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小学数学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一、复习引入课题:
1、上学期我们一起认识了四个描述方向的方位词语,谁来说说是哪几个词?
学生说一说。
2、在生活中我们又是怎样来辨认这些方向的呢?
学生做一做。
3、在地图上我们又是怎样确定位置的呢?
教师课件展示四个方向,学生看一看。
4、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辨认方向”。
二、探究新知:
1、教师引语:同学们真棒!为了奖励你们,老师准备带大家到笑笑的学校去参观。
教师课件展示学校及周围建筑物图。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从画面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一下,然后与同桌交流一下,最后老师要请同学们向全班汇报。
3、学生汇报观察到的信息。教师将汇报到的建筑物贴片贴在黑板上。
4、怎样描述更清楚一些呢?
教师将另外的四个方向统一为: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5、请同学们用描述方向的八个词来说一说笑笑学校四周的建筑物。
教师课件展示题,让学生说一说。
三、制作方向板:
1、教师展示方向板,学生观看。
2、教师指导方向板的制作方法:拿出一张正方形纸,先上下对折,再左右对折,最后把纸摊开后再对角对折。在出现的八条折痕上标出八个方向。
3、同学交流谁的方向板做得好,谁的需要改进。
四、利用方向板:
1、在教室里辨认八个方向。
2、坐在座位上,说一说你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方向分别是哪位同学。
五、实践综合应用:
1、教师课件展示中国地图,学生观察。
2、请学生在地图上找出北京、吉林、上海、四川和自己的家乡。
3、完成书上第23页的'第1题。
4、学生看书第23页第2题,说一说图中建筑物的方向。
5、教师课件展示图片,学生做游戏:说一说小乌龟的周围的数字各在小乌龟的什么方向。
6、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让学生说一说校园内各方向分别有些什么。
六、全课小结:
1、除了今天在课堂上学习的关于方向的例子,你们在生活中还了解到哪些和方向有关的知识或者例子吗?
2、说说你在今天的课堂上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你认为自己哪些地方表现最棒?还有哪些方面需要再努力。
七、作业:
请同学们根据今天学习的知识和自己每天放学回家所走的路线,设计出自己的回家路线图。
教学反思:
1、我以“参观笑笑的学校”为引子,以解决“笑笑学校的四周有哪些建筑”为导线,让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并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形成能力。
2、教学设计时我积极关注学生的认知背景和生活经验,在教学中创设了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情境,引起学生高度的兴趣和注意力。
3、为了对生活中的数学进行提升、建模,抽象出数学的规律、方法,我在体验环节中设计了一个制作方向板的练习。
4、在“说说你的周围什么方向上有哪些同学”的过程中,我请相邻的的同学说方向,从而让学生感知方向的相对性,知道以不同的事物为中心,同一事物会处在不同的方向上。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设计说明
基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这一新课标理念,在教学设计上有以下特点:
1.在具体情境中观察、发现。
教学伊始,创设情境,让学生“触景生思”,迅速感受到情境中存在的数学问题。再结合教材提供的素材,用课件生动再现几个蕴涵数学知识的生活现象,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快速得到激活,在思考、讨论中较快地发现“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2.在动手操作中思考、质疑。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认知特点,为学生提供较多的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去发现、去思考、去质疑,促使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全方位地参与数学活动,使学生在积累对圆柱、圆锥特征认识的同时,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也得到培养。
3.在合作学习中内化、建构知识。
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去学习新知,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丰富自己对新知的认识,完成对圆柱、圆锥知识的建构,进而培养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圆柱和圆锥模型 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圆柱、圆锥形实物 长方形、直角三角形、直角梯形及半圆形纸片 胶水 小棒 直尺 平板
注:本书“上课解决方案”中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见前面的“备课解决方案”。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观察、发现。
将自行车后轮架支起,在后轮车条上系上彩带。转动后车轮,观察并思考彩带随着车轮转动后形成的图形是什么。(课件出示情境图)
学生根据发现的现象(彩带随着车轮的转动形成了圆)说明自己的想法,并体验“点动成线”。
2.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就结合“面的旋转”的知识来认识圆柱、圆锥。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自行车后轮车条上系上的彩带,并想象彩带随着车轮转动后形成的'图形是什么,让学生初步体验“点动成线”这一现象,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起到新旧知识衔接的作用。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教材2页上面的3幅情境图。
师:仔细观察风筝的运动、雨刷扫过车窗、旋转门转动的现象,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讨论并汇报发现。
发现一 蜈蚣形的风筝在天空运动的过程中,很多小节在天空中连成了一条线。
发现二 雨刷扫过车窗,雨刷在左右摆动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个扇形。
发现三 长方形旋转门在转动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个圆柱。
教师小结:通过这三幅图可以知道“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设计意图: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
2.做游戏。
(1)以小组为单位,把课前准备好的长方形、直角三角形、直角梯形及半圆形纸片用胶水粘在小棒上,做成一面面小旗。
(2)用做好的小旗做“旋转游戏”,认真观察小旗旋转后形成的图形,可以动手画一画。
(3)学生汇报,明确小旗旋转后所形成的图形。
3.认识圆柱与圆锥。
师:以前我们学过的长方体、正方体都是由平面围成的立体图形,今天我们学习的圆柱、圆锥也是立体图形,只是与长方体、正方体不同,围成的图形上有曲面。拿出我们的学具一起探索吧!
(1)看:请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介绍一下圆柱与圆锥。(圆柱由两个圆面和一个曲面组成;圆锥由一个圆面和一个曲面组成)
(2)滚:学生拿出圆柱和圆锥形学具在桌面上滚一滚,说说自己的发现。
(3)剪:试着将圆柱和圆锥剪开,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们动手操作发现:圆柱剪开后得到一个长方形和两个圆;圆锥剪开后得到一个扇形和一个圆。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快速旋转小旗的活动,结合想象空间,体会圆柱和圆锥的形成过程,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一、教学内容:苏教版课程标准数学一年级上册84—85页例题及想想做做。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说出钟面的12个数,能指出分针,时针。认识几时,能拨出几时。认识大约几时。能根据要求在不完整的钟表上,画出时针或分针。
2、过程与方法: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概括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与态度: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三、教学重点:认识几时和大约几时。
四、教学难点:画出时针或分针
五、教学准备:几个自制钟表,学生学具钟表,课件,练习纸。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猜谜语:有个好朋友,会跑没有腿,会响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请你猜猜看,好朋友是谁?
2、钟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些什么作用啊?
钟表可以告诉我们时间,我们认识了它,就能更好的利用时间了。这节课,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来认识钟表。
3、板书课题:认识钟表
二、认识钟面
1、看屏幕上的钟表,上面都有些什么呀?再看看你们的钟表模型,上面也有数和指针吗?
2、有哪些数呢?我们从小到大一起数一遍。一共有几个数?从几到几?(板书:1-12)
上面是多少?呢?左边是几?右边呢?
3、钟面上除了1到12这12个数,还有什么?
这两根针一样吗?
(长一些的叫分针,短一些的叫时针)
板书:分针(长),时针(短)
请你在自己的钟表上找一找,哪根是分针,哪根是时针。小朋友之间互相说一说,
(老师出示一个大钟面),谁愿意上来帮我们找一找,哪根是时针?哪根是分针?
4、时针和分针在钟面上是怎么跑动的呢?
仔细观察针是怎么样跑动的,你能用手比划一下吗?
三、认识整时
1、通过刚才的学习,小朋友们已经认识了钟面上的数和时针、分针。那么怎么利用他们来看时间呢?
2、喜洋洋看中央台的新闻联播。
喜洋洋在干什么?他看的是什么节目?谁知道它什么时间拨出?(晚上的七点拨出)在数学上,我们一般把7点称作7时。
板书:7时。
3、课件播放:喜洋洋吃中饭
喜洋洋在干什么?我们几时吃中饭?。
板书:11时。
4、播放:喜洋洋运动
喜羊羊下午4时在做运动。
5、这里有3个钟面,你能把他们和所表示的时间摆在一起吗?
为什么这样摆?
分针指在哪个数上?
6、如果分针还是指着12,时针指着8,那是几时?8时。如果时针指着5呢?5时。
7、谁能用一句话来告诉大家,我们以后怎么看时间呀?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8、出示板书: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9、下面就利用我们的发现,来看看这几个钟
课件出示3个钟表。说说这三个钟表分别是几时,为什么?
学生用“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来回答。
10、看看喜洋洋是怎样安排他一天的生活的。
课件播放:7时刷牙,
8时读书,
9时做操,
12时吃饭(我有个问题问大家,刚才的钟面上都有两根针,这儿为什么只有一根针呀?是一根针吗?认为不是的举手,那怎么就见到一根针呀?)12时的时候,两根针重合在了一起,时针有点短,被分针挡住了。实际还是几根针?
6时看电视,6时的时候,时针和分针有什么变化?形成了什么?一条直线。当6时的时候,时针和分针形成了一条直线。
9时睡觉。
11、课件比较都是九时的两幅图
都是九时,为什么一个是在做操,另一个是在睡觉?
一天中有两个9时,我们的时针一天在钟面上要走两圈,所以就有了两个9时。
12、(动手拨钟表)
1、现在老师想在钟表上拨出4时,谁能帮我这个忙?
请一位学生拨钟表,并介绍方法,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4,是4时。
现在请大家像他那样,在自己的钟表上播出4时。
2、练习拨出整时
四、认识大约几时
1、大家喜欢看课外书籍吗?喜洋洋和他的好朋友懒洋洋今天相约去图书馆看书。他们约好下午这个时间在图书馆见面。(出示3时图)
喜羊羊早早做好准备,当她来到图书馆,看到钟面是这样的,她迟到了吗?
懒羊羊睡了个懒觉,急匆匆地来到图书馆,看到钟面是这样的,她迟到了吗?
像这样,3时不到一点,或者3时超过一点,接近3时的,我们就说是大约3时。
2、课件出示三个钟表:大约8时,大约9时,大约5时。
这些钟表要怎么认读呢?
学生逐一回答,并说出为什么。
五、巩固拓展,升华知识
1、这节课,大家和老师一起学习,有什么收获?
认识分针和时针,钟表上的12个数字。认识了几时,大约几时。
2、钟表的'样子有很多种,我们一起到钟表店去看一看吧
3、电子钟
(出示3个电子钟表)
这个钟表上的时间你们会读吗?点前面是几,就是几时
学生认读三个钟表上的时间。
只有12、3、6、9的的钟表,
这里的12个数没有都写出来,你们知道显示的是几时吗?
3、这些是钟表店的钟表,他们坏了,你们能帮忙修一下吗?
现在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根据要求给这些钟面画上时针和分针。
在画之前,有没有小朋友要提醒大家注意点什么的?
4、学生展示作品。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设计说明
帮助学生重新组织知识结构,形成一个有条理、有系统的“知识链”是复习课的重要任务,知识只有形成“链”才能发挥整体功能。因此本设计注重引导学生围绕重点知识进行系统梳理,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针对计算,设计有效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算理,提高运算能力。
1.围绕重点知识,帮助学生系统梳理知识。
复习课的任务之一就是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因此在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时,就围绕十进制概念进行复习。从计数器入手,唤起学生的知识经验,通过对数的顺序、数的组成、读写数、比较大小和计数等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
2.通过计算复习,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计算部分的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载体,因此在复习混合运算及整百、整千数加减法时,注重让学生说清楚计算方法和算理,掌握运算顺序,同时培养学生认真计算、检查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计数器 算盘
教学过程
⊙引入课题,明确目标
导语:今天这节课我们将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和混合运算。(板书课题:万以内数的认识和混合运算)
⊙分工合作,梳理知识
1.引导学生在小组内用适当的方式概括性地整理第五单元和第七单元的内容,可以用文字、表格等方式表示出这两个单元的知识结构。
2.提示整理知识的一般方法:
(1)先想一想这两个单元学习了哪些知识,教材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安排这些内容的。
(2)再看一看教材上的例题,每个例题是什么内容,例题之间有哪些联系。
(3)根据目录和例题,概括出这两个单元的知识结构,用自己的理解方式表示出来。
3.展示知识结构。
(1)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将自己整理的知识结构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然后寻找整理较全面、较有逻辑性的学生作品,全班展示,引导学生进行评价。
(2)将自己整理的知识结构图向学生展示。结合知识结构图,引导学生回忆这两个单元所学的知识:
混合运算
万以内数的认识
4.引导学生交流质疑:对以上的学习内容,你们有什么疑问?
组织学生质疑、释疑并交流整理知识的体会。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交流与汇报,梳理重点和难点,使下面的教学能有的`放矢。教师为学生的学习活动作出好评,学生从教师欣赏的话语中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用更加积极的心态和饱满的热情迎接更大的学习挑战。
⊙复习重点,强化提高
1.复习没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1)课件出示算式。
68-19+25 42÷6×8 64-56÷7
(2)小组交流:这3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然后汇报。
预设
生1:它们都是没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生2:前2个都是同级运算,第3个是两级运算。
(3)组内交流同级运算和两级运算分别按照怎样的顺序计算,然后汇报。
预设
生:同级运算时,要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两级运算时,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4)组织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集体订正。
2.复习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1)课件出示算式。
81-(40-24) (18+36)÷9
(2)小组交流:这2个算式和刚才的3个算式有什么不同?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然后汇报。
预设
生:这2个算式都带小括号,计算时要注意先算括号里面的。
(3)组织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集体订正。
3.复习解决问题。
(1)组织学生交流:解决问题时应该注意什么?
(2)引导学生汇报明确:
①找出已知条件。
②根据题意画图分析。
③解答时,要想好先解答什么,再解答什么。
④完成后,用结果作为已知条件进行检验,并判断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3)完成教材117页8题。
①让学生理解题意,根据已知条件画图分析。
②列式计算,集体订正。
4.复习1000以内数的认识。
(1)出示计数器。请学生从右往左,依次说一说各数位的名称及其计数单位。
(2)在计数器上任意拨一个三位数,指名口述这个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小结:一个数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就是几百几十几。根据这个规律,我们可以读出千以内的数,如657、609、900。
(4)先指名读一读,再集体齐读。
(5)课件出示一百二十七 、三百、六百零五。指名口述这些数的组成,学生先独立写数,然后集体订正。
(6)小结:写数时,如果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占位。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探索长度单位间的换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换算;
2、培养目测与估计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探索长度单位的换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长度单位的换算的算理。
教学准备:直尺、米尺、课后延伸的表格、7厘米或20厘米长的纸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并让学生比画单位的长度。
米 m
分米 dm
厘米 cm
毫米 mm
2、你知道这些长度单位间的关系吗,填空:
1米=( )分米
10厘米=( )分米
1厘米=( )毫米
二、探索方法
1、教学例题
(每个学生准备一根纸条:长7厘米或2分米)
学生用直尺量一量纸条的长度并汇报,教师板书:
7厘米 70毫米
20厘米 2分米
7厘米 2分米
(1)7厘米与70毫米的纸条,哪个长,为什么?
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重点讲解方法之一:因为1厘米=10毫米,7厘米有7个10毫米,也就是70毫米,所以7厘米=70毫米。(将两个纸条比较,验证。)
(2)20厘米和2分米,哪个长,为什么?
学生讨论,并小结:因为10厘米=1分米,20厘米有2个1分米,也就是2分米,所以20厘米=2分米。(将两个纸条比较,验证。)
(3)7厘米和2分米,哪个长?
能不能直接比,怎么办?
引导学生讨论,2分米=20厘米,7厘米小于20厘米,所以7厘米小于2分米。(将两个纸条比较,验证。)
并小结:两个数量的单位不同,不能直接比时,通常把他们统一成相同的单位再进行比较。
2、揭题
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单位间的换算。(出示课题)
3、巩固练习,完成P30两个例题。
问题出示后,学生直接汇报答案,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三、课堂练习
1、想想做做1
学生按要求先用厘米作单位测量图形中各条边的长度,并用毫米作单位,说出图形中各边的长度。汇报时,引导学生说说长方形和正方形边的特点。
2、填空:
50毫米=( )厘米
9分米=( )厘米
( )分米=3米
40分米=( )米
3、完成想想做做3
学生汇报时,要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并小结:当单位不同时,我们通常怎样比较两个数量的大小?(单位不同时,通常可以把它们化成一致的单位,再进行比较。)
4、完成想想做做2
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
再让学生合作测量自己的手掌宽度以及步长,汇报时鼓励学生用不同的单位进行描述。
教师小结:手掌的宽度、步长都是我们的身体尺,了解了自己的.身体尺,有利于我们进行估计和测量。
5、想想做做4
按要求完成练习。
6、综合运用
(每个合作小组课前准备了一只盒子、一份表格)
能装得下吗? 第 小组
能装下
装不下
目测
通过测量
进行判断
实际装一装
教师出示一只乒乓球:请同学们观察一下,你估计你们这组的盒子能装得下老师手中的乒乓球吗?小组讨论,将目测的结果填写在表格中。
教师给出数据:这只乒乓球的直径是37毫米。让学生合作通过测量进行判断。
每组发一个乒乓球,实际装一装,对前两次的判断进行验证。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五、课后延伸
出示一个发了芽的蒜瓣:将一瓣蒜头放在盛有少量水的盘子里,不久,它就会发芽,就像老师手中的这个蒜瓣一样。听说,植物也像人一样,需要得到别人的关心和爱,如果你每天都去和它问好,说一些祝福的话给它听,它就会长得更快,更好。老师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你想做一个这样的实验吗?
从同一个蒜头中,选两个差不多大的蒜瓣,分别放在两个盘子里,放同样多的水,放在不同个两个地方,你认定一盘,每天都去关心它,而另一盘则不去管它。每天记录它们发芽的情况:
蒜叶生长情况对比记录
天数
A蒜叶长度
B蒜叶长度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学内容:(实验数学)第五册、第118120页例1-例3。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长方形的特征的认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使学生初步建立周长的概念,理解和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3、通过对长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长方形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机、投影片、铁丝等。
教学过程:
一、准备
教师出示动物园篮球场平面图,提问:动物园篮球场是什么形状?长方形有几条边?有什么特征?
二、诱发
投影:例1 动物园篮球场长26米,宽14米,小狗花花绕篮球场跑一圈,它跑了多少米?
课件展示:小狗花花围着篮球场走一周。教师:它走了多少米?怎么计算出来?(激发学生动脑筋想办法)
26+14+26+14=80(米)
长 + 宽 + 长 + 宽 =长方形的周长
三、释疑
1、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小狗花花走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长方形的四条边的总和。教师板书:长方形四边长度的和叫做长方形的.周长。
2、让学生比划周围一些长方形的周长。例如:黑板、桌面、课本等。
3、展示:长方形对边相等。教师:根据长方形的特征,我们能不能找出计算长方形周长的其他方法。学生推导出下面的计算方法(利用对边相等)。
26X2+14X2=80(米)
长方形的周长= 长 X2+ 宽 X2
4、展示:小狗花花先走一个长,再走一个宽。提问:这时它走了多少米?是长方形的周长的多少?展示:小狗花花接着走完全程。教师提问:剩下的路程是长方形的多少?长方形的周长还可以怎样求?学生进一步观察后,推导计算长方形周长的第三种方法。
(26+14)X2=14(厘米)
长方形的周长=( 长 + 宽 )X2
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板书几种长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让学生观察以上几种计算方法,比一比发现第三种方法最简便。最后师生共同总结:长方形的周长=(长+宽)X2
5、让学生议一议:要计算长方形的周长需要知道哪几个条件?
6、教师出示例2(投影),学生独立解答。
7、教学例3,学生读题后,教师操作:拿一段长50厘米的铁丝,先量出一个长,用铁钳拧成90度角,再量出一个宽,用铁钳拧成90度角拧成一个长方形后,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剩下的部分等于什么?(铁丝的长度-长方形的周长)然后让学生根据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解答此题。
8、投影:(让学生在课堂独立做两道题)
四、转化和应用
投影:
1、数一数,下图中有几个长方形。
2、量一量各个长方形的边长,计算各个长方形的周长。
课件:展示黄、红、蓝三个长方形。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掌握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能用两种方法正确地解答.
(二)通过分析解答应用题,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和灵活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初步渗透不变中有变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分析数量关系,用两种方法解答.
难点:第二种解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选择合适的条件和问题,再算出来.
(1)每层有4个教室.
(2)每个教室有6盏灯.
(3)每箱“可乐”有12瓶.
A.12个教室装几盏灯?
B.4箱“可乐”共多少瓶?
C.3层有多少个教室?
学生回答后,老师提问.
这三道题为什么都用乘法计算.
(因为都是求几个几是多少)
小学数学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感受数学和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记住各月的天数。
教具、学具。挂图、年历
一、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今天是几月几日吗?(学生回答)你是怎么知道的?
2、生活中每天都有很多事情发生,在一年中有很多值得纪念的重大节日,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出示挂图)图上描述的是什么事?你知道这些事发生的时间吗?把你知道的跟同学说一说好吗?
3、你们还知道哪些有意义的'日子呢?
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板书:年、月、日
二、自主探索 合作学习
1、认识年历
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年历,认真观察,你可以从年历上直接了解到哪些知识?
①让学生独自观察
②同桌讨论
③你们能根据年历回答问题吗?
一年有几个月?板书:一年12个月
哪几个月是31天?哪几个月是30天?
二月有多少天?一年有多少天?
板书:大月(31天):一、三、五、七、八、十、十二、
小月(30天):四、六、九、十一、
特殊月(28天):二
2、教学生记天数的方法
我们知道了每个月的天数,也知道大月和小月,有没有好的办法让我们很快的记住每个月的天数呢?
(1)可以用拳头帮助记忆。凸起的地方每月是31天,凹下的地方每月是30天(二月除外)
师做示范 学生动手数一数
(2)老师再介绍一首儿歌,帮你们记住一年中的大月。( 出示儿歌)
板书: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3考考你
你们都记住了吗?现在老师可要考考你们了。
①你的生日是几月几日?你父母的生日是几月几日,用笔在年历上画出来,并说说是大月还是小月。
②老师的生日是大月的第二个月,你知道是几月吗?
4、游戏
我们一起轻松一下,玩个小游戏吧,老师报月份,如果是大月就请同学们举右手,是小月就请同学们举左手,明白了吗?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48页做一做
四、本课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2、教师总结:
板书设计: 年、月、日
一年12个月
大月(31天):一、三、五、七、八、十、十二
小月(30天):四、六、九、十一
特殊月(28天):二
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小学数学教案 篇9
学习目标:
1.复习面积的意义、常用的面积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初步建立图形的等积变形思想。
2.体会转化、估计等解决问题的策略,为教学平行四边形等图形的面积计算作比较充分的知识准备和思想准备。
3.学习重难点:
对图形进行分解与组合、分割与移拼的转化方法
学具准备:学具盒
学习过程:
一、分一分、数一数
1、下面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吗?
2、怎样数的?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二、移一移、数一数
1、怎样移动右边图形中的一部分,能很快数出它的面积?
2、利用分割与平移,保持面积不变,把多边形转化为长方形,计算它的面积。
这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
三、数一数、算一算
1、下面是牧场中一个池塘的平面图。先把池塘上面整格的和不满整格的分别涂上不同的'颜色,数一数各有多少个,再算出池塘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不满整格的,都按半格计算)。
2、你算出的面积大约是多少?
这样的算法合理吗?
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
3、你能算出右边树叶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吗?
四、估一估、算一算
1、采集几片树叶,先估计他们的面积个是多少平方厘米,再把树叶描在第122页的方格纸上,用数方格的方法算促他们的面积。
2、你能用这样的方法算出自己手掌的面积吗?
五、小结:今天我们进行面积是多少实践活动,怎样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呢?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06-12
小学数学教案08-22
小学数学教案08-24
小学数学教案06-12
《左右》小学数学教案04-01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案03-16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12-22
最新小学数学教案02-10
小学数学教案【精】11-03
小学数学教案【荐】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