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笔算除法》的教学反思
镜头一:
1.师:把42棵树苗,平均分给3个班,每班分得多少? 教师让学生先列式,再试着笔算。学生出现以下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不会做,愣神儿或到处看;第二种情况,仿照以前学过的表内除法竖式的写法,直接在竖式上一次性写上14(口算的);第三种情况,正确的竖式写法。(学生板书出两种写法)
2.学生根据两种板书质疑:第二个算式怎么那么长?算式中的3式怎么来的?怎么会有两个12? 师:423到底该怎么写呢?请同学们借助小棒分一分,想一想怎样用竖式计算。
教师提出要求:(1)分小棒是你分了几次,在竖式中怎样反映出你每次分的过程?
(2)先分什么?在竖式上该怎样写,再分什么,在竖式上又该怎样写?
(3)先静下心来想一想,自己是如何操作的,再把操作的过程说给同位听一听。
3.学生独立操作。
4.操作汇报。请一位同学上台展示操作过程。在操作时突出操作的每一步与竖式结合起来,完成竖式的书写过程。
5.集体评价前面错误的情况。
今天学习的竖式计算与前面学的哪儿不一样?
6.课堂练习:562要结合分小棒的过程,说说笔算的每一步是怎么来的。
反思:
教学用书上无论对加减法还是乘除法中的摆一摆都有一个具体的说明:当提出用竖式计算后教师可提问学生思考怎样列式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小棒图和竖式,让学生明白每一步计算的算理。显然用小棒图是来解释竖式计算的算理的过程的。整体感觉教师虽然安排了让学生展示摆小棒的过程,也用课件动态的演示了分小棒的'过程,但所有的学生都是一个被动的观察者。心理学认为,用简明的词语来表述复杂的事物、有助于简缩思维过程和不断地抽象、概括,学生语言内化的过程既是知识的内化过程,也是思维的提升过程。在教学中虽然有摆小棒操作的意图,也注重了数形结合,学生仍未能通过操作所建立的直观经验来指导自己学习笔算除法。
镜头二:
1.师:把42棵树苗,平均分给3个班,每班分得多少? 师:怎样列式? 生:423
2.小组合作交流,用小棒分一分,验证结果。
3.汇报是怎样分的。明确:分了两次,先分成捆的,再分单根的。
4.试写竖式。用除法竖式体现出你两次分的过程。 小组同学商量着有的摆、有的写
5.板演: 生1:直接在竖式上一次性写上14(口算的)再在42的下面直接写上42,最后在下面写上0; 生2:正确的竖式写法; 你是怎么想的,结合分小棒的过程,给大家解释一下。
6.小结回顾。 再静下心来回顾一下我们刚才是怎么分的,先分成捆的,再分单根的,所以我们笔算除法时,也从高位算起,分一次,除一次。
反思:
这样的操作过程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把摆小棒放在引入竖式的前面,并用小棒来解释口算的结果。让学生充分感知摆小棒操作的每一步,再引入竖式,使学生关注竖式的书写格式与小棒操作的内在联系。突出了学生说、想、自我反思、自我抽象的内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除法竖式就象分小棒一样是帮助自己解决423这个问题的,这样学生便将素朴的直观经验转变为了精致的抽象认知。但有的学生还是不清楚分小棒与理解算理之间的关系,分小棒对笔算除法有什么样的作用不明确,导致学生木然于竖式。
【三年级数学上册《笔算除法》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的教学反思07-17
《分数除法二》数学教学反思07-10
笔算除法的说课稿范文12-05
《笔算乘法》教学反思07-27
三年级《有余数的除法》数学教学反思09-01
除数接近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教学设计07-14
笔算乘法进位教学反思范文11-28
《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教学设计3篇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