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圆锥和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

时间:2021-06-30 12:46:20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课文《圆锥和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模板

  今天,上完《圆锥和圆锥体积》一课,收获很多。我们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猜测、操作、分析、推理、验证概括,引导学生经历认识圆锥和探索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过程,让学生亲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思维的火花绽放在手指上。在教学中主要突出了以下几点:

课文《圆锥和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模板

  一、、引导学生经历猜想-------验证的探究过程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有了圆柱体积公式的基础,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圆锥的体积可能跟什么有关系?”并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成果“可能跟圆锥的底面积有关”“可能跟圆锥的高有关”“可能跟圆锥的侧面积有关”这些都是都是基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一种猜想,不一定正确,要得出实验结论要通过实验来验证,很自然地引导学生经历猜想-----验证------得出结论这一探究过程。同时,为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课前我们为学生准备了有形的材料,(等底等高、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既不等高也不等底四组圆柱和圆锥)这样的设计,让学生通过四次试验,发现每组中相同的情况:都有把空圆锥里盛满沙子,3次正好注满空圆柱的情况,而其他的实验室没有规律可循的,引导学生回头观察这种特殊情况圆柱和圆锥的关系,理解必须在等底等高的情况下,圆柱和圆锥才有倍数关系,独立完成导学案上的填空,完成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这样的设计,为学生的主动探索和发现提供了时间和空间,有利于学生主动地建构数学知识,使得学生在独立思考、对比实验、讨论交流中提高数学素养。

  二、在动手实验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在这节课中,我们安排分组实验,明确实验要求,学生通过实验,充分经历直观感知、观察发现、在教师引导的归纳类比数学活动中,得出只有在等底等高的情况下,圆锥体积才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没有这一前提条件,这个结论是不成立的。在知识建构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数学活动中,使得学生发现四组圆柱圆锥中共性的问题,初步建立数学模型,不断在“做”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沉淀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带来的成功的快乐和愉悦。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习惯

  新的数学课标的改动,认真倾听、积极思考的习惯第一次加入到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中。我校的'五步教学模式,把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放在了首位。这节课中,我们把这种思想贯穿在整节课中,从一开始的学习目标,就明确提出了习惯要求,“刚才老师从大家响亮的回答中感受到了大家的自信,大家坐姿端正,已经做好了认真倾听的准备,希望大家独立思考,大胆地补充和质疑。”正是长期以来我们有效的培训,孩子们在巩固练习环节

  影出示习题:S=6.3平方米h=2米

  学生独立完成,黑板上展示了6.3×2×=4.2(立方米)后,才有学生补充:(1)6.3×2÷3=4.2(立方米)(2)6.3×2×=4.2(立方米),只是先把6.3和3约分,来丰盈我们的数学课堂,为我们的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新的资源,也为算法优化提供了素材。

  回顾上过的这节课,总会留下一些缺憾:1、认识完圆锥的特征,丢掉了跟进练习,没能把和特征相关的知识及时巩固。2、学生的小组活动组织不够紧凑,实验活动用时稍长。留下的缺憾会成为我们会在以后的教学中努力改进,让我们的课堂涌动生命的活力。

  学生的思路更清晰,学生思维的火花才会不断闪现。

【课文《圆锥和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课文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06-19

圆锥和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05-16

《圆锥的体积》的教学反思03-22

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12-26

《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01-15

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05-24

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05-14

《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07-05

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