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

时间:2023-05-04 09:00:49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中班教案集合七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班教案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用】中班教案集合七篇

中班教案 篇1

  一、“家乡的水果”主题来源

  一天,方彬的爸爸拿来了很大一袋子李子来送给老师吃,小朋友围着老师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方彬说:“我们家还有杏子树,还有桃子树,杏子树很高的。”厉梦婷说:“我们家也有李子树,也有桃子树。”“我们家有枇杷树”。“我们家有樱桃树”……,孩子们的议论让我意识到这是一个极好的活动内容——家乡的水果。为了开展这一主题活动,我们也进行了一些调查,我们班29名幼儿,有28名幼儿家中或亲威家种有果树,大部分幼儿都有摘果子的亲身经历,对果树也有一个基本的认知经验;家中种的果树种类有李子、杏子、枇杷、桃子、樱桃,还有西瓜和葡萄等,另外,5~6月份,正是这些水果成熟丰收的时候,也为我们开展主题活动提供了有利条件。我们将从幼儿的实际和兴趣出发,从中提取具有教育价值的内容,把握幼儿发展层次的差异,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的交互作用,以达到幼儿自主参与,自发生成,在其自身认识结构基础上向更高一阶段发展,促使“家乡的水果”主题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家乡的水果”预设主题活动目标

  1、利用周围环境,通过开展各类活动认识家乡的各种水果,了解水果的生长过程及外形特征,激发幼儿热爱劳动,热爱家乡的情感。

  2、学习多途径收集有效信息,乐于与同伴交流。

  三、主题思考网络

  四、环境创设

  (一)活动区

  1、科学区

  (1)在自然角里摆放本地常见的水果、干果,如李子、杏子、白果、西瓜等。

  (2)收集各种水果核,分别放入塑料盒子或盘子里,再自制标签插在其中。

  2、美工区

  (1)提供各色橡皮泥制作水果。

  (2)提供各种水果核,进行粘贴造型。

  (3)提供各种废旧纸盒、包装纸,供幼儿剪剪、贴贴、画画,包装水果。

  3、阅读区

  张贴各种水果的挂图,供幼儿互相出谜、猜谜。

  (二)墙饰

  1、张贴幼儿摘水果的照片。

  2、举办“画水果”作品展览。

  五、主题实施

  活动一:摘李子和杏子

  (一)预设目标

  1、感受李子和杏子的基本特征,探索判别水果成熟的基本方法。

  2、感受摘果子的乐趣,体验合作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事先与附近种有这两种水果的家长联系,选择几棵低矮的便于幼儿观察,采摘的果树。

  2、请家长事先向孩子介绍判别李子和杏子成熟的方法。

  (三)活动过程与活动实录

  1、谈话

  (1)讨论外出时路上要注意的事项和自我保护的方法;

  (2)果子摘下来不能马上吃,要洗洗再吃。

  2、摘桃子和杏子

  幼:老师,你看这个杏子是熟的。

  师:你怎么知道的?

  幼:黄黄的,软软的就是熟的。

  幼:李子红红的才是熟的,才好吃。

  幼:青的是酸的,牙齿都要酸完了。

  师:杏子和李子有什么不同呢?

  幼:李子是圆的,杏子是有点扁的。

  幼:颜色不一样。

  幼:这个李子不好吃了,里面有虫子了,你看有洞了,里面肯定有虫子。

  幼:老师,那边的树上有很多杏子,你快来看。

  我走过去,可不是树上挂满了黄黄的杏子,看起来真诱人,可是这棵杏子树却很高,人根本够不到的。

  我说:“要怎么才能摘到杏子呢?”

  吴艺楠说:“拿根棍子来敲。”

  方彬说:“这样,杏子掉下来要烂的,老师,我有办法的,找一块很大很大的布,叫小朋友在下面接住,你拿一根棍子去敲杏子,杏子就会掉下来,落在这块布上了,这样杏子就不会掉烂的。”

  泮栋桢说:“老师,我也有一个办法,拿一个网兜就可以了,我爸爸是这么摘杏子的。”

  邵杭奕说:“拿一个梯子爬上去摘。”

  灿灿说:“要是小猴子在就好了,它来帮我们摘。”

  我说:“你们想的这些办法都很好,我们还是请方彬的爸爸来帮忙吧。”于是我请来了家长来帮忙,家长拿来了很大一块布,有拿来了很长一根棍子,我和孩子们用手拉着布接在树下,那位家长就用棍子来敲杏子,杏子一个个从树上掉下来,孩子们看得可兴奋了:“杏子下来了,杏子下来了。”“下杏子雨了。”

  3、整理回幼儿园。

  4、请幼儿大胆说说摘李子和杏子的感受。

  (四)活动反思

  外出活动总能提起幼儿的兴趣和热情,李子和杏子这两种水果在万市是非常常见的水果,几乎家家都有,这从家长的反馈表中也得到了证实,我们班的大部分孩子都有摘杏子、李子的经验,他们知道怎么样的杏子是熟的,怎么样的李子是熟的,是可以吃的。他们在与同伴之间的交流中将这些经验传达给了对方,使另外的孩子也获得了感性的知识。

  那棵高的杏子树并不是我们预设的内容,只是孩子们在活动中无意间发现的,但是他们似乎对从高的树上摘杏子更感兴趣,所以当摘不到杏子时,孩子们运用已有的经验,想出了各种办法,当杏子从高高的杏子树上落下来的时候,孩子们表现的异常兴奋,“下杏子雨了。”在回来的路上孩子们还在不停地回味着,“老师,今天我想的办法好不好?”“老师,我又想了一个办法,拿一个皮枪把它打下来。”……

  针对孩子们在如何才能从高的杏子树上摘来杏子所表现的积极性,我们又生成了语言创编活动《高高的杏子树》。

  另外,我们将摘来的杏子和李子洗干净,开设了品尝区,供幼儿自由品尝(注:杏子和李子有成熟的,也有不成熟的。)让孩子们在实物品尝中,在互相交流中,获得更多的感性经验。

  活动二:续编故事《高高的杏子树》

  (一)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大胆想象,续编故事。

  2、能在同伴间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二)活动准备

  故事图片

  (三)活动过程及活动实录

  1、欣赏故事,了解故事情节。

  2、教师引导幼儿大胆想象,续编故事。

  “后来请孙悟空来帮忙,他的金箍棒能变长变短,孙悟空说了一声:‘长’,金箍棒就会变长,用长长的金箍棒就可以打杏子了。”

  “有一个小孩他有一把皮枪,用皮枪对准杏子来打杏子,杏子就可以下来了。”

  “请长颈鹿来帮忙,他的脖子很长……”

  “请风爷爷来帮忙,风一吹杏子就会掉下来,上次我们家的杏子也是被风吹下来的……”

  ……

  3、鼓励幼儿将自己的想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

  延伸活动:张贴幼儿的绘画作品,幼儿与同伴交流自己的作品。

  (四)活动反思

  孩子们在续编故事时,有的孩子运用自己已有的经验,他知道用什么有效地办法办法才能摘到杏子,所以续编的情节符合孩子的生活经验,如用棍子打下来、用网兜、用梯子等,还有的孩子则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孙悟空、长颈鹿、大象、风爷爷等等都出现在了故事情节中,虽然续编的故事情节不长,孩子的想法也略显幼稚。但是这是孩子感兴趣的,只要每个孩子能大胆想象,大胆表述,不管是真实的还是虚构的都得到了老师的肯定。

  活动三:《家乡的水果真多》

  (一)活动目标

  1、认识家乡的水果,知道其名称。

  2、通过各种感官比较它们的外形特征,并愿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3、进一步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

  4、体验与同伴交流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桔子、西瓜等家乡常见的水果图片。

  2、当季水果,如:西瓜、杨梅、桃子、李子、杏子等实物。

  3“我家的果树”调查表及各类水果的小图片。

  (三)活动过程与活动实录

  1、出示家乡常见的水果图片。

  提问,这是什么水果?

  于倩说:“桔子、葡萄、梨头、枇杷、石榴,……”

  提问,你在万市哪一个地方看见过这些水果?

  方彬说:“我奶奶家有有葡萄树的。”

  厉梦婷说:“我家边上的山上有桔子树的,现在已经有了,就是还没好吃。”

  卢鸿远:“我们家有石榴树还有樱桃树。”

  ……

  孩子们如数家珍地说看,显然孩子们对这些水果是再熟悉不过了,我说:“这些水果在万市都有种在那里,这些都是我们家乡的水果,你还知道哪些家乡的水果呢?”

  “桃子、李子、杏了、草莓……”孩子们一下子说了一大串,我将孩子们说的水果图片贴在黑板上,最后我说:“我们万市的水果可真多,我们家乡的.水果可真多啊!”

  孩子们听了我的话,显得很兴奋,嘴里讲着:“怎么那么多啊!”

  3、出示水果,引导幼儿比较桃子、杨梅、枇杷、西瓜、李子的外形特征,说说几种水果的不同吃法。

  4、让幼儿品尝水果,与同伴交流水果的不同味道,并知道里面都有果核,提醒幼儿将果核收集起来。

  孩子们一边吃着水果,一边与同伴交流各种水果的美味,“西瓜很甜的”、“杨梅酸的”……

  延伸活动

  幼儿填写“我家的果树”调查表。提供各类水果的小图片,将自己家有的果树用图片的形式粘贴,并与同伴交流。

  (四)课后反思

  孩子们对身边的水果真是太了解了,出乎我意料之外,说明这些水果对小朋友的耳濡目染之深。因为是孩子们非常熟悉的事物,所以每个孩子都能说出很多。孩子的一句:“怎么那么多啊。”油然而生对家乡的喜爱之情。

  孩子们在说家乡还有哪些水果时,其实有小朋友说到了龙羊另外的特产白果和香榧,孩子们不知道这两样是属于干果类的,对水果和干果没有概念。于是,我们在活动区又投放了白果、开心果等干果,给孩子们讲解了水果与干果的区别。

  孩子能说出很多水果的名称,但是对水果与季节的关系还不太了解,我将这个问题留给他们回家自己找大人寻找答案。

  在活动区我们又提放了白果、开心果等干果,讲解了水果和干果的区别。

  活动五: 各种各样的核

  活动说明:孩子们在品尝水果的时候,老师总是有意识地让幼儿观察水果的外形,因为我们预设了活动:绘画《多彩的水果》,可是孩子们却对水果的核产生了兴趣,他们发现每样水果的核都是不一样的,有大的,有小的,有圆的,有扁的……,于是我们生成了活动《各种各样的核》。

  (一)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各种水果核,让幼儿感知各种核的不同外形特征观察结果。

  2、知道每种水果都有不同的果核。

  3、激发幼儿的认知兴趣,体验发现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各种水果核

  2、作业纸(水果与配对的果核连线)。

  3、用桃核刻的工艺品。

  (三)活动过程

  1、幼儿观察各种水果核,大胆表述各种水果核的外形特征(颜色、形状),老师提问:你知道这些是什么水果的核?它们有什么不同?

  卢鸿远:“西瓜的核是黑的,像西瓜子。”

  方 钊:“这是枇杷的核,是圆圆的,黄黄的。”

  林家乐:“这是桃子核,上面有花纹的。”

  2、出示实物水果:杨梅、枇杷、桃子等水果验证观察结果,并引导幼儿观察每种水果果核的数量。

  冯雨欣:“杨梅只有一个核。”

  王欣然:“西瓜有很多核,枇杷有2个核,另外的水果只有一个核。

  ……

  3、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说说其他水果的核。

  老师提问:你还知道哪些水果有核,它的核是怎么样的?

  4、幼儿操作

  延伸活动:将用桃核制作的工艺品挂在教室里,供幼儿欣赏。

  (四)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通过观察、验证、实际操作的办法加深了幼儿对水果核外形特征的认识,孩子们在看到各种水果的不同外形特征外,也惊奇地发现水果的果核在颜色、形状、数量方面也有所不同,对孩子来说这无疑是一个重大发现,激发了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愿望,体验了发现的乐趣。

  活动六:水果制品

  活动说明

  我们在活动区投入了用水果加工成的食品,如杨梅干、葡萄干、杏仁、话梅等,孩子们看着这些东西又展开了新一轮的讨论。

  “这是杨梅做的,上面还有糖。”

  “葡萄干肯定是太阳底下晒干来的。”

  我说:“这些是用水果加工而成的水果制品,你们还知道哪些水果制品吗?

  什么是水果制品?是用什么东西做成的?孩子们对水果制品充满了好奇,我们生成了活动《水果制品》。

  (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进一步认识水果,了解水果可以加工成水果制品。

  2、学习向大人获取有效信息,会用语言简单表述自己获得的信息。

  3、乐于与同伴交流,培养倾听别人讲话的习惯。

  (二)活动准备

  1、各种水果制品

  2、幼儿向大人了解一些水果加工成的水果制品

  3、家长工作:家长向幼儿介绍一些水果制品,可让幼儿实际观察,并带一样水果制品到幼儿园。

  (三)活动过程

  1、谈话引出课题

  老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些是用什么做成的。”

  幼儿:“用水果。”

  老师:“对,这些都是用水果加工成的水果制品。”

  2、说说你的水果制品

  孩子们带的水果制品可真多,有香蕉干、红枣、葡萄干、杏仁、椰子汁、橙汁、苹果汁、各式蜜饯等等,还有小朋友拿来了葡萄酒。

  王欣然:“老师,我带的是椰子汁,是有椰子的汁做成的,海南有椰子的。”

  鲍 芊:“这是爸爸做蛋糕用的果酱。”

  施李奥桢说:我这个是CiCi果冻,吃起来有菠萝味的,我妈妈跟我说这里面有菠萝汁的,还有这个是苹果味的,这个是芒果味的,里面都有水果。

  ……

  3、同伴间交流,说说自己带来的水果制品

  4、师生共享

  互相品尝水果制品,互相说说是什么味道的,用什么水果制成的。

  延伸活动:将吃剩的水果制品投入到区角,供幼儿观察、品尝。

  (四)活动反思

  孩子们带的水果制品可真多,在集体活动中不可能做到每个孩子都有发言机会的,所以我采用了分组数学的形式,让孩子与同伴交流,这样既使每个孩子都会说话的机会,也培养了孩子倾听的习惯。

  活动前期,孩子们对水果制品只是充满了好奇,都对水果制品知之甚少,很少有小朋友能说出一些水果制品,但是孩子通过从家长那里获得的知识,从实物观察,每个孩子都带来了不同的水果制品,孩子们从中获得了知识,扩大了知识面。

  活动七:制作杏仁

  活动说明:自从活动区多了一些水果制品后,孩子们对水果制品的制作产生了兴趣。一天厉梦婷拿来一包杨梅,她说:“老师,这想用这些杨梅来做杨梅干。”老师根据孩子的兴趣,也查找了一些资料,发现一些蜜饯的制作工序非常复杂,我们条件也有限,于是我们选取了制作比较简单的杏仁作为主要活动,便生成了活动《制作杏仁》。

  (一)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尝试用不同方法打开杏核。

  2、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活动过程及实录

  第一阶段:论幼儿说说用什么方法打开杏仁核。

  幼儿:老师,我嘴巴咬不动。

  老师:那你用另外的工具试一试。

  幼儿:我用榔头敲敲要碎的。

  幼儿:敲的轻一点,你看。

  幼儿:老师,我又找到一个好办法。

  第二阶段:收集打开杏仁核的工具。

  第三阶段:幼儿尝试用不同方法打开杏仁核。

  幼儿:“老师,我嘴巴咬不动。”

  老师:“那你用另外的工具试一试。”

  幼儿:“卢鸿远,我榔头敲敲要碎的。”

  幼儿:“要敲的轻一点,你看。”

  ……

  第四阶段:炒杏仁,品尝杏仁

  我们将杏仁拿到厨房去炒了一下,虽然味道不是很好,可是孩子们却吃的津津有味。

  (三)活动反思

  孩子们想了很多办法来打开杏仁核,如有嘴巴咬,用榔头敲,用夹核桃的夹子夹,用脚踩,可当真正尝试用这些方面来打开杏仁核时,却遇到了不少困难,嘴巴咬不动,榔头敲要敲碎的,孩子们通过一次次的尝试,从不断的成功与失败间获得了有效的经验,最后终于成功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孩子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与自豪。

  活动八:制作送给大班哥哥、姐姐的礼品

  活动说明:

  临近学期末,给我们远送礼物大班的孩子经常到我们教室来,给我们唱歌,跟孩子们讲述自己要离开幼儿园到小学去读书了,我也有意无意的经常跟孩子们提起,大班的哥哥、姐姐就毕业了,要离开幼儿园了。一天,邵杭奕说:“老师,我们也送一件礼物给大班的哥哥、姐姐吧。”我觉得这个提议不错,于是便生成了这个活动。

  (一)活动目标

  1、运用多种材料对水果进行包装。

  2、培养孩子互相关爱的情感。

  (二)活动过程及实录

  1、谈话引出课题。

  老师:大班的哥哥、姐姐就要离开幼儿园了,要到小学去读书,上次哥哥、姐姐送我们礼物过了。

  幼儿:老师,我们也送一件礼物给哥哥、姐姐吧。

  老师:那送什么礼物呢?

  幼儿:送糖给他们;

  送一朵花给他们……

  老师:我们现在在上水果的主题,要不我们送哥哥、姐姐水果,好吗?

  幼儿:好啊。

  老师出示一引起带有简单包装的物品。

  老师:这些小礼品好看吗?为什么好看?

  幼儿:外面有漂亮的纸,还有花,放在盒子里就好看了,外面包了一层塑料纸……

  老师:这些东西都有漂亮的衣服,它们都是包装过的,别人收到这些礼物肯定会很高兴的。

  幼儿:那我们也给礼物包装一下,哥哥、姐姐会高兴的。

  2、幼儿讨论用什么材料进行包装。

  3、收集包装材料。

  4、制作包装盒。

  5、送哥哥、姐姐礼物。

  (三)活动反思

  孩子的一句:“哥哥、姐姐一定喜欢漂亮的礼物。”使孩子们积极地投入到整个活动中来,在整个活动中,不仅本班的孩子们感受到同伴之间的关爱,大班即将离开幼儿园的孩子也感受到了这种关爱。孩子们自己收集材料,自己制作包装。虽然都是很简单的包装,但却各具特色,有的孩子用放喜粮的小盒放进几颗李子;有的用吃剩的矿泉水瓶,放进各色的水果,红的、青的也挺好看;有的用塑料袋子,上面打一个蝴蝶结……

  在活动中我们也得到了家长的支持,每个家长都积极地帮助孩子收集材料,从家里带水果。

  六、主题反思

  活动已经结束,可是还有很多地方值得自己好好反思一下,如教师预设与幼儿生成的有机结合,幼儿记录表格的设计与应用,环境的创设,家园互动等等方面,还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与值得探讨。但是,从这一次的主题活动,也让我对生成性主题活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1、发挥本土资源优势。

  农村有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纲要》提出充分利用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

  回顾本主题活动的产生实施,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利用和挖掘本地资源的重要性。因为幼儿的热情与投入及能力让我们老师惊喜,幼儿看到熟悉的材料,如何遇到久违的朋友那样高兴,参与活动积极性高。

  2、发挥幼儿活动的主动性,丰富教育活动的形式。

  《纲要》中指出:“幼儿的发展具有个体能动性。”我们认识到,知识可以通过传授来获得,而幼儿主体的情感、态度不是直接教育就能获得的。应是幼儿在活动中教师适当的引导下,经过目后学习获得。因此,我们利用集体教育活动,小组和个别教育活动,区角活动,戏活动,户外活动,家园合作等不同形式,尽可能为幼儿参与活动积极地创造环境和提供材料。

  3、课程内容的选择要以幼儿实际经验为主。

  对幼儿而言,实际化“便是最高的价值,因为实际化、感性化的经验才能正确具有促进幼儿发展的意义。

  幼儿活动中我们看到,他们对于水果的颜色、形状并不感兴趣,因为孩子们对这些水果是再熟悉不过了,因此我们及时调整了活动内容,把幼儿带到他们真正感兴趣的活动中。

  4、教师在活动中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增强活动组织能力。

  教师是幼儿的榜样,在肯定幼儿探索的基础上,教师也在努力以合作者、支持者、参与者的身份,和幼儿建立交互的关系,及时调整活动组织计划,调整策略,深刻领会《纲要》精神,增强活动组织、计划能力。生成性主题活动是我们的尝试阶段,还有很多地方是需要改进的。

  七、相关表格

  表一 水果树调查表

  家里或亲威家有水果树吗? 有 没有

  水果树种类

  每种果树有几棵?(1棵、2棵、3棵或3棵以上)

  家长姓名:

  表二 我们家的水果(图片粘贴)

中班教案 篇2

  一、律动《小老鼠上灯台》

  二、出示图片(两只老鼠),引起观察的兴趣导语:刚才我们唱的《小》胆子很小,听见猫叫得声音就吓得叽里咕噜滚下来,老师这里也来了两只老鼠,我们来看看他们长得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三、揭题师:这两只小老鼠,个儿一样大,一个叫圆耳朵,一个叫尖嘴巴,有一天,他们在一起聊天,都夸自己的胆子最最大(出示标题:两只老鼠胆子大)。还把自己的胆子怎么大用图画画了出来,圆耳朵在这边画,尖嘴巴在那边画,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是怎样用图画来告诉别人他们的胆子大的?

  四、观察图片,理解作品内容与主题

  图一:1、图上画的是谁?圆耳朵在干什么?圆耳朵咬狐狸的脚丫它害怕吗?从哪里看出来?从图上看圆耳朵和尖嘴巴谁厉害?想想他会怎么对尖嘴巴说自己胆子大呢?2、学学圆耳朵怎样说的

  图二、1、尖嘴巴听了圆耳朵的话他怎么做了?它是怎么打的,打得重吗,从哪看出来?尖嘴巴是怎样说自己胆子大的?2、学学尖嘴巴是怎样来夸自己的。

  图三、1圆耳朵和尖嘴巴谁也说服不了谁,他们又各自画了一幅画,看看图上的圆耳朵在干什么?他有没有松手?用力拉住了不放,可以用一个好听的字来说“揪”幼儿学说学做。学一学圆耳朵十怎样说自己胆子大的。

  图四:尖嘴巴一听不服气,画了一只更凶的老虎,它是怎么说的?

  五、分组对话练习

  六、设疑讨论,理解主题师:尖嘴巴和圆耳朵都说自己的胆子大,他们真的敢咬狐狸的脚丫、打熊的巴掌、揪老虎的.尾巴、拔狮子的大牙吗?既然不敢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如果真的这样做了,会怎样?

  七、想象结果圆耳朵和尖嘴巴正在朔大话时,忽然发生了什么事?

  出示图5,两只老鼠以为真的猫来了,他们会怎么做呢?(幼儿讲述)你认为这是两只怎样的老鼠?为什么说它们的胆子很小?你喜欢这两只老鼠吗,为什么?

  八、编讲故事师:我们一起把刚才又趣的是编成一个小故事,把两只老鼠怎样碰到、怎样吹牛、最后发生什么事都编进故事里。

中班教案 篇3

  设计思路:

  小朋友都喜欢听故事,尤其是“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情节深深吸引了他们。在故事中,通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曲折经历,使幼儿了解到青蛙的生长变化过程。围绕着故事情节,我们为孩子们设计了一系列圆形折叠粘贴活动,有水草、鸭子、小鱼、蝌蚪、荷叶、荷花、青蛙等,本活动是其中之一,这些都是为孩子们学习制作连环画《小蝌蚪找妈妈》做前期准备。

  活动目标:

  1、继续学习将圆形纸折叠成椭圆形,并拼搭组合粘贴成青蛙的技能。

  2、迁移已有的经验,尝试用圆形纸折叠其它形象丰富画面内容。

  3、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对美工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课前听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2、学习过故事中有关的圆形折叠粘贴内容。

  3、背景图一幅,各色圆形纸片若干,胶棒等。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出示背景图,幼儿观察。

  提问:

  1、这是什么地方?有什么?

  2、在池塘里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小蝌蚪找不到自己的妈妈了,你们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呢?(青蛙)

  3、青蛙是长得什么样子的?(幼儿自由讲述)

  二、讲解示范。

  教师:今天老师为一只小蝌蚪找到了妈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它长得和我们小朋友说的一样吗?

  提问:

  1、青蛙的身体、腿是什么形状的?(椭圆形)它们有什么不同?(大小)

  重点:怎样折叠出同样大小的青蛙腿?(知道同样大小的圆形纸片,折叠部分的大小会影响椭圆形的大小)

  2、青蛙的身体和腿是怎样拼搭的?(请个别幼儿操作示范)

  3、请你做这样的一幅图片,你会有困难吗?请你说出来,我们大家一起来帮忙解决。

  三、操作活动。

  教师:还有许多小蝌蚪没有找到妈妈,今天老师请小朋友来帮忙,为更多的小蝌蚪找妈妈,好吗?

  1、学习折叠青蛙,按自己的意愿添加相关的内容。

  2、帮助辅导个别能力弱的幼儿,使其能完成作品,体验成功的快乐。

  3、整理好学习用具。

  四、结束讲评。

  你在折叠粘贴的时候,遇到什么困难?是怎么解决的?

  活动延伸:

  让幼儿欣赏连环画《小蝌蚪找妈妈》,引起幼儿再次活动的欲望。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感受诗歌里动物的有趣。

  2.引导幼儿想象诗歌展示的画面,培养幼儿对诗歌的兴趣。

  3.教育幼儿要有正确的姿势。

  活动准备:

  小花猫、螃蟹、小白鹅、虾、鸟、乌鸦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出示相应图品引出课题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2.出示小花猫、螃蟹、小白鹅、虾、鸟、乌鸦图片,引起幼儿兴趣,小朋友看它们是谁呀?你喜欢它们吗?为什么?

  3.老师来表演(走路,坐姿的不正确的样子)。小朋友看到老师刚才的样子,好不好?怎样才是好样的`?

  二、学习儿歌

  1.老师这有一首好听的儿歌,儿歌的名字叫《学好样》,仔细听老师念一遍,老师示范有表情地朗诵儿歌。

  2.提问:儿歌的名字叫什么?儿歌里说了什么?你喜欢谁?为什么?

  3.老师再次有表情地朗诵地一遍儿歌,边根据儿歌内容出示相关动物图片。

  4.老师根据儿歌内容提问:

  (1)走路为什么要学小花猫?不学小螃蟹?

  (2)坐着为什么要学小白鹅?不学大青虾坐的样子?

  (3)为什么唱歌要学百灵鸟?小乌鸦唱歌好听吗?

  5.幼儿学念儿歌:跟念——幼儿集体念——师幼对念儿歌——分男女念儿歌

  6.幼儿边念儿歌边自由表演儿歌内容。

  三、结束部分。

  1.评价幼儿上课情况。

  2.复习儿歌《吹泡泡》,要求幼儿有表情地念儿歌。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6、7,知道他们表示的实际意义。

  2、能目测感知7以内的数量,学习按数摆放实物。

  3、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

  1、教具:7只猫,7条鱼。

  2、学具:幼儿用书19页,彩色笔若干。

  3、教学课件。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1、认识数字6。

  教师出示6只猫、6条鱼,提问:图上有什么?他们各有几个?可以用数字几个表示?

  了解数字6的.外形特征,知道其含义。教师出示数卡6,提问:6像什么?6除了可以表示6只帽、6条鱼,6还可以表示什么呢?6条狗、6条鱼、6只鸟都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2、认识数字7。

  请幼儿闭上眼睛,教师在图上添上一只猫,一条鱼,让幼儿说说:现在图上有几只猫,几条鱼?6只猫、6条鱼,是怎么变成7只猫、7条鱼的呢?启发幼儿说出6个添上1个就是7。

  教师进一步引导幼儿认识数字7。教师可以这样说:7只猫、7条鱼可以用什么数字表示?

  教师出示数字7,引导幼儿观察:数字7像什么。(像一根小拐杖。)数字7除了可以表示7只猫、7条鱼,还可以表示些什么?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出各种数量是7的事物。7支笔、7个小朋友、7张小椅子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二、操作活动。

  1、认识数字6和7。

  演示课件,说说:图上有什么?有多少?认一认数字6和7。引导幼儿比较6和7 的大小,以及它们的相邻数。

  2、引导幼儿观察作业画面。

  说说:图上有什么?有多少?请你给数量是6的物体涂色。

  3、看数字涂格子。

  启发幼儿根据方框中的数字,给相应数量的方格涂上颜色。

  三、活动评价。

  教师根据操作情况提出问题,幼儿集体回答,鼓励和表扬操作材料整洁的幼儿。

中班教案 篇6

  一、活动目标

  1.练习在平地上走直线,尝试双手如同飞机一样张开来保持平衡

  2.具有初步的大胆进行身体活动的能力。

  二、重点和难点

  从平地上的平衡走变化到一定高度和宽度上的平衡木走及进行各种动作的平衡练习,这对幼儿的身体活动是一个新的问题,有一部分幼儿会由此产生害怕的心理,故在活动器具的选择和活动方法的提供上,要让他们有一个逐渐过渡、慢慢适应的过程。

  三、材料及环境创设

  1.观赏我国体操运动员进行体操比赛的.录像。

  2.高度、宽度要求不一样的平衡木两条,与平衡活动相配套的各种活动器具,如伞、帽子、沙包、球、娃娃、积木等若干。

  四、设计思路

  身体平衡运动,对中班幼儿来说,已不是很困难的事。且每个幼儿在这方面的发展进程是不一样的。有的幼儿可在既高且窄的平衡木上走,有的幼儿只能慢慢地走过低低的宽宽的平衡木。所以教师要根据每位幼儿的实际活动水平、设计和安排难度不一的活动,提供不同的指导和帮助。既可在平衡器材的高度、宽度和坡度上有不同的要求,又可在运动方法的指导上给幼儿不同的示范和选择。可从徒手走逐步过渡到持物走、加速走和在间隔物体上走。

  五、活动流程

  在场地上出示高度(30厘米)宽度(20厘米)不一的平衡木,请幼儿扮体操运动员,自由选择动作走过平衡木。中间提醒幼儿可不断变化手臂动作,如叉腰,上举,侧平举、抱头、曲臂等,教师一旁观察,哪些幼儿已完全自如地进行活动了,哪些幼儿虽能独立活动但动作还很笨拙,哪些幼儿还不能独立地进行活动,在此基础上,给予幼儿不同的指导和帮助。

  教师在每次活动时,除了灵活的随机指导外,还必须要有重点指导内容和计划。如第一次是重点指导那些没有勇气登高的幼儿;第二次是指导那些走平衡木脚步姿势错误的幼儿;第三次是指导那些不敢独立在平衡木上走的幼儿;第四次是指导那些在平衡木上不断变化创新动作的幼儿等,除了器具选择的重点指导外,还要有落实到那些幼儿身上的具体指导方法的考虑。

  随着活动的开展。视幼儿的能力发展,要逐渐增加活动的难度,从徒手走到拿小器具在平衡木上走,并鼓励幼儿根据器具等特点创造各种动作;头顶沙袋走、抱球走、撑伞走等,还可以编成游戏让幼儿玩。如“送娃娃过小河”(抱娃娃走过平衡木)、“运西瓜”(幼儿依序站在平衡木上传吹塑球)等。再过渡到在间隔物体上走,如走木梯,走树桩,在平衡木上放一块泡沫塑料积木跨过去等。

中班教案 篇7

  1、知道故事的名称,理解故事的内容,懂得听故事时应安安静静的,不能大声说话。

  2、理解词语:静悄悄、安安静静、又蹦又叫。

  3、愿意大声地在集体中发言。

  教学准备:

  1、课件《小青蛙听故事》。

  2、电视机、电脑。

  教学重点与难点:通过观察画面,理解故事内容。

  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情景表演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幼儿活动

  设计意图

  一、播放课件,欣赏故事。

  1、播放课件,讲述故事前半部分。

  2、小青蛙这下会怎么办呢?我们来继续往下听。(播放课件,讲述后半部分故事)

  3、完整讲述第二遍故事后提问:故事里有谁?它们在干什么?

  1、认真观看课件,倾听故事内容。

  2、积极动脑,大胆举手回答老师的提问。

  通过观察课件的画面、倾听老师的`讲述,帮助幼儿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二、理解故事中的词和句。

  1、分段演示课件,再次讲述故事。

  2、重点理解:夜、静悄悄、安安静静、又蹦又叫。

  观看课件,整体欣赏故事,并在老师的讲解下初步理解夜、安安静静等字词的含义。

  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懂得听故事时应安安静静的,并丰富相关字词。

  三、引导幼儿边讲故事边表演。这个故事好听吗?我们一起来讲讲故事,表演表演,好吗?

  边看课件边讲述故事,并根据故事内容进行表演。

  通过幼儿自身的讲述、表演,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教案中班教案02-23

中班教案:果汁的颜色_中班其他教案07-07

中班教案:美丽的天空_中班其他教案07-05

中班教案:制作手套_中班其他教案07-05

实用的中班教案中班教学常规教案10-13

《鱼》中班教案关于鱼的教案中班10-08

中班安全教案 中中班安全教案10-11

中班音乐教案:回声_中班艺术教案07-05

中班的教案04-02

中班教案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