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学反思
在充满活力,日益开放的今天,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所谓反思就是能够迅速从一个场景和事态中抽身出来,看自己在前一个场景和事态中自己的表现。如何把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青岛版数学三年级《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数学三年级《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学反思 1
一、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灵活补充教学内容
教师发挥自身的创造性,把学生作为教学的基本出发点重新处理教材,做到尊重教材与灵活处理教材相结合,确实符合实际的内容范围和难度要求。本信息窗中只出现了左右对称的事例,让学生观察、分析它们的共同点,引出对称的概念。但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靠近有的知识是无法把这些照片内在的练习分析出来的。因此,教师设计了两个层次的教学内容:第一层是操作性内容,利用手中的照片折一折,真实的感知左右两边一样,引出对称;第二层是判断分类,在感知的基础上教师又提供了大量的图片信息让学生分类,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教师适时点拨:两边除了左右,还有上下、对角等现象。这样设计使教学内容正好处于学生知识的`生长点上,掌握的知识有层次、有条理。
二、加强动手操作,以降低数学概念的抽象性。
低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离不开感知,感知是数学学习的初始环节,是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让学生对提供的数学材料、数学事实进行最初的认识,其目的是向学生提供学习抽象知识的认知支柱。对称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如果没有数学材料、数学事实作支柱,学生是无法理解什么是对称。要理解什么是对称,必须先发现两边完全一样,学生通过对折,对称的特点就在眼前的图片中体现出来,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直观而又形象。有了这一感知、体验的过程,就能理解得深刻、接受的自然。
三、充满人文性的教育
情景图中的四个板块包含了建筑、脸谱、舞蹈与杂技、民间艺术手工艺品,这些都具有很强的民族色彩,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教学中,教师适时进行人文化的教育,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中国人真是了不起!要做一个了不起的中国人!
数学三年级《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学反思 2
这部分知识是本单元的独立知识点,为了加深学生对对称概念的理解,教师教授这一部分知识是要把握以下几点
1、首先,为了调动学生的兴趣,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收集一些漂亮的对称图形,如小动物、生活中的物品、数字卡片、几何图形、各种标志……为学生创造一个丰富多彩的“对称世界”,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2、组织学生进行拼一拼、画一画、折一折、剪一剪对称图形的活动,力图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的开放的去探索、去发现、去再创造,以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让学生在整个动手操作过程中切实体会到对称图形的形成,感受对称图形的内在美。
3、组织学生大胆设计各种能够体现对称特征的图案,在全班进行作品欣赏,学生在欣赏漂亮图案的同时与大家分享“创造美”的愉悦,体验数学的美和创造的美。学生在相互交流和观摩同学作品的过程中也会受到启发而获得一份宝贵的学习资源。在教学中,应充分体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唤醒学生自我评价的意识。学生既会欣赏、发现自己,也会欣赏别人、帮助别人,在相互评价中提高自己,完善人格、让学生建立自信,超越自我。对称图形是这么的.有趣,一节课的时间难以满足学生的兴趣与欲望。
因此,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具有开放性、趣味性、挑战性的练习:利用身边具有对称特点的物体做成粘贴画,为学生提供一个发挥创造力的舞台空间,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局限在课内,还延伸到课外,让学生体会到学有所用,用有所乐。
数学三年级《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学反思 3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让学生初步了解轴对称图形,并能识别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通过折纸等方法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进一步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我设计了四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给出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让学生猜想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从而总结出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第二个层次:让学生通过动手折一折的方式找出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的'对称轴。
第三个层次:通过学习小组讨论剪一个轴对称图形。
第四个层次:做练习并欣赏生活中的对称美。一层一层地递进式的教学,学习内容由简单到复杂,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熟练掌握判断生活中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在本节课的授课过程中,我有以下感触。
1、教师的语言引导很重要,语言的精确性是引导学生思考的关键。 教师如果不注意训练自己的语言,很可能导致一节课的失败。我开始讲课时让学生们观察图片思考一下这些图片的共同特点。我是这么抛出的问题,你看一下这个双喜字的两个喜字,蝴蝶的两个翅膀,观察一下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这样他们就容易答到点上,从而节约上课时间,提高效率。
2、小组合作要到位,应充分体现合作学习的优越性。
合作学习不是简单地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不能把小组合作停留在表面形式上。数学课堂教学中,有很多知识是不需要教师精讲的,应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相互合作,互帮互学。教师只要适时给学生一些点拨,帮助学生去挖掘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在具体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关注更多的深层次的问题。
本节课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时,让每个学生发挥想象,剪出一些轴对称图形。教师布置后,学生在事先准备的彩纸上剪出一些轴对称图形,基本上是独立完成的,小组之间几乎没有交流,基本停留在独立学习的层次上,没有真正地讨论和合作,没有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学习效果没能真正代表本小组的水平。
遗憾:小组合作学习没有时间保证,有时学生还没进入状态,小组合作学习就在老师的要求下结束了。教师在合作学习中不是个引导者而成了一个仲裁者,教师只是在按照既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设计,把学生往事先设计好的框架里赶。小组合作学习缺乏深层的交流和碰撞。以后我应该在这方面多下功夫。
数学三年级《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学反思 4
本节课的设计符合“三四五”课堂教学模式,教学目标明确,对重难点的突破扎实有效。通过撕纸游戏引入,展示同学的作品,然后让同学观察自身创作的作品比较他们的不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上,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等手段,引导学生逐步发现特点、探究问题、总结规律,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让学生体验知识学习的全过程。巩固练习的设计形式多样,并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加以巩固,课堂目标达成率高。最后通过课件展示自然界中的蝴蝶、蜻蜓等具有轴对称图形特征的动植物图片,调动了同学的已有的表象,丰富了同学的感知。天安门、重庆人民大礼堂、河北赵洲桥等极具中国特色的具有对称美的事物让学生感受到一种文化。另外,课堂还注重了知识以外的东西,如读写姿势、书写规范等。
不足之处是教师放得不够开,语言不够精炼,特别是提问时,问题不够明确,如: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它们又有什么不同之处呢?如果教师能够明确地提出除了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外,作为轴对称的不同之处,学生就不会再浪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了。另外,在总结规律时,教师应该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考虑和总结,不要一着急就替学生说了。
【数学三年级《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学反思07-09
青岛版数学《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学反思07-09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学设计06-30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说课稿09-25
三年级上册《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学反思09-25
数学对称教学反思05-14
青岛版三年级上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学设计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