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传播》教学案例与反思
教学目标:
1.借助实验和想象,对声音的传播方式进行描述。
2.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对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情况进行比较。
3.意识到从实验中获取事实是认识世界观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
学具准备:“土电话”——两个杯子、棉线(二人一组)
“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4个杯子、棉线、毛线、铁丝、塑料绳、牙签、镊子、敲击棒
教具准备:教学VCD片(播放听症器,证明空气传播声音)(播放钟声在真空中无法传播)
课件、小黑板、水、水槽、
教学过程:
一、振动物体与声波
1.气体(空气)
课件演示:手机铃声的传播
师:现在声波遇到了谁?然后再传到我们的耳朵里呢?
(手机铃声——空气——耳朵)
结论: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师:声音的这种波,我们叫它“声波”。
2.固体(棉线)——玩“土电话”
温馨提示:说话人的声音的大小应以听话人不能直接听到为宜。
连接两个话筒的线应拉紧。
师:声音怎样从“土电话”的一端到达另一端?
(说话的声音——空气——耳朵)
4.液体、气体
碰铃的声音——水——空气——耳朵
小结: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音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的。
#小考察:
你能听到闹钟的铃声
真空——无法传播声音。
二、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
1.气体与固体的比较——拍桌子听声音(课件)
声波——空气——耳朵一般慢
声波——固体(桌面)——耳朵响一些快
2.固体与固体的比较
实验注意事项
表格(见书上)
3.出示不同声音在物体里的传播数据。
4.小结并板书:固体>液体>气体
板书:声音的传播
固体>液体>气体
课堂教学反思本节课的'重点是对声音通过哪些途径传播进行研究。难点是对科学概念的理解和实验操作。因为本节课是拉上来教的,于是无形中又扩大了难点。基于以上原因,我对教材进行了一些必要的处理。
首先,教材的第一步关于
用音叉引出“波”的形式就不能操作。我们学校总共只有一个音叉,学生根本无法亲自体验,而若把这个实验放在展示台上演示,是很难看清楚的。因此我改用课件,以播放手机铃声的动态图直观形象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其次,在做完土电话之后,我设计了一个有趣的实验“拍桌子,听声音”,结合课件演示,既让学生理解了概念(突破教学难点),又为更多固体间的比较作了合理的铺垫。
然后,把固体与固体间比较的材料也改动了。我这样的改动是有依据的。我曾参考了很多网络资料,还看了专家们在浙江科学论坛的讨论研究和实践经验,最终决定把铝箔纸改成铁丝,把木尺改成毛线。因为对比实验只允许一个条件改变,其他条件必需完全相同(如实在做不到,要尽量做到相同),而书上那几种材料显然是违背科学道理的。在事实操作中也充分证明我的做法是正确的,学生也心服口服。
最后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液体、固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声音的传播离不开物质。
本课的不足之处是:学生在分组实验通过“土电话”来感受声音的传播方式时,有的学生动作太慢,有的没有将线拉直,影响了效果。
【《声音的传播》教学案例与反思】相关文章: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案例分析及反思07-07
《声音的传播》的教学反思02-13
《声音的传播》教学反思08-26
《声音的传播》教学反思03-30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学反思07-04
《声音的传播》教学反思范文02-24
声音的传播教学反思范文06-16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反思06-28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教学反思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