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专学前教育教学反思
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那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中专学前教育教学反思,供大家阅读参考。
中专学前教育教学反思(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天真的笑脸,紧张忙碌而又快乐的一个月过去了,当我空闲下来细细回顾这段时间的工作时,深深的感到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作为学前班的班主任,不仅要在思想上、学习上帮助学生,而且在生活中让他们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培养他们的团结协助能力,并尽最大努力地去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遇到的各种困难。以下是我带班这段时间的一些体会:
一、培养学生良好学习的习惯和学习兴趣。
学前班学生由于年龄小,自控力差,纪律涣散。我从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入手,课上进行趣味教学,尽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组织好学生的纪律。利用各种奖励措施激励孩子,及时提醒孩子们做好上课准备工作,并且在课后注意观察学生的行为,根据学生的表现在班里进行榜样教育。在日常学习中,时刻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逐渐养成了认真听课、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二、培养良好的班集体。
班集体是培养学生个性的沃土,有了这块沃土,学生的个性才能百花争艳。集体活动,最能培养学生的凝聚力、集体荣誉感。这些天我带领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让家长能及时了解到学生学习情况,这些活动不仅活跃了孩子们的身心还丰富她们的学习生活。
三、关心爱护每个学生。
作为一名学前班教师,在对不同类型、不同个性的学生,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为了让她们尽快的融入到这个集体,我利用下课后的时间给他们做思想工作,积极和家长以及代课老师交流意见,学生在各方面的进步都很大。在班里我平等对待每一位同学,课下我们像朋友的相处,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孩子们能在轻松快乐的环境里好好学习。
虽然在这段时间,学前班的工作多少有些让我感到辛苦,每天总是忙忙碌碌的,但是看到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能健康茁壮的成长,快乐无忧的学习和游戏,我感到所有的付出都是一种幸福。亲爱的孩子们已经踏上学习知识的征程,我要认真的对待和他们相处的一分一秒,也祝福他们在以后的风雨路中走的更远!
中专学前教育教学反思(二)
对本次《数的组成》的计算集中教育活动,课后我进行了认真的反思:整个集中教育活动,我的目标定位较为合理,符合幼儿的年龄发展特点,体现了幼小衔接。活动环节设计条理清晰、紧凑,层层递进:复习数的组成,接着与幼儿合作操作圆形卡片,通过讲解示范,让幼儿初步了解数的组成,再让两名幼儿共用一份操作材料(花片、记录纸、勾线笔),动手操作并记录下操作的结果,让幼儿在观察比较中发现“一个部分数加1,而另一个部分数逐次减少1,两个数合起来的总数不变”的互补规律,最后通过“找朋友”的游戏,使幼儿在愉快的气氛中复习巩固所掌握的知识点。
1、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学习了数的组成,还在观察比较中发现数组成中的互补规律,并利用互补规律更快记住了数的组成。
2、分花片和记录分别由两位小朋友合作完成,这样既锻炼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还培养了幼儿的合作精神。
3、通过游戏,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既复习了数的组成,又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中专学前教育教学反思(三)
教学的特点和规律,要求教师努力追求有效的教和有效的学,充分发挥教师和幼儿双方的主体作用,以有效地促进幼儿全面的发展。有效教学的开展应把握以下几个环节。
一、教师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备幼儿
教师备课,不仅要备教材,更重要的是要备幼儿。从目前教师备课的现状来看,大部分教师都忽略了这一点,幼儿的工作做得不够。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立成长的个体,教师在备课前,要对幼儿做充分的了解,考虑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心理特点,注意他们的个别差异,努力做到因材施教。教师在确定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设计教学问题、选择教学方式时,既要关注幼儿的兴趣与需要,也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已有经验与认知特点。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让每一个幼儿能在自己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
“吹泡泡”是幼儿最喜欢的游戏活动之一。在一次“吹泡泡”活动的观摩课上,活动理念是“傲中学”,目的是让幼儿在做的过程中学会或领悟到其中的知识和原理。活动开始了。教师用音乐舞蹈作为开场白,然后让幼儿开动脑筋,想想泡泡都有哪些形状:“圆的、椭圆的、方形的、三角形的、所有的泡泡都是圆的……”幼儿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并按教师要求把自己的想法画在纸上。接下来,为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教师拿来了各种形状的“吹泡泡”工具,让幼儿自己来实践,看看吹出的泡泡有哪些形状,从而验证自己的想法,得出结论。整个教学过程运用“做中学”理念,如果按照猜想一实验一记录一得出结论来评价整节课,无疑是很成功的。我们仔细思考一下,在课程进行中有些幼儿已经知道了,即不论用什么形状的工具,吹出的泡泡都是圆形的,这节课对他们来说只是在原有经验上的重复。起不到任何促进作用。因此,评价整节课,在遵循教材的要求方面。教师备教材是很成功的,但在备幼儿方面,却考虑得不周全。教师对一部分幼儿的忽视容易导致他们对活动兴趣的减弱,整节课都会无所事事,甚至还会扰乱课堂纪律: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在备课前首先直该对幼儿有充分的了解,然后根据幼儿的已有经验,选择符合幼儿最近发展区经验的内容,以真正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如在上面的场景中,教师发现这种情况时,可以鼓励幼儿进一步去思索“为什么所有的工具吹出的泡泡都是圆形的呢”“为什么泡泡都是五颜六色的”从而激发幼儿的兴趣与想象,引导他们运用已有的经验积极参与到活动中。
二、教师应及时把握教学现场,适时引导幼儿
教师通常会预先设计好整节课的教育目标,教学目标明确了,教师就会为了达到目标调节教学的进度。然而教学的对象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教师往往会发现自己精心设计了活动方案,认真组织了幼儿活动,但常常要花很多时间去维持活动秩序,最后落个活动计划没完成、活动效果差的结局。出现这种情况可能与教师缺乏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的技能有关,尤其缺乏把握教学现场的能力。他们在设计活动时很少留有生成的空间,活动中注重计划的成,却很少注意幼儿的反馈,更不敢或不能对幼儿的反馈信息进行处理,因为一旦对幼儿反馈的信息给予解释或处理,那么这节课预定的目标就有可能完不成。其实,教学活动过程中是否完成教学进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活动过程中是否能真正促进幼儿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及时把握教学现场,把注意力转向幼儿,为幼儿的学习提供支持和帮助,对幼儿提出的新想法或新发现适时分析,一旦确定有教育价值,要及时生成新内容并积极引导幼儿探索。
在一次中班美术欣赏课上,教师用电脑课件导入。幼儿看着电脑上的各种各样漂亮的花,发出了“哇,好漂亮啊”的声音;接着,教师给每位幼儿发了一束花,让他们猜猜花的名字。其中有一位幼儿手里拿着像星星一样的小花,旁边的幼儿说“这是雪花”,教师马上纠正说“教室里是根本不可能有雪花的?这叫满天星”。对于这个幼儿的回答,教师直接就否认了,没有给予更多的关注。在观察了各种各样的花以后,接下来教师又问了一个问题:“花这么漂亮,怎样做才能使漂亮的花保存下来呢?”幼儿畅所欲言,有的说把它画下来,有的说给花拍照片。教师接着说我们还可以把花做成标本保存起来。有位幼儿马上提出疑问:“老师,标本是什么啊?”教师并没有关注到这一点,而是继续着既定的教学内容,而幼儿在下面开始了自己关于标本的小讨论,为此,造成了课堂秩序的混乱。在这里,教师完全可以在幼儿探讨标本的问题后,再引导幼儿回到原来的教学程序,或者对幼儿的反应给予关注。如果幼儿感兴趣,可以在以后继续进行这个话题,这不但能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还能在此基础上生成有关标本的探索活动。
三、教师要充分尊重幼儿,以激发幼儿兴趣为前提。
幼儿具有独立的人格,教师要真正理解与体味“尊重”的深刻含义,就必须站在幼儿的角度去思考。教师应尊重每一位幼儿,让他们感受爱,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投人到活动当中。尊重幼儿要求教师用自己良好的情绪情感感染幼儿,用亲切的语言启迪幼儿的智慧,用真挚的爱哺育幼儿的心灵。
一位教师在班级开展了“为小动物穿花衣”的制作活动。活动中幼儿的情感被充分调动了起来,每个幼儿都很投入,以至于在活动的最后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教师想集中幼儿注意以进行最后的点评环节,但很多幼儿都意犹未尽,不愿回到老师身边……其实在学前班的教学活动中,这是教师经常遇到的一个难点,即如何将幼儿的注意力引向下一个环节。当教师遇到这样一个问题的时候,普遍的做法就是不管用什么方法,最终都要将幼儿的注意力转移到下一个环节,而不管幼儿是否愿意进入到下一个活动。但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原因,为什么幼儿不愿意停止操作呢?很显然,这是因为幼儿的情感和操作的欲望没有得到满足。就上面的活动而言,请幼儿为小动物穿新衣,幼儿看到有的小动物还没有衣服穿,就急于给它们穿上新衣服,所以到活动结束时他们仍不愿停止手中的“工作”,这正体现了幼儿具有同情心和责任意识。教师完全可以满足幼儿的兴趣和要求,让他们继续操作,甚至延伸到区角活动中。
作为教师,面对幼儿,要认真反思自己的行为,学会打破自己的固有状态,改变教师的身份位置,关注幼儿的内心世界和兴趣需要,多从幼儿的角度考虑,追随幼儿的自然状态来调整预设的目标、程序和内容,尊重幼儿的现在状态和水平。教师只有在坚持尊重幼儿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发挥自己在工作中的主导作用,才能真正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
【中专学前教育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学前教育教学反思08-31
学前教育的教学反思06-16
学前教育教学反思08-31
中专语文教学反思07-16
学前教育教学反思范文06-05
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反思06-20
职业中专语文教学反思04-06
学前教育教学反思(通用7篇)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