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教案《爸爸的手鼓》(精选5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教案《爸爸的手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教案《爸爸的手鼓》 1
活动目标:
1、感受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手鼓与主人公的关系,并愿意和着音乐表现表达。
2、了解音乐能带给人们快乐的感受,体验与同伴共同演奏的快乐。
活动准备:
ppt、鼓13个、音乐伴奏。
活动过程:
一、讲述故事,引出音乐,初步感受敲鼓
1、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一个故事,故事很有趣,讲故事的同时我们还要玩音乐,今天老师讲的故事的主人公就是这个男孩,这个男孩叫楷楷站在他边上的就是楷楷的爸爸,今天我告诉你,因为他有一个非常神奇的手鼓,所以今天我讲的故事的名字就叫《爸爸的手鼓》。
楷楷和爸爸生活在一个美丽的山村,虽然没有城市那么热闹,但是楷楷特别喜欢这里,因为这里风景特别的优美,楷楷最快乐的时刻就是每天傍晚爸爸都会拿着他那个快乐的手鼓听着音乐拍打起来,音乐响起,爸爸的手鼓总能发出不同的声音,楷楷就特别开心,有时他就会跟着爸爸一起拍打着他自己的那个小鼓,所以楷楷觉得在这个美丽的山村是一件特别幸福的一件事。
听,傍晚时分到了,山谷里又响起了动听的声音,听听他们又在玩手鼓吗?
(播放音乐,老师示范敲手鼓)
敲打手鼓的时候,发出阵阵的响声,看楷楷的表情充满着快乐,他微笑的看着爸爸,我太爱爸爸了,我太爱爸爸的手鼓了。
故事讲完了,老师来提问下:
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楷楷为什么特别喜欢他那个美丽的山村呢?
为什么每天傍晚是楷楷最快乐的时候呢?
爸爸有个神奇的手鼓,音乐一响起,手鼓就会发出动听的声音,刚才爸爸和楷楷在玩的时候,你们听到手鼓的声音了吗,我就是学着爸爸的样子敲的,你们觉得好听吗?真的有那么快乐吗?我想让你们来试试。
好了,我们就听着音乐,一起来玩我们的这个手鼓。你们可以跟着我,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来敲,每个人找一个鼓。
爸爸的手鼓声音又响起来了哦(幼儿集体体验下敲手鼓)
我刚才说,楷楷特别喜欢爸爸的手鼓,因为音乐响起,楷楷爸爸的手鼓就会跟着这个音乐拍打起来,这次让老师把音乐声音调大一点,如果耳朵里有了音乐,再加上手鼓那就更动听了,我们再来跟爸爸玩一次。
再次播放音乐,敲手鼓。
这次我们感受到了吗,为什么楷楷特别喜欢爸爸的手鼓呢,因为手鼓跟着音乐敲打,真的很好听。
二、进入情景,体验打鼓的快乐
楷楷和他爸爸每天就像你们一样,跟着音乐敲打神奇的手鼓,时间一天一天过去了,有一天,楷楷的爸爸告诉他,他要出远门,楷楷心里非常不舍,紧紧抱着爸爸说,当他看到这个手鼓的时候,就特别想爸爸,看着这个手鼓,楷楷流下了伤心的眼泪,爸爸你什么时候回来呀?
从这个音乐中我们可以听出来,楷楷怎么了?
楷楷这时候是什么样的心情呢?伤心。很想念爸爸
楷楷你别伤心了,你自己也可以玩手鼓。望着这个手鼓,楷楷想爸爸是怎么让这个手鼓发出神奇的声音的呢?
三、节奏创编、交流分享
他在抚摸这个鼓的时候,突然有一天,他在这个鼓的边上发现了一张小纸条,我们来看看,爸爸给他留的.纸条上画的是什么,好吗?
播放课件PPT 认识节奏
1.来我们先认识这两个叉叉,他们有什么不同呢?
这个纸条告诉他,可以敲打鼓的鼓面和鼓边。
大家记住了,黄色节奏是敲打鼓的鼓面,红色是敲打鼓的鼓边。
纸条的背面是一张图谱,刚才我们说了,黄色节奏是敲打鼓的鼓面,红色是敲打鼓的鼓边,那你们还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每一行单独演示完毕,整体根据音乐,节奏卡,敲打手鼓记忆节奏卡,通过隐藏课件,凭记忆记住节奏卡的节奏并正确敲打。(播放课件第3页,点击鼠标,相应的每行节奏卡隐藏)
整体详细解读后,再一起听音乐敲打手鼓。
四.观看PPT课件,讲述故事结尾
时间一天天过去了,有一天爸爸回来了,爸爸看着楷楷高兴的样子,听着楷楷动听的鼓声,摸着楷楷的头说,孩子,你长大了。
从故事开始,爸爸走的时候,楷楷伤心的哭了,而现在,楷楷是一个男子汉了,遇到事情不再是娇滴滴的哭了,爱想办法的小男孩,所以爸爸觉得他长大了。
爸爸出远门,也是去学新的本领了,每天傍晚的时候,很多孩子都聚集在楷楷的家里,和爸爸一起用不同的乐器伴随着音乐演奏,楷楷因为多了更多的伙伴也变的更加的快乐了。
好的,故事的名字是《爸爸的手鼓》
好了,我把音乐给你们老师,你们可以想想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演奏。
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教案《爸爸的手鼓》 2
活动目标:
1、据乐曲的结构做摆造型、敲鼓等动作。
2、感受理解故事内容,体验演奏的快乐。
3、体会手鼓和主人公的关系,表达自己的情绪。
活动准备:
1、鼓的知识经验:部分鼓的认识、欣赏打鼓表演或自己有打鼓经验。
2、音乐:《掀起你的盖头来》、《假如爱有天意》
3、手鼓数个、故事ppt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引出主题
提问:小男孩的名字叫什么?他旁边的是谁?
二、讲述故事,引出音乐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做《爸爸的手鼓》。
师:我给大家带来了一段音乐,请仔细听一听。
提问:楷楷和爸爸生活在哪里?楷楷为什么喜欢小山村?
刚刚老师拍手鼓拍哪里呀?
2、我们来试一试手鼓是不是很神奇。
小结:这段音乐让你们感觉那么的`快乐、开心。楷楷和爸爸在一起就是那么开心的。
二、播放音乐,讲述故事
提问:孩子们听着这段音乐看着这个场景,你觉得楷楷的心情是怎样的?楷楷什么时候最想念爸爸?我们帮楷楷想一个好办法吧!
三、出示图片,观察图片
1、小纸条有什么秘密?
2、练习红色、黄色拍手鼓的方式。
3、引出节奏图谱,观察有什么不一样
四、完整演奏音乐
幼儿拿起手鼓与老师一起演奏音乐
五、活动延伸
节奏图谱捉迷藏,隐藏一行图谱请幼儿拿着手鼓拍打出来
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教案《爸爸的手鼓》 3
一、教学目标
1. 感受与欣赏:通过聆听歌曲《爸爸的手鼓》,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节奏和浓郁的民族风格,体会歌曲传达的欢乐氛围。
2. 表现与创造:能用自然、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准确把握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尤其是切分音和附点音符部分;能够依据歌曲节奏,创造性地用身体动作、打击乐器进行伴奏表演,增强节奏感与音乐表现力。
3. 情感与文化:体验亲子间的深厚情感,了解手鼓这一民族乐器及其在相关民族文化中的地位与意义,培养幼儿对多元民族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熟练演唱歌曲《爸爸的手鼓》,清晰表现节奏特点;学会用简单打击乐器配合歌曲演奏,展现音乐韵律。
2. 难点:精准把握歌曲中的切分音、附点音符节奏,使演唱更具表现力;能根据音乐节奏特点,自主创编富有创意且契合音乐氛围的身体动作和打击乐伴奏节奏型。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游戏法、讨论法相结合,充分调动幼儿多感官参与音乐学习。
四、教学准备
1. 《爸爸的手鼓》歌曲音频、视频,多媒体教学设备。
2. 手鼓、铃鼓、沙锤等打击乐器若干(保证每组幼儿能分配到 2 3 种不同乐器)。
3. 与歌曲相关的图片、简单的节奏图谱,如手鼓图案对应强拍、铃铛图案对应弱拍等,辅助幼儿理解节奏。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3 分钟)
1. 播放一段欢快的手鼓演奏视频,视频中有位小朋友跟着手鼓节奏跳舞,吸引幼儿注意力。提问:“小朋友们,刚刚视频里的乐器是什么呀?它发出的声音好不好听,有没有让你们想跟着动起来呀?”引导幼儿对手鼓及相关音乐产生兴趣。
2. 展示手鼓实物,简单介绍手鼓是很多民族喜爱的乐器,敲击出不同节奏能带来不一样的感觉,引出今天要学习的歌曲《爸爸的手鼓》。
(二)歌曲学习(10 分钟)
1. 初次聆听歌曲(音频),提问:“这首歌曲听起来心情怎么样呀?是快快的还是慢慢的?”让幼儿初步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与节奏特点。
2. 再次聆听(视频),展示节奏图谱,教师随着音乐轻拍节奏,引导幼儿关注图谱上音符时值长短、强弱变化,如用拍手表示强拍、拍腿表示弱拍,感受歌曲节奏韵律,重点指出切分音、附点音符部分,示范如何准确拍出节奏。
3. 教师逐句教唱歌曲,幼儿跟唱,每句重复 2 3 次,唱准歌词与音调;提醒幼儿用自然、欢快的声音演唱,像在分享开心事一样,唱到“咚咚咚”模仿手鼓敲击声部分,可适当加大音量、增强力度。
(三)节奏练习(10 分钟)
1. 将幼儿分组,每组分配手鼓、铃鼓、沙锤等打击乐器若干。教师先示范用不同乐器配合歌曲节奏演奏,如手鼓敲在强拍、铃鼓敲在弱拍、沙锤按附点节奏晃动,边演示边讲解演奏要点与节奏规律。
2. 幼儿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尝试不同乐器组合与节奏变化,提醒幼儿倾听歌曲,跟随音乐节奏演奏,保持整齐、和谐。期间开展小组间的观摩与互评,互相学习、启发。
(四)动作创编(10 分钟)
1. 引导幼儿讨论:“如果我们一边唱一边跳,什么样的动作能配上这首欢快的.歌曲呢?”鼓励幼儿大胆发言、分享想法。
2. 教师先示范几个简单动作,如拍手、跺脚、扭扭腰对应歌曲节奏,再启发幼儿发挥想象,自主创编动作,可结合日常模仿小动物、游戏等动作元素。
3. 幼儿跟随歌曲边唱边表演动作,教师观察并给予肯定与建议,帮助幼儿完善动作,使其更贴合音乐节奏与情感。
(五)综合表演(5 分钟)
1. 整合演唱、打击乐演奏和动作表演,幼儿分组进行完整的综合表演,一组演唱、一组演奏、一组表演动作,然后轮换,让每个幼儿都能体验不同角色。
2. 全体幼儿共同完整表演,教师播放歌曲,营造热烈氛围,鼓励幼儿尽情展现,享受音乐带来的欢乐,表演结束后相互鼓掌表扬。
(六)课堂总结(2 分钟)
1. 回顾歌曲《爸爸的手》,表扬幼儿在演唱、演奏、创编动作等方面的出色表现,肯定幼儿的努力与创意。
2. 再次强调手鼓及民族音乐的魅力,鼓励幼儿回家后和爸爸妈妈分享今天学到的歌曲与快乐,引导幼儿继续关注民族乐器与音乐文化。
六、活动延伸
1. 在美工区投放材料,鼓励幼儿制作手鼓装饰画或手工小鼓,进一步加深对手鼓的印象。
2. 在音乐区投放更多民族乐器的模型或玩具,供幼儿自由探索、演奏,尝试演奏其他民族风格音乐曲目。
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教案《爸爸的手鼓》 4
一、教学目标
1. 感受歌曲《爸爸的手鼓》欢快、活泼的节奏,体会歌曲中浓郁的民族风格,培养幼儿对多元音乐文化的兴趣。
2. 能用清晰、准确的节奏和自然、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掌握附点音符和切分音在歌曲中的演唱技巧,提高幼儿音乐表现力。
3. 通过歌曲演唱、节奏练习、乐器伴奏等活动,增强幼儿节奏感、合作能力与创造力,体验音乐活动带来的快乐。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学会演唱歌曲《爸爸的手鼓》,准确把握歌曲节奏,尤其是附点音符和切分音的节奏特点。
理解歌曲内容,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欢快情感,能用相应表情、动作展现歌曲意境。
2. 难点
引导幼儿感受并表现出歌曲中独特的民族风格韵味,精准演绎附点音符与切分音,增强演唱感染力。
组织幼儿在乐器伴奏环节协调配合,根据歌曲节奏进行即兴创作与演奏,提升合作与创新能力。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欣赏法、演示法、练习法、游戏法
四、教学准备
1. 《爸爸的手鼓》歌曲音频、视频资料,多媒体教学设备。
2. 手鼓、沙锤、铃鼓等打击乐器若干,与幼儿人数相匹配。
3. 自制节奏图谱、歌词卡片,以及具有民族特色的装饰道具(如彩带、民族风帽子等)。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5 分钟)
1. 教师身着民族服饰,手持手鼓,伴随着欢快有节奏的手鼓敲击声走进教室,吸引幼儿注意力,激发好奇心。
2.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特别的朋友——手鼓!它呀,能敲出超级欢快有趣的'声音。在很远很远的地方,有一些小朋友的爸爸们,经常会敲着手鼓跳舞,可热闹啦,你们想不想听听手鼓的声音呀?”引导幼儿倾听手鼓发出的节奏,初步感受其韵律特点。
(二)歌曲欣赏(8 分钟)
1. 播放歌曲《爸爸的手鼓》音频,幼儿安静倾听第一遍,让幼儿对歌曲整体旋律、节奏、风格有初步印象,提问:“小朋友们,听完这首歌,你们心情怎么样呀?觉得它是快快的,还是慢慢的呢?”
2. 再次播放歌曲视频,视频中有人们敲着手鼓载歌载舞的画面,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中人物表情、动作、服饰等细节,感受歌曲浓郁民族风格,提问:“你们看到视频里的人穿的衣服漂亮吗?他们跳舞的时候开心不开心呀?猜猜这首歌是哪个民族的呢?”
(三)节奏学习(10 分钟)
1. 教师结合自制节奏图谱,向幼儿介绍歌曲中的主要节奏型,重点讲解附点音符(如 X. X ),通过拍手、跺脚、拍肩等身体动作模仿节奏,边示范边说:“附点音符很有趣哦,前面一个音要长一点,像这样(示范动作拉长),后面跟着短一点的音。”引导幼儿反复练习。
2. 针对切分音(如 X X. )节奏,教师利用节奏卡片,通过分组拍手、交替拍手等方式,让幼儿体会切分音打破常规节奏重音规律的特点,提问:“小朋友们,这个节奏是不是很特别呀,感觉重音跑到中间去啦,大家多练练,找找这种奇妙的感觉哦。”
(四)歌词学习与演唱(10 分钟)
1. 教师展示歌词卡片,逐句教幼儿朗诵歌词,用生动、富有情感的语调解释歌词含义,帮助幼儿理解歌曲故事内容,如:“‘爸爸敲起手鼓来,咚咚咚咚响’,就是说爸爸敲手鼓可带劲啦,声音特别响亮呢。”
2. 幼儿跟随教师钢琴伴奏,逐句学唱歌曲,先轻声哼唱,慢慢过渡到放声歌唱,教师及时纠正发音、节奏问题,提醒幼儿注意附点音符和切分音的演唱准确性,鼓励幼儿用欢快、活泼的声音表现歌曲情绪。
(五)乐器伴奏与表演(10 分钟)
1. 教师介绍手鼓、沙锤、铃鼓等打击乐器,示范不同乐器如何配合歌曲节奏进行演奏,如手鼓敲出歌曲重拍,沙锤模拟细碎节奏,铃鼓负责辅助烘托气氛。
2. 将幼儿分组,每组分配不同乐器,引导幼儿根据歌曲节奏自主尝试演奏,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相互倾听、配合,调整演奏力度与速度,形成和谐伴奏效果。
3. 幼儿分组进行演唱与伴奏表演,部分幼儿唱歌,部分幼儿伴奏,之后交换角色,让每个幼儿都能充分体验不同音乐活动环节,教师为幼儿佩戴民族特色装饰道具,增强表演氛围,提升幼儿参与热情。
(六)活动总结(2 分钟)
1. 教师与幼儿围坐一起,回顾本节课学习内容,提问:“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呀?谁能敲一敲附点音符的节奏呀?”巩固幼儿所学音乐知识与技能。
2. 表扬幼儿在活动中的出色表现,鼓励幼儿课后继续探索民族音乐,与家人分享所学歌曲与快乐,布置课后小任务: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模仿手鼓演奏动作,表演《爸爸的手鼓》。
六、教学延伸
1. 在美工区投放材料,鼓励幼儿绘制自己心目中爸爸敲手鼓的场景,制作成音乐主题绘画作品展示。
2. 在音乐区投放更多民族乐器,引导幼儿自主探索不同乐器组合与演奏方式,创编新的音乐节奏和旋律。
七、注意事项
1. 乐器使用过程中,教师提前讲解安全规则,确保幼儿正确操作,避免意外伤害。
2. 活动环节紧凑有序,把控时间,关注每个幼儿参与度,及时给予鼓励与指导,尤其是对节奏感较弱幼儿要耐心辅导。
3. 选择民族服饰、装饰道具等要符合歌曲民族风格特点,保证教学情境创设的真实性与教育性。
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教案《爸爸的手鼓》 5
一、教学目标
1. 感受歌曲《爸爸的手鼓》欢快、活泼的节奏,体会歌曲中蕴含的父子亲情,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与情感共鸣。
2. 能用清晰、准确的节奏朗诵歌词,学会演唱歌曲,掌握附点音符、切分音等节奏型,提高幼儿音乐表现力与节奏感。
3. 鼓励幼儿通过身体动作、打击乐器等方式为歌曲创编简单伴奏,激发幼儿创造力与团队协作能力,提升幼儿音乐综合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准确掌握歌曲的节奏、旋律,清晰演唱歌词,体会歌曲情感;引导幼儿用自然、欢快的声音表现歌曲。
2. 难点:感受并把握附点音符(如“X. X”)、切分音(如“X X X”)带来的节奏变化,精准表现歌曲独特韵律;启发幼儿依据歌曲特点,创造性地进行伴奏创编。
三、教学准备
1. 《爸爸的手鼓》歌曲音频、视频资料,多媒体教学设备。
2. 手鼓、沙锤、木鱼等打击乐器若干,与幼儿人数相匹配;自制节奏图谱(含彩色音符卡片、节奏符号标识)。
3. 幼儿围坐成半圆,营造宽松舒适的音乐学习氛围。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3 分钟)
1. 播放一段非洲手鼓表演视频,画面中鼓手激情演奏,人们欢快舞蹈,吸引幼儿注意力。
2. 提问:“小朋友们,刚刚视频里的叔叔在敲什么呀?发出的`声音好不好听,你们觉得这种音乐让你们想做什么呢?”引导幼儿分享感受,激发对本节课手鼓音乐的兴趣。
(二)歌曲学习(12 分钟)
1. 初次聆听歌曲(3 分钟)
教师播放《爸爸的手鼓》音频,同时做出轻松愉悦、随节奏摆动身体的示范动作,引导幼儿安静聆听,感受歌曲整体的欢快氛围与节奏快慢。
提问:“这首歌曲听起来心情怎样呀?是快快的,还是慢慢的呢?”让幼儿用语言描述初听感受。
2. 节奏感知(4 分钟)
教师结合自制节奏图谱,展示歌曲节奏型,重点介绍附点音符(用红色卡片标注附点,解释附点延长前面音符时值的一半)与切分音(蓝色卡片凸显切分节奏,举例说明改变常规重音位置),通过拍手、跺脚、拍肩等身体动作,带领幼儿逐句模仿练习节奏,如“XX XX | X. X X |”对应拍手、拍手、拍腿、跺脚,边做动作边念节奏,强化幼儿节奏感。
3. 歌词学习(5 分钟)
教师按节奏朗诵歌词,每句朗诵后邀请幼儿模仿重复,帮助幼儿熟悉歌词内容。针对较难字词(如“咚咚锵”),可通过形象动作辅助理解记忆,像模仿敲鼓动作对应“咚咚锵”,之后完整朗诵歌词 2 - 3 遍,引导幼儿跟上节奏一起朗诵。
(三)歌曲演唱(8 分钟)
1. 教师范唱歌曲,声音饱满、富有情感,同时用简单手势提示幼儿注意节奏、音高变化。
2. 幼儿跟唱,第一遍轻声跟唱,教师关注幼儿音准、节奏把握情况;第二遍加大音量,唱得更自信些;第三遍鼓励幼儿面带微笑,用欢快声音演唱,表现歌曲中父子欢乐互动情感,唱完后相互表扬鼓励。
(四)创编与表现(12 分钟)
1. 乐器伴奏创编(7 分钟)
向幼儿介绍手鼓、沙锤、木鱼等打击乐器特点与发声方式,引导幼儿分组讨论:“如果用这些小乐器给《爸爸的手鼓》伴奏,怎么分配、怎么敲才好听呢?”每组幼儿尝试搭配乐器,依据歌曲节奏创编伴奏型,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注意节奏稳定与团队配合。
2. 综合表演(5 分钟)
幼儿分组进行表演,一组幼儿演唱歌曲,另一组用创编的乐器伴奏,之后交换。表演过程中,教师播放歌曲音频作为背景音,增强表演效果,引导全体幼儿相互欣赏、鼓掌,分享创编与表演乐趣。
(五)总结延伸(5 分钟)
1. 教师与幼儿围坐一起,回顾本节课学习内容,表扬幼儿在演唱、创编等环节出色表现,强调音乐能传递快乐与情感,鼓励幼儿课后继续探索音乐奥秘。
2. 布置课后小任务:回家后和爸爸一起听《爸爸的手鼓》,用家里物品(如塑料盆、筷子)模仿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增进亲子感情,分享音乐欢乐。
五、教学反思
整个教学活动中,幼儿对《爸爸的手鼓》兴趣浓厚,在节奏感知、歌曲演唱环节积极参与,多数幼儿能较好掌握附点音符与切分音节奏型,欢快演唱歌曲。但在乐器创编环节,部分幼儿团队协作意识稍弱,节奏配合不够默契,后续教学可多开展小组合作练习活动,强化幼儿协作能力与节奏感,进一步提升音乐教学效果。
【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教案《爸爸的手鼓》】相关文章:
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教案07-27
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教案02-17
大班音乐活动教案05-20
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教案最新01-12
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教案《香草咪咪》04-26
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教案15篇02-17
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教案(15篇)02-17
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教案《捏泥人》04-28
大班音乐游戏活动教案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