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小学数学教案10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教案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材的设计重视自然数、奇数、偶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利用真实的生活素材开展数学学习。
学情分析:
学生对生活中的情景比较熟悉,在认识自然数上并不陌生。但是奇数、偶数的特点总结方面可能会欠缺一些。 设计思路 通过用谜语星星引发后面的故事情景,让学生打开智慧之窗。从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深刻理解了“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道理,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并深深体会到数学的价值。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合作交流,认识奇数和偶数。
教学方式:
自主、探究、合作。
教学手段:
借助多媒体课件。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经历认识自然数、奇数、偶数的过程。
2、认识自然数,能用直线上的点表示自然数;知道奇数、偶数;能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自然数,能用直线上的点表示自然数。
教学难点:
知道奇数、偶数;能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探索自然数的特征。
师:老师发现,天空有几颗非常明亮的星星,它们一共是4.5颗,你觉得老师这句话有什么问题吗?
生:我觉得星星的颗数不能用4.5来表示。
师:那你觉得用什么数来表示才好呢?
生:我觉得用像1、2、3这样的数来表示好。
师:说的非常好!我们平时数东西的时候,就像这样1,2,3,4,5一个一个地数,这些数都叫自然数。(板书:自然数) 课件出示问题:0是自然数吗? 小组讨论。学生汇报结果。
小结:0也是自然数,它表示一个物体都没有。
二、用直线上的点表示自然数。
师:自然数不但可以用数的形式来表示,还可以用直线上的点来表示。我们一起来看。(课件出示:用直线上的点表示自然数的内容。)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直线上的数,(手势)看看你能发现什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学生观察交流、讨论。教师可以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去。 教师指名回答。
师:这些就是我们今天要掌握的自然数的特征,大家跟老师一起再来概括一遍,“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没有的自然数,最小的自然数是0。”
三、认识奇数和偶数。
师:大家喜欢做游戏吗?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请十位同学到前面来。 学生举手,教师请十位学生到前面站成一排报数:1、2、3 师:请报单数的向前一步走。
师:你有什么发现吗? 学生交流。
生1:我发现10名同学的报数不是双数就是单数。
师:刚才我们提到了单数和双数,单数都有哪些数?双数又有哪些数?谁给举一些例子?
师:在数学上,我们把单数又叫做奇数,(板书:奇数),注意字的读音。双数又叫做偶数。(板书:偶数)值得说明的一点:0也是偶数。
师:现在,谁能举出几个奇数和偶数的例子呢?
四、尝试应用。
1、师:我们在生活中也经常用到奇数和偶数。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奇数和偶数?
生1:电影院的座位号分奇数号和偶数号;
生2:上体育站队报数。
2、观察数列,初探奇数、偶数的规律。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奇数和偶数。下面请同学们拿出练习本,试着按要求写出奇数和偶数。
(1)写出自然数1-30之间所有连续的奇数。
(2)写出自然数1-30之间所有连续的偶数。 学生在练习本上写,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愿意给大家展示一下你写的。你给大家读一下好吗?
师:我们一起来看这两组数,有什么新发现吗?四人小组可以讨论讨论。 学生讨论。
师:哪个组想把你们的发现告诉大家?
五、课堂练习。
1、下面各数中,哪些是自然数? (出示题目:6、25、1、47、0.01)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3、在圆圈里填上奇数偶数。
4、数字游戏。 (学生手中拿着奇数和偶数的数字牌根据老师口令做游戏)
六、全课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呀?(学生交流)
师:看来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少,老师这有一道拓展练习想考考大家,请看大屏幕(拓展练习:教室里有一盏亮着的日光灯,淘气的小明一连拉了8下开关。聪明的同学们,现在请你们来判断,这盏灯是否还亮着?如果拉9下呢?拉100下呢?)
师:看来,自然数就在我们身边,让我们都做生活的有心人,去生活中发现数学的美吧!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分数的产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
2、通过操作、比较、推理、交流等活动,利用类推与迁移的教学方法自主探索知识,并在实践活动中学会与人合作。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抽象概况能力
4、体会到分数就在我们身边,运用分数可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结合平均分,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学准备:各种图形纸,直尺,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 游戏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喜欢)现在我们就来玩一个“拍手游戏”。伸出小手,注意听要求:根据得数拍手,不用嘴巴回答。准备好了吗?(准备好了)
游戏开始。
1、把个糖果分给2名同学,要分得同样多,每名同学分几个?(生拍4下手)
2、把4糖果分给2名同学,要分得同样多,每名同学分几个?(生拍2下手)
3、把2糖果分给2名同学,要分得同样多,每名同学分几个?(生拍1下手)
(老师在黑板上记录了4,2,1这几个数)
分得同样多,就是怎样分?(平均分)(老师板书:平均分)
(继续玩拍手游戏)
把一糖果平均分给2名同学,每名同学分几个?(学生不拍手)为什么不拍手啊!(生答:半个不够拍一次)
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认识数的家族中的一位新成员——分数,学习了它之后,我们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板书:分数)
二、多重感知,理解意义
1、认识1/2
拿出一张圆片
现在,谁能把这张圆片平均分成2份呢?(指名到讲台前)
(先将圆片对折,使两部分完全重合。打开以后,有一道折痕,折痕的左右两部分分别是这张圆片的一半。)
(老师把这张圆片粘贴在黑板上)
现在老师沿着折痕画一条线,将其中的一部分涂上颜色。在这里,老师告诉你:这涂色部分也叫做这张圆片的二分之一。猜想:空白部分呢?
观察:老师就来写一写这个二分之一。
(板书:1/2)
谁来说一说,老师是怎样写的?
(先画一条横线,在横线下面写2,在横线上面写1)
我们由下往上读:二分之一。
谁能结合圆片说一说:1/2表示什么意思?
(生汇报)
像1/2这样的数就是分数。
分数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呢——“—”表示平均分,叫分数线;“2”表示平均分成的总份数,叫分母;“1”表示其中的`一份,也是分母的一部分,叫分子。(板书:分数线、分子、分母)
刚刚我们折出了圆片的1/2,那么,你能折出其他图形的1/2吗?(拿出学具,独立完成)
你发现了什么?
(所有图形的涂色部分都可以用1/2来表示,因为不论图形的形状、大小如何,它们都被平均分成了2份,其中的1份就是它们的1/2;整个图形大,它的1/2就大,整个图形小,它的1/2就小。)
2、认识 1/4
如果把这个圆片平均分成4份,猜想:其中的一份是它的多少呢?(1/4)
(板书:1/4)
小组合作:折出圆片的1/4,看哪个小组的折法多。
(汇报,粘贴图形。)
以上我们认识了1/2,1/4,你还想认识哪些几分之一的分数呢?
(学生列举,老师板书)
三、应用拓展
1、用几分之一写出下列图形的涂色部分
(图略)
2、下列图形的涂色部分都能用几分之一来表示吗?(判断并说明理由)
(图略)
3、动脑思考:在这张长方形纸中,每种颜色各占这张纸的几分之一?
(图略)
四、 总结收获
本节课我们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更确切地说是认识了分数中的几分之一(老师板书:认识几分之一)。那么,在本节课中你还有哪些收获呢?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记数单位千。
2、会用千数图表示千与千以内的数。
3、会读千以内的数并登入数位表。
教学重点:
1、点图、简图等多种方式表达数。
2、千以内数的读与写。
教学准备:
千数图,数位表、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体育馆里正在进行激烈的比赛,A看台上的观众们已再为运动员们“加油”看书P10-11
主题图:
(1) 你估计一下,A看台上坐了多少人?
(2) 你是怎么数的?
(3) 有10个小区,每个小区的座位有什么安排的?
2、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千”(板书课题)
二、新授
(一)千数图
1、把每个人看作一点,每个小区就变成了一张?(百数图)
2、有几个百数图?板书:10个百数图就组成了千数图。
3、千数图是由几张百数图组成的?共有几个点?
4、小结:一百一百地数,十个百就是一千 100、200、300------1000 指着千数图,一百一百的数数看。
(二)千数图简图
1、如果每次画那么多点,你感觉如何?千数图我们可以用简图来表示。
2、介绍简图:一百用“□”表示、十用“—”表示、一用“.”表示。例:342(□□□————. .)我们书上的页码也都是用数图表来表示的。
3、试一试(用简图表示)
235 457
4、根据简图我们能很明确地知道一个数的组成,有几个□就表示几个百,有几个—就表示有几个十等等。
(三)数位表
1、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数位,说一说它们的位置
板书:百十个
2、每一位分别表示什么?
3、今天我们认识了“千”、依次从右向左第四位“千”位,表示几个千。
出示板书:千百十个
4、看表读数说一说几,表示什么?
千百十个
342
567
460
406
(四)读写法
1、 上面各题对应板书 :这就是写数,读做什么呢?板书:三百四十
2、 下面请你们自己来把上面题的'读法写出来,406、460发现了什么?末尾的0不读,而中间的0要读。
3、 游戏:同桌合作,一人读数、一人写数。
4、 小结:根据读数位表,我们很容易说出数的组成,它是由多少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5、 听组成说数:一个百,二个十、二个一,五个十,六个百、二个千。
6、 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千数图、简图、数位表、读写法。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及操作、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建立分数概念的过程,体验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方法;让学生主动去寻求分数,能自己往下写分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成功感。
教学重、难点:
认识几分之一的分数;初步建立几分之一分数的概念。
教学用具:
各类卡片图,各类折纸。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T:小朋友们,我们都知道在奥运赛场上有公平、公正的裁判员,在法庭上有公平、公正的大法官,在学校里老师又用公平、公正的方法来教育我们,你也想做一个公平、公正的裁判员、小法官和小老师吗?(想!)那老师就来考考你们。
出示:小华、小丽两个小朋友。
a:出示6个大苹果,怎样公平、公正来分一分。(要求学生说出平均分成两份,学生上去分好。)
b:出示四罐牛奶,怎样公平、公正来分一分。(平均分成两份,学生分。)
c:出示两个汉堡,又该怎样来分?(齐分,学生上去分。)
(小结:我们都把它们进行了平均分板书。)
d:出示一个大饼,你能公平公正地来分一分吗?你能用我们已经学过的数来表示吗?
揭题:我们要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它叫做分数(板书)
(二)探究新知,不断摸索:
1.认识。
T:刚才我们把一个大饼通过平均分分成了两份,其中的一份我们就可以用一个分数来表示,这个分数就是。那怎么来书写呢?跟着老师一起写(学生举起手指一起写),先写──表示平均分,再写2表示把大饼平均分成了2份,再写1表示其中的'一份,读作二分之一(齐读两遍,并举起手跟老师一起边演示边说:把大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教师拿起分好的大饼:左边这一份是整个大饼的,那右边这一份呢?(齐说:)
同桌活动:从信封中拿出各种折纸,你能折一折这些图形的吗?(请学生交流,注意语言的表达。)
T:老师也忍不住想来折一折了(拿起一个正方形的折纸,随便一折,将它剪下,举起一块说是。)(学生反对,强调没有平均分不能用分数来表示。)
T: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没有碰到过的例子?(学生交流。)
2.自己再想一个分数,把这个分数折出来,画出来。
请学生同桌合作,利用折纸,折出自己想出的一个分数,用画阴影部分的方法表示好,并请画得最快的几个小朋友将自己的成果展示在黑板上,写上你所表示的分数。(教师选取部分,一起评价,并说说这个分数所表示的意思,注意学生语言的表达)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一口气来说一说:
2.用手势来判一判:
3.根据分数在图中涂阴影,仔细观察,比较一下这些分数的大小:
4.它是一个长方形,把它这样对半平分,再平分在每一块上涂上颜色,你知道每种颜色是整体的几分之一吗?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1.今天,你收获了多少,能一起来分享吗?
2.课外,请你再去折一折,你还能折出多少分数来?
3.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测定直线是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知道测定直线的一些简单工具。
2、通过实践活动,掌握测定直线的方法。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及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掌握测定直线的方法。
教具准备:
测量工具若干套(标杆、卷尺、测绳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举例说明什么叫距离?
2、常用的`长度单位是什么?
二、新授。
1、测量土地的意义。
结合本地建设实例,如:群星要建新校,要确定学校的面积有多大,都需要测量土地。所以我们这节课就学习实际测量。
2、认识测量工具。
(1)标杆:测定直线时使用的一种工具。
(2)卷尺和测绳:测量距离时所使用的工具。
把上述工具给学生看,介绍怎样看卷尺、测绳上的尺度。介绍使用方法,使用卷尺时在两点中要拉直。
3、学习测量距离的方法。
(1)量地面上较近距离,可以用卷尺或测绳直接量出。
请两个学生用卷尺测量教室门口到窗户的距离。
(2)量比较远的距离。
量比较远的距离如学校到市场,用卷尺不能一次测出距离,量几次就会歪斜,不可能在一条直线上,所得距离不准,所以要在两点中先测立一条直线。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71-72页
教学目标:
1、基本知识:在自主计算的过程中,通过体验,感悟,能归纳总结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
2、基本技能:能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理解算理。
3、基本思想: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自主尝试计算小数加、减法,并和整数加减法进行比较,渗透迁移类推思想和比较归纳的数学思想。
4、基本活动经验:在竖式计算的过程中积累思考的经验和探究的经验。能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渗透应用意识。
5、四能目标:引导学生读懂情境,从问题入手,经历计算过程,理解算理,并尝试着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
6、情感与态度: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认真、刻苦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小数加减法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
教具准备:
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课前放松,活跃气氛。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咱们先放松放松,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段小视频,我们一起来看看,好不好?
(播放游乐场过山车游玩视频)
师:视频里这是玩的什么游乐项目啊?大家看完这段小视频有什么感受啊?
生:过山车。我觉得很刺激,害怕,激动、、、、、、(找2-3人)
师:老师也觉得非常具有挑战性,而且老师也比较喜欢玩这个项目。大家都去过游乐园吗?你们去游乐园都喜欢玩什么游乐项目啊?
生:海盗船,激流勇进、、、、、、(找3-4人)
师: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游乐项目吗?
师:好玩吗?听着就觉得很刺激!
师:哇,通过你的介绍我觉得真的很好玩。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揭示任务。
师:通过课前对大家的了解,老师发现大家都特别喜欢去游乐园玩,如果周末我们可以去游乐园玩一天的话,你想玩什么游乐项目啊?
生:碰碰车,旋转木马,旋转秋千,水上滚筒,跳床、、、、、、(找2-3人)
师:听着大家说的就觉得有趣,在出发之前,你想为游玩准备些什么东西呢?
生:巧克力,伞,照相机,帐篷,水,零食等。(找3-4人)
师:大家想的真周到!我想带一些食品是必须的。老师为大家在超市里选出了一些食品,我们一起来看看。
师:出示课件:薯片、火腿肠、面包、水和巧克力(一起出)
师:这么多食品,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图上有哪些数学信息,看谁发现的信息最全。
生:我发现每袋薯片4.29元,每个面包6.45元,一袋火腿肠9.61元,一袋巧克力14.39元,一瓶矿泉水2.58元。。。。。。(找2个学生来说,一定引导孩子说完整话,因为图中的信息多,老师最后在带领学生梳理一遍)
师:真棒!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那你能根据其中的两个数学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且用竖式进行解答?
生:能
师:那同学们根据其中的两个数学信息自己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着在练习本上用竖式进行解答。
(指名两名学生板书解答过程 一个加法问题一个减法问题)
师:解答完后小组交流一下,你提出了什么数学问题,并且说一说你是怎么计算的,开始!(孩子交流时,老师参与其中,心中有数)。
设计意图:两位小数加减法是在学生掌握了简单的一位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培养学生利用迁移思想尝试解决问题,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放手放学生去尝试。
三、提出问题 自主探究 归纳交流
师:请大家坐好,刚才大家交流的都很认真,我们先来看看黑板上的这道题,你给大家说一说你提出的是什么问题,是怎样解答的?其他同学要认真听,看他的想法对不对。(学生到讲台给大家边说边讲)
生:我提的问题是一袋薯片和一个面包一共多少元?
师:你是怎样列式的?
生:4.29+6.45=
师:大家看看这样列式对不对?
师:好,同学们,我们关注一下他的竖式,4.29+6.45,你接着说,你为什么这样列竖式?
生:4和6都要写在个位上,4和2写在十分位上,5和9写在百分位上。
师;也就是个位和个位对齐,十分位和十分位对齐,百分位和百分位对齐,也就是什么对齐?
生:相同数位对齐。
师:小数点对齐了,也就做到了相同数位对齐。你说的太棒了,谁能像它这样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竖式?
生:找2-3人。
设计意图: 本节课的难点就是理解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在第一个孩子表达列竖式方法的时候,老师引导孩子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述,同时面向全体学生,强化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
师:请你接着说各个数位上的数怎样相加的?
生:百分位9+5满十向前进一得14,十分位2+4+1得7,个位4+6满十向前进一得10,小数点对齐,最后就是10.74。
4. 29
+ 6 . 45
-------------------------------
10. 7 4
师:说的非常好,谁还提出了加法的问题,到前面跟大家交流一下。
生2:我的问题是一袋薯片和一袋火腿肠一共多少元?列式是4.29+9.61。
师:这样列式对不对?竖式是4.29+9.61,大家听他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竖式?
生:我把相同数位对齐。百分位9+1满十向前进一得10,十分位2+6+1得9,个位4+9满十向前进一得13,小数点对齐,得13.90.横式写13.9
师:你能说说理由吗?为什么写13.9,去掉末尾的0?
生:根据小数的性质末尾的零可以省掉。
师:非常好,根据小数的性质,写横式时末尾的零可以省略不写。
设计意图:对于小数的性质这一所学习过的知识活学活用,使孩子能够注意到问题并能自己解决问题。
师:谁还提出了加法的问题?
生3:我的问题是一瓶水和一袋巧克力一共多少钱?列式是2.58+14.39。
写竖式时相同的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8+9满十向前进一得17,十分位5+3+1得9,个位2+14满十向前进一得得16,最后得16.97.
师:每一步说的非常清楚,我觉得你提的这道题很有难度啦,每一个数位都要向前进位,你能告诉大家,计算时需要注意些什么吗?
生:要注意小数点对齐,满十向前一位进一。(找2人说一说)
师: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知道小数加法列竖式时要做到相同的数位对齐,(板书: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为对齐)计算时满十向前一位进一,不要忘了加小数点。
设计意图:引导孩子自主概括总结的能力,同时为计算小数减法做基础。
师:看来两位小数的加法大家会做了,我们再来看看黑板上这道减法题是怎么做的。刚才这位同学,你说说你提的'什么问题?(学生到讲台给大家边说边讲)
生1: 我的问题是一袋面包比一袋薯片贵多少元?
列式6.45-4.29。
师:大家来看看他的式子写得对不对?
生:对。
师:同学们认真听他说说,为什么这样列竖式。
生:我把相同数位对齐。
师:你能具体的说一说,相同数位怎么对齐吗?
生:也就是个位和个位对齐,十分位和十分位对齐,百分位和百分位对齐。
师:这样对齐也就表示什么对齐?
生:相同数位对齐。
师:好,下面是怎么计算的?
生:从百分位算起,5-9不够减,向前借一得6,十分位4变成3减2得1,个位6减4得2,结果是2.16.
师:你做的非常好,谁还提出了减法的问题?
生2:我的问题是一袋巧克力比一袋火腿肠贵多少元?列式
14.39-9.64。
我把相同数位对齐,百分位9-4得5,十分位3-6不够减,向前借一得7,个位14变成13-9得4,结果是4.75.(学生说完后教师评价)
师:好,谁还提的是减法的问题,也想给大家展示一下。
生7:我的问题是一袋巧克力比一袋面包贵多少钱?列式14.39-6.45。
我把相同数位对齐,百分位9-5得4,十分位3-4不够减,向前借一得9,个位14变成13-6得7,结果是7.94.(学生说完后教师评价)
师:解答这道题你有什么要提醒给大家的吗?
生:列竖式时要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计算时不够减要向前一位借一。
师:谁再说说,计算小数减法应该注意些什么?(找两人说)
师:的确小数减法和小数加法一样,列竖式时要把相同数位对齐,计算时不够减要向前一位借一。
设计意图:及时小结并强调计算小数减法和小数加法一样,都要做到相同数位对齐,突出重点。
师:(组织学生做好,看黑板,对照板书总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自己提出并解决了这么多小数加减法(教师边说边板书)的问题,要想知道我们这些问题解答的是否正确,可以进行验算,谁来说一说小数加法可以怎样验算?
生1: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再相加。
生2:也可以用和减其中一个加数验算。
师:那小数减法呢?
生1:减数加差。
生2:被减数减差。
师:说的非常好,请同学们把你刚才解决的问题在选择一种方法演算一遍,看你算得对不对。(找两个学生验算黑板上的两个问题)
(学生做完后看黑板订正黑板上的验算)
设计意图:计算小数加减法不仅考察学生的仔细认真的计算能力,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养成验算的好习惯。
师:看来同学们都算对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计算两位小数的加减法时,要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同学们,老师这收集了几位同学的作业,大家看看他们做的对不对。(出示投影)
四、巩固练习 应用拓展
一 出示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7 . 0 3 1 5 . 6 2 2 3 . 4 7 . 8 5
+ 0 . 9 8 - 7 . 4 6 - 1 3 . 4 + 9 . 1 9
————— —————— —————— ——————
7 . 0 1 8 . 2 6 1 0 0 1 7 . 0 4
(逐一看说理由)
师:大家来看看这几道题,自己先思考一下每道题有没有什么问题,再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师:大家的眼力真好,发现了同学的问题,还帮助他们改正了过来,老师相信大家在计算时肯定不会出现这些错误,我们做几道题试试。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做题积极性,并能发现计算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同时也是提醒学生不要犯同样的错误,提高计算正确率。
五、计算下面各题。
2.98+0.5612.53+4.676.07+4.895.64-1.787.2-0.815.62-7.46
师:一共六道题,分成三组。
师:独立列式解答,并展示学生答案,师生共同分析对错,强调需要注意问题。
师:全做对的同学举手,大家真棒。同学们,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比方说,去超市买东西,评比体育测试的成绩,比较人的身高体重,都会用到我们今天学习的小数加减法,希望你们能够用这节课的收获去解决更多的生活问题。
师:刚才咱们只做了其中的两道题,剩下四道计算题还有这道图形题是我们书上做一做的题,我们留作课下练习。好,同学们,下课。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教学内容:书4-5页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发现2和5的倍数的特征。
2、知道并会判断偶数和奇数,并逐步渗透公倍数。
教学重、难点:会找两个数公有的倍数。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一:想一想:
问: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在下表找出5的倍数,并做上记号。
师:读一读5的倍数,观察它们有那些特征?
根据5的倍数的特征判断5的倍数:
师:任意说一个数,学生用抢答的形式来判断。
活动二:试一试:
1题:在下面数中圈出5的倍数。
28 45 53 80 75 34 89 95
汇报:你是怎样判断的'?
2题:在上面表格中找出2的倍数,做上记号,说一说这些数有什么特征。
自学什么叫偶数,什么叫奇数?
你说我答:
你任意说一个数,我来判断是奇数还是偶数?
活动三:练一练:
1题:把下列数按要求填入圈内。
28 35 40 55 10 84 95 78 53 90
说一说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5的呢?
填一填:2的倍数有哪些:
5的倍数有哪些:
哪些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2题:食品店云赉5个面包,如果每2个装一袋,能正好装完吗?如果每5个装一袋,能正好装完吗?为什么?
师:你是怎样判断的?可以不用计算吗?为什么?
活动四:数学游戏:
每人准备:0-9的数字卡
(1)师说要求,生摸。
问:摸出几可以和“5”组成2的倍数?
摸出几可以和“5”组成5的倍数?
(2) 同桌合作:
一人说要求,一人按要求摸数。
给5的倍数做记号。
同桌互相说一说5的倍数的特征。
指名汇报。
我的发现:个位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独立圈一圈。
自学什么叫偶数,什么叫奇数?
生答:是2的倍数的数叫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奇数。
你说我答:同桌一人说数,一人判断。
学生活动。
2的倍数有:28 40 10 84 78 90
5的倍数有:35 40 55 10 95 90
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40 90
答:根据2和5的特征来判断,85的个位不是偶数所以不能装完,85 的个位是5,所以能装完。
课后反思:能被2和5整除的数的特征,相对来说是比较容易发现的,学生觉得很容易接受。在学习了偶数和奇数之后,如果把奇偶数和2、5的倍数特征结合起来,既要选择倍数又要找奇数和偶数学生的判断能力就会减弱。因此要增加一些综合性的练习。
小学数学教案 篇8
教材内容: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已经认识了自然数,并初步认识了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结合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负数。通过教学,一方面可以适当拓宽学生对数的认识,激发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在第三学段进一步理解有理数的意义以及进行有理数运算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①收集生活素材来渗透负数的概念。引导学生初步理解正、负数可以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②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③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对正数、0、负数之间的大小有个直观的认识。
④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培养自主探求新知的良好品质及实际应用能力。
学者分析:
本班有学生62人,大部分属于中上水平,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认知水平,他们好奇心强,具有创新和知识的迁移能力。
教学策略:
(1)通过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情景,帮助学生了解负数的意义。负数的产生和发展源于生活的需要。因此,教学本节课应注意为孩子们提供众多丰富的生活中的正负数现象,既让学生引起探究的兴趣,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生活中,体验到数学的无穷魅力和价值。
(2)借助直观手段理解相反的分界点与“0”的'关系。本课的难点在于学生不容易理解负数、正数与0的关系。如何突破难点,直观教学手段是关键。这其中温度计的观察和海拔图的使用,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逐步从直观到半直观再过渡到比较抽象地认识到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
(3)开展有层次的探究活动,引领学生主动建构,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印存折明细记录贴入,观察支出(—),存入(+),这一栏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
“+”表示( )
“_” 表示( )
他们表示的意思是()
{填相同还是相反}
2、上网收索今天的天气预报,记录哈尔滨,和福州的气温数据。
哈尔滨( )表示—--------------------------------------------
福州( )表示—--------------------------------------------
它们是以( )度为基准,例如:+16°表示--------------+16°表示--------------
—16°与—16°表示两个( )意义的量。
哪个地方的气温高,哪个地方的气温低?
比较:+16°( )—16°{填>,<或=}
3、带有“+”的数有-------------叫----数
带有“-”的数有------------- 叫----数
+16读作--------------------—16读作
4、思考:0是正数还是负数?
5、收集生活中不同用法的负数,并说说表示什么?
二、讲授新课
1、检查
(1)+500表示存入500,—500表示支出500,它们表示的意思是(相 反 ){填相同还是相反}
(2)打开天气预报图
哈尔滨( —9°~~~—19° )表示—----今天气温零下9度到零下19度之间,气侯寒冷,下雪,结冰。------
福州( 11°~~~~~6° )表示—----今天气温零上11度到零上6度之间,气侯较温暖 ,看不见下雪,结冰的现象。------
它们是以( 0 )度为基准,例如:+16°表示--零上16度-----—16°表示----零下16度----
+16°与—16°表示两个(相反 )意义的量。
哪个地方的气温高,哪个地方的气温低?
补充:认识数轴表示
—16 0 +16
(3)生汇报
带有“+”的数有------------- 叫正数 注:也可省略“+”号
带有“-”的数有------------- 叫负数 注:不可省略“—”号
+16读作-正十六-------—16读作—负十六--------
(4)0是正数还是负数?把你的思考与小组交流,讨论。然后小组汇报。
总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负数的分界点。
(5)、举生活中正负数的例子
例如:盈利与亏选,上车人数与下车人数,地上成数与地下层数,水位升高与下降,相反方向的距离等。
学完这节学生还有疑难问题吗?,提出,由同学,小组解决,最后困难由老师及时解答。
小学数学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成比例。
2.在比的知识基础上引出比例的意义,结合实例,培养学生将新、旧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找出相等的比组成比例。
【教学方法】引导法。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什么是比?
(1)一辆汽车5小时行驶300千米,写出路程与时间的比,并化简。
(2)小明身高1.2米,小张身高1.4米,写出小明与小张身高的比。
2.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2 :16 1/3 :2/5 4.5 :2.7 10 :6
二、探索新知
1.用ppt课件出示课本情境图。
(1)观察课本情境图。(不出现相片长、宽数据)
①说一说各幅图的情景。②图中图片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2)你知道这些图片的长和宽是多少吗?
(3)这些图片的长和宽的比值各是多少?
A.6 ∶4= B.3∶2= C.3∶8 =
D.12∶8= E.12∶2=
(4)怎样的两张图片像?怎样的两张图片不像?
①D和A两张图片,长与长、宽与宽的比值相等,12∶6=8∶4,所以就像。 ②A长与宽的比是6∶4,B长与宽的比是3∶2,6∶4=3∶2,所以就也像。
2.认一认。
图D和图A两张图片,长与长、宽与宽的比值相等,图A和图B两张图片长和宽的比值相等。
板书:12∶6=8∶4 6∶4=3∶2
(5)什么是比例?
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从比例的意义我们可以知道,比例是由几个比组成的?这两个比必须具备什
么条件?因此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关键是看什么?如果不能一眼看出两个比是不是相等的,怎么办?”
比例是由两个相等的比组成的。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时,关键是看这两个比是不是相等。如果不能一眼看出两个比是不是相等,可以先分别把两个比化简以后再看。
(6)比较“比”和“比例”两个概念。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比”,现在又知道了“比例”的意义,那么“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呢?
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有两项;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项。
(7)找比例。
在这四副图片的尺寸中,你还能找出哪些比可以组成比例?学生猜想另外两副图片长、宽的比值。求出副图片长、宽的比值,并组成比例。
如:3∶2 =12∶8 6∶4= 12∶8
3.右表是调制蜂蜜水时蜂蜜和水的'配比情况,根据比例的意义,你能写出比例吗?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1)什么样的比可以组成比例?
(2)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3)说一说你是怎么写的,一共可以写多少个不同的比例。
三、课堂练习
1.⑴分别写出图中两个长方形长与长的比和宽与宽
的比,判断这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⑵分别写出图中每个长方形与宽的比,判断这两个
比能否组成比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2.哪几组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15∶18和30∶36 4∶8和5∶20 1/4∶1/16和0.5∶2 1/3∶1/9和1/6∶1/18
四、课堂小结。
(1)什么叫做比例?(2)一个比例式可以改写成几个不同的比例式?
【板书设计】 比例的认识
12∶6 = 8∶4
内项
外项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小学数学教案 篇10
教学 目标
1.结合电影院的具体情境,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
2.对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能进行估算和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 重难点
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难点:用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2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学校为了丰富同学们的.业余生活,买来了12副乒乓球拍,每副15元,一共花了多少元?怎样列式?
师:请你估算一下,大概花多少元?
新课标第一
师:你是怎么想的?
师:想法真不错!
二、探究新知
师:×12到底得多少哪?请同学们开动动脑想办法,看谁能运用前面学过的知识或手中的学具,最先争夺智慧星——算出这道题的结果。
师:会动脑筋,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你们觉得这个方法行不行?
师:错,其他同学还有别的方法吗?
师:你们认为呢?
师:有更简便的方法吗?
师:说说看!
师:真巧妙。
师:可以吗?算算看。
三、提升
师:这样也可以,同学们非常聪明,想了这么多的办法,它们之间有联系?
……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乘数是两位数的进位乘法,方法很多,同学们可以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方法。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08-24
小学数学教案06-12
小学数学教案08-22
小学数学教案06-12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8-10
《左右》小学数学教案04-01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案03-16
小学数学教案模版07-13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07-22
小学数学教案范本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