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恰利利恰利》的教学反思

时间:2024-10-13 09:34:40 维泽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音乐课《恰利利恰利》的教学反思

  在当今社会生活中,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反思指回头、反过来思考的意思。我们该怎么去写反思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音乐课《恰利利恰利》的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音乐课《恰利利恰利》的教学反思

  音乐课《恰利利恰利》的教学反思 1

  音乐能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教学《恰利利恰利》这一课,我秉持:分散难点,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启发创新,获取新知“的教学思路,关注每个学生,关注每个细节,增长学生的音乐素养,注重情趣,注重体验,增强学生的人文精神。

  一、运用媒体,突破传统,激发欲望。

  在歌曲的教学时利用现代技术突破传统音乐教学在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让学生多方位了解印度尼西亚风土人情,引起他们学唱印尼民歌的欲望。

  二、凸现主体,演绎情趣,体验成功。

  在歌曲的教学过程中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注意每一个环节的设计,以学生为主体,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从精神上产生愉悦与美感。让学生在感受到音乐动态美的同时,个性也得到了张扬。如学生展示唱与学生互评环节,还有唱游环节,特别是唱游环节,学生边唱边配上舞蹈,把学生的童真、童趣都表现出来了。

  三、循序渐进,寓教于乐,收获魅力。

  在歌曲的教学中及时轻松的把思想教育渗透给每个学生,让他们学会做热爱劳动的好孩子,知道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四、分散难点

  这节课我在设计难点教学时,从教唱到唱游,环环紧扣,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在被动接受的,没有主动的参与体验到歌曲的学习中。我想可以试一试将难点提前至感受劳动的场景,让学生首先从节奏感受劳动、再通过肢体动作帮助他们体验,最后加上旋律,一步一步地把音乐课推向高潮,最后在开心愉快的气氛中结束,让学生感受到音乐课的轻松、愉快,感受到音乐的特殊魅力。

  音乐课《恰利利恰利》的教学反思 2

  通过这次基本功比赛,我看到自身存在的问题,表现在:

  1、备课中的预设不够充分,面对课堂中出现没预料到的事情会显得慌乱、手足无措。比如,有个问题是“庄稼人是怎么劳动的?”当时觉得这个问题不知道让学生从什么角度回答,事实也说明,学生也不会回答。面对这个在备课时没预设到的问题,我呆在那儿,不知道该如何更好的引导,只能从侧面自己回答了这个问题。

  2、课堂中灵活应变能力较差,当学生不像老师设想的那样立即学会时,老师只会干着急,不够沉着,不够冷静,不能有条不紊继续指导。比如学生合奏两条节奏是,一开始不够清晰,我只感到背上冒汗,脑子里却很空白,不能不慌不忙冷静的对待。

  3、经验不足,导致上课时比较紧张,上课时老师的状态调整的就不够兴奋,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情绪也表现的很紧张,结果师生都放不开,课堂气氛比较沉闷。而且,我犹豫有点慌乱,备课中该有的程序都忘了实施,比如在合合唱时,本来切割了合唱部分的范唱,想让学生多听两遍,多模仿,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结果老师忘掉此环节,只是一味地一遍又一遍教学生唱,由于没有多少感官的印象,学生学的很吃力,在此过程中,他们学习的.信心大受打击,对下面的学习有较大的影响。

  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我也想了对策,以最大可能避免下次出现相同现象。

  1、课前准备要充分一些,先想清楚大的步骤,再落实每个步骤的具体实施环节,最后斟酌每个细节,包括每句话每个动作,以及钢琴的配合。再就是对教案要做到非常的熟悉,到课堂上才能灵活应变。

  2、老师设计的问题要能让学生知道从哪个点去回答。课后我好好琢磨的我的一个问题,觉得这样问会更好:“庄稼人的劳动是件什么样的事情?”这种问题是填空式的,比简单式的问题要简单,学生容易明白老师的意图,从而回答到位。

  3、音乐课也要解读文本,对教材的设计意图要充分挖掘,我在设计教案时,一开始并没有太多的考虑歌词的含义,后来在临上课时,才突然发现歌词有可挖掘之处,达到对学生的人文教育,这时才匆匆的设计了一下,导致思考不够充分合理,设计的问题不够科学,让学生回答很茫然。

  有个环节老师还应该注意一下,就是让学生模仿老师的节奏和动作的时候,学生看着老师手、脚、口一起动时不知道该模仿什么,这时老师应该向学生说清楚,老师的脚是用来帮助打节拍的,同学们听老师指令模仿嘴和手的动作。这样目标比较明确,乡下学生模仿能力比较差尤其要交待仔细,这也是细节问题。

  开头的谈话导入教好,可以分散学生紧张的情绪,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简单的提问,轻松的回答,还可以制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为下面打下良好的基础。

  音乐课《恰利利恰利》的教学反思 3

  《恰利利恰利》是一首三年级有关劳动的印度尼西亚民歌,表现了庄稼人的劳动热情。下面我就这节课进行一下反思:

  这节课是唱歌课,那么我就以唱好歌为主。首先在导入新课时,我请学生们欣赏了一组印度尼西亚风景图片并播放本课歌曲作为背景音乐,让学生们对印尼有个大概的印象,然后我向同学们简单介绍印尼,以提高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学习歌曲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教学中,我采用聆听、模唱、填词演唱、齐唱、表演唱等等让学生学会歌曲。这种多形式多角度的学习歌曲,学生不会感到乏味无趣。

  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在于二声部的演唱以及歌曲强弱的处理。我采用了游戏的方式和学生互动。回声模仿,强弱对比的练习。学生说出回声的特点(声音由大到小、有由强到弱)。声音的对比练习:(师)f你好------(生)P你好----(师)f你是谁-----(生)P你是谁----动作对比练习:(师)f拍手(生)P拍手(师)f跺脚(生)P跺脚。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然后让学生把刚才的游戏带到二声部的演唱中。我把全班分成两个小组来练习。一二组为第一声部,三四组为第二声部。先分声部练习,然后合练,注意两个声部之间的配合。强调学生要唱好“f”记号与“p”记号的强弱对比,要求唱出回声的效果。看着学生在我的指挥下成功的演唱二声部,达到合唱的效果,我忽然对自己在课堂上进行合唱教学有了些许信心。我想以后的教学中,如果遇到合适的合唱曲目,那么我一定会尽可能的尝试让学生进行学习和练习,从而培养他们的合唱能力。最后让他们用稍快的速度、强弱的对比演唱歌曲,感受印尼歌曲节奏的特点及音乐所表达的情感。

  不足之处在于:由于时间的关系,没能让学生更多的了解印尼,比如印尼的舞蹈,可以让孩子们随着音乐动起来,以及最主要的乐器(安格隆)的介绍。应让他们多了解一些印度尼西亚的民族风情和音乐文化特色。

【音乐课《恰利利恰利》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反思10-27

科利亚的木匣反思04-10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反思15篇10-27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05-30

邢德利的作文08-08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11-17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实录08-26

唯利的眼光作文12-14

范仲淹赈灾兴利11-03

《科利亚的木匣》教案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