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童谣教学反思

时间:2024-05-15 08:47:02 偲颖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一年级童谣教学反思(通用13篇)

  在日常生活中,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反思指回头、反过来思考的意思。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年级童谣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童谣教学反思(通用13篇)

  一年级童谣教学反思 1

  “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在教育过程中,我们注意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善于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回答,教师和幼儿之间建立一种亲密、和谐、融洽的关系,使幼儿想到什么说什么,乐意把自己的疑问或见解传达给教师,而教师也要及时正确地给予解答,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样,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和愉快积极的情绪就会充分的展现,他们就会乐说、善说。在教学活动种,在活动开始就提出了几个问题激发幼儿说的欲望,我们都知道小动物是幼儿喜爱和感兴趣的,因此让他们谈论这个话题时他们会更积极主动,为了满足孩子“说”的欲望,我采用了自由选择、自由交流的方式,幼儿在这种自由、宽松的语言空间中相互交流、相互影响,从活动中可以看出一些语言表达良好的幼儿成了这个空间中的主人,他们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一些不爱说话的孩子也为这个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而变得活跃起来,孩子们“说”的欲望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

  《纲要》指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它指出了我们在开展各类教育活动时,应该以游戏为主要的教学手段。在游戏过程中,幼儿体验发现的乐趣,得到自己的奖赏,从而对学习产生兴趣。幼儿年龄越小,游戏对他们成长的作用就越大。在语言教学活动中,将适宜的游戏与相应的语言活动相结合,能使幼儿轻松愉快地获取语言经验,感受语言活动的快乐,提高运用语言交流的能力。恰恰童谣本身具有浓厚的趣味性,它符合了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幼儿易接受,能随时随地把童谣的内容用体态动作或表情表现出来,即边说边唱边做动作玩游戏,不用任何道具就玩得很开心。童谣教学的'真正目的是使孩子们能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而好模仿、好表现又是幼儿的一大年龄特点,因此,童谣正为幼儿的这一特点创设了环境。我们可以发现在学童谣的过程中,孩子们在玩又好似在表演,玩中有演,别有情趣。童谣就如锦上添花渲染了气氛,好似表演中不可缺少的道具,并且在游戏的同时又培养了孩子们的表演能力,游戏对孩子们来说也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在表演童谣过程中孩子们也学到了许多有趣的语句,开始变得喜欢表达了。

  俗话说得好:孩子是一张白纸,那么,白纸上的画面是否绚丽多彩,虽要靠他们自己去描绘、着色,但也离不开老师的熏陶和环境的烘托。我想,童谣以其短小精悍、内容生动、琅琅上口、易记易诵易表演、游戏的优点一定能激发孩子乐于表达的愿望,他们一定会越来越乐于听、乐于说,乐于表演!

  一年级童谣教学反思 2

  中华民族拥有几千年的文化传统,民间文化具有多元性,童谣是非常有中国特色的艺术之一,童谣以其灵动的想象力,丰沛的游戏精神为孩子们构筑起一方快乐的天空。以民间童谣为载体的民间童谣游戏,将生动有趣的民间童谣以游戏的形式呈现,更是极富研究价值的乡土文本,对于今天的孩子,它还是一座传承民族文化的桥梁。

  我园在阅读节活动中开展了童谣游戏教学,这对于我这个十多年教龄的教师而言也是一次尝试、一种挑战,童谣大多数来自于民间,而这些儿时的游戏渐渐的淡出了我们的视线,可现在却又再一次重拾,给了我更多回忆童年的时刻,也在追忆那些逝去的青春。这一次的教学要求是童谣游戏,于是我了选择简单、有趣,与动物有关的童谣《点点虫》,让幼儿在巩固动物特征的基础上学念与表演,在游戏中感受学童谣的轻松、愉快。

  整个活动我设计了三大块内容,以层层递进式的方式让幼儿感知、体验与游戏。

  一、情境导入式。创设小动物举行才艺比赛的情境引幼儿进入本次活动中来,运用直观的图片,让幼儿巩固对小动物特征的认识,知道毛毛虫会什么本领,然后学一学,使幼儿在边玩边学中学习新知。并以相同的方式让幼儿说出公鸡、小狗和鸟的本领,这一并列式的提问,能让幼儿回忆起不同动物的`特征,对于幼儿来说是知识的巩固,所以在这里用的时间也相对较少,孩子们很快就能说出来,而且乐于用动作表现,使活动气氛一下子就活跃了。

  二、表演游戏式。这首儿歌是比较简短的,对于幼儿来说学念是非常容易的,那么如何让孩子们更有兴趣的念呢,我采用了演一演和集体游戏的方式。对于每一种动物我都让幼儿进行模仿表演并学说该句,使幼儿在动作表演中巩固认识,这一环节孩子们特别感兴趣,模仿得都很到位,很多幼儿特别喜欢表现毛毛虫爬,总是手脚着地的表演,非常的形象。趁着这一活跃的气氛,我将活动的形式进行进一步的提升,玩集体游戏——点点虫。在我的预设中是先由老师来做点虫人进行一次游戏,对于幼儿来说是一种游戏规则的介绍,接着请一名幼儿来当点虫人,然后再请2人或3人来当点虫人同时开始,但在活动中,幼儿对于被点到后做什么动作不是很理解,所以在第一次游戏时,我进行了语言的提示和动作的指导,接着我就请了2名幼儿当点虫人,这对于幼儿来说还是很有难度的,因为要边念童谣同时顺着一个方向点,个别幼儿还是会有一点迷惑,所以在此环节,我觉得幼儿没有很好的感受游戏带来的乐趣,这是本次活动中需要进一步优化的环节。

  三、想象创编式。因为童谣内容相对比较短,而且非常适合进行内容的拓展,而且语言游戏中应该动静交替,所以在活动的最后环节进行创编,是让幼儿对自己的情绪及时进行一个调整,从动转换成静,进行一个拓展性思维游戏。活动中孩子们想的很多,说的也很好,使活动得到了一个很好的延展,也使幼儿的思维得到了拓展。

  整个活动中,我特别感受到的是幼儿在活动中特别的兴奋,特别是在表演环节,所有的孩子都能融入到情境中自由的转换角色表演,这是活动的一个亮点,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在表演时幼儿念一念童谣的积极性就降低了,在游戏环节如何让幼儿有更多的表现机会等等。我想在以后的童谣教学中努力探索游戏化的教学形式,使幼儿学得扎实,玩得开心。

  一年级童谣教学反思 3

  《童谣》是一年级音乐第二单元的第一首唱歌歌曲。这首歌曲虽然简单,但是孩子们却很感兴趣,我在设计教学过程的时候,以孩子的口吻向大家介绍了三个小伙伴,分别是“misolla”,让学生们给他们打招呼,一下子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接着用这三个音编出几个音节,让学生唱一唱,并用小猫叫、小狗叫的声音随音乐唱出来,这几个音节恰好就是这首曲子里的旋律,这样就是为了帮助孩子熟悉歌曲旋律。

  在歌词编创环节,这一环节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想象。在老师图片的提示下做歌词的改编,首先通过视觉效果引起学生的好奇感,然后通过填词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自己创编。学生能用自己创编的歌词来演唱有效的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也提高了学习能力。能让人快速成长的不是单一的教授而是实践与互教。

  一节课下来,我能用儿童喜欢的形式把知授容呈现出来,确实略有成效。但在语言和提问的方式上仍有很大的缺陷,问题范围过泛,问题方式过深。考虑问题不够周详,这是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所造成的。

  一年级童谣教学反思 4

  《牧童》是一首曲调优美、轻快的歌曲。歌词简练、生动地描绘了牧童快乐的生活。在本课中,我渗透了新的教学理念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参与音乐活动放在重要位置。只有当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去,成为音乐课堂的主体,自己主动地去探寻、领悟时,才能使他们全身心地进入音乐,从而获得音乐审美体验。力图引导学生都能以自己的方式走进音乐,并通过参与真正地聆听音乐、领悟音乐、享受音乐,合作能力、创造力和音乐表现力也得到了提高。

  在《牧童》一课中,我运用多种音乐活动,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环境中体验美、感受美并去创造美。

  一、首先让学生感知音乐的旋律。当学生进行教学时我用的音乐就是今天要学的歌曲,让学生有个无意识印象,但这种欣赏教师是有意指导,为下一步学好歌曲作好辅堑,而这时学生却在无意中学会倾听。用闭眼聆听美妙的旋律及富有儿童气息的动听的旁白,展开学生的想象力——音乐表现的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意境?让学生把想象的美景说出来,孩子们聆听完音乐后想象的景物非常优美,还应用了许多的丰富词汇来形容美丽的风景。

  二、感受歌曲节奏和韵律,在真正要学习这首歌曲前,我又安排了一次节奏游戏:带有律动的练习节奏,感受牧童的悠闲。这属于诱导性的欣赏,并且启发学生:“你听到歌曲的是什么情绪?你听了有什么感受?”……诱发学生联想,指导学生欣赏,从而对歌曲的情绪、节奏、表现的内容等有初步了解,同时旋律、节奏,在学生脑中有一定印象,起了熟悉旋律等作用。

  三、在“寻找切分节奏中”,首先让学生说说切分节奏为歌曲增添了哪些音乐色彩。让学生明白切分节奏就是改变重音的节奏,常用于强调某几个音。给人以一种独特而摇摆的感觉,常用于幽默、诙谐和快乐的乐曲中。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切分节奏”,课堂上我带着学生进行有节奏的朗读歌词,但这样的朗读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切分音到没有什么困难,反而是第一二句的第一小节没有切分音,却容易读成有切分音。学生读的很困难。于是我让学生静静地听一句旋律唱一句歌词,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旋律,去解决节奏的困惑。当学生听琴声第二遍的时候,我惊喜地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能跟着旋律唱出来。那个老是混淆的节奏不攻自破。这时候学生在学习歌曲也充满欣喜的表情。

  我还设计了对比欣赏,在感受了斯洛伐克歌曲的特点后再对比欣赏中国歌曲《牧马之歌》,让学生明白牧童这个题材可以有很多的形式和体裁、每个国家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四、带领学生学习合唱,是本课的一个难点。学生刚刚开始学习二部合唱,对他们来说这还是一个新事物,同时如果不具备很高的音乐素质的话,二声部很难施行。唱好合唱的两个关键:第一,是学生的听觉要既能够听到自己的声部也能听到另一个声部的歌声,另一个关键是教师要有准确的动作提示,让第二声部进入,当然学生也要知道在何处进入。并且,唱好本歌曲,学生首先对歌曲的掌握和二拍子的节奏感要好。针对本课最主要的困难我觉得在我的这节课中完成的还算可以。我觉得学生第一次接触唱成这样也算不错,他们最缺的还是练习练习多练习,再多唱几遍就会好了,这节课最主要的是让学生进行二部合唱的实践训练,在认知上并未要求,所以先给他们一个初步的印象和实践就可以了,第二次、第三次就会好起来的。

  五、以打击乐器伴奏体验创造的快乐,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选择教师给的`两条节奏型中适合自己组乐器的,并谈谈为什么要选择这条节奏型。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进行创编活动,全身心投入自己的创作中。选择后让每组派一位同学给大家进行伴奏,其他参与唱歌表演,学生人人参与其中的表演,同时又营造了一种和谐融洽、生动活泼、团结协作的友善氛围。让学生在快乐中尽情地歌唱、表演,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热情。

  六、存在的不足。本节课的设计容量过大,虽然设计的内容及形式很丰富但是却不够深入,对学生的分析及教材的挖掘不够深入。另外,对学生声音的关注不够,忽略了孩子声音的控制训练,在今后的课中我将注意这些问题,更多的关注孩子声音的训练,并注重音乐课上音乐元素的感悟。

  一年级童谣教学反思 5

  童谣是民间艺术家带给孩子的一份珍贵的礼物,它既富有童趣,又体现出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同时又是绘画创作极好的素材。童画是孩子们在愉悦的情绪中,随意洒脱地创造另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孩子们阅读童谣之后,将文学形象转化为绘画特点的语言形式,将文字之美、声音之美、色彩之美融为一体,体现出无与伦比的艺术美丽。因此,让学生学童谣,画童画,将童画童谣和谐地综合在一起,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和热情。在教学准备中,选择一些适合学生年龄的童谣插图和同年龄学生的童谣童画作品,进行欣赏、分析,能让学生更直接的去感受童谣、童画的历史特点和艺术特点,扩大学生的想象空间。

  本课最突出的难点就是学生创作的童画既符合童谣的意境,又能体现出一定的绘画水平。学生不能很好的去诠释童谣,只为了完成作业而做,很多同学都是依样画葫芦。在学习态度上也存在很大的问题,这点是在以后需要我特别重视的。这课的教学极具开放性,因此在评价作业的时候,在作画上色材料上不作任何要求,在评价标准上只要求学生在创作时能表现出童谣的意境,有创意即可。

  一年级童谣教学反思 6

  今天上午第二节课我试讲了一年级音乐课《牧童谣》。本课题主要围绕着音体美组的活动主题“在实践活动中激发兴趣,努力打造高效课堂”开展教学。说到“高效”是我们一直努力追求的目标,能达到“有效”是我们需要完成的第一要务。

  结合本组的主题和课标的要求,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注重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为理念,我设计了几个实践活动,如“师生编创歌曲演唱活动,讲故事演奏活动,纸杯游戏等活动,在活动中,在教师的指导,引导下主动培养学生学习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在活动中内化孩子的对音乐的体验能力和感知能力,再创造能力,和对音乐要素的感受和理解能力,在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整节课我注重了学习的'过程,当然有了恰当的引导过程和讲解过程,孩子们就会在良好的氛围中努力学习音乐,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体验音乐对学生来说是最重要的,老师的体会和学生的体会是不一样的,一定要以孩子们的感受再启发,启迪,不能用老师的感受去说明给学生,而是老师是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音乐的方法是最重要的,所以本节课,注重活动的创设,方法的引导,这也是我的理念之一。在这样的理念之下,孩子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快乐的学习音乐,感受音乐,享受音乐,同时也学会了表现音乐。

  通过一系列的环环相扣教学环节完成了教学目标,解决了重难点处,如:教学目标和重点之一:引导孩子用自然明亮的声音来演唱。通过教师范唱,模唱,用动作表演唱,创编唱等环节,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明确的了声音的演唱方法,握了正确的演唱情绪,唱起来孩子们也能表现的特别优秀。又如,教学目标和难点之二:培养创编能力,合奏能力,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合作编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激发了创编欲望,看着孩子们编创的歌曲,真是为他们高兴,再通过讲故事演奏,纸杯游戏来培养孩子们对乐器的演奏能力,同时在演奏中体会节奏和节拍,培养了孩子们的韵律感。

  结合薛主任和李主任的点评,本节课也发现了很多需要修正的地方:

  1、随律动走进教室环节,孩子没有以前活泼,可能孩子们对新换的曲子不熟,我想经过不断尝试孩子们会在不同的音乐中提高节奏感,以后加强孩子们的练习。

  2、时间安排问题上稍稍长了些,可以在某个环节节省下时间,如:“创意之星”的奖状颁发,需要用语言去说明一下就行,起到鼓励作用就可以。

  3、讲故事环节再精彩些,形象些,效果会更好!

  明天下午还有一节公开课,期待孩子们在明天的音乐课堂上快乐的学习和成长,也期待各位领导和老师提过宝贵的意见。

  一年级童谣教学反思 7

  《牧童谣》是一年级音乐第二单元的第一首唱歌歌曲。本节课教学我认为比较满意的地方,一是观看“牧笛”的视频,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询问这位小牧童的故乡在什么地方,来点明湖北民歌;即兴创编歌词和动作,以提问的方式鼓励同学们大胆的发挥想象。孩子们的想象非常丰富,歌词和动作都编得合情理。

  1、本课虽说是一节唱歌课,但是我自己教唱的时间较多,孩子们自己聆听和演唱的时间较少。

  2、备课没有充分“备”学生,没能完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的也不“专注”。应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课堂容量大,每个环节都充分考虑到了,但感觉太赶,有些环节太匆忙只是蜻蜓点水的一带而过了,没有达到环节设计的目的。

  一年级童谣教学反思 8

  《牧童》是人民音乐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音乐实验教材第二册第二单元“放牧”中的一个内容。本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感受牧童的生活,使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丽,从而热爱生活。本首歌曲,在充满幸福感的教学氛围的熏染下,使学生们很快就掌握了。虽然他们是一群一年级的小学生,对歌曲意境的体会和情感的抒发却很到位。尤其在探究打击乐器“三角铁”如何能敲击出长音和短音的过程中,更是充分体现了他们的聪明才智,每个同学都积极地参与到探究的学习气氛里,踊跃的.尝试不同的敲击方法,这个环节达到高潮,课堂气氛活跃,大大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这节课中,还有诸多不足,例如:对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关注不到位。由于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而自制能力弱,因此教学中应多注意动静结合,多给学生展示的机会,而我在设计表演环节时,因担心学生会出现“乱”的场面,所以刚开始就草草的收场了,未能从学生中发现一些及时生成的资源,也忽视了部分特长生出色表现。该环节应努力创造一个民主、宽容、张扬个性、乐于创造的教学环境,尽可能给每个学生参与表现的机会,让每位学生都能体会成功的喜悦,从而更投入上音乐课。

  一年级童谣教学反思 9

  《编花篮》是一首具有鲜明地方色彩的河南民歌。歌曲以“编花篮”为题,借物抒情。歌曲采用四个各为四小节的乐句组成的一段体结构。旋律中的六度大跳富有河南地方戏曲的音调和唱腔,这也使歌曲形成了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歌的一个主要风格特点。尤其是歌曲结尾“那哈依呀咳”衬词的运用,更尽情的抒发了人们对美好生活发自肺腑的赞美之情。所以最初设计本课时,我的想法就是要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与原来的学生学习方式,我要换一个角度来设计教学内容,考虑到游戏是孩子们的最爱,所以我最终选择了以游戏的方式来贯穿整节课。

  课的一开始,我就让孩子们伴着《编花篮》的伴奏音乐,全班做跳大绳的游戏进教室,让孩子在游戏的同时就感受到了这节音乐课的乐趣,接着我和孩子们一起玩起了编花篮的游戏,我是通过三次做游戏来让孩子们体验这首歌曲,第一遍我让孩子边做边拍手,第二遍我们是说着编花篮的儿歌来做游戏,第三遍我们边说儿歌边听音乐来进行游戏,让孩子们在感受了三次的游戏后,体会到音乐与游戏的密切关系,有了音乐的游戏会让人们更能尽兴的进行游戏,同时我们也在游戏中更加熟悉了这首歌曲的'旋律。这时引入到这首歌曲的歌词,让孩子们在静静聆听歌曲的演唱中,了解了歌词的内含,其实是在歌唱牡丹花,这时适时的引入本课的欣赏歌曲《牡丹之歌》,这样的设计很好的将孩子们带入到了欣赏牡丹的情境中,并在欣赏花的同时,聆听了本课的歌曲《牡丹之歌》,并了解的牡丹花,对歌曲就表现得更加的喜爱。

  在歌曲教学中,通过老师声情并莖的范唱,把河南歌曲的韵味表现了出来,让孩子觉得这首歌曲是可以用不同的风格来表现的。这时就引出了河南人的方言特点,通过一个趣味化的动画片片断《猫和老鼠》,让孩子对河南方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么我们那通过用方言来跟节奏读词的方式,让孩子们在熟悉歌词的同时更感受到了说方言的乐趣。并能很自然的演唱了歌曲,在学唱的同时,我也是让孩子自己来找必发现的问题和需要解决的难句,通过孩子的发现,我们找到了歌曲的演唱难点就是装饰音中的前倚音,那么我通过让孩子来听琴的方式,了解了歌曲中有无装饰音的不同变化,并让孩子们亲自体验了这两种声音,接着通过孩子们的演唱引到了河南地区的演唱风格。我们看了一首河南豫剧《花木兰》先选段中的《谁说女子不如男》,从中我们找到了河南民歌的起源是从河南豫剧中演变过来的,让孩子更加了解了河南民歌的特点。

  课堂的最后,我是以前后呼应的方式来结束,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来创编歌词,我们分成了几个大组,孩子们在老师给出的游戏项目中进行小组间的配合,有负责写歌词的,有负责编动作的,有负责演唱的,并且每个组在最后时,都很圆满的完成了本组创作的歌曲并进行了综合性的表演。

  一年级童谣教学反思 10

  本次“快乐读书吧”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一)单元的内容,其主题是“读读童谣和儿歌”,以一本翻开的书为背景,呈现了一首童谣和一首儿歌,创设了两个小伙伴对话交流的情境。本次“快乐读书吧”的内容旨在激发学生阅读童谣和儿歌书籍的兴趣,让学生产生阅读童谣和儿歌书籍的欲望,引导学生大胆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乐于和同伴分享自己的'书籍。教科书上呈现的童谣和儿歌只是例子,以此为契机,引发学生对此类读物的兴趣。

  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些上学期识字的基础。一些简单常见的字能基本认识一些。对于阅读有了一定的基础。书中的童谣和儿歌的内容十分浅显,容易理解,且富有情趣,读起来朗朗上口,不枯燥,比较适合这个阶段的学生学习。

  本次“快乐读书吧”主题是“读读童谣和儿歌”。在指导学生阅读《读读童谣和儿歌》时,要充分利用教材中儿歌和童谣的示例作用,发挥提示语和学习伙伴的引导作用,同时,有效利用每组歌谣前“阅读指导”的内容。教学时,在问题设计和讨论展示时,需有所侧重。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童谣、儿歌优美灵动的语言特点,通过这些朗朗上口、充满童趣的歌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自主阅读的能力和习惯。要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低年级阅读教学必须从激发阅读兴趣开始。

  教学中,将学习与学生的已有知识联系起来,唤醒学生对童谣和儿歌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朗读童谣和儿歌后,进而尝试提出新的问题,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背诵。同时让学生体会到与人分享读书的幸福。

  一节课下来,自己感觉本堂课学习目标基本达成,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错,但是这堂也不免有些遗憾:学生是学习主体,课上我尽量将自主权交给学生,但教师的引导也不少,应该最大限度地给予学生自主的空间和时间;语文教学注重读中感悟理解,自己引导学生的品悟还不够,朗读也是浅尝即止,没有把学生的感悟推向深层,从中也可以看到自己在课堂调控方面还存在不足。

  这堂课上我想把我的教育思想完全体现出来,最后顾此失彼。一堂设计比较精彩的课,因为大多数学生有些紧张,因为我害怕没有新意,而成了易碎的课堂。

  一年级童谣教学反思 11

  这首歌曲里,有很多相同的歌词,如第一段的第一个小节和第二个小节,歌词都是“那斯那斯嗨”,但旋律不同。第一小节是:55556|,第二小节是55553|,很多学生将第二个小节的旋律和第一小节的混淆了,把第二小节的旋律唱成了第一小节的旋律。为了让学生准确的'演唱,我采用对比教学法,解决这个问题。我教给学生唱这两个小节的歌谱,结合手势,将这两小节的歌谱进行对比。学生很快唱准了这两个小节。

  我采用多种演唱方式来唱这首歌,学生很感兴趣。如:师生对唱、生生对唱、男女对唱、分组演唱等。

  一年级童谣教学反思 12

  经过一段时间方言童谣的学习,幼儿现在喜欢讲述太仓方言,一些方言童谣《你姓啥》、《五指歌》、《摇呀摇》、《捉小狗》经常听见幼儿在讲述,可见对于方言童谣,幼儿非常的喜欢。这次幼儿新学一个绕口令童谣《打醋买布》。

  由于幼儿是第一次接触方言绕口令,对于绕口令还不是很清楚,所以在新授绕口令《打醋买布》时,我采用故事引导法引起幼儿对绕口令的兴趣。再把这个故事编成了绕口令说给幼儿听,当幼儿听到这首绕口令时,被里面的幽默、诙谐所感染,都哈哈的笑起来。

  在游戏教学中我把这首绕口令的重点词如:“爷爷(阿公)”、“醋”、“布”、“兔”、“鹰”等写在黑板上,让幼儿认读,学会正确的普通话发音和方言发音。整个活动幼儿对这首绕口令都很感兴趣,并能清楚的说出“醋”、“布”、“兔”、“鹰”等容易混淆的字,不一会儿就记住了。最后尝试让幼儿拍打节奏加快速度练习,幼儿兴趣浓厚。在幼儿熟悉了绕口令的基础上,我们采取比赛的形式,锻炼幼儿快速的说,使幼儿的语言能力及吐字清晰度都有所提高。

  《纲要》中提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家庭、学校、社区是幼儿熟悉的生活环境,其中蕴含丰富的内容是幼儿感兴趣的,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因此在这些环境中进行交流、活动,幼儿的表达愿望更容易被激发出来。

  在以后的工作中,还需要注意多培养幼儿这方面的能力,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年级童谣教学反思 13

  《牧童谣》是二年级音乐第六单元的第一首唱游歌曲。本节课教学我认为比较满意的地方,一是观看“牧笛”的视频,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询问这位小牧童的故乡在什么地方,来点明湖北民歌;即兴创编歌词和动作,同学们的想象非常丰富,歌词和动作都编得合情理。

  1、本课是一节唱游课,我所设计的教学环节对“游”把握的不到位,缺少让学生在玩中学的活动设计,感觉这更像是一趟唱歌课,老师教唱的多。

  2、备课没有充分“备”学生,没能完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的也不“专注”。应该充分考虑二年级学生的`接受能力,培养他们对课堂的兴趣。

  3、课堂容量大,每个环节都充分考虑到了,但感觉太赶,有些环节太匆忙只是蜻蜓点水的一带而过了,没有达到环节设计的目的。

【一年级童谣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牧童谣的教学反思01-12

一年级音乐《牧童谣》教学反思10-26

牧童谣的教学反思(精选13篇)03-20

童谣教学设计11-11

童谣教学设计(通用15篇)04-12

童谣的作文09-10

童谣优秀的教学设计(通用15篇)06-19

远去的童谣散文08-30

春天的童谣诗歌03-29

中班童谣教案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