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因数数学教学反思

时间:2022-11-02 12:24:42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找因数数学教学反思(精选7篇)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反思自己,必须要让自己抽身出来看事件或者场景,看一段历程当中的自己。那么优秀的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找因数数学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找因数数学教学反思(精选7篇)

  找因数数学教学反思 篇1

  这节课上下来以后我感想很多,感触也很深。回顾整堂课的教学过程,我认为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我只有不断地进行反思,才能不断地完善教学思路,才能更好达到教学目标。下面我就说说我对本课在教学设计上的一些想法和反思。

  学生在找一个数的因数时最常犯的错误就是漏找,即找不全。学生怎样按一定顺序找全因数这也正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所以在学生交流汇报时,我结合学生所叙思维过程,相机引导并形成有条理的板书,如:36÷1=36,36÷2=18,36÷3=12,36÷4=9。这样的板书帮助学生有序的思考,形成明晰的解题思路的作用是毋庸质疑的。教师能像教材中那样一头一尾地成对板书因数,这样既不容易写漏,而且学生们随着流程的进行,势必会感受到越往下找,区间越小,需要考虑的数也就越少。当找到两个相邻的自然数时,他们自然就不会再找下去了。书写格式这一细节的教学,既避免了教师罗嗦的讲解,又有效突破了教学难点,我相信像这样润物无声的细节,无论于学生、于课堂都是有利无弊的

  新课标实施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学习、探究、研究和提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我们认真反思、独立思考、交流探讨,学习研究,与学生平等对话,在实践和探索中不断前进。

  找因数数学教学反思 篇2

  本节内容是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分数第5节找公因数。我认为这节课的闪光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复总结,什么是公因数及公因数,在探究的过程中交流、总结自己的发现。

  3、通过填写集合圈,使学生了解集合的思想,并进一步体会公因数和公因数的关系。

  4、通过练一练活动,引导学生独立发现并总结出:

  (1)倍数关系的两个数,较小的的数就是这两个数的公因数;

  (2)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互质数),它们的公因数是1。

  5、在进一步的练出自己的思考方法,进行集体交流,相互学这节课的不足,有以下几方面。

  1、教学过程中,缺少对学生学评价,特别是鼓励性的评价。

  2、教学思想“由一般到抽象”的过程体现的不够明了。

  3、对于教材的拓展不够深入。

  改进措施。

  1、加强和提高对学生评价的意识,重视评价的功能。

  2、在备课时,要清楚把握教学内容的梯度,使教学思想融入教学过程之中。

  3、加强对教材的拓展,切实做到以教材为载体,以教学内容为导向,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

  找因数数学教学反思 篇3

  “因数和倍数”的知识,向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而《求公因数》是在学生掌握了因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会说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公因数,会求两个数的公因数,并为后面学习分数的约分打好基础。反思这节课我认为有以下几个问题。

  1.这节课,我认为自己在执教过程中的优势是在于对教材内容的重、难点有了清晰的认识,学生在讲述自己的方法和想法时,我能够分清哪些是与本节课重难点内容相关的,哪些是可以淡化的。所以,在整个探究知识环节,相对减少了无效的言语,突出了内容的重点。

  2.本课激活了原有的知识基础,努力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启发学生主动参与、引导学生感知——理解——构建,教师起了教学“支架”的作用,给予学生适时、适当、适量的帮助,使学生学会参与、学会发现、学会提高、学会应用,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满足学习体验需求。

  3.这节课也有很多不足之处。例如,学了知识就要巩固方法,应用知识。在练习过程中由于还是会担心学生忘记找几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时时让他们在回答中重复说方法,耽误了一定的练习时间。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本节课中,我努力将找公因数的概念教学课,设计成为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各个环节的学习流程,体现了教师是组织者——提供数学学习的材料;引导者——引导学生利用各种途径找到公因数,公因数;合作者——与学生共同探讨规律,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真正成了课堂学习的主人。

  找因数数学教学反思 篇4

  1.对教材的反思。通过对教材的理解,教材安排的情景图有以下几个目的:其一,让学生能动手操作,其二,用一道乘法算式来进行倍数与因数的概念教学,其三找出了12的所有因数,为下面的找一个数的所有因数的学习准备。根据我的思考,从心理学的角度,五年级的学生正由具体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逻辑思维,所以我就没有安排实物操作,而是让学生展开想像来完成。根据第三点,为找一个数的所有因数作准备,而找一个数的所有因数又是这节课的一个难点,所以我将找因数这一环节向前提了,一方面和情景图连接,一方面考虑到学生在前一段时间的注意力和学习精力都很充足。对倍数这一环节没有什么大的问题,而对于因数这一环节,学生都会感到困难,困难的的原因一有方法,二有序,三不漏。

  2.对方法的反思。本节课主要采用的小组或同桌进行交流,合作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起着很关键的作用,因为对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完全陌生的知识,而且是比较抽象的概念性知识,有些知识就必须由教师来教学,很直白的告诉学生,这是不可避免的。而能让学生去探索发现的,教师的引导很重要,在让学生去交流时一定要明确要求,在学习过程中,找一个数的所有因数很困难,因为很多学生都会无序的去找,这样就造成遗漏,这里我就安排了12的因数的数字卡,让学生排列,由无序到有序,来给学生一个直观的感受。同时整个教学过程数字卡都贯穿其中,让学生融入到数学中。

  3.对教学效果的`反思。整节课下来,学生基本掌握了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但很多学生还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尤其是遗漏现象比较严重。我想课后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学生达到一定熟练程度,这种现象就会明显好转。

  找因数数学教学反思 篇5

  反思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使我认识到,只要教学中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重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通过自己已有的经验来构建新知识,那么,教学过程将会变的更精彩而富有活力。

  1.要紧扣教学目标,准确定位教学重难点。本节课中,我认为教学的重点是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难点是找出某个非零自然数的所有因数。而学校的数学骨干陈再锋老师更精准的定位不得不让我折服,他指出本节课的重点就是找因数的方法,一对一对的找;难点是找的过程中能有序思考,避免重复和遗漏。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灵魂,课堂的一切教学行为都是为了实现这一目的。作为教师,真该好好炼就这样一双火眼金睛,责无旁贷!

  2.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找因数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枯燥的课题,单纯的让学生用乘法或者除法算式找出某些数的因数会让人提不起精神。对此,许承妙教导主任建议,可以用“学生排队”、“学生植树”等为例,在这些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该怎么样排,在充分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自然而然地引出乘法算式,教师只需稍加说明就能找出某个数的全部因数,从而掌握找因数的方法。这样不仅能使数学学习不再枯燥无味地重复再现,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的价值所在。此后,我将时时牢记“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宗旨,并努力付诸于实践。

  3.要从关注自我表现转变为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包括知识掌握情况、情绪、情感态度等。我想这应该是教师成长发展的一个较高境界,需要每位老师不断地学习探究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真正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找因数数学教学反思 篇6

  “因数和倍数”的知识,向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它是在学生掌握了因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这节课的学

  一、精心设计导学案,让学生大胆探究。

  1、课前热身:在课的开始复精心设计一个铺地砖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值得一提的是新教材没有出现短除法,但我觉得短除法相对简单,所以例举法完成后,我还是把短除法介绍给学生,让学生自己选择的找公因数的途径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提供数学学评价环节,学生的互评很到位,如我问:“这节课你认为展示之星应该是谁?”同学们异口同声的说:“王洁!因为本节课她发言最多,那些特殊规律她能概括出来。”

  二、找出不足,以便提高

  我认为这节课还算是比较成功,可是从导学案上来看,内容很少也很简单,并且学生展示方法少,可我却用了两节课才完成任务。所以,我一直困惑的是:为什么我不能按进度高效率的完成教学任务呢?这一直是我在教学中存在和感到困惑的问题。我想还是我在处理某些课堂环节上浪费了时间,本来有些问题可以不必让学生讨论,而我却是什么问题都要学生讨论,非得让他们自己得出结论不可。对于有些概念,完全可以让学生探索归纳,然后老师总结得出。不必要非得让学生自己得出概念。

  “因数和倍数”的知识,向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而《求公因数》是在学生掌握了因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这节课的学提供数学学习的材料;引导者——引导学生利用各种途径找到公因数,公因数;合作者——与学生共同探讨规律,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真正成了课堂学习的主人。

  找因数数学教学反思 篇7

  反思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使我认识到,只有教学中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重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通过自己已有的经验来构建新知识,那么,教学过程将会变的更精彩而富有活力。

  1、提供操作空间让学生在“做中学”。在课的导入环节中,我首先通过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面积是12平方厘米的不同形状长方形的操作,让学生写出不同的乘法算式,直观感知因数。在此基础上再依据算式具体说明因数的含义,利用已有的乘法知识,自主探索并总结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学生在学会了找因数的方法后,又让学生参与“勇于尝试”、“比本领:看谁找得快”、“画一画,找一找“等活动,充分体现了“做中学” 的思想。

  2.联系生活、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这节课中,我紧密的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了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丰富了学生学习的资源。比如:“学生排队”、“学生植树”,在这些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并自主解决问题,使数学学习不再是枯燥无味、重复再现,而是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具体的情境活动中。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交流汇报,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的价值所在。

  3.拓展空间,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应用实践的机会。在尝试与练习的过程中,我设计了 “勇于尝试”、“比本领”、“画一画”、“找一找”等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为每个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与平台,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此外,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认识到了学生的差异,尊重了学生的差异,还注意到了对学生的激励性的评价,实现了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不足之处:再找一个数的全部因数时,学生不想列算式导致因数找不全,所以我强调必须在草稿纸上先列出一个数的所有算式,再找因数,这样学生就不会出错了。

  在以后教学中要严格要求学生,学习容不得半点偷懒。

【找因数数学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找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06-14

《因数与倍数》数学教学反思11-20

找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范文03-17

五年级数学找因数教学反思01-29

《找因数》教学设计02-25

《倍数和因数》数学教学反思11-15

数学倍数和因数的教学反思06-20

因数和倍数的数学教学反思07-04

《倍数和因数》数学教学反思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