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括号》教学反思

时间:2024-05-20 22:50:57 登绮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括号》教学反思范文(通用10篇)

  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反思意为自我反省。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反思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括号》教学反思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括号》教学反思范文(通用10篇)

  《括号》教学反思 1

  昨天上了一节新授课,内容是第一单元四则混合运算第四课时括号的教学内容。上完课,自己觉得有很多不足之处。马校长,教务处张姐,教研组长魏姐对我的课进行了点评,我也记录下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慢慢改进。

  反思一:复习时间过长。的确,数学课要求的是精讲多练,或是有针对性的安排复习内容。最好控制在5分钟之内。也正是因为这个环节安排的不合理,导致最后没有完成教学目标,没有完成当堂的教学内容。

  反思二:教学重点不突出。在新授内容“[]”(中括号)的引入环节,没有引导学生思考,直接出示给了学生。没有让学生明确理解中括号的作用。

  反思三:对教参的利用不够充分,理解的不透彻。在课堂的巡视环节相当于二次备课,应该结合课堂的实际情况有效的'进行教学。

  反思四:练习题的设置。如果一次多出示几道习题,就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练习,都有收获。

  反思五: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够突出。在课堂上,自己讲的过多,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很多时候,在给学生布置任务时,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就急于给出答案。应该耐心的等等学生,多给学生一些机会。

  反思六:学生的脱式计算掌握的不牢固。不明确同级计算和两级计算的运算顺序。应该多给予一些练习,进行指导。

  今后自己要继续学习,多学多问,争取会有进步。

  《括号》教学反思 2

  今天上了《中括号》一节,自我感觉挺好,来说说感受。

  中括号这节我认为本节内容知识不是那么难接受,关键在于如何引出本节内容,我是这样处理的。刚开始在黑板上出示几组数字,每组4个,然后问学生看到这些数字你能想到什么游戏,有学生说出了24点牌,然后我说非常好,我们今天就先来玩24点牌游戏,然后介绍规则,就来开始答题,学生积极性很高。而且学生思维也很活跃,想法很多,说到最后一题的时候是5,6,6,7这四个数字,有个学生说出了思路,7-6=1,然后把5-1=4,再将4*6=24,我一听非常高兴因为这是我要的,就让他上黑板把他的思路用一个算式写出来。

  结果他写的.是5-(7-6)*6=24,写完之后其他同学马上发现问题了,就是他写的算式结果不是24,那我问,他的思路对不对,学生都说对,接着我问,那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应该怎么办呢?有部分同学回答,需要加中括号,我说非常好,那有同学知道中括号怎么书写吗?介绍中扩号书写,然后来介绍中括号的作用,因为它也是括号,所以它的 作用和小括号一样的,起到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然后来处理书本上的练习。

  整节课我觉得刚开始的游戏导入很好,学生很有兴趣,并达到了我要的效果!

  《括号》教学反思 3

  本节课的整体过程是这样的:从章前引言的问题引入,根据时间和速度来计算路程,列出式子都带有括号,如何化简,自然的想法就是去括号。教学中引导学生与数的运算作比较,考察在数的运算中,遇到括号时是怎样去掉括号的,去掉括号的理由是什么,在学生搞清楚数的运算中去括号的算理后,考察式子中去括号的问题,让学生看到,式子中的字母表示数,数的运算中去括号的`方法在式的去括号中仍然成立。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归纳得出去括号时符号的变化规律。例4和例5是巩固复习去括号法则的例题。例4是利用去括号的规律可以将式子中括号去掉,从而将式子化简。例5是应有问题,涉及列式表示数量关系、去括号、合并同类项和求式子的值等内容,有一定的综合性,为下面研究整式的加减作铺垫。再让学生总结注意点,教师进行点拨。

  最后的学生小结并不是一种形式,通过小结教师能很好地看出学生的知识形成和掌握情况。总的来说,虽然课堂上同学们总结错误点总结的不错,但学生对去括号法则的掌握仍浮于表面,练习少了,课后作业中的问题也就出来了;所以总的说来,这课堂效率不高,没有完成基本的课堂任务;学生一节课下来还是少了练习的机会,看来对求解的题目,课堂上需要更多的练习,从题目中去反馈会显得更加适合。在新教材的讲解中,有时还是要借鉴老教材的一些好的方法。另外,本节课没完成的任务,希望能在下面的时间里尽快进行补充,让学生能及时对知识进行掌握

  《括号》教学反思 4

  本节课学习了整式的加减去括号部分。在教学和随后的练习过程中,我发现了学生在处理这些问题时还是有一些易错点。

  首先我们按整式的加减时的教学模式把括号的情况分了三种情况: (1)正括号,如:(3a+4b);(2)负括号,如:-(2a-3b);(3)数括号,如:5(3a+4b),-3(2a-3b)。在去正括号时括号直接去掉;在去负括号时负号和括号去掉的同时括号里的每一项要改变符号;而数括号就按照乘法的分配律是正数就把正数乘进去,是负数的就把负数乘进去。

  这样做降低了去括号的难度,但学生操作过程中还是出现一些问题:

  (1)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时,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要改变符号,而许多人总是记得第一项改变符号,后面的项忘记改变;

  (2)数括号的情形时,乘数与括号内多项式相乘时,乘数应遍乘括号内的各项,不要漏乘。

  (3)符号的出错也占了计算过程出错的很大的比例。

  针对这些情况,我在今后教学过程中会加强这一块儿的练习和作业的反馈,多利用平台把一些易错点通过一些学生的作业呈现给大家,还有杨老师给我提出来可以用不同颜色的彩色粉笔给需要变符号的项标记出来,变号前后就会有一个对比,不容易出错。

  《括号》教学反思 5

  数学教学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就能获取的知识教师完全可以放心、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实现知识的迁移。学生对混合运算的顺序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这些认识包括:要用递等式计算;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在含有小括号的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的教学中,我们只需要为学生创设新的情境,让他们利用“迁移”以前学过的知识方法就可以正确计算了。

  我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我先让学生进行计算练习以下题:

  ①120+25×4

  ②(37+87)÷4

  ③58×20-78÷13,让他们巩固“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再把复习题第1小题改成例题300—(120+25×4),让学生观察例题的特征,引导他们进行尝试戏练习后与复习题第1小题比较。这过程让学生初步体会在含有小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的算式的运算顺序。在学生初尝知识迁移的滋味时,我再让他们完成书上p37的'想想做做,(37+29×3)÷4,58×(20-78÷13),这实际上时复习题把第2题的87写成29和3的积,第3题添上了“()”。

  当学生完成想想做做时,我再让他们与复习题的第2、3题比较,进一步体会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复习题与例题和想想做做的比较练习中,让学生利用知识的正迁移,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掌握了新知,同时体会到学习只要自己勇于探索,真知就离我们不远,成功就在我们手中。

  《括号》教学反思 6

  老子说:“大智若愚,大巧若拙。”教师若能经常“装装糊涂”、故意“犯傻”,往往能将思考、探究和表达的机会更多地留给学生,激活数学课堂。近日我在教学“解决两步计算的问题——认识小括号”时,就运用了“装糊涂”的策略,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我让学生尝试将例2第二种解法的分步算式8+22=30、54—30=24列成综合算式,果然发现一些错误答案,有的写成8+22—54=24,有的写成54—8+22=24。我请两名代表板演出来,没有马上作评价,而是笑着问学生:你们对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看法?学生一下就看出了第一个算式的问题:30是同学们两次买走面包的个数,而54是面包的总个数,30—54不够减!我表扬同学们思路清晰、善于发现问题,接着便开始装糊涂,指着第二个算式说:“这个应该对了吧!”教室里热闹起来,学生自觉展开讨论,终于有学生站起来大胆地发表意见:“这个算式也不对,因为54—8+22的'结果应该是68,怎么会等于24呢?!”我抓住时机进行引导:“是啊,看来问题就出在运算顺序上!怎么办呢?”

  汪东全的小手高高举起来了,他自信地说:“可以在8+22下面画一条横线,表示这一步先算!”可不,这是他一贯的思考方式,每次做混合运算时他都十分细心地在先算的步骤下面打上横线,并轻轻地写上得数,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看来今天他的方法发挥作用了,能不高兴吗?经他这么一启发,班上有许多同学也坐不住了,纷纷喊道:“老师,我还有更好的方法!可以用小括号!”我又一次装起了糊涂:“你们说的小括号是什么符号呀,它有什么作用呢?谁来当小老师给大家讲清楚?”几个已经会了的孩子七嘴八舌地把小括号的作用讲得头头是道,我站在一边,似乎成了一个“闲人”;可是我发现,同学们都听得格外认真,生怕漏掉了再次挑毛病和第一个发现问题的机会。

  我见大多数学生都听懂了,突然灵机一动,第三次装起糊涂来:“咱们班的聪明人可真多呀。既然小括号这么重要,那我们把第一种解法的综合算式也添上小括号吧,这样应该更‘保险’了吧!”我边说边在黑板上写下“54—(22—8)=24”。教室里再次炸开了锅,同学们笑着嚷开了:“老师,不对不对,这个算式也不等于24!”“这种方法不能添小括号!”“加了小括号反而错了,意思不对啊!”……听着同学们急切的语气,我知道,孩子们还有话要说。于是我再次顺理成章地“退居幕后”,心甘情愿地把“舞台”让给了学生,让他们继续展示自己的思想,去讲清楚算理……相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一定懂得了小括号不是什么地方都能加的道理。

  三次装糊涂,收获了三次精彩;老师愈糊涂,学生越智慧。看来,数学课堂真是“难得糊涂”呀!

  《括号》教学反思 7

  去括号的根据是去括号法则与乘法分配律。去括号易犯的错误是括号前面是负号,而去括号时忘记变号;一个数乘以一个多项式,去括号时漏乘多项式的后面各项;在学生的练习与测试中,发现错误最多的是一个负数乘以一个多项式时,没有处理好符号问题。

  一、错因分析:

  学生出现上述错误的原因是对括号前的符号的属性定位不当,普遍把它看作是减号,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乘法计算去括号时,缺乏整体思想,从而所得的乘积漏添上括号而出错。

  二、解决策略:

  (1)把括号前的“-”号进行定性:是减号还是负数的符号。在教学过程中曾尝试让学生通过先把所得的`乘积漏添上括号后再去括号来解决。但效果不明显,后来改变了处理方法,要求学生把括号前的符号看成是数的符号,括号前是负数,运用乘法分配律时把整个负数乘进去,效果比前一种方法学生容易记住。

  (2)加强练习,使学生对这方面的认识得到强化。

  《括号》教学反思 8

  加一个符号就能改变相应的运算定律,这就是对小括号的概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小括号》的内容。

  小括号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以及能解决简单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些为小括号的学习提供了知识基础。同时,小括号的出现也相应地改变了运算顺序,增加了孩子学习的趣味性!

  本节课我先出示了学生减星星的主题图,通过对主题图的观察,学生发现有不同的方法可以解决同一个问题。在学生思考时,结合“先加后减”的思路,讨论算式“10-2+3”能先算加法吗?怎样才能让别人明白要先算加法?以此使学生感受到引入小括号的重要性。然后让学生在算式10-2+3=中合适的`位置添加小括号,表示先算加法在算减法,在添一添的基础上理解小括号的意义,同时告诉学生小括号应该如何进行书写,并且明确小括号的加入可以改变算式的计算顺序。接着学生总结规律,在两步计算中,有小括号应先算小括号里边的式子;没有小括号就按照同级运算从左往右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最后指导学生观察“做一做”中上下两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明确分别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使学生对如何计算加减混合式题有比较清晰的认识。

  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的小括号的书写和意义,但是加上小括号后的算式应该如何读?学生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个问题明天上课就会进行解决,相信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能牢记所学知识,并把知识融会贯通!

  《括号》教学反思 9

  在进行“小括号”的教学时,我设计具有浓厚生活气息、贴近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情景——买图书,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找钱的问题时,引发了矛盾冲突:50-17+28必须先算17+28,可是怎么才能看出先算17+28?这时我打破传统的数学教学,没有马上出示小括号来解决问题,而是让学生自主探究,创造一个符号来表明先算17+28。

  启迪了学生的'思维、点燃了学生创新的火花,学生们结合自己内心的感受与体验设计出各种符号来解决问题,有横线、波浪线、圆圈、小括号、小人、兔子、门等等,显示出自我才能,体现自我个性。教师对学生创造的符号给与充分的尊重,同时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差异资源,让学生引出了小括号,把握了小括号出现的时机,突出了小括号的作用,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把“白开水”酿成香醇的“茅台酒”。

  《括号》教学反思 10

  讲完《小括号》这节课,本来想着自己讲的很糟糕,但没想到老师们都说我的课堂有进步,但同时也给我指出了努力的方向。听了老师们给我的各种建议,我觉得我的课堂还可以再进步一些,我还需要继续努力向其他老师学习。

  在备课时,我就觉得这节课太简单了,没有什么比较难懂的地方,感觉学生应该在课下都会,所以课堂上就忽略了孩子们的“说”的练习。一年级孩子年龄小,他们的学习主要就是要多说、多想、多练,通过说,他们能够清晰的表达出自己对题目的理解,也锻炼了自己的表达能力。虽然课堂上我也让孩子们来说一说自己的算法,但相对的还是少了点,所以才导致后面做练习的时候,有的孩子仍然记不住算法,算错。我应该利用各种活动来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采用多种方式让孩子去说一说,让他们想说,乐说,这样才能将算法真正的种到他们的'心里。

  第二点就是我要努力去做一名有耐心的老师。课堂上能够耐心的听学生把话说完整,从他们错误的回答中引导其他学生去思考,给学生做一个好榜样,让他们也学会耐心地倾听别人回答问题,学会帮助他人进步,同时也是在提高自己。

  第三点是要培养学生课堂上的好习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对人才标准的不断更新,良好习惯可以展现出一个人较高的素质。而人们的行为习惯养成在小学阶段正是关键期,所以课堂上必须抓好学生的学习习惯,并且要常抓不放,持之以恒。

《《括号》教学反思范文(通用10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括号》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小括号》教学反思12-24

《中括号》的教学反思06-25

《中括号》教学实例与反思06-08

《小括号》教学反思15篇12-24

《小括号》课后教学反思范文04-27

《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数学教学反思07-17

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反思(通用15篇)03-31

《小括号》教学设计04-05

《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教案及反思08-25

《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反思02-26

《括号》教学反思范文(通用10篇)

  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反思意为自我反省。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反思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括号》教学反思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括号》教学反思范文(通用10篇)

  《括号》教学反思 1

  昨天上了一节新授课,内容是第一单元四则混合运算第四课时括号的教学内容。上完课,自己觉得有很多不足之处。马校长,教务处张姐,教研组长魏姐对我的课进行了点评,我也记录下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慢慢改进。

  反思一:复习时间过长。的确,数学课要求的是精讲多练,或是有针对性的安排复习内容。最好控制在5分钟之内。也正是因为这个环节安排的不合理,导致最后没有完成教学目标,没有完成当堂的教学内容。

  反思二:教学重点不突出。在新授内容“[]”(中括号)的引入环节,没有引导学生思考,直接出示给了学生。没有让学生明确理解中括号的作用。

  反思三:对教参的利用不够充分,理解的不透彻。在课堂的巡视环节相当于二次备课,应该结合课堂的实际情况有效的'进行教学。

  反思四:练习题的设置。如果一次多出示几道习题,就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练习,都有收获。

  反思五: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够突出。在课堂上,自己讲的过多,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很多时候,在给学生布置任务时,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就急于给出答案。应该耐心的等等学生,多给学生一些机会。

  反思六:学生的脱式计算掌握的不牢固。不明确同级计算和两级计算的运算顺序。应该多给予一些练习,进行指导。

  今后自己要继续学习,多学多问,争取会有进步。

  《括号》教学反思 2

  今天上了《中括号》一节,自我感觉挺好,来说说感受。

  中括号这节我认为本节内容知识不是那么难接受,关键在于如何引出本节内容,我是这样处理的。刚开始在黑板上出示几组数字,每组4个,然后问学生看到这些数字你能想到什么游戏,有学生说出了24点牌,然后我说非常好,我们今天就先来玩24点牌游戏,然后介绍规则,就来开始答题,学生积极性很高。而且学生思维也很活跃,想法很多,说到最后一题的时候是5,6,6,7这四个数字,有个学生说出了思路,7-6=1,然后把5-1=4,再将4*6=24,我一听非常高兴因为这是我要的,就让他上黑板把他的思路用一个算式写出来。

  结果他写的.是5-(7-6)*6=24,写完之后其他同学马上发现问题了,就是他写的算式结果不是24,那我问,他的思路对不对,学生都说对,接着我问,那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应该怎么办呢?有部分同学回答,需要加中括号,我说非常好,那有同学知道中括号怎么书写吗?介绍中扩号书写,然后来介绍中括号的作用,因为它也是括号,所以它的 作用和小括号一样的,起到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然后来处理书本上的练习。

  整节课我觉得刚开始的游戏导入很好,学生很有兴趣,并达到了我要的效果!

  《括号》教学反思 3

  本节课的整体过程是这样的:从章前引言的问题引入,根据时间和速度来计算路程,列出式子都带有括号,如何化简,自然的想法就是去括号。教学中引导学生与数的运算作比较,考察在数的运算中,遇到括号时是怎样去掉括号的,去掉括号的理由是什么,在学生搞清楚数的运算中去括号的算理后,考察式子中去括号的问题,让学生看到,式子中的字母表示数,数的运算中去括号的`方法在式的去括号中仍然成立。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归纳得出去括号时符号的变化规律。例4和例5是巩固复习去括号法则的例题。例4是利用去括号的规律可以将式子中括号去掉,从而将式子化简。例5是应有问题,涉及列式表示数量关系、去括号、合并同类项和求式子的值等内容,有一定的综合性,为下面研究整式的加减作铺垫。再让学生总结注意点,教师进行点拨。

  最后的学生小结并不是一种形式,通过小结教师能很好地看出学生的知识形成和掌握情况。总的来说,虽然课堂上同学们总结错误点总结的不错,但学生对去括号法则的掌握仍浮于表面,练习少了,课后作业中的问题也就出来了;所以总的说来,这课堂效率不高,没有完成基本的课堂任务;学生一节课下来还是少了练习的机会,看来对求解的题目,课堂上需要更多的练习,从题目中去反馈会显得更加适合。在新教材的讲解中,有时还是要借鉴老教材的一些好的方法。另外,本节课没完成的任务,希望能在下面的时间里尽快进行补充,让学生能及时对知识进行掌握

  《括号》教学反思 4

  本节课学习了整式的加减去括号部分。在教学和随后的练习过程中,我发现了学生在处理这些问题时还是有一些易错点。

  首先我们按整式的加减时的教学模式把括号的情况分了三种情况: (1)正括号,如:(3a+4b);(2)负括号,如:-(2a-3b);(3)数括号,如:5(3a+4b),-3(2a-3b)。在去正括号时括号直接去掉;在去负括号时负号和括号去掉的同时括号里的每一项要改变符号;而数括号就按照乘法的分配律是正数就把正数乘进去,是负数的就把负数乘进去。

  这样做降低了去括号的难度,但学生操作过程中还是出现一些问题:

  (1)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时,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要改变符号,而许多人总是记得第一项改变符号,后面的项忘记改变;

  (2)数括号的情形时,乘数与括号内多项式相乘时,乘数应遍乘括号内的各项,不要漏乘。

  (3)符号的出错也占了计算过程出错的很大的比例。

  针对这些情况,我在今后教学过程中会加强这一块儿的练习和作业的反馈,多利用平台把一些易错点通过一些学生的作业呈现给大家,还有杨老师给我提出来可以用不同颜色的彩色粉笔给需要变符号的项标记出来,变号前后就会有一个对比,不容易出错。

  《括号》教学反思 5

  数学教学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就能获取的知识教师完全可以放心、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实现知识的迁移。学生对混合运算的顺序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这些认识包括:要用递等式计算;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在含有小括号的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的教学中,我们只需要为学生创设新的情境,让他们利用“迁移”以前学过的知识方法就可以正确计算了。

  我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我先让学生进行计算练习以下题:

  ①120+25×4

  ②(37+87)÷4

  ③58×20-78÷13,让他们巩固“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再把复习题第1小题改成例题300—(120+25×4),让学生观察例题的特征,引导他们进行尝试戏练习后与复习题第1小题比较。这过程让学生初步体会在含有小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的算式的运算顺序。在学生初尝知识迁移的滋味时,我再让他们完成书上p37的'想想做做,(37+29×3)÷4,58×(20-78÷13),这实际上时复习题把第2题的87写成29和3的积,第3题添上了“()”。

  当学生完成想想做做时,我再让他们与复习题的第2、3题比较,进一步体会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复习题与例题和想想做做的比较练习中,让学生利用知识的正迁移,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掌握了新知,同时体会到学习只要自己勇于探索,真知就离我们不远,成功就在我们手中。

  《括号》教学反思 6

  老子说:“大智若愚,大巧若拙。”教师若能经常“装装糊涂”、故意“犯傻”,往往能将思考、探究和表达的机会更多地留给学生,激活数学课堂。近日我在教学“解决两步计算的问题——认识小括号”时,就运用了“装糊涂”的策略,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我让学生尝试将例2第二种解法的分步算式8+22=30、54—30=24列成综合算式,果然发现一些错误答案,有的写成8+22—54=24,有的写成54—8+22=24。我请两名代表板演出来,没有马上作评价,而是笑着问学生:你们对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看法?学生一下就看出了第一个算式的问题:30是同学们两次买走面包的个数,而54是面包的总个数,30—54不够减!我表扬同学们思路清晰、善于发现问题,接着便开始装糊涂,指着第二个算式说:“这个应该对了吧!”教室里热闹起来,学生自觉展开讨论,终于有学生站起来大胆地发表意见:“这个算式也不对,因为54—8+22的'结果应该是68,怎么会等于24呢?!”我抓住时机进行引导:“是啊,看来问题就出在运算顺序上!怎么办呢?”

  汪东全的小手高高举起来了,他自信地说:“可以在8+22下面画一条横线,表示这一步先算!”可不,这是他一贯的思考方式,每次做混合运算时他都十分细心地在先算的步骤下面打上横线,并轻轻地写上得数,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看来今天他的方法发挥作用了,能不高兴吗?经他这么一启发,班上有许多同学也坐不住了,纷纷喊道:“老师,我还有更好的方法!可以用小括号!”我又一次装起了糊涂:“你们说的小括号是什么符号呀,它有什么作用呢?谁来当小老师给大家讲清楚?”几个已经会了的孩子七嘴八舌地把小括号的作用讲得头头是道,我站在一边,似乎成了一个“闲人”;可是我发现,同学们都听得格外认真,生怕漏掉了再次挑毛病和第一个发现问题的机会。

  我见大多数学生都听懂了,突然灵机一动,第三次装起糊涂来:“咱们班的聪明人可真多呀。既然小括号这么重要,那我们把第一种解法的综合算式也添上小括号吧,这样应该更‘保险’了吧!”我边说边在黑板上写下“54—(22—8)=24”。教室里再次炸开了锅,同学们笑着嚷开了:“老师,不对不对,这个算式也不等于24!”“这种方法不能添小括号!”“加了小括号反而错了,意思不对啊!”……听着同学们急切的语气,我知道,孩子们还有话要说。于是我再次顺理成章地“退居幕后”,心甘情愿地把“舞台”让给了学生,让他们继续展示自己的思想,去讲清楚算理……相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一定懂得了小括号不是什么地方都能加的道理。

  三次装糊涂,收获了三次精彩;老师愈糊涂,学生越智慧。看来,数学课堂真是“难得糊涂”呀!

  《括号》教学反思 7

  去括号的根据是去括号法则与乘法分配律。去括号易犯的错误是括号前面是负号,而去括号时忘记变号;一个数乘以一个多项式,去括号时漏乘多项式的后面各项;在学生的练习与测试中,发现错误最多的是一个负数乘以一个多项式时,没有处理好符号问题。

  一、错因分析:

  学生出现上述错误的原因是对括号前的符号的属性定位不当,普遍把它看作是减号,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乘法计算去括号时,缺乏整体思想,从而所得的乘积漏添上括号而出错。

  二、解决策略:

  (1)把括号前的“-”号进行定性:是减号还是负数的符号。在教学过程中曾尝试让学生通过先把所得的`乘积漏添上括号后再去括号来解决。但效果不明显,后来改变了处理方法,要求学生把括号前的符号看成是数的符号,括号前是负数,运用乘法分配律时把整个负数乘进去,效果比前一种方法学生容易记住。

  (2)加强练习,使学生对这方面的认识得到强化。

  《括号》教学反思 8

  加一个符号就能改变相应的运算定律,这就是对小括号的概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小括号》的内容。

  小括号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以及能解决简单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些为小括号的学习提供了知识基础。同时,小括号的出现也相应地改变了运算顺序,增加了孩子学习的趣味性!

  本节课我先出示了学生减星星的主题图,通过对主题图的观察,学生发现有不同的方法可以解决同一个问题。在学生思考时,结合“先加后减”的思路,讨论算式“10-2+3”能先算加法吗?怎样才能让别人明白要先算加法?以此使学生感受到引入小括号的重要性。然后让学生在算式10-2+3=中合适的`位置添加小括号,表示先算加法在算减法,在添一添的基础上理解小括号的意义,同时告诉学生小括号应该如何进行书写,并且明确小括号的加入可以改变算式的计算顺序。接着学生总结规律,在两步计算中,有小括号应先算小括号里边的式子;没有小括号就按照同级运算从左往右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最后指导学生观察“做一做”中上下两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明确分别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使学生对如何计算加减混合式题有比较清晰的认识。

  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的小括号的书写和意义,但是加上小括号后的算式应该如何读?学生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个问题明天上课就会进行解决,相信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能牢记所学知识,并把知识融会贯通!

  《括号》教学反思 9

  在进行“小括号”的教学时,我设计具有浓厚生活气息、贴近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情景——买图书,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找钱的问题时,引发了矛盾冲突:50-17+28必须先算17+28,可是怎么才能看出先算17+28?这时我打破传统的数学教学,没有马上出示小括号来解决问题,而是让学生自主探究,创造一个符号来表明先算17+28。

  启迪了学生的'思维、点燃了学生创新的火花,学生们结合自己内心的感受与体验设计出各种符号来解决问题,有横线、波浪线、圆圈、小括号、小人、兔子、门等等,显示出自我才能,体现自我个性。教师对学生创造的符号给与充分的尊重,同时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差异资源,让学生引出了小括号,把握了小括号出现的时机,突出了小括号的作用,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把“白开水”酿成香醇的“茅台酒”。

  《括号》教学反思 10

  讲完《小括号》这节课,本来想着自己讲的很糟糕,但没想到老师们都说我的课堂有进步,但同时也给我指出了努力的方向。听了老师们给我的各种建议,我觉得我的课堂还可以再进步一些,我还需要继续努力向其他老师学习。

  在备课时,我就觉得这节课太简单了,没有什么比较难懂的地方,感觉学生应该在课下都会,所以课堂上就忽略了孩子们的“说”的练习。一年级孩子年龄小,他们的学习主要就是要多说、多想、多练,通过说,他们能够清晰的表达出自己对题目的理解,也锻炼了自己的表达能力。虽然课堂上我也让孩子们来说一说自己的算法,但相对的还是少了点,所以才导致后面做练习的时候,有的孩子仍然记不住算法,算错。我应该利用各种活动来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采用多种方式让孩子去说一说,让他们想说,乐说,这样才能将算法真正的种到他们的'心里。

  第二点就是我要努力去做一名有耐心的老师。课堂上能够耐心的听学生把话说完整,从他们错误的回答中引导其他学生去思考,给学生做一个好榜样,让他们也学会耐心地倾听别人回答问题,学会帮助他人进步,同时也是在提高自己。

  第三点是要培养学生课堂上的好习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对人才标准的不断更新,良好习惯可以展现出一个人较高的素质。而人们的行为习惯养成在小学阶段正是关键期,所以课堂上必须抓好学生的学习习惯,并且要常抓不放,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