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在山的那边》的教学反思

时间:2021-02-15 16:05:23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优质课《在山的那边》的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

优质课《在山的那边》的教学反思

  1.培养学生拥有战胜困难的勇气,掌握克服困难的方法。

  2.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

  二、教学实录

  【片段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一段,画出触动自己心弦的语句,结合着该句谈谈你对课题的理解;品评文中人物。

  (学生找到欣赏的句子略,理解课题交流如下:)

  生1:困难是逐一解决的,再大的困难,只要你肯迈出最初的一小步,你就会有今后的第二步、第三步……一直一步一步地走下去,前途就会很光明。

  生2:无论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想办法,把困难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然后不停地坚持走下去,天大的困难也能闯过去。

  生3:“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作者在父亲的指导下的下山做法。正是这一步一步的一路闯来,才使作者明白困难该如何面对,给了作者很好的人生启迪。所以,以此做题目,很醒目地告诉我们:人生路上,我们会一路走好。我也祝愿大家走好人生旅途,勇对困难,笑对困难,迎接人生路上的灿烂辉煌。

  师:“一个好汉三个帮”合作的力量就是大。大家的解释令我惊讶,更令我激动。谁说我们是“初出茅庐,不曾谙事”?我们也能谈理想、谈人生,我们也有惊人的见解。正如大家所说,困难并不可怕,再大的困难也可以分解成小困难,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走下去,前面就是一片艳阳天。(师板书:困难一一分解解决)

  师续引:困难的解决是靠人来实现。在解决困难的路上,有父亲、有杰利,还有其他小伙伴,对这几个人,你有什么看法?(评析文中人物)

  生1:我最欣赏的是父亲。因为一般的父母见到自己的孩子处在危险的境地,就可能慌了手脚,会不顾一切地上去救助。但作者的父亲却没有这样做,而是极耐心地引导他一步一步走下悬崖。这种教育孩子自立的做法使我看到了一个聪明的父亲,因为在我们成长的每个阶段,父母不可能总伴你左右,大包大揽地全部替代,只能是害了孩子。

  师:说得真好。可以说,在座的同学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在家里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父母尽心为你安排好了一切,可是这份爱,这份情,对孩子的成长并不理想,适度地放手,正确的引导,才能使孩子受益一生。

  生2:我喜欢杰利。因为他在别的孩子自私离去、不闻不问时,他却回家找“父亲”帮忙。可见,这是一个值得信赖的.朋友。

  生3:我不同意你的看法。如果杰利是一个值得交的好友,他就不应该把“我”独自一人留在黑乎乎的悬崖上,他难道没想到这样有多危险吗?

  (紧接着,生2与生3展开了一场争论。部分同学也参与其中。在听了他们的一番争论后,教师适时加入)

  师:假如杰利留下,问题会解决吗?

  (有的说不能,有的说可以像他爸爸那样鼓励他大胆尝试。)

  师:但是,大家可以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当你处在困难中,你最渴望见到谁?是朋友,还是亲人?谁给你的力量大,安全感最强?

  生3立刻站起来:老师,我明白了,杰利不是自私,而是有爱心。他知道在这漆黑的夜里,只有大人的救助、亲人的关怀,才能使“我”定下心来,以防不测。

  (生继续评论)

  生4:我不喜欢其他四个孩子。因为在别人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们不是真诚相助,反而戏弄嘲笑、漠不关心。如果交这样的朋友,我觉得实在是一种悲哀。哎!

  师:是啊!我们做人可不能这样,要以诚相待,真诚互助。

  师:刚才,大家对文中的人物进行品评,有理有据,恰到好处。由此可见,本文除了引导我们要正确面对困难,警示我们一些什么呢?

  生1: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勇敢地面对困难。同时还提醒我们交友要慎:困难面前见真知。(师板书:友情——真诚相待)

  生2:事件还暗示: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引导,只有正确的引导,才有孩子的健康成长。(师板书:亲情——正确引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只有从不同的角度去阅读领悟,才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片段二】口语训练,以“我发现,我感悟”为话题,谈谈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悟。

  师:同学们,我们分析了课文,知道作者从一件往事感悟到了一个人生哲理,拥有了一笔精神财富。这给我们一个启示:生活中要善于感悟,要善于从事件中悟到真理。只有善于感悟,人才能变得更加聪明。其实,生活中处处存在着这种人生真谛。下面,我们来比一比,看谁拥有一双慧眼,谁最善于感悟。

  生1:张海迪姐姐面对病痛的折磨,不言放弃生命,而是靠着顽强的毅力,克服身体带来的众多的不便,成为中国当今一代名人。她那种热爱生命、自强不息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生2:爱迪生一生有过许多发明,可是,每一项发明都遇到了困难,甚至面临着死亡的威胁,但他迎难而上,执著地探索。这种对科学的奉献精神值得我学习。

  生3:我的好友王××,面临着母亲的无情抛弃,父亲的体弱多病,仍能靠自己的双手去承担起家里的一切,仍能靠自己的勤奋获得学业的优秀。她这种默默承担困难、自立自强的精神使我很受感动。

  师:刚才大家都能从某人身上发现亮丽的光环,从而鞭策鼓励自己,但我们的话题不仅仅停留在某人在困难面前的表现,也可以从其他方面谈。比如:亲情、友情、真情等方面谈。同桌可以互相说说,还有没有其他方面的收获。

  生4:一次,电视上报道:一个十九岁的女孩,为了救助一个陌生人的性命,不顾家人的强烈阻拦,毅然把自己的一半肝捐献出来,拯救了一个家庭。她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感动了社会各界人。这使我深深地感悟到:只要真情付出,人间就会变得更加美好。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位同学的抛转引玉,使得课堂气氛极其活跃。学生们畅所欲言,说发现,谈感想。)

  师小结:刚才进行的口语训练时,老师惊喜地发现大家有一个优点:敢想,敢说。虽然说得还不够流畅,语言组织得还有欠缺,但大家并没有“沉默是金”,而是勇敢地站起来开口说。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开端。相信,今后的口语表达,我们会有更新的突破。另外,我还发现,同学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是的,生活的美无处不在,只要用慧眼去捕捉,定会发现美的真谛所在。

  案例反思与点评

  新课程改革呼唤新型的教育,强调教师教育理念的变化,教学方式的变化,教学情景的变化。教学过程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师生互动,合作交流,求异创新的教学模式,注重新的人文理想、信念、价值观的培养,对学生不仅要教育他们怎样做人,更要教育他们具有怎样品格、怎样精神的人。而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工具性的人文学科,不仅要传授语文知识,训练语文技能,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从语言文学中汲取充盈的人文精气,滋养自己的精神家园。教学中必须突出“人本”,体现深切的“人文关怀”“学语文就要学做人,语文教育是教文育人”(于漪语),真正实现新课标的要求——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课文无疑给了学生许多的人生感悟,对陶冶学生的情感大有裨益。因此在课文的处理中,我特别注意了以下三点:一、课堂教学在学生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快速阅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这一设计目的,让学生能快速积累信息与处理信息,掌握复述要领,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为下面的深入阅读做好了铺垫;二、教学重点放在最后一段的品读感悟,让学生画出最有感触的语句进行赏析,进一步理解课题,从而端正学生对困难的态度。与此同时,以小组为单位,品评文中人物,进而产生顿悟,悟出什么样的人格才是自己应该或必须具备的,提升了学生的思想和人格。总之,这两点的设计,实现了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提高。

  充分挖掘了教材后,又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呢?于是我又以“我发现,我感悟”为话题,让学生联系生活中的人和事,谈谈自己的人生感悟。至此,学生很自觉的将自己的思维由课内转向了课外。这一环节的设计,是对生活中的语文资源、教育资源的一种挖掘。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走出教材,走向社会,通过合作交流的形式找到了许多令人感动的人和事,从而将阅读文学作品的感悟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将新课标的“三维”目标再次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更好地实现了对学生的道德观和价值观的培养,使语文教学变得开放、创新、充满活力。

  在注重对学生情感教育的同时,课堂上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也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一个新的理念。特别是对于文学作品,学生极易产生见仁见智的不同理解。这就更需要民主性,更需要发展学生的人格意识与创新能力。教学中,质疑解答、最后一段的品读、评析文中人物等环节,我就很注意调动小组合作的力量,尊重和赏识学生的独特见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获得对文本内涵的全面理解,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升华。

【优质课《在山的那边》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在山的那边》教学反思02-21

《在山的那边》教学反思05-28

《在山的那边》的教学反思02-20

在山的那边教学反思10-11

《在山的那边》教学反思02-12

《在山的那边》优质课教学设计12-16

《在山的那边》教学反思范文11-26

《在山的那边》的教学反思范文07-08

《在山的那边》教学反思7则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