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小学语文信息技术融合课教案(通用12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信息技术融合课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语文信息技术融合课教案 1
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对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文字的反复朗读感悟,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二、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美
1、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知道作者清晨去公园,被一池荷花深深地陶醉了,大家想不想亲眼看看荷花呢?现在就让我们乘着音乐的翅膀到荷花池边去看一看。(播放录相)
2、交流,说说自己的感受。
3、过渡:大家都把荷花形容得这么美,那作者是怎么描写荷花的呢?请大家轻声读读课文,把你认为能表现荷花美的句子画出来。
(二)研读感悟品味美
1、学习课文2—3自然段
(1)交流:先读一读找到的句子,再说说它美在哪儿?能说出理由更好。
①“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这句话写出了荷花什么样的特点呢?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
相机理解“挨挨挤挤”
(播放课件:欣赏荷叶)体会荷叶多、大、绿、圆的美。
指导朗读这句话。
②“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这句话中“冒”字可以换成哪些字呢?(钻、长、穿、顶、抽)
作者没有用“钻、顶、长……”而用“冒”是为什么呢?请大家再读读这前后几句话,想想,怎样的“长”才叫“冒”?(快速地长,使劲地长)
你能读出快速地,使劲地感觉吗?
[点评:给“冒”换词,引导感悟,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层面解读“冒”,在比较中让学生悟其意,同时悟其法。这不仅仅是对“冒”字内涵的领悟,也是师生智慧的'展示。]
③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课件展示荷花图片,引导学生抓住“展开、露出、饱胀、破裂”等词语,欣赏荷花刚开、盛开、将开的娇美姿态,感受荷花的勃勃生机。
指导朗读,将体会到的美在朗读中表现出来。
指名读,齐读。
④反复读第三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这句话既赞美了荷花,又赞美了大自然,因为只有大自然才能创造出这“活的画”)
谁来夸夸这位了不起的画家?
(2)多美的荷花呀,让我们捧起书再来美美地读读课文。
生齐读2—3自然段。
2、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过渡:面对这么美的荷花,作者有什么样的感受呢?请大家轻声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1)现在,让我们闭上眼睛,静静地,静静地,用心去听,去感受荷花的世界。
播放乐曲,学生边听音乐,边展开想象。
(2)说说自己好像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想象一下,如果你也变成了荷花,还有哪些小动物来告诉你什么?
(4)指导朗读:轻声读读课文,想想怎样才能读好这句话?
生自由读。
(5)谁愿意来读这段话,老师为他配上音乐。
三、积累延伸升华美
1、如果此时你就站在荷花池前,你会怎样赞赏荷花?此时此刻,你最想干什么?
(1)想当主持人的,去绘声绘色地美读课文,背诵课文。
(2)想当画家的,去画一画你心中的荷花,并配上精彩的解说词。
(3)想当作家的,去积累文中的美词佳句,用你的妙笔仿写一种你喜欢的花。
(4)想当研究员的,去查找资料,研究荷花的根、茎、叶,看看有什么新发现。
2、教师总结:荷花是从河底的淤泥中生长出来的,但它开得洁白、清雅、秀丽。人们不仅喜爱荷花的美丽,更欣赏它出污泥而不染的品质。
小学语文信息技术融合课教案 2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体验操作探索带来的乐趣。
2、通过尝试操作,感知不同纸质的吸水性能。
3、培养幼儿细致观察和探索的能力,并通过语言交流、表格记录,大胆表现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每组一个盆内盛水
各种材料(皱纹纸、彩色纸、卡纸)纸制的荷花朵若干,实验记录表每人一张。
活动过程:
一、引起幼儿兴趣
1、用一种很神秘的语气对孩子们说:老师有一种“神奇”的荷花,你们想看吗?
出示了一朵彩色纸做的荷花(看,这朵荷花是用什么做的)。
2、这朵彩色纸做的荷花到底神奇在哪儿呢?
如果我们把荷花花瓣朝上轻轻地放在水盆里,猜一猜会发生什么神奇的变化呢?(幼儿各抒己见)。
3、请小朋友们把这朵花的花瓣要一瓣一瓣地折好,紧紧抱在一起,这样本领才够大。
二、第一次尝试,让幼儿自由玩皱纹纸花。
1、幼儿操作(这里有水盆,把折好的荷花放入水中,仔细观察,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2、提问:你发现了什么神奇的事?你的荷花开了吗?
荷花遇到水为什么会开呢?(纸做的荷花放到水里“喝”了很多的水)
小结:纸做的荷花开了是因为喝了很多水,这说明纸有吸水性。
三、第二次尝试,玩不同材料的荷花
1、取出事先准备好的其他材料制成的荷花,问:“这里还有很多不一样的`纸折的荷花,你们知道这些纸叫什么名字吗?(皱纹纸、彩色纸、卡纸)
2、那么这些纸做的荷花放到水里它会不会开呢?
3、幼儿操作(把这三种纸折的荷花同时放入水中,仔细观察,什么纸折的荷花先开放,什么纸折的荷花接着开放,什么纸折的荷花最后开放。
并把你的发现记录下来。(出示实验记录表,师幼一起讨论记录的方法。)
4、提问:你的荷花开了吗?不同的纸折的荷花开的速度一样吗?(是同时开放,还是有快有慢)
5、老师把幼儿的发现记录在大记录纸上。
小结:纸有吸水性,不同质地的纸吸水不一样,有的快,有的慢,吸水性最好的是皱纹纸,依次是彩色纸、卡纸。
四、结束:
1、小朋友,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的纸,你还认识哪些纸呢?幼儿讨论。(牛皮纸、报纸、美工纸、纸版)
2、下一次我们还可用其他纸试一试,看看还有哪种纸吸水快,哪种纸吸水慢
3、小朋友回家搜集一下,和爸爸妈妈做做实验。
小学语文信息技术融合课教案 3
教学内容:
省教改实验教材五年级上第八课调整表格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生初步掌握拖动调整表格和菜单调整表格的两种方式;掌握设置表格边框和底纹;知道用字体、字号、粗细设置和文字的摆放等方法可以使表格更加美观。知道美化表格的一些常识。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团体分工协作的意识;树立用现代化工具帮助解决工作与生活中实际困难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美的教育。
教学重点:
用鼠标拖动的方式和用菜单调整的方式调整表格大小、行高、列宽。
教学难点:
表格大小、行高、列宽的菜单调整过程中,“表格属性”^对`话框中各选项卡的设置
教学准备:
硬件:多媒体电脑室
软件:
Word20xx广播教学系统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小组讨论:(出示上节课制作的统计表)上节课我们制作的健康统计表美观吗?你觉得可以在哪些地方进行改进和调整?
小学生健康状况调查统计表调查结果姓名是否近视是否挑食有无龋齿每天锻炼时间小张否否有20分钟小李是是无50分钟小王否否无90分钟小刘否是无30分钟统计结果小组人数近视人数挑食人数龋齿人数平均锻炼时间412147.5分钟
分小组进行讨论,并汇报。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另一张表,你喜欢哪一张,为什么?这两表格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在学生充分讨论以后,揭题《调整表格》
二、新课教学
任务一:调整表格行、列宽度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要求学生根据教材39页进行操作调整表格。动手实验。并在教材中记录下实验结果
(一)学习拖运调整方式。
1、将表格的第1列和第2列变宽些,你有什么好办法吗?争夺“聪明奖”(可借助书本)。
2、学生演示,如有不够教师稍作补充。
3、学生自学教材后,几个学生演示拖动调整的操作方法。
4、学生练习拖动调整表格的方法:将表格的第1、2、8行变宽些。
(二)学习菜单调整的方法:
1、调整行高和列宽。
2、出示考考你:你能将表格的第二行调整为1厘米高,第四行设为2厘米高,并且第三列设为3厘米吗?师补充注意要点。对表格进行整体调整。
3、学生学习菜单调整方式,完成行高和列宽的设置。(借助书本,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可以离开座位去找自己的好伙伴帮忙,也可以请老师帮忙。)
4、3-4名学生上台边演示讲解。
5、学生练习。
任务二:调整文字字体、字号、对齐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设置文字格式及文字摆放。
1、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尝试去解决新发现的不同点。让学生比比谁解决的问题多。重点引导学生发现表格文字的九种对齐方式。
2、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
3、根据情况教师评价补充。
4、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学习文字格式和文字摆放的操作。(可以借助书本独立完成,也可小组合作等)
5、4-5名学生上台边演示边讲解,集体评价。(每人任选一种方法)
6、试一试:把表格中的文字设为楷体、小四号、居中。
任务三、调整表格边框,为表格设置底色。
(一)、分析作品、尝试制作
1、学生讨论:第二张表格比第一张表格增加了些什么?(边框和底纹)
2、演示学习任务和要求:
(1)边框粗细有区别(2)底纹色彩有区别
3、教师提问:怎样设置“边框、底纹”?(教师提示制作要点)
4、学生看学习材料,尝试设置“边框、底纹”,教师指导困难小组,并记录学生学习中的“典型困难”。
(二)交流汇报、协作提高
1、组织小组讨论制作过程中碰到的困难,派代表发言。
2、小组成员互相修改作品。
任务四、自学表格自动套用格式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表格格式进行调整。
操作步骤:
1、点击“表格”菜单。
2、选择“表格自动套用格式”
3、选择喜欢的表格“格式”。
4、单击“确定”按钮。
三、对调查统计进行讨论分析。
小组讨论:
1、从调查统计结果反映出什么情况?
2、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
3、提出改善同学健康状况的建议。
四、评价。
完成教材44页—45页的评价表。
小学语文信息技术融合课教案 4
【背景】
本课应用了任务驱动法,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同学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一起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剧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展自主探究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同学发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根底上的教学法。它要求“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立。使同学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究中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同学还会不时地获得成绩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育出独立探究、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力量。
【大事】
本节课是由我自身执教,教学本节课之前,同学已经学习了word的大局部学问,本节课是word的综合应用的一堂课。
一、信息技术的作业特殊
在上本节课前,我特意向同学透露了本节课教学的内容,让大家想想应当编一份怎样的小报,要用到哪些内容。同学提出:“学校正在申请绿色学校,而且进行了许多的有关环保的活动,所以我们可以编一份有关绿色环保的小报。”又有同学说:“这也可以成为我们申请色学校的一项内容,增加我们学校被评上的时机。”还有同学说:“我们可以选择好的小报做成一份学校的环保小报纸。”……
说到这里同学们都兴奋了,纷纷发表自身的见解,课堂一下子活泼起来。
最终我在听取了同学意见的根底上,把全班同学分成了几个小组,安排了如下要求和作业:每一小组合作一起完成一份小报;为自身的小报取一个亮丽的名称和版面;结合学校这几个星期所进行与环保有关的活动写几篇稿件,收集和调查统计一些自身需要用到的数据。
二、作业的内容丰富多彩
同学在这一个星期通过全体小组成员的一起努力和在教师的帮助下,积极的收集有关环保的资料。资料的形式有文字,有图片,还有一些统计图表。其中所涉和到的内容:有学校进行的“维护环境,千人签名仪式”,有少先队大队部发起的征集“环保警示语”,有沙门的水资源调查状况,有社会实践
“访千年古树”,有学校举办的大地作画竞赛,少先队大队部组织的“利用废物做手工”的竞赛,和各个班级开展主题班会的情景等。内容丰富,可以说是前期收集素材的预备工作做得特别扎实。在收集资料的一周里,从每个小组到每一位同学都特别热忱地参加其中的工作,把自身当成是一个小记者、小作家、小摄影机……大家都乐在其中,享受这些作业的奇妙,没有人去躲避,没有人说累。
三、在信息技术课堂上
当本堂课的上课铃声响起时,大局部同学纷纷带着自身小组的“效果”来到电脑室,在小组成员的协调下,大家把这些素材输入电脑(图片是在课堂教师的帮助下输入电脑的),然后整理这些素材。
在小组中有一位同学负责将设计在草图上的版面在word中画出来,再将其他同学输入电脑中的文章和图片纷纷插入其中,忙完了自身手头上的事的同学也到“版面设计师”旁边开头指手画脚起来,大家剧烈的争论着。
下课了,每个小组都完成自身的小报。他们通过与其他小组完成的作品比拟,自行地评比出了几张最优秀的作品。
【研讨】
新课程的理念,提倡信息技术教学要培育同学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使同学具有猎取信息的力量,培育同学同学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根底。
一、开放、综合的课堂让信息技术课充溢了生命
时下,任务驱动法是许多像上技术教师采纳的,让同学以实际的任务明确学习的意义,进展有意义的学习,而很多任务只是技能的训练,或者是孤立的,零散的。例如,把资源治理器的操作作为一个个任务,说“今日我们的任务是为文件更改名字”等,上述的方法非但让同学学习困难,长久必会厌倦,由于那些电脑的技能离我们的同学太“远”了。
在这课前,我所谓的作业是同学自身提出的,而且也不是一些机械的抄写,每个小组中的每位同学可以选择自身喜爱完成的那一项或几项,对他们来说没有负担,有的只是从中获得更多的乐趣。
在课堂上,那些技能同学都已经把握了,他们只要把之前学习的学问再结合自身小组的素材敏捷运用技能就可以了,没有教师的法规、要求,有的是丰富的想象和创造。
二、开放、综合的信息技术课带给同学的是更多的力量,更多的自信,更多的爱。
同学在收集素材的同时培育了许多的力量,如:写作力量、版面设计力量、摄影力量……
每位同学都会选择自身能胜任而又喜爱的那一项或几项任务,这是多么好玩而快乐的事物,由于他们获得了成功。
同学经受了各项活动,从这些活动中他们知道了环保的重要性,自身平常怎样的行为才是环保的,怎样维护学校的环境等等这些都是爱的表示:爱自身、爱班级、爱学校……
让信息技术课与详细的实际活动、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的教学,不但对信息技术教学自身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使得其他学科更好玩味,更受同学的欢送,在深度和广度上也拉长了!
小学语文信息技术融合课教案 5
【背景】
本课应用了任务驱动法,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要求“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建。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事件】
本节课是由我自己执教,教学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word的大部分知识,本节课是word的综合应用的一堂课。
一、信息技术的作业特别
在上本节课前,我特意向学生透露了本节课教学的内容,让大家想想应该编一份怎样的小报,要用到哪些内容。学生提出:“学校正在申请绿色学校,而且举行了很多的有关环保的活动,所以我们可以编一份有关绿色环保的小报。”又有学生说:“这也可以成为我们申请色学校的一项内容,增加我们学校被评上的机会。”还有学生说:“我们可以挑选好的小报做成一份校园的环保小报纸。”……
说到这里学生们都兴奋了,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一下子活跃起来。
最后我在听取了学生意见的基础上,把全班同学分成了几个小组,布置了如下要求及作业:每一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份小报;为自己的小报取一个亮丽的名称及版面;结合学校这几个星期所举行与环保有关的活动写几篇稿件,收集和调查统计一些自己需要用到的数据。
二、作业的内容丰富多彩
学生在这一个星期通过全体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及在老师的帮助下,积极的收集有关环保的资料。材料的形式有文字,有图片,还有一些统计图表。其中所涉及到的内容:有学校举行的“保护环境,千人签名仪式”,有少先队大队部发起的征集“环保警示语”,有沙门的水资源调查情况,有社会实践
“访千年古树”,有学校举办的大地作画比赛,少先队大队部组织的“利用废物做手工”的比赛,及各个班级开展主题班会的情景等。内容丰富,可以说是前期收集素材的准备工作做得非常扎实。在收集材料的一周里,从每个小组到每一位同学都非常热情地参与其中的工作,把自己当成是一个小记者、小作家、小摄影机……大家都乐在其中,享受这些作业的美妙,没有人去逃避,没有人说累。
三、在信息技术课堂上
当本堂课的上课铃声响起时,大部分同学纷纷带着自己小组的“成果”来到电脑室,在小组成员的协调下,大家把这些素材输入电脑(图片是在课堂老师的帮助下输入电脑的),然后整理这些素材。
在小组中有一位同学负责将设计在草图上的版面在word中画出来,再将其他同学输入电脑中的文章和图片纷纷插入其中,忙完了自己手头上的事的同学也到“版面设计师”旁边开始指手画脚起来,大家激烈的讨论着。
下课了,每个小组都完成自己的小报。他们通过与其他小组完成的作品比较,自行地评比出了几张最优秀的作品。
【评析】
新课程的理念,提倡信息技术教学要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一、开放、综合的课堂让信息技术课充满了生命
时下,任务驱动法是很多像上技术教师采用的,让学生以实际的任务明确学习的意义,进行有意义的学习,而许多任务只是技能的训练,或者是孤立的,零散的。例如,把资源管理器的操作作为一个个任务,说“今天我们的任务是为文件更改名字”等,上述的方法非但让学生学习困难,长久必会厌倦,因为那些电脑的技能离我们的学生太“远”了。
在这课前,我所谓的作业是学生自己提出的,而且也不是一些机械的抄写,每个小组中的每位同学可以选择自己喜欢完成的那一项或几项,对他们来说没有负担,有的只是从中获得更多的乐趣。
在课堂上,那些技能学生都已经掌握了,他们只要把之前学习的知识再结合自己小组的素材灵活运用技能就可以了,没有教师的规矩、要求,有的是丰富的想象和创造。
二、开放、综合的信息技术课带给学生的是更多的能力,更多的自信,更多的爱。
学生在收集素材的同时培养了很多的能力,如:写作能力、版面设计能力、摄影能力……
每位同学都会选择自己能胜任而又喜欢的那一项或几项任务,这是多么有趣而高兴的事物,因为他们获得了成功。
学生经历了各项活动,从这些活动中他们知道了环保的重要性,自己平时怎样的行为才是环保的,怎样维护学校的环境等等这些都是爱的表现:爱自己、爱班级、爱学校……
让信息技术课与具体的实际活动、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的教学,不但对信息技术教学本身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使得其他学科更有趣味,更受学生的欢迎,在深度和广度上也拉长了!
小学语文信息技术融合课教案 6
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word里“页面设置”里“页边距”和“纸张”的使用和操作方法。在掌握以前学习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能够较灵活的应用该设置对页面进行调整。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操作,鼓励学生寻求自我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从小探索计算机的兴趣。
3、通过学生之间的评价,使学生能够学会欣赏别人,虚心向别人
学习,同时又能提出自己的建议,与同学们共同进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生创作作品(制作自己的胸卡),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陶冶学生的情操,同时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
教学重点:
通过合作学习,使学生掌握对word文本页面设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
独立应用所学知识制作自己的胸卡。
学具:
微机、自制胸卡
教学设想: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页面设置”中的“页边距”和“纸型”的设置,并能学以致用。利用生活中的实际物品进行本节新课的教学,让学生发现问题,然后共同探究解决问题,最后利用所学知识制作自己感兴趣的胸卡,培养学生的技能。教学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展开教学,满足学生的“发现”需要和“成就感”,同时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让学生充分表现自我,进而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浓厚的兴趣。课堂中教师要恰当点拨及时引导,充分体现探索式课堂的模式,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起到促进作用。
小学语文信息技术融合课教案 7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了Windows窗口有关知识和鼠标器操作方法后进行教学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操作基础,并且抓住学生喜欢玩游戏这一特点,安排了玩“纸牌”游戏,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使用鼠标器的熟练程度,同时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纸牌”游戏窗口的特别组成,掌握游戏规则。
2、能力目标:让学生掌握“纸牌”游戏的玩法,使学生从玩中掌握技能,学会知识,能够熟练掌握鼠标器的操作方法。
3、情感目标:
通过玩“纸牌”游戏的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教学重点:
1、使学生熟练掌握鼠标器的操作方法。
2、掌握玩“纸牌”游戏的规则。
教学难点:
掌握“纸牌”游戏的规则。
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教学设计: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同时,发挥教师的辅导作用,以学生自己摸索为主,当学生需要的时候给予帮助。
理论知识:通过学生阅读书上内容、小组讨论和教师的适当补充,帮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理解并掌握所需了解的理论知识。
实践操作:利用广播教学演示、实际操作、比赛,让学生能够掌握“纸牌”游戏的规则,熟练掌握鼠标器的操作方法。
教学准备:
计算机、网络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都喜欢玩游戏吧,那大家想不想玩电脑游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玩“纸牌”游戏。(板书课题)
二、新课教学
1、启动纸牌游戏
师讲解并演示:启动纸牌游戏的操作方法
单击“开始”按钮,然后将鼠标指针依次指向程序、附件、游戏,最后单击“纸牌”命令。
2、学生操作启动“纸牌”游戏程序。
3、学生看书认识“纸牌”游戏窗口的组成,师结合以前学过的窗口知识和学生一起认识“纸牌”游戏窗口。
4、纸牌游戏的规则
师讲解并作演示:开始游戏时,在发牌区有一叠扣着的牌。下方暂存区摆着7叠牌,每叠上面有一张翻开的牌。在窗口右上方有四个目标空位。游戏目标就是要将所有的牌以花色为区别,从A开始,按从小到大顺序放到这四个目标空位上。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就需要移动牌和翻开牌。
纸牌可以移动到暂存区的牌上摞起,也可以直接移动到目标位上。移动到暂存区的.牌叠上要求按照从大到小按照顺序、红黑相间的规则接在另一张的下面。只有以K开始的牌叠可以直接移动到暂存区中的空位上。
当所有翻开的牌无法移动时,可以在发牌区发牌,寻找可以移动的牌。新发出的牌也可以按规则移动到暂存区或者目标位上。当所有的牌都按照花色的区别、大小顺序移动到四个目标位上时,你就可以看到移纸牌成功的画面了。
5、用鼠标器玩纸牌游戏的具体操作方法
移动牌:正面朝上的牌通常是可以移动的。移动时用鼠标拖动牌到需要的位置。可以将牌移动到另一张牌的下面,也可以将牌移动到目标位上。
翻牌:用鼠标单击要翻开牌的背面,一张背面朝上的牌就会翻开。
发牌:当窗口中七叠牌中所有的牌都已无法移动时,用鼠标单击一下发牌区,可以开始翻牌。
将纸牌快速移动到目标位上:用鼠标双击可以移动到目标位上的牌。例如:双击A,就可以使A快速移动到目标空位上。
6、学生尝试玩“纸牌”游戏,师巡视指导。
7、重新开始
师演示:将牌局重新开始的方法。
8、让学生看一下“游戏”菜单中各项,试着操作,看各有什么作用,学生讨论一下。
9、学生汇报
10、退出游戏
先让学生回想一下窗口操作中是如何关闭窗口的,看看退出“纸牌“游戏有几种方法。
学生操作、讨论,汇报。
师小结:可以单击“纸牌”窗口右上角的“关闭”按钮,也可以用鼠标双击“纸牌”窗口左上角的控制按钮,还可以用鼠标单击“游戏”菜单中“退出”命令,退出游戏。
三、练习:
分组进行游戏比赛,看每组谁花得的时间少,成功次数多。
四、总结
通过玩《纸牌》游戏,你觉得你鼠标器操作更灵活了吗?谁玩游戏水平最高?
五、教学反思
这节课主要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在玩中学会知识,掌握技能,教师只起到引导作用,由于是玩电脑游戏,学生学起来积极性很高,兴趣很浓,学习效果很好。
六、教学流程图
小学语文信息技术融合课教案 8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以不同方式打开程序。
2、能力目标:熟练掌握鼠标的单击、双击、拖放的技巧。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鼠标的单击、双击与拖放操作。
难点:通过双击进入程序的方法。
学情分析:
学生电脑知识参差不齐。
教具学具:
CAI课件。
教法、学法、指导:
读启、讲授、辅导。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清点人数。
2、常规安全教育。
二、引入新课:
1、播放cai课件。
2、指导:要玩好游戏,必须熟练地操作鼠标。
三、进行新课:
1、“拯救小兔子”游戏,双击技巧训练。
游戏技巧:双击排在最前面的小兔子,它就会跳过小河,逃离危险。
指导:看书——试一试——帮助——交流
2、“心灵手巧”游戏。
自学:单击“帮助”
指导:注意讲清并演示鼠标的拖放动作,要让学生明白在拖动时不能松开鼠标左键,到目标位置后再松开左键。
3、玩扫雷游戏。
注意:熟练掌握鼠标的'定位和左、右键的单击技巧。
四、上机练习:
完成以上操作。
五、小结:
表扬好的,指出存在问题。
六、板书设计:
有趣的鼠标小游戏
打开程序——玩游戏——“帮助”
七、作业布置:
1、纸牌
2、扫雷
3、梦游
小学语文信息技术融合课教案 9
教学内容:
综合运用计算机画图工具。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灵活运用“画图”工具。
2、使学生能综合运用各种“画图”工具,画出自己的感觉。
3、注重计算机与美术、语文、音乐等学科的整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4、初步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作为工具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意识。
教学重点:
1、使学生能综合运用Windows系统中的“画图”工具进行作画。
2、初步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工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使学生综合运用小学各学科所学知识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创设情境,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觉。
课件:拉幕式播放象形文字图片和世界著名画家的代表作,生针对自己感兴趣的作品谈感觉。
板书:画感觉。
二、回忆旧知
复习画图工具的用法并介绍四种基本符号“点、线、形、色”。
三、传授新课
1、看一看,画一画。
师做示范,说出自己对秋天的感觉,用哪些画图工具表现的这种感觉。学生谈看到我的作品时的感觉。
渗透每个人对秋天的感觉不同,所表现出来的.感觉也是不一样的。
2、尝一尝,画一画。拿出小礼物,打开尝一尝,把品尝到的感觉画下来。
3、听一听,画一画。
学生先依次听四首曲风不同的乐曲,每首听一小段。这些曲子已保存在学生机器的硬盘中,指出路径,然后选择其中的一首,再去仔细听,把听到的感觉画下来。
做“找知音”游戏,让学生互相猜小作者听到的是哪首曲子,并用语言表达出,用什么画图工具,表达怎样的感觉。
四、本课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看一看、画一画,尝一尝、画一画,听一听、画一画,利用点线形色表达了我们的感觉,画出了不同的感觉,以后如果你遇到了开心或者烦心的事,可以利用计算机画图把这些感觉画下来,让计算机成为你、我、他的好伙伴。
小学语文信息技术融合课教案 10
一、教学目标
1.能说出启动“画图”软件的方法及“画图”窗口的组成,并能绘制简单的图画。
2.通过类比绘制圆形太阳的方法,完成太阳光芒的绘制,提高知识迁移及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画图”软件的认识及太阳的绘制,体会计算机功能的丰富性,提高学习画图软件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画图”软件的启动及窗口组成。
绘制简单的画。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动漫《龙猫》中的场景及相应手稿的图片,提出问题:
(1)展示的两张图片有什么区别?
(2)完成手绘场景需要使用什么工具?
(3)手绘场景是如何变成动漫场景的呢?
教师总结:在制作动漫时需要先绘制故事情节的设计稿,为了便于将绘图内容转变为动漫情节,一般会使用计算机进行原稿绘制。那么在计算机中该如何绘图呢?今天就一起来学习《认识“画图”》。
(二)新课讲授
1.认识“画图”窗口
教师讲解:在计算机中,可使用“画图”软件进行图画的绘制,但在绘制前需要先启动相应软件。
教师演示“画图”软件的启动,提出问题:启动“画图”软件的步骤是什么?
教师发放介绍“画图”软件的资料卡。
布置任务:以信息技术小组为单位,限时5分钟,合作探究以下问题:
(1)“画图”软件窗口的主要组成部分有哪些?
(2)“画图”软件中的“画纸”和“画笔”分别是什么?
(3)如何根据绘制内容选择大小适宜的“画纸”呢?
(4)怎样得知“画笔”的名称和功能,并且选定“画笔”呢?
(5)选定“画笔”后,又该如何设置画笔的颜色呢?
教师总结:“画图”软件中,工作区的画布、工具箱的工具相当于绘图时常用的画纸和画笔。绘图时,可通过单击颜料盒中的色标改变使用的前景色,即画笔颜色;右击色标改变背景色,即画纸颜色。
之后请学生自主调节画布大小并熟悉工具箱中工具的名称、作用。
2.画一幅简单的画
教师讲解:了解“画图”软件的.主要组成部分及作用后就可以开始学习绘制简单的图画了。
教师演示太阳主体的绘制方法,提出问题:
(1)太阳的主体部分是什么形状的?
(2)可以选取什么工具进行绘制?
(3)绘制前需要完成哪些设置?
(4)在画布上绘制太阳的方法是什么?
布置任务:限时3分钟,类比绘制太阳主体的过程,自主完成太阳光芒的绘制。
提出问题:
(1)绘制太阳光芒需要使用什么工具?
(2)绘制前需要完成那些操作?
(3)如何绘制光芒?
教师总结:可使用椭圆工具绘制太阳主体、直线工具绘制太阳的光芒。绘制太阳主体时,可在拖动鼠标的同时按住Shift键,绘制出一个完美的圆形太阳。
(三)巩固提高
开展活动“我说你画”,活动要求:教师出示需要绘制的物品,以同桌为单位,一人描述绘制时需要使用的工具,另一人使用“画图”软件进行绘制。
教师巡视指导,指导要点:选取的工具是否合适,绘制前是否设置前景色等。
(四)小结作业
小结:教师提问本节课的收获,学生回答学会启动画图软件并绘制简单的图画等。
作业:使用画图软件为自己绘制一幅自画像,并与父母分享。
小学语文信息技术融合课教案 11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我的小鱼儿》选自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编写的《综合实践活动?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小小鱼儿水中游”第二次活动的内容。学生在第一单元已经熟悉了“画图"软件的界面,并会使用直线工具、椭圆工具、矩形工具等绘制简单的生活标识,本节教材里的曲线工具、颜色填充工具、文字工具,既是对前一单元所学习的画图工具的补充和进一步的深化,又是为了能让学生创作出更加美观的、更有特色的个人作品而设的。
2、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要求学生利用曲线工具、颜色填充工具、文字工具,设计一幅色彩丰富、形象生动的鱼儿的图画。
能力目标:通过学生交流、师生交流、人机交流、学生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的.意识和研究探索的能力。
情感目标:让鱼儿从纸上“游"上电脑屏幕,感受信息技术的魅力,从制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与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利用曲线工具、颜色填充工具、文字工具设计一幅小鱼儿图案作品
教学难点:曲线工具的使用
二、教法
对于新的学习内容,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学习对象产生亲近感,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节课主要采取“情境导入法、任务驱动法、协作学习法、赏识教育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力求课堂教学在生动有趣、愉悦的气氛中展开。
三、学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强调学生要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这节课我大胆尝试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去操作,去实践。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以自主探索,小组协作等方式为主,力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实践中发现,实践中创造。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首先课件展示美丽的海景图画和绘画作品,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感受画图软件的乐趣和魅力,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在欣赏、赞叹之余,顺势提出:“水底世界”可真漂亮啊!尤其是热带鱼的优美的线条和丰富多彩的颜色更让人着迷,你想让你的小鱼儿也从纸上“游”上电脑屏幕吗?兴趣是的老师,如果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强烈的兴趣,就可以使学生主动地进入探求知识的氛围中。
(二)引导新知,掌握方法
(1)教学曲线工具的使用方法
上节课我们通过对鱼缸里的鱼的观察并绘画,已经知道画小鱼儿需要很多线条流畅的曲线。在画图软件中曲线工具在哪儿呢?学生自己尝试找到曲线工具的位置,对于有困难的同学,我提示:当鼠标指向工具图标的时候,会有对应的文字提示。然后讲解曲线工具的使用方法并演示。
(画线段)选择曲线工具,移动光标至画布中曲线起点处,按下鼠标左键不放,拖动鼠标至曲线终点处;松开鼠标左键,画面上出现一条线段;
(拖弯)移动光标至线条要弯曲的部分,按下鼠标左键,沿着要弯曲的方向拖动鼠标,并观察画布上线条弯曲的情况。当对弯曲程度满意时,松开鼠标左键,线条上便出现一个弯儿。
(定型)在原地再单击一下鼠标左键,一个弯的曲线就画好了。
让学生自己尝试画曲线,我巡视辅导。学生练习画曲线的时候,我发现有几个同学用曲线工具画出了三种不同的曲线效果。对于他们的发现我及时进行肯定和鼓励。然后在小组中交流不同曲线的绘制方法和技巧。有了老师的鼓励,他们非常自豪,也乐于帮助其他的同学,而其他同学也非常想知道那么漂亮的线条是怎么用曲线工具绘制出来的。所以课堂气氛非常热烈。
小学语文信息技术融合课教案 12
分析教材
本篇文章讲述了江苏科技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上册)中关于画矩形的部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以及教学过程等内容。
教材第一、二部分介绍了如何使用“矩形”和“圆角矩形”工具来画车身和车窗。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会了使用“椭圆”工具,故本课对于学生来说较容易掌握。第三部分则是关于椭圆工具的复习。此外,通过知识的迁移,学生可以解决如何画出正方形和圆角正方形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肯定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例如先画出图形再用“用颜色填充”工具进行填充的方法,同时也应该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操作。
分析学情
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椭圆”工具,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可以采用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但是由于学生个体差异,教师也应该提供差异化的教学,让掌握较好的同学帮助掌握较慢的同学,以保证教学效果。
制定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学习“矩形”、“圆角矩形”等工具的'使用方法,让学生能通过组合矩形和圆来画出一些基本图形,通过完成大卡车的绘画,让学生感受一个整体图形的完成过程,让学生了解图形组合的奥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为学习“矩形”和“圆角矩形”工具的使用方法。教学难点则在于如何让学生能够运用矩形和圆来组合出一些基本图形。
设计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激活课堂
引入画矩形的课题,同时通过情景创设如大卡车来激活课堂氛围,引发学生兴趣。
二、分析任务
通过观察大卡车的图形,分析其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使用“矩形”和“圆角矩形”工具画出这些基本图形。
三、学习工具的使用方法
介绍“矩形”和“圆角矩形”工具的使用方法,并指导学生进行操作练习。
四、练习组合基本图形
让学生通过练习组合矩形和圆来画出一些基本图形,并在此基础上练习画出大卡车。
五、总结课堂内容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检测教学效果。同时,教师也应该总结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1、这辆卡车可以分为哪三个部分?(车身、车头、车轮)
2、车轮需要画吗?用什么工具?为什么?
3、车身和车头可以用什么形状来描述?(参考课件的分解图)
4、要画出这辆车,应该先画什么?再画什么?(先画车身和车头,然后再画车轮)在绘图时,注意先后顺序很重要。
5、动手实践任务
1)学生按照个人喜好自主绘制卡车,老师提供个别指导。
2)展示优秀作品,积极评价。
3)学生阐述绘制卡车的步骤,并解释原因。
4)老师介绍绘制正方形的方法:使用Shift键。
5)填色时你和同伴使用的填充模式相同吗?(共有3种填充模式)
6、总结
在绘制生活中的物体时,需要先分析物体的形状,思考先绘制什么,再绘制什么,以及使用什么工具来绘制。
7、感悟
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8、课外练习
绘制一些你喜欢的图形。
【小学语文信息技术融合课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复习课教案08-26
小学语文复习课教案02-03
小学语文微课教案02-08
小学语文课教案12-30
第1课小学信息技术教案08-25
小学语文优质课教案07-23
小学语文复习课教案优秀03-11
小学语文阅读课教案12-19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教案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