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时间:2024-07-17 14:38:45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

  教学内容:

  在小朋友们的心目中,科学家的大脑中装满了许许多多的知识,一定什么都知道。一位科学家提了一个非常奇怪的问题,引起小朋友们的纷纷议论,他们毫不怀疑科学家问题的正确性,通过自己的想象来证明科学家的话是正确的。玛丽亚对科学家的问题心有质疑,在妈妈的启发下,她亲自动手,终于从实践中获得了正确的答案。

  教学目标:

  1、学会“位、朋、友、鱼、这、亚、对、买”8个生字,会认“科、杯、别、议、论、理、些、得”8个生字。认识“寸”字旁。

  2、了解课文的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领悟科学家说的话不一定都是正确的,有些问题只有自己动手试一试,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让学生懂得有些问题只有自己动手试一试,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

  教学准备:布置学生查找科学家居里夫人的事迹,课文朗读磁带,教师制作相关内容的课件;准备一条金鱼,一个玻璃水杯。

  教学时间:2课时

  设计理念:

  1、在兴趣中主动探究。

  在教学中,我通过课件将科学家----这个深为学生崇敬、距离现实生活非常

  遥远的权威人物请进课堂,借助直观、生动的教学手段,自然地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转化为学生与科学家的直接交流,让学生与小玛丽亚一起,历经疑惑、生气、惊讶、高兴的情感变化,懂得“不懂就问,勤于动手才能得到成功”的道理,并在亲手实践中享受成功带来的乐趣。识字教学加强生生合作学习,识字记字方法多样化。

  2、重视多层次的朗读感悟。

  阅读教学以读为主。在本课教学设计中,我注意分层次地指导朗读:初读整体感知----精读有所感悟----读时培养语感----读中受到熏陶。在读中活化语言,内化感情,强化玛丽亚的人物形象,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玛丽亚不懂就问和敢于实践的精神,并从中受到启迪。

  3、勇于疑与实践。

  通过课文的学习,学生领悟到就连知识渊博的科学家说的话都不一定是正确的,要自己亲手做做看。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抓住“奇怪”一词,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在自己的阅读中探求问题的真谛;在学生动手实践时,成功带来的不仅是快乐,而是在本课问题的探究中获得发现更多问题的兴趣、自信与勇气。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师生谈话,揭示课题:

  老师在黑板上写下“科学家”三个字,问:同学们,在你的心目中,科学家

  是什么样的人呢?

  (让学生自由回答,在学生的心中,科学家懂得许多知识,几乎没有不知道的问题。)

  师:是啊,科学家有着非常渊博的知识。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老师

  在“科学家”后面加上“的问题”三字。)学生齐读课题:16、科学家的问题

  师:读完课题,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质疑。对有价值的质疑进行肯定与鼓励。

  (过渡语:我们一定会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解决这些问题的。)

  二、听范读后自主合作,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1、听录音机里的范读,用铅笔圈出生字。

  2、学生大声、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就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同桌互读,读准字音。并帮助同桌纠正错误的发音。

  4、小组合作学习,由小组长抽读生词卡片,包括要求学会的字和要求会认的字。

  5、开火车认读生字,识记生字,及时正音。

  6、学生再读课文,将课文读通顺,并把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

  7、指名朗读课文,反馈读书情况,引导学生评价并正音。

  三、在书写指导中写对、写美。

  1、复习本课要求学会的生字:位、朋、友、鱼、这、亚、对、买。

  2、小组讨论识记方法。

  3、交流识记方法,并口头组词。

  4、重点指导书写:这、亚。老师边范写,边指导重点。

  这:“文”字的捺变成了点,“之”注意一波三折。

  亚:上面一横短,下面一横长,中间部分注意对称。

  对:认识“寸”字旁。

  5、学生练写生字。老师巡视,提示写字姿势。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创设情境:我与科学家面对面。体会科学家问题的奇怪之处。

  1、师:同学们,今天科学家爷爷也来到了我们一(1)班,(老师播放课件:一位和蔼、慈祥的白胡子老爷爷出现在屏幕上,非常严肃、认真地说:“一(1)班的小朋友,你们好!”)科学家爷爷还给我们带来了一份礼物,你们猜猜是什么?

  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畅所欲言,尽量说出自己所能想到的,老师对学生的想象和向往表示理解。

  2、师:来,让我们一起看看科学家爷爷给我们带来什么礼物吧?(播放课件,科学家爷爷说:“小朋友们,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个问题:一个杯子装满了水,再放进别的东西,水就会漫出来。如果放进一条金鱼,就不是这样。这是为什么?”随着科学家的提问,屏幕上显示出问题。)

  3、师:你能像科学家爷爷一样把问题说清楚吗?

  自由读后指名读,读时体会科学家提问题时的认真语气。

  4、师:这个出人意料之外的礼物可真奇怪呀!奇怪在那里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全文,联系全文用笔画出你认为问题奇怪之处?

  5、学生自由朗读,勾画。

  6、学生讨论交流,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发表意见。根据学生回答,老师可以从以下方面相机引导:

  A、学生联系课文后面的内容,知道科学家

  提的是一个错误的问题,科学家那么了不起的人怎么会提出错误的问题呢?

  B、问题本身很奇怪,金鱼放进水中,水不会漫出来,这是为什么?玛丽娅的同学毫不怀疑科学家的话有什么不对。

  C、实际上通过第一课时对课文的初步感知,学生都知道金鱼放进去后水是会漫出来的。科学家其实知道提出的`问题是错误的,为什么还要提出来?

  7、老师在适当时机引导学生懂得科学家提出这个奇怪的问题目的是要小朋友们遇到问题时不要凭空猜测,有些问题只有自己动手试一试,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

  二、学习2----6自然段,体会玛丽亚动手实践的可贵之处。

  (一)师:从课文中,我们都知道科学家提出的这个奇怪的问题本身就是错误的,但是,当时的小朋友们可并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呢?请齐读课文第2自然段。

  1、读后指名回答。

  2、指名读小朋友的对话。

  3、理解“议论纷纷”。

  (二)师:看来,遇到问题时,大多数人都是凭着自己的想象猜测,并未深入思考,只有一个人例外,她就是玛丽娅。指名读第3自然段,思考后说说:玛丽亚听了大家的议论后是怎么想的?

  1、学生自由回答时,引导学生抓住“玛丽亚觉得他们都没有说对,但是自己又说不出是什么道理。”想一想自己平时遇到问题时有过这种似是而非的感觉吗?可以联系着简单说说。

  2、玛丽亚遇到问题,寻求妈妈的帮助,妈妈是怎么样回答玛丽亚的,指名读妈妈的话。

  (三)自由读读第4自然段,玛丽亚听了妈妈的话,又是怎么做的?

  1、引导学生在回答时体会玛丽亚看到水漫出来的惊讶之情,指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惊讶的语气。

  2、咱们都是玛丽亚,我们动手实践,看一看。

  指名一学生将一条金鱼放进一个装满水的玻璃杯中。

  3、(师)哎呀----(生)水真的漫出来了!!!

  4、师:结合后文我们都知道实验一定会出现这种结果,但是玛丽亚并不知道呀,如果你是玛丽亚,面对这种结果,你会怎么想呢?

  学生回答:伤心、生气、难过、气愤,感觉自己和同学都被科学家欺骗了。

  5、师:让我们和小玛丽亚一块儿,带着气愤、伤心、生气与被骗的感觉,一起去问问科学家。

  指导学生读好“您怎么可以提错误的问题来骗我们呢?”,采取多种形式读,自由读----对读----指名读----齐读。体会小玛丽亚的生气的感情。

  6、师:面对玛丽亚的责问,科学家并没有生气,他是什么反应呢?从第5自然段中你会找到。

  学生回答:哈哈大笑。自己试一试,用动作来理解“哈哈大笑”。从哈哈大笑中体会科学家对玛丽娅能动手实验感到非常高兴。

  7、自由读,读懂科学家的话,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引导学生抓住“有些问题只有自己动手试一试,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

  8、重点指导“有些问题”、“自己动手试一试”、“正确的答案”。(板书:自己动手试一试)

  9、玛丽亚终于明白了这个道理,她高兴地笑了。齐读,体会高兴的感情。

  10、你想对玛丽娅说些什么吗?

  学生自由说出真情实感。

  三、学习第7自然段。

  1、师:玛丽亚与她的同学的不同之处面对一个问题时,其他孩子靠凭空想象,理所当然地认定了自己的答案,只有玛丽亚能从答案中发现问题,正是因为养成了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好习惯,这个小女孩长大后也成了科学家,(用课件出示居里夫人的画像。)她就是著名的居里夫人。理解“著名”。

  2、学生简介自己收集的居里夫人的事迹。

  3、朗读第7自然段。

  四、师:同学们,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出现玛丽亚遇到的这种情况,当你不太相信别人的说法时,你会怎么做呢?

  学生自己发表意见,老师给予肯定与鼓励。

  五、总结:这就是科学家送给我们的最好礼物:生活与学习中,遇到问题要做到不懂就问,勤于动脑,用信心与恒心去实践才能取得成功。

  六、拓展延伸:推荐阅读童话故事《小马过河》,与小朋友交流自己的想法。

  板书:16、科学家的问题

  奇怪的问题自己动手试一试

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2

  【教材简析】

  本课是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的第6课。在上节课《观察一瓶水》的基础上,学生将通过把水与其他物质混合,来进一步研究水的特征。本课的学习主要分为三个活动:1.聚焦问题;2.探索活动;3.研讨交流。通过观察食盐、红糖和小石子放入水中后的变化,学生将进一步了解水的特征——有些物质能溶解在水中,有些则不能。考虑到“溶解”一词一年级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本课并不为他们建立溶解概念,不给出具体的解释,而只在词汇表中给出“溶解”这一科学词汇,学生只需要通过实验现象来初步认识“溶解”即可。

  【学生分析】

  经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运用感官进行观察再描述的基础,对水和固态物体的许多特征有了初步的认识。并根据生活经验知道,把食盐或糖放入水中会慢慢“化”掉,但是把小石子放入水中则不会“化”。本节课学生将运用一种不同于前面几课的实验方法——混合,把一些物质放入水中,观察混合后发生的变化。混合实验将丰富学生对前面研究的物体属性的认识,学生将从实验中观察并认识到,有一些物质较难溶解在水中,有一些物质较易溶解在水中。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他们在行为能力上有所提高,但课堂中仍不能较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学习中自我意识较强,团体合作意识、自我控制力较弱;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倾听习惯等都需要培养。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有些物质能溶解在水中,而有些物质很难溶解。

  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对比的方法,观察物质放入水中的'变化情况。

  2.能用放大镜观察较小的物体。

  3.能用搅拌的方法让水中的物体充分混合。

  科学态度目标

  1.认识到可以用对比的方法观察现象。

  2.认可从多角度进行观察是一种严谨的科学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现象,知道可以利用这种变化为生活服务。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些物体能溶解在水中,而有些物体很难溶解。

  难点:通过对比的方法,观察物体放入水中的变化情况。

  【器材准备】

  为学生准备:3个装水的透明杯子、3个小玻璃盒、放大镜、搅拌棒、小勺、食盐、红糖(块状)、小石子、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班级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聚焦问题

  1.问题导入。

  (1)上节课我们大家一起认识了水,谁还记得水都有哪些特征?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为后续学习物质放入水中是否会发生变化做好了铺垫。

  (2)生活中我们离不开水,谁能说一说水有什么用处?

  (3)水还有一个本领,可以加很多东西进去,比如妈妈做汤时会放一些作料在水中,使汤更加鲜美。类似的情况你们还见过哪些?在哪里见过?(在这里,学生可能会根据一些生活经验,提到“溶解”这个词)

  (4)所有的东西放入水中,都能被溶解吗?

  (课件展示一些生动的溶解现象)

  (设计意图:从生活实际引入,使学生感受到身边处处都有科学存在。)

  2.聚焦问题。

  如果我们把食盐、红糖和小石子放入水中,水会发生变化吗?会发生什么变化?食盐、红糖或小石子会发生变化吗

  设计意图:教师对学生已有生活经验进行探查,同时,也可以根据他们的回答引出本节课的探究主题,即“它们去哪里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

  二、学习新课,探究发现

  1.描述并记录现象。

  (1)师:老师为每一组都准备了这三样物品,请你们认真仔细地观察它们分别是什么样子的?教师指导放大镜的使用方法。(课件出示三种被观察的物质)

  (2)小组成员分头观察,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让学生先观察物体原始特征,为稍后对放入水中前后的对比观察做好准备。在观察的过程中继续培养学生认真、仔细地科学态度。同时,在交流过程中,继续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表达习惯和倾听习惯

  (3)师:要想看到它们放入水中是什么样子的,你们打算怎么做?

  (4)学生分组研讨,拿出实验方案,教师加以指导。

  指导要点:①使学生明确要用小勺来取物质,放入等量的水中,然后静静地观察这些物质进入水中的情况,并与物质之前的状况进行对比;②提醒学生不能晃动水杯;③在物质进入水中一段时间后,用搅拌棒充分搅拌,让物质与水充分混合;④搅拌停止后,再次观察、对比物质的变化情况、混合液的情况以及杯底的情况。

  同时,教师还要提示学生将观察结果及时记录在活动手册中。可以用文字表达,也可以通过图画来表示。要特别强调没有变化与有变化同样重要,所有观察结果都要记录下来。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运用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分组商量实验方法。但学生毕竟年龄小,需要在教师指导下完善实验方案,明确实验步骤,为下一步准确地进行操作打下基础。同时在交流过程中,教师需继续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表达习惯和倾听习惯。

  (5)学生小组实验观察并做好记录。

  (6)教师巡视和指导。

  设计意图:使学生会用搅拌的方法让水中的物质充分混合。通过对比的方法,观察物质放入水中的变化情况。教师要关注学生是否按照操作流程在一步步地进行实验,合作是否愉快,在每一个环节是否做到仔细观察,是否在学生活动手册上及时记录等

  2.研讨交流,达成共识。

  (1)把盐、红糖、小石子放入水中后,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引导学生分别描述3种物质放入水中的变化情况,询问学生哪些发生了变化、哪些没有发生变化,并对比3种物质变化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师加以说明,食盐和红糖在水中溶解了,小石子在水中没有溶解。(播放课件)

  (2)盐、红糖放入水中后,真的“消失”了吗?

  引导学生在说出自己判断结果的同时,说出支持自己观点的理由(结合生活中的经验和实验现象来说明)。盐放入水中后,盐水是咸的,说明盐还在水中,只是看不见,红糖放入水中后,水是有颜色的、甜的,说明糖还在水中,只是看不见(课堂上不允许学生品尝,学生归纳的“咸”和“甜”是基于生活经验)。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将盐、红糖在水中的共同现象与小石子在水中的现象进行对比,明确“盐和红糖都在水中溶解了,而小石子在水中没有溶解”,从而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溶解现象。同时,鼓励学生对现象进行解释,指向更深层次的思考,激发他们研究的欲望,发展他们的为自己观点寻找证据的能力。在学生交流环节,继续强调落实说和听的习惯养成。不同的学生可能持有不同的观点,教师要鼓励他们说出观点和理由,不必急于纠正他们的想法。可以鼓励他们继续学习、研究,寻找能够被人信服的证据。

  三、课堂小结、扩展延伸

  1.通过我们的研究你有哪些收获?谁愿意来谈一谈?

  2.课堂伊始,大家说俩人很多能在水中溶解的物质,现在再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会溶解在水里?哪些不会溶解?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用学到的方法试一试,下一堂课跟大家分享。

  (播放课件)

  设计意图:教学首尾呼应,扩展延伸,巩固所学。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现象,知道可以利用这种变化为生活服务。

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3

  【教学目标】

  1. 熟练运用各种感官辨认哪一杯是水,说出水是无色、无气味、无味道、透明的等特征。

  2. 通过把相同多的水倒入不同的瓶子、在手背上滴一滴水活动,知道水没有固定的形状,水可以流动的特征。

  3. 学会用气泡图展现对水的特征的认识。

  【教学重点】

  熟练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辨别等活动,说出水是无色、无气味、无味道、透明的特征及水没有固定的形状,会流动。

  【教学难点】

  用科学的词汇对水的特征进行描述,用气泡图的方式展现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教学准备】

  白醋、水、牛奶、白糖水各一杯、尝味棒、记录单、不同形状的瓶子、滴管、装有水的烧杯、红色水彩笔。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两个橙子,一个是真的,一个是假的,请学生比较判断出哪一个是真的,哪一杯是假的。为什么说这一个是真的。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用什么观察方法)小组讨论回答。

  2、谈话:用眼睛除了看颜色还可以看什么。形状、颜色、大小。请一个小组上来看。

  3、提问:光用眼睛看我们能区分吗。

  4、总结:学生回答用鼻子闻气味、摸粗糙程度、冷热程度,尝味道。除此之外,我们还有哪些感觉器官没有用到。

  5、总结:认识物体的常用的科学方法是:先用眼睛看,再用鼻子闻,用舌头尝,用手摸等。对于不了解的物体,千万不能随便尝和闻,以免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伤害。

  6、组织学生说说生活中哪里需要用到水。

  7、明确本课研究的问题:水到底是什么样的。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在调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谈谈生活中哪里需要用到水,感知水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小组合作,实验探究

  1. 今天老师带来四个杯子,可是我今天要找水时遇到问题了,你们可以当老师的小帮手吗。出示四杯液体,让学生找出哪一杯是水。

  学生先说一说自己的方法,然后分小组活动。

  让学生用眼观察颜色和是否透明(水——无色、透明;牛奶——白色、不透明);“水和白醋”——让学生用鼻观察气味(水——无气味;白醋——酸味);“水和盐水”——让学用嘴观察味道(水——无味道;盐水——咸味)从而概括出水是什么样的。

  2. 带领学生一起用气泡图来总结水的基本特征。

  3. 总结:水是无色的、透明的、没有气味的、没有味道的。

  [设计意图:选择牛奶、盐水、白醋、水四种液体,利于学生用看颜色、闻气味、尝味道的方法,调用多种感官进行排除与辨认。在辨认过程中尝试用科学的语言进行描述,用气泡图的方法进行归纳整理水的基本特征。]

  三、联系生活、认识液体

  1、将同样多的水倒入不同的透明瓶子中,观察水的形状的.变化

  2、出示四种不同形状的瓶子,让学生说说瓶子有什么不同。提出问题:如果把同样多的水倒入这些瓶子,水的形状会有什么变化。

  学生先观察三个瓶子,找出它们的不同——形状不同。

  3、教师演示:将染成红色的水依次倒入四个瓶子中。

  组织学生观察并画图。

  学生观察水在不同瓶子中的形状,并用水彩笔画出来。

  4、带领学生完善气泡图并得出结论:水没有固定的形状。

  [设计意图:水没有固定的形状这个问题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有点抽象,通过玩一玩、画一画的活动,形象感知水倒入不同形状的瓶子,就呈现瓶子的形状,说明水没有固定的形状。]

  四、握一握水,在手背上滴一滴水,感知水的流动性特点

  1. 请学生在水龙头下面握一握水。

  2. 组织学生在手背上滴水,观察水的流动。

  3. 带领学生完善气泡图:水会从高处往低处流动。

  [设计意图:通过“手握水”和“在手背上滴水”活动,细致感知水具有流动性,从高处往低处流,完善对水的基本特征的认识。]

  (五)总结升华

  1.提问: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谈话:水的秘密还有很多。我们以后还要继续探讨。在探讨水的秘密时,请同学们一定要注意个人的安全,要远离危险的水域。

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4

  教学目标:

  1、能用各种感觉器官观察水的物理性质,认识到水是无色、透明、无气味、无味道、无固定形状的液体。

  2、能用语言、文字、图画等方式表达和描述实验结果。

  3、初步认识水占据空间。

  4、在活动中能够细心观察;能够合作互助;能用证据说明问题。

  重点

  观察水、辨别水,认识水的基本性质。

  难点

  水无固定形状。

  教学准备学生材料:

  1号材料袋

  演示材料:

  1个透明塑料桶、石头、小石头、细沙、水

  教学过程:

  活动:观察水

  1、老师口渴了,带了一杯纯净水。水是什么样的?今天我们就来观察水、认识水。

  2、我们可以采用哪些方法来观察这杯水呢?(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舌头尝)

  3、教师指导:

  用眼睛看发现水有什么特点?(无色、透明的)

  “闻”有种科学的闻的方法——扇闻法。大家用这种科学的方法闻一闻,发现水有什么特点?(无气味)

  “尝”,对于不明的'物质我们千万不能随便尝,今天我准备的是纯净水,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尝。尝也有方法,我们用吸管蘸取一点放舌头上尝尝。大家用尝的观察方法又发现水有什么特点?(无味道)

  4、小结过渡:我们通过看、闻、尝,发现了水的哪些特点?(是无色、透明、无气味、无味道的)我们生活中很多物体都有形状,西瓜是球形,粉笔盒是方形……,那水有形状吗?我们把水倒入这几个容器里看看。

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5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在教师指导下,预测动物对不同刺激的反应,并通过实验验证。

  科学知识:知道动物会对食物、气味、声音、天气变化等做出反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人和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在教师指导下,尝试用多种方式认识动物对不同刺激的反应。联系生活,了解天气变化时动物的反应。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教师指导下,预测动物对不同刺激的反应,并通过实验验证。

  教学难点:在教师指导下,尝试用多种方式认识动物对不同刺激的反应。联系生活,了解天气变化时动物的反应。

  三.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1.师:在一个阴云密布的日子里,河里的小鱼儿们聚集到一起,它们说:“我们一起到水面上玩一玩吧?”(出示课件)

  师:聪明的同学们谁能说一说下雨前小鱼为什么要到水面上来透透气?学生:它们要到水面上呼吸新鲜空气。学生:下雨时小鱼在水里闷得上。

  教师总结,下雨前小鱼在水里特别闷得上,所以要到水面上来透透气,这是下雨前小鱼的反应。其他动物在不同情况下会有哪些反应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动物的反应。出示课题——5.动物的反应

  (设计意图:从学生经常见到的动物及它们下雨前的反应人手,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入新课学习,激起学生的兴趣,有利于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课题。)

  (二)活动过程

  1.小兔喜欢吃什么?同学们现在做的这么端正,有一位神秘嘉宾想和大家交个朋友?大家猜猜它是谁?学生猜测。学生:应该是小兔子

  教师:你是怎么才出来的?学生:我刚才看到旁边的箱子里,有白色的小爪子。

  教师出示:一只小兔子,你想说什么?

  学生:看到它毛茸茸,我想说它真可爱。

  教师:你知道小兔子喜欢吃什么吗?教师指导学生学生依据生活经验说一说小兔喜欢吃什么。学生可能做出多种猜测,例如:小兔喜欢吃萝卜、青菜、青草......教师出示食物图片教师指导学生说一说做出这种猜测的原因。

  教师总结:说出小兔可能会吃哪种食物,就是在预测。(板书预测)这是我们科学上的一种探究方法。

  2. 检验小兔喜欢吃什么。小兔子看到同学们上课这么认真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百宝箱。(教师出示百宝箱)现在请大家用刚刚学到的预测这种方法,预测一下百宝箱里有什么?学生回答:可能会装着小兔子爱吃的东西。

  教师:你为什么会这样猜呢?学生:因为刚才我们预测了兔子会吃的食物。

  教师:你真是能联系生活实际思考的孩子。下面呢老师就来揭示百宝箱给我们带来的第一份礼物。看看大家的预测准不准。

  教师出示食物盒,揭示食物盒中的食物。学生根据所带食物预测小兔吃什么食物。说说你为什么这样预测。预测一下小兔不吃什么食物,为什么这样预测。适当的对学生进行评价。

  教师:小兔子到底吃什么呢,我们来验证一下。选六个小组长上讲台给小兔子喂食物。一名摄影师投屏。教师提示活动的注意事项:要爱护小兔,要把食物一样一样的未给小兔。小组其他同学根据看到的现象完成记录。学生拿出记录手册,边实验边完成活动手册。小组合作完成活动,汇报活动的结果。学生 1:选择胡萝卜——喜欢吃学生 2:选择白菜——喜欢吃学生 3:选择火腿肠——不喜欢吃学生 4:选择苹果——喜欢吃学生 5:选择香蕉——喜欢吃学生 6:选择洋葱——不喜欢

  教师:你先告诉大家切开洋葱有什么发现?我们可以用之前学过的哪种科学探究方法(问)学生:有刺鼻的味道教师:小兔有什么反应?学生:不吃,并把头扭到一边。

  教师:还有两种食物糖和饼干学生预测老师实验验证。小兔不吃糖。如果此时我给它换成白菜,它又会怎样?(继续吃白菜)教师演示喂小兔饼干(不喜欢吃)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活动手册相关内容。学生观看小兔吃食物视频。

  教师总结:小兔会对食物、气味等刺激做出反应。(相机板书)通过看视频和填写报告单我们知道小兔能对食物做出反应。小兔为什么不喜欢洋葱?学生:因为洋葱有刺鼻的气味。教师:所以说小兔能够对气味做出反应。

  3.预测它们会有什么反应。(1)预测鱼的反应。小兔说看到同学们今天这么认真,它还有礼物给大家。教师出示鱼缸和鱼,让学生分别预测喂食和敲击鱼缸时鱼的反应。学生说一说自己的预测,教师追问学生预测的依据。

  教师:接下来我要对它做两件事。大家可以预测一下小鱼的反应。第一件事是我给小鱼放进鱼食。谁能预测一下小鱼的反应。学生:小鱼会把鱼食吃掉,他会等一会儿再去吃鱼食。(2)验证预测。

  教师:你真是善于观察的学生。接下来我们来验证一下,谁能说一下我们要注意什么?学生:喂食的时候要适量,不要放太多。学生上台喂鱼食。同时观察现象。学生说一说看到的.现象。总结:小鱼对食物做出了反应。

  教师:下面我对小鱼要做第二件事。当老师用手里的笔去敲击鱼缸时,小鱼会做出什么反应?学生:小鱼到处乱跑。教师敲击鱼缸,学生观察现象。总结:小鱼能够对声音做出反应。完成活动,汇报观察到的现象。

  教师总结:许多动物会对食物、气味、声音等做出反应。

  (3)完成活动手册:人和动物怎样和谐相处?

  教师:百宝箱说咱班同学今天表现很棒,回答问题也很积极,它还有礼物给同学们呢!但是它想先考考我们大家,平时我们和动物之间应该怎样相处呢?请大家拿出活动手册,看一下第二题。教师:马戏团这幅图你觉得是不是和谐相处的?学生:认为动物应该生活在大自然里,却被人们抓来进行表演。

  教师:第二幅图你怎么看?学生:拿网子捉小动物,不是和谐相处。教师:第三幅图是不是?学生:第三幅图人类在给小动物喂食是和谐相处。教师:第四幅图呢?学会:把小鸟关起来,小鸟失去了自由,不是和谐相处。教师:我们平时应该怎样与动物和谐相处呢?学生:我们平时可以给小动物准备吃的东西,也可以帮助受伤的小动物。

  (设计意图,实验前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有助于下面环节中对小动物的保护)

  学生探究小动物的反应

  教师:百宝箱看到同学们都知道爱护小动物,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小动物,它希望待会儿大家探究它们的时候,要爱护它们,不要让它们受伤,好不好?请小组长上来领礼物(小动物)在二号桌子洞里拿出记录表,边探究边记录。学生探究、教师巡视、学生汇报。做好最快的小组,加一分。教师出示西瓜虫、壁虎的图片,让学生说一说它们对刺激的反应。学生 1:当我用比敲击小盒时,西瓜虫会蜷缩起来。教师:当西瓜虫遇到危险时会做出反应。适当板书学生 2:壁虎遇到危险时会断掉尾巴逃跑。

  (设计意围:用学生最感兴感的小动物做实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让学生知道任何现象都有一定的科学依据。)

  师:下雨前有那些动物能够做出反应呢?学生:燕子和蜻蜓底飞。

  教师:你知道它们为什么会底飞吗?播放视频了解燕子底飞的原因。教师:下雨前还有那些动物能够做出反应呢?

  学生:蚂蚁搬家播放视频介绍蚂蚁搬家的原因。

  (三)总结

  教师指导学生从如何预测动物的反应,适动时的注意事项、动物对多种刺激的反应等方面说出本节课的收获。

  (四)课下探究的内容:利用今天所学的科学方法,预测蚂蚁可能会对什么做出反应课下进行观察、探究和记录。

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6

  教学目标:

  1、能用各种感觉器官观察水的物理性质,认识到水是无色、透明、无气味、无味道、无固定形状的液体。

  2、能用语言、文字、图画等方式表达和描述实验结果。

  3、初步认识水占据空间。

  4、在活动中能够细心观察;能够合作互助;能用证据说明问题。

  教学重点:

  观察水、辨别水,认识水的基本性质。教学难点:

  水无固定形状。

  教学准备:

  学生材料: 1号材料袋

  演示材料: 1个透明塑料桶、石头、小石头、细沙、水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观察水

  1、老师口渴了,带了一杯纯净水。水是什么样的?今天我们就来观察水、认识水。

  2、我们可以采用哪些方法来观察这杯水呢?(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舌头尝)

  3、教师指导:

  ●用眼睛看发现水有什么特点?(无色、透明的)●“闻”有种科学的闻的方法——扇闻法。大家用这种科学的方法闻一闻,发现水有什么特点?(无气味)

  ●“尝”,对于不明的物质我们千万不能随便尝,今天我准备的是纯净水,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尝。尝也有方法,我们用吸管蘸取一点放舌头上尝尝。大家用尝的观察方法又发现水有什么特点?(无味道)

  4、小结过渡:我们通过看、闻、尝,发现了水的哪些特点?(是无色、透明、无气味、无味道的)我们生活中很多物体都有形状,西瓜是球形,粉笔盒是方形……,那水有形状吗?我们把水倒入这几个容器里看看。

  5、在这几个容器里,水是什么形状?你还能制造不同形状的水吗?如何制造呢?(气球装水,可以变各种形状,材料袋里配有气球,可课后试试)

  6、完成活动手册第一课涂色题。把水放入以下几个容器,水是什么形状的?用你喜欢的颜色画出水的形状。

  7、想一想:水有固定的形状吗?

  8、看板书,总结水的特点。

  9、像水这样能够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的物质叫做液体。(板书液体)像水这样能够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的液体还有哪些?

  二、活动二:辨水识水

  活动过渡:现在我们已经知道水的基本特征啦,让我们利用这个知识来解 决生活中的一个小问题吧。

  1、提出任务:

  (牛奶、醋、水、食用油、盐水)

  师:每个小组桌上有五杯物质,分别标明了1、2、3、4、5号,其中就有纯净水,我们试着找找纯净水。大家在找的过程中觉得可能是纯净水的放桌面,觉得肯定不是纯净水的交上来。

  2、分组活动:

  (1)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2)汇报说说方法和理由。

  (3)回顾刚才的活动,你们刚才是用了哪些方法找到这杯纯净水的?首先用的什么方法,然后用的什么方法?填写记录单。

  (引导学生分析辨识的顺序,什么样的顺序更合理、安全、快捷。最后能得出人们辨识时一般遵循一看二闻三品尝的原则。)

  三、活动三:水占空间

  1、观察魔术:

  师:老师这儿有一个塑料盒,(展示一下)里面是空的。下面,我要表演一个魔术。我先往里面装几个大石头,装满了,还能装这样的大石头吗?再装一些 小石头,不能装小石头了。还能再装一些细沙吗?细沙也装进去了,又装满了。还能装吗?装什么?为什么还能装水?

  (里面还有空间,水因为可以流动,还可以装进去,水可以占据里面剩余的空间。)

  2、归纳概念:

  师:适时板书,水占据空间。看来大家对水的认识又进一步了,有了新的发现。

  师:反过来,假如:先装满水,还能装石头吗?

  四、拓展:说说大自然哪里有水

  1、我们生活中离不开水,自然界中到处都有水。说一说,你在哪些地方见过 水?这些水是什么样的呢?

  (学生充分交流后,教师利用PPT出示一些自然界中水的图片或视频资料。让学生欣赏美丽的自然水域。图片或资料中,可有隐含水的形态变化的内容,如教材展现的有晶萤剔透的露珠,也可以展示雪山上覆盖的冰层,以此拓宽学生的认识。)

  板书设计:

  用气泡图形式板书水的特点

  2、比较水的多少

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7

  学习目标

  1、熟练运用各种感官辨认哪一杯是水,说出水是无色、无气味、无味道、透明的等特征。

  2、通过把相同多的水倒入不同的瓶子、在手背上滴一滴水活动,知道水没有固定的形状,水可以流动的特征。

  3、学会用气泡图展现对水的特征的认识。

  学习重难点

  熟练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辨别等活动,说出水是无色、无气味、无味道、透明的特征及水没有固定的形状,会流动。

  教学准备

  白醋、水、牛奶、白糖水各一杯、尝味棒、记录单、四种不同形状的瓶子、滴管、装有水的烧杯、红色水彩笔。

  教学活动过程

一、导入

  1、谈话:今天我们首先来做个看图猜谜的游戏,谜底只有一个字,你们猜是什么了。(出示图片:小河、海洋、雨水、小溪)

  2、提问:那你在生活中哪里地方用到过水。

  3、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水是什么样的。(板书课题)

  二、认识水的基本特征

  1、出示四杯液体(编号1—4),你能找出哪一杯是水吗。为什么。

  2、我们先看看,你觉得哪一杯不是水。(4号是白色的,不是水。)1—3号哪一杯是水了。(通过颜色来判断。)老师教你一个办法,把一根筷子放到水中能看都便是透明的。透明的物体是不是就是没有颜色呢。

  (出示红色颜料水,用筷子试一试,透明与有颜色是不一样的概念。)除了用眼睛看之外,还有别的方法把不是水的排除掉吗。

  强调不能随便的闻和尝,还记得一年级学生的科学的尝和闻吗。(通过视频引导学生科学的闻和尝。)

  3、分组利用先看、后闻、再尝的方法找出哪一杯是水。

  4、带领学生一起用气泡图来总结水的基本特征: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

  三、观察水的形状的变化

  1、出示四个瓶子,看它们的形状有什么不同。

  2、把水倒进五角星瓶中,现在水是什么形状的`,你能把它的形状画出来吗。

  再倒进三角形瓶子里,现在又是什么形状的,也画在你的记录单上。再倒进其它形状的瓶子,并画出来。

  提出问题:如果把同样多的水倒入这些瓶子,水的形状会有什么变化。

  四、感知水的流动性特点

  1、如果把水龙头打开,水会怎么样。

  水会流得到处都是。

  那你能抓住水吗。谁来试一试,尽你所能抓住水。

  学生描述自己的感受:水抓不住,从边缘流下来了。

  2、小结:水会流动。

  3、自然界中的水又是怎样流动的呢。

  4、(通过视频了解滴管的使用。)教师再次示范滴管的使用。

  学生利用滴管滴水,观察水的流动。

  五、总结、

  谁能根据气泡图来说说水的特征。

  课后作业:

  ①课上延展(观察、实验、归纳、总结)

  ②课前准备(查找资料、收集信息)

  将你了解到的水的样子说给大家听。

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8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多种方法比较水的多少,提炼“统一标准”的思想方法。

  2、能设计比较水的多少的实验,并实施。

  3、动手自制刻度杯,了解刻度杯的优点。

  4、尊重证据,用证据来说话。在设计实验方案时,能积极思考。

  教学重点:

  能够运用多种方法比较水的多少。教学难点:

  提炼“同一标准”的思想方法,并能想办法利用标准小杯制作刻度杯。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2号材料袋和3号材料袋。

  教师准备材料:两个盛水瓶(瓶子相同、水位不同)、两个盛水瓶(瓶子大小不同,水位相同)、两杯水(直径大的杯子里水位低,直径小的杯子里水位高)、红墨水、已制好的刻度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第一组:出示两瓶水(水位不一样,瓶子相同)比谁多。第二组:再出示两瓶水(水位相同,瓶子大小不一样)比谁多。

  第三组:再出示两瓶水(水位不同,瓶子大小不一样)比谁多。并说出理由。(逐步引发思维冲突。表面上是结果的冲突,其实质是学生比较思维中标准不统一的冲突,这就调动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活动1 哪杯水多

  1、到底哪杯水多?怎样证明我们的猜想?你有什么好办法么?

  2、口头设计实验,进行交流。

  3、学生进行实验。

  4、分组汇报。(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比较方法虽然很多,但都是有一个比较标准的。)

  5、比较的方法虽然不同,但用这些方法比较时有什么相同之处?(引导学生发现那就是都确定了一个标准来进行对比。至此完成思想方法的提炼 ——就是“统一标准”。)

  三、活动2自制刻度杯

  1、我们比较出来这两杯水哪杯多?那多多少呢?

  2、用小杯子装水,看看各能装满几小杯,最后再来比多少。

  3、过渡:这种方法可以比较出水的`多少,但操作时,麻烦费时,且容易将水洒出来。如果要比较更多杯的水,怎么知道多多少呢?

  4、我们可以制作一个刻度杯。(出示老师做好的刻度杯,引导学生思考“刻度杯”的制作关键:装满一小杯水倒进大杯里,在水面处做记号。)

  5、小组成员相互合作完成制作。

  6、再用自制的“刻度杯”去比较水的多少。

  7、“刻度杯”有哪些优点?

  8、举例说说生活中的“刻度杯”及用途。板书设计:

  2、比较水的多少

  统一标准比较 自制刻度杯

  3、小水轮

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9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蜗牛身体上有壳、腹足、触角(两对)、眼睛、口等,这些身体结构能够满足它们的生存需要。

  2.知道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

  3.知道蜗牛运动缓慢,能利用腹足在很多物体表面上爬行,并会在爬行中留下黏液痕迹。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蜗牛的外部特征、应激反应和运动方式等信息进行观察和记录。

  2.能尝试用触角、腹足等科学词汇描述观察到的信息。

  3.能用简图画出蜗牛的基本外形。

  科学态度目标

  1.培养研究小动物的兴趣,并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2.愿意倾听、分享他人有关蜗牛的发现,乐于表达自己的观察发现。

  3.培养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观察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蜗牛是有生命的,懂得在观察活动中珍爱生命,学会保护小动物。

  【教学重难点】

  1.知道蜗牛身体上有壳、腹足、触角(两对)、眼睛、口等,这些身体结构能够满足它们的生存需要。

  2.知道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

  【教学准备】

  学生:蜗牛、放大镜、棉签、菜叶、塑料片、棉线、竹筷、活动手册。

  教师:课件、蛤蜊、河蚌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听儿歌《蜗牛与黄鹂鸟》。提问:黄鹂鸟在笑什么?蜗牛为什么那么早就开始爬了?

  蜗牛会爬行,但是运动比较缓慢。想不想来仔细观察下蜗牛是怎样爬行的?

  2.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观察蜗牛这种动物。(板书课题)

  二、观察蜗牛的运动

  1.观察要求提醒:我们要把小蜗牛请到课堂中来,同学们觉得观察小蜗牛时需要注意些什么?

  2.出示材料:菜叶、塑料片、竹筷、棉线。分别观察小蜗牛在这四样材料上是怎样爬行的。小组内先每人选择一样材料进行观察,然后组内相互交换观察。 3.领取材料,学生进行蜗牛爬行观察活动。 4.观察结束,学生研讨汇报。

  1)小蜗牛在这四样材料上都能爬行吗?

  2)小蜗牛的爬行本领可真大!那小蜗牛是靠身体的哪部分来爬行的?(指认蜗牛的腹足)腹足是怎样在不同的物体上运动的?

  3)爬行过程中,你还有哪些观察发现?

  三、观察蜗牛的身体和应激反应

  1.除了腹足能够帮助小蜗牛爬行以外,小蜗牛的身体还有很多奥秘等着我们去发现呢!

  2.强调观察要求:安静、仔细观察,轻声交流;观察要有顺序,先用眼睛观察蜗牛的整体和比较明显的部分,再用放大镜观察局部细节。

  3.小组进行观察活动,把观察到的蜗牛的样子认真仔细地画在学生活动手册中,画得真实、完整,越像越好。

  4.按照要求观察并画完蜗牛的小组,老师奖励一根棉签棒,可以用它轻轻触碰蜗牛的.身体,看看蜗牛有什么反应?

  5.分发材料,学生观察。

  6.观察结束,交流汇报。

  1)观察到蜗牛的身体是怎么样的?学生汇报,教师画图记录:壳、触角(两长两短)、眼睛、口、腹足等。

  谁愿意把你画的小蜗牛展示给同学们看?(投影出示)请学生评价。

  2)用棉签轻轻触碰小蜗牛,小蜗牛有什么反应?

  3)还观察到蜗牛的哪些行为或特点?

  四、小结与延伸

  1.今天同学们仔细观察了蜗牛,说一说有哪些收获?

  2.小蜗牛和同学们相处得很愉快,还要介绍几位它的好朋友给同学们认识呢!看,这些小动物你们认识吗?出示:蛞蝓、蛤、田螺、蛏。它们与蜗牛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如果遇到这些小动物,能用今天的方法观察吗?期待你们有更多的发现。

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0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知道厨房的用途和厨房中的主要物品,研究厨房中的水池;

  2、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及画布局简图的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认识生活和学会生活的.能力。

  二、学习准备

  1、课件

  2、作业本

  三、学习过程

  1、教师:厨房是干什么用的?你觉得厨房应该是什么样的?

  2、学生回答。

  3、出示厨房图片:你观察过你们家的厨房吗?你知道厨房里都有些什么物品?

  4、学生讨论、汇报。

  5、厨房里管线多,电器多,风、水、火、电样样俱全。管线有水管、燃气管、排气管、暖气管等;五金电器少不了燃气灶台、抽油烟机、水池龙头三大样。现在又添了微波炉、干燥消毒碗柜、洗碗机、粉碎机、各种炊具等新品种。当然还少不了米面油盐。

  6、教师根据图片画出厨房的布局简图,学生观察。

  7、学生活动:画出自己家厨房的布局简图。

  8、评价活动。

  9、出示水池图片。

  10、教师:厨房中水池的作用非常大,如果处理不好水池,会给家庭生活带来很多不方便。

  11、介绍水池的结构。

  12、作业:观察家中的水池并向家长提出自己的问题、意见和建议。

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1

  【教学目标】

  1.通过猜测和验证空瓶中是否有空气,知道一些物品的内部空间里有空气。

  2.通过猜测和验证粉笔、石块等物品中是否有空气,知道一些物品的孔隙中有空气。

  3.在探究活动中,体会科学学习不仅是做实验,还要在实验中观察,在观察后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

  知道一些物品的内部空间和孔隙中有空气.

  【教学难点】

  认识到一些物品的内部空间和孔隙中有空气。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PPT、相关视频、演示材料。学生材料:水槽、矿泉水瓶、抹布、托盘、粉笔、石块、海绵、砖块、弹珠、浮石、红豆、卵石、螺丝钉、放大镜。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1.提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在哪里找到了空气?2.出示两个瓶子,这两个瓶子里有空气吗?

  3.今天我们就一起研究第8课《这里面有空气吗》二、讲授新知

  活动一:(材料:2个空瓶,水槽,抹布)1.讲述:究竟有没有空气呢?我相信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想法,对吗?谁愿意说一说. 2.你是怎样认为的,理由是什么?你同意他的想法吗?再找同学说一说.

  3.有人说有空气,有人说没空气。那究竟谁说的对呢?我们需要想办法验证一下!谁有好办法?

  4.提问:这些办法你们觉得哪一个更好一些?5.好,那觉得这个好,请你来说一说我们该怎样做这个实验呢?

  6.在外面打开盖子行不行?

  7.老师把你们的办法用图片展示出来, 1—— 2。 8.提示:(1)活动前把你的袖子挽上去,避免弄湿衣服.(2)每个桌子上都有抹布可以及时将洒出的水清理干净。 9.请1号同学来取瓶子。 10.小组活动:开始.

  11.提问:你的实验结论是什么,和其他同学分享一下.水进瓶子里/有气泡—-有空气12.那这些物体里面有空气吗?

  活动二:(放大镜,物品,记录单,笔,水槽)

  1出示物品图片(PPT),你们都认识这些物品吗?说说都有什么。 2.问:他们里面有空气吗?接下来我们先猜测一下. 3 ?出示表格(PPT)有一个小任务. 4.

  √的形式填写完整,

  镜,看看在观察的时候能不能帮到你们。

  5.请2号同学送回瓶子领取材料(两分钟时间)

  6.学生汇报猜测:你们小组的猜测是?为什么这么猜测呢?

  7.啊,有孔隙就会有空气。在科学课上,猜测只是探究学习的第一步,那么怎样才能知道我们的猜测对不对呢?(实验)你有什么好办法?(明确放入水中试一试)

  8.我们可以用之前学过的方法来试一试.那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吗?(提示:如何放?一个一个)

  9.还有一些小提示:(ppt)

  A .物品一个一个放入水中,同时填写实验部分的记录单。 B.实验的物品只能放一次,不要反复放进水里,会影响实验结果. C .实验时,观察要仔细,注意桌面卫生。 D 。小组同学团结合作、分工明确,一人放一个。 10. 3号学生送回放大镜。

  11.老师想问问什么样的物品会有空气呢?你们小组有空气的是哪些?与你们猜测的.一样吗?(在猜测的环节,用放大镜看到了什么?)对了,有孔隙的物品藏有空气。

  三、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做了两个有趣的实验,大家知道了在容器的内部和一些物品的孔隙中也有

  空气。看来空气真的是无处不在啊!四、拓展

  最后,老师有一个问题留给大家:什么是真空呢?请你回家查一查资料。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下课!同学们再见!

  大家能看懂吗?将表格猜测部分以同时老师还给每位同学准备了放大

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2

  一、学习目标:

  1、熟练运用各种感官辨认哪一杯是水,说出水是无色、无气味、无味道、透明的等特征;

  2、通过把相同多的水倒入不同的瓶子、在手背上滴一滴水活动,知道水没有固定的形状,水可以流动的特征;

  3、学会用气泡图展现对水的特征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

  熟练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辨别等活动,说出水是无色、无气味、无味道、透明的特征及水没有固定的形状,会流动。

  三、教学难点:

  用科学的词汇对水的特征进行描述,用气泡图的方式展现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四、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白醋、水、牛奶、白糖水各一杯、尝味棒、记录单

  学生材料:不同形状的瓶子、滴管、装有水的烧杯

  学生准备:红色水彩笔

  五、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1、出示图片:海洋、小溪、雨水、水滴

  2、组织学生说说生活中哪里需要用到水。

  3、明确本课研究的问题:水到底是什么样的。(揭题板书)

  知道大自然中的水是普遍存在的。

  认识到水对生活的重要性。

  明确本课要研究的问题。

  本环节意在调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谈谈生活中哪里需要用到水,感知水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用感官观察,认识水的基本特征。

  4、出示四杯液体,让学生找出哪一杯是水。

  5、带领学生一起用气泡图来总结水的'基本特征。

  学生先说一说自己的方法,然后分小组活动。用眼睛观察,排除牛奶。用鼻子闻气味,排除白醋。

  用舌头尝味道,排除盐水。

  总结:水是无色的、透明的、没有气味的、没有味道的。

  选择牛奶、盐水、白醋、水四种液体,利于学生用看颜色、闻气味、尝味道的方法,调用多种感官进行排除与辨认。

  在辨认过程中尝试用科学的语言进行描述,用气泡图的方法进行归纳整理水的基本特征。

  三、将同样多的水倒入不同的透明瓶子中,观察水的形状的变化。

  6、出示三种不同形状的瓶子,让学生说说瓶子有什么不同。提出问题:如果把同样多的水倒入这些瓶子,水的形状会有什么变化。

  7、教师演示:将染成红色的水依次倒入三个瓶子中。组织学生观察并画图。

  8、带领学生完善气泡图:水没有固定的形状。

  观察三个瓶子,找出它们的不同——形状不同。

  观察水在不同瓶子中的形状,并用水彩笔画出来。

  讨论后得出:水没有固定的形状。

  水没有固定的形状这个问题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有点抽象,通过玩一玩、画一画的活动,形象感知水倒入不同形状的瓶子,就呈现瓶子的形状,说明水没有固定的形状。

  四、握一握水,在手背上滴一滴水,感知水的流动性特点。

  9、请学生在水龙头下面握一握水。

  10、组织学生在手背上滴水,观察水的流动。

  11、带领学生完善气泡图:水会从高处往低处流动。

  学生代表在水龙头下面握一握水,说说感受。

  分组活动:在手背上滴水,观察水流动的方向。

  讨论后得出:水会从高处往地处流动。

  通过“手握水”和“在手背上滴水”活动,细致感知水具有流动性,从高处往低处流,完善对水的基本特征的认识。

  六、板书设计

【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相关文章: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人教版的教学计划06-10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03-08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03-03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06-02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下册教案一年级11-14

小学4年级下册科学教案08-26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必备]01-23

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03-30

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06-24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