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范本优秀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本优秀,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案范本优秀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陶渊明生平几这首诗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
2.了解学习鉴赏诗歌形象的常见方法。
过程与方法了解陶渊明生平几这首诗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
采取读—讲—赏—评的教学方法,探究陶渊明成为士大夫精神归宿的个中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正确理解诗人心志高远的精神境界,树立热爱自然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
2.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培养乐观向上的生命态度。
教学重点
探究陶渊明成为士大夫精神归宿的思想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心远”的丰富内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有这样一位诗人,他向往祥和安宁、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有这样一位隐士,他淡泊名利,陶然于耕种;有这样一位耕者,他一生种菊、爱菊,活得像菊花一样高洁、飘逸。千年已过,我们还在回味那菊花的清香,品读那高洁的灵魂。
二、介绍陶渊明
陶渊明,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世称靖节先生,自号五柳先生。东晋著名诗人。田园诗派的创始人。他是东晋开国元勋陶侃的后代,三次出仕,三次退隐,最后下决心走上归田之路。在东晋末年,玄学盛行的背景中,他的诗表现出一种新的人生观与自然观,反对用对立的态度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的一体性,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主要作品《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归田隐居》、《饮酒》。其中《饮酒》诗20首。这组诗是陶渊明饮酒之后写的,但所写内容不一定与饮酒有关,抒写的是自己的`志趣。诗人借酒为题,写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的喜爱。他在《饮酒》第二十首中写道“但恨多谬误,君当恕罪人”,可见他用心良苦。这里所选的是第五首。
可以说,陶渊明对后世的影响是深远的。许多士大夫仕途失意,或厌倦了官场的时候,往往回归陶渊明,从他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安慰自己。由此可见,陶渊明已成为中国士大夫精神世界的归宿。
那么陶渊明为什么会成为中国士大夫精神世界的归宿,今天我们通过《饮酒》这首诗来探讨个中原因。
三、教师范读并指导学生朗读。
四、研讨课文,对文章重要词语和语句的理解
1.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庐字的本义:乡村一户人家所占的房地,引申为简陋的小屋的通称。“车马喧”看书上注释,还可补充:是官场上你争我夺、互相倾轧、奔走钻营的各种丑态的写照。可补充诗人的家庭背景:他的曾祖父陶侃功业盛大封为长沙郡公,是东晋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祖父、父亲、和他本人都做过官。他的家族是柴桑的名门,尽管到了陶渊明这一支脉衰微了,但还不太可能“门前冷落车马稀”。无车马喧表现的是他远离世俗,厌弃官场的坚定抉择。“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有诗人以来无此句者。然则渊明趋向不群,词彩精拔,晋宋之间,一个而矣”。我想:王安石的评价不会只拘泥于前四句诗结构上的精妙,更体味出了他的神韵。
“心远”与“地偏”是主观与客观之间的关系。这四句包含着精辟的人生哲理,它告诉我们,人的精神世界,是可以净化的,在一定条件下,只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就可以改变客观环境对自己的影响,到处都可以找到生活的乐趣。
明确:心远包含三个因素:心志高远,淡泊名利,宁静处事。这种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崇高的精神境界,达观的生活态度(酌贪泉以觉爽,处涸泽而犹欢)这就是陶渊明成为士大夫精神归宿的一个重要因素。
2.除此之外,诗人笔下所描绘的质朴率真、自由恬淡,令人神往的田园风光,是不是士大夫回归陶渊明的又一因素呢?
名句分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千年以来脍炙人口的名句?名句名在哪里?
1.情景交融的优美意境。这两句以客观景物的描写衬托出诗人的闲适心情,“悠然”二字用得很妙,说明诗人所见所感,非有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见”字也用的极妙,“见”是无意中偶见,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合成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如果用“望”字便是心中先有南山,才有意去望,成了“有我之境”,就失去了一种忘机的天真异趣。
2.刻画了一个采菊的形象。有人说“采菊”这一动作不是一般的动作,它包含了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
周敦颐《爱莲说》把菊花称为“花之隐逸者也”,“晋陶渊明独爱菊”。采菊实际上是自我高洁的表现,刻画了诗人悠闲自得的形象。
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寒枝”表现了菊之耿介。元缜“不是花中更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分析含义“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两句诗的深刻含义是:鸟飞倦了,也知还家,可有些人呢?为什么还要奔波于龌龊的官场之中,不肯接受这种美好的归宿呢?不思返归这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呢?
诗人在《归去来兮辞》里说过:“鸟倦飞而知返”,这句正好应合“飞鸟相与还”。《归园田居》“羁鸟恋旧林”,“久在樊笼中,复得返自然”。这时我们隐隐约约可知诗人不光在勉励自己,还在规劝别人,不妨也“还”吧,我们仿佛又一次听到诗人在呼吁“归去来兮,田园荒芜胡不归”
归结:陶渊明高远的心志,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傲骨以及他笔下令人神往的田园风光都是他成为士大夫精神归宿的原因。
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前四句叙事道理(人境,无喧,心远,地偏),中间四句写景显理(采菊,见山,日夕,鸟还),最后两句抒情悟理(真意,忘言)。
全诗以平易朴素的语言写景抒情叙理,形式与内容达到高度的统一,无论是南山傍晚美景,还是抒归隐之情,或叙田园之乐,或道人生真谛,都既富于情趣,又饶有理趣。
封建社会,士大夫们把陶渊明作为精神归宿,那么今天,我们能能从陶渊明身上得到什么启示呢?
一是“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思想值得借鉴,诗中写道:“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我们今天生活在一个非常现代化的,非常喧闹的社会中,不可能象他一样隐居,但只要我们每个人心中远离名利,远离物质追求,我们的心境就会变得宁静,就会克服浮躁情绪,这对于我们自身的修养,对于社会的安宁都是由益处的。
五、诗歌的鉴赏
1.知人论世
2.要体味诗歌中情景交融的意境。
2分析诗歌的哲理句。
六、作业
阅读赏析《饮酒》之一板书
人境,无喧,心远,地偏叙事道理心静自然凉采菊,见山,日夕,鸟还写景显理万物各得其所真意,忘言抒情悟理语言有时不能表达美妙的感受。
教案范本优秀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工整地书写11个生字,理解“晶莹、恩赐、节制、枯竭、滥用、威胁、指望、破碎、和蔼可亲”等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说出课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课文中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说明方法,体会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______________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读懂课文介绍了地球哪些方面内容,学习文中说明方法、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具准备课件
二、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1、宇航员拍摄的地球图片
学生仔细观察图片,然后结合自己对地球的了解,同桌间相互交流。
2、引入新课,板书课题,(板书:只有一个地球)齐读课题。
3、释题,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只有一个地球”?是一个怎样的地球?
4、明确本课时的学习目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了关于地球的哪些方面内容?有哪些让你感触最深?是什么感触?为什么有这样的感触?
(2)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初读课文、读后交流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就自己感触深的词语、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课文写了地球哪些方面的内容?运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与修辞手法?
3、全班交流(围绕课文写地球哪些方面内容,交流感受、说明方法、修辞手法),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重点内容。板书:美丽壮观、和蔼可亲,渺小资源有限,生态灾难无处可去,精心保护
4、小结:通过学习,我们看出这篇文章是关于环保主题的,文章先讲了地球的美丽与可爱,接下来又讲了地球上资源有限,人类的一些行为会造成生态灾难。如果地球被破坏,人类将别无去处。最后提醒人们要保护地球。
(三)、再读课文,把握内容
1、根据板书的内容,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学生概括内容后,老师引导学生说出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四)、朗读课文,互相评价
1、想一想,应该怎样来读这篇课文?
2、读给同桌听,然后相互评价。
3、指名一位同学读给大家听,师生评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练习书写生字词语。
2、抓重点词句,深入研读课文。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齐读诗歌,导入新课
1、学生齐读诗歌《地球累了》(节选),读后谈自己的感受。
2、教师总结,导入新课:那是一种心理的纠结,那是对人类愚昧无知的感叹,那是一种对环境的忧虑。宇航员遨游太空,也发出感叹。读出宇航员的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二、围绕感叹,研读课文
1、地球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1)学生齐读宇航员遨游太空所见的地球。
学生齐读:“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补充资料: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的破坏,以及带来的后果。(臭氧层对太阳光中的紫外线有极强的吸收作用,能吸收高强度紫外线的99%,从而挡住了太阳紫外线对地球上人类和生物的伤害。一旦臭氧层遭到破坏,紫外线便会增强,则全球气候会变暖,人类生命健康堪忧。)
2、地球的“渺小”
(1)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就像一叶扁舟。
(“宇宙”与“扁舟”对比,想象出地球的渺小。)
(2)结合地球的一些实际数据,认识“地球太容易破碎了”这一观点。
半径:约六千四百千米
表面积:大约5.1亿平方公里
世界人口:截止到20xx年1月4日,全世界有70.57亿人
陆地面积:1.49亿平方千米
可供人类居住:约0.8亿平方公里
3、地球“自然资源有限”
(1)矿物资源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地球无私地、慷慨地向我们提供矿产资源。体会地球太可爱了。
4、地球的“生态灾难”
(1)人类生活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服务的。何为“本来”?去掉“本来”,读出地球的可爱;
加上“本来”,读出这句话的言外之意。
污水排放,乱砍滥伐,捕杀野生动物,废气排放,滥用化学品等。并由此展开联想,想到不堪的后果。
三、层层深入,得出结论
1、科学家证明什么?是何意?科学家设想什么?是何意?
(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四十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说明人类要保护地球;科学家设想在火星或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这是为了让读者想象,假如有移民基地,人们都去居住也是不可能的事情,进一步突出保护地球的重要性。)
2、展开想象,说说人类别无去处的结果?
3、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列出保护地球切实可行的办法。
四、书写字词,拓展练习
1、正确工整地抄写课后11个生字,15个词语。
晶莹、遥望、恩赐、慷慨、毁坏、目睹、交错、贡献、节制、枯竭、滥用、威胁、指望、破碎、和蔼可亲
2、谈谈对“如何去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的想法。
板书内容
只有一个地球
美丽壮观、和蔼可亲,渺小
资源有限,生态灾难
无处可去,精心保护
教案范本优秀3
我快乐
一、活动目标
1、能大胆地和别人进行交谈。
2、体验关心集体、帮助别人自己就会感到快乐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
幻灯片、笔、纸
三、活动过程
(一)、出示小树叶,导入情景。
1、出示第一张幻灯片,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今天,我碰到了谁?(小树叶)
风儿把小树叶带到了这里,让它去找找谁是快乐的小动物,你们愿意和它一起去吗?
2、逐一出示后面的幻灯片,引出小树叶与他们的对话。
(1)好,我们一起去看看,小树叶碰到了谁?
小树叶问小鸟:“小鸟你快乐吗?”
小鸟说:“我每天给大家带去美妙的'歌声,大家都很喜欢我,所以我很快乐!”
小树叶找到了第一个快乐的小动物。
我们再去看看。(依次引出小青蛙和小狗。)
(2)小树叶问青蛙:“小青蛙你快乐吗?”
小青蛙说:“我每天帮大家捉害虫,我很快乐!”
(3)小树叶问小狗:“小狗你快乐吗?”
小狗说:“我每天为主人看门,我很快乐!”
(二)、分析讨论,引起感情共鸣。
1、小树叶碰到了哪些小动物?它们快乐吗?
它们为什么快乐呀?(依次类推小青蛙、小狗。)
原来它们做了许多帮助别人的事情,所以他们感到很快乐。
2、你们快乐吗?你们做了哪些快乐的事情啊?
那你想不想去了解一下你的好朋友、老师、阿姨是不是快乐的?”
好,我们去采访一下!
(三)、现场采访,了解别人的快乐。
1、采访问题:如:你帮助过别人吗?你感到快乐吗?
2、每位幼儿自己也是被采访对象。
3、幼儿可以用自己熟悉的方式记录采访结果。
(四)、全班分享交流采访结果:
鼓励幼儿大胆交流说出自己的想法。
教案范本优秀4
一、教学目标:
1、学会7个生字,认识5个字(包括一个多音字“担),能用“缘故、朴素”造句。
2、练习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文章大意,理解每一段的基本意思。 3、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学会7个生字,用“缘故、朴素”造句。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二、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2、学生自读课文。
同桌轮读课文,互相订正读错的字词,最后交流老师提出的问题。
(二)、招聘“导游”,模拟“游客”
1、师:风景优美的“珍珠泉”迎来了很多游客,景点管理部门想在我们班招聘一批小导游,你们想当小导游吗?
播放旅游景点中导游解说场面的片段(30秒钟之内)。
思考:导游会对游客说些什么?(城市学生对导游这一职业较为熟悉,该环节可省略。)
2、师:要当好“珍珠泉”的导游,你认为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学生讨论后归纳
(1)要熟悉“珍珠泉”的特点并用自己的话把这些特点介绍给游客;
(2)针对游客最想知道的进行解说;
(3)解说时要富有感情。
3、师:如果你是一名慕名来到“珍珠泉”的游客,最想了解什么?最想对导游提什么问题?
学生讨论后小结。可能有以下问题:
(1)“珍珠泉”为什么会不停地冒着水泡?
(2)珍珠泉为家乡作出了哪些贡献?
(3)“走在林中的石板路上,我泼洒了多少珍珠啊!”这句话什么意思?……
(三)、品读课文,准备“应试”
1、出示“导游”招聘条件。
考题
(1)概括介绍“珍珠泉”的特点。
(2)选择其中一个特点,详细、生动地介绍“珍珠泉”的美丽景色。
(3)能回答游客提出的问题。
要求
(1)能主动、热情、大方地为游客作解说。
(2)介绍“珍珠泉”的特点时能运用课文中的优美语句,表达出对“珍珠泉”的赞美,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能认真倾听游客的`提问,并认真、耐心、有礼貌地解答。
2、学生根据招聘条件中的“考题”和“要求”细读课文,四人小组内每人轮流当导游(其他当游客)进行模拟“招聘考试”。
3、教师巡视各小组“应试”情况,学生推选代表在班上交流,教师点评、指导。
(1)解说课文第2自然段内容时,要注意“水是那样绿……已经发黑的树叶”这两句话,既要突出绿的程度,又要表达出赞叹的感情。
(2)解说第3自然段中“最有趣的,当然是那晶亮的、饱满的、一嘟噜一嘟噜从潭底冒出来的水泡了”这句话,要突出水泡的顽皮。“开始水泡很小……在扑哧一笑中消失了”,要表现出轻松、活泼的情感。“水面和潭底……多像一串串彩色的珍珠啊!”要表现出水泡色彩丰富、晶莹剔透的特点。
(3)第4自然段有一句话:“这就是美丽的珍珠泉,这就是我们村的珍珠泉!”要引导学生思考这句话在什么时候说较好,如何强调重音和停顿,如何表现出发自内心的自豪和赞美。
4、出示“珍珠泉”挂图,指导学生凭借挂图解说,并能恰当用一些手势辅助解说。
(四)、组内比赛,竞聘“导游”
1、组织学生分组(四人一组)进行解说比赛,推选出优胜者(每组1名)。
2、老师为优胜者颁发“导游证书”。
【教案优秀】相关文章:
《掌声》的优秀教案优秀03-15
牧童优秀教案优秀03-28
优秀的教案02-14
望洞庭优秀教案优秀03-21
《揠苗助长》优秀教案优秀03-17
大班语言优秀教案优秀02-01
《往事依依》优秀教案优秀02-14
《秋天的怀念》优秀教案优秀05-06
《草原上》优秀教案优秀10-17
池上优秀教案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