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教学反思

时间:2023-10-31 10:16:23 德燊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教学反思(通用9篇)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教学反思(通用9篇)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教学反思 1

  学生一直在埋头做笔记,对教师所讲的解释听不进去,这是教学效果的最大的不足。如何化解?我一直在思考?

  学生做笔记是一非常好的习惯,但是只顾做笔记,不去听教师的`讲解,效果会大打折扣。

  新课程的教学就是这样,必须面面齐到,否则在练习中遇到难题,我们还是要解决问题的。而作业的出现的知识点,学生根本不重视它,只好利用课堂教学去化解。但是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如何去解决呢?只有让学生在考试中出现错误去改正或强化训练。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教学反思 2

  一、线粒体、叶绿体:

  1、没有注重基础。因为对课本中最基础的部分(识记)我没有讲,只讲了一些理解性的东西,而且是倒着讲的:即先讲线粒体的功能,然后围绕功能讲了线粒体的分布、数目、形态、结构,围绕一条主线是“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

  2、感觉没有什么要记的。的.确,我的板书较少,学生以往的习惯是老师写在黑板上就记,不写在黑板上就不记,而我忽略了口头叙述时要求他们记。

  二、其它细胞器

  昨天学生提的较多的是板书较乱,学生不好记笔记。我由此想到了,我在备课时缺少对板书的设计和思考。同时也过高的估计了学生,以为口头叙述学生也会记的,结果你不写在黑板上,他是不记的。

  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包括记笔记的能力。在预习的基础上,听课中只要是感觉需要记的,不论老师是否写在黑板上都要记。这节课我就注意到了这一点,板书的条理性加强,需要记时的要求明确。

  关于习题:基础年级的练习是否要浅一些,但我不这样认为,外面一些名校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加深,学生才能站得高,便于开阔视野,提高其思考应变能力。许多老师会抱着教材、抱着大纲不放,我认为仅以大纲为准,不加深、不拓宽,则把希望寄托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率为100%,而这种情况是不可能的。

  这种教学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填全表格后,我又加以一些针对性比较强的习题,让不同组的学生可以将各种细胞器的结构特点和功能表述清楚并识记下来。

  当然,并不是所有班级的学生都可以自觉完成分组讨论的工作,在其他一些班级的授课过程中发现,有的学生过度专心于本组负责的细胞器,而对于其他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的学习效果不理想。除此以外,在教授过程中还突出地反映出了一些问题,就是现阶段多媒体设置还没有到位,因此在讲述一些如分泌蛋白产生和运输过程时学生理解起来有较大的困难。在以后的教学中争取进一步改正。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教学反思 3

  细胞器第二课时主要是讲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和细胞的生物膜系统三个内容。

  新课是在重点班班上的,首先是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因为上节课时间比较紧凑,所以没有对8种细胞器进行归纳总结,这节课算是归纳和复习一起了。加上看了学生的作业,反映出他们对动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图中的各个细胞器辨认不好,这节课特意补充了这个内容。因为前面提问了4个同学,导致复习花了15分钟,新课就只有25分钟了。时间比较紧张,我的实验视频长约4分钟,加上让他们看书总共花了10分钟。后面的两个内容就只有15分钟了,我通过展示分泌蛋白合成和运输的'示意图来讲解,由于问的问题比较多,没有留时间给学生做笔记,就匆匆结束进入第三个内容。最后,第三个内容还是没有完成就下课了。课后指导老师跟我说,讲课不够紧凑,导致不能完成教学任务;细胞质环流需要板书。另外一个生物老师就说是我在分泌蛋白的合成那里同样的问题重复提问,所以导致时间不够。课后我就针对这些建议修改了我的课件。

  在普通班上重复课的时候,还是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不过没有提问学生,所以只是花了10分钟复习。实验视频也缩短了2分钟,需要强调的细胞质环流也在黑板上板书了,所以实验就花了5分钟讲完了。这样我后面的两个内容时间就充足了,讲完新课后对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进行了删减,加上这个班播放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的动画,在之前那个班播不了,学生可以更直观形象地了解这个过程,所以这节课上得很顺利,而且课堂气氛很好。最后把这节课的小结和巩固练习都做完了,还剩下一点时间,我就让学生消化这节课的知识。

  通过新课和重复课的对比,我觉得上新课会对时间把握不好,上课思路也不够清晰,但上重复课的时候就会思路清晰,而且可以很好地把握时间。还有就是上完新课之后一定要及时批改学生的作业,发现他们不懂的地方,在上下一节课时补充讲解,上重复课的时候就重点强调这些内容。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教学反思 4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一课教学中,我们通常都是学生观察和教师讲述各种细胞器的形态结构、分布、功能。学生在课堂处于一种被动、机械接收大量抽象、高度专业化生物学知识过程,课堂气氛呆板,很难达到本课教学目标。我在本课教学中主要围绕这两个思路进行教学。

  一、认识的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

  首先观察几种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如根毛细胞、茎细胞、叶肉细胞),找出这三种细胞有哪些共同结构。教师在黑板画出这些共同结构的模式图。由特殊到一般,展示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学生阅读课本(相邻同学之间可以讨论),在图上标出这些细胞器的名称并说出他们的功能。继续展示动物细胞,同样在图上标出这些细胞器的名称并说出他们的功能。再由特殊到一般,以豚鼠胰腺腺泡细胞(能合成与分泌蛋白质)为例,推测他有哪些细胞器。在课堂中教师仅把握课堂节奏,贯连认识过程,摆脱了教师常规课堂的大量讲授,学生的机械接受。将课堂主体性交还学生,通过反复辩图相互间讨论,说出各种细胞器结构、功能(课堂4次辨析细胞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学习成就感。

  二、细胞器的认识始终围绕“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相统一”

  课堂开始不同植物细胞(如根毛细胞、叶肉细胞)细胞器的`不同在于他们所行使的功能不同,动、植物细胞细胞器的不同也要他们的功能相关,特点功能的细胞(豚鼠胰腺腺泡细胞)需要与之相关的特殊细胞器,通过“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相统一”实例的反复认识,使学生更深入理解生命的本质。

  如此一节课,达成了在我们以往教学中很难达成的教学目标,学生能认识并说出细胞器的结构功能,并充分理解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统一。同时课堂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将教师从以往的讲授中解脱出来。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教学反思 5

  在教学中能否引导学生进入一种最佳的学习情境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在讲授《第二节细胞器和细胞核》这部分内容时,我将内容的前后顺序进行了调整,因为前一节刚刚学过细胞膜,一方面本着从外到内的层次,将细胞质这部分内容提前,另一方面如果将细胞核致后学习,更有利于后面原核细胞的学习,使知识逻辑性更强。通过科学探究及应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把复杂的问题具体化,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这样就给学生创设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同时课堂教学又要与实际的考试相结合,因为细胞结构历来是各类考试重点考查的内容,尤其是细胞结构图,但往往试题中的细胞结构图是简图,学生很难识别,所以我不但利用电子显微镜下的细胞器照片和立体结构示意图,还自己在黑板上绘制结构简图,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但由于内容要1课时完成,所以内容较多,由于时间较紧,所以没有给学生足够思考讨论的时间。另外,学生在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两张立体示意图时,认为象拖鞋,而我认为到下学期会进一步份学习两个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所以也没有强调两个细胞器的内部结构很复杂,不能简单的看作拖鞋。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教学反思 6

  一、成功之处

  1.设计思想的实现

  根据教学设计思想,我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与高中必修教材相关内容的衔接,使学生明确知识的整体性。如:以动物细胞为例复习和回顾高二相关知识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升到生物膜的概念。

  2.新知识的构建

  通过设计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在激活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发现新的知识。在教材生物膜在结构与功能的联系这个知识点处理中,我是给学生相关的事实与实验资料,通过学生的自行分析、归纳知识结构框架。通过新知识框架的构建再引导学生明确生物膜系统的概念。

  3.科学素养与STS的渗透

  适当补充一些资料,尤其是当今对生物膜的研究趋势的介绍,使学生知道相关知识发展的新动向,了解一些科研的方法,并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分析能力。

  二、不足之处

  1.没能体现面向全体学生。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不够,教师的带动不足。

  2.学生的主体行为不够。在课堂中,教师教的痕迹太重,而学生的学习过程太短。

  3.学生的兴趣点没能激发,学生还是处于被动对知识的接受。

  4.概念教学的好方法没有。如何能让学生自己能较有程度、深度的'归纳概念呢?还需思考。

  以上说明好的设计理念能够在课堂实现,功夫要下在每节课的渗透,不能因“课时”、“懒”等原因而放松或不做。还有好的教学思路想到了就要去实施,关键还是要有一颗坚持的心。对教学要有长期的、有目的的规划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教学反思 7

  本节课的设计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问题和活动层层递进,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能够跟上教学进度。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简单基础的`内容由学生自己完成,通过引导学生能够构建出知识的主体,教师主要解决学生认知中的障碍,是课堂的引导者。

  课堂教学中问题和语言的设计还不够精炼,没能充分挖掘课堂时间的效益,部分内容学生的讨论和思考没能充分展开,没有完全体现出学生的学习成果、暴露出学习中问题。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教学反思 8

  这一节基本能按照预先设定的程序进行,从复习元素→化合物,结合第3章的章引言导入新课,借助图片和让学生用牙签刺气球的实验,突破细胞有边界这一难点。用两个等体积的透明袋,其中一个装入几个气球,通过对比,加深学生对选用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为实验材料的理解。播放视频,提问和点评,加深学生对实验原理、实验过程、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的理解。通过发现细胞膜成分的实验和不同细胞细胞膜成分不同的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提取有效信息,形成结论,突破细胞膜成分这一教学重点。通过用学校的围墙、校门和保安与细胞膜的功能进行类比,帮助学生理解细胞膜的功能,师生一起朗读“是谁,隔开了原始海洋的动荡;是谁,奏鸣了生命的'乐章;是谁,为我日夜守边防;是谁,为我传信报安康;啊!伟大的细胞膜呀!没有你,我会是何等模样!”这首诗,巩固细胞膜的功能,效果较好。

  但在几个方面还有待改进,一是实验“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未能让学生自己动手体验,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不能体验实验过程和实验方法。二是学生在观看视频时,提问并点评,影响学生的注意力,应改为观看视频之前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看,看后再点评。三是用学校的围墙、校门和保安与细胞膜的功能进行类比后,没用科学的语言归纳出细胞膜的功能。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教学反思 9

  一、根据考纲的要求,我对这节课作出如下的处理:

  1.利用清晰的板书,呈现本节的知识框架和重难点内容。我一直认为PPT呈现的知识点因为幻灯片的切换而不连贯,这样一节下来学生不能把整节课的知识串联起来形成内在的知识框架,导致知识的迁移能力不够,到高三最综合性的大体比较吃力。所以平常上课我坚持利用板书把整节课的内容以知识框架的形式呈现,并把重要的.考点用红笔标出。帮助学生建立每节课的小知识框架并养成构建知识框架的习惯。本节课我的板书知识框架是:

  2.利用PPT把图片、视频和相关资料信息对教材的内容进行补充,增加课堂有趣性的同时能把重难点更形象直观的呈现给学生,帮助学生的记忆和理解重难点。本节补充到的相关资料有:制备细胞实验操作截图、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图、膜蛋白图、癌症筛查报告单、精卵结合图、胞间连丝显微照片、生命的起源视频等。充分利用了多媒体进行教学,让知识不拘泥于的课本,扩充学生的视野。

  3.以题带点,养成细读教材的习惯。本节的每一部分内容的讲解都是先安排学生做典型例题、小组讨论答案、提问学生提供判断分每个选项的正误的依据(在教材中照,具体到第几页第几句话)、教师总结板书,变式训练。这样以题带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做题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研读教材的能力,慢慢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变式训练能当堂利用所学知识点对现实情景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

  二、课后情况反馈:

  1.课堂的任务的执行情况:基本能完成教学任务,但由于班级音响问题,导致课堂时间不足40分钟,课堂教学节奏较快,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内容没能完全讲透, 大家建议把体验制备细胞膜操作步骤简化,把时间挪到细胞的功能处。

  2.学生掌握情况分析:大部分学生完成了课前预习部分,在课堂上能跟上老师的节奏,能快速准确答题,做题的正答率挺高,课后问了几个学生的反馈都说最后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部分内容不是很明白,导致这一原因是课堂时间不够,以后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各教学内容的时间安排。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教学设计08-04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说课稿11-12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说课稿08-09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说课稿07-08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说课稿06-23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说课稿范文08-14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说课设计11-11

3-2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教学案)07-06

《表内除法(一)》教学反思教学反思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