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和》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将相和》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将相和》教案1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感受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大局和大将军廉颇顾全大局、知错认错等优秀品质。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故事之间的联系
3.认读“璧、蔺”等生字,会写“赵、拒”等生字。
教学重难点:
了解“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的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内容:
学习“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两个故事。
教学过程:
一、走进古典名著,了解名著内容
1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是什么?(《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
2.破题、解题。题目中“将”指谁?“相”又是指谁?“和”的意思呢?
二、走进课文内容,领悟文章中心
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中“完璧归赵”的故事。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新的内容。
1.学习“渑池之会”的故事。
(1)生默读课文第11至14自然段。提出几个感兴趣的或不理解的问题进行交流。如蔺相如为何拼命地坚持要秦王为赵王击缶?秦王为何不敢拿赵王怎么样?
(2)提问:
①在课文的这个部分中,你对哪些词句感受最深刻?
②这场斗争,赵国和秦国是打个平手,还是赵国占了上风?
③你能用一些词语和句子来形容秦王的失败吗?(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自取其辱……)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学习“负荆请罪”的故事。
(1)指名读课文第15至18自然段。
(2)说廉颇负荆请罪,同学们认为廉颇有罪吗?
(3)廉颇负荆请罪,可以看出廉颇是是个怎样的人?(知错就改的人,最终还是以国家利益为重的人。)
(4)通过这个故事,你对蔺相如又有哪些认识?(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全大局,胸怀宽广)
(5)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
三、回归全文,总结提高
1.理解“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成语的含义。
2.说说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前面两个故事,写廉颇与蔺相如的“和”才维护了国家的尊严,保证了国家的安全。后面一个故事,廉颇与蔺相如为了国家的利益,由“不和”到“和”。全文围绕“和”字来写。
3.说说你喜欢文中哪个人物,为什么?
四、学生演练,加深理解
1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演一演自己喜欢的故事。 2表演时,着重体会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五、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1.抄写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课外阅读司马迁和其他历史人物的故事。讨论故事中的人物。
《将相和》教案2
教学内容:
解题导入新课:学生自学课文;检查预习情况;质疑问难。
教学步骤:
一、解题
1.介绍时代背景(略)
2.抓题眼“和”,理解题意(略)。
二、学生默读课文,自学
要求:(1)查字典学习字词,解词要联系上文;
(2)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3)给文章分段;
(4)拟定三个故事的小标题。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注意:
廉颇蔺相如胆怯抵御上卿
(2)组词
秦璧击协渑
泰璧缶胁淹
(3)解词:
完璧归赵无价之宝理直气壮
攻无不克负荆请罪同心协力
(4)指名读课文:课文写了哪三个小故事,并说明这三个小故事的.起止段落。
(5)概括三个故事的大意。
(6)给三个故事拟小标题。
四、熟读课文
《将相和》教案3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到对敌人要敢于斗争;对自己人要以国家、大局为重,团结一致。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学会生字新词。
4、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自述课文。
教学重难点:
在故事中品析人物的思想品质是本文的教学重点。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是难点。教学用具: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介绍作者和历史背景。
2、《将相和》中的“将”指谁?“相”又指谁?“和”是什么意思?
二、检查预习情况。
出示课件:
1、读准字音。“和氏璧”“推荐”“渑池之会”“胆怯”“侮辱”"击缶”
2、朗读课文并分段,给每段加小标题。 3、指名朗读课文。
三、熟读课文
同桌互相讲述课文。
四、布置作业
1、结合课后“思考练习”
2、自学本文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听写生字词
二、整体入手,直奔难点。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将相和》。 2、指出廉颇是怎么说的?并读一读这些句子。 3、蔺相如是不是靠一张嘴爬到了廉颇的头上。三、读议第一段
1、默读一段理出故事的情节(起因、经过、结果)2、从这些句子看出蔺相如是一个怎样的人?蔺相如是怎样完璧归赵?
3、蔺相如立下了什么大功?
(维护赵国利益、是有功之臣)
4、指出名复述这个故事。
四、读议第二段
1、默读第二段理出故事情节。
2、渑池会上秦王怎么侮辱赵王?蔺相如怎么对付?用的是什么办法?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
3、蔺相如为了赵国的.利益连自己的命也不要了,多么勇敢啊!请同学们齐读。
4、渑池会上的斗争赵国占了上风,功劳应属于谁?为什么?(提示:这份功劳也有廉颇的一份,不是他在边境上做好准备,秦王也不会这样轻易放回他)
5、这个与第一个故事有什么联系?
6、复述故事。
五、布置作业。
第三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知道蔺相如完璧归赵立了大功,赵王封他为上大夫;在渑池会上,他又立了大功,又封他为上,职位比廉颇高。廉颇不服气,说要给他个“下不了台”,这就是将相不和的主要原因。
二、默读第三段,思考问题:
1、蔺相如立了功,廉颇为什么要给他个下不了台?廉颇说的对不对?
2、蔺相如怎样对待?
3、将相怎样和好?说一说你对他们的认识。
三、总结全文
1、从这三个故事中,我们知道“将”“相”经历了由和到不和的过程,想想他们为什么不和又为什么和好?
2、蔺相如的勇敢机智、顾全大局表现在哪?廉颇的英勇善战,知错就改表现哪?
3、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感受?
四、课堂练习。
复述三个故事。
【《将相和》教案】相关文章:
将相和教案09-17
《将相和》教案优秀03-28
将相和教学设计教案12-26
《将相和》教案(精选10篇)07-23
语文课文《将相和》教案08-25
《将相和》教案(通用18篇)09-21
将相和教学设计教案模板09-19
《将相和》教案范文(精选13篇)05-23
《将相和》优秀教案(精选5篇)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