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爱你啊中国教学反思范文
开学不久,笔者在教学小学语文苏教版十二册的第一课《我们爱你啊,中国》时,就遭遇了难题。《我们爱你啊,中国》是一首诗歌,主要介绍了祖国的美丽富饶以及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光辉的成就,抒发了对伟大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笔者在教学该课的第四自然段时,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情况。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四自然段,想一想本段主要写了什么?
生:(全体自由读课文)
师:请谁来说一说。
生:本段主要介绍了祖国各个民族不同的特色。
师:不错。谁来具体的谈一谈各民族的特色?
生:傣族有独特的竹楼。
生:藏族有闻名世界的布达拉宫。
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盛产葡萄和哈密瓜。
生:内蒙古的大草原上有成群的牛羊和骆驼。
师:同学们回答得都很好,下面我们来……
刚准备进行下面的教学环节,突然发现有个男同学的手始终举着,笔者很奇怪,于是决定问个究竟。
师:高庆,有什么问题?
生:(坚定地)老师,我觉得这段课文中有个错误。
师:噢,错在哪儿?
生:哈密瓜的“密”错了,应该是蜜蜂的“蜜”。
生:(急切地)不对,应该就是这个“密”。
听声音就知道了,打抱不平的是本班的“小博士”宦云成,他们两人是本班出了名的一对“冤家”。听了他们的发言以后,课堂上顿时乱成了一锅粥,“对的”、“不对”、“是的”、“不是”,争论声此起彼伏。面对此情况,笔者决定根据他们的争论因势利导重新安排教学环节。
师:大喊大叫可不能解决问题。究竟谁对谁错,请讲出理由。
生:(满怀信心地)哈密瓜是甜的,当然该用“甜蜜”的“蜜”。
生:哈密瓜是……是……
生:别光是呀,到底是什么呀?
看着宦云成焦急的样子,笔者及时给予了引导。
师:请大家跟着老师读一读这句话,“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有意识地重读“哈密”二字)
生:齐读“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
生:老师,我知道了。
看着朱庆玉高高举起的手,笔者连忙示意她回答。
生:哈密瓜就是哈密那个地方出产的`瓜,哈密是个地名,所以应该用山字底的“密”。
生:对,我爸爸上次还从新疆带回来一个呢,可好吃了。
此时,宦云成才若有所悟地说道。顿时,“刷”地一下全班同学的目光都集中在了笔者的身上,他们都在等待我的“宣判”。
师:对,哈密是新疆的一个地区,哈密瓜就是哈密的特产,所以应该用山字底的“密”。
话音刚落,宦云成得意地冲着高庆挤了一下眼睛,高庆则悻悻地低下了头。笔者意识到此时必须给高庆适当的鼓励,以保护他的上进心与求知欲。
师:虽然高庆的答案是错误的,但老师仍然要表扬他,表扬他这种敢于怀疑的精神。请大家为他鼓鼓掌。
生:(全体热烈地鼓掌)
师:下面让我们齐读全段,一起来感受伟大祖国各民族的特色。
生:(齐读第四自然段)
笔者原先的设计是让学生通过朗读文中的语句来感受各民族的特色,进而体会祖国的伟大。如此的设计,学生对祖国各民族的特色定会有所了解,但肯定不会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而通过让学生围绕“密”字展开争论这一教学环节的设置,不仅使他们记住了“哈密瓜”这个词(作业时全班无人把“密”字写错),而且也牢牢地记住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特产除了有吐鲁番的葡萄外还有哈密的瓜,捎带对该段的傣家竹楼,藏族的布达拉宫和蒙古的牛羊、骆驼都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更为重要的是,如此安排的教学环节是孩子们乐于接受的。在争论中学习,学生们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还从中感受到了成功的欣喜,激发他们探求知识的兴趣,真可谓是一举多得!
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情况是多变的,随机生成的。广大教师既要有课前对教学内容积极充分地准备、积累,也要有课上应对突发状况的机智、沉着,这样才能使得学生们在课堂上乐学、善学、勤于学,学有所得。
【我们爱你啊中国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我们爱你啊中国》的教学反思11-17
《我们爱你啊,中国》教学反思08-01
《我们爱你啊,中国》教学反思06-23
《我们爱你啊,中国》的教学反思06-13
《我们爱你啊中国》教学反思11-06
《我们爱你啊,中国》教学反思12-16
《我们爱你啊,中国》教学反思07-14
关于《我们爱你啊,中国》的教学反思07-05
我们爱你啊,中国教学反思02-23
《我们爱你啊,中国》的教学反思范文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