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珊迪教学反思

时间:2021-07-03 18:36:03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小珊迪教学反思

  我静静地坐在桌前,心中一遍又一遍地默诵着《小珊迪》这篇课文,皱着眉头思索着:以对话为主的文章,采取怎样的教学方式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并发挥其主动性呢?分角色朗读,在读中理解词语,不如以演代讲,让学生用表演的方法学习课文,让学生主动走进文本,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这瞬间的灵感激活了我的思维,手指在键盘上不断地敲动着。片刻,一篇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教案“出炉”了。看着它,我仿佛看到了一张张求知的面孔,一双双智慧的童眸。

小珊迪教学反思

  伴着清脆的铃声,带着我的设想方案,我精神抖擞地走上讲台。“同学们,今天我们用一种新办法学习《小珊迪》。”只见学生脸上流露出好奇的神情。我接着说:“以课本剧的形式学习。”学生们欢呼起来。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正如我所预料的,学生对表演有着浓厚的兴趣,有了兴趣教学就能取得好的效果。我随后提出:“要表演就要熟悉课文内容,读通课文。另外还有小珊迪被马车撞倒,抬回家,这里课文没有写,咱们还要发挥想象,此时,他和小利比是怎么对话的?”学生都兴致勃勃地读了起来。

  “自由组合,利用以有的学习方法,在共同分析、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排演。”我的话音一落,学生三人一组立刻投入到了学习中。朗读声、分析声、指导声,此起彼伏。我来到第一组同学跟前,看到他们正用逐句法在理解句子。我又走近第二组,他们更了不起,已经把描写小珊迪可怜的请求的四句话划出来。相力的`发言把我引了过来,他说:“小珊迪的要求越来越低,态度越来越诚恳,越来越迫切。咱们要把这种感觉读出来。”说着他就示范着读了起来,我连连称赞。正在这时,三个脑袋的扎堆引起了我的注意,他们在干什么?走过去一看,原来他们在一句一句地指导张某某同学朗读呢!平时说话不太流利的他,也跟着同学有板有眼地读着小珊迪的话。

  “谁来演?”我话音刚落,各小组的学生已小手如林,跃跃欲试,都想一展风采。“林某某,你们组表演。”“哎!”高举的手放了下来,一个个像泄了气的皮球。我马上为其鼓劲。“评论家才是最了不起的角色,谁想当?”“我!”“我!”学生的劲头又来了。我又说:“我们都来做评论家,仔细观看表演,结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进行评论。看谁能戴上评论家的桂冠。”

  表演开始了,从“演员们”的句句台词和举手投足中,可以看出他们深刻地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只见扮演小珊迪的同学说着说着,眼含泪花,那可怜的样儿好象把我们真的带入这样的情境之中。我心想:学生真了不起,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超过了我的想象。

  当学生演到小珊迪被马车撞倒,轧断了两条腿,他被人抬回了家,这时,小利比惊呆了。。。。。。

  接下来的想象对话更加精彩:

  (一生演小利比):天哪,哥哥,你怎么啦?

  (一生演小珊迪):我跑回来时被马车轧断了腿。

  (一生演小利比):这可怎么办?

  (一生演小珊迪):请你到旅馆去一趟,帮我把钱换给人家。

  评论家的小手纷纷举起,“老师,他们的对话还不够流利。”“老师,他们还没把小珊迪的可怜、诚实给表现出来,我们来试一试。”

  以下是另一组的对话:

  (一生演小利比)哥哥你怎么啦?

  (一生演小珊迪)啊,小利比,我替买火柴的先生换零钱往回跑时,被马车撞了,我的腿被轧断了。

  (一生演小利比)哥哥,你现在还好吗?我能为你做些什么呢?

  (一生演小珊迪)小利比,这是我从地上捡回来的四个便士,麻烦你去还给那位先生。

  (一生演小利比)可我们不正需要钱吗?况且你又伤成这样。。。。。。

  (一生演小珊迪)不行!你一定要把钱还给那位先生。

  (一生演小利比)为什么?人家并不在乎这四个便士呀!

  (一生演小珊迪)小利比,你听我说,这是别人的钱,我们不能要,做人最要紧的是诚实、守信啊!

  (一生演小利比)哥哥,我明白了,你好好躺着吧,我这就去。

  学生在小组交流中已动情动容,听同学上台对话则又是一次深沉凝重的情感体验。此处,被激发的高涨情绪,成功的教学效果,能说不进入教学高潮?一个个表演者在台上尽显风采,一个个评论者各抒己见。“丁铃铃!”下课铃响了,可学生兴趣不减,还在说着、议着、演着。看着这充满生机的情景,我欣慰地笑了。以演代讲,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寻找到了学习的乐趣。

  案例解读: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的对话过程。”因为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沟通”和“合作”的过程。木下百合子指出:“所有的学科教学都是一种有组织的社会性沟通现象,都是语言教学。没有沟通与语言的教学是不存在的。”阅读教学面对的是广泛而深邃的言语世界,它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特点决定了阅读教学必须是一种“沟通”,是一种“对话”。

  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是指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一种精神上的相遇,心灵上的碰撞,通过两者之间对话式的相互作用,达到发现世界、发现自我、相互发现的目的。具体操作为:

  一、营造“对话”的氛围。

  真正的对话是在民主与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本教例中,我时时以一个参与者、研究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的探索、研究、表演、讨论之中,与学生一起发表自己的观点,交换自己的看法,用商量、探讨的口气与学生对话。在这样的“对话”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是一种平等、民主、充满爱心的双向交流关系,学生“对话”的欲望就会油然而生。

  二、创设“对话”的情境。

  只有产生与文本的对话期待后,学生才会主动走进文本,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从而进入真正的“读书境界”。创设情境,让学生用表演的方法学习这篇课文,立即激起学生极大的兴趣。教师随即提出“利用已有的学习方法,在共同分析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排好,演好”。学生根据要求开始了排演,这里真正地体现出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认真分析每一句话,课堂上出现了浓厚的自主、合作的学习氛围。就这样,学生在体会情境、描绘情境、演示情境的活动中,深刻地理解了教材的主要内容,受到具体生动的形象感染。

  三、注重“对话”的实效

  在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学生与文本对话后,每人的感受各不相同。在交流中,在排练中,在表演中,学生有触发,有体验,有感动,有领悟,有思索……在对话中,学生提高了交流、沟通的语言能力,生成了美好的情感,并完善着自己的人格。在评论中,能够准确地抓住文章的重点句,根据演员的表演开展评说,条理清楚、逻辑严谨。运用语言的能力得到提高,情感受到熏陶,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小珊迪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小珊迪的教学反思01-12

《小珊迪》教学反思04-18

《小珊迪》的教学反思09-09

《小珊迪》教学反思09-08

小珊迪教学反思范文01-21

《小珊迪》教学反思(二)01-07

《小珊迪》教案及教学反思12-16

《小珊迪》教学反思10篇05-29

教学设计:《小珊迪》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