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通用13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1
教学目标:
1、经历操作、推想、交流的学习活动过程。
2、会用8的乘法口诀正确计算相应的除法试题。
3、指导学生把数学活动经验与数学计算联系起来,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
小棒、卡片、电脑电视、小黑板。
学习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与交流。
教学过程: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交流空间。
谈话激趣
同学们上节课学得特别的棒,相信这节课表现的会更棒。
复习8的乘法口诀。学生们表现积极。
指生背8的乘法口诀。老师这样相信鼓励他们,学生自然学习积极性就会高
探究与体验
1、老师这里有48根小棒,你能用这些小棒摆成什么图形。
教师适时抓住由6根小棒组成的图形来讲解。可以怎样列式?由8根小棒摆图形方法同上。
2、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用8的乘法口诀计算的数学的问题?学生动手摆图形,互相交流全班汇报。
学生的摆法可能有很多种。
你是怎样想的?
举例说明。此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自主动脑、动手参与知识的整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巩固8的乘法口诀,加强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实践与应用
1、争夺小红旗,教材18页(同桌为单位)
2、找朋友;(卡片)
你能把这些信准确、快速的投到信箱里吗?
3、电脑出示教材练一练2
问题讨论:小黑板出示:独立完成后,同桌订正全对组获得小红旗。(前5组)
学生独立连线。
集体订正。
独立完成后,同桌交流怎样想的?
汇报。
汇报你是怎样想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利用多种形式和媒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孩子们永保旺盛的学习精力。
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2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观察商场实物的摆放情况,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4、让学生体会到生活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
学会对物体进行分类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求新知
1、感知分类
学生认真观察情景图:
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使学生明确商场物品有很多种。)
引导学生说出,商场是把一样的东西放到了一起。
2、明确分类
(1)观察商场物品近镜头(文具柜台第一层是文具盒;第二层是练习本;第三层是笔。一位售货员正在往柜台里分类摆放文具)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阿姨是把一样的东西放到了一起。
师小结:像这样把一样的东西放到了一起就叫分类。(板书课题)
(2)猜一猜
继续观察猜测阿姨拿的.物品会放到哪一层,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要把同一类的物品放在一起。
二、巩固发展,体验分类
1、摆一摆
出示商品柜台,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相应的物品分类摆放在柜台里。学生汇报物品是如何摆放的,教师指明分类的必要性——————通过分类使每种物品看得更清楚了,也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许多方便。
2、完成“做一做”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类活动。
(2)小组活动,组内互相交流是怎样分的,体验分类的方法,通过分一分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分类的作用。
(3)汇报交流
教师注意不同的分法。
3、完成练习六的第1———————3题
(1)第1题,启发学生在书上圈一圈,并说一说是怎样圈的,为什么这样圈?
(2)第2题,指导学生独立完成。评价时,将学生的用品展示出来。启发说出:4辆车是同一类的。
(3)第3题,教师说明题意,学生互相交流,使学生明确其中一个与其他三个是不同类。
4、补充练习
每组一袋物品明确要求:先讨论一下应该怎样分,哪能一组分
得又对又快又准备。然后汇报说明。
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3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让学生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初步感知不同标准分类的多样性。
2、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互相学习、合作交流能力。并在课堂中指导学生如何尊重他人意见等与人合作交流的方法。
3、采用小组之间互评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判断力和审美观。
4、让学生体裁会到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分类,处处有数学,并养成有条有理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难点:
能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学生每6———7个人一组围坐在一起,并在中间乱七八糟地堆放着各种杂物,让学生感受到教室里的杂乱,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们,在我们这羊教室里堆放了好多东西,你们都看见了有哪能些东西?
(2)这些东西这样放在教室里,好不好?为什么?你有什么好
的建议吗?
师:今天,我们就来当一回小管家,把这些东西收拾、整理、分类摆放好。
板书:小管家
你知道管家是做什么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开展“最佳小管家”的比赛,看看哪能个小组的同学最能干,能把东西收拾得最快、最整齐、最美观。
二、新授
1、整理教室(复习单一分类)
以小组为单位,先把杂的进行整体划分。
(1)我们全班一哄而上来收拾东西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2)我们怎样才能避免这种不安全的现象呢?
(学生有序的来捡走本组选中的物品)
(3)现在和刚才比,你们觉得有什么不同?你喜欢什么样的教室?
2、整理桌面的东西(不同的标准分类)
(1)一大堆杂物经过大家的努力,已经分类放在了每组的.桌面上了,想一想,这样就算收拾好了吗?
(2)你们能把它们收拾得更整齐、更合理,更便于我们在生活中使用它们吗?
(学生操作,学习小组汇报)
(3)你们小组是怎么收拾的?
(4)这样收拾有什么好处?
师小结:同学们桌面上的东西经过这样一整理,既美观又便于我们找东西了,真好。对刚才同学们的整理,你认为哪能一组整理的最好?可以当选“小管家”的称号?你们对别人的整理还有什么
看法和建议吗?
(学生提出建议,师问被提建议的组是否接受这个建议?)
(5)请大家想一想你们手中的东西,除了像这样分一外,还能怎么分?请你们试一试(学生操作,教师指导)
每一组学生重新汇报后,学生互评哪一组好,好在哪里。
三、活动
想一想:你们组里的人可以按什么样的标准进行分类?学生活动,教师指导,然后学生汇报情况。
(1)你们是按什么样的标准进行分类?
(2)还有哪一组也是这样分的?
(3)你们在生活中见过这样分的吗?
四、小结
(1)今天,你们学会了什么本领?
(2)平时,在什么地方看过、接触过分类?
五、布置课外活动
请小朋友利用今天学到的本领做一次小管家,把自己的书包、书柜、衣柜事理好。
课后反思:
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4
教学目标 :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学数学的意识。在学习中互相带动学习心理水平的提高。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投影片、小棒18根
学具准备:
每人准备小棒18根
教学过程 :
一、激发兴趣,复习铺垫
1、谈话引入:同学们,我们学校正在开运动会,你们想去参加吗?要想参加,就得先过两关,下面就让我们闯关吧。(采用闯关的形式复习1和几组成几与10与几等于十几的习题)
2、师:我们顺利地闯过了两关,赶快到运动场去吧,那里的运动会已经开始了!(出示校园运动会的场景图)
二、自主尝试,探究算法
1、创设情报境,教学例1
(1)师:运动场上的比赛热闹极了,请仔细看一看,同学们都参加了哪些比赛项目?
生:有踢毽子的、跳绳的、跑步的、跳远的。
(2)你最喜欢哪个比赛项目,数一数每个项目有多少人?
生:我最喜欢跳绳的,有3人参加。……
(3)师: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这些运动员参加这些比赛很辛苦,于是学校服务队的小朋友的小朋友给运动员准备了许多好喝的饮料(出示数饮料画面),送走了了一些,请仔细看一看,还有多少盒没送?
生:还有13盒没送。
(4)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先说给同桌听一听。
生讨论、汇报。
(小组内同学交流,然后各级汇报。学生们有的用点数法,有的用接着数的方法,也有的用凑十法等多种计算方法)
(5)师总结:同学们可真会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这三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
2、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刚才有的同学用数的方法知道了还有多少盒饮料,也有的同学是通过计算的方法得到的。下面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些同学是怎样计算的?
提问:要算有多少盒怎样列式?(板书:9+4)
师:今天我们来研究9加几。(板书课题:9加几)
师:9加几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用小棒代表盒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代表盒子外边的4盒饮料。
请一名学生操作,教师引导语 言:盒子里的9盒再加上几盒式就凑成了10盒?这个1盒是从哪来的?外边的4盒饮料拿走1盒后还剩多少盒?10盒和剩下的3盒合起来是多少盒?所以9+4等于多少?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如下:
师:谁能结合板书完整地说一说,刚才我们是怎样计算9+4的?
3、利用课本右边的资源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如:运动会上有9个踢毽子的,还有6个跳远的,要求踢毽子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
列式算式后,学生自己用小棒摆一摆。
学生汇报后,教师启发:你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每提1个问题,教师就让学生说一说一共有多少人。对于9加几的问题,还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二、练习巩固提高。
1、圈一圈,算一算。(“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看图说图意,并动手圈一圈,再看图写出得数。
2、看图列式。(“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看图填写,订正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教师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会计算9加几的算式吗?请说出几个9加几的算式并说说怎样计算的。
三、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9加几)同学们想到了许多的方法。其中的“凑十法”能让我们计算得更快。
四、课外作业 :
把你算9加几的方法讲给爸爸妈妈听。
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5
教学目标:
1、在“数学乐园”的一系列活动中,复习巩固10以内数的顺序,序数和基数;巩固10的组成,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
2、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 的兴趣和信心;
3、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初步分析数据,提取数学信息的'能力,形成简单的统计观念。
教学过程:
一、闯迷宫
1、激趣。
师:同学们,认识他们吗?(CAI播放1~9九个数字娃娃的小动画)
数字娃娃今天特地邀请我们班同学到数学乐园参加游戏比赛。有没有兴趣?
生:有!!!
师:数字娃娃说,只要闯过他们摆的迷宫,大家就可以进数学乐园。敢不敢接受挑战?
生:敢!!!
2、观察迷宫,明确规则。
师:数学娃娃摆了一个什么样的迷宫呢?
生:有1到9个数字,有两个出口。
师:按照什么顺序才能走出迷宫呢?谁知道?
学生发言(按照从1到9的顺序)。
师:指给大家看看吧。
(一个学生上台划出路线图,展示给学生。)
师:对。只有按照从1到9的顺序,才能走出迷宫见到数字娃娃。如果不按顺序,就会被困在迷宫里,也到不了数学乐园了。
3、独立闯迷宫,展示成果。
师:谁有不同方法路线走出迷宫?把它划在自己的课本上。看看自己最多能找出几条路。
(学生在自己课本上用笔划出路线,教师观察学生操作情况。)
师:走出迷宫的同学请举手。到这里来指给大家看看吧。
(学生到黑板上划一划,说一说。)
师: 谁和他不一样?来。
(学生划出不同路线图。)
4、肯定方法的多样,闯出迷宫。
师: 大家找到了这么多条路,都能顺利走出迷宫。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都是按照从1到9的顺序。数字娃娃要带大家去数字乐园了。走吧。
二、说组成,得门票
师:请大家闭上眼睛,一起从1数到9……到了。(CAI出示“数学乐园”画面)
进数学乐园还要有门票的。怎么办呢?
哈哈,原来早就给大家准备好了,在这里呢。(教师出示准备好的一沓类似门票的空白卡片。)只要说对一个关于数字的组成,就可以得到门票。有信心吗?
生:有!!!
师:屏幕上出现哪两个数字,就说一个关于它们的组成。比如2,6。
生:2和6组成8。
师:还能怎么说?
生:6可以分成2和4。
师:都可以。
师:我们来“开火车”。哪列“火车”顺利到站,他们小组就可以拿到门票。“小火车,……”
生(齐接儿歌):“……开起来,一开开到我这来。”
(CAI随机出现一组组的两个数字)
学生用开火车的形式一个接一个说数的组成。
(游戏顺利完成的,卡片以小组为单位发到各个学生手中。)
三、验门票,进乐园
1、写算式。
学生用水彩笔在空白卡片上写一个算式,不写得数。
2、同桌互换。
把写有算式的卡片和同桌互换。
3、验门票,进乐园。
学生按小组,挨个读出门票上的算式,说得数,投入写有对应数字的票箱,其余学生做裁判。计算正确投递正确的学生进入“数学乐园”。
四、排排坐,选队员
1、教师发指令,选拔学生。
师:同学们经过这么多考验,终于顺利来到数学乐园了。等不及要参加游戏比赛了吧?
可是,比赛规定只要十个男同学,十个女同学。怎么办呢?还是考考大家,通过考验了才能参加比赛。
师:请同学们坐整齐了,听到口令作出反应,又快又对的就能参加比赛。准备好了吗?
竖着数,请从前往后第3位同学起立。
(这位学生做出正确反应,被选中来到讲台上。)
2、学生尝试发指令,继续选拔出其余比赛人员和记录员。
教师继续发口令,选择一定人数后,请学生发口令。
教师注意观察人数,挑选十名男同学,十名女同学,分为男队和女队。再挑选男、女同学各一名,作记录。
3、说明比赛规则,准备投球比赛。
队员和记录员各就位,其余学生做裁判和啦啦队,说明比赛规则:共有20个球,男队和女队轮流向一个篮子里投球,投中一个,记录员在黑板上对应位置画一个圆圈。
五、投球比赛
1、两队开始投球比赛,其余学生做裁判和啦啦队,记录员作好记录。
2、比赛结束,观察黑板上的记录情况,说说比赛结果,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6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掌握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意义,感受方程思想。
2.经历从生活情境到方程模型的建构过程,理解等式和方程的区别与联系。
3.在学习过程中,发展抽象概括能力。
4.体会方程在数学史和人类发展史上的意义,进一步增强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掌握方程的意义。
教学难点
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下面哪些是等式?
23+10=33 100÷4=25 14-x 2m÷6=20 32+x 5y=40
根据学生的回答,把不是等式的擦去,留下等式备用。
2.根据下面信息,写出等量或等式。
(1)四(1)班有男生2:5人,女生2:0人,全班共有45人。
(2)天平左端放300g砝码,右端放两袋药丸,每袋xg,天平平衡。
(3)一辆汽车3h行了195km,平均每时行ykm。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等式写在黑板上备用。
二、走进新课
1.根据主题图写等式
师:王大伯家今年水果丰收了。今天,他挑的梨又卖了个好价钱,换回了一大担物品,高高兴
兴回来了,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课件出示主题图)
师:你从图中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说出哪些等量关系?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2袋化肥的质量=1台电视机的质量
1台电视机的质量+1台风扇的质量=3袋化肥的质量
3袋化肥的质量-1台风扇的质量=1台电视机的质量
师:根据这些等量关系写出等式。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10×2=20 20+n=30 30-n=20 2.建立方程概念
师:请看黑板:
23+10=33 m÷6=20 100÷4=25 5y=40 25+20=45 2x=300 3×4=12 y÷195=3 10×2=20 20+n=30 30-n=20
师:这些都是等式,这样的'等式写得完吗?仔细观察,你能将它们分类吗?说明分类的理由。
学生分类。
师:右面这些都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板书: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谁来说
说什么是方程?哪些词是关键?(强调"未知数"、"等式"。)
3.介绍有关方程的文化
课件出示:我国的算术中很早就在使用方程这个词语了,最早见于我国古代的《九章算术》。《九
章算术》是我国东汉初年编写的一部最古老的中国数学经典著作。书中收集了246个应用问题和其他问题的解法,分为九章,"方程"是其中的一章。方程的概念,在世界上要数《九章算术》中出现得最早。这一成就进一步证明:中华民族是一个充满智慧和才干的伟大民族。我们为此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4.方程的解
(1)师:在20+n=30中,当n=10时,左边20+10=30,右边=30,左边=右边,我们就说n=10
是方程20+n=30的解。
(2)试一试:
①2是4x+2=10的解吗?为什么?
②5是y÷12=10的解吗?为什么?
③方程5y=15的解是多少?
(3)概括小结:什么是方程的解?
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概括出: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三、巩固应用
1.判断下面式子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为什么?
100-x=20 16÷4=40?6n=18 32+2a 48-x>24 m÷2=20 x=255y 98-3x=80 2.你能举出一个方程吗?请和同桌交流。
3.判断:
(1)x=5是方程2x-8=2的解。()
(2)m=4是方程m÷4=m的解。()
学生先自己独立解答,再交流汇报。
四、总结评价
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你今天表现怎样?
师:我们班有59个同学,老师发现今天有56个同学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积极发表自己的意
见,有x人暂时还不够积极。你能根据老师刚才的评价说出方程吗?
师:这个方程的解是多少呢?
五、作业
独立完成练习十九相关练习。
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2、使学生经历完整的解决问题过程与分类统计的过程,会用简单的统计表呈现分类的结果,并感受到用统计表记录分类结果的优势。
3、使学生能够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并能根据数据提出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学会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标准自主分类。
难点:学会用简单的统计图表呈现计数的结果。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周末,阳光明媚,很多爸爸妈妈相约带小朋友一同去郊游。
出示课本情境图
师:看,这么多人一起玩多开心呀!他们想玩捉迷藏的游戏,现在得把这么多人分成两组。小朋友们想一想,可以怎么分呢?
【设计意图:创设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操作探究,充分交流
(一)小组合作开展探究活动
师:分成两组做游戏,你能想出几种不同的分法?把分类的结果用你觉得最好的办法呈现出来。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活动信息。
【设计意图: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空间,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完成分类计数,体验分类统计的过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发现学生学习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和出现的问题,并获取接下来教学活动的素材。】
(二)展示学生分类结果,引导学生评价交流。
1、呈现学生分类计数的结果
学生呈现分类计数的结果的方式可能多样,例如:图画式、简单的统计图式(纵向或横向)、图文并茂式、表格式等。教师根据教学需要选取有代表性的作业展示在黑板上。
2、适时纠正学生的计数错误
总会有学生出现计数的错误,教师要发现学生的错误,对学生计数的过程和方法进行指导。
先让数错的学生说说为什么数错了,再引导学生交流:怎样数才不会漏数,不会重复数,不容易数错呢?
指导学生可以边数边做标记,数完之后可以再数一遍等。
【设计意图:对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数清楚数量也是有一定难度的数学活动,在分类过程中进行细致地计数指导是十分必要的。】
3、对比研究,感受用统计表记录分类结果的优势
师:哪种呈现方式最简洁最清晰,一眼就能看出分类的结果?
引导发现:用数字和表格的形式呈现分类的.结果最简单,最清楚。
4、指导学生绘制简单的统计表
(1)教师选取学生优秀作业呈现在黑板上,指定一名学生说说是怎么完成统计表的。
(2)教师板演绘制简单统计表的过程。
(3)学生模仿教师用统计表重新记录分类计数的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经历简单统计表的生成过程,使学生感受用统计表记录分类结果的优势。】
(三)根据数据提出问题,体验分类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1、让学生分别说一说分类的标准是什么。
2、教师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把学生的分类结果分开呈现。
3、逐一出示不同的分类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数据,发现和提出问题
师:观察统计表,你发现了什么?能根据分类的结果提出数学问题吗?
师:同样是这些人,为什么分类结果不同?
引导学生认识到:分类标准一致,分类结果就一致;不同分类标准,分类结果多样。
4、师:按不同的标准分类,结果有没有相同的地方?
使学生体会:不同分类标准,分类结果多样;虽然结果不同,每一种分类标准下分的结果数据加起来总数是一样的。
【设计意图:注重培养学生根据分类计数的结果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体会数据蕴涵的信息。】
(四)即时练习,巩固新知
1、师:如果你也是其中一员,你觉得哪种分类方法好?
学生可能根据游戏的公平性来选择,可能会偏向于男女人数相等的分类方法,只要合理就可以,教师可让学生充分交流。
2、师:还可以怎么分呢?把你的分类方法也用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
学生可能会这样分:
教师对表格设计合理,书写工整的学生给予表扬。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选标准分类计数,再次体验不同标准下分类结果的多样性,同时也起到了练习巩固的作用。】
(五)回顾整个统计的过程
1、引导学生说一说分类活动的全过程。
2、教师小结:先根据需要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再数清楚数量,然后制成统计表,最后观察表中的数据并提出一些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在阶段小结时让学生充分交流学习所得,学生交流得越深,知道得就越多,有利于后面练习的开展。】
三、练习反馈,巩固新知
1、完成教科书第28页“做一做”
学生很可能会按男女把全班同学分成两类,但是计数活动会比较困难。教师可先放手让学生自由地数一数,计数结果可能会不同,再让学生讨论怎样数才不会错。
计数活动完成后,让学生独立完成表格的填写。
表格填写的难点在表头的设计,学生完成后再集体交流订正。
2、完成练习七第5题
先指导学生正确理解题意,再让学生自选标准将动物分成两类,并独立完成计数和统计表的填写。
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可让学生在小组中开展。
3、完成练习七第7题
(1)(2)两小题可让学生独立完成,(3)(4)两小题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集中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体会数据蕴涵的信息。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练习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根据所收集的数据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能力,理解数据的意义,进一步明确分类的标准。】
四、课堂小结
师:说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8
一、单元教学内容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教科书P39P72)。
二、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由“6、7的认识和加减法”,“8、9的认识和加减法”,“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连加和连减”,“加减混合”等内容构成。这些内容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应用,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的基础。
三、单元教学目标
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10各数,会读、会写,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使学生掌握6~10的数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熟练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的含义,会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使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
使学生能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单元教学重点
6~10的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五、单元教学难点
数概念的形成。
6~10的加减法。
六、教学过程示例(以“7的认识和加减法”为例)
导入:通过数数游戏或实物展示,引出数字7。
新课讲授:
认识数字7: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数字7的形状,理解其含义。
学习7的组成:通过分苹果、分小球等活动,让学生理解7可以分成几和几。
学习7的加减法:结合实物或图片,让学生理解7的加减法运算过程。
巩固练习:
让学生完成教科书上的相关练习题。
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如“找数字”“数字接龙”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7的认识和加减法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寻找与7相关的数学问题,培养数学意识。
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9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6页例1,练习三的第1、2题。
二、教学目的
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加法和减法的关系计算十几减7的题目,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三、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12个黄圆片和虚线圈。
四、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
通过口算卡片,复习十几减9和十几减8的题目。
新课讲授:
教学例1:教师出示绒板或黑板上贴好的12个图片,提问并引导学生用减法计算12减7。
教学例2:通过类似的方法,引导学生计算11减7等题目。
巩固练习:
让学生完成教科书上的“做一做”题目。
设计一些练习题,如“口算比赛”“填空题”等,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利用加法和减法的关系计算十几减7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寻找与减法相关的数学问题,培养数学意识。
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10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8889页例1例3。
二、教学目的
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自主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
通过涂颜色、摆学具等活动,增强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经历寻找规律的`过程中,体验规律的美和创造的快乐。
三、教学重点
初步发现事物的排列规律。
四、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通过播放歌曲或展示图片,创设情境,引出规律的概念。
新课讲授:
教学例1:通过观察大屏幕上的图形排列,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教学例2:通过涂颜色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规律的概念。
教学例3:通过摆学具活动,让学生动手创造规律。
巩固练习:
设计一些练习题,如“找规律填空”“创造自己的规律”等,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
展示学生的作品,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规律和想法。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发现规律和创造规律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更多的规律,培养数学意识和审美能力。
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11
一、教学目标
使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在 10 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 0-10 各数。
使学生在数数、认数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数出数量在 10 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 0-10 各数。
难点:初步建立数感,理解数的含义。
三、教学过程
导入
展示一些数量在 10 以内的物体,让学生数一数。
新授
认识数字 0-10,通过实物、图片等让学生直观感受每个数字所代表的数量。
教学生书写 0-10 各数。
组织学生进行数数活动,如从 1 数到 10,从 10 数到 1。
练习
完成课本上的相关练习题。
让学生数一数教室里的物品数量。
总结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学生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12
一、教学目标
认识 10 以内的数,能正确数出物体的个数。
理解数的顺序,能比较数的大小。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 10 以内的数,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
难点:理解数的含义,正确比较数的大小。
三、教学过程
导入
播放一段与数字相关的儿歌或动画,激发学生兴趣。
新授
展示不同数量的物体,让学生数一数,并说出对应的数字。
通过实物或数轴,让学生直观感受数的顺序。
引导学生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如 3 和 5 的大小比较。
练习
做一些数数、排序、比较大小的练习题。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互相出题并解答。
总结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数的概念和比较方法。
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13
一、教学目标
熟练掌握 10 以内的数的读法和写法。
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练读写 10 以内的'数,能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难点:理解数与实际生活的联系,灵活运用知识。
三、教学过程
导入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学生一些简单的问题。
新授
详细讲解 10 以内数的写法,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练习书写。
通过实际问题,如分糖果、数玩具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练习
完成课本上的拓展练习,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组织学生进行数学游戏,如数字接龙等。
总结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表现。
【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四数学第五单元教案09-16
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练习06-16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第五单元教案02-23
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01-26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11-25
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相关练习10-12
数学第五单元总复习教案设计05-04
语文第五单元教案07-18
一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计划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