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教案下册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年级数学教案下册,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年级数学教案下册1
【教学内容】
北师大一年级下册第42、43页,第四单元第4课。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和设计图案的活动,进一步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
2、初步培养空间观念、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不断积累活动经验。
【教学重点】
在活动中进一步认识四个基本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
能从复杂图案中辨认出几种图形,并利用图形特征进行创作设计。
【教学过程】
激趣引入:
老师今天为大家带来了几顶数学帽:一顶观察帽、一顶思考帽、一顶想象帽,在今天数学之旅中你可能会用的上哦!
活动一:动手做
【展示我的作品】
课前我们一起利用前几课认识的平面图形创作了自己独特的作品,刚才董老师展示了我的作品,那下面就请同学们来分享,介绍你的作品是什么,并提出一个有关图形的问题,再与大家交流,我要把这顶观察帽借给大家,仔细看才能回答问题。
还有那么多同学想来介绍自己的作品,下面就请大家像刚分享的同学那样和你的同桌说说自己的作品吧,开始。
看了同学们刚才的作品,我想说“原来数学可以创造艺术”,这是一幅画展中的作品,还有一位荷兰画家蒙德里安,就用最简单的正方形和长方形进行设计,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掀起一阵潮流。看了他的作品啊,我觉得咱们班的同学个个都成为艺术家。
你们还想再一展身手,进行设计创作吗?
活动二:动手画
我们全班有13个小组,下面就请组长拿出点子图,四人分工合作,用平面图形设计一个自己组的标志,在这董老师要请大家戴上这顶想象帽,尽情创作。
哪个小组愿意与大家分享你们设计的小组标志?
同学们的设计太棒了,从你们的设计当中老师还感受到了各小组合作学习的力量,今后你们还会一起迎接很多学习上的挑战,你们会更加亲密无间;
其实无论之前我们见过的方格图还是今天用的点子图都是我们画图和研究图形的好帮手,曾经有一位奥地利的数学家皮克就曾利用点子图推导出了计算格点图形面积的公式呢,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经常用到点子图。
活动三:动手涂
接下来难度要升级了,我们的图形朋友们藏在了一个复杂的图形当中,你们能从中找出哪些图形呢?它由几个小三角形组成的?
谁来分享?谁还有跟他不一样的发现?
请大家拿出学习单,找到▲图标,试着涂一涂吧。
大家真了不起,有这么多发现,看来大家都拥有了一顶属于自己的观察帽,那接下来我们就用刚才的发现来玩一个游戏。
活动四:动手玩
游戏的名字叫鱼网捉鱼,这是小鱼,这是鱼网,出示规则,清楚了吗?这个游戏,只有观察帽可不够了,老师还要送你思考帽,好开始吧。
刚才同学们玩的特别开心,还有些意犹未尽,没关系,课后老师给大家准备了更大的鱼网,同学们可以尽情的玩。
接下来还有更广阔的图形世界在等着你们。
广阔的图形世界
说到图形,就不得不提到一位伟大的古希腊数学家、科学家阿基米德,请听听下面的介绍吧!(音频)
还有更好玩的呢,这两幅图是著名数学谜题爱好者克利夫设计的经典谜题,除此之外,还曾有一门古老的科学叫“神圣几何学”,你们想挑战一下以上三个谜题吗?请把学单翻到背面,任选一个你最想试试的图形开始吧,可以同桌合作,也可以独立思考,开始吧!
回顾小结
好了还没找到答案的同学,可以课后继续研究,今天我们通过四个活动走进了图形世界,你有哪些收获呢?今天的你能成为数学小达人吗?可以试着回答学习单上最后的问题,如果答对了,恭喜你是今天的数学小达人,答不出来也没关系,你可以想办法去寻找答案,今天的课就到这了,希望你们能带着这三顶数学帽,甚至更多的数学帽,去探索更多的数学知识。
【教学反思】
本课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第四单元内容,属于图形与几何版块。该节课的重点是进一步认识几种常见图形的特征,能用各种图形,发展学生的创新、想象、动手操作能力。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是本节的追求。为此,本节课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在活动中学习知识,发展能力 本节课,我努力营造一个生动、主动、和谐的学习环境,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活动交流的机会以及发挥想象力的空间,引导他们在活动中,饶有趣味地掌握数学基本知识与技能,发展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应用意识 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拼出自己喜欢的图形,让他们在动手中培养发散思维,初步形成创 新意识,为自己班级设计班标这个实践流动,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注重小组合作培养协作精神 本次多次设计学生小组讨论,合作解决问题,发挥了学生自主合作精神,让学生共同享受到成功的欢乐和集体的力量。
一年级数学教案下册2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小学生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针对这些特点,我得想方设法运用各种手段来激发学生专心听讲的兴趣,从而培养好习惯。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及时个别辅导,对于优秀生尽量让他“吃得饱”。
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小学学习,新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的一切都充满了新鲜感。此时正是对他们进行养成教育的关键时刻,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以爱心、恒心来引导学生,指导家长,共同让孩子们慢慢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选取学生熟悉的、新颖的、感兴趣的`内容为素材,目的是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认识家庭、认识学校、认识社会、了解自然。使学生能观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会学习数学的现实意义。
主要包括以下教学内容:
数与代数领域:海底世界——数数
1、快乐的校园——10以内数的认识
2、走进花果山——10以内数的加减法
3、海鸥回来了——11~20各数的认识
4、小小运动会——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空间与图形:
1、谁的手儿巧——认识图形
2、有趣的游戏——图形与位置
统计与概率:
1、妈妈的小帮手——分类和比较
2、我换牙了——统计
实践与综合应用:实践活动——找找周围的数;实践活动——大蒜有几瓣。
教材生活性强,生动有趣。
四、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能熟练地认读、写20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形成数的概念;在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的能力;在比较数的大小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符号感和对应思想。
2、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进行初步的估算,形成估算意识。
3、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4、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和分类;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动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5、通过简单的统计活动,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并从中知道简单统计的结果,初步了解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的方法,形成初步的统计观念。
6、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用2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了解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
7、在与同伴交流认数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合作意识。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和兴趣,初步喜欢学习数学,养成观察并提出问题的习惯。
8、在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
1、20以内加减法及应用。
2、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难点:
1、培养学生积极动脑、勇于创新的学习习惯。
2、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六、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一年级数学教案下册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进一步感知100以内数的多少,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来描述两个100以内的数之间的数量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2、通过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估计意识和合情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同学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来描述两个100以内的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景体会和正确运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谈话:森林里,3只小动物正在进行折星星比赛,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他们分别折了多少个星星?
二、结合情境,理解含义
(学生完整说出整幅图的意思)如果你是裁判,谁会是冠军呢?(生:小猫是冠军)
1、教学“多一些,少一些”
那我们先让冠军小猫和小猴比一比,小猫做的比小猴多很多吗?
四人小组交流后汇报
可能出现:38大于34,34小于38;小猫比小猴做得多,小猴做得比小猫少。
指出:小猫做38个,小猴做34个。
师:38比34只是多几个,多的个数不是很多,我们就可以说,小猫做的'比小猴多一些。(板书:多一些)
指名学生用“多一些”说说上面的比较结果。
师: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
引导学生说出:小猴做的比小猫少一些。(板书:少一些)
师小结:小猫做的比小猴多一些,反过来就是小猴做的比小猫少一些。现在请小朋友把这句话连起来说一说。指名说一说再齐说。
追问:刚才我们比较两个数量38、34相差得大吗?(不大)
师:是呀,像这样当我们比较的两个数量相差不大时,就可以用“多一些”、“少一些”来描述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可以说出()比()多一些,或者()比()少一些。
2、教学“多得多,少得多”
(1)你觉得小猫做的和小狗比可以怎么说?
生1:小猫做的比小狗多。师:小猫做的比小狗多一点点吗?生1:多很多。
生2:小猫做的比小狗多得多。师:像小猫这样比小狗多很多,在数学上我们可以说是多得多。(板书:多得多)
(2)谁能完整地把这句话说一下:小猫做的比小狗多得多。(个别说,齐说)
(3)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呢?
刚才老师说过多得多就是多很多,那么反过来就是少很多,少很多在数学上我们应该说少得多。(板书:少得多)
(4)能把这句话完整地说一遍吗?(个别说,齐说)
师小结: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不仅要比较两个数的大小,还要表示两个数相差得程度时,可以用这4个词语(指板书)来描述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刚刚我们已经把小猫和小猴,小猫和小狗比了,那你们能自己把小猴和小狗比一比吗?学生相互说一说,再指名说。
3、小结
同学们,在刚刚的学习中你们有没有发现,当两个数比较时,什么时候用多一些,少一些?(两数相差较小时)什么时候用多得多,少得多?(两数相差很大时)
三、运用解释,深化认识
1、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看图,比一比,说一说。
引导:要比一比每两个鱼缸里的金鱼条数的多少,可以怎样说?自己先想想说说。
交流:你是怎样比的、怎样说的?(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并要求说说理由)
能不能先说一说红金鱼和黄金鱼
2、想想做做第二题:
(1)小熊和小兔来到了一片果园,他们看到了什么?听,他们在说什么?
课件播放)谁能把小熊的话读一读,小熊说:“苹果有40个。”小兔说:“梨的个数比苹果少得多。”
那么,听了小熊的话,小兔想:梨可能有多少个呢,书上提供了三个答案,你认为哪个答案合适就在它后面画“√”。
先独立思考,再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为什么这样选择。(教师巡视)
展台展示交流。(为什么选18呢?)
有没有不一样的?
(2)刚才我们跟小动物逛了逛果园,现在老师带大家去学校看一看。体育课上,小芳和小明比赛拍球,你知道他们拍了多少下吗?小芳说:“我拍了50下。”小明说:“我拍得比你少一些。”小明可能拍了多少下?
下面请小朋友们自己选择,在你认为合适的答案后面打勾,并想想为什么要选这个?
学生独立完成,再和同桌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指名交流。
3、想想做做3、4、5
4、想想做做6
四、课堂总结
小朋友,今天你有哪些收获?请回家后说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五、板书设计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
(小猫)比(小猴)做的多一些
(小猴)比(小猫)做的少一些
(小猫)比(小狗)做的多得多
(小狗)比(小猫)做的少得多
一年级数学教案下册4
教学目标:
1、 通过填写百数表,进一步体会100以内数的排序顺序,以及100以内数的大小。
2、 探究百数表中隐含的规律,提高探究的乐趣,发展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百数表上行和列的编排规律。
教学难点:
理解百数表上行和列的编排规律。
教具学具:
教具:百数表。
学具:学具百数表、田字框、十字框。
学情分析:
学生在之前已经认识了百以内的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知道一个数的前面是谁,它的后面是谁。会辨别上中下、左中右。也知道横着的一排叫行,竖着的一排叫列。同时还能根据所给的数找到它们之间的规律,并写出下面的数。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我们把这些数按照一定的顺序做成一个表格,你能完成这个表格吗?(课件出示未完成的百数表)
学生在自己的学具卡上完成百数表。
师:现在每个同学斗把这100个数填写到了表格中,这个表格就叫做百数表。百数表上有很多数学小秘密,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看能发现多少个它的数学小秘密。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初发,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
二、探究规律
观察探究百数表上数的排列规律
师:为了便于探究,先说一说行和列。横着的叫做行,竖着的叫做列。横着看,每行的数有什么特点?
小组讨论,进行探究。汇报交流。
1、 交流每行数的特征。
生:每行都有十个数。
生:我发现同一行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大1。
生:我发现第二行都是十几,第三行都是二十几,第四行都是三十几……
师此时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第二行不都是十几,最好一个数是二十。第三行不都是二十几,最后一个数是二十。即:每一行的前9格十位数是相同的,个位上的数相差1。
师:第二行前面是11~19,为什么最后一个数不是十几?
生:因为19+1=20。
生:因为10个一可以用1个十来表示。
生:因为满十进一。
师:第五行的数从几到几?
生:41~50。
师:不看表,第七行是从几开始的?
手势汇报,有可能是61,也有可能是71。
同桌讨论,是几?为什么?
生:我是从第一行数的,数下来第七行是从61开始的。
生:1~100的数要按次序排队的。每一行只能排10个数。第一行从1开始,第二行从11开始,第三行从21开始,第四行从31开始,这样看第七行就从61开始。
2、 交流每列数的特征。
师:竖着看,每列的数有什么特点呢?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我发现第一列个位上都是1,第二列个位上都是2,第三列个位上都是3……
生:我发现最后一列是整十数。……
师:第三列从几到几?
生:3~93。
师:用手遮住眼睛,想想第八列从几到几?
生:8~98。
小结:通过探究 ,你们发现了百数表上行和列排列的一些小秘密,每行的数都是挨着次序排列的,每次大1。每列也是挨着次序排序的,个位数字都相同,但它的次序是每次大10。
3、 斜着看,找规律。
师:如果我们斜着看,又能发现什么?
学生交流,师生小结:
从左上到右下的对角线下面一条斜线上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字都相同,从左上到右下的对角线上,个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每次变化都相差1。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和认知冲突,学生们在思辨、探讨过程中观察百数表上行和列的排列规律,同时揭示“满十进一”是编排规律的`真正原因。在学生汇报交流时可以引导学生先说说行,再说说列。从而,帮助学生有条理地汇报,将学生的发现进行梳理。再小结,进一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构建百以内数的一些基本概念。)
三、练习巩固
出示:
师(指填22这格):填几?怎么想的?
生:12下面一行的数比12大10,填22。
生:23前面一列的数比它小1,填22。
剩下两格,指名学生填空。
师:现在这两个表中数应该怎样填?
学生思考,交流汇报方法。
小结:你们真会动脑,有的从列想,从不同角度思考,这个学习方法真好。
(设计意图:扩展学生主动学习的空间,发挥学生在认识活动中的主动和能动作用,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方法。在“百数表”中隐去大部分数,只留下有关联的一些数,让学生们根据数与数之间的结构关系填数。引导学生既看行又看列,渗透二维坐标思想。)
四、课堂延伸
师:这节课我们发现了百数表上行列数排列的一些小秘密,其实,百数表上还有许多小秘密。能发现这是什么秘密吗?课下可以讨论,也可以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研究。
(设计意图:这里用有趣的3张表向学生展示3个编排规律;偶数编排规律;3的倍数编排规律,两条对角线编排规律;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百数表的欲望,体会到百数表的奥秘无穷,为今后学习数阵等知识作初步的铺垫。)
板书设计:
做个百数表
横着看:后面的比前面的数多1。
竖着看:每竖排个位都相同,下面的比上面的数多10。
斜着看:从左上到右下的对角线下面一条斜线上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字都相同,从左上到右下的对角线上,个位上的数字与十位上的数变化都相差1。
一年级数学教案下册5
一 、设计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实际,利用实物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然后小组合作,通过观察和操作,利用可直观的实物,体会同一个实物从不同角度观察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 手操作能力,实现新的课程标准对小学第一学段的空间观念的培养目标。
二、教学目标:
1、了解从不同方向观察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通过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 手操作能力。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共同分享学习的快乐。
三、教学重难点:
在活动中学会辨认从不 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四、教学准备:
小兔存钱罐 照片 毛毛熊等实物
五、教学过程: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照片,照片里的人很特别。想看看吗?你们发现了什么呢?
师:好确 定吗?为什么?
师:咦,我拍的是同一个人,怎么会看到的照片不一样呢?
小结并板书课题:对,从不同的角度拍到的。这节课我们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
六、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一)构建新知
本位观察
师:(出示小白兔存钱罐)这是什么?这个小兔存钱罐是什么样的?
请两位同学小宇和小霞上来观察。分别坐在小白兔的侧面和前面,从你的位置说一说你看到了小兔的什么?
小霞 :我看到小兔头上有漂亮的 小花……
小宇:我看到小兔的一只耳朵……
师:换一个方向看一看,说一说。
小结:坐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同一物体的形状也不同。
(二)巩固新知
1.认一认
师:小霞看到的是哪幅图?(出示小兔的三幅图 )
2.想一想
从不同的角度欣赏圣诞礼物-毛毛熊。
闭上眼睛想一想,小熊 的正面、侧面、后面分 别 是什么样的?
带着想 法再次观察。
3.摆一摆,画一画,说一说。
小组活动,观察带的各种 实物,相互说一说自己看到的。
(三)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数学教案下册6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2、知道读数和写数都是从高位开始的,并能知道数位的顺序,知道各个数位上的数表示的含义。
3、通过读数和写数,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4、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
教学准备:
计数器、小棒、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10个一是( ),10个十是( )。
2、6个十和3个一组成( )。
3、78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4、从右边起,第一位是( )位,第二位是( )位。
二、讲授新课
㈠教学例4
1、师出示24根小棒,问:同学们,你们看老师这里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呢?(生答有24根),那么24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呢?(指名回答)
2、在计数器上表示24。
师出示计数器,问:那么要在计数器上拨珠子来表示24,应该怎样拨珠子呢?(指名说,并指名拨珠子,师适时引导)
师:24里面有2个十,所以就在十位上拨2个珠子;有4个一,所以就在个位上拨4个珠子。
3、24的写法。
师:那么24这个数又该怎么写呢?(指名回答)
师引导说出:十位上有2个珠子,就在十位上写2,个位上有4个珠子,就在个位上写4。
4、24的读法。
师:好了,这个数同学们会读吗?
老师板书:读作:二十四
学生齐读。
5、师:2在什么数位上?那么它表示什么意思呢?4又在什么数位上?它又表示什么意思呢?(指名回答)
㈡教学例5
1、学习例5第1行3道题。
⑴师:好了,现在同学们把数学书翻到34页,你们看到中间的例5,例5有6幅图,每幅图画的都是计数器。
⑵师:现在你们先看到第1横排的3幅图,你们先自己试着写出这3幅图所表示的数,你们试着写一下,写好了后再把你写的数读给同桌听一听。(教师巡视)
指名板演,订正。
⑶指名读前2个数,齐读第3个数,同时板书。
2、学习例5第2行3道题。
⑴好了,现在同学们又看到书上,你们看到例5的第2横排的3幅图。
⑵你们先看第2横排的第1幅图,第1幅图的`十位上有4个珠子,个位上一个珠子也没有,那么这个数又该怎么写呢?(指名回答)
师强调:这幅图十位上有4个珠子,就在十位上写4,个位上一个珠子也没有,就写0,要用0去占位。所以就写作: 40。
师:那么这个数怎么读呢?(指名读,老师板书)
⑶师:好了,剩下的两幅图同学们自己在书上写一写,然后再把你写的数读一读。
指名板演,订正。
⑷指名读第2个数,齐读第3个数,同时板书
⑸师强调:写数的时候,十位上有几个珠子,就在十位上写几,个位上没有珠子就要写0,要用0去占位,不能不写0。
㈢教学例6
1、老师出示10捆小棒。师:同学们,你们看老师这里有很多捆小棒,来我们数一数有多少捆。那么老师这里有多少个十呢?(10个十)10个十是多少呢?(10个十就是100)那么要在计数器上拨珠子来表示100,该怎么表示呢?(指名拨)
2、师:好了,同学们你们会写100吗?(指名板演)
老师强调:十位和个位上的0不能丢了。
3、学生齐读100,师板书:读作:一百。
4、师:好了,现在同学们观察老师的计数器,你们看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是什么位?第三位是什么位?(老师板书)
5、师:同学们,现在你们回忆一下,我们刚才在读这些数和写这些数的时候,我们是从哪边开始的呢?(学生自由讨论,指名汇报)对了,我们读数和写数都是从左边开始的,我们读数是先读的十位,再读的个位,是从高位读起的;我们写数也是先写的十位,再写的个位,也是从高位写起的。总之我们读数和写数都要从高位起。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第2题。
2、读出下面各数。
28 40 63 80 98 72
四、小结
好了,今天我们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读数和写数,那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学到了些什么呢?(学生自由汇报)
一年级数学教案下册7
教学内容:
信息窗3
教学目标: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口算(退位)。
教学重难点:
“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 的问题是本课的难点。
教具准备:
挂图、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练习:
25+10= 16+8= 27+7=
15+6= 35-25=
2.20-8=?引导学生初步理解“退位加十”。
二、新授
(一)观察情境图
通过同学们的努力,回收了许多的废旧物,咱们一起来看看统计的结果。
(二)教学红点标示的问题——(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口算)
1.“二班收的电池比一班多几节?”
(1)根据这个问题,你能找出哪些与问题有关的信息?
(2)你认为可以怎样列算式?(24-8=)算式各部分表示什么意思?4-8不够减,怎么办?
(3)你能用学具摆出来吗?同位俩互相合作,在全班进行交流。
(4)你认为可以怎样计算?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5)集体交流,你最喜欢哪种方法?哪一种方法更好?说说理由。
2. 分解法: 摆小棒法:
24 - 8= 16 先摆出24根小棒,把其中的'一捆先拆成10根,用14根去减8根,体会退位加十的过程。
10 14
6
(三)教学绿点标示的问题
“二班收的易拉罐比三班少几个?”
(1)根据问题能找到哪些有关的信息?
(2)怎样列算式?自己解答2.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三、练习
13-6= 33-6= 53-6=
83-6= 93-6=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自主练习1—5、聪明小屋
教学目标:
巩固100以内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口算方法。
教学重难点:
聪明小屋是本课难点。
教具准备:
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1
拿出一组练习:45-3= 45-7=
小组内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其他练习自己说一说你是怎样算得又快又正确的?
2.自主练习2:大减价
(1)观察图,说一说图的意思。
(2)你能列出算式吗?说一说你列出的算式各部分含义。
3.自主练习3:踩气球
(1)仔细观察图,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2)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你能解决吗?
(3)全班汇报交流。
4.自主练习4
(1)仔细观察图,说一说图中有什么?他们在干什么?
(2)指导学生编数学故事,进行交流。
(3)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列算式计算,并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5.自主练习5
(1)说一说图中都有什么?明确图意。
(2)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3)你能解决吗?试着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4)全班交流。
二、聪明小屋
引导学生发现规律,然后填数。
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教案下册8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的算理,掌握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探索不同的算法,继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索发现能力。
3、让学生体验到探索发现的乐趣,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教学重难点:
掌握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做几道练习题。
45+3= 33+4= 23+5 = 63+2=
45+30= 33+40= 23+50= 63+20=
抽学生回答,并说说自己是怎么计算的,然后集体订正。
教师:谁能说说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应该注意些什么?引导学生说:要个位上的数对着个位上的数相加,十位上的数对着十位上的数相加。
教师:我们今天学习有关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的有关知识。
(二)学习新课
1、教学例3(出示例3情景图)
教师:你能从图中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获得图中的数学信息。
要求学生理解:图中有54只千纸鹤,其中有30只是小明折的,剩下的全是小华折的。
小华折了多少只千纸鹤?该怎么列式?为什么?
引导学生列式,算式为:54—30=
并说明这样列式的理由是:从总数中减去一部分数就是另一部分数。教师:前面我们学习的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加法是对齐数位上的数相加,这样的计算方法来猜想这道题的计算方法,你觉得54—30应该怎样算?
引导学生猜想出64—30也是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相减。
教师:同学们的猜想对不对呢?同学们在计数器上算一算54—30,看是不是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相减的。
学生在计数器上操作后回答,是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相减的。
教师追问:你怎么知道你是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相减的呢?教师:为什么要在十位上减3呢?教师:十位上的数对着十位上的数减,就是体现了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相减。教师板书: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相减。
教师:如果不计数器,你怎样计算54—30?
学生可能说出许多不同的计算方法,如想50—30=20,20+4=24;或个位上4减0得4,十位上5减3得2,所以54—30=24。
不管采哪种算法,都是把个位上的数对着个位上的数减,十位上的数对着十位上的数减。也就是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相减,说明刚才同学们的猜想是正确的。同学们会这样的计算方法计算两位数减整十数的算式吗?大家来试一试。
出示:45—20 38—30 97—60 53—40
学生独立完成后,抽学生说自己的答案,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2、教学54—3
教师:如果我们把54—30中的30改成3,这个算式就变成了54—3。计算54—3和54—30有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吗?
这是两道算式在计算方法上相同的地方,有没有不同的'地方呢?指导学生说出54—30是在十位上减3,是减去的3个十;而54—3是在个位上减3,减去的是3个一。
自己试着算一算。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如有的学生从十位上减起,有的学生从个位上减起,只要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相减就行了。
教师:同样的方法算一算58—4,39—7,26—5,94—4。
学生计算后汇报答案,并抽两道题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指导学生说出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相减。
3、练一练
43—20= 56—40= 77—60= 86—50=
43—2= 56—4= 77—6= 86—5=
学生自己练习,抽学生汇报,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然后集体订正。
教师:再翻开书41页完成课堂活动第2题。
学生自由练习,全班集体订正。
4、解决问题
出示:小红口算44道题,其中错了3道,小红正确口算了多少道题?小华口算44道题,正确地口算了40道,小华算错了多少道题?是小红口算正确的题多还是小华口算正确的题多?为什么?
学生独立解答后抽学生回答,并要求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算。
(三)课堂小结
教师:今天学了什么知识?计算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时要注意些什么?你还有什么疑问?
(四)课堂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八5,6,7,8,9题。
一年级数学教案下册9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第单三元《分类与整理》
【教学目标】
1.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初步理解分类的含义,掌握简单的分类计数的方法。
2.让学生经历和感受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并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3.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整理过程,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分类的结果,初步体会统计的完整过程。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学会按不同标准进行不同的分类,并用简单的统计图、表表示分类的结果。
【教学难点】
让学生体会到分类的含义、方法及目的,体会分类标准不同,结果也不同
【教学流程】
一、 激趣导入
1.出示图片,引入新课。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最近表现的特别好,特别爱动脑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礼物,谁知道老师一共带来多少件礼物啊?
生1:一共有六件礼物,有三个大的礼物三个小的礼物。
师:真棒!你是按照大、小来分的(板书大小)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2:一共有六件礼物,蓝色的有四件,粉色的有两件,所以有六件礼物。
师:那他是按什么来分的啊?
师:真棒!几位同学通过不同的角度来把这几件礼物数了出来,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分类的知识(板书:分类)
【设计意图:激趣导入,引发学生兴趣,体现数学学科素养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数学现象】
二、新授
1.分类:
春天来了,老师想领同学们去公园玩,看到公园门口这么多漂亮的气球你愿意把它们分分类吗?那我们可以如何分类呢?
生:按颜色分类(师板书:颜色)
师:还有不同意见吗?
生:按形状分类(师板书:形状)
师:那今天我们就先来按照形状来给气球分分类,请同学们按形状把气球摆一摆,再数一数每种气球有多少个,收集数据,把结果记录在格子里,现在开始。
同学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师:请你坐好,老师刚才巡视的时候发现咱班同学们整理的可真好啊,老师拿了一个同学的作品请他给大家分享一下他整理的结果。
师问生1:你能和同学说一说为什么这样摆吗?(摆成一堆一堆)
生:我把一样形状的放在一起了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行吗?好请回
师问生2:那你为什么把气球摆成一排一排的呢?
生:这样更容易数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让学生经历和感受收集与整理的乐趣】
2.整理
师:那我们看这位同学的作品,你们能一眼看出来谁最多谁最少吗?你们是怎么数的这么快的?我还没来及数呢!
生:看那个最长哪个就最多,哪个最短哪个就最少
师:哦!你们是通过长短看出来的,老师这里也有个作品,我一摆出来就发现糖葫芦型的和心形的一样长,那他们一样多吗?
生自己发现需要按照一个对应一个的标准来数
师:为了让我们的图更加清晰我们还要一起补上一些内容,我在图的下面画上一条横线告诉大家我是从这里开始数的,在下面标记,第一列都是圆形的,第二列都是糖葫芦型的,第三列都是心形的,这下就能让看图的人一眼就能看出我画的是什么意思了。这样我们就可以用图来表示我们的结果。我发现还有很多同学有很多有创意的作品(收集同学作品进行展示)
师:我发现这些漂亮的作品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你们发现了吗?他们都是用什么来记录结果的?
生:用数来记录结果的
师:我们刚才用图来记录结果的这一次用数也能记录结果(利用学生作品制作表格)
师:我们先横着来看,第一行都是…生:形状,第二行是…生:个数。我们再竖着来看,通过观察第一列你能知道糖葫芦形状的有几个吗?观察第二列你又知道什么了?老师在这里加上几条线你会发现它特别像一张…
生:表格。
师:同学们你们真棒,你们不仅把这些气球进行了分类,而且还能把它们整理成图或者表,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分类与整理。(板书整理)
师:呀!老师突然发现我有一个气球忘放进去了,快帮老师出出主意,这个气球应该放在哪?(师举起一个粉色心形气球)
生:应该放在心形的气球上面
师:可是我黑板上的气球没有粉颜色的啊,为什么也能呢?
生:因为它们都是心形的
师:因为我们是按照形状来分的,不管什么颜色只要是这个形状就得放在这里。那我们现在又增加了一个心形的气球我们的表该如何改变呢?
生:心形下面的3改成4.
师:呀!这里还有一个兔子形的气球(老师举起一个蓝色的兔子气球)这该放哪啊?
生:应该单独放在一行,因为他是单独一个形状
师:那我们的图和表如何改变呢?图的下面画上一个兔子形状,表示这一列是兔子形状的气球,表格里第一行加上一个兔子形状,下面写上1表示有一个兔子形状的气球(更改图和表)这下我的.表格完整了吧,那为什么同样都是增加一个气球,你们一会变了个数,一会又让我增加了一列啊?
生:因为它们的形状不同
师:同学们帮助老师解决了问题,虽让增加了一个气球,可是心形气球只增加了一个,而小兔子形状的气球却增加了一类,你们学会了吗?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观察和总结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自己感受到制作图和表格的过程,对知识有更深的理解,设计情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春天是出游的好季节,不光老师爱出去玩,同学们一定也特别爱出去玩吧?老师到了游乐园门口就看到了好多的同学都和爸爸妈妈一起来郊游了!你们能给这些人分分类吗?
生1:可以按大人和小孩分类
师:还可以按什么分类?
生2:可以按男人女人分类……
师:还有吗?
生:按左右、家人等等
师:现在老师要带领大家进游乐园了,看看我们到哪了?可是到了售票处我就想你们那么多的分类标准,我该选择哪种呢?
生:按大人小孩分类
师:为什么啊?
生:因为大人20元,小孩10元。
师:好了,我们接着往下走,这一站我们该选择哪种分类方法更好呢?
生:分男女
师:你们怎么不选大人小孩了?
生:因为这次要进男更衣室和女更衣室了。
师:看来虽然给这些人分类的标准有很多,但是根据具体情况我们要选择适合我们的标准来进行分类。刚才的这两个情景都是老师遇到的困难,现在就请同学们帮我解决这两个困难,真正的给这些人分分类,老师给每个同学准备了一张小卷子,先仔细看一看老师想请大家帮我什么忙,把这些人按什么来分类呢?
师:看看你的卷子,谁能告诉我你是帮我什么忙?按什么标准分类?
生1:按男女分类
师:你来给大家看看你从哪看出来是按男女分类的?(生指表格)
师:还可以按什么进行分类?
生2:可以按大人和孩子分类
师:除了按男女分类和按大人孩子分类还可以怎样分类能?选择一种你喜欢的分类标准记录在表格里。
师:同学们已经帮老师解决了两个问题,可是新的问题又来了,都是这么些人分类,可是为什么两次分的结果不一样啊?
引导生说:因为标准不同,所以结果不同
师:标准不同、结果不同(板书)但是有什么是没变的?
生:总共的人数不变
师:表扬同学。你不仅找到了他们的区别还找到了不变的地方。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遇到的实际情况感受遇到不同情况分类的标准也不同】
三、课堂总结
师:分类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你们有没有遇到过分类的现象?
生:垃圾分类、超市分类、书籍分类、药品分类……
师:垃圾分类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环保,超市分类、药品分类可以方便我们的生活,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可真大啊,以后在生活中你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你能不能用今天学习的知识去解决啊?相信你们一定会解决好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师:现在马上就要下课了,你能和你小组的成员交流你本节课的收获并派出代表把你们的收获分享给大家吗?
学生分享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不仅一起学习了把一些东西进行分类,还能够把分类的结果进行整理,整理成图、整理成表,同学们还知道了标准不同结果不同,而且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部分内容就是我们今后要学习的统计与概率的原型,相信你们一定会解决好今后遇到的问题。
一年级数学教案下册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比较两数多少的方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下面各题。
16-7 13-9 17-8
12-5 6+13 12+4
2.比多少。
比 比
教师:用一个对一个的方法想。
二、新授
教学例6。
1.出示例题。指名读题。知道小雪、小华各套中多少个?
2.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可以怎么解决?
3.让学生自己摆学具,比多少。
出示:小雪套中7个,小华套中12个。教师:请大家用摆小棒的方法,第一行摆小雪的个数,第二行摆小华的个数。学生动手摆小棒,并向学生说明小雪和小华的个数要一个对一个地摆,这样便于观察。
提问:哪一行摆得多?并指出小华比小雪多的个数,说出小华比小雪多了几个。
教师边提问边检查学生摆得是否正确,再指定一、二个学生摆给大家看一看。然后,教师根据学生摆的情况,启发学生思考,小华比小雪多得的个数,就是小华比小雪多摆了几个。
4.教师:刚才我们用摆小棒的方法,知道小华比小雪多摆了5根小棒,就表示小华比小雪多套了5个。那么大家想一想,这一道应用题告诉我们的条件是什么,要我们求的问题又是什么?
教师:要求小华比小雪多套几个,应该怎样想呢?(就是要求小华比小雪多的部分)
教师:用什么方法计算?
5.请学生列式:12-7=5(个)
口答:小华比小雪多套中5个。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21页的“做一做”。
2.方民家收了8棵大白菜,15棵小白菜。小白菜比大白菜多多少棵?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的应用题里,告诉我们两个数,要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首先要分清哪个数比较多,再想比较多的数是哪两部分组成的`,从它里面去掉和另一个数同样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比另一个数多的,用减法计算。
五、板书设计: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12-7=5(个)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用减法计算
一年级数学教案下册11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十几减9、十几减8,找出计算规律,提高计算速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2、初步学会解答用图画形式出现的求另一个加数的应用题.认识应用题的结构,理解数量关系,为学习文字应用题做准备。
重点难点重点:
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被减数和差,找出计算规律,提高计算能力。
难点:
学会求另一个加数的用图画表示的应用题。
教学准备:
小黑板、卡片。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知识点落实):
一、复习十几减9和十几减8,在复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找规律
1、教师在黑板上竖着依次书写:11,12,13,…,18,出示可以移动的练习卡片,依次从上到下移动,让学生说出每个数减去9的得数,并写出来.
师:观察被减数和差,说出十几减9在计算上有什么规律?(十几减9的差都比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多1)
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律呢?(因为个位上的数不够减,先用10减9剩1,1再加被减数个位上的数,所以十几减9的差比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多1)
师:计算十几减9的题目怎样想比较快?(给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加1.)
教师出示十几减9的式题卡片(打乱顺序),让学生口算.
2、教师在黑板上竖着依次书写:11,12,13,…,17,出示可以移动的练习卡片,依次从上到下移动,让学生说出每个数减去8的得数,并写出来.
师:观察被减数和差,说出十几减8在计算上有什么规律?(十几减8的差都比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多2)
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律呢?(因为个位上的数不够减,先用10减8剩2,2再加被减数个位上的数,所以十几减8的差比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多2)
教师出示十几减8的式题卡片(打乱顺序),让学生口算.
二、进行加法和减法的混合练习
1、出示小黑板,写好以下三组题:
指定三名学生到前面把算式和相应的得数用线连起来,看谁做得又快又对.
2、出示口算卡片,请两名同学起立进行抢答,谁先答对给谁加1分,最后看哪位同学累计分高.
8+3 11-9 10-89+6 14-8 15-8 8+5 18-9
9+7 17-9 14-98+89+2 9+812-816-9
三、教学补充题。
1、教师出示图文应用题1。
师:这幅图是什么意思?(筐里的苹果和筐外面的苹果一共有10个,筐外面有3个苹果,筐里面有几个苹果)
师:这道题的已知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生答略)
师:要求筐里有多少个苹果,该怎样想?(想:几加3是10,7加3是10.从10个里去掉3个,也就是筐里有几个苹果)
师: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0-3=7.
2、教师出示图文应用题2。
师:这幅图是什么意思?(盒里的小棒和盒外的一共有14支,盒外有4支,盒里面的有几支)
师:这道题的已知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生答略)
师:要求盒里面有多少支小棒,该怎样想?(想:几加4是14,10加4是14.从14支里去掉4支,就是盒里面有几支)
师: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14-4=10
4、猜一猜.师:今天老师带来了10张口算卡片,现在我们做几道:16-810-6 11-9 15-8
谁知道我手里还剩几张口算卡片?(老师手里还剩6张口算卡片)
师:你是怎样想的?(想:几加4是10,6加4是10,从10张里去掉4张,就是老师手里还剩几张卡片)
四、课终评价、小结。
一年级数学教案下册12
学习目标:
1、学生依据问题经过独立思考、交流等活动,理解和掌握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能正确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学生在比较数的大小的探索活动中,利用数的认识说明比较的方法,发展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能力,感受数的大小,进一步发展数感。
3、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独立思考、互相交流的价值,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发展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习重点:
掌握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学习难点:
掌握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并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课前准备:
ppt课件、计数器。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谈话:在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许多可爱的小动物。这些小动物和小朋友一样,每天都会背上小书包,去学校学习新的知识!小猪和小兔是好朋友,有一天,体育课刚下课,小猪就迫不及待的拿出跳绳,想和小兔子进行一场跳绳比赛!
ppt显示:小猪跳了3个,小兔跳了5个。
提问:谁赢了?
指出:要知道谁赢了,只要比一比两个数的大小。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5
提问:为什么3小于5?
指出:3在5的前面,所以3小于5。
2、谈话:小猪输了比赛,决定回家练习之后再战,而小兔觉得自己赢了就不再需要练习。于是,第二场比拼有了结果。
ppt显示:小猪跳了12个,小兔仍然跳了5个。
提问:谁赢了?你是怎样比的?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2>5
师总结:
①12在5的后面,所以12大于5。
②两位数比一位数大。
3、谈话:小兔看到比赛结果就愣住了,心里十分难过,难过的不仅仅是输了比赛,更多的是因为自己太骄傲了而没有努力。于是,小兔跟小猪商定,三天后再来一次正式的较量!
4、ppt显示第三次比赛结果:小猪跳了38个,小兔跳了46个。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两位数比大小,十位大就大。
(1)提问:38和46谁大呢?你是怎么比的,和同桌互相说一说。
指名学生交流,可能的想法,只要回答合理都给予表扬和肯定。
(2)四十几个比三十几个多,所以46大于38。
(3)在百数表里,46在38的后面,所以46比38多。
(4)46比40多,38不到40,所以46比38多。
(5)46的十位上是4,38的十位上是3,4>3,所以46大于38.
(6)师:借助计数器,我们可以更清楚地来比一比这两个数的大小。
出示计数器,将这两个数都在计数器上拨出来。(出示图片)
提问:我们刚才很多种比较大小的方法,其实比的都是哪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小结:两位数比大小,十位大就大。(用红粉笔描出十位上的4和3)
2、巩固
(1)谈话:看见小猪和小兔在比赛,动物们也纷纷加入了进来,小猴子还自告奋勇的做了裁判。
①小马跳了24个,小牛跳了33个。
②小狗跳了45个,小鸡跳了76个。
③小羊跳了60个,小猫跳了80个。(①不动;②改成小狗跳了60多个,小鸡跳了70个;③改成下面的小鸭跳了40多个,小鹿跳了50多个。这样形成三个递进的层次了)
指名学生回答,并说一说是怎样比的。(两位数比大小,十位大就大)
(2)粗心的小猴子裁判在记录小鸭和小鹿成绩的时候没有记全,只知道:
①跳的个数都是两位数。
②小鸭跳的个数十位上是4,个位上不知道,小鹿跳的个数十位上是5,个位上也不知道。(①②改成小鸭跳了40多个,小鹿跳了50多个,谁赢了?为什么?不要啰嗦)
小猴子着急了,不知道该怎么办。聪明的小朋友有办法帮助小猴子吗?
根据学生回答,再一次总结:两位数比大小,十位大就大。
3、十位相同比个位,个位大就大。
谈话:小猴子非常开心,在小朋友的帮助下学到了一个新的知识!接下来是老虎和狮子的较量了,小猴子想比较两位数,比十位就可以了,于是只将十位上的数字记录了下来。
ppt显示:老虎跳了5??个,狮子跳了5??个。
提问:小猴子又被难住了,这下该怎么比呢?
根据学生回答,总结:十位相同比个位。(1.这里直接出示老虎跳了53个,狮子跳了56个,然后要让学生讨论,再交流他们的比较方法,并用计数器演示,最后总结:十位相同比个位,个位大就大2.其次,再编故事,老虎跳了53,说小猴子写字比较潦草,只看得清狮子跳了50多个,那知道谁赢吗?狮子要跳几个才赢?你是怎知道的?3.最后,再深化,如果有两只动物都跳了80多个,你能比较他们谁赢谁输吗?这里分三个层次,就层层递进了,你的设计都不是递进,是倒退的。动物名称自己改)
谈话:细心的'小老鼠将成绩记录了下来。
ppt显示:老虎跳了53个,狮子跳了56个。
提问:谁跳的多?(显示拨号数珠的计数器。)
根据学的生回答,板书53<56,并总结:十位相同比个位,个位大就大。
4、两数比大小,数位多就大。
谈话:经过比赛的选拔,狐狸和大象跳的最多。
ppt显示:狐狸跳了100个,大象跳了98个。
提问:谁获得了本次比赛的冠军?
出示计数器,拨出100和98,问:你是怎样比较的?
学生独立思考,指名回答,可能的想法:
①100里有10个十,98里有9个十,所以100比98大
②100在98的后面所以100比98大。
③100是三位数,98是两位数,三位数比两位数大。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00>98,指出:狐狸获得了冠军!
追问:100和8呢?67和5呢?
总结:两数比大小,数位多就大。(三位数>两位数>一位数)
5、课堂小结
全班齐读师生共同总结的三个规律。
三、组织练习,深化提高
谈话:小朋友们真厉害,很快就学会了怎样比较数的大小。在小朋友的帮助下,跳绳大赛圆满落下帷幕,狐狸最终成为了冠军。接下来,我们小朋友之间也要进行一场比拼啦,看一看谁能获得第一名!
1、想想做做第1题。
(1)请学生说说六十几的数有哪些。
(2)将六十几的数分别与六十和七十比大小。
(3)总结:六十几在六十和七十中间,所以六十几比六十大,比七十小。
(4)追问:四十几在几十与几十之间?八十几比几十大,比几十小?
2、想想做做第2题。
请学生先根据计数器写出数字再比较大小,注意写数字的时候数位对齐。
指名交流,并说说是怎样比的。
3、想想做做第3题。
(1)学生直接填符号。
(2)指名回答,说说怎么想的。
4、游戏小猫钓鱼。
46,78,99,14,58,33,85,62,100,55
(1)小于50的数:
(2)大于70的数:
(3)大于50小于70的数:
5、谁的反应快。
(1)说出比60大,比80小的数。
(2)说出个位是5的数。
(3)说出十位是5的数。
6、想想做做第4题。
(1)每人按从小大大的顺序写出3个个位是6的两位数
说说个位上是6的两位数一共有几个?是哪几个?
(2)每人按从大到小的顺序写出3个十位上是6的两位数
比比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3)写出大于77小于82的数
(4)写出3个十位数字比个位数字多1的两位数
7、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交流。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对数字是否有更深的认识?把你的收获说给大家听一听。
一年级数学教案下册13
教学目标
1. 经历探究连加、连减计算方法的全过程,掌握100以内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同学们的合作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3.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价值。
教学重点
掌握100以内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黑板上出示:3+8+6= 10+5+2= 15-6-3= 20-5-5=
要求学生独立计算后抽学生口述出计算的过程。
教师:这些题是我们在一年级上期时就已经学过的20以内的连加、连减,今天我们要在这个基础上,用我们前面学习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知识学习新的连加连减。
板书课题:连加连减。
二、新课教学
1.教学例1
出示例1情景图。
教师:仔细观察这幅情景图,说一说从这幅情景图能知道些什么。
学生:图中告诉我们少先队分成了三批入队,第一批入队的少先队员有13人,第二批入队的少先队员有18人,第三批入队的少先队员有16人。
教师:根据这个信息需要我们解决什么样的数学问题?
学生:一共有多少名少先队员入队?
教师:根据你前面的学习经验,我们该怎么列式解答?
要求学生列出算式:13+18+16。
教师板书:13+18+16。
教师:这个算式该怎么算呢?同样是加法,它和我们前面学习的进位加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
引导学生说出:前面我们学习进位加法只有两个数相加,这里有三个两位数相加,是一道连加算式。
教师:再比较一下13+18+16这个算式和我们黑板上的3+8+6这个算式,你又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后回答出:两道都是连加,只是连加的范围不同而已,3+8+6是20以内的连加,13+18+16是100以内的连加。
教师:那它们的计算方法是否一样呢?
引导学生猜测它们的计算方法可能是一样的,都要数位对齐后,从个位加起,相加满10都要向前一位进1。
教师:同学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下面请小朋友们在小组内合作,比一比,看哪些小组想的办法更多、更好!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计算后再在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全班汇报。
主要引导学生从以下几种算法进行汇报:
① 整十加整十,个位数加个位数,然后再合起来:10+10+10=30 3+8+6=17 30+17=47
② 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把和与另一个数相加:13+18=31 31+16=47
③ 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把和与第一个数相加:18+16=34 34+13=47
学生汇报后,教师整理在黑板上并追问:除了这些算法,我们可不可以用我们前面学过的竖式来计算呢?用竖式又该怎么算呢?
引导学生尝试列出竖式后,抽其中的两个同学到黑板上板书。
主要引导学生列出下面的竖式:
(1)
(2)
如果有学生能列出竖式的第二种写法就请学生列出后说一说他是怎么想的,如果没有学生列出竖式的第二种写法教师则作如下的引导:
教师:其实这种竖式还有另外一种写法,大家想知道吗?
引导学生看书自学后再抽一学生到黑板上板书。
教师:竖式的这两种写法是一样的吗?相比之下你更喜欢哪种?为什么?
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竖式,其实计算过程是一样的,但相比之下,第二种写法更简单一些。
教师:不管是用哪种方法计算,你觉得三个数连加与两个数相加相比,有哪些地方不一样呢?要注意些什么问题呢?
学生:三个数连加比两个数相加要复杂一些,特别是涉及进位的问题,因此要特别注意。
教师小结:在计算连加的'算式时,同学们可以选择你喜欢的一种方法来算。
2.教学例2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2情景图。
教师:同学们已经会算连加的算式了,根据这个情景图,你又能列出怎样的算式?
学生:50-18-13。
教师:这是一个什么算式?
学生:连减算式。
教师:这个连减算式和我们以前学的连减算式比有什么不同?
学生:以前学的连减算式是20以内的,50-18-13是100以内的连减,并且需要退位。
教师:根据我们前面的学习经验,你能试着计算这道连减算式吗?
教师放手让学生试着计算,教师巡视观察,发现不同的算法,对有困难的学生尽量指导学生用竖式进行计算。
学生尝试计算后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板书连减的算法,主要引导学生列出以下两种竖式计算:
(1)
(2)
学生列出竖式后请学生分别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教师:在做这道题时哪个地方最容易做错?能给其他的同学提个醒吗?
让学生发现最容易做错的地方就是两次相减时都要退位,因此要按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一步一步地思考每步的计算结果。
教师:在做连加连减的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在连加连减的计算过程中依然要注意进位和退位的问题。
三、巩固练习
教师:同学们已经会做连加连减的算式了,下面让我们来练习一下:
让学生看图独立完成课堂活动(1),(2)小题后集体订正。
四、全课小结
教师:同学们,在今天这节课上,你都学会了些什么?有哪些收获?
学生回答。
一年级数学教案下册14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找出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通过猜测、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以及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合作精神。
3、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的美,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寻找规律,体验生活中的数学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三、教学准备:课件、正方形、三角形、圆形若干。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六一”儿童节到了,为了庆祝自己的节日,小朋友们把自己的教室打扮得可漂亮了,你们想看看吗?
问:仔细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这些灯笼、小旗、小花摆得很漂亮,它们不是乱摆乱放的,而是按照一定的规律摆的,你们知道什么叫“规律”吗?今天我们就要把这些规律找出来。
二)、引导探索、寻找规律
1、引导学生找出彩旗的规律。
(1)课件展示彩旗图,问:请大家猜猜,这面旗的后面一面是什么颜色的?你是怎么发现的?可以把几面看成一组?有几组?
2、寻找小花的规律。
出示小花图问:最后一朵小花的颜色是什么?你是什么知道的?把你的秘密小声告诉同桌。
3、灯笼、小朋友、又有什么规律呢?后面一个是什么?通过让学生独立观察,讨论交流,发现图中灯笼、小朋友的队伍是有规律排列的。
4、小结:像彩旗、灯笼等这样按一定的顺序重复排列下去,我们就说它们的排列有规律。有规律的事物多美呀!
三)、参与活动、创造规律
1、摆一摆
课件出示88页例2(图略)让学生试着摆,并说规律。
2、排练节目
“六一”联欢会上有一个节目是小组唱,下面我们来排练:
(1)排队:请6位女同学上来,要求每个女同学旁边站一个男同学,该请几个?你发现队伍有怎样的规律?
(2)师生共唱一首歌,并有规律地拍手。问:谁能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是有规律的,有什么规律?让学生体会到音乐中的节奏也是有规律的。
3、教学例3
课件展示P89例3。(图略)
涂一涂,下一个是谁让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回答,并说为什么这样涂。
4、猜规律。
出示练习题1:猜猜星星盖住的是谁?指名说想法。。
5、小小设计师。
(1)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各种颜色的图案,请大家来当设计师,创造出最美的'规律,你们有信心吗?(4人合作)
(2)展示作品
先请排列规律不同的几个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图形排列的规律。问;还有谁想展示自己的作品?请把作品贴到黑板上。
四)。走进生活、寻找规律
1、欣赏图片。让学生感受到很多有规律的事物总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2、找找身边、生活中有规律的美,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规律。
五)、全课总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你是通过什么来找规律的?
2、规律无处不在,只要小朋友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多观察周围的事物,多思考,一定会创造出更美的规律丰富我们的生活!
一年级数学教案下册15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算理和算法。
2、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独立探索新知识的能力,体验探索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体验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重点难点:
1、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算理。
2、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算法。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
2、计算下面各题,说一说怎么算。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2
(1)用课件演示联欢会场景。
老师提示:大家根据画面估计一下,够不够每人一瓶。
学生猜测。
老师再指出:怎样找一个科学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呢?
(2)解决“一共有多少瓶纯净水”这个问题。
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列出算式24+9
板书:24+9
分小组讨论怎样计算24+9
组织交流计算方法。
2、做一做。
45+6 7+63 74+9
在学生独立计算后,让学生说一说计算的方法。
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老师板书。
3、练习十一第4题
比一比,找联系。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练习十一第5~6题。
(四)思维训练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了什么知识?
【一年级数学教案下册】相关文章: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1-12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3-16
2022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9-28
一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下册03-01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2-29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优秀02-02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2-22
(通用)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08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练习七》数学教案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