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永远的白衣战士》的教学反思(通用10篇)
在日常生活中,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反思自己,必须要让自己抽身出来看事件或者场景,看一段历程当中的自己。我们该怎么去写反思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课文《永远的白衣战士》的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课文《永远的白衣战士》的教学反思 篇1
《永远的白衣战士》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文章,记叙了护士长叶欣面对极具传染性的疾病--非典型肺炎,不顾个人的生命安危,不知疲倦地从死神手里把患者一个一个地夺回来,自己却染上非典型肺炎而不幸牺牲的动人事迹。本文的教学重难点:朗读、感悟课文第四、五、六自然段,说说护士长叶欣是怎样冒着"高风险",进行"高强度"、"高效率"的抢救工作的,从而体会、感受"白衣战士"--护士长叶欣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围绕教学的重点,我在教学中抓好以下两个方面:
一、利用好课题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我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质疑,带着问题来阅读文章,最后,让学生在自主阅读感悟中释疑,再次领会课题的含义。这样的教学遵循了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真正体现学生的自主、探究阅读过程。教学中我这样设计:
1、读课题,说说通过预习你对"永远的白衣战士"这个题目,有了哪些了解?
生:永远的白衣战士指的是叶欣。(师介绍叶欣生平。)
生:因为叶欣永远活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所以称为永远的白衣战士。
师:你对"永远"这个词了解很深刻,请你再读读课题。
师:我们以前都称护士们为白衣天使,为什么这里却称为白衣战士呢?
这里我没有急着让学生回答问题,而是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一起来研读和体会这篇感人的文章,这样激起了学生阅读探究的强烈欲望。
2、深化课题
平常我们都把医护人员称为"白衣天使",那课题可不可以改成"永远的白衣天使"呢?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再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这时的学生对课题的理解是深刻的,他们懂得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课题,此时他们明白了:叶欣是"白衣天使",但更是一名战士,因为她是在抗击"非典"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牺牲的。课题用"永远的白衣战士"比用"永远的白衣天使"好,这样更能突出"战争"的残酷和叶欣的英勇精神。再次齐读课题。
二、联系生活,激活体验
课文的(4-7自然段)详细描写了护士长叶欣的英雄事迹。为了使学生体会感受"白衣战士"----护士长叶欣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在教学中,我抛开烦琐的讲解,直接问学生:"读了这篇课文,你有没有受到感动?什么地方最让你感动?"然后让学生再读课文,找找受感动的地方,把有关的词语和句子划出来,然后说说为什么感动,再好好把受感动的地方读一读,让别的同学也能受到感动。这个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
学生经历一个默读、体会、感悟的过程,再进行相互的交流,在老师的引导点拨中去咀嚼和品味语言文字,同时,在交流和评价中指导感情朗读,情感才得以升华。学生再此进行交流,感悟和体会比前面更加丰富多样。
生:叶欣忙得拒绝接听家人的电话让我感动。因为我们平时经常打电话给家里人的,而且那时候她加班是隔离的,根本见不到家里人,家人一定很担心她的。
生:是的,我也觉得感动。因为她觉得病人比自己家里人更重要。
生:我觉得叶欣"身先士卒"让我感动。因为"非典"是要传染的,我妈单位有个人从北京一回来就被隔离了。而叶欣她一点都没意识到这一点,甚至把自己的生死抛之脑后。(师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身先士卒"的意思。)
生:叶欣抢救完一位患者,又投入到对另一个患者的抢救中去让我非常感动。因为抢救一个患者就需要两个小时的时间,那么两个患者就需要半天了,叶欣什么时候休息呀?我觉得她太累了。
师:是啊,一起看看她是怎样抢救梁先生吧!
齐读抢救梁先生的句子。
生:老师,我还觉得这个梁先生病情恶化,烦躁不安,叶欣护士长给她静脉注射一定非常困难,肯定需要耐心和高超的技术。叶欣阿姨真了不起!
生:课文说叶欣阿姨像一台永不疲倦的机器一样全速运转,真让我感动!因为她完全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
......
师:的确,有人说,叶欣是一本书,每一页都燃烧着生命的激情。让我们再来好好读读这本书,体验一下人物丰富的情感世界吧!
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教学决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告诉,教学应该是一种过程的经历,一种体验,一种感悟。"而经验是体验的基础。要想引导学生顺利地进入课文情境,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头脑中储存的相关信息作为感悟课文内容的前提。最根本的手段还是要抓住课文的关键词句,精心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去体会,锻炼其敏锐的语感。一句话,激活经验,以读求悟,读中见悟,品读悟情。
通过师生的平等对话交流,让学生自己发现受感动的地方,然后根据自己生活中的已有经验认真读读,细细品味。这样,不仅能体会人物形象,表达自己的情感,还加深了对"白衣战士"的理解,激活了自己的情感体验。
课文《永远的白衣战士》的教学反思 篇2
在上这一课时,学生对于非典很是陌生,所以我在第一课时开始时了解并观看了有关非典的画面,把学生带入了非典抗战前线。
第二课时从也信这个人物入手又安排了一组许多人与叶欣的遗像告别的情景,让学生感受到了“花圈如海,泪水如雨”的动人场面,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什么叶欣会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这样带着问题去研读课文。
第三课时安排了:面对叶欣的遗像,假如你是她的同事、孩子或她曾救治过的病人,你会对她说什么?然后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牺牲的不止叶欣一位医护人员,还有许许多多,又出示了一组医护人员的照片,这样加深了学生对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牺牲的这些医护人员的肃然起敬的感觉。结束时让学生观看医护人员在抗击非典战斗中工作的场景,又一次把学生带入情境中,更体会了他们是“永远的白衣战士”,而且更能理解课题用“永远的白衣战士”比“永远的白衣天使”更恰当,说明他们不仅是白衣天使,更是白衣战士,是牺牲在非典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的,而且“白衣战士”更能体现战争的残酷和叶欣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课文《永远的白衣战士》的教学反思 篇3
本篇生字较多,第一课时能让学生读通全文,读懂大意已经不错了,仅让学生自由读书就化了很长时间。原本在设计时也要让学生分段的,只是上课时讲“双引号”的用法以及简称的时候又多化了一些时间。特别是简称,因为我联想到在2003年小学毕业会考时,我市教研室的老师就曾出了关于“非典”题材的短文分析。其中有这样一道题:“非典”是非典型肺炎的简称,您还能举例一些例子吗?至少三个。于是,我就引导学生理解“央视”、“中国”、“美国”以及自己学校的简称。也算弥补当时教毕业班时没给学生教过的遗憾吧!
至于本课的分段,我倒倾向于教参上的提示。其实这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的。只是文本采用了倒叙的写作方法,对四年级学生来说可能有点陌生。因此,我认为在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脉络的时候,建议先把第一自然段除外,只让学生根据事情的发展顺序给课文的2-9自然段进行意义分段。我相信只要学生按照事情的起因(出现“非典”,收治病人)-→经过(抢救患者,不幸感染)-→结果(牵动人心,离开人世)的顺序,估计这对学生是不难的。至于第一自然段教师完全可以直接告诉学生,这段是整个事件的结果,按照一般逻辑应该放在文本的结尾,现在放在文本的开头就可以单独作为一段。至于文本的结构为什么这样安排,在第一课时是没有必要与学生讨论的,可以在学完整篇课文,学生已经比较充分地感悟了主人公叶欣的伟大形象后再来讨论这种写作方法的好处,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文本主题的进一步感悟。学生不仅能感悟到叶欣精神的崇高、人格的伟大和形象的美好,也能体会出人们对于这样一位“战士”离去的不舍、不忍和对她的深深怀念。
白衣战士叶欣的事,对于我们老师来说不陌生,因为那次两个月的战争太可怕了,那场战争全国人民都动起来了。非典宣布结束后,很快国家搞了个表彰会,叶欣就是被表彰的,在表彰会上,中央电视台现场转播了她的动人事迹,我们还知道叶欣获得了白衣天使南丁格尔奖,后来围绕叶欣的事迹还创作了一部电视剧,再后来,广东还专门给她建立一个纪念馆……但这些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早已经忘记,甚至是不知道。因此,在学习课文之前,我先向学生介绍了2003年的那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的一些故事,讲述了“非典”的可怕。看得出,学生的心灵有些触动,但部分孩子感触不深。刚才看到高子阳老师所撰写的《让学生到叶欣纪念馆去——《永远的白衣战士》教学思考》,我觉得,这篇课文学习之前,如果领着孩子们去电脑房,让孩子自己查阅资料,相信课堂中学生会有更多的感悟。
不过,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发现,很多孩子预习作业都能很认真地完成,他们在课中交流的感悟令我感动。在朗读全文时,孩子们带着自己的感情去朗读,带着遗憾,带着沉痛的思念,带着拳拳的爱意去朗读。学生有了自己的感悟,因此,课结尾的一个问题“平常我们都把医护人员称为‘白衣天使’,课题‘永远的白衣战士’可不可以改成‘永远的白衣天使’?”对于学生来说轻而易举,几乎全班学生都举手了
《永远的白衣战士》主要描述了广东省中医院的护士长叶欣,在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舍己为人、英勇牺牲的感人事迹。第四、五、六、七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课堂上,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自己选择其中的一、两个段落认真读一读,用“——”画出直接描写叶欣的动作、语言的句子,再想一想从这些语句中体会中体会到了什么?(可以在书上写下自己的体会)在学生充分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加强讨论和交流,当然教师也尊重学生对重点段落的个体体验和独特感悟,并进行适当点拨。同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个别读、比赛读、小组齐读、男女生对读……这样来构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探究,使学生受到崇高精神的熏陶和伟大人格的感染。
但上完课,总觉得有点儿遗憾,因为学生没有充满深情的朗读,对叶欣精神的崇高、人格的伟大、形象的美好还比较模糊,没有真正的被感动。后来我看到了高子阳的一篇教学思考——《让学生到叶欣纪念馆去》,觉得这种方法不错,决定尝试一下。
课文《永远的白衣战士》的教学反思 篇4
《永远的白衣战士》一课主要描述了广东省中医院的护士长叶欣,在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抗击非典的战斗中,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舍己为人,英勇牺牲的感人事迹。这是一篇令人落泪的课文,然而教学本课时学生的情感并没有得到太多的触动,朗读时感情出不来,学生不能和老师产生情感的共鸣。学生不尽人意的表现令我困惑不已,经过反思,发现本课教学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1、导语感染力不够
本课是情感型的课文,老师运用丰富、感人和语言带领学生进入情境非常重要,在教学设计中,我在这方面的设计欠佳,在上课的时候导得不够,学生的思路没有被打开,课堂气氛不活跃,影响教学质量。
2、学生的情感体验不够
“非典”那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并不陌生,可对于今年读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是陌生的,他们早已把这事忘记。 新课开始我本来想引导学生说说各自所见所闻的关于抗击“非典”的故事,但学生除了粗略知道课文中所介绍的叶欣的事迹外,其它的一无所知。尽管我在课堂上补充介绍了一些叶欣的其它事迹,但是学生还是不能顺利地进入课文情境。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教学决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告诉,教学应该是一种过程的经历,一种体验,一种感悟,而经验是体验的基础。”
学生对这场灾难的不了解,缺乏情感体验这是不能引起学生情感共鸣的主要原因。教学这篇纪实文章,课前帮助学生筛选资料自由阅读是非常关键的。这也提醒我以后上课要注意这些。
3、课堂上眉毛胡子一把抓
由于对教材把握不深,学生说到哪,我就讲到哪,导致课堂上出现了前松后紧的现象,使得学生对于课文中的一些感人的句子理解得不够透彻,对叶欣的精神品质的理解只是浮在表面,没有深入理解,没有达到预定教学目标。
课文《永远的白衣战士》的教学反思 篇5
教学完《永远的白衣战士》一课后,我想反思如下:
一、从整体入手,理清主要事件。这篇课文虽然特别长,虽然文长,但是描写的事件却特别清楚。对叶欣这位最美丽的白衣战士的描写主要通过三件事情来刻画其大公无私,无畏无惧,身先士卒的高贵品质。我首先让孩子默读课文5到7自然段,然后要求孩子用三个字分别概括事情。开始的时候,孩子不会,我加以引导:“救病人”接着让孩子自己思考后面的内容;孩子非常清楚地明白后面的内容“保同事”、“染重病”。接着让学生细读课文,从具体的字句中发现事情的真相,读懂叶欣的伟大。
二、重视朗读,在读中感受人物的品质。在精读课文的时候,我重点引导孩子读好精彩的语句,感受人物的品质。例如读叶欣的话“这里危险,让我来吧!”一句时,首先让孩子读好词语“斩钉截铁”,然后指导孩子读好词语,再读好句子。
通过这样的从整体到部分,再从部分到整体的方式,让孩子感受人物的光辉形象,体会人物的高贵品质。
课文《永远的白衣战士》的教学反思 篇6
白衣战士叶欣的事,对于我们老师来说不陌生,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早已经忘记,甚至是不知道。非典宣布结束后,很快国家搞了个表彰会,叶欣就是被表彰的,在表彰会上,中央电视台现场转播了她的动人事迹,我们还知道叶欣获得了白衣天使南丁格尔奖,后来围绕叶欣的事迹还创作了一部电视剧,再后来,广东还专门给她建立一个纪念馆……想到这一些,我觉得引领学生学这篇文章教学方法其实非常简单,那就是让学生广泛收集资料。
有了上面的阅读,在来学这篇纪实文学就简单了,就会更有情了,就能更好的理解这篇文章了。就能用上自己的话解释叶欣是怎样冒着"高风险"、进行着"高强度"、"高效率"的抢救工作。就能明白这位英雄真的了不起。当时,我们有多少人被感动,今天同样会有更多的人被感动。
学到这一步,应该说学生得到了许多,下一步怎么办?其实这正是水到渠成之时,我想让学生拿起笔来写叶欣,写心中的这位白衣天使,在网上给她送上鲜花,送上一文祝福。
爱这位天使英雄,我认为这种方法最好。这些都是我个人的想法,当应用到实际当中去的时候才发现理想和现实的差距。有很多学生的家庭情况并非能够提供他们这样的学习方法,而且对于现在四年级的孩子,让他们自行筛选和自由阅读,孩子的自觉性和选择性还很不成熟,上课的时候已经体现出来。孩子收集了很多资料,但面对这么多资料却没有选择性,这就提醒了我以后上课要注意这些相关细节的考虑。
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对"三高"的理解不是很透彻,从而在接下来的环节中,学生对叶欣的工作情况的理解上不能体会通透。朗读上感情就出不来。这节课在过程上感觉比较流畅,但最后资料挑选上把学生被感动的气氛冲淡了,所以资料的挑选也是重要的,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是我要加强和改进的。
课文《永远的白衣战士》的教学反思 篇7
本节课的教学由始直终学生都沉浸在学习的热情之中,以至于下课了还有孩子说:老师还有5分钟。因此,回顾这节课的教学,我觉得自己教学目标已达成;有几个亮点:
1、课前准备做的比较充分,“非典”时期,孩子们还小,对抗击非典的事了解得不多,我从网上下了相关资料让孩子们在预习的时候阅读交流,并让孩子们回家询问家长,或上网看抗击非典的影片,让学生对03非典有了情感上的认知。
2、情景导入恰如其分,开课时,利用课件,让学生在视听方面对学习情景进行渲染看着课题下带着叶欣照片的网上纪念馆,伴随着《为了谁》(从老百晓课件中得到的启示)的乐曲学生走入了课堂,接着导入,利用《为了谁》的伴奏老师深情并茂地朗读精选出来的网友写的悼词。此时,孩子们沉浸在对叶欣的无限怀念之中,我顺势让孩子们快速阅读,感知大意。
3、理解生字新词,既让学生读通了课文,又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了词语,对学生语感的培养意识较强,为第二课时的教学铺垫,训练到位。其次,我的教学一个最大的优点也展示出来了,我的教学宗旨一贯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教学紧扣目标,教学重点突出。自己第一课时的教学模式是值得肯定的。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词语放在语境中理解之外,教学中应该体现中华民族文字的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词语的同时应该放在语言文字中来理解,领悟文字的内涵。对于零知识,老师有责任引导学生从语境、从本义和引申义来理解,做到工具性与文学性的统一。
课文《永远的白衣战士》的教学反思 篇8
学习《永远的白衣战士》这一课前,我在备课时发现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叶欣默默地作出一个真情无悔的选择——尽量包揽对危重病人的抢救、护理工作……句中“尽量”的“尽”,应该读成几声呢,三声还是四声?拿不准,那就查查词典吧。一查查到这样的结果,读四声时该词的意思是“达到最大限度”,读三声时该词的意思是“在一定范围内达到最大限度”。这也太相似了,从感觉上,我判断应该读三声,就用红笔在书上标注了三声的读音。
第二天在指导学生预习时,我放了光碟,布置学生留心听,我自己也特别留心地听着,读到这个地方时,我分明听到播音员读的是四声,我便马上用黑笔把声调描成了四声。
学第二课时之时之前,我又进行了分析,叶欣的尽量包揽,尽的是什么量,那不是她个人的最大力量吗?她个人的力量那终究是有限的,是有一定范围的,那这个词中,尽就应该读三声。定下来之后,我在上第二课时时,就带着学生这样分析了,还让学生都把“尽”标成三声。
学完课文,我看了看《学案》,上面正好有给“尽”标音这个题,看了答案,是三声,我心里就更踏实了。
由这个读音,我又想到《人类的“老师”》一课中,有个纠缠老师们很久的词“薄壳结构”,参考书中明确给了读音“boqiao”,有了这个权威的标注,老师们就不用再争论它读“baoke”,还是“boke”了。其实这个词摆在那里不读,大家都知道是什么意思,可是课文不读怎么行呢?另外还有“血”这个字,不管读哪个音,意思都一样,可是还得分清楚。
当了语文老师,常常会在这些细枝末节的小问题上纠缠,让人说“抠字眼”,可是语文老师干的就是这个专业,不抠也不行,那些善抠的人,不是成了专家了吗?
课文《永远的白衣战士》的教学反思 篇9
《永远的白衣战士》是篇新课文,而这个单元的四篇文章其实就有三篇是新的。非典型肺炎老师们都不会忘记,四年级的孩子应该说也不会忘记,因为那次两个月的战争太可怕了,那场战争全国人民都动起来。
白衣战士叶欣的事,对于我们老师来说不陌生,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早已经忘记,甚至是不知道。今年好多报刊在讨论教材选文问题,金庸的小说、刘翔进入教材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反思,反对的人非常多,其实苏教版在这方面做的非常好,苏教版是先行动再说话。其实印象非常深刻,叶欣的事迹全国人民知道后,以凤凰语文中就有许多网友转载了许多文章,并有老师说应该把这一内容放入教材,这种放入教材的呼声当时还是非常强烈的,应该说苏教版主编把叶欣选进来与凤凰语文当时的讨论还是有关的。
事实上,如果老师能够活用教材的话,当时就可以教。但事实上我们许多老师没有这么做。研究这种现象,我为中国教育中的这种现象起名为“资源信息冷漠症”。非典的时候已经过去了,现在才学虽然时代性还是很强,但现在的学远远感不上当时那种气氛。非典宣布结束后,很快国家搞了个表彰会,叶欣就是被表彰的,在表彰会上,中央电视台现场转播了她的动人事迹,我们还知道叶欣获得了白衣天使南丁格尔奖,后来围绕叶欣的事迹还创作了一部电视剧,再后来,广东还专门给她建立一个纪念馆。想到这一些,我觉得引领学生学这篇文章教学方法其实非常简单,那就是让学生自由阅读,到叶欣网站中自由阅读。
自由阅读,其实就是引导学生主动占有信息,这对于更好的理解这篇文章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这一课的教学,最好的方法就把学生带到网络室,搜索叶欣的信息,然后引导他们直接走进叶欣纪念馆,一字一字认真地阅读这里面的每一个内容。
有了上面的阅读,在来学这篇纪实文学就简单了,就会更有情了,就能更好的理解这篇文章了。就能用上自己的话解释叶欣是怎样冒着“高风险”、进行着“高强度”、“高效率”的抢救工作。就能明白这位英雄真的了不起。当时,我们有多少人被感动,今天同样会有更多的人被感动。
学到这一步,应该说学生得到了许多,下一步怎么办?其实这正是水到渠成之时,我们应该让学生拿起笔来写叶欣,写心中的这位白衣天使,在网上给她送上鲜花,送上一文祝福。激励学生写着,并且打印出来,然后把自己选的花与自己写的文章一起贴在网站上,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
爱这位天使英雄,我认为这种方法最好。
课文《永远的白衣战士》的教学反思 篇10
这是一篇特殊的教学反思,不仅是反思我的教学设计,更多是我的教学方式。
在上这课之前,有幸听了方老师这一课的“生本课堂”公开课。当时方老师以他高超的文本驾驭能力和独特的教学方式带孩子们深入地了解了非典战争和无数个像叶欣一样光荣伟大的白衣战士。那堂课,方老师上得声情并茂,孩子们听得无比投入,讲到动情处,很多孩子和听课老师都潸然泪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堂课使我很震撼,我希望自己在上课的时候也能达到比较好的效果,让孩子们真正感动于叶欣的事迹。
于是我在班上这节课前准备的时间很长,大多借鉴了方老师的教学设计,希望也能达到较高的效果,但是课堂效果却比较令人失望。首先,可能我自身对于文本的理解并没有方老师那么深刻,所以直接引用方老师的一些设计显得比较生硬;其次,在课堂把控上也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虽然有的语言是一样的,但还是难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另外就是我们班的课堂秩序较差,总有学生情不自禁地高声发问或谈自己的想法,打断了教师的节奏和营造的氛围,不能让全班同学都全神贯注地跟走指引的方向走。
所以我觉得以后我要在以下方面作出改正:
一、即使再好的教学设计,也必须自己先彻底了解文本,有自己的想法,再适当借鉴,否则难以融合,弄巧成拙。
二、多多磨炼提高自己的语言组织,用自己独特的方式、适合自己的方式去带动学生的感情。
三、更加关注课堂情境,把握好课堂节奏、氛围。
【课文《永远的白衣战士》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永远的白衣战士》教学反思06-24
永远的白衣战士教学反思10-08
《永远的白衣战士》教学反思07-22
《永远的白衣战士》的教学反思10-23
课文《永远的白衣战士》教案12-18
永远的白衣战士课文原文11-12
关于《永远的白衣战士》的教学反思05-25
《 永远的白衣战士》教学反思范文12-12
教学反思之永远的白衣战士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