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年级数学新课程教学研讨课的反思范文
新课程实验教材在我市一年级全面铺开,为了加强对新课程实施的指导,教研室小学数学科通过组织教材分析、理论讲座及教学观摩等活动,使新课程的实验老师在实施新理念方面有很大的进步,大部分老师明显地走出当初形式化倾向的误区,更加注重了教学的有效性、目的性、价值性、激励性,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感受、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主要体现以下几点:
一、利用一切有可能的条件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目前解决问题的教学,关注的是产生数学问题的情景。老师们采用生动有趣的情景,采用生动直观的“图画式”,让学生理解情景的情节与内容,通过联想和识别,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学生在“玩”中不知不觉地完成了数学知识的探究和发现过程。郭绮丽老师的认识人民币一节,老师就创设了三个情景:多媒体画面引出人民币的作用;出示真人民币的各种面值,让学生真实地了解人民币;“小商店”买东西环节,让学生懂得元与角的关系,一元能买什么。
二、特别注意小组合作的目的性、价值性和有效性
我们说小组活动、合作学习是否有效,一要看学习内容是否有价值;二要看全体成员是否人人投入;三要看是否有思维碰撞、情感交流。
老师们大多数都能保证学生充分的合作、交操作和独立思考的时间,学生活动非常充分,并且教师还能及时指导学生如何合作,合作的内容也有一定的目的性和价值性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相互交流、相互纠正、相互补充,因此许多的小组活动非常有效。学生的合作意识不断强化,合作的良好品质逐渐形成。
组织小组活动时,教师必须要对小组的合作学习引导好,否则就会缺乏平等的交流与沟通,结果往往是优秀者的意见和想法代替了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学习差一些的学生就会变成陪衬,更多的时候是听众。因此我倡导异质分组的同时,也采用同质分组的形式,让基础差的学生也有动手操作和发言的机会,成为合作学习中的主角。在教学在,我也曾惊讶过一些平时没有注意的的学生,偶然的一次“唱”主角,让我眼前一亮,重新认识了他们。
三、能注重培养学生的倾听意识,养成听课的好习惯
现在的孩子由于家庭等原因的影响,自我中心的意识很强,加上低年级学生有特别爱表现自己的心理特点,他们一听到老师的问题,就迫不及待地想发表意见,可见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让他们知道尊重别人,也尊重自己,每一个人在课堂上、在老师眼中都是平等的。“谁的耳朵最灵?”、“注意听,等她(他)说完,我要问你们有什么意见?”、“你能把听到的再说一遍吗?”、“让我们静静的听他(她)说完”。这些简单平实的语言在教研课中不时出现,表明我们的老师认识到了培养学生倾听意识、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有些老师还特别奖励认真倾听和倾听习惯有进步的学生。
四、能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在很多课中,当学生没有答出来时,老师并没有急于请其他同学帮忙,而是说:“不要急,再想想,相信你能说出来。”而当这个学生答对时,其他学生由衷地送了他鼓励的掌声。在这里,教师给这个学生绝不仅仅是多一次回答问题的机会,而是给了他进一步学习的自信。这充分反映了教师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而不是考虑自己的教学如何顺利的进行,这养的例子举不胜举。
五、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开发课程资源
教师要有课程意识,教师不应再是课本知识的解释者、课程忠实的执行者,而要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创造者。有的教师大胆地改革教材中数学知识的呈现方式,选择了与学生联系紧密的生活情景和问题情景,这样的情景创设更符合学生的实际,更加具有生活性实用性和挑战性,从而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第一册《用数学》一课中,有的教师认为南方的孩子不熟识院子图里的向日葵、石榴等,就干脆不要这个例题,把练习题的池塘图(有青蛙、鱼、鸭子)提上来作为例题来探究,这是我们江南孩子喜闻乐见的,孩子们特别爱看、爱说。这说明我们老师有了合理改变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意识和勇气,努力开发更加切合学生实际的课程资源。这是从服务于学生和发展的角度出发,是在用教材,而不是在教教材。
六、注意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要学好数学,就要用数学对具体情景进行思考和探索。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过程是综合数学能力和思维发展的过程,在课堂上,许多老师非常注意培养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完《分类》时,教师马上让学生收拾书包,看谁整理得最好;让部分学生站出来,对学生本身进行分类;有的老师还布置学生回家整理鞋架的`鞋子、整理归柜子里的衣服。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会如何面对新事物,如何逻辑地有创意地思考,如何分析和解决问题,如何获得信息并有效地加以处理,如何与别人沟通等。在应用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进一步产生学习数学的动力。
在教学中,我认为以下几点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
1、注意教学语言的推敲和积累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操作活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师在开放的课堂教学上使学生广泛参与、充分合作,这是非常好的,个别的课堂还出现大幅度超时现象,我们有些老师教学语言前后顺序的不同,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的开展效果。比如,
师:现在我们用自己做的卡片和带来的物品进行买卖游戏,好吗?
生:好!
这时学生已经急不可待的开始行动起来,课堂上有些混乱,老师大声的喊着:同学们先不要动,听老师说清活动的要求……,老师的声音已经无济于事,然后老师采用拍掌“一二三”,等同学们安静,才能讲下去,这时学生虽然坐好了,可是心还在想着快点玩,这样的活动效率值得我们思考。
有一位老师就这样组织活动:“同学们,你们愿意和老师做个游戏吗?,看谁能听清楚老师的要求,然后告诉其他同学”。同学们竖起耳朵,生怕听漏一点。这位老师用自己的语言魅力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评价语言的有效性、丰富性,教学机智的闪现,是教师教学能力、教学经验积淀的结果,体现了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听课中还有一些老师用简单的语言就能组织好课堂。比如课中学生在玩学具,师:不小心拿出学具来的同学,请悄悄的把学具放会抽屉里。又如:请各小组帮忙,把物品轻轻放回盒子里,交回老师手中。这就使课堂秩序井然有序。
2、为学生的思维碰撞搭好擂台
记得有一位教授讲过:凡是学生能探索的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决不暗示。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下,我们的课堂教学处于开放状态,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学生有话敢说,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表述不同的解题
思路,当学生的思维发生碰撞时,到底谁是谁非,怎样让学生的认识催于正确统一,是高高在上马上给出答案?还是适时地为学生们的思维碰撞搭个擂台?
3、确认学生已经做好本节课知识的准备
部分老师在探究的关键环节,学生启而不发,问完一个马上坐下,又问一个,一心想着学生走进自己设计的答案,而不会利用学生的回答,找切入点。既浪费时间,又没有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其实出现这种现象除了老师的引导语言外,很多时候是学生没有做好知识的准备。比如在广州听的一节《估一估,猜一猜》,老师虽然引导得不错,还总结了猜估的方法:找范围——把范围一步步缩小——估出来,可是学生在实验猜估时,总想不出从几到几的数字到底有哪些,总是猜估不出来,学生对这种方法产生怀疑,兴趣不浓。其实关键就是前面一节课的100以内数的顺序学生没有学好,阻碍了学生的思维。
4、让记录数学活动,成为数学课的一部分
走进新课程,实施新理念,学生的合作活动几乎每一节课都出现,低年级特别是一年级的小朋友参与数学活动,很少是因为知识上的需要,而只是对数学活动本身感兴趣。当学生合作得非常愉快并能达到目标时,老师很想学生保证这些活动在整个学习进程中的持续性和稳定性。由于他们的愉快,相信他们都乐于去记录活动过程,这样可以加强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能力增进对数学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引发学生对知识的需要。我曾经在《分类》和《认识人民币》等活动中让学生写数学日记,因为是他们亲身经历而且很有乐趣,结果他们写得比语文老师布置的日记写得还要长还要好。我在堂上当是数学课的一部分来读他们的日记,表扬和鼓励他们,他们觉得我在关注他们,个个竖起耳朵,静静得听想不到,在以后的活动中,部分学生会主动叫我布置写数学日记的作业。学生在写数学日记,其实是在记录他们的成长历程,所以我建议老师们不要小看一年级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让他们写数学日记是完全有可能的事,并把它作为数学学习的一部分。
课标提出我们的教学要“有助于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愿望和习惯”。如果每个学科都以此为目标,这个目标就不会落空。数学教育中如何把这件事情做好,我想首先是数学课程应该能使学生对数学喜欢和好奇。因此,我认为在教学中,教师要善积累、勤反思,总结教学中的成功以及遗憾,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找到改进、完善和提高的方法和策略,唤发新课程的魅力,在新课程改革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对一年级数学新课程教学研讨课的反思】相关文章:
新课程下数学计算的优秀教学反思07-13
新课程数学课堂教学反思07-14
有关数学复习课的教学反思07-14
《统计》数学课教学反思07-14
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反思04-26
音乐新课程教学反思01-07
数学课《找规律》教学反思07-13
高三数学复习课的教学反思07-13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进行评课研讨(网友来稿)12-06
英语新课程改革教学反思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