着画,再交流。

  2、鼓励学生画出其他平移后的图形。

  三、练一练:

  课本第6页的练一练。

  第1题:师生一起边讨论,边填空。

  第2题:鼓励学生探索、交流不同的平移路线。

  第3题:先共同判断,再涂色。让学生说一说另一个虚线图是向右平移几个方格后得到的。

  第4题:鼓励学生自己确定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并分别画出平移后的图形。交流时,让学生说出平移的方向和移动了几个格。

  教学随笔:

  二、除法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购书问题,经历自主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能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验算。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并愿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算法。

  教学重、难点: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两位数的除法,并进行验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二、新授:

  1、出示课本第8页的题。

  (1) 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说说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2) 师提问:能买多少本《趣味数学》?

  (3) 学生列出算式后尝试解答。

  (4) 交流学生的解决方法。重点使学生学习口算方法。如,把15个十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3个十,即150÷5=30;也可以这样想,因为5×30=150,所以150÷5=30。

  (5)师提出:150元能买多少本《科普读物》?

  (6) 师生先讨论:150÷6能直接用口诀计算吗?然后共同完成竖式计算。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商“2”要写在十位上的算理。

  三、议一议:怎样检验算得对不对呢?

  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学过的“单价×数量=总价”的数量关系式,想到检验的方法。让学生了解用商乘除数的方法可以检验除法算得对不对。

四、练一练:

  第1题:弄清题意后,让学生计算。教师注意检查学生竖式的书写方法。

  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重点检查学生竖式的书写情况。交流时,让学生说说自己验算的情况。

  第3题:在进行练习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保护益鸟的教育。

  教学随笔: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月饼装盒问题,经历自主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会进行验算。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运算的准确性和计算结果在生活中应用的现实性。

  教学重点: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会进行验算。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2、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理解平均数

  1、周末,妈妈买了许多糖果,分给哥哥6颗,妹妹4颗,你对妈妈的做法有什么看法?你有什么办法让哥哥和妹妹分到的糖果一样多?是多少?

  2、老师(出示两个笔筒分别装了27枝送给23个女同学,23枝送给23男同学,学生动手分:让女同学和男同学分的'一样多。

  3、引入“平均数”象哥哥和妹妹分得一样多的5颗就是哥哥和妹妹分到的糖果的平均数。25枝就是男同学和女同学分的笔的平均数。

  4、学生讨论:你们喜欢刚才谁的方法?

  二、学习计算平均数

  1、出示情景图:说说老师和同学们在干什么?

  2、出示统计图:引导学生收集信息。

  3、引导学生运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求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利用这个统计图,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方法。

  4、提出问题:生活中,大家分头收集了许多矿泉水瓶,大家是怎样集中过来的?如果没有这个统计图,只是每个人汇报自己收集了几个?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这个小组平均每个人收集了多少个?

  5、小组讨论解决的方法并派代表交流,并说说13个就是平均数,那是不是说他们每个人都是收集13个呢?理解平均数是个虚的数。

  6、小结求平均数的方法。

  三、巩固训练

  1、另外一个环保小组也收集了许多矿泉水瓶,小军收集15个,小伟收集16个,小朋收集12个,小新收集了13个,这个小组平均每个人收集了几个?

  2、根据统计表算一算,三年段平均每班踢几下?

  班级三(1)三(2)三(3)三(4)

  踢的次数632654668646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五、布置作业:

  练习十一1、2、3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3

  教学目标:

  1 结合旅游团住宿问题,经历小组合作,一起设计、交流、讨论住宿方案的过程。

  2 能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并能表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考过程。

  3 获得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教学预设

  一情景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出去旅游过吗,都去过哪里呢?

  (鼓励学生把自己与家长旅游时的经历说一说。)

  师:同学们,在旅游过程中,你注意过你们是怎样住的房间吗?(学生讲述情况)

  师:“同学们,河北国际旅行社今天带我们出去,让我们看一看去哪儿玩,好吗?”(出示图片、学生猜)。

  (在交流谈论的基础上,引出书中的住宿问题。)

  “河北国际旅行社的导游叔叔在去北京旅游过程中,也遇到了住宿问题,咱们一起看看吧。”

  (出示情景图)

  2. 观察情景图,说一说从中了解了哪些信息。

  师:谁来说说你从这幅图中看到了些什么?了解到了那些数学信息?

  3.提出问题,提出小组制定一个住宿方案的要求。

  师:你们能帮导游设计几个住宿方案吗?小组合作完成。

  二 交流与内化

  1 小组合作设计住宿方案

  鼓励学生在小组中勇于表现自己的想法,并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

  2 全班交流

  鼓励大家积极发言,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交流住宿的方案,给各组充分表达方案的时间,并注意把不同的方案记录下来。

  住宿的方案多种多样,只要孩子能说出理由,合理就可以了

  3在充分交流住宿方案的'基础上讨论评价哪种方案最好。

  4 拓展思考:“实际生活中有家庭一起出门旅游时,是可以一起住在一起的。”(男、女可以同住)。

  利用课下时间,考虑以上问题,看还有哪几种分配方案。

  三、课堂练习

  第一题,师生共同观察情景图,了解图中小朋友所遇到的问题,结合自己的生活提出解决方案。(出示情景图)

  第二题,首先要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再让学生独立完成,交流各自的方案。第(2)小题思路比较开放,要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索和交流个性化算法的空间。(出示情景图)

  四、课外作业

  1、某校三、一班举办联欢会准备买30千克苹果,请大家设计一个购买方案。

  购买方案

  每千克 5元

  3千克 7元

  5千克 10元

  2、一个80人的旅游团去保定白洋淀游玩,请你设计一个租船方案。

  租船方案

  8人快艇 240元

  4人渔船 100元

  30人观赏船 450元

  学生很喜欢旅游,而且父母经常带孩子出去玩,有过亲身经历,以其作为教材素材有利于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观察情境图,交流发现的信息,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身边事物的意识和能力。

  给学生创造学习的机会,使学生在已有知识水平上,经历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小组学习中学会合作与交流。

  通过交流回顾,展示自己的自主学习成果,分享学习他人的学习成果,体验想法的多样化,获取个性化的想法。

  住宿的方案很多,但在现实生活中一般都会选取最合理的方案实施,让学生在理解这些方案的基础上经历、选取最好方案的过程,从而把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真的联系在一起。培养学生科学、合理的消费意识。

  拓展学生思维,进一步思考现实生活中的情况,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

  进一步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丰富学生用数学思维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

  (我们去过北京、天津、青岛……)

  1、和家长一起出去,全家住在一起。

  2、全家随团一起旅游,但分开住。

  3、参加学校组织的夏令营,男、女同学分开住。

  在学生只涉及到个人家庭旅游的情况下,引导学生想想随旅游团时的住宿情况。

  孩子们不知道从何入手适当的进行讲解。提示学生,在男女住宿方面应注意的问题。(男女分住)

  方案1:男:

  160×2+150+120

  =590(元)

  女:

  160×3+120+150

  =750(元)

  方案2:男:

  160×3+120=600

  (元)

  女:

  160×4+120=760

  (元)

  方案3:男:

  150×4+120=720

  (元)

  女:

  150×5+120=870

  (元)

  方案4:男:

  120×7=840(元)

  女:

  120×9=1080(元)

  一题:方案1:调换一篇短一点的文章。

  方案2:删掉一些字

  620÷4=105(个)

  二题:第(2)小题:

  方案1:

  90×8=720(元)

  方案2:

  90×7=630(元)

  (两种方案都符合题意,选择自己所喜欢的方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4

  教学目标:

  1、结合“货比三家”的具体情境,经历比较小数大小以及与同伴交流的过程。

  2、体验比较小数大小的策略的多样性,会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发展数感。

  3、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准确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体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价值,让学生在交流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学会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能正确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1、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2、小数大小比较的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课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喜欢逛商店吗?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逛商店。我们先到食品店去逛一逛。在逛的同时别忘了记一记你所看到的食品的价格。(课件播放视频)

  师:你记住了哪些食品的价格?

  (学生根据自己的记忆来回答,以此来复习小数的读法。)

  2、接下来我们到文具店去逛一逛。咦!这儿有三个文具店。这三个文具店分别叫“奇奇文具店”“丁丁文具店” “豆豆文具店”,我们挨个进去瞧瞧。(课件3出示三幅图)

  (让学生扮演售货员,对三家文具店的商品的`价钱进行介绍。)

  二、探究新知

  1、探索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1)师:新学期到了,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准备买一个铅笔盒,请同学们帮他拿拿主意,他到哪家文具店买便宜些呢?

  学生说自己的想法。

  (2)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让学生分析自己的看法。

  (3)问:怎样比较4.9元与5.1元的大小呢?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比一比哪一个小组的同学想出的办法最多。

  (4)小组讨论。

  (5)全班交流。只要合理都予以肯定。(师完成板书:4.9元<5.1元)

  2、小结: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关于比较小数大小的办法,真了不起。

  3、我们的好友笑笑也还准备到这三家店里买些学习用品,你猜猜她可能会买什么?应该到哪家去买?

  (1)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并提出问题。

  (可能会买尺子,彩笔,书包,橡皮)

  ①“去哪家文具店买书包便宜?”

  (个别学生汇报,全班交流。师板书:8.2元<8.5元)

  ②“去哪家文具店买橡皮便宜?”

  板书:

  2.63元2.36元2.65元

  先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引导学生先进行两个小数的大小比较,再进行三个小数的大小比较,最后得出:

  2.36元<2.63元<2.65元

  4、小结:

  先观察这几组小数的特点,然后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两个小数大小比较的一般方法。先比较整数部分(元),整数部分大这个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元)相同,再比较小数部分(角),以此类推。

  三、新知应用

  1、(第4页的第1题)淘气和笑笑买完文具,他们俩清点了自己的钱包,发现都还剩有很多钱。这是淘气剩下的,这是笑笑剩下的。(课件出示图片)

  说一说他们各自剩有几元钱?谁剩的钱多?并说一说你是怎么判断的。

  2、(第4页的第2题)智慧老人看见同学们表现这么棒,也想来考考大家。

  (1)学生独立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小数大小的比较,并把结果填在课本上。

  (2)班内反馈时请学生分别说出答案和自己判断的过程,让其他学生进行判断,并补充不同的判断方法。重点处理3.50元和3.5元的大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对不同的想法进行比较,总结出两个数是相等的。

  3、(练一练第2题)淘气和笑笑买完文具,走在回家的路上,看到路旁有三个新开的百货商店。(课件出示第2题图)

  (1)让学生仔细观察情景图,然后读出各种商品的价格,并用几元几角几分进行口头表达。

  (2)解决“到哪个商店买毛巾便宜?”

  (3)如果要买牙刷,到哪个商店买便宜?如果买牙膏呢?

  四、总结提升: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又增添了许多智慧。我们在买东西的时候,一定要记得多到几家商店看看,在商品质量相同的情况下,我们要选择价格较低的商品。这就叫“货比三家知好坏,价问三处知贵贱。”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5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回顾本单元的知识,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进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2、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进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1、形成本单元的`知识体系。

  2、用面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课件)、学具袋〔内装小三角形(直角、锐角、钝角)、小长方形、小正方形、圆形、小平行四边形各四个〕长方形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热身活动

  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玩个数学游戏吧!(投影出示P54图)

  1、师讲明游戏规则

  ①在方格纸上画出面积是16平方厘米的图形,并涂色。

  ②描出所画图形的边框。

  ③相同时间内完成多种画法者为胜。

  2、学生独自活动、小组交流推选作品。

  3、实物投影展示作品,师生互评。

  4、从这个游戏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面积与周长的含义不同;面积相等,周长不一定相等)

  二、整理概括

  1、在本单元中,你还学会了面积的哪些知识?与小组内的同学互相说一说,并用你喜欢的方式进行总结。

  2、全班交流、教师板书:

  面积

  单位及进率

  应用

  计算方法

  3、生活中哪些方面会用到这些知识?

  三、实践应用:

  1、课件出示P55实践活动的情境图。(小明家厨房装饰,如何选用地砖)。

  从中你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能帮助小明解决问题吗?动动脑,动动手,看谁是数学小能手。

  (1)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答。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发表各自的意见。

  课件出示解题过程。

  四、课堂练习(课件出示)

  1、用两个边长是6cm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面积是多少?

  2、一个卫生间用长方形地砖铺地,每行铺15块,铺了10行。这个卫生间一共铺了多少块地砖?

  如果每块地砖长3分米,宽2分米这个卫生间的面积有多大?

  五、思维训练

  P55画一画的(1)题。

  (1)让学生先动手在课本上画一画,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亲身体验。

  (2)问:你们得出了什么结论?

  (三角形和长方形能铺满长方形)

  (3)讨论:是不是任意三角形都能铺满长方形?

  还有哪些图形能铺满长方形?

  拿出学具袋中的学具动手拼一拼。

  (4)全班交流各自所得。

  2、你能设计一种图案使它铺满这个长方形吗?

  课下动手画,小组内选出作品贴在“数学一角”。大家评出咱班的小设计师,好吗?

  六、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有何感受?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相关文章:

数学下册教案03-16

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02-20

三年级的数学下册教案07-14

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03-01

小学数学下册教案11-28

数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9-24

三年级下册数学数学教案01-14

苏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09-24

三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案01-14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