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五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运动》教学反思(通用10篇)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反思自己,必须要让自己抽身出来看事件或者场景,看一段历程当中的自己。那么什么样的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五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运动》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五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运动》教学反思 1
今天第一次在实习的时候上新授课,也是我第一次面对有孩子的课堂开展新知教学,经过实际的教学,我才真正体会到课堂是灵活的,只有你真正的理解教学重难点,明白孩子的思维方式,才能从孩子特殊的表述中把握住教学机会。
结合在两个班所上的课,我对今天的新授课进行反思。
在复习导入环节,只是固定的复习旋转三要素和图形旋转的特点,因为不熟知教材编写的意图与两个课时之间知识的联系,只是讲了大方面,并没有为接下去学生尝试画图提供特别提示。忽视了三角形旋转过程中可以看做是两条直角边的旋转。
复习导入和新知教学两个环节连接太过勉强,没能顺其自然的`过渡。
新知教学环节没有合理分配时间,学生画图操作环节太久,导致后面练习题的时间几乎没有。在学生画图过程中发现孩子们并不能准确找到旋转点,也忽视了书本上已给出的点A’。在巡视过程中,我只注意学生是否画的正确,没有对学生进行画法的指正或方法提示。尝试环节结束的时候几乎没有学生画正确。
学生展示环节,没有很好地结合学生的步骤及时的进行的提问和分析,导致学生对画图步骤并不明确。第一节课时在学生画完之后再进行分析,如何找对应点,找出旋转前后三角形直角边的关系,虽然请学生上来讲解并结合三角板进行演示,但是学生还是很难系统的掌握画法,不能有条理的进行讲解。我在讲解时太过依赖于教案而忽视了教材中的提示,没有做到与教材相结合。正是我对教材不熟悉,不理解教材编写的意图,不能很好地结合教材进行讲解,也不能很好地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修正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导致整节课学生积极性都不高,对知识点的讲解也调理不清晰。在两节课中间,老师指出了一些讲解的要点,如何修正,如何进行补充,如何讲解才会显得条理清晰。老师指导了很多,但是反思第二节课,我发现并没有多大的改变,学生展示中的讲解我还是没有及时的介入进行讲解。现在想来,我还是太过于依赖教案,不能灵活的转换教学过程,不能把握讲解知识点的机会,很难找到介入的点。感觉学生听的并不完全明白,在后来分析练习题时不能描述画图步骤。而且我讲解的步骤也有问题。画图的重点应该是找对称点,先找到点再画出线条,我在讲解的时候说先画oA’,没有强调画图的关键步骤是找到对应点。在归纳的时候没有强调旋转中心不变和形状大小不变。第二节课还是时间安排不合理,学生画图的时候安排时间太久,不能很好地把握各个环节的时间,导致两个班都只讲了一道练习题。
练习环节只是让学生画了一道逆时针旋转90°的图形,与例3旋转方向相反。巡视过程中发现,学生基本能画正确但是让学生上台讲时依旧不能讲出画图的具体步骤。学生大概知道怎么画但是并不能条理清晰的进行描述,没有完全的理解怎样画旋转90°以后的图形。
回顾两节课,课前准备没有让学生准备好方格纸,三角尺和铅笔,在操作过程中很多学生用水笔画图,而且课堂中有很多学生离开位置去书包中找学具,课堂纪律有点乱。在学生展示环节,我都没有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的介入进行讲解,错过了知识点引入的时机,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画图步骤。在后来的知识新授也仅凭着教案的流程讲,面对学生的回答不能很好地进行引导和转变教学方向。
因为没有充分的理解教材,对教学知识点没有深入的理解,导致整节课上的心里都惶惶的。当学生出现预设意外的回答时不知道如何引导,课堂环节衔接有点生硬。心中有教材心中有体系才能面对孩子出乎意料的回答,才能及时把握教学时机,才能把课堂把握在自己手中而不被学生牵着走。
备教材备学生才能备好教法,有体系才能万变不离其宗。作为刚接触到鲜活学生的实习老师,我首先应该做到熟悉教材,熟知知识点,这样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去发现,而不是只是听老师在上面讲解。而且学校使用导学案,孩子们比其他学校的孩子更加的灵活更加的独立思考,所以我们更应该关注学生的思维和想法,根据学生的想法来不断改变教学思路。
五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运动》教学反思 2
《图形的运动》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在上本节课时我始终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较好地达到了教学要求,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上课之初,我利用学生喜爱的游戏“俄罗斯方块”导入,基于学生的现实生活,既调动了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又让他们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二、在操作活动中学习数学,让学生亲身经历新知识的形成过程。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以此为指导,整堂课我留给学生较多的空间,让他们有更多独立思考、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机会,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三、课堂练习循序渐进,形式多样。
在练习这一环节我设计了我会说、我会画、我会摆三个有趣的活动,层层递进,帮助学生及时巩固、运用所学知识。特别是在“我会摆”这一环节中,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边摆边说,合作完成,学生手脑并用,以“动”促“思”,空间想象能力得到加强,合作意识得到培养,并且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学生在动手操作时浪费的时间较多。
二、多媒体课件演示与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关系处理的不够好。
针对这些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加强他们的动手能力;同时也要学习新的教学技术,扎实自己的教学基本功,提高业务能力。
五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运动》教学反思 3
《图形的运动旋转》是在继平移、轴对称之后的又一种图形的全等变换,隐含着重要的变换思想,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树立运动变化观点的好素材。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我力求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开展观察、比较、操作等系列活动。在活动中帮助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探索性学习。同时,我还注重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实际状态出发,大胆地引导学生在猜测、探索、验证、交流中学习数学。这一设计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本节课上的比较成功的地方是:
1、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以“丰富的生活中的旋转”作为情境引入,这一活动的设计,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接着,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共同点,再让学生举一些旋转的例子,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索新知的兴趣。大胆地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去同化和引入当前要学的新知识,再从概念中寻找出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角度、和旋转的方向(可分为顺时针、逆时针两种)。
2、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新课引入时生活中旋转现象的举例及紫荆花至少旋转多少度能与原先的图案重合,旋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等,都使用了多媒体的`手段。特别是在研究图形旋转的性质时,旋转中心在图形外的图形的旋转过程,用多媒体制作的运动过程能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旋转的特点和性质。
3、知识板块清晰,课堂语言科学规范,板书清楚。板块之间衔接自然,
本节课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
1、教师在提问时需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考、分析习惯。
2、如何将“创设情境”有机地与教学结合起来,更有效地为教学服务。问题情境的创设不能流于形式,而应更多的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多从学生的角度来设计、创造。
3、还应大胆对教材进行重新组合,设计,安排更合理的教学环节,来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主动建构。、教师的教学语言,尤其是激励学生的语言还应更丰富些,以便更好地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从更高层次上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学习数学知识的信心,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五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运动》教学反思 4
经过长时间的备课、试课、打磨、赛课,加之不同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和同行的评论,让自己对本堂课的反思活动异常的持久和深入。
作为一堂竞赛课,从学校,到区里,到市里,这一路走来,这对于一名青年教师,尤其是一名农村一线青年教师来说,其困难是难以想象的。首先,这堂课所需要的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是丰富多彩的。这对于青年教师来说,可不仅仅是做做PPT,选选背景音乐,还涉及到现代多媒体设备的操作使用。在区里赛课时,面对全新的一台多功能投影仪,我是选择了放弃使用的,仅仅是因为自己完全不懂操作。这使得在学生在学习成果展示环节上,就只能选择传统模式下的站立口头汇报形式。这样,不仅检测教学效果的范围缩小,耗时长,还造成了学生积极性下降的后果。然后这一切仅仅是因为教师对新生多媒体设备的畏惧和缺失,而造成的严重后果。
在教学过程上,一些环节虽然设计比较灵活,也体现出了探究性学习和小组合作性学习。然而,学生主体性表现不强,整堂课越到后面,教师主体性越突出。这个问题的产生,反思再三,只能怪自己对新的教学理念和方式方法缺少了解,过于沉溺在农村粗糙的.、传统的、落后的的教学手段和教育思想上。当然,这也体现出了自己在教学上的懒惰情绪和教师职业缺乏崇敬心理。这都是危害巨大的,它会使得自己愈发的落后下去,直到被新社会所摈弃。
综合来看,这次教学活动的意义是巨大的。希望,自己能时刻警醒自己,时刻鞭策自己,时刻督促自己,向着一个目标,谨言厉行,持之以恒,以求达到自己的教育理想,展示出自己的教育情怀!
五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运动》教学反思 5
本节课是数学活动课,定位是学生在自主思考、合作交流、操作活动去感受数学的实用性。教学目标:能剪出手拉手的4个小人。基于目标将数学活动分为:操作前的思考和准备、操作中尝试和策略改变、操作后的归纳总结,体现了活动过程的完整性。
操作前确定活动步骤:1.折;2.画;3.剪(如何折纸、怎么画)。设置了矛盾冲突的活动,引发学生思考。
操作中首先对自主思考的折和画进行尝试,按照由易到难的思考并解决问题,尝试剪1个小人,全班同学都能完成,建立信心。接下来挑战“对折两次”剪手拉手的2个小人。这是完成大目标前的小目标,力求让学生寻找折纸的`方法与画法。在这一阶段很多同学栽跟头表现出了失望的叹息声,这时需要给孩子正确的导向,我才用了两个方法
(1)折的方法和画的方法上的引导,进行策略的调整,改变一下学生的定势思维。
(2)等待第一个成品并展示,顿时激励了孩子们不甘落后的情绪。于是每一小组能出现作品,接下来组内互相交流经验,互相帮忙,全班进行交流。在这一过程中我看到了独立钻研的同学、热心助人的同学、虚心求教的同学、心灵手巧的同学、善于表现的同学等等,每个孩子的优点完全呈现,成功后孩子们的脸上出现了灿烂的笑容,那种炫耀得意的神情是最可贵的。
有了手拉手两个小人的经验以后,加深问题难度“对折3次能剪出几个小人呢?”“剪8个小人需要对折几次呢?”对现象进行归纳,找规律,这呈现的是小人人数关于对着次数的指数函数关系,当然学生不需要知道,只要经历过程并对操作的方法和策略进行适当调整最终会解决问题即可。
在本节课收获最大的是:教师要消除刻板印象,孩子的潜力是无穷的,越小的孩子思维越不受约束,只是擅长的方向不一样,只要找对了合适的方向就可能成功。解决问题就像开门一样,每扇门都有它的钥匙,找到合适的钥匙就行,但是钥匙众多,运气好的一次过关,运气不好的,需要反复尝试很多遍,在尝试的过程中会出现心烦、急躁、放弃、失望等等情绪,控制好情绪耐心的从头来一遍(虽然会慢些),就当是磨合的过程吧,总有苦尽甘来的那一天。
这节课反倒凸显了几位同学不仅能率先剪出两个小人,并通过经验的积累自主探究出4个小人、8个小人的作品,其中有创意剪出了3个小人,剪出6个小人,剪出了16个小人,每位孩子都是未来之星,可见无论时学习上还是生活上经验很重要,它们能通过累加产生新经验去解决问题,这样解决问题的思想会伴随一生,以后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才能更好动脑解决。
本节课孩子们通过尝试、调整方法、合作交流解决问题,过程中很开心,下课了他们争着抢着抱着要送我作品,好感动,好幸福。
有时候从教学中也会反思我平时遇到问题后的解决方法,希望不断完善使之成熟,从内在提升自己吧。
五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运动》教学反思 6
本节课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从中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就在自己的生活中。课始,出示了一些学生熟悉的钟表、风车、荡秋千等物体运动的画面,让学生观察画面上的运动显现,并根据学生的感知规律,让学生经历观察对比的思维过程,再通过交流,对旋转运动的特点的认识就更加深刻了。这是旋转运动现象的前提,由于前面的观察、模仿做动作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了较为深刻的表象,所以让学生到生活中找一找物体旋转的现象时,学生视角较为广阔,但是在表述现象是还不是很清楚。在教学设计中,我分三个层次,环环相扣,由感知到认知、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去引导学生探究和思考,并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看微课等,认识旋转的特征,从而突破重点、突破难点。
让学生对旋转的理解并没有停留在概念上,而是让学生仔细观察生活现象,沟通了教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与生活一体化。能够引导学生用学具表示旋转,充分调动学生手、脑、眼、口等多种器官直接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不仅解决了教学知识的高度抽象和儿童思维发展具体形象性的矛盾,而且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对旋转有了深刻理解。
将问题情景化、兴趣化,很自然地把学生引向深层次的探索。学生画,当学生面对一些数学现象或一个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时,都会产生猜想。有时虽然是错误的,但他是学生思维活动的显现,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里,让学生进行验证,让学生感受图形每条边的`变化,每条边变化后与原来位置的角度。
活动化的数学教学,自主化的学习方式。数学教学时活动教学,课中我创设机会让学生“做数学,在活动中进行观察、操作、探索。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倡导自主探究学习方式,让学生开展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独立探索。合作探究,大胆创新。
最后让学生欣赏图案,逐步发现数学具有很强的趣味性,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学习数学的情感得到鼓舞。总之,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综合运用了所学知识,充分体现新课程所提高的课堂的综合性、实践性。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1、从生活实际引入,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1)利用多媒体,呈现生活信息,创设学习情境。
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一开课,我出示一张学生的照片,但这张照片是斜着的,我预设到孩子们一定会歪着脑袋看,(因为他们必定会对此感兴趣)于是紧跟着问为什么歪着看,从而引出把照片逆时针旋转这一生活化的旋转现象,并以多媒体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不仅创设了蕴含本课知识点的情境更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2)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静为“动,突破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是根据旋转的特征画旋转图形,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发挥其技术优势,化“静为“动,展示旋转的全过程,给学生一个完整的表象,特别是让学生对于对应线段相互垂直,长度相等,旋转方向要会检验。画法简洁,便于记忆。
画法:一找:找出关键线段。二画:画出对应线段。三连:连线进而突出本课的重难点。
不足之处:
1.在旋转特征的教学上用时较多,导致画法练习时间不充分。
2.部分学生对于用三角板如何放不知所措,不会进行检验。
五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运动》教学反思 7
这节课是图形的运动的复习课,学生已经完整地学习了本单元的全部知识,对于“对称”、“平移”和“旋转”有了一定的认识,能判断轴对称图形,判断物体的运动形式。这节课以学生自主归纳,交流总结为主,让学生在总结出对称的特征,平移和旋转的特征,并以适当的练习作巩固。
从授课结果来看,本节课有闪光点,也有不足的地方,现结合本课的教学作以下思考:
1、以练习导入知识点,及时巩固。本课的重点是复习本单元所学知识,在引入复习时,我先以一道练习题引入。如:判断是否轴对称图形、判断下面现象是平移现象还是旋转现象。学生通过完成练习题,回忆起学习过程,唤醒学生的记忆,知识得以加深与巩固,进而归纳出特征也就轻而易举了。
2、充分的小组交流,共同成长。在本节课里,有2次小组讨论交流活动。活动一:判断是否轴对称图形。当学生完成判断后,我让学生以四人小组的形式互相说说“你是怎样判断的”,小组内沟通意见,集合成各小组的讨论结果,小组长汇报小组讨论结果。二年级的学生组织能力弱,能用的词汇有限,语言组织较不通顺的特点。通过小组交流合作总结出轴对称图形的特征,锻炼了学生的归纳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在小组内合作交流,增强的学生的合作意识,体现了沟通的重要性。
3、适当的练习与课堂检测。在复习课里,让学生回忆知识点,总结归纳形成知识网络是重点内容。但二年级的`学生归纳能力弱,知识网络尚未成熟,对于如何归纳,归纳的作用意识还不强,所以需要适当的练习加以巩固。利用少量的课堂检测题来检测学习情况。学生在练习中,加深了记忆,也能发现自身的不足,及时温故知新。
教学本身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好的教学总有不足之处,需要我们不断的改进,找了不足,探究不足产生的原因,促进今后的教学。通过失败之后的反思,使我们达到“吃一堑长一智”的教学目的。
不足之处:
1、鼓励学生归纳,但缺乏引导。本节课我鼓励学生总结“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总结“平移和旋转”的特征。但是在小组汇报时,我发现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较弱,知道特征但却怎么说都说不清。例如:学生在说平移现象的特征时,说了一句“走直线”,却说不出“沿直线运动”。学生表达能力的欠缺也放映教学中老师的语言表达的规范性与对学生的适时引导。
2、没有注意到练习题中的“灰色地带”。课后,有老师向我提出练习题中,有争议的地方。如:我出示一张直升飞机的图片,判断是“平移”现象还是“旋转”现象,其实这幅图有来两个答案,如果判断的对象是飞机的螺旋桨,就是“旋转”现象,如果判断的对象是飞机的飞行路径,就是“平移”现象。所以,要注意练习题的准确性。
3、缺乏深入的课堂总结。在课堂结尾,因为练习花去较多时间,导致没有进行课堂的分享,没有给学生空间谈谈课堂的收获,老师也没有作深入的小结。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课后思考,希望通过反思,发现课堂亮点,也挖掘自己不足的地方,及时对课堂教学设计和实践进行反思,作为改进教学、总结经验和探索规律的依据,对指导今后的教学实践,促进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会有很大帮助。
五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运动》教学反思 8
本节课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能从对称、平移和旋转的角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并运用它们在方格纸上设计简单的图案,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
成功之处:
1.注重教学旋转的特征。在例2的教学中,通过观察把直角三角尺按照顺时针旋转90°的位置变化,使学生发现:旋转中心的位置不变,也就是O点不变;三角形的每条边都绕点O按照顺时针旋转了90°;旋转后三角形的形状、大小不变,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每个顶点到O点的距离不变。在上面特征的归纳总结后,要突出以下特点:对应线段相互垂直,即OA垂直于OA′,OB垂直于OB′,为下面教学画法做好铺垫。
2.精心提炼旋转图形的画法,使其简明扼要。在例3的'教学中,通过学生的思考,教师的引导,共同总结出图形做旋转90°运动的画法:一是确定关键线段(与旋转点相连的线段就是关键线段);二是确定旋转方向,并作出标记;三是画出关键线段的垂直线段,描出对应点,并使其长度不变,即OA=OA′,OB=OB′;四是连接对应点。
不足之处:
在练习中学生对于画出关键线段的垂直线段画法出现错误,角度不是90°的问题;旋转方向没有把握好,不知道把三角尺怎样放是按照顺时针还是逆时针旋转;画出的对应线段出现长度不相等的问题。
改进之处:
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重视对画法的讲解,让学生确确实实的掌握住旋转图形的画法。
五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运动》教学反思 9
平移、旋转是几何图形的两种基本运动,即平移运动、旋转运动.在图形平移、旋转的教学中,我采用的是相同的教学方法。以图形的平移为例,首先通过展示实例的运动,如窗扇的移动,电梯的移动等,让学生感知怎样的运动是平移运动;接着让学生拿出一把三角尺在桌面上进行平移运动的操作,并引导学生观察图形运动过程中的变量和不变量,体会图形在运动的同时,图形上的每一个点、每一条线段都在以相同的方式运动。
结合学生的学习反馈,我认为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目前的教学内容仍属于直观几何阶段,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要从有利于学生直观生动的学习出发,通过操作实验获取知识,同时也学习获取知识的实验方法,为今后逐渐过渡到论证几何阶段作铺垫。
2.教学时,要重视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在学生理解概念的同时,发展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
3.教学时,要重视学生动手操作、画图能力的培养,渗透化归、类比的数学思想。
4.教学时,要注意渗透利用运动的观点看待几何图形的思想;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的区别与联系,从本质上理解概念。如中心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关于一点对称、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关于一条直线对称等。
5.合理地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处理好多媒体演示与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关系。
总的来说,学生对于图形运动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只要循序渐进地引导学习,图形运动的学习任务也就能顺利完成.
五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运动》教学反思 10
昨天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组合图形的运动》这一课时。因为之前我没有玩过七巧板,备课时看到新教材中组合图形的运动的相关例题时自己都蒙了,没有明白题意。我便仔细阅读思考,原来题目是把七巧板放在方格纸上,摆成正方形,再把正方形中七巧板的每一块版经过旋转平移成了小鱼图。请同学们先在鱼图上画出七巧板的每块板的'轮廓线,然后再说出每一块板分别是经过怎样的运动成鱼图的。
教学时,先引导学生弄清题意,可是教学时可犯难了,教室的多媒体坏了,无法用课件直观展示,怎么办?也不能空说呀,还想让学生看个、想个、说个明白。我便不怕费事,先在黑板上画个大大的方格纸,照例题的样子画在方格纸上。并在方格纸的横轴和纵轴上分别从左到右,从下到上标上序号。准备工作做好了,开始学习的第一步,请同学们先在书上把鱼图上的七巧板进行分解并标上序号。指名一个操作能力强的同学画到黑板上。最难的就在第二步了,分别说出每一块板是经过怎样的旋转和平移成鱼图的。同桌先合作交流相互说说,接着指名说并记录下来。嗨,下面教室里讨论声由小到大,此起彼伏。五分钟过去了,分享同学的讨论结果。小组代表起来表达,感觉还是难以说清楚了,时间不多了,进行得不够顺利,我便忍不住引导学生一块一块的分解,一块一块的描述它的运动过程。我一块一块的说完了,学生靠自己的观察和理解不知是否真的懂得,叮铃铃,下课了。我累极了。可是,我怎么没有一丝一毫胜利的喜悦呢?
我在想,如果多媒体能用,课件能做成每块板经过旋转、向下平移、向右平移的动画过程演示出来该多好。教师需要学的知识和技能是那么多,加油!
【五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运动》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五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旋转》教学反思04-18
五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旋转》教学反思04-18
《图形运动》教学反思02-13
《图形的运动》教学反思05-29
图形运动教学反思06-30
《图形与测量》数学的教学反思图形认识与测量教学反思03-31
数学图形的旋转教学反思06-06
图形的相似数学教学反思08-15
数学图形的旋转的教学反思06-26
四年数学下册《图形的旋转》的教学反思07-09