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分桃子》教学反思

时间:2023-02-08 18:26:12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小学三年级数学《分桃子》教学反思(精选12篇)

  在不断进步的社会中,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反思意为自我反省。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三年级数学《分桃子》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三年级数学《分桃子》教学反思(精选12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分桃子》教学反思 篇1

  今天教学了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有以下优缺点

  优点:

  1、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算理

  在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口算方法时由于部分学生应能应用已有知识计算出结果,为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进一步理解算理,我主要通过让学生摆小棒来理解。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在操作过程中探讨出新知。因为动手操作是一种主动学习活动,它具有具体形象,易于促进兴趣,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识等特点。所以,通过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学习新知识,正是适应这一认知特点,学生只有在一些实际操作中才能逐步体会、理解形和数之间的联系,从而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愉快氛围中获取知识。

  2、让学生在操作观察中理解算理

  在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的笔算方法时,我主要是让学生自己观察竖式并结合操作思考以下问题:

  (1)从哪一位开始算起

  (2)2为什么写在商的十位?

  (3)竖式中的第二个3、18分别表示什么等问题,通过观察、思考,运用已有知识(有余数除法的笔算方法)的迁移摆小棒的过程,很容易理解第二个3、18分别是怎么得来的,表示什么?

  缺点:缺乏新旧知识点的对比

  本节课有两次比较。其一:本次教学是以有余数除法笔算方法为基础的,但两个知识点之间又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以前学的有余数的除法是直接应用表内除法计算的,商都是一位数,而现在所学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除法则商是两位数,不能直接应用表内除法进行计算,而要从十位开始算起。其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与不能整除在算理、算法上也不尽相同,找出他们的共同点总结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方法,找出他们的不同点,讲清竖式的写法,这样才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由于没有让学生进行及时知识的对比,导致很多学生在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时,和以前的知识产生混淆,没有突破竖式计算这个难点。在以后教学中要发挥扮演的作用,加强竖式写法的指导。

  小学三年级数学《分桃子》教学反思 篇2

  小学三年级数学分桃子,是进一步的来说除法,用小猴分桃子的情境图导出除法算式。在本节的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首先就是课题的导入。情境图的创设和导读这一点很是欠缺,分桃子是生活中的问题用数学的形式来解说,用小猴子分桃作为情境图这样很能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但是在情境图的解说不够好,没能把图意说明。也就失去了情境图的意义。

  再次,在课堂教学中方式方法不够灵活。学生的引导不够,课堂上学生积极性不高,对我们的`除法算式更是感觉到困难。还有就是在课堂上活动太少,老师说的太多了,学生在课堂上就是一个听众,老师没有把学生作为主体。学生感觉无所事事,课堂气氛是死气沉沉的没有一点生机。由于老师说的过多,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和交流的时间,使学生感到没事可做。

  对本课的教学我感觉很不好,没有把学生作为主体,教学的方法不够,语言和课堂的调控不够好,应该把课题的导入更加生动一些,情境图和引导学生在多花一点时间,游戏的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来发现问题,并能解决为题,不明白的在分组讨论,学生总结,老师补充。

  小学三年级数学《分桃子》教学反思 篇3

  今天上完了公开课,静下心来回忆一下整个教学过程,可谓有喜有忧。

  《分桃子》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是在学生已掌握百以内的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也为进一步探索商中间和末尾有零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奠定基础。本节课的内容呈现注重层次性和思考性。根据新课程新理念的要求教学应该由原来教师单纯的教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从操作中掌握方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总结整节课,优点主要概括为以下三点:

  1、以分桃情境为主线,贯穿整节课堂。这节课的设计以“分桃子”为主线索,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巩固练习中的每一个环节都用主线索以故事的'形式来呈现,将枯燥乏味的计算教学置于充满童趣的“小侯子分桃子”的故事情境中展开教学,变无趣为有趣,体现了愉快教学的思想。

  2、重视让学生根据情境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动手操作,培养探索能力。在自主探究、理解算法这个环节中在这一大环节中我基本上是采用了放手让学生自主去探索。在过程的安排上第一,操作体验、直观感知。学生通过摆小棒来体验分法,这样达到对“48÷2”的直观认识。第二,小组合作、探讨算法。充

  分发挥学生的合作学习的作用,体现算法的多样化并从中择优,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

  反思整个课堂教学过程,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

  1、动手操作环节的设置不够细致,课前预设不到位,从而意图体现不充分。可再设计为学生试摆,教师示范摆,学生再摆。让全体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感知,以突破教学难点,即除法竖式要从高位除起。

  2、小组活动的有效性不够,学生参与积极度不高。纵观整堂课,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让活动探究得更加有效?活动的时间如何控制?这些还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有待加强的地方。

  3、由于时间的紧迫,所以在归纳算理时,我过份包办,应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教师再适时作出归纳总结。

  综上所述,本课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整节课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和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教学特点,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小学三年级数学《分桃子》教学反思 篇4

  小学笔算除法历来是小学计算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学生容易出现多种问题。教材总安排的两个例题是“48÷2”和“48÷3”,对于第一道例题,学生在第一单元的口算中已学习过,所以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马上能口算答案24。如果直接让孩子们先口算再笔算,学生很容易失去兴趣,因此我在课堂一开始便创设“帮猴王分三组桃子”的情境,让孩子们觉得口算很难算出,得出笔算的必要性,然后再从简单入手分析笔算除法算理。

  抓住孩子们好胜心理,先让他们试算,得出三种算法,尤其是第二种算法最多,正确的'算法最少的情况,教师再逐一对他们的算法进行点评,确定第三种方法才正确,然后抓住学生心理进行算理探究,以摆小棒为脚手架,理解笔算算理。

  然后再引入例2“48÷3”,让孩子们在对比中发现,第一题,4能除以2,但是这道题目4不能整除3,回到生活原型,来理解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利用课件的直观性,突破这个难点。

  本堂课,以教师引导为主,适时让学生尝试,利用摆小棒的操作活动来理解算理,注重规范书写格式,同时对教材的内容合理进行安排,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内容留在下一节课来学习,给予学生更多时间来掌握基础的计算技能。

  当然,本堂课在注重算法优化的同时,算法的多样化究竟要不要突出一下,注重引导学生探究,但课堂40分钟又显得少,留给学生练习的时间不多,如何解决这些矛盾,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小学三年级数学《分桃子》教学反思 篇5

  1、首先在备课上,教师要吃透教材,理解教材中每幅图的含义和为什么要这样编排。本课教材创设了猴子两次分桃子的情境,共分了三个层次:第一层是2只猴子平均分48个桃子,先让学生用小棒实际操作来分一分,采用最直观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分的过程是通过2步来完成的,为下面的竖式计算做好了铺垫。第二层是这个题中十位上的数能被2整除,这个内容在第一单元口算除法中学习过,在这里主要介绍除法竖式的写法以及竖式中每一步运算的意义。第三层是3只猴了平均分48个桃子,十位上的数不能被3整除,口算就不太容易了,需要列竖式计算。理解编者的'意图,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2、学生尝试列竖式,问题肯定很多,尤其会出现“一层楼”的现象。所以在学生分小棒的过程中,要多次强调分了几次。要让学生明白自己先分什么,再分什么,并且清楚地知道是分几步去操作的,为下面讲除法竖式计算做了铺垫。

  3、为了让学生清楚地看到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教师应规范地边演示分小棒的过程,边列竖式,并讲解竖式每一步该怎么写,及所表示的意义。每一位表示要分几个十,分了几个十,要分几个一,分了几个一,应标注上去以示强调。为了让学生看的更清楚,分的每一步应选用一种颜色的粉笔标明。这个方法可以清楚地让学生看清楚,列竖式的过程也是分2步来完成的。

  小学三年级数学《分桃子》教学反思 篇6

  上《分桃子》这一课时我根据学生年龄小的特点,抓住儿童心理创设了一个童话故事《小猴分桃子》,童话故事对年龄较小的学生是很具吸引力的,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要在童话故事里得到满足,这样的设计就是为了一开课就能牢牢抓住整个课堂上的学生。随后我又创设了:你能用手中的小圆片代替桃子分一分吗?让孩子感觉融入到童话故事中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愿意去从事分桃子的活动。孩子在课堂上有分有和,兴趣盎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教学中我自己认为做得不好的有该放手时不够放手。

  我知道要大胆放手让学生参与研究的整个过程,不要怕学生出错,教学本身就是在纠错的过程中不断创新。但在上课时却还是不敢太放手。另外教师引导还不够及时到位。在学生研究过程中,要及时了解其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指导解决,这一点也是我今后最需要提高的。

  小学三年级数学《分桃子》教学反思 篇7

  《分桃子》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用2—5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创设了许多分一分的情景,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具体操作来体验平均分的意义。

  教学时,我首先创设了一个情景,猴子妈妈带回8个桃子,要分给两只小猴子吃,问每只小猴子可能分到几个桃子?孩子们表现的很积极,各自举手发表自己的看法,大部分孩子都认为应该是每只小猴分4个桃子 ,可是班里一向有主见的李文浩说出了自己不同的意见,他认为猴子哥哥应该分3个,弟弟分5个。正好为其他学生平均分造成的冲突。这时候有学生马上在下面说,那样不公平。我故意疑惑的问:“为什么呢?”其中一个孩子迫不及待地说,就不平均了。说的正中下怀 ,由此我引出了“平均分”这个概念,并再一次让学生两人合作用摆小棒的方法将8个桃子分成同样多的两份。并进行全班汇报,说出自己分的方法。有的孩子一个一个分,有的孩子两个两个分,有的孩子先分三个再把剩下的两个各分一个,这时候,我正想总结孩子们的分法,机灵的胡润航说他和别人的不同,他只分了一次就分好了。班里的孩子们都好奇的看着他,只见他不慌不忙的站起来说,他是想2×4=8,用乘法来想的。出乎我意料之外的回答,心想:“这个问题我该怎么解决呢?是深入下去解释还是一带而过呢?”这时候爱问问题的陈阳举手问了,2和4是怎么来的呢?我灵机一动,就请他们自己来解答这个问题吧。于是我笑着说:“是啊,胡润航的这个算式怎么来的呢,你能摆摆小棒,自己找找2、4、8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吗?”相信你一定能找到答案的”。话音落下,孩子们拿出小棒开始摆起来,过了一会儿,陈阳高兴的举起了手,说老师我知道了。我示意他等等,当大部分孩子有了自己的答案时,我请他来介绍自己的发现,他说:“通过摆小棒,他发现2是两只小猴子,8是桃子的总数,4正好就是两只小猴子分得的`桃子。”其它的孩子似乎也有同样的发现,都鼓掌表示同意。最后胡润航说:“分桃子的时候他先数出了桃子的个数,然后想2和几相乘等于8就知道每只小猴分几个了”。“刚才同学们都想出了这么多的分法,我们在实际的分一分时,你想选择哪一种分法呢?”我趁热打铁想让孩子们从几种分法中优化出一种来。结果,大部分孩子都认为用乘法来想更加的简单。

  本节课在这节课中,孩子们通过动手分一分,说一说学生直观感受到“同样多”“一样多”和“平均分”,并初步掌握了要分得“同样多”、“一样多”的方法。 但是因为前面分桃子让学生分一分、摆一摆、说一说的时间用的比较多 ,没有完成既定的目标。

  这个问题在上北师大教材时,一直深有体会,当老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性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的过程时,往往会遭遇知识技能目标与发展性目标难以两全的两难境地,对此,我们该如何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何才能在落实知识技能目标的基础上拓展发展性领域的目标?

  小学三年级数学《分桃子》教学反思 篇8

  《分桃子》是“分一分与除法”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乘法的意义,学会用2~5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运算的基础上进行的。这节课主要是小数目的平均分,通过分桃子的过程使学生感受随意分与平均分的.区别,体验平均分的意义。感知平均分的两种可能:全部分完;有剩余,剩余的个数小于份数。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创设有趣的故事情境——小猴子分桃子,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接着我又让学生用手中的小棒代替桃子动手分一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愿意去从事分桃子的活动。对于学生来说,想要明白分得公平就要分得一样多的理解并不难,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有这样的体验,这就要靠我们老师怎样去引导,才能使学生对平均分有更深刻、透彻的理解。大部分的学生都能想到要分就要分的一样多,这样才公平,只有部分同学想到了其他的分法。有小部分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强,没有很好的利用小棒进行分一分,有个别学生可能不明白要怎样去分,而把小棒分成三堆或没有去分,个别学生还拿着小棒在玩。二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而这节课主要以小猴一家的活动贯穿整个过程,小猴分完桃子后,又去看望好朋友小猫和小狗,帮助小猫和小狗解决了所遇到的难题等,让学生在兴趣的带领下充分感知分的过程。

  在教学中应要多关注学生,及时的与学生进行交流,随时了解课堂中的学生状态,并做好调整。在学生动手过程中,要事先做好明确的要求,使学生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做。学生的倾听能力还需要不断培养,教师的评价语言还不够丰富,这些都是我需要改进的地方。

  小学三年级数学《分桃子》教学反思 篇9

  小学笔算除法历来是小学计算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学生容易出现多种问题。教材总安排的两个例题是“68÷2”和“68÷3”. 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内容是:两位数除一位数列竖式计算的方法,在教学中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1)在教学过程中将具体的操作和抽象的算式联系起来.

  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解决问题的数学模型。教师要重视在引导学生理解算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笔算除法的顺序:我们分桃子的时候,第一次先分6篮,每个猴子得3篮,在竖式中,也就是先除十位上的6,6个十除以2得3个十,把3写在商的.十位上,用除数2去乘3个十,积是6个十,写在68的十位的下面,6-6=0表示十位上的数已经分完。再分8个,在竖式中8要落下来继续除, 8除以2得4,每个猴子分到4个,在商的个位上写4,再用除数2去乘4,积是8,表示从被除数里又分掉的数,写在落下来的被除数8的下面,8减8得0表示全部分完。

  (2)在学生解决问题,掌握算法之后,引导他们进行归纳、比较、置疑,能够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同时寻求到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

  有了第一个算式作为基础,然后再引入例2“68÷3”,让孩子们在对比中发现,第一题,4能除以2,但是这道题目8不能整除3,回到生活原型,来理解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利用课件的直观性,突破这个难点。

  本堂课,以教师引导为主,适时让学生尝试,利用摆小棒的操作活动来理解算理,注重规范书写格式,同时对教材的内容合理进行安排,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内容本节课没有完成只有留在下一节课来学习,同时也能给学生更多时间来掌握基础的计算技能。

  当然,本堂课在注重算法优化的同时,算法的多样化究竟要不要突出一下,注重引导学生探究,但课堂40分钟又显得少,留给学生练习的时间不多,如何解决这些矛盾,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小学三年级数学《分桃子》教学反思 篇10

  《分桃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是“分一分与除法”的起始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用2~5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运算的基础上进行的,知识包括:1、平均分物体时出现的不同情况;

  2、理解分得同样多、平均分、正好分完、有剩余。

  新课程改革告诉我们,让生活真正走进课堂,让学生能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自己动手动脑,通过摆一摆、分一分、圈一圈、画一画、填一填等,从现实生活中丰富生动的活动中去感知,才能帮助他们体验平均分,从而在脑海中建立起平均分与除法之间的联系,才能真正体会除法的意义。

  一、通过故事吸引,创设情景,在活泼的气氛中引发兴趣

  孩子从小是听着讲故事长大的。我根据主题图从童话故事“猴宝宝分桃子”导入课题,吸引了学生的注意,使学生从一开始就处于积极状态中,提出问题“小猴菲菲和豆豆他们可能吃到几个桃子呢?”激发学生思维。并以此为情节,对各环节进行串联,适应低年级孩子的特点,孩子们都沉浸在故事中,使得教学过程充满童趣,为学生主动探索创设了良好的外部情境。

  二、关注探究过程,实现自主体验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数学教学中要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必须注重学生作为主体的意识的培养,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探究学习,自我发展。本课的教学力求遵循知识发展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教学中学生积极参与,动手实践,“摆一摆”“分一分”“圈一圈”“画一画”,体会了“一样多”“平均分”的含义,经历和体验了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加深了对“平均分”的体验和感悟,真正使学生动了起来,课堂活了起来,实现了在活动中探索、在活动中发展的目的。

  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体验生活中的数学

  新课程提倡要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重要目的之一是要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的必要性,进而产生学习的需要和乐学、好学的动力。本课教学,把“分一分”的第2题变一变,变成了一道开放题“猴宝宝家可能请来了几只小猫?每只小猫分到的鱼同样多,每只小猫分到几条?”为学生创设了充满趣味的、生活化的、富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给学生思考、活动、合作的空间,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引导学生运用“平均分”的知识,分筷子、分铅笔、分气球,并要求学生回去之后找找生活中“平均分”的例子。让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乐趣与作用,对数学产生亲近感,促进自我发展,让学生的操作中感悟,在感悟中交流,在交流中形成鲜明的表象。

  四、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关注能力的形成

  积极向上的学习情感,健康的人格,良好的行为品质,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和孩子们完全是一种朋友式、伙伴式的合作关系,课堂气氛是和谐的'、宽松的。例如“我们准备好上课了吗?”“我们就按志晟说的‘可能请来4只小猫’,请你用小棒代替鱼分一分。”……老师温馨的话语、宽松的教学环境,保证了学生在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状态下畅所欲言,迸发出创新的火花,才有“如果请来24只猫,只有12条鱼,我有办法。把每条鱼切成一半,每只猫都分得了半条。”、“请来48只猫,只有12条鱼,每只猫分到四分之一条”的精彩话语。

  “把12条鱼。分给3只猫,每只分得一样多。”有一个小女孩要求扮演小猴上台分一分,结果分了好久也没分出来,分来分去,总有一只小猫分的不一样,原来小鱼都粘到一块去了。“如果不是磁铁把小鱼粘到了一块,相信你也是聪明的小猴。”老师看似不经意的一句话给了孩子莫大的鼓励。

  本节课中,恰当地结合教学内容和每一项教学活动,抓住有利时机,渗透爱劳动、爱运动、敬老等品德教育,通过正面引导的方式既鼓励了表现好的学生,又保护了表现差的学生的自尊心,把健康向上的人格培养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的系统工程渗透到了教学的各个角落。

  五、通过“生成”完成“预设”的目标

  “预设”与“生成”,是教师行为生成转变的结果。正确目标的预设是学习成功的关键。我抓住“被除数是12,除数和商不唯一”的特点,把书本第32页“分一分”的第二小题变成了一道开放题:“猴爸爸它们钓了12条鱼,要给每只小猫分得一样多。可能请来几只小猫?每只小猫分几条?”原本,我想自己先假设两种情况引导一下,再放手。但是,“可能请来几只小猫”的话音未落,志晟就说:“可能请来4只。”这是意外的教学资源,我便放手交给孩子们,把学生的资源变成教学资源,较好地达到了预设目标。

  小学三年级数学《分桃子》教学反思 篇11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所以,一上课我根据学生年龄小的特点,抓住儿童心理创设了一个童话故事《小猴分桃子》

  童话故事对年龄较小的学生是很具吸引力的,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要在童话故事里得到满足,这样的设计就是为了一开课就能牢牢抓住整个课堂上的学生。随后我又创设了:你能用手中的'小圆片代替桃子分一分吗?让孩子感觉融入到童话故事中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愿意去从事分桃子的活动。在本节课中我创设了以小猴一家一天的生活情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这样的情境创设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小猴分完桃子,猴爸爸又请小猴来分6个小木块;分完小木块小猴又去看望好朋友小猫和小狗,帮助小猫小狗解决了所遇到的难题等等。在兴趣的带领下学生充分感知分的过程。整节课中老师创设了学生喜爱的故事情境,随着故事的展开教学目标也在得以一个一个的解决。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爱心也得到发挥,他们是在帮助小猴、小猫、小狗这些儿童非常喜欢的动物解决问题中度过。学生在课堂上有分有和,兴趣盎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小学三年级数学《分桃子》教学反思 篇12

  《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注重加强学生的体验,强调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会用2-5的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学习的。这一课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即分一分的实践活动),经历从“任意分” 到“平均分”的过程,了解平均分的含义,能根据要求把一些具体物品平均分,并知道每份是多少。反思本节课,我觉得有以下收获与不足。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对知识的渴求,使他们享受到从事数学学习活动的喜悦。

  这节课一开始,我以故事引出问题:猴妈妈要把8个桃子全部分给他的两个猴宝宝,有几种分法?请大家用圆片代替桃子分一分(学生很愿意动手分),通过全班交流,列出各种分法。接着问:你认为哪种分法能让两个猴宝宝都满意?说出你的想法。(每个猴宝宝分到的`桃子一样多)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学习数学 ,体验平均分的意义。

  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认识既不发生于主体,也不发生于客体,而发生于联系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活动之中。“平均分”的认识,是小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意义,我引导学生参与到多种形式的“分一分”活动当中,循循善诱,从一个总数分成2份到多份,从“随意分”到“分到同样多。” 在参与这些操作活动的过程中 ,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还帮助学生体验理解了数学知识,即“平均分”的认识。

  3.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与交流,感受分法的多样化与答案的统一性。

  在“小猫分鱼”的活动中,我让学生小组合作来帮助小猫解决“12条鱼,4只小猫想分到同样多的鱼,每只小猫分到几条呢?”小组4位同学分别扮演4只小猫、用12根小棒代替鱼,动手分一分,分好后,派代表汇报是怎么分的,(即交流分的过程,说出不同的想法),得到什么结果。感受分法的多样化与答案的统一性 。这既尊重了学生生活经验、认知特点等的差异,又为学生展示个性提供了较为广阔的空间,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然后引导学生用画图的方法来表示分鱼的过程和结果。

  总之,这节课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不足的是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争取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扬长避短,为成为优秀的数学老师而努力。

【小学三年级数学《分桃子》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数学上册《摘桃子》教学反思01-04

《分饼》教学反思_数学教学反思03-11

分桃子的教学反思06-28

《摘桃子》教学反思08-19

《摘桃子》的教学反思10-22

《分桃子》教学反思01-04

摘桃子的教学反思01-05

分苹果的数学教学反思10-22

数学《分一分》教学反思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