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教学反思
导语:由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学生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新的课程标准的实施等因素,对新时期的教师提出了全方位的挑战和考验。传统教案的设计与编写必须首先变革。作为数学教师,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发展来设计数学教学活动。其中加强拓展教学就是有效的举措。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拓展教学反思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拓展教学反思
本次“回顾拓展二”的设计,重积累,重阅读,重拓展。因此,引导学生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并适当地拓展阅读视野,以引导学生读好书,好读书,读成本的书,在读书中积累语言,在读书中体会情感。
“交流平台”谈的是怎样入情入境朗读课文的问题。目的是使学生明白,反映了作者真情实感的文章,只有入情入境地朗读,才能读出作者当时的感受,传达出作者的真情实感。实际上是对学生读书的一个引导。“日积月累”安排的内容是名言和诗句,通过朗读积累,体会人生的一些道理,懂得少年应该立志、好学、惜时、求索等道理。“课外书屋”向学生推荐的是高尔基的《童年》。目的是引导学生读好书,读成本的书,在读书中积累语言、体会情感。
篇二:拓展教学反思
本次“交流平台”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交流收集到的近代中国屈辱历史的资料;二是交流收集、整理、运用资料的收获,重点是交流如何整理与运用资料。“日积月累”安排的是 16 个成语。这些成语都是褒义词,与本单元教材“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主题密切相关。通过读、背,一方面使学生积累词汇,丰富语言;另一方面加深学生对本组课文所表达主题思想的感悟。
针对本次回顾拓展的教学要求,在课前我让学生收集了有关旧中国的屈辱史和新中国的成就,让学生在收集阅读这些资料后简单地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对于“日积月累”里的 16 个词语,我让学生在预习中先了解每个词语的意思,不懂的词语利用词典来解决。学生只有充分预习,了解所学知识,在课堂上的交流才有内容,才不至于受到时间的局限限制了思维。学生的预习工作做的很好。
上课时,我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学生交流的时候我进各组了解学生的预习以及交流情况。学生收集的预习工作完成的非常好,能做到小组交流时每个人都有资料可读,都有话可说。在全班进行交流时,却出现了冷场的状况,可能是有老师听课,学生放不开的缘故吧,经过几番鼓励终于有学生起来交流。在课后陈老师给我反馈时也提到了这个问题,她给我举了一个例子,让学生说感受学生不发言时,可以先让学生用一个字来说,然后一个词,一句话,这样逐步由简单到复杂地来说,只要能说出来就大肆表扬鼓励,学生自然就有回答的欲望了。听了这个例子,我觉得这的确是个好方法,自己平时上课时,的确没有这样激励过。我觉得自己在处理这样冷场的问题时是非常笨拙的,学生一不吭声,我就开始紧张甚至有些恼火,却不知道如何引导,这一点是我要不断学习和提高之处。
学生回报完收集的资料,我问学生:“你们是通过什么途径收集到这些资料的呢?”有的学生说是从学生用书上收集的,有的'说是历史书上看到的,还有的说是从网上收集的,在这样的交流中自然地进入了收集整理资料的重点学习中。“资料多而繁杂,用什么方法能很好地整理出我们所需要的资料呢?就你们昨天整理资料时的做法来谈谈。”这个问题抛出去,学生的积极性较之前高了一些,可能是因为昨天在收集资料时确实下了一番功夫,学生能将自己如何选择资料的进行交流,我也顺势讲解整理和保存资料的方法。在这些方法教授完后,又对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进行梳理,我用自己整理的中国屈辱史和成就的资料来让学生具体地领会。但是在教这一环节是也出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没有跳出本单元学习,如果能将本册书所收集的资料来进行举例说明的话,学生可能会更深入地了解和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中国从遭受列强屈辱到成立新中国,做出辉煌成就,是离不开无数有豪情壮志的中华儿女的英勇奉献的。我们常常会用什么样的词语来形容这些给我们带来新生活的英雄们呢?”这一句话很自然地将学习内容转到“日积月累”部分。
“日积月累”里一共有 16 个词语,在大屏上出示这些词语,让学生先自己读一读,然后找学生读词语,纠正不正确的读音,再重点讲解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的字,比如“再接再厉”的“厉”,学生在平时总是与“历”、“励”分不清楚,所以在教学时,重点讲解区分这三个字,“披荆斩棘”的“棘”学生在读词的时候有学生读成“刺”,我立刻抓住这个错误,让学生区分“棘”和“刺”。这一部分的教学比较扎实,所列举的字都是学生平时容易出错的字。但是如果让学生自己说说哪些字容易出错,那么可能课堂效果会更好一些。正音、区分形近字之后就是让学生用词造句,对于使用不准确的词语给予纠正,这一部分学生表现很好,能够积极举手发言,还有学生在一个句子中用了两个词语。只是遗憾我没有能够及时抓住这一亮点,提高难度,鼓励学生用更多的词语造句或者说一段话。由此看来,在课堂上我的即时反应还不够快,对于课堂生成的亮点把握还是一个弱点,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不短磨练和提高。
总之,这一堂课的教学可圈可点,能够抓住课堂的 40 分钟进行有效教学,使学生踏踏实实地学到了东西,但是也有很多有待提高的部分。教学是一个永无极限的高峰,教学者需要不断地磨练与攀登,三步两步无法到达收放自如、拿捏恰当的课堂。
最后要特别感谢陈芙燕老师给予我这堂课的教学反馈和建议。
篇三:拓展教学反思
本单元“词语盘点”的教学可以渗透都阅读教学中,“日积月累”是诗歌《囚歌》,这首诗是以形象、精炼、富有感情为基本特征的,好的诗还有一种意境美。《囚歌》包含着丰富的美育因素。它的美不是表现为优美,而是表现为壮美,一种使人迥畅荡气的悲壮之美,一种不可压抑的阳刚之美,一种使人肃然起敬的共产主义精神美。虽然在教学中不必要也不可能单列一项进行讲解,但我的确想把这种美很好地体现出来。我要求自己,一定要把《囚歌》这首抒情诗教得有情。为此,教师必须“进入角色”,即把自己变成叶挺。首先要感动自己,才能去感动学生;使他们体会到《囚歌》的情感美。我还要求自己,要用诗一样的语言去讲诗,尽量使自己的语言精炼、形象,充满激情,以此去感染学生,使他们体会《囚歌》的形象美。一句话,在《囚歌》的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审美教育。
本诗的教学,成功之处在于,学生在多重朗读中感受到了英雄的气概,并为之而感动。()在对诗中关键词语的理解,他们能结合看过的影片、读过的故事较为准确地理解。比如学生谈到了“狗”,就是叛徒,走狗,卖友求荣的人。但小学生毕竟还小,他们对过去毕竟知之不多,感之不深;他们对诗歌,特别是抒情的认识一般还停留在感性的阶段,这些都是不利的因素。这些我在教学前预想得还不够,因此课堂上实施时,有困难。
不足之处表现为:学生课外查阅有关叶挺的资料不足,所以在课堂上,我不得不进行补充。后来我想:本诗歌颂的是一种革命的气节,革命者视死如归,大义凛然是有相同之处的,学生查阅关于叶挺的资料有限,如果将范围扩大些,让学生查阅革命者的故事,效果也许就大不一样了,学生获得的情感体验也许会更丰富。
“口语交际”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其畅所欲言!散步教学反思赛龙舟教学反思认识升教学反思
【拓展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回顾·拓展六教学反思04-24
《回顾·拓展八》教学反思05-18
《回顾拓展三》教学反思07-04
课堂知识拓展的教学反思07-01
回顾·拓展六教学反思05-15
最新拓展教学反思08-30
回顾拓展六教学反思02-03
《回顾拓展四》教学设计及反思06-24
《拓展性课题最轻的气体》教学反思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